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分立器件热阻测试方法

(完整word版)分立器件热阻测试方法
(完整word版)分立器件热阻测试方法

分立器件热阻测试方法

一、瞬态热阻

瞬态热阻是指器件在脉冲工作状态下的热阻。脉冲作用下的瞬态热阻定义为最大结温升与耗散功率脉冲幅值之比。对功率晶体管通常以壳温作为温度参考点,其表达式为:

θjC = ΔTj / PH = ( Tj - TC) / PH (1) 其中Tj为芯片结温;TC为壳温; PH 为施加的脉冲功率。瞬态热阻测量归结为对脉冲功耗PH、壳温TC及结温Tj的测量。显然,双极晶体管的结温Tj无法进行直接测量。为此,电学法利用发射结的正向压降VBE 与结温Tj 在相当宽的范围内(0~200 ℃)呈线性关系,通过对VBE 的测量间接地测量结温Tj。关系式为:

ΔVBE (Tj) = M×ΔTj =VBE (Ta)-VBE(Tj) (2) 式中 M 为温敏系数,是与温度T 基本无关的负常数;VBE ( Ta ),VBE (Tj) 分别为加脉冲功率前、后的温敏参数值。由(1) 和(2) 式得到瞬态热阻与温敏参数ΔVBE关系表达式:

θjC =ΔVBE (Tj)/PH (3) 公式(3) 为电学法测量瞬态热阻的基本原理:在一定条件下,器件从结到外壳的热阻θjC 和ΔVBE 成正比关系。图1 所示为单脉冲测量双极晶体管瞬态热阻时序。图中tH 为加热功率持续时间; tms 为温敏参数的测试时间;td 为加热脉冲切断后测量VBE ( Tj )的延迟时间。

图1 单脉冲测量瞬态热阻时序

二、晶体管热阻的测试电路原理

根据瞬态热阻测试原理,图2所示为国标和军标中关于分立器件热阻的测试电路原理图。每次测试的大致情况是:(1) 首先,开关S1和S2置于2,用于加热前被测器件DUT温敏参数(源漏SD之间)的电压VSD测量; (2) 然后,开关S1和S2置于1,对被测器件施加功率(功率设置为VDS×ID);(3)最后,断开功率(开关S1 和S2断开1置于2)后,在很短的延迟后,快速对温敏参数VSD进行测量。

图2

(S1和S2分别置于1的位置是加热状态,置于2则用于器件初始值和加热后的测量状态)

测量时序图如图3所示,测试时的测试电流Im、加热电流Ih、加热时间Th(加热功率)及延时时间Td均可设置。在两个测试电流Im状态下分别测量V BE1(V DS1)与V BE2(V DS2)两个参数。

图3 测量时序图

三、参数要求

项目范围调节度精度

加热电流0-20A

加热电压0-200V

功率延时10S

20-100uS

功率断开

后延时

测量电流1-100mA

测量电压0-2V 16位ADC

Word、Excel基础教程(全)

第一课:word 2003介绍与工作介面 一、word 2003介绍 word 2003是由微软公司出品的Microsoft 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之一,他主要用于办公文件排版方面,拥有强大的图片混排和表格制作的功能,也用于其它印刷品的排版,比如宣传单、杂志等,因为其操作简单、介面友好、功能强大,所以在自动化办公方面应用非常广泛,是现代办公室不可缺少的软件之一。 二、word 2003工作介面 1)标题栏:位于Word 2003工作窗口的最上面,用于显示当前正在编辑文档的文件名等相关信息。 2)菜单栏:包括“文件、编辑、视图、帮助”等菜单。 3)常用工具栏:是一般应用程序调用命令的一种快捷方式。 4)标尺:包括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可快速设置文档的页边距和缩进量,或表格的栏宽和制表位。 5)工作区:编辑文档。 6)状态栏:用来显示文档当前的状态。 三、Word 2003基本操作 1、启动Word 2003 (1)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 (2)双击桌面Word 2003图标即可。 2、退出Word 2003 (1)鼠标点击标题栏上的关闭按钮, (2)双击标题栏上Word 2003图标, (3)Alt+F4。 第二课:Word 2003文本的操作 一、文档的基础操作 1、文档的建立、保存与打开 (1)新建文档

启动Word 2003后,会自动建立一个默认空白文档,单击“文件/新建”命令或Ctrl+N或 单击工具栏的“新建”按钮。 (2)保存文档 方法一、“文件/保存”命令或Ctrl+S 方法二、常用工具栏的“保存”按钮 (3)打开文档 方法一、“文件/打开”命令或Ctrl+O 方法二、在打开对话框的“查找范围”栏内,选择要打开的文档, 2、输入文字和符号 (1)输入文字 建立新文档后,将光标定位到文本插入点,直接可以在文档中输入英文,如果要输入中文,必须切换到中文输入法状态。输入法的切换:单击任务栏中的输入法图标或Ctrl+Shift即可。 (2)在文档中插入符号和特殊字符 如键盘上没有的符号可在“插入/符号或特殊符号”中选择——> 在“字体”框内选择一种字体,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符号——> 选择需要在文档中插入的一个符号——> 单击“插入”按钮即可。 二、文本的清除: ◎Backspace(退格键)删除光标以左的内容 ◎Delete (删除键) 删除光标以右的内容 (注:分清“插入/改写”模式,改写模式下可直接改写文本。) 二、文本的选定 ◎鼠标:在“选定栏”:单击选行,双击选段,三击选全文(注:Alt+鼠标拖动选中矩形块。)三、全选和清除: ◎全选:①[编辑]→[全选],②Ctrl+A ◎清除:①[编辑]→[清除],②Delete(或选中后“剪切”) 四、撤消和恢复: ◎[编辑]→[撤消] Ctrl+Z (注:可进行多步撤消) 五、剪切与复制 ◎Ctrl+C 复制◎Ctrl+X 剪切◎Ctrl+V 粘贴 六、查找和替换: ◎[编辑]→[查找] Ctrl+F 编辑→查找→输入查找内容→点击“查找下一处”。 ◎[编辑]→[替换] Ctrl+H 编辑→替换→输入查找内容和替换内容→点击“替换”或全部替换。 七、光标定位: ◎[编辑]→[定位] Ctrl+G ,编辑→定位→输入页号、行号等→点击“下一处” 八、 Word 2003文档的页眉和页脚 ◎[视图]→[页眉和页脚] (注:页眉和页脚常用于标注一些较固定的信息:如公司名称、地址、电话、页码、日期等)

