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本体论、认识论、实证主义
第二章社会科学方法论诸流派一、实证主义

20世纪以来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争论,大都与 实证主义相关。
实证主义试图将自然科学里的方法应用到社会 科学。预先假定了科学的统一性。
实证主义将科学看做是外在于科学之外的客观 存在的研究。即,对象不因为主体的介入而变 化——拒斥了主体与客体之间、主体与主体之 间的解释学因素的发生。
实证主义五个特征:
范式的转移包括哲学、认识论、方法论 的转移和创新。
C,“不可通约性” (incommensurability)
新旧范式之间有一种质的差别,差异到 无法相容的程度。
各范式里的科学家就象在两个不同的世 界里工作。
几个不同:研究方法、解答方式、知识 标准不同;两个世界里说着不同的语言, 不可互相翻译。
第二,“语言”:既要命题由名称组成,一个 名称指谓一个对象。“语言图像论”——“精确 定义、理想、科学语言”。
第三,不可说的“神秘领域”。
“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我们可以 说这个世界,世界之外的领域我们没有语言去 说。
“对于可说的我们都可以说清楚,对于不可说 的我们应当保持沉默”。
一,科学主义: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后 实证主义——孔德、维特根斯坦、波普尔
1,实证主义兴起:孔德、马赫
从近代实验科学开始至今,主宰自然和社会科学 的正统观念近400年。
孔德:16世纪开始在科学研究界占据主流。19世 纪孔德首先用“实证主义”(positivism)一词, 指称一种关于科学和历史的知识论与世界观。
拒斥形而上“学”。(这个领域存在,但不可 说)
哲学就是语言命题意义分析。无意义的命题无 所谓真假。(如,“我说的话都是谎话”,属 于无意义命题)
影响:
被称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宣言书
1,科学界。如建构实在论。 2,文学界。如作品意义分析。 3,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界。如,摩尔的
现象学本体论认识论实证主义

现象学本体论认识论实证主义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现象学:现象学不是一套内容固定的学说,而是一种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
它所说的现象既不是客观事物的表象,亦非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或马赫主义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
“现象”一词(概念)在现象学之前与在现象学中的意义不同。
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呢启蒙运动之前的“现象”是神学用语。
“现象”是通向神的启示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神学基础——,是不能正确理解现象的。
启蒙运动的“现象”启蒙运动中最重要、对今天的中国思想文化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的,是英国的经验主义,是洛克、休谟的哲学。
他们不认为信仰可以正确解释现象,他们根本就不认为人类的理性可以正确解释任何东西。
休谟对人类的理性——不管它是否有神的帮助——提出了最根本、最彻底的怀疑。
在他们的冲击之下,传统的形而上学陷入最深刻的危机。
为了拯救形而上学,康德写了出名的《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
在康德那里,对我们人类的理性来说,世界无非就是现象世界。
我们的理性具有接受、整理、总结、塑造现象世界的能力。
而世界只能通过现象被我们所接受、所理解。
而事物本身,人类理性是不能探及的。
在康德那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常常被人忽略,叫做“合成”,这是理性接受了现象之后,使用自己的功能对其进行加工的产物。
就原则上讲,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合成”的结果。
现象学与现象为什么胡塞尔和其他一些出色哲学家要把他们的学说叫做“现象学”呢很简单,他们关心的首先是现象,甚至无非现象。
现象很重要么因为,既然我们对事物本身——或者用唯物主义和其他本体论哲学喜欢用的术语“本质”——不可能有任何把握,我们的理性的唯一对象无非就是现象,那么,我们能够或者必须研究的唯有现象而已。
但是,胡塞尔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设定。
他认为,“现象”不是事物对人类理性的作用,而是人类理性本身。
现象学、本体论、认识论、实证主义

