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代谢病的基本原理

营养代谢病的基本原理
营养代谢病的基本原理

营养代谢病的基本原理

一、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原理

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是构成动物有机体体质、供给生存能量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也是动物转化和生产肉、蛋、奶等主要动物性产品的材料来源。这三种营养素的不平衡,多引起动物体内的同化和异化过程紊乱,由此造成的病理状态为代谢障碍性疾病。

(一)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相互关系

1.糖与蛋白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变:糖是生物有机体重要的碳源和能源,可用于合成各种氨基酸的碳链结构,再以氨基化或转氨基作用生成相应的氨基酸。例如葡萄糖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丙酮酸、。一酮戊二酸、草酞乙酸以及羚丙酮酸,这四种酮酸经氨基化或转氨基反应分别生成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丝氨酸。此外糖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尚可供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之用。蛋白质可分解为氨基酸,除亮氨酸之外,其他氨基酸的碳骨架均可转变为糖。

2.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脂类与蛋白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变。脂类分子中的甘油可先转变为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再转变为丙酮酸、。一酮戊二酸、草酞乙酸以及轻丙酮酸,然后接受氨基生成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丝氨酸。脂肪酸虽经p一氧化生成乙酞辅酶A后,再与草酞乙酸缩合为柠檬酸进入三梭酸循环,从而与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相联系,但这种由脂肪酸合成氨基酸碳链结构的可能性是受限制的。蛋白质可以转变为脂肪。可以转变为糖的氨基酸通过丙酮酸既可转变为甘油,也可脱梭转变为乙酞辅酶A而合成脂肪酸。

3,糖与脂类的相互联系:糖与脂类也可以相互转变。糖酵解的中间产物磷酸二Tr 丙酮可被还原为甘油;丙酮酸氧化脱接生成乙酞辅酶A,然后再缩合成脂肪酸。

脂类分解产生的甘油可以经过磷酸化转变为磷酸甘油,再转变为磷酸二轻丙酮,后者异生为糖。至于脂肪酸转变为糖的过程,则有一定的限度。脂肪酸通过p一氧化生成乙酞辅酶A。在动物体内,不存在乙醛酸循环,通常情况下,乙酞辅酶A都是经三竣酸循环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糖的机会很少。虽然同位素实验表明,脂肪酸在动物体内

也可以转变为糖,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其他来源补充三梭循环中的有机酸。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糖、脂类和蛋白质等物质在代谢过程中都是彼此影响,相互转化和密切相关的。三按酸循环不仅是各类物质共同的代谢途径,而且是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渠道。

(二)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原理

1.碳水化合物代谢扰乱:在动物饲料中糖是数量最多的营养物质,占饲料的80%左右,甚至更多。由于各种原因

引起动物体摄入不足,体内的糖得不到补充时,可使动物体内的代谢发生一系列的改变,这些改变都是在激素的调节下产生的(表2-1)0

表2-1饥饿对血浆中某些激素和燃料浓度的影响

(1)肌肉组织释放氨基酸的速度加快:激素平衡的改变使骨骼肌的蛋白质分解加快,释放出氨基酸。释放出的氨

基酸大部分转变为丙氨酸和谷氨酞胺,然后进入血液循环,成为糖异生作用的原料或者成为燃料。:

(2)糖异生作用增强:胰岛素对糖异生作用具有抑制作用,饥饿时胰岛素分泌减少,大大减弱了这一作用。同时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以氨基酸为原料的糖异生作用,胰高血糖素分泌量的增加,大大加快了肝脏摄取丙氨酸,并以丙酮酸异生为糖的速度。所以在饥饿时,氨基酸(特别是丙氨酸)的糖异生作用明显增强,·虽然肌肉组织释放出的丙氨酸增多,但血液中的丙氨酸浓度反而降低。同时,肌肉组织释放出的部分谷氨酞胺,随血液循环进入肠道时被肠勃膜细胞摄取,并转变为丙氨酸,再由门静脉进入肝脏,成为葡萄糖的另一重要来

源。肝脏是饥饿初期糖异生作用的主要场所,约占体内糖异生总量的80%,小部分(约20%)则在肾皮质中进行。脂肪动员加强和酮体生成增多:胰岛素促进脂肪组织的“醋化作用”,而抑制“酉旨解作顶”0胰高Ifri.素J}}J促-进“酷解作用”。在饥饿时,二者分泌量的变化,大大促进了脂肪组织中脂肪的动员,使血浆中甘油和脂肪酸浓度升高。甘油是糖异生的原料,可异生为糖。脂肪酸不但成为动物体的能量来源(包括为糖异生作用提供能量),而且能促进氨基酸、丙酮酸和乳酸的糖异生作用。

从脂肪组织中分解释放出的大量脂肪酸中,约有1/4可在肝脏中转变为酮体。所以饥饿时血浆中的酮体浓度可高达吸收后状态的数百倍。此时,脂肪酸和酮体成为心肌、肾皮质和骨骼肌的重要燃料。

(4)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心肌·骨骼肌、肾皮质等组织摄取和利用脂肪酸和酮体的量增加,可减少这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2.脂肪代谢紊乱:包括饲喂高脂肪饲料或者饲料中脂肪供给不足。前者多见于高产带来的生产性疾病,_如奶牛酮病,虽提供充足日粮,且富含高脂肪和高蛋白,但是由于泌乳高产,造成糖和能量相对不足,使饲料中的脂肪所转化成的乙酞CoA得不到足够的草酞乙酸,难以缩合成柠檬酸进入三梭酸循环,故而不能完全氧化给机体供能;此时,相对过剩的乙酞CoA在肝脏中可被转化为乙酚乙酸,进而生成0一轻丁酸和丙酮。这种异常生成的酮体可使奶牛发生酮血、酮尿、酮乳和低血糖症,酸性酮体消耗血液的碱贮,其超过血液代偿能力后,由血液酸中毒又继发组织酸中毒。肝平中脂类含量增多,肝脂蛋白合成减少,不能通过脂蛋白将脂肪运走,而在肝中积累,形成“脂肪肝”。后者多见于放牧动物和野生动物在饲料缺乏的冬春季节或人为供给食物不足,如山羊的消耗性酮病,其发生的基本原理与饥饿时动员体脂肪所引起的脂肪代谢紊乱相同。

3.蛋白质代谢障碍:动物蛋自质代谢障碍,主要有蛋白质的异常分解代谢和核蛋白代谢紊乱所致的尿酸过多生成。

(1)蛋白质的异常分解代谢:动物在食物缺乏、营养不良时,肌肉组织释放氨基酸的速度加快,释放出的氨基酸转变为丙氨酸和谷氨酚胺,然后进入血液循环,成为糖异生作用的原料或者成为燃料。其次,由于种种原因肌肉乳酸过多,可引起肌肉变性、坏死和分解,从而发生肌红蛋白以正铁肌红蛋白的方式进入血液,又从肾脏排出而引起肌红蛋白尿症,如马的麻痹性和地方性肌红蛋白尿症。

(2)核蛋白(0 01,吟核普酸)代谢紊乱:家禽和灵长类动物因肝中缺乏精氨酸酶(脉酸酶),故所采食的核蛋白饲料在分解为中间产物嚓吟化合物后,再分解的最终产物是尿酸。

一蛋白质一嚓咙核着尿素

核蛋白一一~卜.一核誉/核糖或脱氧核糖

核酸一卜单核营酸.一M吟核昔K一,‘

磷酸}祭吟碱尿酸

当饲料中核蛋白过多时,经消化道水解生成大量的p,吟碱进入肝脏和组织细胞;或自体组织细胞严重破坏,造成大量核蛋白分解,析出核酸。这些核酸的嚓吟碱在肝脏中的代谢产物次黄0 115吟和黄pot吟,经黄u,吟氧化酶作用,次黄pi吟氧化为黄p,-r.吟,黄P,吟氧化为尿酸。此外,鸟类还可利用NH3合成尿酸。于是血中尿酸含量急剧升高,超出正常尿酸水平(89.3- 178.5 }tmol/L)的5-10倍或者更高,则形成高尿酸血症,继而发生痛风症。

4.应激对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应激是指作用于机体的一些异常刺激,如创伤、剧痛、冷冻、缺氧、长途运输、高热、惊恐、中毒、感染以及强烈的情绪激动等引起机体的“紧张状态”。应激伴有一系列神经和体液的变化,包括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和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和生长素水平升高,同时还常有胰岛素分泌减少。虽然不同原因引起的应激状态在代谢的改变上不尽相同,但一般都具有下列特点。

(1)血糖升高: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增加都可通过激素的调节原理作用于肝脏的糖原磷酸化酶,促进肝糖原分解;同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等又可使体内的糖异生作用加速;加上糖皮质激素和生长素使周围组织对糖的利用降低。这些因素都可引起血糖浓度升高,而与上述激素相5顽的胰岛素分泌减少,又使血糖水平进一步升高。高血糖在休克时特别明显,并与休克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吧致性。‘二但在严重感染·或中毒时,由于影响了肝功能,可因肝脏的糖异生能力降低,反而出现低血糖。

(2)脂肪动员加快:胰岛素的分泌减少和生长素、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可促进脂肪动员,血浆中的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成为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主要的能量来源,并且因组织对脂肪酸的利用增强,使糖的氧化利用进一步降低。

部分脂肪酸可在肝脏中生成酮体,所以一血浆中酮体浓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3)蛋白质分解加强:肌肉组织中蛋自质的分解加强,释放出的丙氨酸等氨基酸的量增加,为肝脏中糖异生作用提供原料;同时尿素的生成增加,使机体出现氮的负平衡状态,这和饥饿时极为相似。

综上所述,应激时机体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特点是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受到抑制,血液中分解代谢中间产物如葡萄糖、氨基酸、游离脂酸、甘油、乳酸、酮体、尿素等含量增加。机体代谢改变见表2-20

表2-2应激时机体的代谢改变

Af }Uo"A cx--M)A仁六'(ti}f}C'}cACTH 3}il SPAI -K }0itPnA Ifa_ Vi i- fe:万一ACTH t115}}' t .".& ow t

.称.