热阻测试仪说明书

热阻测试仪使用说明

测试概述: 1.可测试各类型散热器,散热模组测试热阻及温度监控. 2.电脑软件自动监控,自动计算温度及热阻,并自动绘制温度及热阻曲线。 3.使用简单,适用范围广。 4.测试精度:优于3% 5.实验方式:a、试样不同压力下热阻测试。b、材料导热系数测试。c、接触热阻测试。 6.计算机全自动测试,并可实现数据打印输出 使用手册(1本) 三.保修: 本产品自售出之日起6个月内,用户在遵守各项使用要求的情况下,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我方可免费维修。因违反操作规定和要求而造成损坏的,需缴纳器件费和维修费及相应的运输费用,如果模拟测试平台有明显的烧毁、烧糊情况原则上不予维修。如果本设备测试有问题,可以免费维修。验收标准,方法及提出异议期限:需方收到货后当场确认! 四.基本原理 热阻的计算公式:R=T1-T2/W T1=CPU表面温度 T2=环境温度 W=CPU最大运行功率 通过电源提供模拟电脑CPU热阻测试治具与真实电脑CPU运行最大功率时所需的相同功率,使电脑CPU热阻测试治具发热与真实电脑CPU基本相同。通过双通道温度测试仪测试出CPU表面温度和风扇进风口温度。然后通过电脑时时监控温度

变化和计算热阻绘制热阻曲线。 五.操作步骤 1.打开透明机箱盖 2.涂导热膏 3.將散热器固定于模拟测试平台上 4.连接风扇连接线,打开风扇电源开关

5.连接模拟测试平台连接线到电源 6.盖上透明机箱盖 7.将温度线联接到已联接到电脑的温度测试仪。打开电脑及测试软件! 8.开启模拟CPU电源开关(请一定确认COOLER已安装好) 7.调整正确的电流和电压数,在电脑上可时时监控温度CPU温度. 8.测试10~15分钟后,保存测试数据,关闭模拟CPU电源开关,非常重要!! 9.关闭温度测试表打开透明机箱盖待模拟制具稍冷却后关闭风扇电源拔取风扇 连接线取下COOLER清洁治具上及COOLER的导热膏盖上透明机箱盖。 10.通过电脑测试自动算出温度曲线,热阻曲线。

(精品)热阻及热导率的测量方法

热阻及热导率测试方法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导热材料热阻和热导率的测试方法。本方法适用于金属基覆铜板热 阻和导热绝缘材料热阻和热导率的测试。 术语和符号 术语 热触热阻 contact resistance 是测试中冷热两平面与试样表面相接触的界面产生热流量所需的温差。接触热阻 的符号为R I 面积热流量areic heat flow rate 指热流量除以面积。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方法。 λ:热导率,W/(m﹒K); A:试样的面积,m 2 ; H:试样的厚度,m; Q:热流量,W 或者 J/s; q:单位面积热流量,W/ m 2 ; R:热阻,(K﹒m 2 )/W。 原理 本方法是基于测试两平行等温界面中间厚度均匀试样的理想热传导。 试样两接触界面间的温 度差施加不同温度,使得试样上下两面形成温度梯度,促使热流量全部垂直穿过试样测试表 面而没有侧面的热扩散。 使用两个标准测量块时本方法所需的测试: T1=高温测量块的高温,K; T2=高温测量块的低温,K; T3=低温测量块的高温,K; T4=低温测量块的低温,K; A=测试试样的面积,m 2 ; H=试样的厚度,m。 基于理想测试模型需计算以下参数: T H:高温等温面的温度,K; T C:低温等温面的温度,K; Q:两个等温面间的热流量 热阻:两等温界面间的温差除以通过它们的热流量,单位为(K﹒m 2 )/W; 热导率:从试样热阻与厚度的关系图中计算得到,单位为W/(m.K)。

接触热阻存在于试样表面与测试面之间。 接触热阻随着试样表面特性和测试表面施加给试样 的压力的不同而显著变化。因此,对于固体材料在测量时需保持一定的压力,并宜对压力进 行测量和记录。热阻的计算包含了试样的热阻和接触热阻两部分。 试样的热导率可以通过扣除接触热阻精确计算得到。 即测试不同厚度试样的热阻,用热阻相 对于厚度作图,所得直线段斜率的倒数为该试样的热导率,在厚度为零的截取值为两个接触 界面的接触热阻。如果接触热阻相对于试样的热阻非常小时(通常小于1%),试样的热导率 可以通过试样的热阻和厚度计算得出。 通过采用导热油脂或者导热膏涂抹在坚硬的测试材料表面来减小接触热阻。 仪器 符合本测试方法的一般特点要求的仪器见图A.1和图A.2。 该套仪器增加测厚度及压力监测等 功能,加强了测试条件的要求来满足测试精度需要。 仪器测试表面粗糙度不大于0.5μm;测试表面平行度不大于5μm。 精度为1μm归零厚度测试仪(测微计、LVDT、激光探测器等)。 压力监测系统。 图A.1 使用卡路里测量块测试架 图A.2 加热器保护的测量架 热源可采用电加热器或是温控流体循环器。主热源部分必需采用有保护罩进行保护, 保护罩 与热源绝缘,与加热器保持±0.2K的温差。避免热流量通过试样时产生热量损失。无论使用 哪一种热源,通过试样的热流量可以用测量块测得。 热流量测量块由测量的温度范围内已知其热导率的高热导率材料组成。为准确测量热流量, 必须考虑热传导的温度灵敏度。推荐测量块材料的热导率大于50 W/(m.K)。 通过推算测量块温度与测试表面的线性关系(Fourier传热方程),确定测量块的热端和冷端 的表面温度。 冷却单元通常是用温度可控的循环流体冷却的金属块,其温度稳定度为±0.2 K。 试样的接触压力通过测试夹具垂直施加在试样的表面上,并保持表面的平行性和对位。

