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发酵力测定试验步骤
酒曲中产酒酵母菌的筛选及发酵能力的测定

酒曲中产酒酵母菌的筛选及发酵能力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酵母菌的筛选方法2.复习用显微镜观察菌形态的操作步骤3.掌握酵母生产性能的测定:酵母发酵力的测定、酵母产酒精能力的测定、及其乃酒精的能力、4.学习酒精出酒率的计算二、实验原理酵母菌多数为腐生,一般生长在含糖较高,偏酸的环境中,在通气条件下,液体培养比霉菌快。
菌落于细菌相似,较大而厚,多数不透明,菌落光滑湿润粘稠,乳白色,少数干皱,边缘整齐,呈红色或粉红色,圆形、椭圆、卵形,液体培养基生长会生成沉淀或菌膜。
酒曲中含有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多种菌体,在菌体的分离提取中,通过对原菌的稀释,涂布,多次划线而使各种菌体得以分开,形成单菌落。
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以及在显微镜下对单菌体形态特征的观察确定酵母菌个体。
三、实验材料1.实验器材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三角瓶,电炉,石棉网,水浴锅,移液管,移液管架,容量瓶,冷凝管,蒸馏烧瓶,铁架台,软管,天平,酒精计,超净工作台,试管,培养皿,接种环,玻璃棒,涂布棒,漏斗,滤纸,玻璃珠,纱布,脱脂棉,酒精灯,白瓷缸,分析天平,量筒,牛皮纸,报纸2.试剂及药品无水乙醇,蒸馏水,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铵,豆芽,琼脂,蛋白胨,酵母浸膏,硫酸镁,氯化钙。
3.实验材料:酒曲4.种子培养基豆芽汁培养基:黄豆芽 100g;葡萄糖 50g;琼脂 20g;水 1000ml;PH 自然。
5.发酵培养基A 酵母抽提物0.75 g,B 蛋白胨0.75 g,C 硫酸铵0.25 g,D 磷酸二氢钾0.125 g,E 硫酸镁0.09 g,F 氯化钙0.07 g,G 葡萄糖25 g,H 蒸馏水250mL。
四、方法步骤1、产酒酵母菌株的初选(1)实验器材的准备与灭菌1)清洗培养皿、锥形瓶数个,在干燥箱中干燥2)检查并接通高压蒸汽灭菌锅,打开电源,在锅内加水,直至水位显示为高水位,设定温度为121℃,加热时间30min。
3)取出培养皿、锥形瓶,放置降温、用牛皮纸包裹放置在内锅层,加盖,并将盖上的螺栓以两两对称的方式同时旋转拧紧,防止漏气。
酵母发酵实验报告

酵母发酵实验报告酵母发酵实验报告引言:酵母是一种微生物,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和面包等产业中。
酵母的发酵作用是通过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本实验旨在探究酵母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速率和产物生成情况。
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材料,包括酵母、糖、温水和试管等。
2. 实验步骤:a. 将一定量的温水倒入试管中,使其温度保持在30℃左右。
b.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酵母和糖,充分搅拌均匀。
c. 将试管放置在恒温箱中,保持温度恒定。
d. 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酵的情况,包括起泡、气味和液面变化等。
e.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改变温度和糖的浓度,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发酵情况。
实验结果:1. 温度对酵母发酵的影响:a. 在30℃温度下,酵母发酵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并伴有酒精味。
b. 在较低温度下(10℃),酵母发酵速度减慢,产生的气泡较少。
c. 在较高温度下(50℃),酵母发酵速度明显减缓,几乎没有气泡产生。
2. 糖浓度对酵母发酵的影响:a. 糖浓度越高,酵母发酵速度越快,产生的气泡也越多。
b. 低浓度的糖溶液中,酵母发酵速度较慢,产生的气泡较少。
讨论与分析:1. 温度对酵母发酵的影响:酵母是一种嗜温微生物,其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5-30℃。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酵母的酵素活性最高,发酵速度最快。
当温度过低或过高时,酵母的酵素活性会受到抑制,导致发酵速度减慢或停止。
因此,温度是影响酵母发酵的重要因素。
2. 糖浓度对酵母发酵的影响:糖是酵母发酵的主要底物,高浓度的糖溶液提供了更多的碳源,使酵母能够更快地进行代谢和生长,从而加速发酵速度。
低浓度的糖溶液中,酵母的代谢速率相对较慢,导致发酵速度较慢。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糖浓度是影响酵母发酵速率和产物生成的重要因素。
