第四章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第四章类型学

第四章类型学

第四章类型学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类型学:1、“类型学”中的“类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题材类型、主题类型、人物形象类型、故事情节类型、体裁样式类型、作品结构类型。

它是一个特定的概念,特定的研究领域,指的是时空不一的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和相合。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第一节类型学研究史及其基本理论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二、被认为是德国“历史诗学”奠基人之一的w·舍勒尔,曾赞扬m·霍甫特的“类型学”观照,认为霍甫特关于荷马史诗和《尼伯龙根之歌》的平行研究,为比较文学开了先河。

三、俄罗斯比较文艺学之父、“历史诗学”的奠基人亚历山大·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就是从“类型学相似”的视角探讨诸民族文学中诗体形式的演变,提出文学的历史进程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把文学史看成是处于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不同艺术形式的更替。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四、维·普洛普在其《童话形态学》(1928)、《童话的历史根基》(1946)里,运用了维谢洛夫斯基所预示的“类型学”比较方法。

米·巴赫金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诗学》(1929)与《弗朗斯·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民间文化》一文中,把历史上十分遥远的、外表上看来似乎毫不相干的文学现象(诸如16世纪文学中的怪诞形象与不同时代的狂欢文化与笑文化)加以比较,考察作为诗学类型的“怪诞”、“狂欢”与“笑”,显示出“类型学”比较的活力。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五、维·日尔蒙斯基在1936年发表的题为《比较文艺学与文学影响问题》中提出:“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把在相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生成的类似的文学现象进行比较,尽管这些现象相互间并无直接的关系。

”批评那些把比较文学局限在“有直接影响关系”的文学现象上,而倡导“无历史接触的”“类型学研究”。

在1958年的第四届国际斯拉夫学大会上,日尔蒙斯基指出,文学的比较研究包含历史发生学与历史类型学两大方面,历史发生学比较旨在确立那些建立在文化相互作用基础上而产生的影响与借用现象,历史类型学比较则旨在发现没有这类影响与借用但内在地相似的现象。

四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思潮流派比较研究

四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思潮流派比较研究

【举例】边塞诗派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 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 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 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 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 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 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 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 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 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 诗人除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 、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文学史视阈下的文学流派

从一般文学史的角度来说,文学流派的出现有两种方式。一种 是非自觉的,自然形成的。中国文学史的思潮流派基本上属于 这种非自觉的形式。
建安七子
建安文学

我国的建安文学作为文学流派就是一种自 发形成的现象,而不是哪一个人号召的结 果。先是曹操父子作诗于前,产生影响, 吸引了一批有才华的诗人跟随其后,继而 曹丕再作评论与奖励而形成的。
例如,法国比较文学大师梵第根1948年写 的《欧洲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以充分的 材料对欧洲浪漫主义运动作了历史的探索 ,比较了德、英、法、意、西、葡、荷等 许多国家的浪漫主义潮流;

意大利著名比较学者普拉兹(Mario Praz)1933年出版、后又修订再版的《浪漫 的痛苦》(Romantic Agony),则从性爱引 起的痛苦这样一个特定的角度,具体分析 比较了许多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
西方文艺思潮与流派小结 (文艺复兴之后)

见文档



有关文学发展的论述,我国古代极多,但是文学思 潮的思想,却是国外传入的。 研究欧洲文学,探讨它们的思潮运动,由于有各种 主义的标榜,有明确的阶段划分,即使有各种争论 ,也似乎顺理成章。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文学,有 着共同的发展阶段,因此产生过相似的文学思潮。 例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 。文学作为人类精神现象,在不同的国家的文学发 展中,应该并且可能找到某些共同的规律性。 但是如果说用欧洲的文学思潮标准来衡量我国文学 ,至今是个难题。比较文学研究发现了中西文学中 不少共同的现象,但还不能提供文学思潮共同性的 阐明。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共75页文档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共75页文档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的体系
比较文学
文学范围内的 比较研究
跨学科的文学 研究
比较文学体系
影响 研究
文学 与艺 术
平行 研究
文学 范围 内的 比较 研究
历史 类型 学研 究
文学 与宗 教
跨学 科的 文学 研究
文学 与人 文科 学社 会科 学
阐发 研究
文学 与自 然科 学
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
影响研究
2.阐发研究
中国比较学者的创造。用一个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个 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
(用可靠材料来 阐明各民族文学 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的事实, 探讨其中规律)
平行研究
(对不同民族的 作家作品和文学 现象进行研究, 比较其异同,并 得出结论)
流传学
渊源学
媒介学 (译介学)