新手必看的Word入门教程

新手必看的Word入门教程 (本文由一览旗下液压英才网资深顾问袁工分享) 新建文件夹: Word是一个文字处理软件,属于微软的Office系列,国产的是金山WPS, 文字处理主要包括,文字录入、排版、存储、打印等等各个方面,我们先来做好准备工作; 1、打开我的文档 1)在桌面上双击“我的文档”图标,进入文件夹; 2)在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出来的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

3)在出来的下一级菜单中,选择上边的“文件夹”命令; 4)这时在工作区出来一个新的文件夹,名称那儿是蓝色的,按退格键删除里头的“新建文件夹”, 然后输入自己姓名的拼音,输好后再用鼠标点一下图标,这样一个自己名字的文件夹就建好了; 这儿也可以输汉字,点击输入法图标,选择一个汉字输入法,输入自己的名字就可以; 5)在图标上双击,进入文件夹看一下,由于是新建的文件夹,里头还是空的,后面我们会逐渐保存上自己的文件; 本节学习了新建文件夹的一般方法,如果你成功地完成了练习,请继续学习;输入文字或保存: 1、启动Word 1)单击屏幕左下角的“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就可以启动Word,也可以在桌面上创建一个快捷方式;

2)Word窗口主要由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组成,文字一般输到工作区中,有一个一闪一闪的竖线; 3)记住常用的菜单“文件”菜单、“视图”菜单和“格式”菜单,工具栏中是一些常用的菜单命令,用图片表示,使用很方便; 2、输入文字 1)在工作区中点一下鼠标,这样就会出现一条一闪一闪的光标插入点,文字就输在它这儿; 2)点击输入法图标,选择汉语输入法,这儿选择的是紫光输入法; 3)输入自己的姓名,然后按回车到下一行,输入班级、学校; 注意观察光标插入点的位置变化,它会随着文字逐渐后退; 3、保存文件 1)点击菜单“文件-保存”命令,第一次保存,出来一个“另存为”对话框;

电压法LED结温及热阻测试原理分析

电压法LED结温及热阻测试原理分析 发布日期:2010-08-01 来源: 关键字: 近年来,由于功率型LED 光效提高和价格下降使LED 应用于照明领域数量迅猛增长,从各种景观照明、户外照明到普通家庭照明,应用日益广泛。LED 应用于照明除了节能外,长寿命也是其十分重要的优势。目前由于LED 热性能原因,LED 及其灯具不能达到理想的使用寿命;LED 在工作状态时的结温直接关系到其寿命和光效;热阻则直接影响LED 在同等使用条件下 LED 的结温;LED 灯具的导热系统设计是否合理也直接影响灯具的寿命。因此功率型 LED 及其灯具的热性能测试 ,对于 LED 的生产和应用研发都有十分直接的意义。以下将简述LED 及其灯具的主要热性能指标,电压温度系数K、结温和热阻的测试原理、测试设备、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以供LED 研发、生产和应用企业参考。 一、电压法测量 LED 结温的原理 LED 热性能的测试首先要测试 LED 的结温,即工作状态下 LED 的芯片的温度。关于LED 芯片温度的测试,理论上有多种方法,如红外光谱法、波长分析法和电压法等等。目前实际使用的是电压法。1995 年 12 月电子工业联合会/电子工程设计发展联合会议发布的> 标准对于电压法测量半导体结温的原理、方法和要求等都作了详细规范。 电压法测量LED 结温的主要思想是:特定电流下 LED 的正向压降 Vf 与 LED 芯片的温度成线性关系,所以只要测试到两个以上温度点的Vf 值,就可以确定该 LED 电压与温度的关系斜率,即电压温度系数 K 值,单位是 mV/°C 。K 值可由公式K=ㄓVf/ㄓTj 求得。K 值有了,就可以通过测量实时的 Vf 值,计算出芯片的温度(结温)Tj 。为了减小电压测量带来的误差,> 标准规定测量系数 K 时,两个温度点温差应该大于等于50 度。对于用电压法测量结温的仪器有几个基本的要求:A、电压法测量结温的基础是特定的测试电流下的 Vf 测量,而 LED 芯片由于温度变化带来的电压变化是毫伏级的,所以要求测试仪器对电压测量的稳定度必须足够高,连续测量的波动幅度应小于 1mV 。 B、这个测试电流必须足够小,以免在测试过程中引起芯片温度变化;但是太小时会引起电压测量不稳定,有些LED 存在匝流体效应会影响 Vf 测试的稳定性,所以要求测试电流不小于 IV 曲线的拐点位置的电流值。

Word最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

Word最基础教程 适合初学者 WORD界面可以分为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标尺、编辑区、滚动条、状态栏。 二、WORD文档编辑 (一)文本的选择 1、选择任意文本 将光标定位在待选择文本的开始处,拖动鼠标指针至结束点,再释放左键,就可以选定文本,用这种方法可以选择任意大小的文本。 2、选择列 将光标定位于待选择文本的开始处,然后按住Alt 键不放,拖动鼠标指针到待选择的文本的末尾处,释放左键,这样就可以选择一个矩形文本块。

