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

合集下载

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



颅内主要肿瘤的发病率
• 正常垂体呈卵圆形 ,大小 1.2×1.0×0.5cm, 肉眼为桔红色,质 韧; • 女性大于、重于男 性,且妊娠时呈现 生理性肥大; • 位于颅底蝶鞍垂体 窝内。
垂体供血动 脉为垂体上 动脉与垂体 下动脉,来 自颈内动脉 的床突上段 与海绵窦段
• 垂体腺可分为前叶(腺 垂体)与后叶(神经垂 体)两部分。 • 前叶现已知其分泌的激 素有生长激素、泌乳素 、甲状腺刺激素、促肾 上腺皮质激素、促卵泡 激素、黄体生成素和黑 色素刺激素7种。 • 后叶:神经垂体,分泌 抗利尿激素,内含加压 素和催产素。这些激素 都在下丘脑内合成,经 垂体柄输送并储存于神 经垂体中,后释放到血 液内,其功能为控制体 内水和电解质平衡,一 旦垂体柄或视上核垂体 束纤维的起源细胞受到 损伤,将会引起尿崩症 。
当肿瘤突破鞍膈,鞍内压降低
,疼痛可减轻或消失。 • 晚期头痛可因肿瘤向鞍旁发展 侵及颅底硬膜及血管和压迫三 叉神经而引起 • 少数巨大腺瘤可造成脑脊液循 环通路梗阻,出现脑积水导致
颅内压增高,头痛剧烈
—视力视野障碍
• 在垂体腺瘤尚未压迫视神 经视交叉前,多无视力视 野障碍
• 肿瘤长大后,约60~80% 的肿瘤向上压迫视通路不 同部位,而致不同视功能 障碍
• •
• •
垂体功能低下症状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促性腺分泌不足 性欲减退、阳萎、不 育、第二性征不明显,体毛稀少、脱 落。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畏寒、疲劳 无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嗜睡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 :虚弱无 力、厌食、血压偏低、低血糖 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诊断
• 垂体腺瘤诊断规范化包括重视临床症状、
• •
代谢异常: 肥胖是最常见的表现,脂肪代谢紊乱和分布异引 起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锁骨上脂肪垫 ,是过量皮质醇和胰岛素分泌的结果;75-85%病 人有高血压,高血压发生冠心病、中风等并发症 是本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垂体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垂体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垂体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垂体瘤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据瘤体的大小、类型和症状的严重程度来进行选择。

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用于控制垂体瘤引起的激素分泌过多的症状,如泌乳素瘤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

常用的药物有溴隐亭、卡莫司汀和奎奈酮等。

2. 放疗:放疗可以通过杀死瘤细胞来控制垂体瘤的生长和减轻症状。

放疗常用于手术无法完全切除或瘤体位置特殊的情况下,或者作为术后辅助治疗。

放疗主要有传统放疗和伽马刀放疗两种方式。

3.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垂体瘤治疗的主要方法。

手术可以通过开颅或经鼻内窥镜等方式来切除瘤体。

手术的选择取决于瘤体大小、部位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4. 衰减疗法:对于一些体积较小且没有出现明显症状的垂体瘤,可以通过定期随访观察和监测瘤体的生长情况,不进行主动治疗,而是等待其自然减小或稳定。

治疗方法的选择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垂体瘤

垂体瘤

鉴别诊断
垂体瘤的诊断应主要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行鉴
别:垂体增生、炎症((感染性、非感染性)), 肿瘤、其他。
疾病治疗
垂体瘤治疗目标:抑制肿瘤的自主激素分泌,
最大程度去除肿瘤,维持正常垂体功能,减 轻肿瘤对视力的影响,防止肿瘤复发,防止、 处理并发症。 目前,垂体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

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护理
4、排便指导:术后请勿用力排便,以防止脑腔压力 增高导致脑疝发生,如发生便秘,服缓泻剂或肛注开 塞露等。 5、口腔护理:因口腔内有伤口,所以每日做口腔护 理,保持口腔内的清洁,由于术后用纱条填塞鼻腔止 血,病人只能张口呼吸,易造成口腔干燥,此时应用湿 纱布盖于口唇外,保持口腔湿润,减轻不适,促进食欲。 6、术后补充营养,预防感染:需行静脉输液,输液时 肢体可能感觉麻木,输液后可适当进行局部活动或按 摩。

