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中外名曲赏析复习总结.doc

合集下载

(提纲)中外名曲赏析复习提纲2012年12月9日

(提纲)中外名曲赏析复习提纲2012年12月9日

《中外名曲赏析》复习提纲考试时间:2012年12月17日星期一19:00—20:30(B楼315)填空:中外乐器、作家、国籍、作品简述:作家、国籍、作品、作品体裁、创作背景、历史地位等论述:评价莫扎特,并介绍其作品。

乐器:一、中国乐器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金——编钟;石——磬;土——埙;革——鼓;丝——琴、瑟;木——板、敔(yu);匏——笙、竽;竹——笛、箫。

(一)吹奏乐器1、笛子;2、唢呐;3、笙;4、管子。

(二)拉奏乐器1、二胡;2、京胡;3、马头琴。

(三)弹奏乐器1、古琴;2、琵琶;3、筝。

(四)打击乐器1、编钟;2、锣;3、鼓;4、达甫。

二、西洋乐器(一)木管乐器1、长笛;2、短笛;3、双簧管;4、英国管;5、单簧管;6、大管。

(二)铜管乐器1、圆号;2、小号;3、短号;4、长号;5、次中音号;6、大号。

(三)弦乐器1、小提琴;2、中提琴;3、大提琴;4、低音提琴。

(四)打击乐器1、定音鼓;2、小军鼓;3、大鼓;4、钹;5、铃鼓;6、沙槌;7、三角铁;8、响板;9、钟琴;10、木琴器乐作品中国作品二胡曲:《江河水》、《空山鸟语》、《光明行》、《二泉映月》;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竹笛曲:《喜相逢》、《鹧鸪飞》;管子曲:《江河水》;扬琴曲:《将军令》;古琴:《阳关三叠》;古筝曲:《寒鸦戏水》;合奏曲:《欢乐歌》、《雨打芭蕉》、《霓裳曲》、《行街》、《走马》、《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春节序曲》、《八骏马》、《梅花操》、《双咬鹅》、《瑶族舞曲》、《赛龙夺锦》、《茉莉花》、《北京喜讯传边寨》、《花好月圆》。

外国作品维瓦尔第:《四季》第一乐章《春》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海顿:《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第一乐章;莫扎特:《第二长笛协奏曲》第一乐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月光》、《悲怆》、《热情》;《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二乐章;《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一乐章;《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施特劳斯家族:《拉德斯基进行曲》、《蓝色多瑙河》(2002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小泽征尔)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第二乐章格里格:《培尔·金特》“安妮塔之舞”、“索尔维格之歌”、“阿拉伯舞曲”;格什温:《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蓝色狂想曲》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威廉斯:《辛德勒名单主题曲》谭盾:《地图》。

中外名曲鉴赏期末复习资料

中外名曲鉴赏期末复习资料

《阿拉伯舞曲》、《中国舞曲》
上节内容回顾
• 三部曲式的类型?ABAB • 《图画展览会》共有多少首乐曲组成?十 • 《图画展览会》中贯穿全曲的主题叫作?漫步
上节内容回顾
《我的祖国》体裁?交响诗集
《我的祖国》第二首作品是?沃尔塔瓦胡
上节内容回顾
• 小提琴协奏曲的奠基人是?维瓦尔第 • 小提琴协奏曲《春》出自?《四季》是什么时期 的音乐?巴洛克时期 • 《春节序曲》作者?李焕之 • 《春节序曲》以什么为基本音乐素材?秧歌音调、 节奏与陕北世歌 • 《春节序曲》描绘的是哪个地区人民过春节的场 面?》出自?作者?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 • 布鲁斯又名?产生于哪里?蓝调,美国南部 • 爵士乐是基于哪几种音乐形式发展而来?布鲁斯, 拉格泰姆,黑人灵歌 • 《蓝色狂想曲》的体裁?作者?交响爵士乐,乔 治· 格什温 •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又名?《自新大陆交 响曲》 共几个乐章?4 那首作品让美国人认为第一次有了属于美国人自己的 音乐?《蓝色狂想曲》
• 音乐剧在整体上综合了哪三种综合性舞台 戏剧样式?歌舞话剧 • 韦伯的音乐剧代表作有?《猫》《艾薇塔》
《歌剧魅影》
• 把韦伯推到了世界音乐剧作曲家头把交椅 位置上的音乐剧是?《猫》
• 一个交响乐队包含哪几个乐器组?标准 的管弦乐队由:弓弦乐器组、铜管乐器 组、木管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 • 黑管与法国号分别指的是什么乐器?单 簧管,圆号 • 《彼得与狼》的体裁?交响童话
柴可夫斯基三大舞剧?
《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 子》
舞剧《胡桃夹子》中,又名“咖啡”与茶 的分别是哪一段舞蹈?
• 《那不勒斯舞曲》出自?天鹅湖 • 《思乡曲》作者?以我国哪个民族的音调为 素材?马思聪,内蒙古 • 《流浪者之歌》描写的是哪个民族的情感与 性格?吉普赛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必备16篇)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必备16篇)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必备16篇)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第1篇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即将结束,在此感谢老师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概念的转变。

