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

合集下载

苏轼定风波原文及译文

苏轼定风波原文及译文

苏轼定风波原文及译文
苏轼定风波原文及译文如下
《定风波》原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译文: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

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任由这突如其来的一阵雨吹打吧,不怕!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诗词全文

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诗词全文

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诗词全文《一蓑烟雨任平生》来源于苏轼的一首词,词牌名为定风波。

苏轼于沙湖道中遇雨所做。

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句注释:已而:不久,一会儿。

吟啸:吟咏长啸。

芒鞋:草鞋。

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料峭:微寒的样子。

萧瑟:风雨吹落的声音。

也无风雨也无晴:风雨天气和晴朗天气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也无风雨也无【晴】:晴与情谐音,手法为双关,意在指感情上也是如此。

白话译文:三月七日,(我)在沙湖道上遇到了雨,避雨的工具之前已经舍弃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所以写了这首词。

不必去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徐行。

竹杖和草鞋轻快胜过骏马,谁会怕!披一身蓑衣,任凭一生风雨。

料峭的春风将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寒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创作背景:元丰五年三月五日,作者去沙湖看田归途遇雨后所作。

三月七日,忽逢大雨,因为作者和同行的人都没有带雨具,同行之人皆觉狼狈。

雨过天晴,作者联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加上遇见的大雨,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定风波》。

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豁达与乐观。

简析: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早春,与朋友出游沙湖,风雨忽至,他泰然处之。

此词通过出游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

反映他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

题解:“定风波”,词牌名。

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

一作“定风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琼枝”。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
一蓑烟雨任平生”意思是披上蓑衣,那么烟雨就用不着在意了,洒脱地走。

来源于苏轼的一首词,词牌名为定风波,苏轼于沙湖道中遇雨所做。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全词见下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独钓寒江雪,孤舟蓑笠翁,一蓑烟雨任平生

独钓寒江雪,孤舟蓑笠翁,一蓑烟雨任平生

独钓寒江雪,孤舟蓑笠翁,一蓑烟雨任平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江雪》解释: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赏析:此句刻画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一蓑烟雨任平生。

出自宋代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解释: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赏析:竹杖芒鞋行走在风雨中,本是一种艰辛的生活,而诗人却走得那么潇洒、悠闲,可见诗人鲜活灵动的心灵和达观的精神。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语文知识点】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寓意及出处

【语文知识点】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寓意及出处

【语文知识点】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寓意及出处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于苏轼的一首词,词牌名为定风波。

是苏轼于沙湖道中遇雨所做。

下面整理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寓意及出处,供参考。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这句话出自宋朝苏轼的《定风波》。

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翻译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元丰五年三月五日,作者去沙湖看田归途遇雨后所作。

三月七日,忽逢大雨,因为作者和同行的人都没有带雨具,同行之人皆觉狼狈。

雨过天晴,作者联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加上遇见的大雨,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定风波》。

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豁达与乐观。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什么意思?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什么意思?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什么意思?
展开全文
这是苏轼《定风波》词当中的一句,意思是我不怕风吹雨打,不怕各种困难,我的一生就是这样自由自在,有关这一句的解释如下:
一、原词如下:
定风波·三月七日
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关键句翻译赏析:
1、翻译:
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2、赏析: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意思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意思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意思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一句出自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的诗句。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月夜中寻觅亲友的心情,表达了一种豁达洒脱、无拘无束的心态。

同时,这句诗也可以引申为一种生活态度,即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都能以轻松的心态去应对,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束缚。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句诗的具体意思。

竹杖、芒鞋、一蓑烟雨,都是诗中描绘诗人行走和行囊的形象,这些形象都是简单朴素、轻便灵活的。

竹杖是一种简单的拐杖,芒鞋是一种粗制的草鞋,一蓑烟雨则是指在雨中穿着一件蓑衣。

这些简陋的工具和衣物,与“胜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古代,马是贵族阶层的象征,而诗中的竹杖芒鞋则是普通百姓所使用的工具。

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无所畏惧、不受外界物质条件限制的豁达心态。

我们来扩展一下这句诗的意义。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所表达的是一种超脱尘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物质和社会压力所困扰,追求名利和物质成为了人们的主要目标。

然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告诉我们,生活并不仅仅是追逐名利和物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心的平静和从容。

竹杖芒鞋代表的是简朴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消费主义的宣传所影响,追求奢华和享受成为了人们的追求。

然而,这种追求往往会让人们陷入无尽的欲望中,无法获得真正的满足。

与之相反,选择简朴的生活方式,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享受生活中的小幸福,体会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一蓑烟雨任平生则表达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而如何应对这些困难和挫折,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一蓑烟雨意味着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被外界的困境所左右。

这种心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还可以理解为对物质追求的抵制和对精神追求的强调。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为了追求物质而奔波劳累,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和精神的追求。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什么意思?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什么意思?