胰腺。一细胞胰岛素分泌抑制胰岛素甚

肾上腺髓质正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t

肾上腺皮质皮质醇分泌增加皮质醇t

肝脏糖原分解增加,糖原合成减少,糖异生增强葡萄糖t

脂酸a-氧化增加,酮体生成增加酮体t 肌肉糖原分解增加乳酸t

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减少葡萄糖t

蛋白质分解增加氨基酸t

脂酸日一氧化增强

脂肪组织脂肪分解增强游离脂酸t

葡萄糖摄取及利用减少甘油t

月旨肪合成减少

二、常量和微量元素缺乏及其代谢紊乱原理

动物体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动物和人体的化学元素组成,在质和量上皆与地壳表层的元素组成十分相似。

本世纪初地球化学家发现地壳中各种化学元素的丰度(平均含量)曲线,与人血液相应元素的丰度曲线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而且发现,不同地质环境中的人群,在健康状况、疾病发生方面都有明显的地域性,许多地方性疾病似与所在地区元素水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存在于地壳表层的90余种元素均可在人和动物组织中找到。目前根据元素在体内的含量,一般将其划分为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两类。

(一)体内矿物元素的组成、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1.矿物质在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与含量:矿物质对各组织器官有着不同的亲和性,而

分布与含量不尽一致,各种矿物元素在动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亦不相同。

(1)根据矿物质对组织的亲和性或特异性分类:Ca. Mg, Sr. Be, F, V, Ba, Ti, Ra, Pb等为亲骨元素,在骨组织中沉积最多;Fe, Cu, Mn, Ag, Cr, Ni, Co等主要在网状内皮系统沉积;而Na, K, S, Cl, Li, Nd等在组织中的分布没有特异性,即分布的组织不限。

(2)根据体内组织中的含量分类:体内总含量在0.01%以上的为常量元素,它们是Ca, P, K, Na, C1, Mg等;在0.1 - l Omg/kg之间的元素为微量元素,而以1u叭g以下含量的又称痕量元素,一般所说的微量元素是后二者的统称。

(3)根据生物学功能分类:有必需元素(生命元素),包括Ca, P, K, Cl, Na, Zn, Mo, Se, S. Mg 4--Fe“Cu: -Co, Mn, I, F, Si, Ni, Cr, Mo, V等;可能必需元素有B, Ti, As, Br, Sr等;其余为未知元素。

2.矿物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各种矿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干扰和协同作用,这种干扰或协同作用对能否发挥他侧的生物学功能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对矿物质之间相互干扰和协同作用的研究报告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常量元素间的干扰和协同作用:K/Ca 1 Mg摩尔比应为2:2,否则发生青草搐栩。Ca:P=2:1,在骨骼、牙齿和血浆中大多如此Ca过高、P不足不仅可抑制动物生长,甚至骨盐溶解,引起肾病和甲状腺萎缩;P含量过高,而Ca供给不足,亦可产生纤维性骨炎、尿石症等疾病。Ca, P, Mg的关系相辅相成,Mg供给不足也可产生Ca异位沉着。K. Na, Cl、与Ca, P, Mg类似,在细胞内外共同实现内环境稳定和渗透压平衡。

(2)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间的干扰和协同作用:由于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在饲料中的比例常达_100:1.以上,故微量元素对常量元素的影响甚微;而常量元素对微量元素起干扰作用,如盲目补Ca则影响Zn, Mn, Fe, Cu的吸收利用造成Zn, Mn缺乏症和贫血.。

(3)微量元素间的干扰和协同作用:Cu与Mo间为相互颇顽元素,其比例在2:1以卜时可诱发Cu缺乏症;而S的存在又不利于Cu的吸收·Cu. Fe. Zn之间亦互相干扰,补Fe 可导致条件性缺Cu; Zn对抗Cu的吸收和积累。印、Se. M。间互相干扰,Cd与Se领顽,Se可减轻Cd所引起的攀丸坏死;Se和硫钥酸盐可使某些组织中Cd的浓度降低。

(二)主要常量元素功能及其缺乏病原理 1. Ca和P:为身体的主要结构元素和固定成份;Ca"直接参与平滑肌、骨骼肌、心肌细胞和心脏传导系统细胞中

神经冲动的产生,影响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活力,促凝血酶原形成;形成骨、奶、蛋壳和参与构成蛋白质大分子的形成。P043一关系到所有生长、产与体内任何生理机能,尤其是ATP 为高能磷酸盐,是普遍的能量积累器和供体。缺乏症有拘楼症、骨软症、骨质疏松症、生产力一[.’降、繁殖功能减弱。

2. M广:镁和钾一起是存在于细胞内环境中的主要阳离子,比外液中的浓度高1015倍:与蛋白质和核酸形成复合物,为许多酶系统的激活剂和辅助因子参与中间代谢,在核酸和核普酸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阻断神经末梢刺激上,与C扩十相反,使肌肉松弛。骨的形成需一定量的M犷+参与。镁缺乏症为低镁血症,其与钙痉挛相似;神经索统变得易兴奋、运动失调,并可见到紧张性抽搐。

3. S04 2-:由于硫的电子结构,s原子将其特征性质赋予它们所形成的化合物。这些性质包括多价、易氧化还原、能够与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微量元素、酶和呼吸色素形成复合物。故含S化合物有相应的许多功能,如含硫的肤氨酸、半肤氨酸、‘蛋氨酸及谷肤甘肤等。硫缺乏,主要为蛋氨酸的缺乏,可影响幼畜生长发育,降低动物生产能力。

(三)主要微量元素功能及其缺乏病原理

l. Fe:’为第一个认识的必需元素,其化合物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等在体内具有氧化功能。缺乏时发牛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生长受阻。

2. Cu:参与血液形成·成骨过程·毛发及羽毛的色素沉着和角质化过程,为细胞色素

氧化酶等十几种酶的组成成分。缺乏时出现贫血和生长发育受阻;有时发生腹泻、毛发褪色、骨骼形成受阻等。

3. Co:主要参与维生素B,:的合成,参与造血过程,Col,激活精氨酸酶等10多种酶。缺乏时表现贫血‘、消瘦等。

4. Zn:影响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功能,影响骨骼和血液的形成及核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在这些过程中主要与酶结合,作为酶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或激活剂。Z”维持RNA具有一定的构型,从而间接的影响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遗传信息的传递。缺乏时猪表现皮肤角化不全、生长受阻、痴状皮炎;鸡羽毛蓬乱、肢端受损,皮肤角化不全和性成熟推迟。

5. Mn: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组织呼吸和骨骼形成,影响动物生长、繁殖,血液形成和内分泌器官的功能。缺乏时骨骼发育异常和繁殖障碍。‘

6.L主要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甲状腺素可调解基础代谢,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消耗;调节热的形成过程;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机能。缺乏时表现甲状腺肿、死弱胎,初生仔猪皮肤粗糙、掉毛;驹瘦弱;母牛卵巢功能受损、垂体LH分泌受影响。

7. Mo:为黄嗓吟氧化酶的成分,在嘿吟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摄入过多可引起继发性铜缺乏病。

8. Se:是构成谷胧甘肤过氧化物酶(GSH-Px )的组成成分,与维生素E协同作用,参与机体抗过氧化过程,保护细胞免受过氧化物的损害;在视网膜内参与光感觉的光化学反应;能增强动物机体免疫机能;参与辅酶A和辅酶Q的合成,及细胞色素的成分等。缺乏时发生白肌病、仔猪肝营养不良和桑甚心,幼驹腹泻、小鸡渗出性素质等。

三、维生素缺乏及其代谢紊乱的原理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在组成和生理功能上,它们既不是构成体质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体内能量的来源,但却对物质代谢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机体缺乏时可引起一系列营养代谢机能障碍的疾病,甚至危及生命。这类物质有些在体内不能合成,有些则合成不足,必须由食物供给。其种类很多卜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

(一)体内维生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1.水溶性维生素的作用与生命关系: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族参与辅酶的组成,调节机体的物质代谢,如维生素B,是。一酮酸脱梭反应所必需的辅酶成分,维生素B2是黄素酶成分,维生素B3是辅酶I,和辅酶II的重要组成成分。维生素C是很强的还原剂,参与体内许多重要的氧化还原反应、梭化反应。

2.脂溶性维生素的作用与生命关系:尚未发现脂溶性维生素参与辅酶的组成,但亦各具重要作用。维生素A与视觉相关,并维持上皮细胞的结构机体正常发育;维生素D参与钙磷代谢调节;维生素E是很强的抗氧化剂,参与体内许多重要的氧化还原反应、竣化反应;维生素K促进多种凝血因子的合成。

3.体内各维生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的维生素有相似的和共同的作用,如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营养不良·如能配合维生素A和维生素C,其效果比单用维生素D更好;叶酸、维生素B12、泛酸、维生素B,、维生素B6等均与造几血功能有关。此外,不同的维生素有相互保护和协同作用,如饲料中的维生素E充足时,可减少对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需要量。同时,维生素E的抗肝坏死作用对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吸收转运和贮存都是有益的。卜_

4·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维生素E和S”在抗氧化作用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维生素A和耳对视觉有协同作用;维生素B12与C。的关系中,后者是前者的组成成分。一’一,·,

(二)重要维生素的主要功能及缺乏症

1.维生素A:在体内以视黄醛的形式与不同的视蛋白结合,成为不同颜色光线的感光物质,在视觉中起着感光及分辨颜色的作用;也是细胞合成糖蛋白时寡糖基的载体,这对一上皮,尤其R膜的维护起重要作甩;视黄醇还与生殖有关。缺乏时表现暗适应不良、夜一自、干眼病,生长缓慢及不育。‘__

2.维生素D:不论来自日粮还是在体内合成的维生素D,都必须在肝、’肾中转变成1,25一二轻维生素D3,才能在Ca的代谢中起作用,调节Ca的吸收、成骨或脱骨盐等。缺乏时可导致幼龄动物询楼病和成年动物骨软病。

3.维生素E:最重要的是抗氧化作用,极易与分子氧及自由基起反应,防止细胞膜及亚细胞结构的膜中磷脂被氧化,保护生物膜的完整性。对禽类及哺乳类动物的繁殖也是必需的。缺乏时表现不育、肌肉软弱无力及红细胞脆弱。

4.维生素B1:在体内转变成焦磷酸硫胺素后,成为多种脱氢酶及转酮醇酶的辅酶。在脱氢酶中,以丙酮酸脱氢酶及。一酮戊二酸脱氢酶最重要,前者在糖酵解、后者在三竣酸循环等释放能量途径中起关键性作用;转酮醇酶在磷酸戊糖途径中,使核糖及NADPH(还原型辅酶II)的生成成为可能。另外,焦磷酸硫胺素可能在神经传导中起一定作用。

缺乏时表现肌肉萎缩而软弱无力、心力衰竭,禽类表现多发性神经炎。

5.维生素B2:在体内以黄素单核营酸及黄素腺嚓吟二核普酸的形式参加各种黄酶或黄素蛋白的合成,在生物氧化中发挥氧化还原作用。缺乏时表现皮肤炎和皮肤溃疡;雏鸡表现为足趾卷曲的屈趾性麻痹。