临床表现
垂体瘤可有一种或几种垂体激素分泌亢进的临床表 现。除此之外,还可能有因肿瘤周围的正常垂体组 织受压和破坏引起不同程度的腺垂体功能减退的表 现;以及肿瘤向鞍外扩展压迫邻近组织结构的表现, 这类症状最为多见,往往为病人就医的主要原因。. 1. 激素分泌过多症候群: 2. 激素分泌减少 3. 垂体周围组织压迫征群 (头痛、视力减退、视野 缺损、 海绵窦综合征、下丘脑综合征、如肿瘤破坏 鞍底可导致脑脊液鼻漏、垂体卒中)

术前护理
术前晚应保证睡眠充足 如有心理紧张难以 入睡者,可依据医嘱给予安定2片口服,并予 以心理疏导。 5 术前禁食、禁水10h 手术前30min予肌注鲁 米那0.1g,阿托品0.5mg。
4
术后护理
饮食的指导对于患者回复健康发挥着很大的

肿瘤科垂体瘤

肿瘤科垂体瘤
垂体瘤
1
垂体瘤
常见 约11% 1. 无功能垂体瘤 2.有功能垂体瘤 多见 催乳素瘤, 生产激素瘤 , POMC瘤 少见 促性腺激素瘤, 促甲状腺激素瘤
2
垂体瘤
分类根据 1.激素分泌细胞的起源 2.肿瘤大小 微腺瘤(直径<10mm)多见 大腺瘤(直径>10mm)可向鞍外伸展 少见 3.有无侵袭周围组织 4.免疫组化和电镜特征
10
临床表现
最常见 女性多见 微腺瘤 闭经 不育 溢乳 抑制排卵或缩短黄体期 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周期性分泌 阻断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
11
临床表现
男性 大腺瘤 性欲减退 阳痿 出现晚 压迫症状
12
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骨骺闭合前 巨人症 骨骺闭合后 肢端肥大症 病因 1.垂体性 2.垂体外性 大腺瘤多见
13
临床表现
一、巨人症 始于幼年
1.GH 升高 高大 面部粗糙 手脚增大
内脏增大
2.腺垂体功能减退 精神不振 乏力
3.血糖升高
14
临床表现
二、肢端肥大症 多见于成年
1.占位病变的扩张作用
2.GH升高 头面部唇厚 鼻宽 舌大
下颌前突 颧骨过长
手脚粗大 手指变粗 骨关节病
3.可伴有PRL分泌过多
3
临床表现
1.占位病变的扩张作用 鞍膈 头痛 视神经交叉 视力减退 视野缺损 下丘脑 尿崩症 睡眠 食欲 性格改变 脑神经 睑下垂 复视
4
临床表现
2.激素的异常分泌 或分泌过多 或肿瘤增大压迫正常垂体组织而使 激素分泌减少
5
垂体内分泌细胞瘤所分泌的激素及临床表现
肿瘤名称 GH分泌细胞瘤 PRL分泌细胞瘤
8
治疗

垂体瘤

垂体瘤

垂体瘤垂体瘤(pituitary tumours)是一组由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残余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

临床上有明显症状者约占颅内肿瘤的10%,无症状的微腺瘤较常见。

以前叶的腺瘤占大多数,来自后叶者少见。

此外,鞍旁组织发生的肿瘤如脑膜瘤、胶质瘤、室管膜细胞瘤等可侵入鞍内,多种转移癌可累及垂体,须与原发性垂体瘤鉴别。

本病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大多在30~50岁之间。

【病因和发生机制】垂体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研究曾出现过两种学说,即垂体细胞自身缺陷学说和下丘脑调控失常学说。

现基本统一起来,认为垂体瘤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起始阶段和促进阶段。

在起始阶段垂体细胞自身缺陷是起病的主要原因,在促进阶段下丘脑调控失常等因素发挥主要作用。

即某一垂体细胞发生突变,导致癌基因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然后在内外因素的促进下单克隆的突变细胞不断增殖,逐渐发展为垂体瘤。