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糖浓度能够促进酵母的代谢和生长,从而提高发酵速度和产物产量。
这对于食品和饮料工业中的发酵过程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理解酵母发酵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酵母发酵实验

酵母发酵实验酵母发酵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常见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酵母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作用。
本文将介绍酵母发酵实验的步骤、材料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1. 酵母粉末2. 温水3. 白糖4. 量杯5. 试管或试验瓶6. 橡胶塞7. 气球8. 温度计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干净的试验瓶或试管,用温水洗净并晾干。
2. 用量杯或称量器取一定量的酵母粉末,并放入试管中。
3.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白糖,并用量杯加入适量的温水。
将试管口用橡胶塞密封。
4. 在实验室温室或恒温箱中将试管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分析:在发酵过程中,酵母会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通过观察试管中的现象,我们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酵母发酵。
1. 观察气泡产生:在发酵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的释放,会在试管中产生气泡。
气泡越多越活跃,说明酵母的发酵速度更快。
2. 观察液面上升:由于二氧化碳的生成和释放,试管内的液面可能会上升。
液面上升越高,说明酵母的发酵效果越好。
3. 观察液体颜色变化:酵母发酵过程中,液体可能会发生颜色变化。
一般来说,酵母发酵产生的酒精会使液体变混浊,或者发生颜色变化。
实验控制变量:1. 温度:可以进行多组实验,控制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观察。
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酵母的发酵速度和效果。
2. 酵母和糖的比例:可以调整酵母和糖的比例,以观察不同比例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安全,避免误食或触摸酵母等化学物质。
2.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卫生,尽量避免细菌的污染。
3. 温度控制要准确,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酵母的发酵过程。
4. 实验结束后要做好实验器材的清洁工作,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结:通过酵母发酵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酵母的发酵作用以及不同因素对其影响的结果。
这个实验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生物学的了解,还能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技巧。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进一步探究其他与酵母发酵相关的问题。
生物实验报告范本:酵母发酵实验

生物实验报告范本:酵母发酵实验介绍酵母发酵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化学过程,在食品工业、药物生产和科研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酵母发酵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的发酵能力来了解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及影响因素。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的发酵活性,并分析其与温度、pH值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活性干酵母•食糖•温水•合适容器(如试管或烧杯) ### 方法:1.准备3个试管并编号为A、B、C。
2.在试管A中加入20ml温水,再加入适量食糖搅拌均匀溶解。
3.在试管B中加入20ml温水,将相同量的食糖按需求添加到溶液中。
4.在试管C中只加入20ml温水,不加入任何食糖。
5.将酵母菌添加到每个试管中,分别轻轻搅拌。