主题学
文类学
比较诗学
历史类型学研究和阐发研究
1.历史类型学研究:
前苏联,吧相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生成的类似的文学形象进行比较。 文学史上在相似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类同现象。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是比较两种或多种不同语言、文化、时期或地区的文学作品,并
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似与差异。

比较文学的研究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文学现象的比较。

这一层次研究比较文学现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重点在
于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相同的主题、情节、人物等元素,并分析它们在不同文化、时期、
地区中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第二层次:文学系统的比较。

这一层次关注不同文学系统之间的异同,例如东方文学
与西方文学的区别、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变化等。

比较文学学者通过对不同文学系统的
研究,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以及相互影响的证据。

第三层次:文学文化的比较。

这一层次重点研究文学作品与文化的关系,分析文学作
品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探讨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影响及其现实
意义。

这一层次的研究也通常涉及到翻译、接受和传播等方面,探讨文学作品在跨文化传
播过程中的特点和效应。

在上述三个层次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存在着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纵向比较指不同时期、地区、文化的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重点探讨其发展演变和历史渊源;横向比较则是
比较不同语种、文化、时期或地区的文学作品,关注其在某种共同主题或文化价值观下的
异同。

总之,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涵盖广泛,其研究目的是在于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比较,寻找它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探究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共性,拓展我们的文学
视野并推动文学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共75页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共75页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4.第四章平行研究

4.第四章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的“可比性”




首先是文学研究的“整一性”。所谓“整一性”, 就是把文学视作一个连贯一致、互相关联的整体, 而非零散破碎、互不关联的片段。 其二是文学研究的“文学性”。文学是一个独立自 足的封闭体,文学科学即诗学研究的中心内容不是 文学与作家、社会、历史、心理等外在要素之间的 关联,而是文学之所以成其为文学的内在性质,也 即“文学性”。 从“文学性”出发进行文学研究,则对文学作品本 身的美学评判成为问题的焦点。 归类原则,问题意识以及跨文化研究的整体性原则。
可比性的关系类型





可比性是客观存在,又有待于研究者去发现和认识进入比 较文学研究领域的文学关系有三类: “亲缘关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间的相互 影响、相互联系(同源性); “类同关系”:在两个民族文学之间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某 些相关之处,主要是其中的相同相异(同类性); “交叉关系”: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互相孕育、阐发、 影响、借鉴、渗透等关系; 可比性有显性或隐性的,需要去发现。 相似点,往往是文学现象间存在的相互联系的一种外在表 现,并不等于可比性,但可以成为比较研究关注的热点或 切入口。单纯着眼于相似点,易于流于肤浅。
可比性的要求
1、对象之间应具有同一关系。这里的“同一关系”,在 逻辑学中指对象之间外延相同内涵不相同的关系;如 果客观存在的两个对象,它们的外延不相同,那就应 当把它们限定在一个外延相同的范围内进行从而比较, 确定它们的同一关系; 2、是对象之间具有的与文学相关的客观联系; 3、是相对内在的联系而不是浮表的联系; 4、在一次比较中,这种联系应该是始终明确、一致的。 研究对象同一关系的学理论据为: 同源性(事实联系上的); 同类性(美学价值上的)。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一)影响研究(重视“同” )1 .流传学(放送→传播→接受)2 .渊源学(接受→传播→放送)3 .媒介学(传播媒介:人、环境、文字的媒介)( 二) 变异研究(重视“异” )1 .译介学(误读)2 .形象学(“他者” )3 .接受学(重视接受)(三)平行研究(重视“审美” )1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跨越性流变)2 .文类学3.比较诗学(四)历史类型学研究(前苏)(五)阐发研究(台湾大陆学者)◆跨学科的研究1.文学与艺术2.文学与宗教3.文学与社会科学4.文学与自然科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比较文学家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而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性为特征的。