一、垂体瘤细胞自身内在缺陷现在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弄清大多数有功能的及无功能腺瘤是单克隆源性的,源于某一个单个突变细胞的无限制增殖。

发生变异的原因为癌基因的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

二、旁分泌与自分泌功能紊乱下丘脑的促垂体激素和垂体内的旁分泌或自分泌激素可能在垂体瘤形成的促进阶段起一定作用。

三、下丘脑调节功能紊乱下丘脑抑制因子的作用减弱对肿瘤的发生可能也有促进作用。

【分类和病理】垂体瘤的分类:①按内分泌功能分类:根据肿瘤细胞有无合成和分泌具有生物活性激素的功能,可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

功能性垂体瘤又可按其分泌的激素不同而命名,如PRL瘤,GH瘤,ACTH瘤,TSH瘤,LH/FSH 瘤及混合瘤等。

②根据影像学检查特征分类:如根据垂体肿瘤的大小,可分为微腺瘤(直径<10mm) 和大腺瘤(直径>10mm);根据肿瘤扩展情况及发生部位可分为鞍内,鞍外和异位性垂体瘤;根据有无侵袭周围组织,可分为侵犯性和非侵犯性垂体瘤。

③按免疫组化和电镜持征分类,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在高倍镜下就可将不同腺瘤进行分类,必要时亦可根据其超微结构特征来协助分类。

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
1,生长激素(GH ),其作用是促进骨骼的生长和肌肉的合成 ,蛋白质的合成。
2,促甲状腺激素(TSH) ,其作用是促进状腺激素的合成。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其作用是促进肾上腺合成糖
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4,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卵泡成熟激素(FSH), 5,催产素(垂体后叶素) 含缩宫素和抗利尿激素。 6,泌乳素(PRL)和血管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ADH) 。
垂体大腺瘤: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内见突向鞍上的肿块,T1WI 及 T2WI 呈 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垂体柄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上抬。
垂体大腺瘤: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内见突向鞍上的不规则肿块,肿块可见 「束腰征」,T1WI 呈等信号,T2WI 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垂体 柄显示不清,视交叉受
4.此外还有一种叫做“甲状腺功能减低继发垂体增生 ”的疾病,这病其实是我们喉结下的甲状腺“太懒了不 工作”,而垂体只好憋着劲催它,结果自己变得越来越 大;有经验的医生会注意到患者有乏力、便秘、皮肤干 、水肿等等甲状腺功能减低的表现,而避免误诊为“垂 体腺瘤”,因为这种情况下做了手术病情不但不缓解, 还会进一步加重!
其它还有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 型垂体瘤,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腺垂体FSH和 LH细胞分泌FSH和LH,FSH正常值:120ug/l,LH为40ug/l 。垂体FSH/LH腺瘤时,FSH/LH增高,垂体功能低下时, FSH/LH低。临床主要表现为女性月经紊乱、不育,男性 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低减、不育等。激素分泌型肿瘤 可以是单独发生,也可以是两种以上激素分泌增多的混 合性肿瘤,临床表现也有相应的混合症状。
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口服地塞米松0.5毫克,1次/6小时 ,共2天。于服药前及服药第二天5留24小时尿查尿游离皮质醇, 于服药前及服药第三日晨8时抽血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 醇。服药后尿游离皮质醇应抑制到<69nmol//24h,血皮质醇应 <82.8 nmol/L。

脑垂体瘤四典型征兆

脑垂体瘤四典型征兆

脑垂体瘤四典型征兆
……
江苏省人民医院脑外科副主任医师周明卫
脑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内分泌素,如果某一个内分泌细胞生长了腺瘤,将会出现以下特殊的临床表现。

未成年人生长过速:主要以肢端肥大为主要表现,还包括面容改变、额头变大、下颌突出、手指变粗,有的患者还有毛发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手指麻木等。

女性闭经男性不育:女性一般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以及皮下脂肪增多、乏力、易倦、嗜睡、头痛等。

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胡须稀少、精子数目减少、不育等。

突然发胖:非营养性肥胖的人表现为身体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厚嘴唇、腹部大腿部皮肤有紫纹等。

