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一、工作场所照明设计某装配车间长36m, 宽12m, 高5m 。

工作面高度为0.75m 。

车间的顶棚有效反射比 为50%, 墙壁的有效反射比 为30%, 该车间的照度标准为75lx 。

1.1确定布置方案(1)灯具的选择该车间为装配车间, 采取一般照明即可, 由《工业工程专业综合设计指导书》表2.1可得, 选择40W 的荧光灯, 最低离地悬挂为2m 。

(2)灯具的布置灯具的布置目的是为了保证工作能够拥有更高效率, 应该尽量使光线均匀、无眩光、阴影、照度适当。

根据室内布置要求采用均匀布置的灯具排列成正方形。

假设灯具的悬挂高度为0.5m, 则室空高度 为:m h RC 75.375.05.05=--=查《工业工程专业综合设计指导书》表2.2可知, 取该灯具的距高比为1.4。

则灯具间的合理距离 为:m h L RC 25.575.34.14.1=⨯=≤初步确定灯具布置方案如图1-1所示:图1-1 灯具布置平面图 该布置方案的实际灯距为m m L 25.5444<=⨯=满足要求。

此时灯具个数为: (个)1.2照度的计算(1)室空间比:08.21236)1236(75.35)(5=⨯+⨯⨯=⨯+=b l b l h RCR RC (2)确定利用系数查表可知: =50%, =30%, RCR =2时 =0.66; =50%, =30%, RCR =3时 =0.55。

运用插入法可知 =50%, =30%, RCR =2.08时 =0.65。

(3)确定布置灯具的光通量由表1-1可知, 40W 的的荧光灯的光通量 =2285lm 。

表1-1 各型号荧光灯光通量的主要技术数据(4)确定减光系数查《工业工程专业综合设计指导书》表2.4可知, 机械装配车间的减光系数K =0.7。

(5)计算平均照度lx A un E av 8.92123622852765.0=⨯⨯⨯=='φ (6)计算实际平均照度lx A uKn E 0.6512362285277.065.0av =⨯⨯⨯⨯==φ。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总结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总结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总结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掌握人-机-环境系统的交互作用及优化方法。

2. 使学生掌握人因工程在设计、评估和改进产品、工作场所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人因工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针对具体案例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能够开展人因工程相关的实践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人因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人类工效学领域的积极性。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人本意识和环保意识,使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环境保护。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教授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2.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工程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项目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1. 知识层面:掌握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了解人-机-环境系统的交互作用。

2. 技能层面: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开展人因工程相关的实践活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安全意识、人本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人因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人因工程定义、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人-机-环境系统的基本构成和相互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人因工程概述2. 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介绍人的生理结构、感知特性、认知过程、心理特征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3. 人因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产品、工作场所、人机界面等设计领域中人因工程的应用方法及案例。

教材章节:第三章 人因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4. 人因工程评估与优化:讲解人因工程评估方法、工具和流程,以及如何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优化改进。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人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2. 掌握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工程设计和产品设计的影响;3. 了解人因工程学在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提升舒适度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人因工程学原理,分析和评估现有产品的易用性、舒适性和安全性;2. 培养学生运用人因工程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会运用人因工程学方法,针对特定用户群体进行产品优化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人因工程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的态度;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人因工程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人因工程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人因工程学的基本观念,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初中生,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但对人因工程学的了解较少,需要通过课程学习来拓展知识面。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内容应注重实用性、趣味性和启发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人因工程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介绍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核心原理;- 分析人因工程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生理特点:讲解人的生理结构、功能及其在工程设计和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心理特点:分析人的感知、认知、情绪等心理因素对产品设计和使用的影响。

3. 人因工程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工作效率:介绍人因工程学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具体应用,如办公家具、工具设计;- 安全保障:分析人因工程学在保障安全方面的作用,如交通工具、警示标志设计;- 舒适度:探讨人因工程学在提升产品舒适度方面的应用,如家居、电子产品设计。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宿舍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宿舍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宿舍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宿舍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对宿舍进行设计和优化,提高居住的舒适性和效率。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宿舍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宿舍布局和设施的优化方法,以及了解宿舍环境对居住者行为和健康的影响。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进行宿舍设计的基本计算和分析,能够运用人因工程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宿舍环境和居住者的关注,提高他们对人因工程的认识和重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宿舍设计的基本原则、宿舍布局和设施的优化方法、宿舍环境对居住者行为和健康的影响等方面。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宿舍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宿舍的功能分区、交通、空间利用等方面的基本原则。

2.宿舍布局和设施的优化方法:包括宿舍的房间布局、家具配置、照明、通风等方面的优化方法。

3.宿舍环境对居住者行为和健康的影响:包括宿舍的噪音、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将引导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了解宿舍人因工程的知识和方法。

