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急危症诊疗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急危症诊疗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不明原因晕厥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一、相关诊断
(1)血管抑制型主要临床表现是,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致使晕厥发生。
(2)心脏抑制式型心率突然减慢,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
(3)混合型发作时突然晕厥,血压下降,心率变慢。
二、初步处理
通常可使用β受体阻滞药,抑制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及减轻心脏机械感受器受刺激的程度,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另外,对于本病患者,尤其是心脏抑制型晕厥患者,可考虑起搏器治疗。
由于心脏抑制型具有心率在短期内急剧下降的特点,选用具有频率下降感应特点的起搏器,对预防晕厥效果最好。
三、转诊标准
①诊断不明。
②患者晕厥、心率变慢、血压下降。
③无起搏心脏的器械和条件。
④反复发作。
血管迷走性晕厥详解课件

诱因
情绪激动
情绪激动时,人体交感神经兴奋 ,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但 同时也可能引起自主神经功能障
碍,导致血压下降和晕厥。
长时间站立
长时间站立会使下肢静脉淤血,回 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血压 下降,诱发晕厥。
疼痛刺激
疼痛刺激可引起人体应激反应,导 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血压下降。
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流行病学
血管迷走性晕厥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大约占所有晕厥病 例的30%左右。
发病率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比男 性更常见。此外,一些特定的人群,如青少年和老年人,以 及身体虚弱或长期卧床的人,更容易发生血管迷走性晕厥。
02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因及诱 因
病因
症状
患者在发病前通常会出现持续的强烈恐惧、焦虑、疼痛等情绪或躯体刺激,随 后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最终导致晕厥。
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
病因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自主神经调节障碍、血容量不足、疼痛 刺激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理生理机制
当受到强烈的情绪或躯体刺激时,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血管收缩和 心动过速,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血管舒张和心动过缓。这种交感和副 交感神经的失衡导致血压下降和脑灌注不足,引发晕厥。
发现新的药物治疗靶点, 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 提供新的可能。
预防措施研究
研究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 发生的措施,如生活方式 调整、药物干预等。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深入探索病因
进一步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因,为预防和治 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合作,共 同推进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
血管迷走性晕厥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摔倒。
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能力,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尽快恢复意识。
2. 提高医护人员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
三、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各部门行动,确保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
2. 医疗救援组:负责现场急救、患者转运和后续治疗。
3. 护理组:负责患者病情观察、护理和家属沟通。
4. 通讯联络组: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
5. 安全保卫组:负责现场秩序维护,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四、预案措施1. 病情识别(1)医护人员应具备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识别能力,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出汗、意识等表现。
(2)发现疑似患者,立即进行初步判断,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急救(1)患者发生晕厥时,立即将其平卧于通风处,头部抬高15-30度,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2)必要时给予高渗葡萄糖盐水静脉注射,提高血糖水平。
(3)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3. 患者转运(1)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如平车、救护车等。
(2)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安全。
4. 后续治疗(1)患者送达医院后,立即进行详细检查,明确诊断。
(2)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5. 应急物资储备(1)储备急救药品、器械等物资,确保应急处理需要。
(2)定期检查、更新应急物资,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五、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血管迷走性晕厥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现场急救、患者转运、通讯联络、安全保卫等环节。
六、预案总结1.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提高医护人员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