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当初选这门课完全是由于学校要求必须选择一门鉴赏课,我由于写字很丑,其他的课又不是很喜欢,就选了音乐鉴赏。

更由于这学期专业课太多,所能选择的机会不多,就选择了周二下午的这节课。

我以为的音乐鉴赏就是老师给我们放放歌,只是需要带个耳朵即可。

并且自己由于五音不全,又不是很喜欢唱歌,完全是修个学分就好。

但是当我上课时我就觉得不是自己所想的这样。

老师应该是对音乐是非常的喜欢,所以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

所欣赏的也不是什么流行音乐,而是古典的音乐会。

这的确让我认识很多。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识到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

再普通的人,不管他的知识层面如何,不管他的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如何,他都具有一样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音乐鉴赏的能力。

音乐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只限于欣赏的品位和能力。

对他的了解并不仅仅限于听上,要从各方全面了解。

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情感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分辨出来的。

虽然音乐欣赏课是在每个周二的下午,但仅有的几次课上我学会了如何去欣赏乐曲。

过去听歌曲的时候,往往需要反反复复的听好几遍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精华,而且听完了之后印象不深刻。

现在,学会了用节奏、结构去解析音乐,能融入到音乐优美的意境中去,真正的去欣赏。

这样,音乐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对音乐的了解也更进了一层。

每次上课的时候,一听起优美的音乐感觉时间都过的很快,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意犹未尽。

《中外音乐作品赏析》复习提纲

《中外音乐作品赏析》复习提纲

《中外音乐作品赏析》复习提纲一、元杂剧四大代表人物简介及其代表作品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

号已斋(一作一斋)。

关于关汉卿的籍贯,元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

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马致远生于公元1250年,约卒于公元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

大都(今北京)人。

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详。

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

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同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从他的散曲作品中,约略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宠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四大家”之一。

中外名曲音乐欣赏(含5篇)

中外名曲音乐欣赏(含5篇)

中外名曲音乐欣赏(含5篇)第一篇:中外名曲音乐欣赏中外名曲赏析心得体会一个学期的中外名曲赏析课即将结束,在此感谢老师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概念的转变。

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学了《中外名曲赏析》之后,恍然大悟。

原来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你一定要知道这首作品的时代背景,同时自己不能带太多自己的东西去听。

在听的时候自己要适当的投入进去,带有感情色彩的去品味它。

这样才能从中体会到她的精华,欣赏到她诱人的地方。

现在的我不再是乐盲了,我也不承认了。

在没学《中外名曲赏析》之前可以这样说,但现在不能了……以前的我只知道盲目的听一些自己认为好听的歌,什么都不知道,可以说就是一个乐盲。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如今已是学期将末,中外名曲赏析课也即将结课。

虽然只是进行了短短的几节课的学习,但这却是我音乐学习上的重大转折。

在此之前,我只是肤浅的认为音乐就是歌曲,就是节奏,就是各种乐器的复合,也就只能简单地根据自己的感觉分出一段音乐好听与否。

但是通过这几节课对乐理基本知识的学习,对一些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音乐形式的简单欣赏,使我从简单“听歌”这样肤浅的理解,到懂得该如何分析一段乐曲,如何欣赏一段乐曲,也能简单的理解乐谱中的一些符号及其意义。

