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和5的倍数特征
《2,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2,5的倍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2,5倍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
-当讲解2的倍数特征时,教师可以以12、14、16等数为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个位数,总结出2的倍数特征。
-在讲解5的倍数特征时,教师可以以10、15、20等数为例,让学生明白个位数为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教学难点
-理解“0”的特殊性:对于2和5的倍数,学生需要理解“0”既可以是2的倍数,也可以是5的倍数,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判断较大数的倍数特征:当数字较大时,学生可能难以迅速判断其是否为2或5的倍数,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难点突破方法:
-对于“0”的特殊性,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0”在2和5倍数中的双重身份。
-针对判断较大数的倍数特征,教师可以教授学生通过观察个位数来判断,如对于2的倍数,只需关注个位数是否为偶数;对于5的倍数,只需关注个位数是否为0或5。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2,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或5整除的情况?”(例如,购物时找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2和5倍数的奥秘。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干扰,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为了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我可以在下次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来。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2和5的倍数的特征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研究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呈现“百数表”和“列举法”来找出2和5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圈出,再观察其特征。
在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后,可以揭示偶数和奇数的含义。
对于2、5的倍数的具体特征,则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归纳。
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
而3的倍数的特征则需要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可以把它放在2、5的倍数的特征后面教学。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2、5和3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在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探索2、5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5的倍数;理解奇数与偶数的含义。
2.归纳2、5倍数的特征3.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百数表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出示学生实际生活情境图。
(课件出示)同学们,阳光体育运动让我们健康乐成长,让我们一同欣赏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吧!通过这个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运动时的规律和特征。
二、研究2、5倍数的特征1、出示百数表,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2、5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圈出。
2、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归纳2、5倍数的特征,比较明显,容易理解。
3、揭示偶数和奇数的含义,让学生能够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三、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1、引导学生观察3的倍数的规律,发现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定。
2、通过列举法找出100以内的3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圈出。
3、让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加深理解。
2和5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

2和5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2和5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经历2、5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2、5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在观察、猜想、验证和讨论的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合作意识和初步的探索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养成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归纳、概括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1、数学王国里的5部落和2部落要召回散落在外的人马了,召回条件:5部落只召回5的倍数,2部落只找回2的倍数。
2、师生比赛找5的倍数和2的倍数。
3、老师之所以获胜,是因为运用了“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开启今天的探索之旅,一起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
二、自主探究1、拿出尝试研究单,完成第一题。
读要求,自主找到1—100中2的所有倍数和5的所有倍数。
2、汇报找倍数的方法和结果。
三、小组讨论交流1、仔细观察5的倍数和2的倍数,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共同完成尝试研究单的第二题。
2、小组讨论。
四、汇报交流1、汇报5的倍数特征。
(1)哪个小组来汇报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谁能举个更大一些的数来进行验证?(3)小结: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5或0。
2、汇报2的倍数的特征。
(1)哪个小组来汇报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谁能举个更大一些的数来进行验证?(3)小结: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2、4、6、8、0。