6.维生素B3:在体内经多方转变而成为酞基载体蛋白及辅酶(以辅酶A最重要),参与脂肪、糖和蛋白质等代谢中的70余种酶的催化反应。缺乏时脂肪、糖和蛋白质代谢障碍,临床上以体重减轻、被毛发育不全、鳞垢性皮炎、脱屑为特征;还有共济失调、腹泻等。

7.维生素B12:在体内与四氢叶酸协同参与同型半肤氨酸的甲基化作用;还是L-甲基丙二酸单酞CoA变位酶辅酶的组成成分。缺乏时同型半肤氨酸甲基化作用不能进行,使N,甲基四氢叶酸大量积聚,造成叶酸缺乏而导致恶性贫血;还可影响脂肪酸的合成,致使髓鞘质变性退化而出现神经症状。

畜牧兽医专业自考复习要点-02795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判断题答案 1. (√)动物营养代谢病是新陈代谢障碍病和营养缺乏病的总称。 2. (√)动物营养代谢病造成的主要经济损失是生长发育受阻和生产性能下降。 3. (×)奶牛酮病在临床上主要是糖供给不足,脂肪大量分解所致,临床表现神经型和呼吸型两种。 4. (×)胆碱、含硫氨基酸缺乏是鸡脂肪肝和肾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 5. (√)生物素缺乏是鸡脂肪肝和肾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 6. (√)佝偻病是幼畜和幼禽的钙磷代谢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成骨细胞钙化不足。 7. (×)佝偻病是一种骨营养不良性疾病,常在成年动物软骨内骨化作用完成后发生。 8. (×)饲料中临床推荐的合理的钙与磷供给比例一般为1:2。 9. (√)骨软病是一种骨营养不良性疾病,常在成年动物软骨内骨化完成后发生。 10.(×)微量元素是指动物体内含量不足百分之一的元素,在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11.(√)硒-维生素E缺乏在牛上可引起营养性肌营养不良和胎衣滞留。 12.(√)猪的桑葚心是由于硒-维生素E缺乏引起的。 13.(×)肝营养不良和桑葚心是羊硒-维生素E缺乏最常见的形式。 14.(√)雏鸡渗出性素质是由于饲料中缺乏硒和维生素E引起的。 15.(×)羔羊摆腰病是因为硒缺乏所引起的疾病。 16.(√)铜缺乏症的患畜,临床上表现以贫血、腹泻、运动失调和被毛褪色为特征症状。

17.(√)动物体内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不足或缺乏可导致以上皮角化、夜盲和繁殖机能障碍为特征的维生素A缺乏症。 18..(×)猪食盐中毒表现明显的神经症状,主要是大脑血管周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形成所谓的“袖套”现象。 19..(×)食盐中毒本质上是由Cl- 引起的中毒。 填空题答案 1. 营养代谢病是新陈代谢障碍病和营养缺乏病的总称。 2. 奶牛酮病的临床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和低血糖。 3. 酮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糖供给不足。 4. 家禽痛风是在饲喂含大量核蛋白和嘌呤碱饲料而同时伴有肾脏损伤时发生的。 5. 禽痛风的临床表现有两种类型:内脏型和关节型。 6. 禽痛风的实验室诊断依据是血液中尿酸盐水平升高。 7. 胆碱和含硫氨基酸缺乏是引起禽脂肪肝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8. 维生素D又名钙化醇。 9. 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是造成家畜发生钙、磷代谢紊乱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临床推荐的合理的钙与磷供给比例一般为2:1 。 10. 动物钙磷和维生素D代谢紊乱在成年动物发生骨软症。 11. 动物钙磷和维生素D代谢紊乱在幼龄动物发生佝偻病。 12. 佝偻病是幼龄动物维生素D缺乏或钙、磷代谢障碍所致的以消化紊乱、

营养代谢病的基本原理

营养代谢病的基本原理 一、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原理 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是构成动物有机体体质、供给生存能量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也是动物转化和生产肉、蛋、奶等主要动物性产品的材料来源。这三种营养素的不平衡,多引起动物体内的同化和异化过程紊乱,由此造成的病理状态为代谢障碍性疾病。 (一)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相互关系 1.糖与蛋白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变:糖是生物有机体重要的碳源和能源,可用于合成各种氨基酸的碳链结构,再以氨基化或转氨基作用生成相应的氨基酸。例如葡萄糖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丙酮酸、。一酮戊二酸、草酞乙酸以及羚丙酮酸,这四种酮酸经氨基化或转氨基反应分别生成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丝氨酸。此外糖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尚可供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之用。蛋白质可分解为氨基酸,除亮氨酸之外,其他氨基酸的碳骨架均可转变为糖。 2.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脂类与蛋白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变。脂类分子中的甘油可先转变为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再转变为丙酮酸、。一酮戊二酸、草酞乙酸以及轻丙酮酸,然后接受氨基生成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丝氨酸。脂肪酸虽经p一氧化生成乙酞辅酶A后,再与草酞乙酸缩合为柠檬酸进入三梭酸循环,从而与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相联系,但这种由脂肪酸合成氨基酸碳链结构的可能性是受限制的。蛋白质可以转变为脂肪。可以转变为糖的氨基酸通过丙酮酸既可转变为甘油,也可脱梭转变为乙酞辅酶A而合成脂肪酸。 3,糖与脂类的相互联系:糖与脂类也可以相互转变。糖酵解的中间产物磷酸二Tr 丙酮可被还原为甘油;丙酮酸氧化脱接生成乙酞辅酶A,然后再缩合成脂肪酸。 脂类分解产生的甘油可以经过磷酸化转变为磷酸甘油,再转变为磷酸二轻丙酮,后者异生为糖。至于脂肪酸转变为糖的过程,则有一定的限度。脂肪酸通过p一氧化生成乙酞辅酶A。在动物体内,不存在乙醛酸循环,通常情况下,乙酞辅酶A都是经三竣酸循环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糖的机会很少。虽然同位素实验表明,脂肪酸在动物体内 也可以转变为糖,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其他来源补充三梭循环中的有机酸。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糖、脂类和蛋白质等物质在代谢过程中都是彼此影响,相互转化和密切相关的。三按酸循环不仅是各类物质共同的代谢途径,而且是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渠道。 (二)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原理 1.碳水化合物代谢扰乱:在动物饲料中糖是数量最多的营养物质,占饲料的80%左右,甚至更多。由于各种原因 引起动物体摄入不足,体内的糖得不到补充时,可使动物体内的代谢发生一系列的改变,这些改变都是在激素的调节下产生的(表2-1)0 表2-1饥饿对血浆中某些激素和燃料浓度的影响 (1)肌肉组织释放氨基酸的速度加快:激素平衡的改变使骨骼肌的蛋白质分解加快,释放出氨基酸。释放出的氨 基酸大部分转变为丙氨酸和谷氨酞胺,然后进入血液循环,成为糖异生作用的原料或者成为燃料。: (2)糖异生作用增强:胰岛素对糖异生作用具有抑制作用,饥饿时胰岛素分泌减少,大大减弱了这一作用。同时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以氨基酸为原料的糖异生作用,胰高血糖素分泌量的增加,大大加快了肝脏摄取丙氨酸,并以丙酮酸异生为糖的速度。所以在饥饿时,氨基酸(特别是丙氨酸)的糖异生作用明显增强,·虽然肌肉组织释放出的丙氨酸增多,但血液中的丙氨酸浓度反而降低。同时,肌肉组织释放出的部分谷氨酞胺,随血液循环进入肠道时被肠勃膜细胞摄取,并转变为丙氨酸,再由门静脉进入肝脏,成为葡萄糖的另一重要来

2795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2795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群发病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畜牧业生产向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已成为危害动物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在动物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传染性疾病,因为这些病也时常以群发的形式出现,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直接影响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早期诊断、预测预报和防治措施。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包括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两部分。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能够将教材上学到的基本理论用于临床实践,解决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随着畜牧业结构的调整,疾病发生的新特点,特别是要清楚地认识到非传染性群发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断和亚临床疾病的监测、预报已成为现代畜牧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内容涉及其它课程较多,先修课程包括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解剖学、兽医药理及毒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营养学基础等;后续课程主要是兽医临床实践。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动物营养代谢病概述 1.动物营养代谢病的概念与特点 2.动物营养代谢病的病因 3.动物营养代谢病的诊断 4.动物营养代谢病的防治

5.动物营养代谢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动物中毒病概述 1.与中毒病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2.动物中毒病的常见原因 3.动物中毒病的诊断与防控 4.动物中毒病防治研究概况 (二)学习要求 了解和掌握动物营养代谢病的概念、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防治原则;毒物与中毒的概念、中毒病的特点、毒物的代谢及作用方式、中毒病的诊断和防治。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认识我国目前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的防控现状,增加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紧迫感。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了解:动物营养代谢病防治的研究进展;动物中毒病防治研究概况。 2、掌握:动物营养代谢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动物中毒病的常见原因及诊断。 3、重点掌握:动物营养代谢病的概念与特点;毒物与中毒的概念;动物中毒病的防治原则。 第一章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性疾病 (一)课程内容 介绍新生仔猪低血糖症;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病;犬、猫糖尿病;奶牛酮病;禽脂肪肝综合征;肉鸡脂肪肝和肾综合征;黄脂病;犬猫脂肪肝综合征;羊妊娠毒血症;肥胖母牛综合征;禽痛风;营养性衰竭症等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 (二)学习要求 在复习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新生仔猪低血糖症;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病;奶牛酮病;禽脂肪肝综合征;肉鸡脂肪肝和肾综合征;黄脂病;禽痛风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学习重点应侧重于基本概念、发病机理的理解。

营养代谢病检测一

营养代谢病检测一 一、选择题 1、鸡维生素B1缺乏特征性表现为() A、癞皮病 B、软颈症 C、观星姿势 D、卷爪姿势 2、猪骨软症主要是由于(成年牛发生骨软症时,主要是)() A、钙缺乏 B、磷缺乏 C、VD缺乏 D、光照不足 3、犊牛、羔羊缺乏硒和维生素E临床表现为典型的() A、肝营养不良 B、渗出性素质 C、桑葚心 D、白肌病 4、干眼病是由于() A、VE缺乏 B、锌缺乏 C、V A缺乏 D、VD缺乏 5、鸡呈现观星状,是() A、B1缺乏所致 B、B2缺乏所致 C、V A缺乏所致 D、锌缺乏 6、佝偻病时() A、血钙明显降低 B、骨钙明显升高 C、尿钙明显降低 D、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 7、牛醋酮血病治疗用() A、葡糖糖液 B、醋酸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D、醋酸可的松 8、易患V A缺乏症的是() A、羔羊 B、母鸡 C、犊牛 D、马驹 9、V A缺乏症发生的病因有()