具体来说:1.讲授法:通过讲解宿舍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优化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实验法:通过实验室的实验,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宿舍环境对居住者行为和健康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与人因工程相关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宿舍设计和人因工程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宿舍人因工程的知识。

4.实验设备:准备宿舍环境模拟实验设备,供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多种评估方式。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人因工程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如人体测量学、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等。

2. 使学生理解人因工程在设计和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及保障人体健康方面的应用。

3. 帮助学生了解人因工程在不同行业中的实际案例,如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人因工程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以便在项目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人因工程的作用。

3.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人体测量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人因工程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人因工程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理解人因工程在提升生活品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人因工程的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应用人因工程知识,为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人因工程基本概念:包括人因工程定义、发展历程、研究领域及方法。

教材章节:第一章 人因工程概述2. 人体测量学:介绍人体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如人体尺寸、人体力学参数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人体测量学3. 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分析人在工作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如感知、认知、疲劳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4. 人因工程应用:介绍人因工程在制造业、交通运输、办公环境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教材章节:第四章 人因工程应用5. 设计原则与方法:讲解人因工程在设计中的原则和方法,如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设计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设计原则与方法6. 项目实践:分组进行项目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商场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商场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商场人因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商场人因工程,使学生掌握商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商场内部布局、人流物流、照明、声学、 thermo comfort 等因素对顾客购物体验的影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掌握商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了解商场内部布局、人流物流、照明、声学、 thermo comfort 等因素对顾客购物体验的影响。

3.熟悉商场人因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商场设计方案的制定和评价。

5.具备分析实际工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6.能够进行商场人因工程的咨询和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商场人因工程的热情和兴趣。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商场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方法,商场内部布局、人流物流、照明、声学、 thermo comfort 等因素对顾客购物体验的影响,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具体安排如下:1.绪论:介绍商场人因工程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商场设计原则和方法:讲述商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功能分区、人流物流、尺度与比例、界面处理等。

3.商场内部布局:分析商场内部布局对顾客购物体验的影响,包括业态组合、品牌配置、动线设计等。

4.人流物流:讲解人流物流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设施和设备的选择。

5.照明与声学:介绍商场照明和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提高顾客购物体验。

6.thermo comfort:探讨商场室内温度、湿度和通风对顾客购物体验的影响及设计方法。

7.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讲解与商场人因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商场设计的合规性。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商场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郑航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郑航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郑航人因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人因工程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人因工程参数对航空航天器设计和操作的影响。

3. 学生能够运用人因工程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航空航天器设计中的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人因工程方法,对航空航天器内部环境进行评估和优化。

2. 学生能够利用人因工程知识,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航空航天器操作界面。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开展航空航天人因工程项目的研究与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航空航天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学生投身于相关领域研究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关注人的因素,注重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人本主义精神。

3. 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人因工程知识解决航空航天领域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航空航天基础知识,对人因工程有一定了解,但尚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人因工程基本原理:介绍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2. 航空航天人因工程:分析航空航天环境中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探讨人因工程在航空航天器设计中的应用。

3. 人体工程学:讲解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生理学等基础知识,分析航空航天器内部空间布局和操作界面设计。

4. 人因工程评价方法:介绍航空航天人因工程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如工作效率、舒适度、疲劳等。

5. 航空航天器人因工程设计:结合实际案例,讲解航空航天器内部环境设计、操作界面设计、座椅设计等。

6. 人因工程在航空航天安全中的应用:分析航空航天事故中的人因因素,提出改善措施,提高航空航天安全水平。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人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人-机-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2. 掌握人因工程学在设计中的应用原则,了解人体生理和心理特点;3. 了解人因工程学在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和提高工作效率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人因工程学原理分析实际案例,提出改进方案;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设计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会使用人因工程学相关工具和软件,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人因工程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人因工程学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关注弱势群体,提高对人类福祉的关爱。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人因工程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因工程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生理和心理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但可能对人因工程学概念较为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引言部分:介绍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使学生对人因工程学有初步的认识。

教材章节:第一章 引言2. 人体生理和心理特点:分析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探讨心理特点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人体生理和心理特点3. 人-机-环境系统:讲解人、机器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阐述人因工程学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三章 人-机-环境系统4. 人因工程学原理与应用:介绍人因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