也更深刻理解了音乐的内涵,音乐其实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

中外经典音乐作品赏析(二)

中外经典音乐作品赏析(二)

瑶族舞曲
• 欣赏提示:乐曲为对称性的复三部曲式结 构。
嘎达梅林
• • • • 作者:辛沪光 体裁与形式:交响诗 创作及首演时间:作于1956年 创作背景:这部作品是作者50年代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学习时的毕业作品。作品题材取自20世纪初我国蒙古族人 民反抗上层统治阶级的一个真实故事。嘎达是一位民族英 雄,他为了土地和自由,领导蒙古人民起义,与封建王爷 和军阀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并持续了5年之久。最后,起 义队伍被镇压,嘎达壮烈牺牲。此后在蒙古地区流传的民 歌《嘎达梅林》,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这位民族英雄的 怀念和崇敬。交响诗《嘎达梅林》的音乐素材都是以这首 民歌为基础改编的。 • 欣赏提示:作品采用奏鸣曲式结构。
二、管弦乐与交响曲
• 管弦乐(orchertra)一词在广义上讲是指一大组 乐器,包括管乐队与弦乐队的合奏,或仅指管弦 乐队。以区别小型室内乐或某些乐器组成的乐队 (band)。今天,我们习惯将许多为管弦乐队创 作的许多体裁的音乐作品也称为“管弦乐”。如: 组曲、舞曲等。也将某些具有交响性的管弦乐作 品称为“交响音乐”。如序曲、交响诗等。交乡 曲(symphony)一词广义上讲是指为管弦乐所 写的奏鸣曲套曲,一般由四个乐章。
一、钢琴《黄河协奏曲》
• 由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发展而来的钢 琴协奏曲《黄河》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著 名篇章。现在市面上的钢琴协奏曲《黄河》 由殷承宗等主持改编而创作的,殷承宗在 1970年成功地进行了首演。 • 钢琴协奏曲《黄河》共分四个乐章: • 一、序曲 二、《黄河颂》 • 三、《黄河愤》 四、《保卫黄河》 • 欣赏音乐:钢琴协奏曲《黄河》
《春节序曲》
• 作者:李焕之 • 体裁与形式:管弦乐乐曲 • 创作及首演时间:作于1955年至1956年 间 • 创作背景:1943年,延安革命根据地的文 艺工作者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 会上的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开展了轰轰 烈烈的新秧歌运动,并成为同年春节党政 军民联欢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中外名曲欣赏》

《中外名曲欣赏》

3、结构:复三部曲式(带再现A+B+A,)。
引子:舞蹈性的:表现青年男女拍击着长鼓从四面八方汇 聚在一起。 第一大部分: 1、高胡主奏主题:“少女独舞”。 主题出现第二遍时,运用了功能分组的手法:(吹管组齐 奏旋律, 组齐奏旋律华彩)“姑娘加入”。 2、中音芦笙主题:“小伙加入”,粗犷、热烈。 第二遍出现:加强浓度、舞性高涨,第三遍:奔放热烈。 第二大部分:音乐转入另一个抒情、安宁的境地,“静 中有动”。 第三大部分是第一大部分的再现。
5、多段体曲式结构
引子:小提琴微弱的震音仿佛是传来了北京喜讯的电波, 圆号优美辽阔的旋律,象征着小伙子激动地吹起了“牛角 号”,号声在山谷中回荡,喜讯传遍了千家万户,山寨顿 时沸腾起来,人们愉快地跳起了欢庆胜利的舞蹈。 主题一: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曲调。展现出一个只热的 群舞场面。重复出现,舞兴更加高涨。 主题二:曲调活泼、诙谐。可以想象:这是姑娘们在纵情 欢跳,脚脖上一串串小铃铛在哗哗作响。音乐力度忽弱忽 强,犹如人们的歌声笑语忽高忽低,此起彼伏。 主题三:旋律抑扬流畅,灼热的情绪进一步高涨。
2、作品简介:
黄河大合唱》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 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的斗争,也表现了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它以我们伟大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 展现黄河两岸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 人民起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 国。 3、特点:气势磅礴,强烈地反映了时代 精神,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在无锡市里,一位戴着墨镜,胸前背上挂着笙、笛、 琵琶等乐器,手里拉着胡琴,在街头上行走的,这 人便是阿炳。私生子的社会地位,使他自幼遭人冷 眼和歧视,但也形成了他倔强和敢于反抗的性格。 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与欺凌。 阿炳纯粹靠奏唱来维持生活,他从来没有做过向人 乞怜的样子,他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他 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他的音乐反映出来,没有 因为生活艰难困苦而潦倒、庸俗,相反,他的音乐 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阿 炳用他的生命凝成了《二泉映月》等不朽作品。在 解放后,当人民政府派人去关心他,去整理他的音 乐作品时,他却无法了愿,突然吐血病故了。