2.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
血管迷走性晕厥

鉴别诊断和注意事项
鉴别诊断
血管迷走性晕厥需与其他可能导致晕厥的疾病相鉴别,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脑血管疾病等。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排除这些潜在疾病。
注意事项
在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时,应注意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个体差异因素。 同时,对于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应避免过度检查和不必要的治疗,以 免增加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该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晕厥原因,占所有晕厥事件的约60%-80%,且女性比男性更 易受影响。
发病率和危害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率较高, 尤其在年轻女性中更为常见。
该病虽然不会导致严重的器质性 病变,但反复发作会给患者的生 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困扰,
如跌倒、受伤等。
此外,由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 作不可预测,患者常常会出现焦 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
发作频率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作频率因人 而异,有的患者可能数周或数月 发作一次,而有的患者可能数年 才发作一次。
持续时间
每次晕厥发作的持续时间通常较 短,几秒钟至几分钟不等,但患 者在发作后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 能完全恢复。
影响因素和触发因素
01
02
03
04
情绪因素
强烈的情绪刺激,如恐惧、疼 痛、紧张等,可能诱发血管迷
THANKS
感谢观看
05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和 管理
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长时间站立、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过 度通气和屏气等行为。
物理疗法
如倾斜训练、下肢肌肉锻炼等,有助于改善血液 循环和自主神经功能。
心理治疗
如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等,可帮助患者调整 心理状态,减少晕厥发作。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受到刺激或情绪激动时,会出现血压突然下降,导致头晕、眩晕甚至昏厥的症状。
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管理等方面,以达到控制症状、预防复发的目的。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血管收缩剂、心血管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等。
血管收缩剂可以有效提高血压,缓解晕厥症状;心血管药物则可以调节心脏功能,提高心脏的代偿能力;而抗病毒药物则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减轻症状。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频率,避免药物过量或滥用。
其次,非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重要手段。
包括针灸、按摩、气功、瑜伽等中医养生方式,都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减少晕厥发作的次数。
此外,一些物理疗法如理疗、按摩、针灸等也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
最后,生活方式管理也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重要环节。
患者需要注意饮食,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突然改变体位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心脏的代偿能力,减少晕厥的发作。
综上所述,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需要综合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等多方面的手段。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案,并且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才能达到控制症状、预防复发的目的。
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的生活。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治进展2024(全文)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治进展2024(全文)摘要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儿童不明原因晕厥中最常见的类型,是一种功能性心血管疾病,很少威胁生命,但反复晕厥发作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部分患儿甚至出现躯体意外伤害,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根据患儿在直立倾斜试验中的阳性反应类型VVS可进一步分为血管抑制型、心脏抑制型以及混合型,其中以混合型和血管抑制型为主。
该文主要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儿童VVS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晕厥在儿科急诊就诊量中占1%~2%,是儿童时期常见急症之一,国内报道在5~18岁儿童和青少年中有20%~30%至少经历过1次晕厥,反复晕厥发作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心理健康,也会降低其学习生活质量[1]。
儿童晕厥常见的病因有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NMS)、心源性晕厥、不明原因晕厥等,其中NMS最常见,占70%~80%[2]。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在NMS中最为常见。
VVS 是由于在一定诱因刺激下出现周围血管扩张,导致一过性脑缺血,发生一过性意识丧失和肌张力不能维持随即晕倒。
根据患儿在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中的阳性反应类型VVS可进一步分为3种类型:(1)血管抑制型(vasoinhibitory type,VI);(2)心脏抑制型(cardioinhibitory type,CI);(3)混合型(mixed type,M)[3,4]。