现象学:现象学不是一套内容固定的学说,而是一种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究方法。
它所说的现象既不是客观事物的表象,亦非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或马赫主义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
“现象”一词(概念)在现象学之前与在现象学中的意义不同。
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呢?启蒙运动之前的“现象”是神学用语。
现象”是通向神的启示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神学基础一一,是不能正确理解现象的。
启蒙运动的“现象”启蒙运动中最重要、对今天的中国思想文化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的,是英国的经验主义,是洛克、休谟的哲学。
他们不认为信仰可以正确解释现象,他们根本就不认为人类的理性可以正确解释任何东西。
休谟对人类的理性一一不管它是否有神的帮助提出了最根本、最彻底的怀疑。
在他们的冲击之下,传统的形而上学陷入最深刻的危机。
为了拯救形而上学,康德写了出名的《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在康德那里,对我们人类的理性来说,世界无非就是现象世界。
我们的理性具有接受、整理、总结、塑造现象世界的能力。
而世界只能通过现象被我们所接受、所理解。
而事物本身,人类理性是不能探及的。
在康德那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常常被人忽略,叫做“合成”,这是理性接受了现象之后,使用自己的功能对其进行加工的产物。
就原则上讲,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合成”的结果。
现象学与现象为什么胡塞尔和其他一些出色哲学家要把他们的学说叫做“现象学”呢?很简单,他们关心的首先是现象,甚至无非现象。
现象很重要么?因为,既然我们对事物本身一一或者用唯物主义和其他本体论哲学喜欢用的术语“本质”一一不可能有任何把握,我们的理性的唯一对象无非就是现象,那么,我们能够或者必须研究的唯有现象而已。
但是,胡塞尔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设定。
他认为,“现象”不是事物对人类理性的作用,而是人类理性本身。
因为,没有经过人类理性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他是把康德的哲学作了彻底的发展。
本体论:本体论(ontology)是哲学概念,它是研究存在的本质的哲学问题。
四大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

四大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外语教育科研中四大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提要:目前在外语教育领域研究中主要有实证主义、诠释主义、批判理论和后结构主义这四大研究范式。
每种研究范式都有它所期望的内在规定。
本文在研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分析研究范式内在结构的框架,它包括六个维度、十二个方面。
本文还对四大研究范式各在这十二个方面的具体规定进行了梳理和概括。
这个讨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各类研究范式和研究设计,从而使我们自己设计的研究能更规范。
关键词:研究范式;内在结构;研究方法;研究技巧中图分类号: H319.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The Conceptual Components of the Four Paradigms in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ResearchAbstract: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re are four paradigms – positivism,interpretivism, critical theory and poststructuralism. Each research paradigm is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assumption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which includes five conceptual components and twelve variables, to analyze paradigms, is proposed, and the four paradigms are also explored and outlined in terms of the twelve variables. The study adds clarity to the discussion about research paradigms and research design, and looksclosely at the questions, problems and issues to which we teachers doing research should attend in determining our research approaches. Key words: paradigm; conceptual component; method; technique1. 引言研究范式的讨论涉及到对社会现实和研究本质的一系列基本假定,具有本体论、认识论、研究目的和方法论的意涵。
本体论名词解释

本体论是一门哲学理论,旨在研究客观存在的本质和真实性,以及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和概念的形成过程。
它既是一门哲学理论,也是一门哲学方法论,用于研究客观存在的本质。
本体论名词解释如下:
本体(Ontology):指客观存在的本质,包括人、物、事件、性质等。
形而上学(Metaphysics):指研究客观存在的本质的哲学学科,包括本体论、实在论、现象学等。
认识论(Epistemology):指研究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和概念的形成过程的哲学学科,包括知识论、认知论、证明论等。
概念(Concept):指人类对客观存在的抽象概念,是人类认识客观存在的工具。
实在论(Ontological realism):指认为客观存在具有独立于人类意识的真实性的哲学观点。
现象学(Phenomenology):指研究人类意识对客观存在的经验的哲学学科。
希望以上解释能帮助您理解本体论的相关概念。
哲学翻译词汇

哲学翻译词汇整理一.哲学家名称Acient Greek philosopherspythagoras n.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Socrates n.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Plato 柏拉图Aristotles 亚里斯多德Leucippus流西普斯Democritus 德谟克利特Epicurus 伊壁鸠鲁(公元前341-270)Italian philosophersPetrarch彼特拉克(意)(1304~1374)Bruno (Giordano) (意)布鲁诺(1548年-1600)Galileo伽利略(意)(1564~1642)(Niccolo) Machiavelli马基雅维里(意)(1469—1527)Polish philosophersCopernicus哥白尼(波兰)(1473~1543)German philosophersKant: 康德(德)Nietzsche n. 尼采(德,1844-1900) (Ludwig) Feuerbach 费尔巴哈(Arthur) Schopenhauer 叔本华Hegel: 黑格尔, Hegelian,黑格尔的The Young Hegelians 青年黑格尔学派Marx 马克思Engels 恩格斯English and Scottish philosophers Francis Bacon 培根(英)(1561—1626)John Locke 洛克(英)Thomas Hobbes托马斯.霍布斯(英)Adam Smith 亚当.斯密斯(苏格兰)David Hume 休谟(苏格兰)Thomas Malthus托马斯.马尔萨斯Isaac Newton艾萨克.牛顿(Bertrand) Russell 罗素Ricardo 李嘉图French Philosophers(Rene) Descartes笛卡尔(法)Cartesian adj.笛卡尔的(Baruch) Spinoza 斯宾诺莎(法)(Denis) Diderot 狄德罗(法)(Charles) Montesquieu 孟德斯鸠(法)(1689年至1755年),(Francois) Voltaire 弗朗索瓦伏尔泰(法)(1694-1778),(Jean-Jacques) Rousseau 卢梭(法)(1712-1778)Claude-Henri Saint-Simon 克劳德.圣西门(1760年至1825年)Francois Charles Fourier弗朗索瓦.查尔斯.傅立叶(1772年至1837年)Jean-Paul Sartre 萨特Danish philosopherskierkegaard:n. 齐克果American philosophersJohn Dewey 杜威(美). Skinner 斯金纳(美)Talcott Parsons 帕森斯Chinese philosophersConfucius:孔子Lao Tzu: 老子Chuang Tzu 庄子二. 哲学流派philosophical sects 哲学学派Greek Philosophy 希腊哲学Arabian Philosophy 阿拉伯哲学German classical idealist philogophy: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Classical German Philosophy德国古典哲学French Socialism法国的社会主义British Political Economy英国的政治经济学Marxist philosophy 马克思主义哲学empirical philosophy 经验哲学materialism: 唯物主义。
现象学方法论评析