3、利用选择条快速选取 选择条是位于正文左边的一个空白区域。将鼠标指针移至编辑区的最左边,当指针变成右斜的箭头?时,表明鼠标指针已位于选择条上,此时单击,可选定光标所在的行;双击可选定光标所在的段;在选择条上拖动,可选定多行或多段文本;三击可选定整个文档。 4、选择整个文档 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A (二)文字的设置 文字的设置包括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字形、下划线、字符间距、文字效果等。 修改方法: 1、选中文字后使用菜单命令:格式→字体命令进行设置。

2、也可以选中文字后在选择的文字区域中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字体” 不管使用哪种方法,都可弹出“字体对话框”。字体对话框分为“字体”、“字符间距”、“文字效果”三个标签。在“字体”标签中可以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字形、字体颜色等。在“字符间距”标签中可以设置文字的缩放、间距、位置等内容。在“文字效果”标签中可以设置文字的动态效果。 (三)段落的设置 1.对齐方式 对齐方式是指段落在水平方向以何种方式对齐。Word 2003中有四种对齐方式:两端对齐、居中、右对齐和分散对齐。在格式工具栏中分别用四个按钮表示,从每个按钮的图标就可以看出对齐的方式。 (1)两端对齐 两端对齐是Word 2003默认的对齐方式。一般情况下,

(完整word版)分立器件热阻测试方法

分立器件热阻测试方法 一、瞬态热阻 瞬态热阻是指器件在脉冲工作状态下的热阻。脉冲作用下的瞬态热阻定义为最大结温升与耗散功率脉冲幅值之比。对功率晶体管通常以壳温作为温度参考点,其表达式为: θjC = ΔTj / PH = ( Tj - TC) / PH (1) 其中Tj为芯片结温;TC为壳温; PH 为施加的脉冲功率。瞬态热阻测量归结为对脉冲功耗PH、壳温TC及结温Tj的测量。显然,双极晶体管的结温Tj无法进行直接测量。为此,电学法利用发射结的正向压降VBE 与结温Tj 在相当宽的范围内(0~200 ℃)呈线性关系,通过对VBE 的测量间接地测量结温Tj。关系式为: ΔVBE (Tj) = M×ΔTj =VBE (Ta)-VBE(Tj) (2) 式中 M 为温敏系数,是与温度T 基本无关的负常数;VBE ( Ta ),VBE (Tj) 分别为加脉冲功率前、后的温敏参数值。由(1) 和(2) 式得到瞬态热阻与温敏参数ΔVBE关系表达式: θjC =ΔVBE (Tj)/PH (3) 公式(3) 为电学法测量瞬态热阻的基本原理:在一定条件下,器件从结到外壳的热阻θjC 和ΔVBE 成正比关系。图1 所示为单脉冲测量双极晶体管瞬态热阻时序。图中tH 为加热功率持续时间; tms 为温敏参数的测试时间;td 为加热脉冲切断后测量VBE ( Tj )的延迟时间。

图1 单脉冲测量瞬态热阻时序 二、晶体管热阻的测试电路原理 根据瞬态热阻测试原理,图2所示为国标和军标中关于分立器件热阻的测试电路原理图。每次测试的大致情况是:(1) 首先,开关S1和S2置于2,用于加热前被测器件DUT温敏参数(源漏SD之间)的电压VSD测量; (2) 然后,开关S1和S2置于1,对被测器件施加功率(功率设置为VDS×ID);(3)最后,断开功率(开关S1 和S2断开1置于2)后,在很短的延迟后,快速对温敏参数VSD进行测量。

Word2003 基础入门教程

Word2003 基础入门教程 第一节新建文件夹 Word是一个文字处理软件,属于微软的Office系列,国产的是金山WPS,文字处理主要包括,文字录入、排版、存储、打印等等各个方面,我们先来做好准备工作; 1、打开我的文档 1)在桌面上双击“我的文档”图标,进入文件夹; 2)在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出来的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 3)在出来的下一级菜单中,选择上边的“文件夹”命令; 4)这时在工作区出来一个新的文件夹,名称那儿是蓝色的,按退格键删除里头的“新建文件夹”, 然后输入自己姓名的拼音,输好后再用鼠标点一下图标,这样一个自己名字的文件夹就建好了; 这儿也可以输汉字,点击输入法图标,选择一个汉字输入法,输入自己的名字就可以; 5)在图标上双击,进入文件夹看一下,由于是新建的文件夹,里头还是空的,后面我们会逐渐保存上自己的文件;

本节学习了新建文件夹的一般方法,如果你成功地完成了练习,请继续学习; 第二节输入文字和保存 1、启动Word 1)单击屏幕左下角的“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就可以启动Word,也可以在桌面上创建一个快捷方式; 2)Word窗口主要由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组成,文字一般输到工作区中,有一个一闪一闪的竖线; 3)记住常用的菜单“文件”菜单、“视图”菜单和“格式”菜单,工具栏中是一些常用的菜单命令,用图片表示,使用很方便; 2、输入文字 1)在工作区中点一下鼠标,这样就会出现一条一闪一闪的光标插入点,文字就输在它这儿; 2)点击输入法图标,选择汉语输入法,这儿选择的是五笔输入法;