)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之内的取得了经典地位的作品作家的总和。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1.观点①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②崇尚实证,重视考据;③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与文学批评;④在学科上,将比较文学困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⑤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代表人物:①梵第根a.出版《比较文学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法国文学的成就,阐述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与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德鲁 安德鲁朗对初民共同心理状态的研究 万物同一、物我同一的观念 万物同一、 笃信巫术和符咒 对精灵鬼魂的信仰 好奇 轻信
詹姆斯弗雷泽( 詹姆斯弗雷泽(英):《金枝》 金枝》
(1890-1915) 1890-1915) 提出巫术理论与图腾崇拜理论
哈特兰: 伯尔修斯的传说》 哈特兰:《伯尔修斯的传说》 人类学派的两个贡献: 人类学派的两个贡献:
把神话与原始时代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把神话与原始时代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把神话与初民的原始宗教、 把神话与初民的原始宗教、信仰习俗相联 系; 在研究中自觉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 在研究中自觉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
(四)历史地理学派(芬兰学派) 历史地理学派(芬兰学派)
研究方法:按照内容、语言、流传年代、 研究方法:按照内容、语言、流传年代、 地域等对民间故事进行分类、研究。 地域等对民间故事进行分类、研究。 卡尔 卡尔科隆 安蒂阿尔奈: 故事类型指南》 安蒂阿尔奈:《故事类型指南》 斯蒂思汤普森( ):A 斯蒂思汤普森(美):A-T分类法 钟敬文( ):《中国民谭型式》 1930钟敬文(中):《中国民谭型式》(19301931 ) 丁乃通: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 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1978 年)
民间文学及其特征
民间文学是通过人民大众口头流 传的一切民间创作形式的总称, 传的一切民间创作形式的总称,包括 神话、传说、民歌、民谣、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民歌、民谣、民间故事、 寓言、童话、谚语、谜语等各种类型。 寓言、童话、谚语、谜语等各种类型。
神话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神话与民间文学的联系 1、神话属于民间文学 2、民间文学中的相当一部分从神话演变、 民间文学中的相当一部分从神话演变、 发展而来。 发展而来。 神话与民间文学的区别 神话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民间文学 神话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在渐渐演变为自觉的艺术创造; 在渐渐演变为自觉的艺术创造; 神话是绝对无名氏的集体创作,民间文学 神话是绝对无名氏的集体创作, 则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讲叙者、 则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讲叙者、传承者的 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
(一)早期的神话与民间文学研究
