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测量比较

合集下载

体育锻炼动机:测量、前因、后效及形成机制

体育锻炼动机:测量、前因、后效及形成机制

体育锻炼动机:测量、前因、后效及形成机制李娜;史文文【摘要】本研究首先介绍锻炼动机的五种测量工具,其次是梳理锻炼动机的前因,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自我效能感、身体自我和自尊、目标定向、社会支持等,再次是分析锻炼动机的后效,包括锻炼参与行为、锻炼依赖行为、积极情感体验.最后对上述研究进行评述,并提出未来研究运用现代化手段测量锻炼动机,注重文化取向对锻炼动机的影响,关注动机理论的整合及应用.【期刊名称】《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15)005【总页数】8页(P1-7,20)【关键词】锻炼动机;测量工具;前因;后效【作者】李娜;史文文【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6Author’s address:1.School of Sports Scienc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2.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ubei University,Wuhan 430062,China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它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1]。

体育锻炼动机是指推动个体进行锻炼的心理动因和内部动力,它直接决定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强度、频率和效果[2]。

有关体育锻炼动机问题的较系统研究可追溯到1968年,盖拉尔德·肯雍首先提出了一个解释身体活动原因的理论模型[3],随后国内外学者围绕锻炼动机的测量方法、前因和后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1.1 身体活动动机量表Ryan和Frederick(1997)基于认知评价理论及自我决定理论,设计了身体活动动机量表(Motives for Physical Activities Measure-Revised,MPAM-R),共有30个题项[4]。

成就动机测量

成就动机测量

成就动机测量13生物科学朱颖旸●目得:掌握成就动机量表得使用方法,理解自身成就动机水平与学习成绩得关系;根据自身成就动机水平与类型,提出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得有效措施。

●材料:成就动机量表见附录●结果:群体追求成功与逃避失败平均分:37、5结果-平均分<=-10 低-10<=结果-平均分<=10 中结果-平均分>=10 高A逃避失败:26A同学得成就动机:中B同学得测试结果:追求成功:52逃避失败:23B同学得成就动机:高●分析:成就动机(achivement motivation)就是指一个人所具有得试图追求与达到目标得驱力。

麦克莱伦认为,各人得成就动机都就是不相同得,每一个人都处在一个相对稳定得成就动机水平。

阿特金森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追求成就得动机与回避失败得动机。

阿特金森创建了成就动机得期望-价值理论,从成就动机中区分出两种不同得倾向:追求成功得倾向与避免失败得倾向追求成功得倾向(Ts):就是由追求成功得动机(Ms)、获得成功得可能性(Ps)与成功得诱因(Is)三种因素共同决定得:Ts=Ms×Ps×Is逃避失败得倾向(Taf):就是由逃避失败得动机(Maf)、失败得可能性(Pf)、失败得诱因值(If)三种因素共同决定得:Taf=Maf×Pf×If成就动机得合成就是追求成功得倾向与避免失败得倾向在强度上得相减关系:Ta=Ts-Taf=(Ms-Maf)[Ps×(1-Ps)] 如果Ms>Maf,Ta就是正值,趋向成就活动,Ps=0、5时成就动机强度最大如果Ms<Maf,Ta就是负值,逃避成就动机,Ps=0、5时成就动机强度最小A同学:A同学在做事情得时候,会考虑到事情失败得可能性,但就是不会被这种想法完全束缚。

考虑事情或者任务失败得主要目得就是使自己与团队不盲目乐观或者冒险,所以,她在任务开始以及过程中都会告诉自己与团队成员成功与失败得各种可能性,提高大家得警惕,但就是又不至于打击大家得士气。

检测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检测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检测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学生学习动机是影响他们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学生学习动机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如何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了一个挑战。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他们的行为表现中得到一些线索。

例如,对于那些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主动请教问题的学生,可以推测他们对学习有较高的动机。

而那些缺乏参与度、不愿意主动提问的学生可能缺乏学习的动力。

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对学习任务的投入程度,可以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使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检测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通过设计一些与学习动机相关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选择或填写方式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态度。

问卷调查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学习的动机来源、学习目标以及对学习任务的态度等方面的情况。