热分析法讲解学习

热分析法 摘要: 热分析技术能快速准确地测定物质的晶型转变、熔融、升华、吸附、脱水、分解等变化,对无机、有机及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及化学性能方面,是重要的测试手段。热分析技术在物理、化学、化工、冶金、地质、建材、燃料、轻纺、食品、生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热分析法测定高分子材料应用 一、热分析的起源及发展 ?大约公元前五万年前,人类学会使用火; ?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人留下了带有火与天平的壁画; ?公元前332-330年,古埃及人提炼金时,学会了热重分析方法; ?14世纪时,欧洲人将热重法原理应用于黄金的冶炼; ?1780年,英国人Higgins研究石灰黏结剂和生石灰第一次用天平测量了试样受 热时重量变化; ?1786年,Wedgwood测得粘土加热到暗红时(500-600℃)的失重曲线; ?1899年英国Roberts-Austen第一次使用了差示热电偶和参比物,大大提高了测 定的灵敏度。正式发明了差热分析(DTA)技术; ?1905年,德国人Tammann于在《应用与无机化学学报》发表的论文中首次提出 “热分析”术语,后来法国人也研究了热天平技术; ?1915年日本东北大学本多光太郎,在分析天平的基础上研制了“热天平”即热 重法(TG); ?1964年美国瓦特逊(Watson)和奥尼尔(O’Neill)在DTA技术的基础上发 明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美国P-E公司最先生产了差示扫描量热仪,为 热分析热量的定量作出了贡献; ?1965年英国麦肯才(Mackinzie)和瑞德弗(Redfern)等人发起,在苏格兰亚伯 丁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热分析大会,并成立了国际热分析协会。 二、热分析法原理

织物热阻的测量方法

织物热阻的测量方法 热阻的物理意义是试样两面温差与垂直通过试样单位面积的热流量之比,这与电流通过导体的电阻相类似。热阻值越大代表织物的保暖性好。除了热阻之外,织物的传热指标还有导热系数和传热系数。与导热系数相比,热阻的测量受织物厚度的影响比较小。而且织物热阻的测量使得织物的热阻值可以参与热环境的热损耗等计算,因为热阻串联后其总热阻等于各部分热阻之和,若干热阻并联后的总热阻的倒数等于各部分热阻倒数之和。 一、热阻主要测量标准: 热阻的测量标准有很多:GB/T18398一2001,FZ/T01029一1993,GB/T24254一2009,GB/T11048一2008,15015831,ASTMF1291等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服装热阻的测试方法—暖体假人法,其标准是GB/T18398一2001。此标准规定了测试服装热阻用的暖体假人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和暖体假人测定服装热阻的方法。 二、热阻现有测量方法: 1.管式织物保温仪法: 依据国标GB11048一89方法B,纺织品的热阻也可以使用管式织物保温仪来测定〔29〕。测试的时候将试样包覆在试样架上,盖上外罩,待加温管升温一段时间后定时降温散热。测试的过程采用了计算机控制和数据处理,测定后就能直接得出保温率、传热系数等各项指标。 有些保暖试验仪还有低温箱,这是为了模拟冬天寒冷的天气,低温箱的温度可以控制在一30℃左右,恒温箱的温度可达40℃,这个温度差能是热量迅速透过织物。要计算织物热传递性的指标首先要测量恒温箱保持一定温度是消耗的热量。 2.平板式织物保温仪法: 用平板仪来测量织物的热阻是国标GB11048一89的方法A所规定的方法。平板式保温仪由试验板,保护板,底板,有机玻璃罩,温度传感器和可开启的门组成一个恒定温差的环境。温度恒定在36℃,用隔热材料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用相同的隔离材料隔离开试验板和保护板,试验台三板之间没有温差,以通断电的方式保持恒温,保证热量只能向上传递而不会逆向传递。温度传感器是用来测定机箱的温度,一般维持标准大气温度即20℃左右。实验时将试样放置在试验板上,测试单位时间内维持试验板恒定温度所需的外界补充的热量。此热量也就是通过织物散失出去的热量,再由此计算出织物试样的保温率、传热系数和热阻。平板式保温仪如下图所示:其中热阻的计算公式如下: R=d/k 式中:R—热阻; d—材料厚度(m);

实验七 热重分析及综合热分析

实验七热重分析及综合热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1. 了解热重分析的仪器装置及实验技术。 2. 熟悉综合热分析的特点,掌握综合热曲线的分析方法。 3. 测绘矿物的热重曲线和综合热曲线,解释曲线变化的原因。 二、热重分析的仪器结构与分析方法 热重分析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一种实验技术。 热重分析通常有静态法和动态法两种类型。 静态法又称等温热重法,是在恒温下测定物质质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通常把试样在各给定温度加热至恒重。该法比较准确,常用来研究固相物质热分解的反应速度和测定反应速度常数。 动态法又称非等温热重法,是在程序升温下测定物质质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采用连续升温连续称重的方式。该法简便,易于与其他热分析法组合在一起,实际中采用较多。 热重分析仪的基本结构由精密天平、加热炉及温控单元组成。图16示出了上海天平仪器厂生产的PRT-1型普通热天平结构原理图;加热炉由温控加热单元按给定速度升温,并由温度读数表记录温度,炉中试样质量变化可由人工开启天平并记录。自动化程度高的热天平由磁心和差动变压器组成的位移传感器检测和输出试样质量变化引起天平失衡的信号,经放大后由记录仪记录。 图16 PRT-1型热天平结构原理图 由热重分析记录的质量变化对温度的关系曲线称热重曲线(TG曲线)。曲线的纵坐标为质量,横坐标为温度。例如固体热分解反应A(固)→B(固)+C(气)的典型热重曲线如图17所示。