对VVS 及时诊断及精准的治疗尤其重要,现就国内外对VVS患儿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1 儿童VVS的诊断1.1 儿童晕厥的诊断流程根据《儿童晕厥诊断指南(2016年修订版)》[5],儿童晕厥的诊断流程如下:首先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其次行卧立位血压及心电图监测,行血常规、心肌酶谱、电解质、血糖等血化验检查,行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视频脑电图或头颅MRI等检查排除心源性、神经源性等原因导致的晕厥,最后经HUTT进一步诊断分型。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1、给患者交待试验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
1、试验前必需停服心血管活性 4、心电血压监护仪、除颤仪、电极、电插板、输液泵、输液架
1、生理盐水250ml或500ml+异丙肾上腺素1mg 2、急救药品(阿托品、阿拉明)
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并卧床睡眠 2、如未晕厥可再将患者恢复至平卧10min后相继分别静滴异丙肾上腺素1、3、5ug/min各持续10min后重复上述过程,过程中如未有
病人准备: 2、急救药品(阿托品、阿拉明)
1、让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10min,每5min测量心率和血压,此后将检查床头上升60°~80°,再每5min记录一次心率和血压,如病 人出现恶心、头晕、出汗、面色苍白等晕厥前驱症状,改为每分钟记录一次直至出现阳性反应
3、如有出现突感无力、出汗、头晕眼花、胸闷心悸、面色苍白等晕厥前驱症状时立即平卧休息 3、掌握血管迷走性晕厥病人的健康教育
晕厥为阴性,出现为阳性
是青中年晕厥的最常见原因,占所有晕厥的40%~70%
一夜。 4、了解血管迷走性晕厥及直立倾斜试验的机制
晕厥时症状:面色苍白、出汗、短暂意识丧失、跌倒、血压急剧下降、心率由快减慢 血管迷走性晕厥病人的健康教育
2、试验当天清晨禁食 6、当病人出现阳性反应时要立即扶住患者放平检查床,如出现心率血压不恢复立即抢救
1、血管迷走性晕厥一般不用特殊治疗预后良好 患者发病时常处于坐位或立位
5、氧袋、氧管、输液管、输液延长管、注射器若干、绷带
3、试验当天予测血压脉搏 5、及时准确调整补液速度
1、生理盐水250ml或500ml+异丙肾上腺素1mg 1、掌握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4、予停留安全留置针 2、如未晕厥可再将患者恢复至平卧10min后相继分别静滴异丙肾上腺素1、3、5ug/min各持续10min后重复上述过程,过程中如未有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晕厥、头晕、心悸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包括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此外,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饮食清淡。
适当的运动也是非常有益的,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改善症状。
其次,药物治疗也是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托吡酯、依那普利、阿托伐他汀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减轻症状。
但是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医嘱使用,不可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以免造成不良反应或加重病情。
另外,对于一些严重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例如植入心脏起搏器、心脏去极化手术等,这些手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减少晕厥发作的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以上介绍的治疗方法外,患者还应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接受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同时,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
综上所述,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但是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和必要的手术干预,患者完全可以控制病情,恢复健康。
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重拾健康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 YOU !
lsj
神经源性 血管迷走性
分
心包填塞
类
肺动脉高压 肺栓塞
血管减压药 颈动脉窦过敏 状态性(咳嗽、排尿、排便、吞咽)
泵衰竭(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 其他原因
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
癫痫
窦性心动过缓
药物
病窦综合征
低血糖
房室传导阻滞
缺氧
起搏器功能障碍
血容量减少
唤气过度
颅内血管疾病 颅外血管疾病 直立性低血压 神经痛 精神病发作
血管迷走性晕厥
王守忠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
概述
晕厥 ? 突发性 ? 一过性 ? 意识丧失、肌张力消失(晕倒) ? 可自行完全恢复 晕厥的通常病生机制为脑部血流一过性灌注
量锐减
心源性
血流的梗阻
瓣膜狭窄
肥厚型心肌病
病
人工瓣膜功能障碍 心房粘液瘤
因
先天性心脏病
药物性缓慢性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压突降、心率减低 晕厥
Hale Waihona Puke 诊断? 病史 ? 临床表现 ? 倾斜试验
鉴别诊断
? 心源性 ? 颈动脉过敏 ? 癫痫
治疗
健康教育-自身调节-倾斜训练 ? 避免常见诱因 ? 充足饮水 ? 适当放宽盐的摄入 ? 穿长至大腿的弹力袜 ? 药物治疗 ? 起搏 ? 心脏神经消融
类别 α激动剂
药 β阻滞剂 物 治 抗胆碱能药 疗
钠通道阻滞剂 腺苷阻滞剂 5-色胺阻滞剂 抗抑郁药 盐皮质激素
药物 盐酸麻黄素 依替福来 米多君 美托洛尔 吲哚洛尔 Propantheline 东莨菪碱 丙吡胺CR 茶碱 珊特拉林 氟西汀 氟氢可的松
剂量范围 24mg,bid-qd 15-30mg/d 2.5mg,bid-tid,至40mg/d 25-100mg,bid 5-30mg,bid 7.5-15mg,tid 1.5mg,持续3天以上 150-300mg,bid 200-450mg,bid 50-200mg/d 20-80mg/d 0,1mg/d
血管迷走性晕厥(神经心源性晕)
? 是由于矛盾性植物神经反射引起的严重 低血压(血管抑制性)
? 通常伴有心动过缓(血管迷走性) ? 最常见的良性晕厥
临床表现
诱因:恐惧、疼痛、受伤、劳累、长时
间站立、医疗操作(如静脉穿刺等)
初期:儿茶酚胺水平升高 心率增加
血压升高、
随后:交感神经 、 迷走神经
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