3、汇报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1)观察最后一列,你有什么发现?(2)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五、教师点拨我们通过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知道了5的倍数的特征和2的倍数的特征,以后我们再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和2的倍数可以只看个位就行了。
2和5的倍数特征教案

2和5的倍数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体验观察探索、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观察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我准备了1~40的数表、小黑板、卡片和两叠扑克牌。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要求学生从小到大写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
提问:2的倍数和5的倍数可以写完吗?师:既然2的倍数和5的倍数都是无限的,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2和5的倍数由什么特征吧!二、引导探究1、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1)提出问题,出示1~40的数表:师:老师这里有一张1~40的数表,你能从小到大找出5的所有的倍数吗?生口答,师用“△”标出5的倍数:5、10.师:你能在课本74页的百数表上,像老师这样标出40以内的5的倍数吗?师:同为互相检查一下,看看你们标的一致吗?(2)仔细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小组互相交流。
点名回答,板书: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5或0.(3)师:我们已经知道了5的倍数的特征,你能快速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吗?出示卡片:271、375、24、240、235、52是5的倍数吗?为什么?点六位同学回答。
2、自主探索2的倍数特征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共同研究了5的倍数的特征。
现在请你们根据刚才研究5的倍数的方法,来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吧!(1)用“○”在1~40的数表上标出2的倍数。
指名板演。
(2)师:观察2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或0(双数)。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交流、验证、反思等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正确的教学观念,恰当的教学设计,使课堂生动活泼,成效显著。
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优点: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中“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
”学生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学习兴趣和斗志。
教师也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成功。
二、细节讲究珠圆玉润、相得益彰每个细节都能从整体上加以考虑,能做到衔接得体自然。
例如:奇偶数组成整个自然数,在百数表中以及在辨别奇偶数以后都有提问并进行强化。
又如:在学习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环节,采用先找出2的倍数,再找5的倍数的方法,然后动态展示集合圈的交集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在不揭示“公倍数”这一概念的学习要求下,让学感知“公倍数”这一特点,为下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各个环节的处理详略得当、环环相扣注重细节,但并不处处皆是面面俱到。
各个环节处理既有详,又有略,环节之间还能够水到渠成,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之间的生成。
每个环节不会显得突兀,给人一种浑然一起的感觉;每个环节之间又有相应的重点内容,显得比较紧凑,缺一不可。
本节课有以下不足之处:一、课件用绿色代表偶数,偶数变绿色时,颜色太淡,后排看不清楚。
二、时间分配还有点欠妥,开始进入课题时间稍微长点,消耗学习时间。
三、教师语言还应该进一步简洁。
2、《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交流、验证、反思等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4-75页。
教学目标:1、利用百数表让学生观察5的倍数和2的倍数,探索、发现它们的特征;并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2、结合2的倍数特征认识偶数和奇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
进一步发展数感;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探索、发现2和5的特征。
教学准备:计算器、练习纸、课件、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导入试一试,看谁判断的快。
下面的数中,圈出5的倍数。
25、78493、290、27841、386480、7015、124、82师:你可以口算,也可以借助计算器,还可以用你自己的方法进行判断。
学生独立完成,圈好后起立。
学生汇报,并指名做的最快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圈的。
师:是不是所有5的倍数都有这样的特征,下面我们就来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
[导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找出5的倍数,通过找的快的学生的经验介绍,激发起学生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的兴趣与需求。
]二、新授1、探索5的倍数特征(1)引入百数表师:在自然数中,5的倍数有多少个?(无数个)我们不能一个一个地研究,怎么办呢?(选择一部分数进行研究)那我们就先在1-100这一百个数中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
(2)出示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画上“△”。
(3)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4)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
学生举例。
注意从两方面进行验证:一方面是个位上是0或5的数,另一方面是个位上不是0或5的数。
(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6)过渡:学习了5的特征有什么好处?(能更快的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数。
(7)练一练:下面的数都是5的倍数吗?把5的倍数圈出来。
75、280、1325、172、52460学生判断,说明理由。