视力视野障碍:随着肿瘤不断长大,很可能压迫视神经,如果未及时治疗视野缺损不断扩大,视力逐渐减退以致全盲。

第1 页。

垂 体 瘤

垂 体 瘤

垂体瘤一、概述:垂体瘤(The hypophysoma)应包括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垂体细胞瘤(The Pituicytoma)、垂体腺癌(Malignat adenoma of pituitary)和垂体转移癌(Matastatic carcinomatous of pituitary)等四种病变。

其中垂体腺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其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第三位,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

国内80年代初期23个医疗单位的统计,垂体腺瘤的相对发生率平均为9.60%(3.89%~16.09%),与国外资料(11.1%)相比较相差不大。

近年来垂体腺瘤的病例有增多的趋势。

其原因除内分泌诊断技术、神经放射等检测技术设备的提高外,跨学科的专业知识的普及,各专业的密切协作及人们的文化素质自我保健意识、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无关系。

国外垂体疾病死亡的尸检中,有20%~50%为亚临床的垂体微腺瘤。

因此,目前垂体腺瘤的发病率较80年代的统计为高。

至于垂体细胞瘤,垂体腺癌和垂体转移癌等都是少见的。

二、脑垂体腺瘤【概述】垂体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体。

垂体腺瘤是内分泌系统肿瘤,是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

但近年来对复发性垂体腺瘤的研究认为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有1/3肿瘤具有侵袭性,侵犯海绵窦和周围骨质及硬脑膜,这就造成复发和转移。

H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率为10%~36%,因此,事实上的垂体腺瘤难以达到真正的全切除,术后残余是复发的首要因素。

垂体腺瘤多发生于青壮年;小儿及老人少见。

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

【垂体的解剖】1、垂体为一黄红色横的椭圆形腺体,其横径大约9~12毫米,前后径8~12毫米,垂直径5~8毫米,重0. 5~0.6克,女性稍重些。

脑垂体位于蝶鞍的垂体窝内,上面被硬脑膜形成的鞍隔覆盖,中央有鞍隔孔,是垂体柄通过的地方。

鞍隔有厚薄之分,这决定了垂体腺瘤的发展方向。

垂体的上方为视交叉,两侧有海绵窦颈内动脉。

垂体分为腺垂体(垂体前叶)和神经垂体(垂体后叶)两大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垂体的功能
• 腺垂体主要分泌6种具有明显生理活性 的激素,即泌乳素(PRL)、生长激素 (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促甲状腺激素(TSH)、卵泡刺激素 (FSH)和黄体生成素(LH)。
• 普遍认为神经垂体,包括正中隆起、漏 斗茎和垂体后叶,由间脑底部向下发展 而成。漏斗自视交叉与乳头体之间的灰 结节下伸,逐渐变细,延续为漏斗茎, 同结合部合为垂体柄。神经垂体由神经 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无分泌功能 ,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团神经细胞 所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DH)(内含加 压素和催产素两种激素成份),沿下丘 脑垂体束。以颗粒的形式伴同它们各自 的神经激素输送至神经垂体,并被贮储 。
积极配合治疗。
精品文档
术后护理
•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变化. • 2.头抬高30度以减轻头痛和蝶鞍压力. • 3. 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呼吸变化. • 4.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禁止使用牙刷. • 5.保持鼻部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是否有脑脊液漏. • 6.保持水电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是否有电解质紊乱和尿崩
精品文档
六、健康教育
• 1、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心情愉快,情 绪激动。
• 2、注意保暖,预防感染,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 • 3、加强营养,多食新鲜的、高蛋白质的食物,增强
体质,使病后机体早日康复。 • 4、勿抠鼻,预防感冒,滴鼻液按期滴鼻。 • 5、保持大便的通畅,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避免屏
气动作,以免引起脑脊液漏。 • 6、药物指导,根据医嘱服药,按时、按量服用,逐
渐减量,不可骤停。 • 7、术后定期复查垂体区MRI及视力视野。术后半月、
1月、3个月、6个月一次、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出现 尿量过多,恶心呕吐等不适时,应立即就医。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 的肿瘤。
男性略多于女性,垂体瘤通常发生于青壮年时期,常常会影响患者
的生长发育、生育功能、学习和工作能力。临床表现为激素分泌异常症 群、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垂体卒中表现。
据不完全统计,其中
最常见 PRL瘤(泌乳素腺瘤) 约占50-55%,
精品文档
垂体在颅内的位置