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共五则)

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共五则)

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共五则)第一篇: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一、作品背景春节是中国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在西北地区,每逢春节就举行红火的秧歌舞活动,人们同歌共舞,互相祝贺。

“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

而《春节序曲》创作于1955年—1956年,取材于作者早年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展现了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他以陕北民间秧歌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

二、结构《春节序曲》是一首节日里欢唱的管弦乐曲,它的引子相当于过街部分。

第一部分是热烈的快板,描写大的歌舞场面,以强烈的节奏、力度概括全曲节奏、情绪特征,将听众带进欢快热烈的大型群舞中。

中间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描写小场的舞蹈表演,接着回到第一部分的音乐,描写秧歌以大场收束,最后的尾声重复了引子的后半部分,由小号独奏把音乐推到高潮结束,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酣畅淋漓,乐曲在沸腾的情绪中结束。

三、风格特点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明快粗犷,节奏不断紧缩,表现了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和热烈气氛。

第二主题活泼流畅,由长笛吹奏主旋律,双簧管吹奏对位声部给予衬托,音乐表现了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

中部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祝福和问候,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了对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

在小号变奏了这个抒情主题后,将音乐引入了再现部。

重复部分在这里,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音型,表明更热烈的群舞又开始了。

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在这里作部分重复和变化重复,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自我感受在我国《春节序曲》可谓是脍炙人口,不论在那个地方听,都会给人快乐和喜庆的感觉,就放佛看到了作者所要描述给我们的陕北人民大丰收的忙碌场景,人民脸上挂着笑容,相互祝贺,共庆丰收,曲调幽美,节奏感强,似乎让一切烦恼烟消云散,只剩下快乐相随,用柔和加明亮的乐器抒发内心感受,很容易让我们产生共鸣,产生联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名曲赏析》复习提纲填空: 中外乐器、作家、作品考试时间:2012年12月17日星期一19:00—20:30 (B楼315)简述:作家、国籍、作品、作品体裁、创作背景、历史地位等论述:评价莫扎特,并介绍其作品。

乐器:一、中国乐器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金一一编钟;石一一磬;土一一1员;革一一鼓;丝一一琴、瑟;木一一板、敌(yu);匏一一笙、竽;竹一一笛、箫。

(-)吹奏乐器1、笛子;2、喷呐;3、笙;4、管子。

(-)拉奏乐器1、二胡;2、京胡;3、马头琴。

(三)弹奏乐器1、古琴;2、琵琶;3、筝。

(四)打击乐器1、编钟;2、锣;3、鼓;4、达甫。

二、西洋乐器(一)木管乐器1、长笛;2、短笛;3、双簧管;4、英国管;5、单簧管;6、大管。

(二)铜管乐器1、圆号;2、小号;3、短号;4、长号;5、次中音号;6、大号。

(三)弦乐器1、小提琴;2、屮提琴;3、大提琴;4、低音提琴。

(四)打击乐器1、定音鼓;2、小军鼓;3、大鼓;4、钺;5、铃鼓;6、沙槌;7、三角铁;8、响板;9、钟琴;10、木琴器乐作品中国作品二胡曲《江)可水》作家黄海怀,体裁二胡独奏曲,有一种凄怆哀怨的情绪,广为流传。