A、日粮中缺乏V A B、长期饲喂马铃薯 C、长期腹泻 D、饲喂各种青绿饲料 10、缺乏V A畜禽会出现() A、夜盲症 B、弱犊 C、孵化率降低 D、生长发育缓慢 11、雏鸡喙和小腿皮肤黄色消失是缺乏() A、V A B、VB1 C、VC D、VD 12、雏鸡呈“观星状”,成年鸡鸡冠淡蓝色是缺乏() A、VB1 B、VB2 C、VB5 D、VB12 13、仔猪的硒缺乏病主要发生于() A、3-5周龄 B、1-2周龄 C、1-2周龄 D、5-6月龄 14、硒缺乏病治疗常用() A、磷酸氢钠溶液 B、碳酸钙 C、亚硒酸钠溶液 D、硫酸锌 15、羔羊骨骼肌色淡苍白,俗称“白肌病”的是缺乏() A、V A B、ca、p C、硒 D、锌 16、骨质软化症牛、羊主要补充(),马、猪主要补充() A、钙 B、锌 C、磷 D、硒 17、佝偻病理想的补充物是() A、骨粉 B、蛋壳粉 C、贝壳粉 D、鱼粉 18、硒缺乏,畜禽将会出现() A、渗出性素质症 B、白肌病 C、异食癖 D、桑葚心

02795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高纲0977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2795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扬州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群发病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畜牧业生产向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已成为危害动物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在动物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传染性疾病,因为这些病也时常以群发的形式出现,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直接影响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早期诊断、预测预报和防治措施。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包括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两部分。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能够将教材上学到的基本理论用于临床实践,解决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随着畜牧业结构的调整,疾病发生的新特点,特别是要清楚地认识到非传染性群发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断和亚临床疾病的监测、预报已成为现代畜牧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内容涉及其它课程较多,先修课程包括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解剖学、兽医药理及毒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营养学基础等;后续课程主要是兽医临床实践。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动物营养代谢病概述 1.动物营养代谢病的概念与特点 2.动物营养代谢病的病因 3.动物营养代谢病的诊断 4.动物营养代谢病的防治 5.动物营养代谢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外科病人营养代谢试题及答案

科室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6分) 1、下列哪一项血液中的蛋白指标的测定不是机体营养状态评定的指标() A、血清白蛋白 B、血清球蛋白 C、血清转铁蛋白 D、血清前白蛋白 2、肠内营养的输入,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开始时用12%的浓度 B、适应后可用24%的浓度 C、以50m1/h的速度输入 D、可分数次集中推注 E、适应后每天用量可达1500~2 000ml 3、正常机体蛋白质(氨基酸)需要量,下列哪一项数据是正确的( A、0. 6~0. 8g/ (kg·d) B、0. 8~1. 0g/ (kg·d) C、1. 0~1. 2g/ (kg·d) D、1. 2~1. 4g/ (kg·d) 4、机体应激后对葡萄糖的利用很差,主要是因为() A、胰岛素分泌不足 B、胰岛素抵抗 C、酮症酸中毒 D、分解代谢亢进 E、以上答案均不对 5、下列哪一项不是肠外营养的并发症() A、胆囊内胆泥淤积和胆结石的形成 B、肝内淤胆和肝功能损害 C、肠屏障功能的减退导致肠源性感染 D、胃应激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6、关于肠内营养制剂,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以整蛋白为主的制剂适用于胃肠道功能正常者 B、以蛋白水解产物为主的制剂适用于胃肠道消化吸收不良者 C、有些肠内营养制剂含有谷氨酰胺和膳食纤维 D、肠内营养制剂中可添加增强免疫的制剂 E、肠内营养制剂中应添加胰岛素以防止出现高血糖 7、肠外营养的并发症有下列哪一项() A、技术性并发症 B、代谢性并发症 C、感染性并发症 D、以上都是 8、下列哪项不是肠内营养的输注途径() A、内镜辅助胃造口 B、鼻胃管 C、内镜辅助空肠造口 D、鼻空肠管 E、结肠造口 9、下列哪类物质机体无贮备,需在每天的肠外营养液中补充( A、脂溶性维生素 B、水溶性维生素 C、氯化钾 D、精氨酸 E、花生四烯酸 10、氮平衡试验中,1g氮合几克氨基酸() A、8. 25g B、7. 25g C、6.25g D、9g E、5. 5 g 二、问答题(每题20分)

内科学(第七版)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第二章 糖尿病

第二章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本病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应积极防治。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糖尿病不是单一疾病,而是复合病因引起的综合征,是包括遗传及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合成和分泌,经血循环到达体内各组织器官的靶细胞,与特异受体结合并引发细胞内物质代谢效应,这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均可导致糖尿病。 我国传统医学对糖尿病已有认识,属“消渴”症的范畴,早在公元前2世纪,《黄帝内经》已有论述。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改变而迅速增加,呈逐渐增长的流行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目前有超过1.5亿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一倍。我国1979~1980年调查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994~1995年调查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2.5%,另有糖耐量减低(IGT)者2.5%;1995~1996年调查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3.21%。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超过4千万,居世界第2位。2型糖尿病的发病正趋向低龄化,儿童中发病率逐渐升高。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对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负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卫生部于1995年已制定了国家《糖尿病防治纲要》以指导全国的糖尿病防治工作。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名词解释答案 1.奶牛酮症:是由于奶牛体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性疾病。。 2.禽痛风:是指禽血液中尿酸盐大量蓄积,不能被迅速排出体外,形成高尿酸血症,进而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关节软骨、软骨周围及胸腹腔、各种脏器表面和其它间质组织上的一种代病。临床上以运动迟缓、关节肿大、跛行、厌食、衰弱及腹泻为特征。 3.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又称脂肝病,由于体脂肪代发生障碍,多量脂肪蓄积于肝脏,腹腔及皮下脂肪组织引起肝脏发生脂肪病变。 5.肉鸡脂肪肝和肾综合征:肉用仔鸡发生的一种以肝、肾肿胀,肝苍白、肾呈各种色变,表现嗜睡、麻痹和突然死亡为特征的疾病。 6.佝偻病:幼龄动物维生素D缺乏及钙、磷代障碍所致的以消化紊乱、异嗜癖、跛行及骨骼变形为特征的疾病。 7.骨软病:成年动物软骨骨化完成后由于钙磷代紊乱而发生的以骨质脱钙、骨质疏松和骨骼变形为特征的一种骨营养不良。 8.营养性肌营养不良:由于硒-维生素E缺乏,幼畜发生的一种以骨骼肌、心肌纤维及肝组织等发生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10.渗出性素质:雏禽由于饲料中缺乏硒和维生素E而引起的以胸部、腹部、翅下及大腿侧皮下发生水肿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11.铜缺乏症:是动物体铜含量不足所致的以贫血、腹泻、运动失调和被毛褪色为特征的一种营养代性疾病。 12.铁缺乏症:由于饲草料中铁含量不足或机体铁摄入量减少,引起动物以贫血