然而,问卷调查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可能不真实回答、回答不准确或者不完全理解问题等,因此在设计问卷时需要注意问题的准确性和易于理解性。

三、进行个别面谈个别面谈是一种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通过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教师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以及对学习任务的态度。

面谈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细节,帮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

同时,面谈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和重视,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观察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学习动机的重要体现之一。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节行为,可以了解他们对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例如,那些能够自我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并且能够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

而那些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容易分散注意力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五、使用心理测量工具心理测量工具可以提供一种客观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动机。

mq动机测评的指标

mq动机测评的指标

mq动机测评的指标
MQ动机测评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测试工具,可以帮助测量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内在动机水平。

以下是MQ动机测评的主要指标:
1. 内在动机水平:指个体在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时,内心感受到的自我激励程度。

高内在动机水平的人通常会因为任务本身的意义或个人兴趣而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从而表现出更好的表现。

2. 外在动机水平:指个体在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时,外部因素(如奖励或惩罚)对其行为的影响程度。

高外在动机水平的人通常会因为外部奖励而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从而表现出更好的表现。

3. 动机一致性:指个体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是否一致。

如果个体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一致,那么他们更有可能在任务中表现出更好的表现。

4. 动机方向:指个体的动机是内向还是外向。

如果个体的动机是内向的,那么他们更有可能在任务中表现出更好的表现,因为他们更容易找到个人兴趣和意义。

5. 动机因素:指影响个体内在和外在动机的因素,如成就需求、权力需求、亲和力需求等。

了解个体的动机因素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从而更好地应对不同的任务和情境。

- 1 -。

学习动机的测量与影响因素分析

学习动机的测量与影响因素分析

学习动机的测量与影响因素分析概述学习动机是指人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内部驱动力,它对个体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有重要影响。

了解学习动机的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促进个体的学习过程。

学习动机的测量方法1. 自我报告问卷法自我报告问卷法是通过让被试者回答一系列问题来评估其学习动机水平。

常见的自我报告问卷包括学习动机调查问卷(Learning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成就目标取向问卷(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 Questionnaire)等。

2. 行为观察法行为观察法通过观察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所呈现的行为来评估其学习动机。

观察者可以记录个体的积极参与程度、注意力集中情况、努力程度等行为反应,并通过行为评价量表进行打分和分析。

3. 生理指标法生理指标法利用生理信号来间接推断个体的兴趣和关注程度。

例如,通过心率、皮肤电活动等生理指标的测量,可以反映出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和激励水平。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1. 个体因素•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评估。

•成就动机:个体希望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和成就感的倾向。

•希望取向:个体渴望获得他人认可和表现出色的倾向。

2. 环境因素•任务目标性质:任务目标对于个体来说是挑战性还是简单易达。

•激励措施:外部奖励、赞扬等激励措施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合作环境:与他人合作或竞争对学习动机产生不同效果。

3. 教育因素•教学方法:采用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等活动性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目标设定理论:设置明确、具有挑战性和可衡量的目标,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

总结了解并有效测量学习动机,分析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针对性的调整和 intervention,有助于优化学习环境,提高个体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

成就动机测量表

成就动机测量表

成就动机量表(AMS)一、量表简介成就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高标准的倾向。

西方学者将成就动机定义为“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任务,不但愿意去做,而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

其表现包括完成有难度的任务;高效率地完成任务;超越自我或他人等。

成就动机常常突出表现在学业、体育等成就领域,但实际上,成就动机的表现可以非常多样。

因为不同的文化、性别、社会角色,乃至不同的个体,对于什么是重要的任务、怎样是高标准的具体界定常常是不同的。

成就动机可进一步划分为趋近性和回避性的两个因素,分别可称为希望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

前者关注的是如何获得成功,而后者关注的是如何避免失败。

在希望成功的动机的影响下,个体会主动从事学业等重要任务,并会选择有利于任务高质量完成的策略,坚持努力,以求成功。

在回避失败的动机的影响下,个体面对重要任务时可能会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

一种方式是防御性的,个体力图逃避任务以避免失败;而另一种方式则较为积极,个体会非常努力以避免失败。

成就动机的类型和强弱对于个体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成就动机不仅可以预测学生短期内的学业成绩,而且可以预测个体长期的成就水平。