黄海怀, 中国湖北。

黄海怀的二演奏细腻柔润,韵味独特,尤其是他的运弓,犹如太极长拳,秀美内在,绵绵不断。

黄海怀的艺术创造力,更直接表现在他的代表作《赛马》和《江河水》上。

1962年,黄海怀将东北民歌《江河水》改编为二胡独奏曲,取得成功。

《空山鸟语》是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曲。

《空山鸟语》是一首技巧性很强的二胡独奏乐曲,是刘天华学习、借鉴西洋音乐创作和表演手法的成功实践,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

在此曲中,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中群鸟欢鸣、生机盎然的优美意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颂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在此曲屮,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

《光明行》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于1931年春。

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斥曲表现了宏大的气势,讴歌了追求光明的勇士和他们所追求的光明。

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

用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构成的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主导的地位。

作者在这首乐曲中首次用了功能性很强的五度关系的转调,调性明亮,咅区的递换也极富色彩。

《二泉映月》是二胡独奏曲,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邙可炳)的代表作。

二胡独奏曲。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琵琶曲《十面埋伏》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它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

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口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

《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传统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阴平楚》。

本曲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行》。

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

汉军用十血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霸王卸甲》著名琵琶大套武曲,全曲共分十六段。

该曲和《十面埋伏》同样都是取材于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

不同的是,《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

此琵琶乐曲沉闷悲壮。

竹笛曲《喜相逢》是笛子独奏曲。

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来流传到张家口一带,成为河北梆子和二人台等地方戏曲的过场音乐,常用于戏中角色入洞房、拂拭灰尘等动作的伴奏。

经冯了存改编为笛子独奏曲•乐曲的结构为民间器乐曲中常见的变奏曲式,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

[一]以散板的形式开始,加之缓慢的速度和滑音等技巧的运用,表现亲人依依惜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

[二]表现久别重逢的喜悦。

[三]表现返回家乡时欢欣雀跃的情绪。

[四]气氛更为热烈,描绘出全家团聚时的欢乐情景。

连续后十六分音符可每拍抢气。

《鹅古鸟飞》原是湖南民间乐曲,也用于箫独奏或丝竹乐合奏。

后经中国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改编为笛子独奏曲,至今已成为全国各所音乐院校竹笛专业学生所必修的曲目。

使乐曲更加清丽动人。

乐曲通过对鹅捣飞翔的形象描绘,表现了人们向往白由、追求光明的崇高愿望。

管子曲《江了可水》双管独奏曲。

王石路、朱广庆、朱长庆和谷新善等根据“辽南鼓乐”同名笙管曲牌整理加工改编而成。

它是一首令人心碎,也让人心醉的乐曲,从另一个侧面演绎着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原型中速,旋律简朴,常用于民间风俗场合,情绪轻快。

用“放慢加花”手法改编后全曲激越悲愤有力,感染力极强,曾被用于昼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场“苦难岁月''的配咅。

古琴《阳关三叠》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

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

古筝曲《寒鸦戏水》是潮州音怎十大套曲2—。

此曲旋律优美、格调清新、韵味别致,常戏称潮州Z 州歌。

虽曲通过描写寒鸭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自在悠然的生活情趣。

合奏曲《欢乐沏(》欢乐歌:江南幺纟竹八大曲之一,曲调明快热情,起伏多姿,富有歌唱性,旋律流畅,由慢渐快,表示欢乐情绪逐渐尚涨,常用于喜庆应会等热闹场合,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

