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解析白族的饮食文化——以鹤庆新华为例
生态美学视阈中的鹤庆白族民歌研究

士研究生, 主 要从 事 生 态审 美 与 民族 艺 术 学研 究 。( 云 南昆明 6 5 0 0 9 1 )
T i t l e : T i t l e : T h e B a i F o l k o f He q i n g C o u n t y u n d e r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Ae s t h e t i c s Au t h o r : HU MU Ab s t r a c t :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B a i F o l k f r o m e c o l o g i c a l a e s t h e t i c p e r s p e c t i v e ma y h i g h l i g h t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a e s — t h e t i c c o n n o t a t i o n s o f f o l k s o n g , a n d r e v e a l t h e r e l e v a n c e b e t we e n t h e B a i F o l k o f He q i n g Co u n t y a n d t h e B a i s p e —
鹤庆白族文化

鹤庆白族文化摘要: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
正文:鹤庆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个县,鹤庆县的少数民族有白族、彝族、傈僳族三个,其中以白族为主。
而我就是鹤庆县的白族姑娘。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我们鹤庆县的白族文化。
我的家乡鹤庆县,一个国土面积两千平方千米,其中大部分地区均为山区,地势起伏较大。
县城海拔两千米,气温比较适宜。
降雨量充沛。
县城云鹤镇居鹤庆坝子中偏西,距省会昆明市476千米,距州府大理市136千米,距丽江市39千米、丽江机场12千米(丽江机场就在鹤庆县境内)。
鹤庆山川秀美,龙潭众多,资源丰富,被人们誉为“泉潭之乡”、“鱼米之乡”、“中国名兰之乡”。
由于鹤庆文化传播较早,所以通过“茶马古道”使得文化得以向外传播。
而历史悠久的鹤庆乾酒、火腿、猪肝胙等腊味品更是独具风味,让人垂涎三尺;“小锤敲过一千年”,人人有手艺,户户是工厂的新华村,具有加工金、银、铜首饰与器皿的传统手工工艺,产品玲珑精美,深受欢迎。
是集田园风光、民风民俗、旅游购物为一体的省级民族旅游村,曾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并成为著名的金、银、铜民族手工艺品集散地,在2010年九月,更是被授予国家4A级景区的称号。
鹤庆是属于白族和纳西族的交界地带,虽然会受到两个民族的不同影响,但在其中也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化习俗。
在语言上,白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而鹤庆方言又是其中富有特色的一种。
绝大部分使用白族语,通用汉语文。
使用汉字书写,有自己的语言(未形成白族的书写文字),文学艺术丰富多彩。
在白族的服饰上,各地略有不同。
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
而大理一带的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下着蓝色宽,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都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白族人的日常饮食习惯介绍

白族人的日常饮食习惯介绍白族通常习惯于日食三餐。
农忙季节或节庆期间,则多加早点和午点,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白族人的日常饮食习惯介绍,希望你喜欢。
白族人的日常饮食习惯主食都以蒸制为主,常吃干饭,外出做活随着携带盒饭,就地冷餐。
白族日常饮食品种丰富,为改变口味,经常变换花样。
如:粑粑、饵块、汤圆等。
因鲜菜常年不断,每餐都鲜菜和各种腌菜。
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族常采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制成各种风味菜,如用海菜花的叶、茎做成的海菜豆腐汤,用海菜花的茎杆、花蕾炒火腿、肉丝或腌制成咸菜。