图17 固体热分解反应的热重曲线 图中T i 为起始温度,即累计质量变化达到热天平可以检测时的温度。T f 为终止温度,即累计质量变化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 热重曲线上质量基本不变的部分称为基线或平台,如图17中ab 、cd 部分。 若试样初始质量为W 0,失重后试样质量为W 1,则失重百分数为(W 0-W 1)/W 0×100%。 许多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会在某温度发生分解、脱水、氧化、还原和升华等物理化学变化而出现质量变化,发生质量变化的温度及质量变化百分数随着物质的结构及组成而异,因而可以利用物质的热重曲线来研究物质的热变化过程,如试样的组成、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热分解产物和热分解动力学等。例如含有一个结晶水的草酸钙(CaC 2O 4·H 2O )的热重曲线如图18,CaC 2O 4·H 2O 在100℃以前没有失重现象,其热重曲线呈水平状,为TG 曲线的第一个平台。在100℃和200℃之间失重并开始出现第二个平台。这一步的失重量占试样总质量的12.3%,正好相当于每molCaC 2O 4·H 2O 失掉1molH 2O ,因此这一步的热分解应按 O H O CaC O H ·O CaC 242℃ 200℃100242 ~ +????→? 进行。在400℃和500℃之间失重并开始呈现第三个平台,其失重量占试样总质量的18.5%,相当于每molCaC 2O 4分解出1molCO ,因此这一步的热分解应按 CO CaCO O CaC 3℃500 ℃40042~ +????→? 进行。在600℃和800℃之间失重并出现第四个平台,其失重量占试样总质量的30%,正好相当于每molCaC 2O 4分解出1molCO 2,因此这一步的热分解应按 2℃800 ℃60042CO CaO O CaC ~ +????→? 进行。 可见借助热重曲线可推断反应机理及产物。

Word基础教程(表格类别)

Word基础教程 字体格式 文字格式主要包括字体、字号、颜色等等,使用格式后文章看起来很整齐,也有利于阅读,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练习来学习设置文字格式; 1、选择字体 1)启动Word,输入两行文字,“文字格式↙1、字体:宋体、黑体、楷体↙”(↙表示每行输完后按一下回车键); 2)宋体是最常见的字体,默认输入的文字就是宋体; 3)选中文字“黑体”,方法是把鼠标移到“黑”的左边,按住左键不松,拖动“体”的后边,这时候“黑体”两个字就被选中,颜色变成黑色(反白显示); 4)在工具栏的中间找到“宋体”那儿,点一下旁边的下拉按钮,出来下拉列表,在里面找到“黑体”,点击选中,

这时工作区里头选中的文字,它的字体就改成黑体了; 5)同样再选中拖黑“楷体”这两个字,在工具栏中点下拉按钮,选择“楷体_GB2312”,把字体改成楷体; 这样字体修饰就做好了,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字号的修改; 2、复制文字 1)拖黑选中第二行文字,从“字”拖到最后的“体”,前面的“1、”已经设成自动序号了,由系统来编辑,所以不让选中; 2)把鼠标移到黑色里面,然后点右键,注意瞄准以后再点右键,弹出一个菜单,在“复制”上点一下鼠标左键选择复制命令; 3)再把鼠标移到第三行,在“2、”的后面空白里敲一下鼠标右键,注意瞄准了再点鼠标右键,

4)在弹出的菜单里面,找到“粘贴”命令,单击鼠标左键选择粘贴,这样就把上一行文字复制到这儿了; 5)选中这一行的“字体”改成“字号”,在“宋体”后面点一下左键,加上“一号”、“黑体”后面加上“二号”、“楷体”后面加上“三号”; 3、设置字号 1)拖黑选中“宋体一号”,在工具栏中字体旁边有个“五号”,在它旁边的按钮上点一下;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一号”,看一下效果; 2)再拖黑选中“黑体二号”,在工具栏的字号按钮上点一下,选择“二号”,看一下效果; 3)同样把“楷体三号”设成“三号”大小,看一下效果;

热分析常用方法及谱图

常用的热分析方法 l热重法(Thermogravimetry TG) l 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l 差热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l 热机械分析(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 TMA) l 动态热机械法(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谱图分析的一般方法 《热分析导论》刘振海主编 《分析化学手册》热分析分册 TGA DSC 分析图谱的一般方法——TGA 1. 典型图谱 分析图谱的一般方法——TGA的实测图谱

I、PVC 35.26% II、Nylon 6 25.47% III、碳黑14.69% IV、玻纤24.58% 已知样品的图谱分析 与已知样品各方面特性结合起来分析 如:无机物(黏土、矿物、配合物)、生物大分子、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等热分析谱图都有各自的特征峰。 与测试的仪器、条件和样品结合起来分析 仪器条件样品 应用与举例 TGA DSC/DTA TMA 影响测试图谱结果的因素——测试条件 TGA 升温速率 样品气氛

扫描速率 样品气氛 升温速率对TGA 曲线的影响 气氛对TGA 曲线的影响 PE TGA-7 测试条件: 扫描速率:10C/min 气氛:a. 真空 b. 空气 流量:20ml/min 样品:CaCO3(AR) 过200目筛,3-5mg 扫描速率对DSC/DTA曲线的影响气氛对DSC/DTA曲线的影响 气氛的性质

两个氧化分解峰 曲线b: 一个氧化分解峰, 和一个热裂解峰 影响测试图谱结果的因素——样品方面 TGA/DSC/DTA 样品的用量 样品的粒度与形状 样品的性质 样品用量对TGA/DSC/DTA曲线的影响 样品的粒度与形状对曲线的影响——TGA/DSC/DTA 样品的性质对曲线的影响——TGA/DSC/DTA TGA/ DSC/DTA 热分析曲线的形状随样品的比热、导热性和反应性的不同而不同。即使是同种物质,由于加工条件的不同,其热谱图也可能不同。如PET树脂,经过拉伸过的PET树脂升温结晶峰就会消失。 PET 树脂的DSC 曲线 TGA应用 成分分析 无机物、有机物、药物和高聚物的鉴别与多组分混合物的定量分析。游离水、结合水、结晶水的测定,残余溶剂或单体的测定、添加剂的测定等。 热稳定性的测定 物质的热稳定性、抗氧化性的测定,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等 居里点的测定 磁性材料居里点的测定 可用TGA测量的变化过程