和生长受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营养代性疾病。 13.锰缺乏症:是动物体锰含量不足引起的以生长缓慢、骨骼发育异常和繁殖机能障碍为特征的营养代性疾病。 14.维生素A缺乏症:由于动物体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不足或缺乏所致的以上皮角化、夜盲和繁殖机能障碍为特征的营养代性疾病。 15.维生素B1缺乏症:由于体硫胺素缺乏或不足所引起的一种以神经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病。 16.维生素B2缺乏症:由于动物体维生素B2不足或缺乏所致的以生长缓慢、皮炎、肢麻痹(禽)、胃肠道及眼损伤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性疾病。 17.酮病,反刍动物体物质代和能量生成障碍而发生的以酮血、酮尿、酮乳和低血糖为特征的代性疾病。 18.肉鸡腹水综合征:是危害快速生长的幼龄肉鸡,以浆液性液体过多的积累在腹腔,右心扩肥大,肺部淤血水肿和肝脏病变为特征的非传染性疾病。 23.毒物:任何物质(固、液、气体)进入动物机体,干扰和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导致暂时或持久的病理过程,甚至危害生命者,都应该称为毒物。 24.中毒:是由毒物引起的疾病之总称。 25.饱潲病:猪亚硝酸盐中毒常在饱食后不久发生,并迅速窒息死亡,故又称“饱潲病”。以黏膜发绀、呼吸困难为临床特征。 27.氢氰酸中毒:家畜采食富含氰苷配糖体的青饲料植物,在体水解生成氢氰酸,引起以呼吸困难、震颤、惊厥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28.棉籽饼中毒:畜禽因长期、大量吃棉籽、棉籽饼,发生一种以胃肠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02795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本科《家畜营养与代谢病学》(课程代码2795)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定义:营养物质代谢过程发生障碍引起的疾病称营养代谢性疾病。其主要包括:营养物质缺乏;三大物质的吸收障碍;中间代谢障碍;排泄障碍;参与代谢调节的物质(矿质、维生素)质和量的改变。 营养代谢疾病的一般原因 1).来源不足:土壤、水和饲料中某种营养物质的不足,或过多,拮抗使另一种营养物质不足。此种现象、集约化养殖场出现较多。 2)吸收障碍:胃肠道炎症、先天性消化酶缺乏(如乳糖酶缺乏→单糖吸收障碍)。 3)消耗过多:妊娠、泌乳、产蛋、产毛、生长发育、慢性消耗性疾病。 4)肝功能障碍:许多代谢物质的代谢中断。 5)调节机能障碍:神经、激素、酶的组成成分(微量元素、维生素)不足。 6)排泄障碍:肾功能障碍。 营养代谢疾病的特征(诊断要点) 1)发病慢:呈渐进性发展,从病因到症状一般需数周、数月,甚至更长。 2)群发、呈地方性发生。 3)临床和病理变化常呈现某种营养物不足的特有症状,体温正常或稍偏低。 4)饲料和动物组织检测,有某种营养物质过低。 5)试验性治疗和血清酶活性降低有诊断意义。 营养代谢病的防治 1)合理搭配饲料,补充所缺乏的营养物质。 2)注重作为饲料的收获、贮藏,防止霉变,合理加工,排除营养物质缺乏原因。 3)配制全价日粮。 第二章糖、脂肪与蛋白质营养紊乱性疾病 奶牛酮病 定义: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 病因 1)瘤胃生成丙酸减少,血糖浓度降低,丙酸是在瘤胃消化过程中产生(乙:丙:丁=70:20:10),糖主要是丙酸通过糖异生途径转化为葡萄糖。 2)产前,产后,采食量降低,前胃消化功能降低,挥发性脂肪酸减少,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精料太多,粗纤维不足。 以上均可造成丙酸浓度降低。丙酸需先转化为丙酰COA,在VB12的参与下,转化为琥珀酰COA,然后经糖异生,合成所需要的葡萄糖。 3)缺钴时,VB12合成减少,影响丙酸代谢和糖生成。 4)体内糖消耗过多,过快,造成糖供与消耗不平衡→使血糖降低。 乳牛泌乳高峰期。 发病机理:当血糖浓度降低,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分解加强,产生脂肪酸和甘油,甘油可作为生糖生质转化为葡萄糖以弥补血糖不足,但大量的脂肪酸不仅使血中浓度增高,而且引起肝内脂肪酸的β-氧化加快,所产生的乙酰COA因得不到足够的草酸乙酰,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沿着合成乙酰COA的途径,最终形成大量酮体。 胴体产生后对机体的影响是:1)酸中毒; 2)瘤胃酸度高,M区系改变—→前胃消化不良;3)抑制中枢,造成瘫痪。 主要临床特征 1)消瘦型: 呈顽固性前胃弛缓,消瘦。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与代谢性疾病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D)不是奶牛酮病时实验室检查的主要特征。 A.酮血 B.酮尿 C.酮乳 D.高血糖 2. 下列几种情况中,(D)与酮病的病因关系最密切。 A.维生素A缺乏 B.胆碱缺乏 C.生物素缺乏 D.糖供给不足 3. 下述所列中,(D)是高产奶牛发生酮血、酮尿、酮乳的根本原因。 A.体内酮体增加 B. 犊牛吮乳增加 C.胎儿生长迅速 D.机体本身产糖不足 4. 产生高产奶牛酮病的根本原因是(B)。 A.体内酮体增加 B.机体本身产糖不足 C.胎儿生长迅速 D.犊牛吮乳增加 5.以下()是高产奶牛酮病治疗的首选方案。B A.静脉注射40%硼葡萄糖酸钙 B.静脉注射50%葡萄糖 C.补充维生素B12 D.饲料中添加葡萄糖 6.下列物质不属于酮体的是()C A.乙酰乙酸 B.β-羟丁酸 C.丙酮酸 D.丙酮 7.在酮病治疗中,常用的激素制剂是()。D A.肾上腺素 B.促肾上腺素 C.肾上腺皮质激素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8.临床中,奶牛酮病的治疗方法为()B A.保守疗法 B.替代疗法 C.支持疗法 D.饥饿疗法 9.奶牛肝脏代谢障碍多发的时期是()C A.干奶前期 B.泌乳中期 C.泌乳盛期 D.泌乳末期 10.牛瘤胃中,具有强的生糖作用的物质是()A A.丙酸 B.乙酸 C.戊酸 D.丁酸 11.奶牛发生临床型酮病时,其血酮水平应为()C A. 0.172~1.72mmol/L B. 0.1~1mmol/L C. 1.72~17.2 mmol/L D.1~1.5 mmol/L 12.关于奶牛酮病发生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D A.饲料单一,干草缺乏 B.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 C.干奶期过肥、缺乏运动 D.饲喂的草料中可溶性糖含量过高、干草饲喂过多 13.奶牛酮病的临床生化特征变化不包括()A A.高血钙 B.高血酮 C.高血脂 D.低血糖 14.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称为脂溶性维生素。B A.维生素B B.维生素K C.维生素C D.维生素H

宠物犬的营养代谢性疾病

宠物犬的营养代谢性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犬已不再是单一作为看护、狩猎、侦察、畜牧等工作之用,越来越多的犬类,特别是小型犬,因其体型轻巧、性格温顺、聪明灵活,被城市以及近郊居民当作宠物饲养。但由于人们养犬往往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宠物犬的饲养和管理上经验不足,容易使它们患上各种疾病,给饲养者的精神和经济上带来不小的损失,营养代谢病是其中的一大类疾病。 营养代谢性疾病是营养紊乱和代谢紊乱疾病的总称,营养紊乱是因为动物所需的某些营养物质的量供给不足或缺乏,或因某些营养物质的过量而干扰了另一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引起的疾病;而代谢紊乱是因体内一个或多个代谢过程异常改变导致内环境紊乱引起的疾病。 宠物犬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性疾病; 2、维生素代谢性疾病; 3、矿物质代谢性疾病。 营养代谢性疾病一般有病程时间长、发病率高(特别是处于发育、妊娠、泌乳阶段)、临床症状多样化、具有某一特征性器官的病理变化等特点。 宠物犬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6~18月龄和6岁以上的狗,这主要是因为6~18月龄的狗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阶段,对营养物质的要求相对比较高,也容易引起缺乏症;6岁以上的犬属于大龄犬,各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所吸收的营养物质不易被机体利用,因此也容易造成缺乏症;18~42月龄的犬发病多是由于某一营养物质、维生素或矿物质过量导致疾病。 在发病的宠物犬中,由矿物质缺乏引起的疾病占了相当的比重,这主要是因为宠物犬的食物结构相对单一造成的。患营养代谢病的犬大多由于主人饲养管理不当而造成,犬的主人有的对狗过分关心,吃的食物过于多而丰富,希望狗的营养更为全面,往往造成其体内脂肪大量

内科学(第七版)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第一章 总论

第八篇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 第一章总论 新陈代谢指在生命机体中所进行的众多化学变化的总和,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通过新陈代谢,使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转化,同时体内物质又不断进行分解、利用与更新,为个体的生存、劳动、生长、发育、生殖和维持内环境恒定提供物质和能量。新陈代谢包括物质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过程。合成代谢是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内,参与众多化学反应,合成为较大的分子并转化为自身物质,是需要能量的反应过程,其中三大营养物质以糖原、蛋白质和脂肪的形式在体内合成和储存;分解代谢是体内的糖原、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降解反应,是产生能量的变化过程。中间代谢指营养物质进人机体后在体内合成和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营养物质不足、过多或比例不当,都能引起营养疾病。中间代谢某一环节出现障碍,则引起代谢疾病。营养疾病和代谢疾病关系密切,往往并存,彼此影响。例如维生素D缺乏症属营养病,但常表现为钙磷代谢失常;糖尿病为代谢病,常伴同蛋白质和能量缺乏。 【营养和代谢的生理】 (一)营养物质的供应和摄取 人类通过摄取食物以维持生存和健康,保证生长发育和各种活动。这些来自外界以食物形式摄入的物质就是营养素。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对营养素分类如下:①宏量营养素:包括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它们在消化时分别产生葡萄糖及其他单糖、肽和氨基酸、脂肪酸和甘油。宏量营养素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能源,脂肪产热37.7kJ/g(9kcal/

g),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产热16.7kJ/g(4kcal/g)。②微量营养素:指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消耗甚微,许多微量元素有催化作用。③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④其他膳食成分:膳食纤维、水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见表8—1—1,其中一些必须由外界供给,主要来自食物,另一些可在体内合成。食物的营养价值指食物中所含营养素和热能是否能满足人体需要。营养价值高低决定于其所含营养素的种类是否齐全、数量多少、各种营养素之间比例是否合适,是否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等。同一种食物的营养价值还因贮存、加工和烹调方法不同而异。必需营养物质需要量指正常情况下维持机体正常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并可防止因缺乏而出现相应生理、生化或病理变化所需的最少量。为维持体重稳定,能量的供给和消耗必须平衡。每日所需能量为基础能量消耗、特殊功能活动和体力活动等所消耗能量的总和。基础能量消耗可因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而异。特殊功能活动指消化、吸收所消耗的能量,可因生长、发育、妊娠、哺乳等特殊生理需要而增加。体力活动所需能量因活动强度而异,轻、中、重体力活动所需能量分别为基础能量的30%、50%、100%或以上。生物效价为80以上的蛋白质,成人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约需1g左右。蛋白质生物效价的顺序依次为:动物制品、豆 类、谷类、根类等。 牛奶与鸡蛋蛋白质的 生物效价为93,牛肉 为76,麦片和米为 65,玉米为50。如供 应的食物中蛋白质的 生物效价较低,则每

中农大动物营养代谢与中毒病防治复习思考题

动物营养 选择题 酮体指的是______。A.乙酰乙酸、 下列描述中,哪个不是牛妊娠毒血症的症状______。A.患牛显得异常消瘦,脊背凹凸,毛色暗淡 仔猪低糖血症是由于仔猪______耗竭而引起的。A.糖原 产乳热一般于母牛分娩______小时内发生。C.48 贫血时动物可视黏膜一般为______。D.微黄或淡白色 犬生产搐搦是因为产后低______而引起。B.血钙 禽痛风是因为体内缺乏______。A.精氨酸酶 关于肉鸡腹水综合症下列哪个不是典型临床症状____。B.胸腔内潴留大量积液 下列特征哪个属于肌红蛋白尿?______ B.尿液透明 饲料中钙磷的合理比例一般为______。A.2∶1 动物肌纤维苍白最可能是______。B.缺硒 动物甲状腺肿大应补充______。B.碘 缺乏维生素A一般可造成______。A.视觉异常 维生素K缺乏或不足的易造成动物______。C.痛风 美蓝是治疗______中毒的特效药。C.氟 氢氰酸中毒时动物血液呈______。C.鲜红色 黄曲霉素中毒主要损害______。C.肝脏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效解毒是______。C.肾上腺皮质激素 犬急性洋葱中毒的典型症状是______ C.尿血 下列哪种动物对伊维菌素类药极为敏感?______。C.尖嘴犬 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机体__________供应不足和___________代谢发生紊乱,酮体在体内蓄积导致酮血、酮乳、酮尿、低血糖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C、碳水化合物、脂肪 分娩或产后泌乳造成血钙快速降低可引发()。B、生产搐搦 仔猪低糖血症是由于仔猪在出生后最初几天内因饥饿之体内贮备的_____耗竭而引起的。A、糖原 贫血指的是血液中单位体积的循环血液中_______数,血红蛋白量和比容低于正常值。C、红细胞 贫血时动物可视黏膜一般为D、微黄或淡白色 禽痛风是指血液中蓄积过量__________不能被迅速排出体外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A、尿酸盐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