白族的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猪肝鮓、吹肝(鲜肝灌入佐料,经风干即成)、饭肠(将糯米填入肠煮熟即成)等精美风味食品。
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葱等佐料一起食用。
白族饲养奶牛历史悠久,并善于加工乳制品。
业水而居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
如:活水煮活鱼、砂锅鱼、粉蒸鱼、梅干酸辣鱼、螺豆腐(田螺汁用开水氽后即凝固,沥干水即成)等,还有漾濞的爬砂虫做成的“土海参”。
白族就餐很讲礼仪,进餐时长辈要上坐,晚辈依次在两旁或对面落坐,晚辈要随时为长辈添菜加汤。
白族大都喜饮酒,酿酒是白族家庭的一项主要副业。
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家酿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
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
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烤茶,全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吃“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如乳扇,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的特色饮食砂锅鱼与砂锅豆腐:将火腿片、嫩鸡块、冬菇、蛋卷、腊干片、豆腐、玉兰片、肉圆等按比例与弓鱼(或鲤鱼)放入砂锅内,放好调料,文火炖制则成。
鹤庆节日饮食趣谈

2010.09DALI CULTURE节日,是人类历史、了人们的共同心理感情,成部分,也折射出人们深厚的感情色彩。
民俗文化。
贺树生日吃花宴据传,在鹤庆山区的白、彝族群众,定在各村称为“神林”的林地中。
这“神林”是栗、千姿百态,郁郁葱葱。
既有六七百岁的“树老祖年”,还有依附于“长者”身下的遍地乱蹿的“孩童环境,是人们世代爱林、护林的见证。
在“神林”如虬龙被人们称之为“树王”的苍松树干上,鸣”的大红对联。
举办贺生日的主“会场”。
“树王”四周,面、三篮飞松籽,称为“三宝”。
“三宝”外围,酒的葫芦瓢。
红日冒出东山,参加活动的人们,春曲》陆续汇聚到“神林”。
吉时一到,日歌》,载歌载舞,其他人众也随着乐队环“树王”《生日歌》,是人们寻觅历史的叙述。
. All Rights Reserved.2010.09DALI CULTURE。
内容十分丰富,借咏;歌唱万物的起源;歌唱。
一句句,一句接一句,往回,人类的出生,万事万物。
人们一边,树枝蘸洒“三宝”中的。
》的调子,在合唱声中,。
众人围《罪歌》,揭发其一桩“抽打”“祸害”,,“祸害”也即兴表演几。
狂欢的人们唱,羊粪。
最后,人们环“树王”树王歌》,传授劳动生产边盛酒痛饮。
酒助人兴,。
、山菜为主料、花食、花饮四大系列、凉盘和汤菜,给人一种美好的遐想。
”,将白杜鹃花用沸,与青蚕豆,味甘香相配。
第二,与青花椒尖、肉片同爆炒,如龙卷海藻得名。
第三道是“蜂蝶相会”,木耳如蝶,香菇似蜂,烩炒蜂蛹,名副其实。
第四道是“山青水秀”,山韭菜、水豆腐爆炒猪大肠。
菜名、菜色既含诗情,又有画意,够馋人哩!这组菜五色分明,鲜嫩香甘,不仅可口,还有祛火解热的药效。
四个凉盘第一是“双凤朝阳”,糖煮木瓜片、佛手柑片配蜜渍枣子。
第二道是“五花拜寿”,山兰花、蕨菜花、山韭菜花、金雀花、石花菜经焯去汁,配木瓜醋腌成的凉拌。
第三道是“金针银线绣梅花”,黄豆芽、粉丝煮熟兑梅花瓣腌生。
第四道是“狮子滚绣球”,糖煮乌梅、木瓜片、红萝卜丝蜜饯。
白族的饮食文

白族的饮食文大理白族地区的日常饮食,随当地物产不同而有所差异。
至于白族有蕴含了怎样的饮食文化?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白族的饮食文化,欢迎阅读!白族的饮食文化常识大理州洱海以产鱼著称,尤以弓鱼最有名。
人们喜食沙锅菜。
沙锅鱼的做法是将火腿片、嫩鸡块、冬菇、腊肝片、玉兰片、豆腐等十几种原料按比例与鱼放人沙锅内.加上胡椒、八角、盐等调味品,置于火上用微火炖熟,此菜味道极鲜。
“乳扇”是大理州的名特产品。
乳扇一般由羊乳制成,制作并不复杂,但要求精细。
先将羊乳放在锅中,再点酸水(可用明矾等),当羊乳呈半固态时,用竹筷往上挑成扇状,放在簸箕内晒干,乳扇可以生食或煮食,以煎食最为普遍。
< /p>白族的饮食文化知识馈赠佳品卷粉和米干。
因远白族的卷粉以本地品种“因远红谷米”为原料,并以手推磨磨成米浆在长宽约二尺的框内,架空于沸水锅上面熏蒸而成。
其厚度薄如纸,软而具韧性,无论煮食或凉拌,味道都异常可口。
米干由卷粉晾晒后可分别做成丝或片,由于它便于储存、携带,是白族民间馈赠亲朋好友的慰问品。
节庆祭品压模粑粑及粑粑果(片)。