此外,成就动机对于企业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成就动机量表(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简称AMS),由挪威心理学家Gjesme, T.和Nygard, R.于1970年编制,并几经修订,渐趋完善。

中文版本为我国研究者叶仁敏和挪威Hegtvet, K.A.于1988年合作译制,并于1992年在大学生和中学生样本中进行了修订。

有研究表明,此量表在中学生样本中施测获得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83(希望成功的动机分量表)和.84(回避失败的动机分量表),未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

另有研究报道,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7(p<0.01),效度为0.58(p<0.01)。

此量表在我国有广泛的应用,是成就动机研究中常用的一个主要量表。

公共服务动机的测量:理论结构与量表修订

公共服务动机的测量:理论结构与量表修订

Measuring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Theoretical Structure and Scale Revision
作者: 包元杰;李超平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页码: 83-91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7期
主题词: 公共服务动机 亲社会动机 价值观匹配 组织公民行为 工作满意度
摘要:公共服务动机已经成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热点议题,但是学者对其概念的理论结构和测量方式还存在较大分歧,制约了对现有研究的综合和比较。

特别地,当前还缺乏一个具有良好信效度的,能够反映公共服务动机核心内容从而可以跨文化比较研究成果的,较为简短的中文量表。

本研究在Kim公共服务动机跨文化量表(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Scale,PSMS)的基础上,通过标准的"翻译-回译"程序和统计检验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分析提出了8道题的短版中文公共服务动机量表。

结果表明:修订后的短版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且公共服务动机对工作满意度和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作用,而价值观匹配在这两个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和部分中介作用。

本研究讨论了所修订的短版中文公共服务动机量表对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和实践的意义。

公共服务动机的测量指标

公共服务动机的测量指标

公共服务动机的测量指标
公共服务动机是指个体参与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动力和意愿。

测量公共服务动机的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个人动机:衡量个体参与公共服务的动力和意愿。

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来评估个人对公共利益的关注程度、对社会责任的认同、对他人福祉的关心以及对个人成就感的追求等因素。

2. 社会认同:测量个体对社会价值观和公共利益的认同程度。

这可以通过观察个体参与社会活动、支持社会公正和平等原则的行为、加入志愿者组织或参与社区服务等来评估。

3. 自我效能感:衡量个体对自己能够影响社会变革和改善公共事务的信心和能力。

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来评估个体对自己的技能、知识和经验的自信程度,以及对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的认知。

4. 社会支持:测量个体在参与公共服务时得到的社会支持和鼓励程度。

这可以通过观察个体与他人的互动、社交网络的密切程度以及他人对个体参与公共服务的认可和支持来评估。

5. 内在动机:衡量个体参与公共服务的内在动机和满足感。

这可以
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来评估个体对于参与公共服务的乐趣、满足感以及对他人帮助的内在需求。

综上所述,测量公共服务动机的指标可以从个人动机、社会认同、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内在动机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不同的指标可以结合使用,以全面了解个体参与公共服务的动机和意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种不同模式下学习者在线学习动机测量比较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线学习将成为我国终身学习的主要方式,也将成为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要路径。

在线学习非常适合与我国国情:第一,我国人口众多,而大规模学习是在线学习的优势特征;第二,我国地域广大,地域分布广是集中面授学习的瓶颈,而在线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可以克服这一困难并且节省许多培训成本;第三,我国现阶段的大体情况是基层员工缺乏学习机会,而在线学习使得广大基层员工可以享有较多的学习机会,大大提高学习的覆盖率,使国民整体素质有一个跨越性的飞跃。

由此可见,在线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但是,与面授学习相比较,在线学习是一种人机学习,也有它的劣势,如技术障碍、师生交互性差、内容更新不及时等。

在线学习存在技术障碍,与无技术障碍的情境相比,在线学习者取得的成绩更低,这说明在线学习环境下技术障碍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有一定的干扰,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在线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它能够说明学生为什么进行学习以及学习的意愿来自哪些方面。

目前我国出现了五种模式的在线学习,分别是高校网络教育、高校MOOC、企业MOOC、企业E-Learning和政府E-Learning。

不同模式下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动机主要有哪些?是否存在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在线学习的质量至关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