现象学方法论评析彭学敏!孙敏"(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510545;2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65)摘要:本文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三方面,系统评述现象学方法论,指出:现象学从本体论上严格区分现实对象与意识现象并聚焦于后者。
通过现象学方法论研究,可对现当代科学建构发生重要作用。
关键词:现象学方法论意向性现象学还原自创立起,现象学凭借对人类存在和现象的独特探索视角与研究方法,成为二十世纪十分重要的哲学运动,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其思想影响由德国扩展到全球,并从哲学领域延伸到精神病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宗教学、伦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绝大部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进一步术学、建筑学和医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延伸!1"%国内对现象学研究方法的探讨主要出现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学、学和科学术学领域的研究方法,现象学作为科学探索人类现象的方法论的系统性评析。
于现象学作为科学的哲学的创立现象学作为科学的方法论对科学研究重要力,文在对现象学的方法论进系统理,国现象学、科学哲学、研究方法论与其学科对现象学方法的理与借%现象学的论、论和方法三部分对现象学方法论进行评析,现象学对科学的进评价%―、现象学的本体论1.现实对象和意识现象在论,现象学存在生命的、生命的动和人自的等独立于人的的现对象(empirical real object),但指出还存在体现为主观体验意识现象的非现实性观念性对象(irreal/ideal object〉2"。
现实对象和现象重大:现实对象于人的在,的在和,经验因果规律性(empirical causality regularities"决定且可量;现象现的现象;有空间由性,精!2"。
现象性性等现性特,它生于的,的。
现对象作为现象人,现象的远远于现实对象。
2.人存在的具身性和现实性现实对象与现象在实质性差别,但人因拥者在其在中相互联系。
哲学原理分类