垂体柄穿过鞍膈,连接
下丘脑和垂体,垂体柄由血管
和神经组成,垂体两侧为海绵
窦,其内有静脉、颈内动脉、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
和三叉神经。
精品文档
体解剖
垂体de大
脑垂体位于鞍内,腺体形 状似卵圆形,重600~700mg,正 常体积约1100mm3。垂体通常分 为两部分: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 者还包括漏斗和垂体柄部分。正中 隆凸为漏斗后下部的隆起,是下丘 脑与腺垂体间血管联系的重要部位 。
PRL瘤 GH瘤 ACTH瘤
女:闭经,溢乳综合症,不育 男:性腺功能减退症 巨人症:见于青春期前骨骺未闭合者。 肢端肥大症:见于成年人骨骺闭合者 库欣病(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
TSH瘤
FSH/LH瘤
主要表现为高代谢的症状怕热、多汗、体 重下降、心慌房颤等
有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精子 数目减
少等
精品文档
术前健康教育
• 饮食与营养指导:因给于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 少渣的饮食,术前戒烟酒,保持口腔及鼻腔的清洁,术前三到5天可 用朵贝尔液漱口,氯霉素滴鼻。术前8小时禁食、禁饮
• 休息与活动指导:①术前保持充足睡眠②训练床上大小便,张口呼吸, 便秘者给予缓泻剂。
• 注意安全:对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者,外出需有专人陪伴。 • 皮肤准备:病人在术前一天剪鼻毛,清洁鼻腔,预防感染。 • 下列情况暂不适宜手术,有各种感染的如:感冒、发热、咳嗽、痰多 • 心理指导: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预后,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障碍、饮食异常、性格改变。
5、头痛:因为肿瘤造成鞍内压增高,垂体硬膜囊及鞍隔受压, 多数患者出现头痛,主
要位于前额、眶后和双颞部,程度轻重不同,间歇性发作。
6、垂体卒中:瘤体内出血、坏死导致。 起病急骤,剧烈头痛, 并迅速出现不同程度的
视力减退,严重者可在数小时内双目失明,常伴眼外肌麻痹,
可出现神志模糊、定向力障碍、
症的发生。24小时尿量大于4000毫升,尿比重小于1.010即可诊断尿 崩. • 7.观察视力视野变化. • 8.术后早期病人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和擤鼻涕,以 防止脑脊液鼻漏发生. • 9.每周称体重一次.
精品文档
术后护理
• 10.蛛网膜下腔引流管的护理: 1、生命体征的观察 持续引流期间,为防止颅内压力梯度的改变,患者 要绝对卧床,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认真倾听并重视 主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处理,积极预防并发症。 2、引流管固定及放置位置 应从一侧腰部或脊背处引出,以手术薄膜或 宽胶布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连接口严格无菌消毒病因无菌胶布固定, 以防滑脱,引流袋悬吊在床下20cm高,并经常检查腰穿点有无脑脊液漏。 3、保持引流管通畅 在引流通畅时一般无需冲洗,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在引流液中的蛋白絮状物、小血块或挫碎的脑组织可堵塞引流管,在严 格无菌操作下可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多能再通,如不通则拔除引流管。 要严密观察,防止过度引流致颅低压。 4、观察引流液的动态变化 在引流早期CSF多为血性,为了防止颅内压 的骤降导致脑疝和大脑皮层桥静脉的出血,短期内不宜过快大量引流, 用活塞控制尤为重要,从引流袋底放液不要一次性排空,以阻止空气经 引流袋进入颅内。 5、观察并发症的发生 颅内感染、低颅内压、气颅。
• 放疗:手术不彻底或可能复发的垂体腺 瘤及原发腺癌或转移癌。
精品文档
垂体腺瘤治疗
• 手术治疗 • 微腺瘤: • 经单侧鼻腔蝶窦入路
垂体腺瘤切除术
精品文档
术后并发症
1、视力减退:早期可能因血管痉挛等因素引起 。 2、鼻腔出血:多发生在术后拔出鼻腔填塞的纱 条后,个别在数天后,轻者鼻腔暂时填放棉球即 可见效。严重者(出血数百毫升)需做血管造影检 查。 3、头痛:可能因鼻粘膜水肿蝶窦内炎症等多因 素引起。 4、垂体功能低下:表现为发热、全身无力、头 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等。 5、尿崩症:表现为饮水多和尿多。 6、脑脊液鼻漏:鼻腔内不断流清水,低头时加 重,伴有头痛、可能有发热。重者手术修补。 7、低钠血症:一般发生在术后第4~8天,表现为 低热、无力、头痛、恶心、呕吐、重者神志变差 。 8、鼻腔分泌物:手术后数月内,常出现鼻塞, 鼻腔不断有少量血性分泌物或者清凉液体流出。