6.使用气球或薄膜覆盖每个试管的口部以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并固定住。
7.将三个试管放置在恒温器中,分别设置不同的温度(如25摄氏度、30摄氏度和35摄氏度)。
8.每隔30分钟观察一次各个试管内的发酵情况,并记录下来。
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在增加食糖浓度时,酵母菌的发酵活性提高。
这是因为食糖作为碳源供给了酵母菌进行代谢和发酵所需要的能量。
2. 随着温度升高,酵母菌的发酵速率也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对生物体内部化学反应的速率有直接影响。
3. 不同pH值下,酵母菌对于发酵过程的适应性不同。
具体效果取决于特定pH条件下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可以优化工业生产和实验条件,以提高酵母菌的发酵效率。
对于食品工业来说,掌握酵母发酵的影响因素可以生产更好味道和更高质量的面包、啤酒等产品。
结论此次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温度、pH值和食糖浓度对酵母发酵活性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关酵母发酵过程的结论。
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生物体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代谢机制,并为工业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参考文献[1] Gonzalez-Siso MI. (2003).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yeast species during an olive storage and process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84(2):141-9.[2] Stratford M, Anslow P.A., A.R. Overall, G.W. Goodfellow & C.M. Williams (2003). “Identification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yeasts". En Kararani M.J., editor: Timber Press.[3] Belloch C, Libkind D, Göker M, Chong G, Paz Farias RN, Casaregola S, etal (2009). "Genotyping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east. 26(12):765-80.。
酵母发酵实验报告

酵母发酵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酵母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过程,并研究对酵母发酵活性的影响因素。
实验器材:- 平衡称- 试管架- 筷子- 试管- 酵母- 糖- 温水- 酒精计- 温度计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试管架放在平稳的桌面上。
- 准备干净的试管。
- 使用平衡称称取适量的酵母和糖。
- 准备温水。
2. 实验组设置- 将酵母和糖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并混合均匀。
- 将温水加入试管中,使试管内液体的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一般为35-40摄氏度)。
- 用筷子轻轻搅拌试管中的液体。
3. 对照组设置- 准备另外一支试管,只加入温水,不加入酵母和糖。
- 使对照组试管内液体的温度与实验组相同。
4. 观察和记录- 使用酒精计测量酵母发酵所产生的酒精量。
- 使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液体的温度。
-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记录酒精量和温度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时间(分钟)温度(摄氏度)酒精量(毫升)----------------------------------------------0 37 010 38 220 39 330 40 440 39 5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酵母的发酵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酵母的发酵效果最佳。
2. 酵母的发酵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在一定时间后发酵速度趋于稳定。