用“因远紫米”及糯米饭舂成的染色粑粑,晾晒后加盐、白酒浸蚀,再用刀切成粑粑果或用推刨刨成粑粑片。
把粑粑糊放进镌刻着花鸟鱼龙、福禄寿禧等图案的模板内,压制而成的压模粑粑是因远白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特征,压模粑粑是白族春节、清明节、祭祖节及三月会等庙会必备的节庆食品和祭品。
各类腌制和腐化食品因远白族人家,多喜欢腌制各类腌菜,在他们的餐桌上往往会有三年不变质而味道绝佳的腌制品。
扒萝卜以其味酸咸甜爽口清香成为宴席上减去油腻增进食欲的佳品,也是食欲不振的人的佐食品;腌辣菌,将采集的辣菌冼净晾至半干后拌上染色糊米末,加以盐、辣椒、花椒等佐料,泼以米酒投入罐中腌制而成。
因远白族制作的腐化食品种类繁多,如运用青黄豆及刺竹笋腐化的“水豆豉”、“臭笋”等。
由此可见,因远白族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饮食文化,既显示了白族雅而不俗的饮食文化气氛,也衬托出白族勤俭持家、热情好客的文明礼貌风格。
白族的饮食文化礼仪

白族的饮食文化礼仪1. 引言白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饮食文化。
白族的饮食文化礼仪是其重要的文化传承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白族的饮食文化礼仪,包括饮食习惯、饮食禁忌、饮食礼仪等方面。
2. 饮食习惯白族的饮食习惯以米饭、玉米、马铃薯、红薯等为主食,注重食物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白族人民喜欢吃牛肉、羊肉、猪肉、鸡肉、鱼类等各种肉类,并有许多特色的烹饪方法,如炖、煮、炒、蒸等。
在蔬菜方面,白族人民尤其喜欢采用野菜和鲜活的蔬菜来制作传统菜肴。
3. 饮食禁忌白族的饮食禁忌多与宗教信仰相关。
白族信仰原始宗教,崇尚山水自然,因此禁忌食用野生动物、猛禽和珍稀植物等。
同时,白族人民也不吃蚕豆、花生和沼虾等食物,这些食物在白族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
4. 饮食礼仪饮食礼仪在白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白族人民的餐桌上,共同进餐是一种传统的礼仪。
人们坐成一圈,共用一个餐桌,以表达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在饮食过程中,白族人民注重礼貌和谦逊,尊重长辈和年长的人,年轻人需要等长辈做主食后才能开始就餐。
此外,白族人民也注重餐桌上的顺序,依次涵盖菜的摆放、食用和清理。
5. 独特菜肴白族有许多独特的菜肴,代表了他们的独特口味和烹饪技巧。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白族菜肴:5.1 洗羊肉洗羊肉是白族传统的名菜之一。
它选用新鲜的羊肉,经过净化、剁成肉泥并用水反复洗涤,去除腥味,然后与佐料一起蒸熟。
洗羊肉口感鲜嫩,具有特殊的香气。
5.2 酥盒鱼酥盒鱼是白族的招牌菜之一。
采用新鲜的鱼类,制成脆皮外壳,并搭配香甜的酱料,口感酥脆而美味。
5.3 丝傣鸡丝傣鸡是白族传统宴席中的一道主菜。
选用松子、核桃、瓜子等多种坚果与鸡肉炒制,口感鲜嫩,味道独特。
6. 饮食传承与发展白族的饮食文化礼仪传承于家庭和社区之中。
年长者通常将自己的烹饪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以确保传统菜肴的延续。
同时,白族人民也在融入现代化的社会环境和烹饪技术,创新并发展出适应现代口味的菜肴。
自由与自然 和谐与诗意——大理鹤庆县白族民歌生态美调查

银器远 销 海 内外 , 有较 高 的知名 度 , 1 9 9 7年被 政府 命名 为“ 新 华金银 铜工 艺村 ” 。新华 村 是一 个 白族 原生 态 自然村 落 , 有 着十 分 良好 的 自然 生 态 和 自 然景观 , 以此 为基 础大 力 发展 乡村旅 游 , 成 为 国家
老百姓的实践 来赋 予其 意义 的 , 包 含 着 可 以观 察 得 到 和 不 可 以观 察 得 到 的含 义 … 。 这 就 决 定
、
人 类 学 田野 调 查 关 注 的就 是 当 地 人 对 文 化 事象的看法等“ 地 方性 知识 ” , 尊 重 多元 文 化 和 主体 对 文 化 的 多 元 理 解 。 在 实 地 研 究 中 , 文 化 事 象 和 民 间 艺 术应 由 那 些 文 艺 活 动 的 实 践 主 体 来解 释 。毕 竟 , 民俗 活 动 、 艺 术 活 动 等 是 由 当地
一
经被 录制成 光碟 等音像 制 品。 秀 邑村位 于 滇 西 北 大 理 鹤 庆 县 城 郊 , 它是 属 于云 鹤 镇 管 理 的 一 个 行 政 村 , 方圆0 . 5 6平 方 公