第15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 胫前粘液性水肿(pretibial myxedema) 本病主要见于弥漫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常伴有高代谢综合征、甲状腺肿大及眼部病症。但也可于甲状腺手术后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 【诊断】 1.皮损好发于双侧小腿的伸侧,可扩大到足背、大腿等处。也见于头皮,两肩及手背,常对称分布。 2.皮损为高起皮面的坚实的结节或斑块,压之无凹陷,呈肤色、淡红或棕色,表面毛孔扩大如橘皮状,并有一些粗大毳毛生长。结节损害发展严重者可使腿、足变形。 3.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可伴瘙痒及针刺感。 4.部分患者甲状腺功能检查可见异常。 【鉴别诊断】 1.皮肤淀粉样变苔藓: 主要见于小腿伸侧,对称分布,损害多数为褐红或褐黄色平顶或圆锥形丘疹,约粟粒至绿豆大,质坚硬,丘疹数目多,孤立散在或成片,有时可排列成念珠状。 2.神经性皮炎:皮损为苔藓样变,多见于颈部、肘伸侧、背部和小腿伸侧,瘙痒剧烈,病程慢性。 3.类脂质渐进性坏死:与糖尿病有关,好发生于小腿伸侧,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坚硬斑块,边界清楚,边缘常呈棕红或紫色,中央萎缩,呈淡黄色,表面光滑,毛细血管扩张,有皮损破溃。 4.下肢慢性淋巴水肿:下肢淋巴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限性水肿,开始为凹陷水肿,随着纤维化的发生而变硬,表面角化过度,色素沉着和疣状改变。 【治疗】 1.治疗原发病。 2.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

粘液水肿性苔藓(lichen myxedermatosis) 病因不清,部分患者与肝功能异常、骨髓瘤等疾病合并发生。 【诊断】 1.多见于30~50岁成人,无性别差异。 2.皮疹为肤色、淡红色或黄色的苔藓样丘疹与结节,表面有蜡样光泽。皮疹多少不定,可以密集成群,排列成环状或盘状,也可呈线条状、带状或串珠状。 3.硬化性粘液性水肿是本病的亚型,皮损密集形成浸润斑块者类似硬皮病样外观,发生在颜面部形成狮面状。引起张口受限,指(趾)弯屈困难等功能障碍。 4.好发于面、四肢伸侧、手指背、足背及上胸部等处。 5.病程慢性,常持久不退。常伴有瘙痒。 6.组织病理示各型真皮特别是深部有大量粘蛋白沉积,阿新蓝染色阳性。 7.辅助检查:90%患者血中出现副蛋白,多为IgGα型,部分患者有高α、β、γ球蛋白血症,清蛋白降低,有异常α2球蛋白,尿中酪氨酸排出增多。骨髓中见异常浆细胞增生。 【鉴别诊断】 系统性硬皮病:皮损为全部皮肤发硬,不能推动,无丘疹出现,合并有系统病变,以胃肠道及肺部受累为常见,组织病理学为胶原纤维肿胀或变性。 【治疗】 1.查找原发疾病并进行治疗。 2.损害内去炎松(曲安西龙)封闭注射或皮质激素制剂封包外用。 3.对各种治疗抵抗者可试用免疫抑制剂。 黑棘皮病(acanthosis nigricans) 可能与一种在细胞水平上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因子水平升高有关。以出现对称性色素沉着及乳头样增生性损害为其特点。 【诊断】 1.好发生于颈、腋窝、腹股沟、外生殖器、肘、膝、脐、乳房及肛周等皱褶部位,个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考试整理

动物营养代谢病: 代谢紊乱性疾病:是指因诸如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机体内的一个或多个代谢过程异常,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而发生的疾病 1.奶牛酮症: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病因(1)乳牛高产(2)日粮营养不平衡和供给不足(3)母牛产前过度肥胖,治疗①替代疗法:②激素疗法③其他疗法(改变饲料,增加运动;5%~50%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配合用糖物质,丙酸钠或丙二醇;促进糖异生) 2.禽痛风:是指禽血液中尿酸盐大量蓄积,不能被迅速排出体外,形成高尿酸血症,进而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关节软骨、软骨周围及胸腹腔、各种脏器表面和其它间质组织上的一种代谢病。临床上以运动迟缓、关节肿大、跛行、厌食、衰弱及腹泻为特征。 肉鸡脂肪肝和肾综合征:是肉仔鸡发生的一种以肝、肾肿胀且存在大量脂类物质,病鸡嗜睡、麻痹和突然死亡为特质的营养代谢病。病因:(1)生物素缺乏(2)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3)应激因素 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又称脂肝病,由于体内脂肪代谢发生障碍,多量脂肪蓄积于肝脏,腹腔及皮下脂肪组织内引起肝脏发生脂肪病变。 6.佝偻病:幼龄动物维生素D缺乏及钙、磷代谢障碍所致的以消化紊乱、异嗜癖、跛行及骨骼变形为特征的疾病。 7.骨软病:成年动物软骨内骨化完成后由于钙磷代谢紊乱而发生的以骨质脱钙、骨质疏松和骨骼变形为特征的一种骨营养不良。 8.营养性肌营养不良:由于硒-维生素E缺乏,幼畜发生的一种以骨骼肌、心肌纤维及肝组织等发生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10.渗出性素质:雏禽由于饲料中缺乏硒和维生素E而引起的以胸部、腹部、翅下及大腿内侧皮下发生水肿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11.铜缺乏症:是动物体内铜含量不足所致的以贫血、腹泻、运动失调和被毛褪色为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12.铁缺乏症:由于饲草料中铁含量不足或机体铁摄入量减少,引起动物以贫血和生长受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13.锰缺乏症:是动物体内锰含量不足引起的以生长缓慢、骨骼发育异常和繁殖机能障碍为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 14.维生素A缺乏症:由于动物体内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不足或缺乏所致的以上皮角化、夜盲和繁殖机能障碍为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 15.维生素B1缺乏症:由于体内硫胺素缺乏或不足所引起的一种以神经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谢病。 16.维生素B2缺乏症:由于动物体内维生素B2不足或缺乏所致的以生长缓慢、皮炎、肢麻痹(禽)、胃肠道及眼损伤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 17.酮病,反刍动物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生成障碍而发生的以酮血、酮尿、酮乳和低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18.肉鸡腹水综合征:是危害快速生长的幼龄肉鸡,以浆液性液体过多的积累在腹腔,右心扩张肥大,肺部淤血水肿和肝脏病变为特征的非传染性疾病。 23.毒物:任何物质(固、液、气体)进入动物机体,干扰和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导致暂时或持久的病理过程,甚至危害生命者,都应该称为毒物。 24..饱潲病:猪亚硝酸盐中毒常在饱食后不久发生,并迅速窒息死亡,故又称“饱潲病”。以黏膜发绀、呼吸困难为临床特征。 27.氢氰酸中毒:家畜采食富含氰苷配糖体的青饲料植物,在体内水解生成氢氰酸,引起以呼吸困难、震颤、惊厥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28.棉籽饼中毒:畜禽因长期、大量吃棉籽、棉籽饼,发生一种以胃肠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29.食盐中毒:在饮水不足的情况下,过量摄入食盐或含盐饲料而引起以消化紊乱和神经症状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30.有机磷农药中毒:由于有机磷化合物进入动物体内,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乙酰胆碱大量积聚,引起以流涎、腹泻和肌肉痉挛等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32.氟病:无机氟经饲料或饮水连续摄入,在体内长期蓄积所引起的全身器官和组织的毒性损害。其特征是发育的牙齿出现斑纹、过度磨损及骨质疏松和骨疣形成。 33.铅中毒:动物摄入过量的铅而引起的以神经机能紊乱、共济失调和贫血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34.镉中毒:是动物长期摄入大量的镉而引起的以生长发育缓慢、肝脏和肾脏机能障碍、贫血和骨骼损伤为特征的一种中毒性疾病。 35.铜中毒:动物摄入过量的铜而发生的以腹痛、腹泻、肝功能异常和贫血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36.钼中毒:由于动物摄入过量钼而引起的持续性腹泻和被毛褪色为特征的继发性铜缺乏症。 37.牛霉烂甘薯中毒:又称黑斑病甘薯中毒,俗称:喘气病或喷气病,是由于家畜特别是牛采食一定量黑斑病甘薯后引起的,以急性肺水肿与间质性肺气肿、严重呼吸困难以及皮下气肿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38.马霉玉米中毒:马属动物采食霉变玉米而中毒,临床上以神经症状、脑白质软化和胃肠出血为特征。 霉稻草中毒:是由于动物采食发霉稻草而发生的疾病。以跛行,蹄腿肿胀、溃烂,甚至蹄匣脱落,耳尖和尾梢坏死为主要特征,俗名蹄腿肿烂病。 喹乙醇中毒:见于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添加过多或饲喂时间过长,所引起家畜中毒,临床上以胃肠出血、昏迷、失眠为特征的疾病。 瘤胃酸中毒:反刍动物采食大量的谷类或其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后,导致瘤胃内产生大量乳酸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代谢性酸中毒。其特征为消化障碍、瘤胃运动停滞、脱水、酸血症、运动失调、衰弱等。 .生物素缺乏症:是由于体内生物素缺乏或不足所引起的一种以皮炎、脱毛、蹄壳开裂和生长鸡胫骨短粗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谢病。 39.黄脂病:是指动物体内脂肪组织中有腊样质的黄色颗粒沉着,屠宰后的动物脂肪组织外观呈黄色的一种代谢病。

第15篇 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五章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一、内分泌系统的解剖生理及常见症状体征 1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不包括 A通风 B垂体瘤 C肢端肥大症 D类风湿关节炎 E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2计算严重肥胖者发热摄入量,应在按理想体重计算的摄入量的基础上减少 A 5% B 15% C 30% D 40% E 50% 3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造成 A粘液性水肿 B呆小症 C单纯型甲状腺肿 D垂体性侏儒症 E席汉综合征 4内分泌腺中与婴幼儿智力发育关系最密切的是 A下丘脑 B甲状腺 C肾上腺 D腺垂体 E甲状旁腺 5促进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的激素有 A肾上腺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素 E抗利尿激素 1.D 2.C 3.B 4.B 5.D 二、单纯型甲状腺肿病人的护理 1单纯型甲状腺肿的最主要原因是 A摄碘过多 B妊娠 C硫脲类药物 D碘缺乏