3. 酒精的产生量与酵母的发酵活性密切相关,酒精的产生量与温度变化趋势相似。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酵母的发酵活性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酵母的发酵速度和产生的酒精量。
实验总结: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了酵母的发酵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酵母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可以快速进行发酵,并产生大量的酒精。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温度控制不够严格,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004面包酵母发酵力测定方法的研究

<=7:9"79>?#(’"!# @#=("::9
(", ! !",
# #",
% %", 7 7",
酵母加量 (); 排水法测定的不同活性干酵母用量与 面团产气量的关系 ((8#5 )
!"
!""# 年第 $$ 期
研究与探讨
!"#$%&’("$))’%**+
活 性 干 酵 母 用 量 与 面 粉 用 量 比 例 为 !"#$% & 酵母用量与发酵 ’&() 的产气量并无线性关系 ’"$% , , 而与发酵 !&() 的产气量有明显线性关系, 相 (图 ’ ) (图 () 。 影响酵母产气量的因素是多 关系数 *(+!",,方面的, 当发酵底物充足时, 面团的产气量与酵母用 量呈正比; 当发酵底物不足时, 产气量会受到发酵底 物的限制。由于现代商用面包酵母菌种的改良, 与标 准排水法制定初期时的面包酵母菌种相比,品质已 经大大地提高, 发酵力增强, 发酵速度加快, 发酵后 消耗大 劲增大。面团在发酵初期会产生大量的 ./(, 酵母用量大的面团 量的发酵底物, 当 发 酵 ’) 以 后 , 中发酵底物已成为限制因素, 所以发酵 ’&() 的产气 量不能用来衡量面包酵母的发酵力,也就不能准确 发酵 !&() 的产 反映面包酵母的质量。从图 ( 可见, 气量与酵母用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这一结果与文 由此可见, 面团 献 0$1 所使用的发酵力测定方法相似, 发 酵 !&() 内 的 产 气 量 可 以 较 好 地 反 映 面 包 酵 母 的 发酵力。 图3 失重量 (2 )
酵母发酵实验

酵母发酵实验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应用于发酵过程中。
通过与酵母的接触,我们可以发现其在合适条件下,能够将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产生酵母发酵现象。
本实验将介绍酵母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酵母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速度,并分析影响酵母发酵的因素。
二、实验材料- 干活性酵母- 白砂糖- 500毫升烧杯或容量瓶- 温水- 温度计- 塑料气球或气吹管- 实验记录表格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清洗和消毒烧杯或容量瓶,确保无细菌污染。
b. 准备适量的温水,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c. 准备记录表格,列出实验条件和观察结果的栏目。
2. 实验组设置a. 准备三组实验组。
b. 每组在一个烧杯或容量瓶中加入相同量的温水。
c. 将白砂糖按照不同浓度加入到三组实验组中,比如A组加入10克、B组加入20克、C组加入30克。
3. 酵母投放a. 每组实验组中加入相同量的干活性酵母,比如每组加入5克。
b. 快速搅拌,确保糖和酵母均匀混合。
4. 温度控制a. 使用温度计检测实验组中的温度,并保持恒温。
b. 调整温水的温度,分别为A组控制在25摄氏度、B组控制在30摄氏度、C组控制在35摄氏度。
5. 观察记录a. 开始观察并记录每组实验组的发酵情况。
b. 使用塑料气球或气吹管将实验组口部密封,以防二氧化碳逸出。
c. 每隔15分钟观察一次发酵结果,并记录到表格中。
6. 数据分析和讨论a. 对每组实验组的发酵速度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温度和糖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b. 讨论可能的影响因素,例如温度、糖浓度、酵母菌量等。
c. 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场地,并注意对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和消毒。
2. 在进行实验时,确保操作平稳,以避免酵母液溅出。
3.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确保安全操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的酵母发酵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结果:在较高温度下(35摄氏度),酵母的发酵速度更快,并且产生的气体量更大。