始于18世纪初浪漫主义时期 始于18世纪初浪漫主义时期,主要成 世纪初浪漫主义时期, 就取得在德国。 就取得在德国。 1793年 英国,詹姆斯麦克弗森—— 1793年,英国,詹姆斯麦克弗森—— 莪相史诗;1765年 英国,托马斯 莪相史诗;1765年,英国,托马斯帕 ——《古英诗钩沉》 西——《古英诗钩沉》。
早期的神话与民间文学研究:赫尔德(德) 早期的神话与民间文学研究:赫尔德( ——第一个采用 民歌”概念的人, ——第一个采用“民歌”概念的人,也是 第一个采用“ 最早搜集民间文学的作者之一。 最早搜集民间文学的作者之一。 代表作:《民歌集》(1778年,后于 代表作: 民歌集》 1778年 1807年更名为 歌中的人民之声》);《 1807年更名为《歌中的人民之声》);《关 年更名为《 于莪相和古代民歌的通信摘要》 于莪相和古代民歌的通信摘要》;《论中 古英国和德国诗歌的相似性及其它》 古英国和德国诗歌的相似性及其它》; 诗歌艺术对古今民俗的作用》 《诗歌艺术对古今民俗的作用》等。
早期的神话与民间文学研究:海德堡派 早期的神话与民间文学研究: 约瑟夫戈莱斯——《德国民间故事书》 约瑟夫戈莱斯——《德国民间故事书》, 把德国故事和中世纪欧洲各民族的英雄传 东方诸国的传说加以比较, 奇、东方诸国的传说加以比较,探索其渊 题材的流变等,不仅开创了“题材史” 源、题材的流变等,不仅开创了“题材史” 的研究,也是“ 的研究,也是“比较文学史中研究主题流 变的早期文献” 变的早期文献”。 阿尔尼姆:民歌的没落是法国大革命爆发 阿尔尼姆: 的原因。( 。(与布伦塔诺合编出版德国民谣 的原因。(与布伦塔诺合编出版德国民谣 男童的神奇号角》 集《男童的神奇号角》
阿达尔贝尔 阿达尔贝尔库恩
代表作:《火和酒神的降凡》,1859年。 代表作: 火和酒神的降凡》 1859年 观点:雷电神话说——印欧神话中的主要 观点:雷电神话说——印欧神话中的主要 部分是把雷、 部分是把雷、电、雨、云等自然现象神化 后建立起来的。 后建立起来的。 普罗米修斯——“钻木取火的人” 梵语) 例:普罗米修斯——“钻木取火的人”(梵语)
(二)神话学派
——对民间文学的起源、 ——对民间文学的起源、本质作出理论探索的先驱者 对民间文学的起源
创始人格林兄弟:雅科布格林和威廉格林 创始人格林兄弟:雅科布格林和威廉 代表作:《格林童话集》(1812-1814)、 代表作: 格林童话集》 1812-1814)、 德意志神话学》 奠基之作,1835年 《德意志神话学》(奠基之作,1835年) 研究切入点: 研究切入点:历史比较语言学
格林兄弟的主要观点: 格林兄弟的主要观点:
欧洲各民族的语言有着共同的祖先——雅 欧洲各民族的语言有着共同的祖先——雅 利安语(印欧语系); 利安语(印欧语系); 原始共同语——共同种族 共同种族——共同的生活 原始共同语——共同种族——共同的生活 习俗和方式以及反映这种习俗和方式的共 同的精神文化形态——共同的神话 共同的神话; 同的精神文化形态——共同的神话; 印度神话中Dyaus—希腊神话中Zeus— 例:印度神话中Dyaus—希腊神话中Zeus— 罗马神话中Jupiter—北欧神话中Tyr——都 罗马神话中Jupiter—北欧神话中Tyr——都 天空”的意思。 是“天空”的意思。 将语言、神话和原始宗教联系起来考察; 将语言、神话和原始宗教联系起来考察; 一切民间文学都来源于神话。 一切民间文学都来源于神话。
(六)结构主义学派
主张:从总体、 主张:从总体、从大的系统来探索各种学 科的内部结构和相互关系, 科的内部结构和相互关系,因而被运用在 人文学科的各种领域中。 人文学科的各种领域中。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 ):《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法):《神话的结 构研究》 1958) 构研究》(1958) 弗拉米基尔普罗普( ):《 弗拉米基尔普罗普(俄):《民间故事形 态学》 1928) 态学》(1928)
(五)心理分析学派
主张: 主张:从心理中潜意识的层面来理解并解释 神话与民间文学。 神话与民间文学。
弗洛伊德:个体无意识;泛性论;俄狄浦 个体无意识;泛性论;
斯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 斯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
荣格:集体无意识;原型批评。 集体无意识;原型批评。
原型——初民集体无意识中的远古意象 原型——初民集体无意识中的远古意象, 初民集体无意识中的远古意象, 它们会不断地重复出现, 它们会不断地重复出现,形成世世代代文 学中类似的模式和母题。 学中类似的模式和母题。