哲学原理分类
哲学原理的分类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
一、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分类:
1. 本体论原理:研究存在的本质、实体的本原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等。
2. 认识论原理:研究人类认识活动的本质、认识的过程和有效方法等。
3. 伦理学原理:研究道德价值、行为规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4. 逻辑学原理:研究思维规律、推理规则以及正确论证的方法等。
5. 形而上学原理:研究实在的本源、存在的结构以及宇宙的本质等。
二、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分类:
1. 实证主义原理: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来验证哲学理论的科学性。
2. 合理主义原理:强调通过推理和逻辑推断来确定哲学理论的真理性。
3. 综合主义原理:强调将实证和合理主义相结合,综合考虑经验和理性的因素。
4. 实践主义原理:强调通过实践和行动来验证哲学理论的可行
性和实用性。
三、按照历史发展的不同分类:
1. 古代哲学原理:包括古希腊哲学、古印度哲学等,探讨宇宙的本源、人类的目的和道德伦理等问题。
2. 中世纪哲学原理:主要是基督教哲学的发展,探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神的存在等问题。
3. 现代哲学原理:从启蒙时代开始的哲学思想,包括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实证主义等不同的研究方向。
4. 当代哲学原理:包括存在主义、现象学、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研究方向,关注实在、主体、语言、社会等问题。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哲学原理分类方法,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分类方式。
哲学的研究领域广泛而深奥,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哲学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象学:
现象学不是一套内容固定的学说,而是一种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
它所说的现象既不是客观事物的表象,亦非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或马赫主义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
“现象”一词(概念)在现象学之前与在现象学中的意义不同。
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启蒙运动之前的“现象”
是神学用语。
“现象”是通向神的启示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神学基础——,是不能正确理解现象的。
启蒙运动的“现象”
启蒙运动中最重要、对今天的中国思想文化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的,是英国的经验主义,是洛克、休谟的哲学。
他们不认为信仰可以正确解释现象,他们根本就不认为人类的理性可以正确解释任何东西。
休谟对人类的理性——不管它是否有神的帮助——提出了最根本、最彻底的怀疑。
在他们的冲击之下,传统的形而上学陷入最深刻的危机。
为了拯救形而上学,康德写了出名的《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
在康德那里,对我们人类的理性来说,世界无非就是现象世界。
我们的理性具有接受、整理、总结、塑造现象世界的能力。
而世界只能通过现象被我们所接受、所理解。
而事物本身,人类理性是不能探及的。
在康德那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常常被人忽略,叫做“合成”,这是理性接受了现象之后,使用自己的功能对其进行加工的产物。
就原则上讲,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合成”的结果。
现象学与现象
为什么胡塞尔和其他一些出色哲学家要把他们的学说叫做“现象学”呢?很简单,他们关心的首先是现象,甚至无非现象。
现象很重要么?因为,既然我们对事物本身——或者用唯物主义和其他本体论哲学喜欢用的术语“本质”——不可能有任何把握,我们的理性的唯一对象无非就是现象,那么,我们能够或者必须研究的唯有现象而已。
但是,胡塞尔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设定。
他认为,“现象”不是事物对人类理性的作用,而是人类理性本身。
因为,没有经过人类理性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他是把康德的哲学作了彻底的发展。
本体论:
本体论(ontology)是哲学概念,它是研究存在的本质的哲学问题。
从广义说,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
从狭义说,则在广义的本体论中又有宇宙的起源与结构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之分,前者为宇宙论,后者为本体论,这是以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称。
这两种用法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仍同时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采取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立、或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立的方法,而以辩证唯物主义说明哲学的整个问题。
简单的说,本体论就是探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一切是不是在背后都有一个抽象的、不依赖于现实世界的基础。
精神的或是物质的,是不是都有自己的抽象的根据。
简单的说,形而下就是指的现实的我们可感的世界,而形而上指的是可感的世界背后的原因,是抽象的,
是不可感的,并且是作为可感世界的根据存在的。
本体论就是探讨形而下的世界的形而上根据的。
认识论:
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指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的哲学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又称知识论。
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实在,强调认识是人对客观实在的反映,申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进一步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
人类从它形成开始,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认识。
但是,对认识本身进行认识和研究,并形成作为哲学组成部分的认识论,则是同哲学的产生相联系的。
认识论的任务是揭示认识的本质,揭示认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力求使人们的认识成为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
因此,认识论必然以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为出发点,而且将其贯穿于全部认识论的内容之中,由此引出不同的认识论结论。
1)认识的特点
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2)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3)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
4)实践
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
又称实证哲学。
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称为老实证主义,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称为新实证主义。
基本特征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广义而言,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囿于经验材料、拒绝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辨,都为实证主义。
狭义而言,实证主义则指法国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的哲学。
孔德生长的时代,正是一个宣扬理性主义及科学思想发端的时代,在“科学万能”思想
的冲击下,人们对形而上学产生怀疑,逐渐以注重经验的科学方法观察、研究事物,探求事实的本原和变化的现象。
中心论点
实证主义又称实证论,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
实证主义的目的,在希望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进化阶段
孔德在其所写的《实证哲学》一书里,认为人类进化分成三阶段:
一是神学阶段,盖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力量和某些现象感到惧怕,因此就以信仰和膜拜来解释面对自然界的变化;
二是玄学阶段,以形而上或普遍的本质阶段,解释一切现象;
三是实证阶段,也就是科学的阶段,运用观察、分类,以及分类性的资料,探求事物彼此的关系,此法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可信的。
实证主义反对神秘玄想,主张以科学方法建立经验性的知识。
这种思想恰巧与柏拉图的理性论相反,柏拉图认为只有观念才是真实的,感官都是虚幻的。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哲学术语,哲学史上指哲学中探究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述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或方法论。
它用孤立、静止、片面(注意理解“片面”涵义,最直白的说法即你所见为片面的,不完全)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
也叫玄学。
定义:可以被量纲(因此)分析的形而上学,其针对结果的正确性,是一种无法争辩的事实!
什么是形而上学?
定义:指事物的本质、道理、规律。
形是表象、外在的意思,形而上学就是超越外在表象,揭示内在真理。
比如:1个苹果加1个苹果等于2个苹果。
内在规律就是:1+1=2,这就是形而上学的作用和意义。
例子:有个人看到一只老虎只吃肉,然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只吃肉!
P>0,0-P=0
形而上学的意义是什么?
例子:但从所有生物只吃肉这个结论,可以得出另外一个结论,所有的生物获取(能量),都是为了(生存)!
即:它们都是为了自身的生存!
P≥0A,0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