热阻标准比较

GJB548B 侧重于测定微电子器件的热性能,包括微电子器件的结温、热阻、壳温、安装表面温度以及热响应时间。规定了试验所需的设备:热电偶、能使规定参考点恒温的可控温箱或散热器、提供可控电源和进行规定测量所需的电学设备、红外微辐射仪、用于安装被试微电子器件的典型散热器、热探针组件。参考点温度采用热电偶直接测量。测量热阻时,应选择芯片上功耗密度最大的结进行测量。热阻的测量有两种方法:1、直接测量结温以确定)(R J th R -。采用红外辐射仪可以直接测量半导体芯片内部热限制器件的结温,且应去掉封闭壳体的帽或顶盖,以暴露出有源芯片或器件;2、间接测量结温以确定)(R J th R -。用芯片上特定半导体元件给出器件的结温可间接测量集成电路的热阻。并给出了测量)(平均j T 的开关方法。 MIL-STD-883E 中关于微电子器件热性能的测定与GJB548B 大致相同。 MIL-STD-750E 分别规定了以下微电子器件的测试电路。 1、老化和寿命试验中结温的测量。有两种测试方法可用:一是选取低的测试电流不会引起明显的自热现象(类似于热阻的测量);二是采用一系列电流脉冲确定温敏参数。这两种测试方法适用于二极管和双极型三极管。该标准给出了测试中所需的设备以及两种测试方法的测试流程。最后给出了第三种测试方法,该方法仅适用于壳安装好的功率器件,并且器件在老化或寿命试验中的工作功率和电流范围仍低于器件的额定功率。 2、二极管的热阻测试。主要是测定二极管的热性能。有两种测试途径:稳态热阻测试和瞬态热阻测试。位于半导体芯片和封装之间的固晶层中的空洞面积对稳态热阻和瞬态热阻的影响很大,瞬态热阻相比于稳态热阻对空洞面积更敏感。瞬态热阻测试中的建议:瞬态热阻测试方法中的潜在问题基于,在充足的解决方案下试图用足够精确的测试手段来区分合格和不合格的二极管。由于被测二极管电流的增加,瞬态下的热阻抗值将变得非常小,这将增加剔除合格二极管保留不良二极管的可能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采用较大的H I 值。 3、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热阻测试。测量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在特定电压、电流和持续脉冲下的热阻。该方法用来测试一个加热脉冲的结的热响应时间。特别地,该试验可测试直流热阻,这要求持续脉冲和加热功率大小的恰当选择。

Word 基础入门教程

Word基础入门教程 新建文件夹 Word是一个文字处理软件,属于微软的Office系列,国产的是金山WPS, 文字处理主要包括,文字录入、排版、存储、打印等等各个方面,我们先来做好准备工作; 1、打开我的文档 1)在桌面上双击“我的文档”图标,进入文件夹 2)在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出来的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 3)在出来的下一级菜单中,选择上边的“文件夹”命令;

然后输入自己姓名的拼音,输好后再用鼠标点一下图标,这样一个自己名字的文件夹就建好了; 这儿也可以输汉字,点击输入法图标,选择一个汉字输入法,输入自己的名字就可以; 5)在图标上双击,进入文件夹看一下,由于是新建的文件夹,里头还是空的,后面我们会逐渐保存上自己的文件; 输入文字和保存 1、启动Word 1)单击屏幕左下角的“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就可以启动Word,也可以在桌面上创建一个快捷方式; 2)Word窗口主要由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组成,文字一般输到工作区中,有一个一闪一闪的竖线;

3)记住常用的菜单“文件”菜单、“视图”菜单和“格式”菜单,工具栏中是一些常用的菜单命令,用图片表示,使用很方便; 2、输入文字 1)在工作区中点一下鼠标,这样就会出现一条一闪一闪的光标插入点,文字就输在它这儿; 2)点击输入法图标,选择汉语输入法,这儿选择的是输入法; 3)输入自己的姓名,然后按回车到下一行,输入班级、学校; 注意观察光标插入点的位置变化,它会随着文字逐渐后退; 3、保存文件 1)点击菜单“文件-保存”命令,第一次保存,出来一个“另存为”对话框; 2) 2)找到上一节建立的自己的文件夹,瞄准左边的图标,双击打开,下边的文件名中,已经默认有自己的名字了,点右边的“保存”按钮;

IGBT热阻测试标准

1.1.1 结-壳热阻R th(j-c)和结-壳瞬态热阻抗Z th(j-c) 1.1.1.1 方法1(采用小电流的集电极-发射极电压作为热敏参数) 1.1.1.1.1 目的 测量IGBT的结-壳热阻和(或)结-壳瞬态热阻抗。 测量分两步进行: a)确定小测量电流下的集电极-发射极电压温度系数; b)测量DUT对内部耗散功率阶跃变化的响应特性。 1.1.1.1.2 电路图 图1 小测量电流I C1下V CE随温度变化和大电流I C2加热DUT的测量电路 1.1.1.1.3 电路说明和要求 电流源I CC1提供集电极直流小电流I C1,I C1恰好足以使集电极-发射极电压V CE超过其饱和值。电子功率开关S提供叠加在I C1之上的高值集电极电流I C2。切断I C2后,DUT返回到I C1流通状态。 R2是测量电流的电阻器,可采用其他任何适当的电流探头替代。 1.1.1.1.4 测量程序 a)确定小测量电流I C1下的集电极-发射极电压V CE温度系数αVCE(见图28) 将被测DUT置于加热箱或惰性液体中,依次加热至温度T1和T2。测量前必须达到热平衡。在温度T1,对应测量电流I C1的集电极-发射极电压为V CE1。在较高温度T2,则为V CE2。温度系数αVCE为: αVCE=(V CE1-V CE2)/(T2-T1)