A促甲状腺素测定 B T3抑制实验 C血清甲状腺测定 D甲状腺摄131Ⅰ率 E垂体TSH测定 3患者,女性,15岁,诊断为弥漫性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较明显,为其采取的主要治疗措施是A放射性131Ⅰ率 B多食含碘食物 C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D甲状腺大部分切除 E给予小剂量甲状腺激素 1.D 2.B 3.E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的护理 1关于甲状腺危象的诱因,应除外 A严重精神刺激 B口服过量HT制剂 C131Ⅰ治疗反应 D手术中过度挤压甲状腺 E多食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脉压增大的原因 A应激 B收缩压升高 C舒张压降低 D心率增快 E周围血管阻力降低 3对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结膜充血水肿 B表情亢奋 C上眼睑挛缩,睑裂增宽 D口唇发绀 E眼球突出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非浸润性突眼的特点是 A怕光流泪 B易并发眼角膜炎 C是物模糊 D眼部刺痛 E睑裂增宽 5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最具特征的心血管体征为 A水冲脉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复习题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复习题 选择与填空 1.饲料与动物体中所含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都以碳、氢、氧和氮的含量最多,其总量均占饲料与动物体物质重90%以上。 2.蛋白质一般由碳、氢、氧和氮组成。有的含铁、磷、硫。 3.碳水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4.饲料中的能值取决于其脂肪含量的高低,含脂肪愈多则能值愈高。 5.饲料植物与动物体中都以水分含量最高。 6.ppm 在1000000(g、mg、ug、Ib等)饲料总量中,某种养分所占的比例。用百万分之多少表示。 7.动物体内的水分有三个来源,饮水、饲料中的水和代谢水。 8.我国国务院于1984年2月27日发布的《关于我国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规定,以焦耳(J)作为能量、功和热的法定计量单位。实践中常用千焦耳(KJ)和兆焦耳(MJ)1Cal=4.184J 9.动物维持一切生命活动和进行各种生产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三大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10.有机物在体内氧化时,仍以脂肪的产热量最高,约为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2.25倍。 11.总能(GE)消化能(DE)代谢能(ME)净能(NE)。 12.饲料总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所含脂肪的高低,含脂肪高的饲料,总能值也高。 13.生产中常用饲料报酬一词表述饲料的利用率,它是指生产每单位动物产品(如增重、蛋、奶等)所用去的饲料量,即:饲料报酬=饲料量/产品量 14.粗蛋白质是饲料中的含氮物质总称。 15.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为16%,以凯氏定氮法测的氮的含量乘以蛋白质转换系数为6.25即为粗蛋白质含量,以百分数表示。 16.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 17.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含量最多的是氨基酸,其次是胺类、酰胺类、尿酸、硝酸盐和生物碱。 18.理想蛋白是以动物生长,妊娠、泌乳、产蛋等的氨基酸需要为理想比例的蛋白,它要求各种必须氨基酸以及供合成非必须氨基酸的氮源之间具有最佳比例,通常表之为相对的比例。 19.单胃动物主要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利用蛋白质。吸收部位在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 20.必须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在动物组织内不能被合成或能合成但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通过饲料外源提供的氨基酸称之为必须氨基酸(EAA);那些可以在动物组织内合成,无须靠饲料直接提供即可满足的氨基酸则称为非必须氨基酸(NEAA)。 21.限制性氨基酸不同生理状态的动物对饲料中的必须氨基酸有其特定的要求,各种必须氨基酸之间的要求有一定的比例关系,饲料中某一种氨基酸的缺乏会影响其他氨基酸利用,称这一缺乏的氨基酸为限制性氨基酸。 22.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产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瘤胃和小肠。 23.单糖主要为葡萄糖,可分为三碳糖、四碳糖、五碳糖、六碳糖及七碳糖等。单糖可直接被吸收后参加机体代谢。双糖是由两分子单糖化合而成。 24.纤维素为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25.动物性饲料(除乳外)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仅占1%左右。在目前通用的饲料营养成分分析方法中,将碳水化合物分为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两类。 26.草食动物如马和驴等的盲肠特别发达,结肠的容量也很大,其中的细菌对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 27.饲料粗纤维进入瘤胃后,被瘤胃细菌分解为乙酸、丙酸和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VFA)及甲烷等气体。 28.含偶数碳原子的直链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结构中含有双键的为不饱和脂肪酸,不含双键的为饱和脂肪酸。 29.单胃动物对脂肪的消化主要是在小肠中通过胰脂肪酶的作用进行的。 30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的脂肪酸称为必须脂肪酸。脂肪酸中仅亚油酸是必须由饲料供给的唯一必须脂肪酸。 31.动物的维生素来源主要有:饲料(日粮)中提供、动物消化道中某些微生物合成、动物体某些器官所合成。前者称外源性维生素,后者称内源性微生素。 32.维生素的分类是根据溶解性分为脂溶性维生素与水溶性维生素两类,前者包括维生素A、D、E、K,后者包括维生素B组(族)与维生素 C。 33.维生素A又叫抗干眼病、视黄醇;维生素D又叫抗软骨病维生素;维生素E又叫生育酚、抗不育维生素;维生素K又叫抗出血维生素;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 34.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骨质钙化停止,幼年动物出现佝偻病,成年动物骨质变软、骨质疏松、四肢关节变形、肋骨发生变形、鸡胸。 35.维生素B12(氰钴酸)维生素B12是维生 素中唯一含有金属的物质。 36.常量元素是指占动物体重0.01%以上的元 素,包括钙、磷、镁、钠、氯、钾和硫等元 素。微量元素是指占动物体重0.01%以下元 素,已经确认的必须微量元素有铁、铜、锌、 锰、硒、钼、铬、镍、矾、锡、硅、氟和砷 等。钙磷比例约为2:1。钙离子还参与凝血 过程。 37.常用的含钙矿物质有石灰石粉、贝壳粉、 骨粉和磷酸氢钙。钙磷的需要和供给与维生 素D密切相关,供给充足的维生素D可降低 动物对钙磷比例的严格要求,因维生素D是 保证钙磷有效吸收的基础。矿物质元素约占 体重的4%-5%,其中5/6存在骨骼和牙齿中。 38.成年奶牛由于镁的吸收率低,动用体贮镁 能力也低,采食大量生长旺盛青草易得“草 痉挛”。 39.硫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的蛋氨酸、胱氨酸 和半胱氨酸。动物机体内的主要硫源是蛋白 质,因蛋白质饲料含有丰富的硫。 40.动物体内的铁,约有60%-70%分布于血红 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缺铁常见的症状是低色 素小红细胞性贫血。特点是红细胞比正常细 胞小,血红蛋白含量低。 41.动物缺锰,采食量下降,生长慢,骨异常 是典型的表现,称之为“骨短粗病”。家禽 缺锰易产生“滑腱症”。 42.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主要成分,和 维生素E一样具有相似的抗氧化作用,能分 解组织脂类氧化所产生的过氧化物,保护细 胞不受脂类代谢副产物的破坏。 43.碘最主要功能是参与甲状腺素组成,同动 物的基础代谢密切相关。参与许多物质的代 谢过程,对动物的繁殖和发育均有重要影响。 44.钴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维生素B12的成分。 钴也可能是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和精氨酸酶等 的激活剂。 45.饲料中必须保持适当的蛋白能量比。粗纤 维含量过高时,则会影响饲料养分的消化率。 46.氨基酸之间的拮抗以精氨酸和赖氨酸较 为典型,雏鸡饲粮中赖氨酸过多,则需增加 精氨酸供给量,若精氨酸供给不足,能引起 雏鸡血液中精氨酸浓度下降,生长速度减慢。 47.铜可促进铁合成血红蛋白,如缺铜时,铁 的吸收率降低,可引起幼畜患贫血症。锰也 可参与造血过程,铁过量可影响锰的利用。 48.物质代谢可分为三个阶段:消化吸收阶 段、中间代谢阶段、排泄阶段。 49.营养代谢病是营养紊乱性疾病和代谢紊 乱性疾病的总称。后天性代谢疾病又称获得 性代谢病或与生产有关的疾病。 50.日粮中营养物质的缺乏或不足及其比例 不当是导致营养代谢病的主要病因。 51.营养代谢病检查的项目血液、尿液的检 查;检测肉、蛋、奶等畜产品;检测毛发; 测定动物组织器官中的营养成分。 52.营养代谢疾病研究的重点是早期诊断。 53.应急的特点是:血糖升高、脂肪动员加快 蛋白质分解加强。 54.酮病特征是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 高,呈现低血糖、高血脂、酮血、酮尿、酮 乳。酮病临床表现为呼气、尿、奶排出似烂 苹果气味。奶牛酮病血液中酮体升高。根据 有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可将奶牛酮病分为临床 酮病和亚临床酮病。酮病临床特征为低血糖 症、高酮血症、高酮尿症和高酮乳症,血浆 游离脂肪酸浓度增高,肝糖元水平下降。 55.预防酮病的发生:在干乳期防止牛过肥、 防止形成不良饮食、合理搭配饲料、增加乳 牛运动、在酮病的高发期喂服丙酸钠。 56.