《雨打*芭蕉》史邑汉族民间器乐曲。

它是一首广东音乐早期出现的佳作。

据传是何柳堂作曲,尚未证实。

乐谱初见于1917年左右丘鹤祷编著的《弦歌必读》。

后经潘永璋执笔整理。

乐曲表现的内容据陈俊英解题说:“广东古曲2—,描写初夏时节,雨打芭蕉淅沥Z声,极富南国情趣。

”《霓裳曲》原是民间器乐曲牌《玉娥郎》,最早由杭州丝竹艺人移植,稍有发展。

乃根据唐明皇游月宫闻仙乐的传说编写。

《行1彳野》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

所谓行街,就是在街上行走,是一种边走边演奏的形式。

这首乐曲又叫《行街四合》,因为经常用于婚嫁迎娶和节日庙会巡演而得名。

《走马》《百鸟朝凤》原为安徽省定远县的曲冃。

自《百鸟朝风》搬上舞台以來,经过了多次加工改编。

原在民间流传的《百鸟朝凤》,乐曲结构松散,没有高潮,即兴发挥吋,公鸡啼晓、母鸡生蛋,甚至连小孩的哭叫声等都随意加入。

当《百鸟朝凤》被选为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节目时,经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进行加工,针对原曲缺陷, 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长音技巧的华彩乐句,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

后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

七十年代,在任同样演奏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呈现百鸟齐鸣意境的引子,以加强音乐性,还扩充了华彩乐句,使用快速双吐演奏技巧,使乐曲更为完整。

《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軽独奏曲,写的是寻阳(九江)江上月夜,歌颂祖国山河之壮美,表现人民热爱祖国之情,名《夕阳箫鼓》。

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序曲部分,集中表现中国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

它是我国著名作HI1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

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世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斥曲。

《八骏马》弦管,即福建南音的代表曲目。

《梅花操》属于泉州南音“四"(四时景)、“梅”(梅花操)、“走”(八骏马)、“归”(百鸟归巢)四套最为著名乐谱之一。

《双咬鹅》《瑶族舞曲》管弦乐《瑶族舞曲》,刘铁山,茅沅曲。

这是一首非常值得仔细聆听,反复回味的单乐章管弦乐曲。

作品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

作曲家以民间舞曲《长鼓歌舞》为素材用管弦乐的手法,丰富、生动的展现了瑶族民众欢歌热舞的喜庆场面。

乐曲用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的生活情貌。

《赛龙夺锦》又叫《龙舟竞渡》,属“广东音乐”,由何柳堂(1872-1933)创作,是描述中国南方端午节(端阳节),龙舟竞渡的热闹情况,全曲节奏轻快。

《茉莉花》在国内以及国际具有较高知名度,在屮国及世界广为传颂。

起源于南京市/'、•合区的民间歌曲。

由著名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

此歌曲多次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等重大场血上演出。

《北京喜讯传边寨》该作品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 月改为管弦乐曲。

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Z际,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花好月圆》1935年初,在苏州做小学音乐教员的曇钧经人介绍,考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下属的国乐队任演奏员。

有一次,百代公司在制作一张民乐唱片时,缺一段5 分钟左右的乐曲。

于是,音乐部主任任光就约请黄贻钧担纲这“补白叩勺任务。

虽然黄贻钧没学过作曲技法,但发自内心的激情,使这个作品一气呵成。

因写作时没有标题,国乐队的陈中根据乐曲欢快热烈的气氛,就给它起了个《花好月圆》的名字。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指挥家彭修文就把江南丝竹式的《花好月圆》改编成民族管弦乐,后经中央广播民族乐团演奏,影响甚广。

由于黄贻钧创作此曲时没署名,故彭修文一直误以为此曲为任光所作。

后经知情人向中央电台反映后,才更正。

外国作品《四季》第一乐章《春》作者维瓦尔第,国籍意大利。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发表并献给波希米亚伯爵W.冯.莫尔津的一套大型作品•第一乐章(快板)最为著名,音乐展开轻快愉悦的旋律,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葱绿《G弦上的咏叹调》作者巴赫,德国。

为巴赫《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的第二乐章主题, 充满诗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为脍炙人口的通俗名曲。

是巴赫代表作品之一。

原曲创作于一七二七年至一七三六年之间。

十九世纪德国的著名的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 1845-1908)将这段主题改编为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由于主奏小提琴必须在G弦(小提琴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上演奏全部旋律,故此得名。

《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第一乐章奥地利作曲家海顿作于1791年,初演于1792 年。

作品Z所以命名为“惊愕",是得名于作品的第二乐章。

据说海顿写此曲的目的是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厢屮的对音乐不懂装懂,而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们,他故意在第二乐章屮安详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

实际演出中,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贵妇人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 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愕''的标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