“夫文章之有体裁,犹宫室之有制度, 夫文章之有体裁,犹宫室之有制度, 器皿之有法式也。为堂必敞,为室必奥, 器皿之有法式也。为堂必敞,为室必奥, 为台必四方而高,为楼必狭二修曲, 为台必四方而高,为楼必狭二修曲,为 ju,圆形的竹筐)必圜,为篚必方, 筥(ju,圆形的竹筐)必圜,为篚必方, 为簠(fu)必外方二内圜,为簋(gui) 为簠(fu)必外方二内圜,为簋(gui) 必外圜而内方,夫固各有当也。 必外圜而内方,夫固各有当也。苟舍制 度法式,而率意为之, 度法式,而率意为之,其不见笑于识者 鲜矣,况文章乎? 鲜矣,况文章乎?” ——(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
神话和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 文类学 主题学 媒介学 形象学 比较诗学 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神话和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
一、神话与民间文学 二、神话与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概述
神话的定义及其特征
1、神话是初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感性的、 神话是初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感性的、 表象的认识, 表象的认识,是他们借助想象对客观世界 的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的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2、神话的种种解释表达了初民对自然力的 敬畏、崇拜和奇幻的想象, 敬畏、崇拜和奇幻的想象,从而与宗教和 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泥土造人、洪 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泥土造人、 ;(如泥土造人 水神话等) 水神话等)
中国古代文类的划分
曹丕《典论论文》分四科八类:奏议、 曹丕《典论论文》分四科八类:奏议、书 铭诔、诗赋。 论、铭诔、诗赋。 陆机《文赋》十类: 陆机《文赋》十类:诗、赋、碑、诔、铭、 箴、颂、论、奏、说。 刘勰《文心雕龙》 35种文体 种文体。 刘勰《文心雕龙》:35种文体。 吴讷《文章辨体序说》 59种文体 种文体。 吴讷《文章辨体序说》:59种文体。 徐师曾《文章明辨序说》 127类 徐师曾《文章明辨序说》:127类。 中国古代文类划分的弱点: 中国古代文类划分的弱点:未能清楚地区 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 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
文类的历时研究 ——以流浪汉小说为例 ——以流浪汉小说为例
从纵的方向对属于同一“家族” 从纵的方向对属于同一“家族” 的作品进行比较,目的是通过综合、 的作品进行比较,目的是通过综合、 归纳, 归纳,总结出某一类型的基本共同点 或规范。 或规范。
亚里士多德——西方最早力图对文学作出 亚里士多德——西方最早力图对文学作出 分类的学者 三分法(依据文学摹仿的对象):史诗、 ):史诗 三分法(依据文学摹仿的对象):史诗、 戏剧和抒情诗 霍布斯(依据文学反映的领域) 霍布斯(依据文学反映的领域) 宫廷——英雄诗 史诗和悲剧);城市— 英雄诗( );城市 宫廷——英雄诗(史诗和悲剧);城市— —谐谑诗(喜剧和讽刺诗);乡村——田 谐谑诗(喜剧和讽刺诗);乡村 );乡村——田 园诗 现代西方:小说、戏剧和诗 现代西方:小说、
(三)人类学派
安德鲁 安德鲁朗(英):《习俗与神话》(1884 ):《习俗与神话》
年) 神话的产生和发展与初民的原始习俗、礼 神话的产生和发展与初民的原始习俗、 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仪、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者 应该尽量采集不同民族的上古神话, 应该尽量采集不同民族的上古神话,同他 吗的信仰、习俗、宗教、仪式加以比较, 吗的信仰、习俗、宗教、仪式加以比较, 从中自然可以发现许多惊人的类似。 从中自然可以发现许多惊人的类似。 共同的原始神话源于原始初民的共同心态。 共同的原始神话源于原始初民的共同心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