“⼀蓑烟⾬任平⽣”是什么意思?您好,⾮常⾼兴回答您的问题。

【“⼀蓑烟⾬任平⽣”是什么意思?】这⼀句诗是出⾃于苏轼的《定风波》之中,我们先来看⼀下《定风波》的诗词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

⽵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蓑烟⾬任平⽣。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头斜照却相迎。

回⾸向来萧瑟处,归去,也⽆风⾬也⽆晴。

译⽂:不必去听那春林打叶的⾬声,不妨看⼀下吟咏长啸着,⼀边悠然徐⾏,⽵杖和草鞋轻快,胜似骏马,谁会怕这邪风细⾬,披⼀⾝蓑⾐,任凭⼀⾝风⾬。

料峭的春风将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寒冷,⼭头初晴的⼣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眼,⾛过遇到的风⾬之处,我信步回去,既⽆所谓风⾬,也⽆所谓天晴。

诗词背景:这⼀⾸诗的背景,是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3个春天所写下的⼀⾸词,在这个时候也就是苏轼经历⼈⽣低⾕之后缓和之后的⼀段时间。

所以苏轼写下了“⼀蓑烟⾬任平⽣”,披⼀⾝蓑⾐,⽆所谓风⾬,也⽆所谓天晴,这包含了⼈⽣的哲理,也是最后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诗⼈在⼤⾃然的晴⾬之间,所获得的顿悟和启⽰。

⾃然界中有⾬晴,那么⼈⽣⾃然也有⽆常,荣辱得失何⾜挂齿,那⼀些政治风云,⼜何必放在⼼上呢?苏轼在黄州那⼏年时间,过得特别得意,因为他从很久以来就有⼀个想法,实现⾃⼰的⽥园梦想,因为他早就已经厌恶了世俗,更厌恶仕途,隐居之梦⼀直存在,然⽽在就是因为⼈⽣低⾕之后,被贬到黄州才圆了⽥园梦。

苏轼在那个地⽅有⼀块地,且还盖了⼀个茅草屋,叫做“东坡雪堂”,经常约⼀些朋友在那⾥把酒⾔欢。

在元丰5年3⽉7⽇的时候,苏轼看中了黄州东南三⼗⾥⼀个叫沙湖的地⽅,想在那⾥买⼀块地,那天,天⽓晴好,他没有准备⾬具,结果途中突然下了暴⾬。

众⼈狼狈不堪,纷纷找地⽅避⾬,⽽苏轼不以为意,迈着步⼦在⾬中慢慢前⾏,不久太阳出来了,这个时候诗兴⼤发,写下了《定风坡》。

品读诗词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看到诗词背后的那⼀份⼼境,苏轼刚经过乌台诗案的时候,有⼀种死⾥逃⽣的欣喜,同时⼜夹杂着对于⼈⽣低⾕的那⼀份痛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蓑烟雨任平生
01
少年时读苏轼词,最爱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

掩卷遐思,总会感念那是一种怎样逍遥洒脱和随意自在的情怀?
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有王维“坐看云起时”的自由,有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傲气……
风雨只管来袭,任他东西南北风,词人身披蓑衣冷眼静观,平生事都付笑谈中,成败荣辱灰飞烟灭。

02
年少不识愁滋味,那时我从“一蓑烟雨任平生”中读出的是逍遥。

只觉得,披一身蓑衣笑看风雨,是那么潇洒不羁和自由自在。

人就像广漠天空中一朵流浪的云,可以随着自己的性子四处游走,变换形态,没有丝毫羁绊。

这句词还有点浪漫色彩,是傲视天下的姿态,让我想起武侠小说里的盖世英雄。

每每读到此句,我总想哼唱电影插曲里的歌词:“此生未了,心却已无所扰,只想换得半世逍遥……”
一位绝世高手,俾倪天下,任凭世事风起云涌,任凭命运浮浮沉沉,我自横刀立马,任意逍遥,清风一笑,豪情还剩一襟晚照……
这样的人生,少年人怎会不羡慕,不向往?
03
流年暗换,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

漫长的时光既会改变人的容颜,也会改变人的心性。

风云坎坷,悲喜哀乐,无数经历写在了脸上,也刻在了心里。

出走半生,归来已非少年,又哪里还寻得到少年时单纯明净的心怀?再与“一蓑烟雨任平生”相逢时,就如同少小离家后老大回,我已非我,他已非他。

岁月赐予了我们太多的人生况味,此时回味这句词,哪里是简单的“逍遥”二字能够概括?
04
人生的风雨经历了一个遍,感情遭遇伤害,家庭经历变故,事业陷入困境……哪一桩我都没能躲得过。

陷入伤痛中,有时我会觉得再难迎来黎明。

面对苦难,我会对自己说,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风雨只管来吧,我自岿然不动。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什么样的境界?是痛苦之中的乐观,苦难之后的豁达,重创之后的淡然……
人生艰难,且淡看风云变幻,笑着活下去。

05
这份达观心态,苏轼的理解肯定比我更加深刻。

他身负奇才,名满天下,却一生辗转流离,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黄州、惠州、儋州,一路飘零。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落地生根吧,此心安处是吾乡!
颠沛之中,苏轼写词、品菜、啖荔枝,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活色生香。

如此通透智慧的人生态度,真是让人仰望。

06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半是逍遥,一半是参透,个中滋味幽微难言。

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人生,仿佛也是在诠释这样的态度。

前半生是潇洒倜傥的富家子弟,后半生却与繁华世界一别两宽,走向了更为葱茏丰茂的的精神世界。

人生本是悲欣交集,不如做个风雨中的蓑衣人,静观起落,淡看浮沉,任凭命运的小舟在风浪里穿行,心中淡定如禅。

07
无论是才华盖世的杰出之士,还是平凡如草芥的无名人物,谁的人生不是悲欣交集?
只有越过了苦难,经历了磨砺,才能品味“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真意。

那不是武林高手的逍遥人生,而是把自己站成一棵树,挺立于天地之间,慷慨地接纳所有风雨,然后把一切化作沧海一笑。

生活悟透,人生看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