实验五、市售活性干酵母发酵力的测定

实验五 酵母发酵力的测定(一)酒精酵母发酵力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掌握酵母发酵力的测定方法及表示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在微酸性糖液中起发酵作用,其中的糖逐渐减少,乙醇及CO 2则依比例而增大,CO 2是气体,除溶解于醪中者外,都跑向外面,所以测定酵母的发酵力,或测糖液比重的减小,或测糖的减少,或乙醇的增加,或称培器为减轻量,以CO 2的失去多少,或用NaOH 等固定CO 2然后称其量,或将培养器密闭,由其中压力的增大,而定发酵的强弱等。
以测醪的比重(Brix ),可以算出发酵度(测量时前后温度要一致),则表现发酵度AP 等于下式:100⨯-=DdD AP可是发酵后的醪内有乙醇,所以它的比重不能代表糖的残留量,前式算出的发酵度也因此加上“表现”二字。
真正发酵度的计算法,是取发酵后的醪100毫升,蒸发至50毫升,将乙醇完全驱逐,用蒸馏水冲成100毫升,然后测定Brix 度,以d 示之,则真正发酵度酸度RP 等于下式:100⨯-=DdD AP称发酵瓶法,多用发酵栓(图)内盛稀释酸,吸收随CO 2跑出的水汽。
三、实验材料1.菌种:酒精酵母及供试菌种。
2.培养基:15Brix 麦芽汁300毫升。
3.试剂:5N 左右的硫酸。
4.器具:Brix 麦1支,无菌1毫升吸管,10毫升,吸管带发酵栓的250毫升发酵瓶,天平。
四、方法步骤1.将麦芽汁的比重,用Brix 表测出,记入附表,然后分装入发酵瓶中,每瓶10毫升,加棉栓,另用油纸包发酵栓,一齐杀菌0.6公斤/厘米220分钟。
2.麦芽汁冷至20~30℃(勿)用表号,以手测之,贴标签,注明菌种及接种日期。
将管中麦芽汁培养的酵母摇匀,用无菌吸管移1毫升于发酵瓶中,再用另一吸管移接到另一发酵瓶。
3.打开发酵栓的油纸,装于发酵瓶栓,用吸管装5N 硫酸入发酵栓,以距离出气口管半厘米为度。
4.用于布将发酵瓶各部分抹干净,置瓶于粗天平上称量,记入附表,移瓶于25℃保温箱中,以后每天称量一次,均记入附表,以减轻量小于0.2克为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酵母发酵力的测定
一、目的
通过测定酵母发酵力,筛选发酵力强的酵母。
二、实验原理
酵母在微酸性糖液中起发酵作用,其中的糖逐渐减少,乙醇及CO
2
则依比例
而增大,CO
2
是气体,除溶解于醪中者外,都跑向外面,所以测定酵母的发酵力,或测糖液比重的减小,或测糖的减少,或乙醇的增加,或称培器为减轻量,以
CO
2的失去多少,或用NaOH等固定CO
2
然后称其量,或将培养器密闭,由其中压
力的增大,而定发酵的强弱等。
本实验采用乙醇浓度增大、CO
2
含量、糖的减少、培养器的减轻四个方面测定其发酵力强弱。
三、实验材料
1.菌种:本公司实验室分离所得。
2.试剂:葡萄糖、果糖、蔗糖、硫酸镁、磷酸二氢钾、蛋白胨、酵母浸膏、菲林试剂、碳酸氢钠。
3.器具:大三角瓶、小三角瓶、胶塞、玻璃管、1ml移液管、10ml移液管、天平、酒精计、温度计、蒸馏器、培养箱。
4.培养基
四、方法步骤
1.从斜面菌种接种到小三角瓶(100ml培养基)28℃培养24h;
2.摇匀小三角瓶菌种,吸取10ml接种到大三角(1000ml),装好CO
2
收集装置,称重,记录其重量,置28℃培养,每天称重一次,直到重量减少量小于0.5g;
3.发酵结束后,通过测量排水量测定CO
2
含量;
4.取一定量的发酵醪液,测定其残糖量,以测定其发酵力;
5.取100ml发酵醪液,加100ml水蒸馏出100ml溶液,用酒精计测定其乙醇含量。
(注:如果用酒精计不能测出,则改用重铬酸比色法或气相色谱法)
重铬酸比色法所需试剂如下:
(1)0.1%(v/v)标准乙醇溶液;(2)2%重铬酸钾溶液;(3)浓硫酸;铬酸比色法
酒精糟中微量乙醇的测定
酒精糟中乙醇的含量是蒸馏时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酒精糟中乙醇含量甚微,不宜采用酒精计测量,需用比色法测定,比色法测定乙醇其浓度下限可达
0.02%。
1、原理
酒精糟中残余乙醇的测定采用蒸馏法,蒸出的乙醇用重铬酸钾氧化为乙酸,而六价铬被还原为三价铬,以比色法测定。
3CH3CH2OH+2K2CrO7+8H2SO4=3CH3COOH+2Cr2(SO4)3+2K2SO4+1 1H2O
2、试剂
(1)0.1%(v/v)标准乙醇溶液
(2)2%重铬酸钾溶液
(3)浓硫酸
3、测定步骤
(1)标准系列管的制备
在10毫升比色管中,按下列加入各溶液
各管中加1毫升重铬酸钾溶液,5毫升浓硫酸,摇匀。
于沸水浴中加热10分钟,取出冷却。
(2)试样管的制备
称取100克酒精,放入500毫升圆底烧瓶中,加200毫升水,蒸馏,用100毫升容量瓶正确接收馏出液100毫升,摇匀。
取5毫升馏出液,放入10毫升比色管中,加1毫升2%重铬酸钾溶液,5毫升浓硫酸,摇匀,与标准系列管一起于沸水浴中加热10分钟,取出冷却。
(3)目视比色
将试样管与标准系列管比较色泽,求得酒精糟中乙醇含量:
乙醇(毫升/100克)=V×0.001×100/5
式中V-试样管与标准系列管色泽相当的标准管中标准乙醇溶液的体积(毫升)
0.001-标准乙醇溶液的体积(毫升/毫升)
5-所取馏出液的体积(毫升)
100-馏出液的总体积(毫升)
(4)分光光度计法