里, 全 村有 3 4 5 2人 , 白、 汉 两族长 期杂 居使 秀 邑村 兼有 白、 汉 两族 的 文化 传 统 和 民族 艺 术 。农 牧 业 生产是 秀 邑人 传 统 的生 产 方 式 , 制铜 手 工业 较 为 发达 , 使 得 秀 邑人 的 生 活 处 于 比 较 富足 的 状 态 。 新华 村属 于 草 海 镇 管 辖 , 紧依 秀 邑村 。新 华村 在 明代就 开始 了民间银 器手 工 艺 品制 作 , 历 史悠 久 ,
集会 时 , 比如 “ 石宝 山歌会 ” 等 。 我 们 在 作 民歌 调查 时 , 是 在 村 干 的指 引下 去 访 谈 当地 歌 手 了 。 新 华 村 的 情 形也 类似 。 除 了在 带 有 旅 游 性 质 的 “ 石寨 子 ” 听 到 表 演 性 的歌 声 外 , 笔 者 还 看 见 一 些 中老 年 人 坐 在 龙 潭 水 边 听 播 放 器 里 传 出 的 白 族 曲子 , 感 觉 那 悠 扬 婉 转 的 声 音 与 周 围 景 色 极 为搭 配 和 协 调 , 娱 人 身心 , 彰 显 出 “自 由 与 自 然” “ 和谐与诗意 ” 的“ 美生” 意味。 自由与 自然 、 和谐 与诗 意 的地 方性 呈现
鹤庆白族研究报告

鹤庆白族研究报告一、引言鹤庆白族是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群体,分布在鹤庆县以及附近地区。
该民族独特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使其成为文化研究的重要对象。
本文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鹤庆白族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历史与发展鹤庆白族起源于清朝时期,当时经过多次的迁徙,一部分白族人定居在了现今的鹤庆县。
在历史的长河中,鹤庆白族与其他民族有着频繁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在现代,鹤庆白族逐渐向城市迁徙,但仍然保留了许多传统习俗和传统手工艺。
三、文化与习俗1. 语言鹤庆白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与其他白族分支有很大的差异。
该语言注重声调的运用,辅音较多,语法结构简单。
然而,由于外界的影响,如普通话的传播,该语言正逐渐面临着濒危的境地。
2. 衣着鹤庆白族的传统服饰以亮丽多彩、细致精美而著称。
男性通常穿着白色长袍和黑色头巾,女性则穿着五彩斑斓的绣花衣物,并戴着金银首饰。
这些服饰不仅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审美观念,更承载了他们丰富的文化内涵。
3. 节庆活动鹤庆白族有许多传统节庆活动,如白族花山节、白族三月三等。
这些活动极具民族特色,融合了舞蹈、音乐、歌唱等元素,展示了鹤庆白族的文化魅力。
4. 饮食鹤庆白族的饮食主要以米饭、面食和蔬菜为主,口味偏咸。
同时,白族人民也喜欢吃糍粑、糯米饭等传统食品。
这些食物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求,更是鹤庆白族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
四、艺术与手工艺1. 音乐与舞蹈鹤庆白族的音乐与舞蹈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的音乐以使用传统乐器为特点,如竹笛、马头琴等。
而舞蹈则多以亲友聚会、节庆活动为背景,形式多样,动作独特。
2. 编织与刺绣鹤庆白族以编织和刺绣技艺闻名。
他们擅长制作羊毛毯、鞋垫、女子服装等。
这些手工艺品色彩鲜艳、纹路复杂,不仅体现了白族人民的手工技艺,也展示了他们的美学观念。
五、现状与保护由于外界文化的冲击和现代化的发展,鹤庆白族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一定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鹤庆白族的文化,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培养传统艺术人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t r p l gc l p r a h nh o oo ia p o c . a
[ ywod )Xn u , eigC u t; a n t nly fo u ue Ke rs i a H qn o n B i ao a t odcl r h y i i; t
一
、
鹤 庆 新 华 概 况
c lur — nvr m e t e ains p ut e e i on n r l t o hi by nay ig he o d ul e a lzn t f o c t an e v r n e i Xihu ur d n io m nt n n a H e i Co t fo qng uny rm an c0 一 e
的食物 资源 的充分 调动 与利用 1 ] 。新 华人 在充分