其次为 GH瘤(生长激素细胞腺瘤) 20-23%,
ACTH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5-8%,
TSH瘤(促甲状腺激素细胞腺瘤)& LH/FSH瘤(促性腺激素瘤) 较少见,
无功能垂体腺瘤,占20-25%
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垂体瘤大部分为良性腺瘤,极少
数为癌。
精品文档
垂体在颅内的位置
位于颅底蝶鞍窝内,上方为鞍 膈、视交叉和第三脑室底部, 下方为蝶窦。
颈项强直甚至突然昏迷。
精品文档
垂体腺瘤治疗
精品文档
垂体腺瘤治疗
• 药物治疗:
A.催乳素瘤 首选溴隐停(多巴胺激动剂) 使PRL降至正常 肿瘤缩小长期服用
B.生长激素瘤:奥曲肽 溴隐停 C.库欣病 :赛庚啶 美替拉酮等 D. 垂体功能减退 :靶腺激素替代治疗
• 手术治疗 微腺瘤:经蝶窦手术 大腺瘤:开颅手术
• 巨腺瘤(肿瘤的直径 大于4cm)
精品文档
垂体腺瘤诊断
•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 病理检查 • 内分泌检查:生长激素、皮质醇、雌二
醇、黄体生成素、黄体酮、卵泡刺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睾酮、泌乳素、甲 状腺激素。 • 放射学检查:常用MRI CT
精品文档
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
一、激素分泌增多引起的临床表现
精品文档
垂体の功能
精品文档
垂体瘤的分类
• 功能学分类 • 1. 无功能垂体瘤 • 2.功能垂体瘤
泌乳素腺瘤(PRL) 生长激素细胞腺瘤(G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 (ACTH) 促甲状腺素细胞腺瘤(TSH)
促性腺激素瘤(LH/FSH )
按大小分类
• 微腺瘤(肿瘤的直径 小于1cm)
• 大腺瘤(肿瘤直14cm)
精品文档
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
二、垂体瘤压迫周围细胞组织引起的相应激素分泌减少的 临床表现: • 肾上腺皮质功能低减:食欲下降、乏力、消瘦、低血压、 低血糖、容易感冒等; • 甲状腺功能低减:怕冷、食欲下降、皮肤粗糙、脱发、便 秘等,在儿童可以表现为痴呆、生长迟缓等; • 性腺功能低减:男性女性不育、性欲下降、女性月经紊乱 甚至闭经、男性阳痿等临床表现; • 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儿童表现为身材矮小,成人表现为身 体脂肪集中在腹部、肌肉松弛萎缩、衰老、自我认知程度 下降、骨质疏松、抵抗力下降、性功能低减等。
精品文档
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
压迫征群 1、如肿瘤破坏鞍底可导致脑脊液鼻漏。
2、视力减退、视野缺损:肿瘤向前上方发展压迫视交叉,多数 为颞侧偏盲或双颞侧上方偏盲。
3、海绵窦综合征:肿瘤向侧方发展,压迫第Ⅲ、Ⅳ、Ⅵ对颅神 经,引起上睑下垂、眼
外肌麻痹和复视。
4、下丘脑综合征:肿瘤向上方发展,影响下丘脑可导致尿崩症、 睡眠异常、体温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