在600纳米波长下测光密度,绘制标准曲线,从标准曲线上求得试样管光密度所对应的0.1%的标准乙醇溶液的体积(V),按目视比色法测定。
酵母菌常用培养基
(1)菌体生产培养基:葡萄糖150g,硫酸镁0.1g,酵母膏15g,硫酸铵5g,磷酸二氢钾8g,硫酸亚铁0.1g,加水至1000ml,pH4.1~4.5;
(2)菌体补料培养基:葡萄糖500g,硫酸镁10g,酵母膏15g,硫酸铵30g,磷酸二氢钾15g,硫酸亚铁0.2g,加水至1000ml,pH4.1~4.5;
(3)发酵培养基:葡萄糖600g,硫酸镁4g,酵母膏6g,硫酸铵6g,磷酸二氢钾2g,加水至1000ml,pH4.1~4.5;
(4)YEPD培养基(用于酵母原生质体融合):酵母浸膏10g, 蛋白胨20g,葡萄糖20g,蒸馏水1000mL, pH6.0,115℃湿热灭菌20min。
(5)芽汁琼脂培麦养基
成分:优质大麦或小麦,蒸馏水,碘液。
制法:取优质大麦或小麦若干,浸泡6~12h,置于深约2cm的木盘上摊平,上盖纱布,每日早、中、晚各淋水一次,麦根伸长至麦粒两倍时,停止发芽晾干或烘干。
称取300g麦芽磨碎,加1000mL水,38℃保温2h,再升温至45℃,30min,再提高到50℃,30min,再升至60℃,糖化1~1.5h。
取糖化液少许,加碘液1~2滴,如不为蓝色,说明糖化完毕,用文火煮半小时,四层纱布过滤。
如滤液不清,可用一个鸡蛋清加水约20mL调匀,打至起沫,
倒入糖化液中搅拌煮沸再过滤,即可得澄清麦芽汁。
用波美计检测糖化液浓度,加水稀释至10倍,调pH5~6,用于酵母菌培养;稀释至5~6倍,调pH7.2,可用于培养细菌,121℃灭菌20min。
(6)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成分: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或蔗糖)20g,琼脂20g,水1000mL。
制法:pH值自然。
将马铃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称取200g加入1000mL 蒸馏水,煮沸20min,用纱布过滤,滤液补足水至1000mL,再加入糖和琼脂,溶化后分装,121℃灭菌20min。
另外,用少量乙醇溶解0.1g氯霉素,加入1000mL 培养基中,分装灭菌后可用于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计数、分离。
(7)米曲汁培养基
制法:取150g大米于1000ml三角瓶中,用水洗三次,沥干,加入水150g,常压蒸熟,待米饭冷却到28~35℃时,接种适量(参考用量:一支斜面)糖化力强的根霉种,培养46~48h,接水(水温70℃以上)300ml,静置4h以上,用纱布过滤,即制成米曲汁。
根据培养条件,调节pH值及其他元素,即可。
一般用于培养酵母和霉菌。
(例如:培养霉菌及酵母,pH值一般调至4.5~5.0,同时需加入0.1%磷酸二氢钾及0.05%的硫酸镁)
还原糖的测定:菲林试剂法
1.原理:菲林试剂由甲液、乙液组成,甲液为硫酸铜溶液,乙液为酒石酸钾钠和氢氧化钠溶液。
两液分别贮存,使用时等体积混合。
甲液、乙液一经混合,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进一步与酒石酸钾钠反应,是沉淀溶解生成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络合物中的二价铜是氧化剂,使还原糖中的的羰基氧化,自身则还原生成氧化铜沉淀,反应终点用亚甲基蓝指示剂显示。
亚甲基蓝也是氧化剂,但其氧化能力比二价铜弱,待二价铜反应完毕,过量1滴还原糖,立即使亚甲基蓝还原,蓝色消失为终点。
2.试剂配制:
(1)菲林试剂的配制:
甲液:称取硫酸铜(CuSO4·5H2O)69.3g溶于水并稀释至1L。
乙液:称取酒石酸钾钠(C4O6H2KNa·4H2O)346g,氢氧化钠(NaOH)100g,溶于水并稀释至1L。
(2)2g/L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于100~105℃烘2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的无水葡萄糖2g(准确到0.0002g),溶于水,加5ml浓盐酸(抑制细菌生长,可不
加),用水定容至1L。
(一般贮存在冰箱内,不能存放太久,存放一周后需重配)(3)10g/L亚甲基蓝指示剂:1g亚甲基蓝于100ml水中温热溶解。
3.测定步骤(注意:菲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
(1)菲林试剂标定:准确吸取菲林甲液、乙液各5ml于250ml三角瓶中,加水约20ml,加入2滴亚甲基蓝指示剂,用滴定管加入约24ml 2g/L葡萄糖标准溶液,摇匀,微沸2min后,继续用2g/L葡萄糖标准溶液滴定到蓝色消失为终点。
最后的滴定操作应控制在1min完成。
消耗糖液总量为V(ml)。
即可求出10ml 菲林试剂相当于标准葡萄糖的克数(F)。
F=V×C
(2)糖液滴定:
a,预滴定:准确吸取菲林甲液、乙液各5ml于250ml三角瓶中,加水20ml,亚甲基蓝指示剂2滴,在沸腾状态下用试样滴定到终点,记录消耗体积V′(ml)。
b,正式滴定:准确吸取菲林甲液、乙液各5ml于250ml三角瓶中,加水20ml,亚甲基蓝指示剂2滴,加入比预滴定少1ml试样,煮沸2min,继续用试样滴定到蓝色消失,消耗试样总体积V(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