艺 、 户 是工 厂 、 户 一村 一业 、 户 一 品 ” 一 的发 展格 局 。 20 年 1月2 日, 09 2 8 国家旅 游局 正 式批 准 新华 村 为 国 家4 级旅 游景 区 。 庆县将 充分 发挥新 华村银 器手 A 鹤 工艺 加工 销 售 的传 统优 势 和 “ 小锤 敲过 一 千年 ” 的 品牌优 势 , 其逐 步 成 为西 南地 区最 大 的 民族 工艺 使 品加 工基 地 和东南 亚最 大 的旅 游商 品集 散地 , 最终 将 把新 华村 打造成 “ 中国银器 之都 ” 。 得 天 独 厚 的地 理 特 征 和气 候 优 势 等 客观 条 件 长期 以来 对 新华 村 社 会 经 济 生 活 的 形 成 和发 展 有 举 足轻 重 的作 用 。在 探 索和 积 累的基 础 上 , 华 村 新 形 成 了 固定 的农业 种 植格 局 :水 田小 春 种植 豆 、 麦
( 大理 学院政 法与 经管 学院 , 南大理 云
6 10 ) 7 03
[ 摘要 】 每个民族 、 每个地域都有 自己特有的、 值得研 究分析 的饮食文化。对于鹤庆县新华地 区的饮食 文化 必 须 从 生 态 人 类 学 的角度 , 从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入手进 行分析 , 来认识人与 自然的关系, 并关注入 与其产生的文化及支撑文化的生态环境之 问的
,
关 系。
[ 关键词 ] 鹤庆新华 ; 白族 ; 饮食文化 [ 中图分类号 ] 9 2 [ C 1. 文献标志码 ] [ 5 A 文章编号 ]17 — 3 52 1 )3 0 1— 3 6 2 2 4 (0 0 — 0 8 0 1
A s t d :Ec - n h o o o ia tr r t to fBa ' F o lu e i n u Ca e S u y o a t r p lg c lTn e p e a i n o is o d Cu t r n Xi h a Z HANG Jme i i
1 8
调 动 和利用 自然 环境 中的食 物 资源 的 同时 , 形成 一
个庞大的几乎涵盖 了白族传统文化 的各种社会价
值 观和 自然生 态观 观念体 系 的饮 食 文化 。 ( ) 自然 和谐的 饮食 文化观 念 一 与 在追 求 与 自然 或与 天 的 和谐 上 , 白族 文 化 的表 现 可从 时 间 和空 间两 方 面 的理 念 与 处 置 方法 去 理 解 。其 实“ 宙” 宇 一词 , 即是时 间 和空问 的总 和 , 即 宇
植 格 局决 定 了新 华在 饮食 方 面 , 既有 水 田种 植 的稻
米 、 麦等作 物 , 小 也有旱 地栽 培 的玉米 、 芋等 。 洋
二、 包 括 人类 在 饮 和食 两 个 方 面 的 习俗 惯 制 。它涉及 人类 食用 之物 的营养 、 健康 、 制加工 烹 方式 、 口味与 习 惯 、 法 与 餐 数 以及 原 料 的产 区与 食 特 点等 等 … 。饮食 习俗 体现 着人 类对 自然环 境 中
( o eeo Pli , a , cn mn n ngme tD lU i rt, a , un n6 10 C ia C l g f oic Lw E o o is dMaae tn, a nv sy D l Y n a 70 3 hn ) l ts a i ei i
,
[ src )F 。 utr iigi e ai sa drg。s T i a e i st n es n u a - auerlinh n u a — Abtat od cl edsnus snt n n ein. h u t h 。 pp r m a 。u drt d h m n ntr e t si a dh m n a a。 p
大 理 学 院学 报
J OURNAL OF D IUNI RS T AL VE I Y
第 1 卷 第3 2 1 年3 O 期 01 月
Vo . 0 No 3 Ma 11 . r
.
201 1
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解析 白族的饮食文化
— —
以鹤 庆 新 华 为例
张继 梅
等作物 , 大春以水稻为主 ; 干地种植玉米 、 马铃薯 、
各 种 豆 类 等杂 粮 , 田植 秧 并 套 种 莲 藕 、 秧 茨菰 等 蔬
菜 ; 地 种植 白云豆 、 坡 山药 、 头等 。新 华 的农业 种 芋
新 华 村 位 于 云 南 大 理 白族 自治 州 鹤 庆 县西 北
部, 旧称 “ 寨 子 ” 距 离 丽 江机 场 1 m, 茶 马 古 石 , 2k 是 道上一 个典 型 的 白族 聚居村 。从 唐南 诏 国时期就有 人 从事 金 、 、 银 铜器 手工加 工 工艺 , 今 已有 12 0 至 0 多 年 的历史 。2 0 年被 文化 部 命名 为 “ 00 中国 民 间艺术 之乡 ” “ 国 民俗 文 化村 ” 、中 。依 托着 “ 锤 敲过 一千 小 年” 的漫 长历 史 , 目前新 华村 已经形 成 了 “ 家家 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