2和5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2和5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内容: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17---18页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小组讨论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迅速的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2和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3、通过整理和练习学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
难点:掌握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师:老师有一项绝技,不用计算就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你们相信吗?不信,请你说出一个数来考考老师,好吗?生自由报数:如: 85、76、978、785、84、72、90、47、…… 现在你们相信了吗?(相信)。
师:你们想不想学这项绝技呀?请同学们猜一猜2或5的倍数特征会和什么有关系? (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2、5的倍数特征。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总结2、5的倍数特征活动一: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师:(出示导学案)请同学们在百数表中把5的倍数找出来,并做上记号。
出示探究合作要求:学习要求:1、请在百数表上找出5的倍数。
2、认真观察找出的数有什么特点。
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刚才在划的过程中,你们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汇报交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师板书:(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超过100还有这个特征吗?你能验证吗?经过验证得出超过100也有这个特征。
例如:485、3920等等都是5的倍数。
师:这几个数的个位上都是……(0或5)师:所以485、3920等等都是……生:5的倍数。
练习:找出5的倍数。
2、活动二:2的倍数特征的探索师:我们再来讨论一下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还是利用这个百数表吧。
师:请同学们在下表中把2的倍数找出来,并做上不同的记号。
出示探究合作要求:合作要求:1、请在百数表上找出2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特征》说课稿

《2和5的倍数特征》说课稿《2和5的倍数特征》说课稿1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对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很大作用。
因此,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但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除了对教材理解外还要对所教授的学生很了解。
我所教授的五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思维还在发展中,好表现,爱思考,对于新的知识感兴趣,但他们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段,要在短时间内让他们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有复杂度,所以老师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学情和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掌握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讨论等方法,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结合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我会在多媒体上呈现一些数字,4,6,8,10,15,16,20,25......,紧接着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倍数概念,找出2、5的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木的作用研究报告
树木是杀菌能手。据调查,每立方米空 气中的含菌量,百货大楼为400万个,林荫道 上为58万个,公园里为100个,而林区只有 55个。许多树木如柏树,松树等,能够分泌 出杀菌素,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能对人类 身体健康和预防各种疾病起到重要作用,所 以树林是“天然消毒器”。也是“义务防疫 员”。
2的倍数学号: 2、 4、 6、 8、10、 12、14、16、18、20、 22、24、26、28、30、 32、34、36、38、40、 42、44、46、48、50
不能2的倍数学号:
1、 3、 5、 7、 9、 11、13、15、 17、19、 21、23、25、27、29、 31、33、35、37、39、 41、43、45、47、49
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
36 48 51 65 78 104 153 280
一个数个位是0、2、4、6、8在 数叫做偶数,
个位是1、3、5、7、9数叫做奇 数。
你能举生活中一个偶数和一个奇数的例子吗?
下面哪些数是奇数,哪些数是偶数? 把他们分别填入下面适当的圈里。
52 77 124 501 3170 4286 6003
奇数
偶数
0是不是偶数?为什么?
练习三 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44 50 65 76 85 101 135 280
书本练习4 25
练习四游戏
在小组内,请用剪刀、布、石头分别表示下面 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8、56、10000、65、3586、510430、995
1、奇数都不是2的倍数。√
2、0不是偶数。
×
3、个位上是1、3、5、7、9的数 √
都是奇数。
4、任何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5、10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
猜一猜老师的电脑密码
第一位数:比最小的偶数大1。 18960
第二位数:是一位数中最大的偶数。 第三位数:是一位数中最大的奇数。 第四位数:是最小奇数的6倍。 最后一位数:不知道,但知道这个密码既是2
6
12
8
40
项目 数量
松树
棵数 钱数
方案
(元)
柏树
棵数 钱数 (元)
11
22
6
30
项目 数量
松树
棵数 钱数
方案
(元)
柏树
棵数 钱数 (元)
1632420项目 数量
松树
棵数 钱数
方案
(元)
柏树
棵数 钱数 (元)
21
42
2
10
项目 数量
松树
柏树
方案
一 二 三 四
棵数
1 6 11 16
钱数 (元) 2
12
22
32
棵数
10 8 6 4
钱数 (元) 50
40
30
20
五 21
42
2
10
3月12日植树节,学校组织五(A)班学生参 加植树活动,如果2人一组或5人一组,都刚 刚可以分完,最多在五(A)班选了多少个学 生?
☆
△
我们拿52元钱买树苗,松树每棵2元,柏树每棵5
元,请你设计购买方案,购买两种树苗,并使这些
钱刚好用完。
项目 数量
松树
柏树
方案
一
棵数 1
钱数
棵数
钱数
二6 三 11 四 16
项目 数量
松树
柏树
方案
一
棵数 1
钱数 (元)
2
棵数 10
钱数 (元)
50
项目 数量
松树
棵数 钱数
方案
(元)
柏树
棵数 钱数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