新生仔猪低糖血症诊断要点:新生仔猪发 生低糖血症日龄1-5日龄。根据新生仔猪有 饥饿的病史,各种动物突然发生昏迷衰弱, 血糖降低的临床症状及注射葡萄糖疗效显著 等即可确诊。 57.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症,以麻痹性肌红蛋 白尿症多见,又叫氮尿症。主要是糖代谢障 碍,在体内产生和堆积多量乳酸,临床上以 后躯运动机能障碍,排红褐色肌红蛋白尿及 犬座姿势为特征。 58.禽脂肪肝出血综合症临床上以病禽个体 肥胖、产蛋减少、肝功能障碍或肝破裂、出 血为特征。该病主要发生于蛋鸡,特别是笼 养蛋鸡。病理变化,肝脏变化明显,肝脏肿 大2-4倍,边缘钝圆,油腻,呈黄色,表面 有出血点和白色坏死灶,质地变脆,易破碎 如泥样。 59.肥胖母牛综合症的因素,干乳期大量喂谷 物或青贮玉米;干乳期过长,能量摄入过多; 未把干乳期牛和正在泌乳的牛分群饲养;缺 乏运动。 60.禽痛风可分为内脏型痛风和关节型痛风。 原因一是体内尿酸生成过多,二是尿酸排泄 障碍。治疗时可用阿托方、别嘌呤醇、黄嘌 呤氧化酶。 61.维生素A和胡罗卜素含量降低,脑脊液压 升高。宠物猫的主人长期用肝喂猫,造成维 生素A过多症。 62.维生素B缺乏表现为:消化机能障碍且多 见有腹泻,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和神经症状, 皮炎,消瘦,被毛发育不良,肌无力甚至麻 痹。维生素B1缺乏导致α- 铜酸的氧化脱羧 机能障碍,特征为角弓反张。主要见于鸡、 毛皮动物和猪。 63.维生素B1缺乏特征“观星状”,临床上 血液中硫胺素含量明显降低,乳酸含量增加, 丙酮酸升高。丙酮酸从20-30ug/L升高到 60-80ug/L。维生素B2缺乏呈:曲爪麻痹症。 64.维生素B12缺乏可引起物质代谢紊乱,生 长发育受阻、造血机能及繁殖机能障碍。钴 参与B12合成(钴胺素)。 65.缺乏维生素C俗称“坏血病”。毛皮兽母 畜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新生仔兽患病,患畜 四肢、关节肿胀,爪垫肿胀发红,故又称其 为新生仔兽“红爪病”。维生素C参与细胞 间质中胶原蛋白和粘多糖的合成。维生素C 能促进铁的吸收。 66.维生素K缺乏是由于动物体内维生素K缺 乏或不足引起血液中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减 少的一种营养性疾病。临床上以血液凝固过 程发生障碍,血凝时间延长及体躯和内脏的 广泛出血为特征。临床上常用的为K3。生产 中维生素K缺乏常见于:饲料中维生素K缺 乏或饲料中存在维生素K拮抗物质;长期过 量地向日粮中添加黄胺、广谱抗菌素;患肝 病和胃肠疾病。特征容易出血,血凝时间延 长。肠道出血严重,发生泻血。 67.黄牛饲料中的钙磷比例为2.5:1;乳牛为 1.3:1;猪为1:1。 68.对佝偻病的治疗主要补充维生素D和应用 钙磷制剂。 69.牛血红蛋白尿病临床上以低磷酸盐血症 (缺磷),急性溶血性贫血和血红蛋白尿为 特征。引起的因素有:饲料中磷缺乏;某些 植物引起红细胞溶血;铜缺乏促进本病的发 生。红尿是本病的突出病症。 70.反刍动物低血镁搐搦以兴奋不安,阵发性 强直性肌肉痉挛、惊厥、呼吸困难为特征。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加强护理,补充镁制剂 和钙制剂,对症治疗。主要是泌乳母牛、母 绵羊、犊牛和小公牛。 71.家禽硒和维生素E缺乏的表现:渗出性素 质,胰腺纤维化,肌胃变性,脑软化,肌营 养不良。 72.铜缺乏症可引起贫血、拉稀、被毛褪色、 皮肤角化不全、共济失调、骨关节异常、生 长受阻和繁殖障碍为特征。饲料(干物质) 含量低于5mg/kg,可引起发病。 73.锌参与多种酶、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 Ca:Zn=100:1。锌有“生命之花”之称。保证 日粮足够的锌,限制钙的水平。 74.幼畜缺铁的症状是贫血表现为生长慢、昏 睡、可视黏膜变白。最明显的症状是,贫血、 血脂浓度升高。肌红蛋白浓度下降。 75.钴缺乏症在反刍动物最典型的特征是动 物干瘦如柴和流泪不止。俗称干瘦病。 76.碘缺乏症又称甲状腺肿。 77.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症当氧气供给不足 的情况下(突然剧烈运动),大量肌糖原会 产生大量乳酸,造成乳酸在肌肉中堆积,引 起肌纤维肿胀、变性,肌红蛋白析出,随肾 脏排出,形成肌红蛋白尿。 78.禽脂肪肝出血综合症的治疗在每吨日粮 中补加氯化胆碱1000g,维生素E10000IU, 维生素B1212mg,肌醇900g,连续喂10-15d。 79.消化吸收阶段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在动 物的消化道中将经物理的、微生物的、生理 生化的加工分解,转变成可被机体利用的小 分子被吸收的过程,在此阶段,消化吸收机 能好坏可直接影响到整个机体的代谢机能。 80.中间代谢阶段此阶段,消化道吸收的营 养物质,经血液循环进入各组织以及组织、 分解、转化等过程,而且此过程出现与机体 的许多组织器官(肝,肾,肌肉)的机能状态 密切相关。 81.排泄阶段物质代谢的最终产物随粪,尿, 汗,呼气等排出体外的过程。通过对这些最 终代谢产物的检查,还可反映出体内物质代 谢的情况和某些器官的功能状态,如粪、尿 的检验和检查呼气的气味等。 82.内脏型痛风最典型的变化是在内脏浆膜 上,如心包膜、胸膜、腹膜、肝、脾、胃、 肠系膜等器官的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的尿酸盐 沉积物。 83.维生素A缺乏症的特征生长缓慢、上皮 角化、夜盲症、繁殖机能障碍以及机体免疫 力低下。 84.维生素A临床症状夜盲、干眼病、上皮 组织角化、生殖能力下降、幼畜先天性发育 不良、幼畜生长发育障碍及停止。 85.维生素A缺乏实验室检查会发现血浆和肝 脏中维生素A和胡罗卜素的含量都降低。 86.骨软症的早期诊断和检测血清中的游离 羟脯氨酸浓度升高,可作为敏感性高、特异 性强、操作简便的早期诊断和检测。 87.硒的生理功能 1.具有抗氧化作用。2.具 有抗衰老作用。3.具有防癌症的作用。4.能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5.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88.植酸能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植酸盐。 简答与论述 一.蛋白质的主要功能:1.体组织的结构物 质;2.体组织的更新物质;3.机体的调节物 质;4.机体的能源物质。 二.简述蛋白质的消化:饲料中的蛋白质首先 在胃中经受胃蛋白酶和盐酸的作用,部分蛋 白质降解为多肽和少量的游离氨基酸,这些 分解产物连同未经消化的蛋白质一道进入小 肠进一步消化为游离氨基酸和少量的肽。在 上述消化过程中,胃蛋白酶的作用较小,只 有20%饲料蛋白质的消化是在胃部进行的,胰 蛋白酶在单胃动物的蛋白质消化过程起着主 要作用。在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中,除上述消 化酶外,还有凝乳酶、糜蛋白酶、二肽酶、 氨基肽酶等。在胃和小肠未经消化的饲料蛋 白质经由大肠以粪的形式排除体外,随粪排 除的蛋白质并非全部来自未消化的饲料蛋白 质,其中尚包括肠道脱落粘膜及肠道分泌物、 残存的消化液等。 三.蛋白质在瘤胃中降解过程:饲料蛋白质在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首先 分解为肽,进一步分解为游离氨基酸。蛋白 质消化分解产物——肽和氨基酸,部分被微 生物用于合成细菌蛋白,部分氨基酸亦可在 细菌脱氨基酸的作用下经脱氨基进一步降解 为氨、二氧化碳和挥发性脂肪酸。在瘤胃中 被发酵而分解的蛋白质称为降解蛋白。 四.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1.动物体组织的 构成物质;2.动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3. 动物体内的营养物质;4.乳脂和糖的重要合 成原料。 五.粗纤维在动物饲养中的作用:1.粗纤维是 草食动物的重要能源物质,它所提供的能量 可满足该种动物的维持能量消耗。2.可填充 胃肠道,使动物食后有饱腹感。3.粗纤维可 刺激消化道粘膜,促进胃肠道蠕动和粪便的 排泄,保证消化道正常的机能活动。4.常用 含粗纤维高的饲料稀释日粮的营养浓度,以 保证畜禽胃肠道的充分发育。 六.淀粉的消化过程:饲料中的淀粉转化是从 口腔开始的。单胃动物中以猪口腔的唾液淀 粉酶的活性较强。淀粉在猪口腔中经唾液淀 粉酶作用水解为葡萄糖,但因饲料在口腔中 停留的时间很短,故淀粉消化的主要部位是 在小肠。淀粉经淀粉酶及麦芽糖酶水解为葡 萄糖后,被肠壁吸收利用。在小肠未被水解 的淀粉转移至盲肠和结肠时被细菌分解产生 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及丁酸等)和气 体(二氧化碳和甲烷),挥发性脂肪酸被机 体吸收利用,气体由肛门排出体外。 七.脂肪的生理功能:1. 脂肪是动物热能来 源的重要来源。2.脂肪是构成动物体组织的 重要来源;3.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 4.脂肪可为幼小动物提供必须脂肪酸。 5.脂 肪是畜产品的组成部分。 八.必须脂肪酸的生理功能:1.必须脂肪酸是 细胞膜、线粒体膜等生物膜结构脂质的主要 成分。2.必须脂肪酸能维持皮肤和其他组织 对水分的不通透性。3.必须脂肪酸与类脂代 谢有密切关系,并对胆固醇的代谢很重要。 4.必须脂肪酸可作为体内合成前列腺素的原 料。5.必须脂肪酸还与动物的精子形成有关。 九.试述造成维生素摄入量不足的原因:1.饲 料原料的本身及其收贮条件特别应指出,对 于粗饲料尤为明显。2.饲料的加工调制温 度、湿度、光、酸败、氧化-还原、微量元素 的存在、pH以及其他加工工艺中许多因素均 对饲料中的维生素含量产生影响。这些因素 有单一影响,也有相互之间交叉影响。3.采 食量降低由于采食高能饲料时,采食量降 低,因此,饲料中维生素水平必须提高。4. 维生素含量和分析方法同一饲料原料中维 生素含量变化很大,饲料成分表中列出各维 生素含量只是平均值。不同分析方法也有很 大差异。5.维生素的可利用性饲料中某些维 生素的含量不能完全反应出动物体内的利用 性。因为天然饲料中以结合形式存在的维生 素通常不能被利用。 十.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1.维持正常视觉。 2.维持粘膜细胞的正常结构。 3.调节有关养 分的代谢。 十一.维生素A缺乏病:1.长时间缺乏维生素 A,动物首先表现出暗适应能力降低,乃至夜 盲或干眼病。2.幼龄动物生长发育受阻、增 重降低、削弱对疾病的抵抗力、生产力下降。 3.繁殖机能障碍。 4.被毛粗乱无光,食欲欠 佳,易患呼吸道疾病,共济失调等。5.对成 骨作用产生不良影响。 十二.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维生素D在动物 体内必须先转变为具有活性的物质才能发挥 其生理功能。维生素D主要与动物钙、磷代 谢有关,可控制钙、磷代谢,特别增加肠对 钙磷的吸收,同时还可调节肾脏对钙和磷的 排泄,控制骨骼中钙和磷的贮存,改善骨骼 中钙磷的活性状态。从而影响动物骨骼与牙 齿的正常发育。 十三.维生素B4(胆碱)的生理功能:1.组成 细胞成份。2.防止脂肪肝。3.神经冲动的传 导。4.不稳定甲基的供体。 十四.钙缺乏症与过量后果:1.幼龄动物患佝 偻病。2.成年动物患骨软病或骨质疏松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