教材章节:第四章 人因工程学原理与应用5. 设计原则与实践:讲解人因工程学在设计中的原则,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问题二:无地儿可扶,扶手紧缺..............................5
3.3 问题三:扶手设计不合理,抓握不舒适........................6
4.分析与改善....................................................7
2. 研究背景......................................................3
3. 公交车扶手的问题..............................................4
3.1 问题一:扶手高高在上,乘客无可奈何........................4
3、公交车扶手的问题
本小组成员通过对城市公交车扶手进行了调研,对乘客针对城市公交车扶手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及大量数据的收集发现城市公交车扶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3.1问题一:扶手高高在上,乘客无可奈何
“扶手有点高,矮个子的人要抓住的话,有点难。”近日,不少乘客反映,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发现车内横杆扶手有点高,人多无座时又找不到其他好扶的地方。这些车上的扶手高度都在1.7米左右。站着的乘客,高一点的抓着车顶的扶手,但大多数尤其是女性乘客,都只能抓住车内的竖杆,或是座位靠椅。另一类:吊环类扶手,也存在着同样的高度问题,其上端是不固定,车辆剧烈摇晃时人们会跟着摆动,并且吊环顶部的固定并不是很紧,这就存在了对乘客安全的隐患。
扶手是公交车内饰主要部件,不仅因为其数量多占用车内空问大,更是因为大多数站立的乘客需要抓住扶手,以保持稳定的站姿。而根据人因工程学分析,扶手设计主要考虑人体立姿垂直手握高度,立姿侧向手握距离和手臂平伸手握距离,以及车辆运行的平均时速等等一系列问题,由于涉及到伸手够东西的问题,如果采用高百分位的数据就不能适应小个子人,所以设计出发点应该基于适应小个子人,这样也同样能适应大个子人。
4.1针对扶手高度问题..........................................9
4.1.1扶手高度数据分析.....................................9
4.1.2改善方案.............................................11
参考文献.....................................................17
公交车扶手改善的设计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大部分城市市区人口密集,城市以公共交通为主体。人们对公交车的性能、技术水平、乘座舒适性、车内装置、环保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公交车的设计还没有让人们感到满意,特别是在车内扶手这一方面。公交车乘客经常要保持站姿,站立的乘客要抓住扶手或者横杆。目前,我国常有关于公交车扶手横杆高度不当给乘客带来不便的报道。本文主要以公交车扶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人因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目前的公交车扶手,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各种新改善方案。
2、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西南地区常有关于公交车扶手横杆偏高给乘员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的报道。出现乘员无法够到扶手或拉扶手时人体处于极度拉伸的现象,尤其是女性乘员。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人男子(18—60岁),女子(18—55岁)的身高均值分别大致为1671.5mm,1565.2mm,西南地区身高均值分别低于全国标准为24.5mm,19.2mm.若再考虑西南地区同我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较慢的差异,现今,这一身高差距将大于上述的24.5mm,19.2mm.我国现行的公交车扶手高度设计多以全国均值为标准,这种设计显然不适宜西南地区乘员对乘坐舒适性与安全性的要求。寻求适用于西南地区的公交车扶手设计具有其可行性和实用性。
(1)郭伏,钱省三《人因工程学》
(2)刘焱,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城市公交车设计方法研究
(3)《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数据统计
五、任务发出日期:2014.6.16完成日期:2014.6.20
指导教师签字:
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1. 引言..........................................................3
重庆理工大学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公交车扶手分析、改善、评价
专业:工业工程班级111040802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时 间:2014.6.16—62014.6.20
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111040802姓名
1、课程设计的题目
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公交车扶手分析、改善、评价
二、课程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
4.2 针对无地儿可扶,扶手紧缺问题.............................12
4.3 针对扶手设计不合理,抓握不舒适问题.......................13
5.改进方案的综合评价分析.......................................16
6. 设计体会.....................................................16
关键词:城市公交车、扶手、人因工程学、改善、人性化
1、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展,越来越多的市民坐公交车出行,而公交车内环境缺少人机设计,由此带来了很多问题,扶手设计是比较明显的一方面。公交车扶手的设计需要考虑两方面问题:1.高个子不碰头,矮个子够得着;2.舒适抓握。很多市民都有体会,交通高峰时公交车几乎车车爆满,坐公交车简直就是苦行修炼,其中体会最深的是抓不到扶手,没有扶手可抓,所以有必要探讨下公交车扶手如何设计才能更好的为市民服务。本文通过分析人因工程学中人体相关尺寸及乘客使用扶手的习惯,本次课程设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到目前公交车扶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公交车扶手的人因工程学分析和改善。
(1)公交车扶手高度的问题分析以及改善
(2)公交车扶手紧缺的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析以及改善
(3)公交车扶手抓握不舒适的问题分析以及改善
三、课程设计相关附件(如:表格、图纸、软件等)
(1)公交车扶手的问题分析以及改善
(2)关于公交车扶手的问题的调查问卷
(3)应用软件:auto CAD2007、 WPS、VISIO
四、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