图2 小测量电流I C1下V CE随管壳温度T c(当外加热,即T c=T j时)的典型变化 b)测量DUT对内部耗散功率阶跃变化的响应特性 将被测DUT固定在适当的散热器上。测量管壳温度T c1。在温度T c1,测量电流I C1产生的集电极-发射极电压V CE3。接通功率开关S,高值集电极电流I C2流通。当建立起热平衡时,测量T c=恒定值=T c2和V CE=V CE4。这时,切断I C2,且紧接着测量对应I C1的集电极-发射极电压V CE5。则在该瞬间有: T j=T c1+(V CE3-V CE5) / αVCE 和R th(j-c)=(T j-T c2) / (V CE4×I C2) 如要测定瞬态热阻抗Z th(j-c),则记录切断I C2后的冷却期间内,在I C1下的V CE和T c随时间的变化。Z th(j-c)的值用以上公式逐点计算得到。 1.1.1.1.5 规定条件 ——测量管壳温度的基准点。 1.1.1.2 方法2(采用栅极-发射极阈值电压作为热敏参数) 1.1.1. 2.1 目的 测量IGBT的结-壳热阻和(或)结-壳瞬态热阻抗(方法2)。 测量分两步进行: a)确定小测量电流下的栅极-发射极电压温度系数C T; b)测量DUT对内部耗散功率阶跃变化的响应特性。 1.1.1. 2.2 电路图 图3 热阻和瞬态热阻抗测量电路(方法2) 1.1.1. 2.3 电路说明和要求 S是电子功率开关。I CC1是可调电流源,它在开关S断开时提供使栅极-发射极电压达到阈值电压V GE(th)的集电极直流小电流I C1。I CC2是在开关S接通时提供高值集电极电流I C2的可调电流源。电流I C2应足够大,以使I C = I C1+I C2达到其额定值。D1、D2和D3是隔离二极管。V1和V2是直流电压表。R是测量电流的电阻器,可采用其他任何适当的电流探头替代。 1.1.1. 2.4 测量程序 a)确定小测量电流I C1下的栅极-发射极电压V GE(th)温度系数C T(见图30) 将被测DUT置于加热箱或惰性液体中,依次加热至温度T1和T2(T2>T1)。测量前必须达到热平衡。在温度T1,测量电流I C1下的栅极-发射极阈值电压V GE(th)1。在温度T2,则为V GE(th)2。温度系数C T为 C T=│(V GE(th)1-V GE(th)2) / (T2-T1)│(V/K)

热阻湿阻测试仪测定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

热阻湿阻测试仪测定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织物的舒适性受到极大的关注。作为织物舒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热湿舒适性是指织物与人体皮肤表面形成的微气候给人体的感觉,主要包括隔热性、透气性、吸湿性、透水性、保水性和润湿性等。适宜的微气候温度在31-33℃范围内,相对湿度为40%-60%,气流为10-40cm/s。显然除了外界环境以外,服装面料自身的性质是创造这种适宜微气候的决定性因素。其中织物热阻与湿阻便是衡量服装面料舒适与否的重要指标。 目前关于服装面料热阻湿阻的测试方法众多,如通风蒸发热板法(GB/T 11048)、静态平板法(GB/T 11048)、水蒸气倒杯法(ASTM E96BW)、出汗热板法(ASTM F1868)等等。目前市面上的纺织品热阻湿阻测试装置,不仅可以满足通风蒸发热板法和静态平板法这两种测试方法,同时也符合ISO11092,ASTM F 1868,JIS L 1096和ASTM D 1518等国际标准。本文将以此仪器为核心,介绍织物热阻及湿阻的测量。 1.织物的热阻与湿阻 热阻是指纺织品对热量(非蒸发热)的阻力。织物的热阻越大说明其保温性越好。相关标准指出热阻在数值上等于试样两面的温差与垂直通过试样的单位面积热流量之比。单位为平方米开尔文每瓦(m2?K/W),其中开尔文(K)为温度单位。 湿阻是指纺织品对蒸发热的阻力。湿阻表征了织物阻止水蒸气透过的能力,湿阻越大,说明织物不容易让水蒸气透过,即这种织物或服装不利于排汗排湿。湿阻越小说明水蒸气很容易透过织物,有利于水汽的排除。相关标准指出湿阻在数值上等于试样两面的水蒸气压力差与垂直通过试样的单位面积蒸发热流量之比。单位为平方米帕斯卡每瓦(m2?Pa/W)。 2. GB/T 11048热阻与湿阻测试方法解析 2.1测试原理 GB/T 11048中介绍了测试织物热阻的两种方法——蒸发热板法和静态平板法。两种测试方法原理相同,静态平板法要求气候室空气流速不大于0.1m/s,而前者要求是1m/s。其中蒸发热板法还可以测试织物的湿阻,测试部件与热阻法稍有不同。

Word基础教程

Word基础教程 字体格式? 文字格式主要包括字体、字号、颜色等等,使用格式后文章看起来很整齐,也有利于阅读,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练习来学习设置文字格式; 1、选择字体 1)启动Word,输入两行文字,“文字格式↙1、字体:宋体、黑体、楷体↙”(↙表示每行输完后按一下回车键); 2)宋体是最常见的字体,默认输入的文字就是宋体; 3)选中文字“黑体”,方法是把鼠标移到“黑”的左边,按住左键不松,拖动“体”的后边,这时候“黑体”两个字就被选中,颜色变成黑色(反白显示); 4)在工具栏的中间找到“宋体”那儿,点一下旁边的下拉按钮,出来下拉列表,在里面找到“黑体”,点击选中,

这时工作区里头选中的文字,它的字体就改成黑体了; 5)同样再选中拖黑“楷体”这两个字,在工具栏中点下拉按钮,选择“楷体_GB2312”,把字体改成楷体; 这样字体修饰就做好了,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字号的修改; 2、复制文字 1)拖黑选中第二行文字,从“字”拖到最后的“体”,前面的“1、”已经设成自动序号了,由系统来编辑,所以不让选中; 2)把鼠标移到黑色里面,然后点右键,注意瞄准以后再点右键,弹出一个菜单,在“复制”上点一下鼠标左键选择复制命令; 3)再把鼠标移到第三行,在“2、”的后面空白里敲一下鼠标右键,注意瞄准了再点鼠标右键,

4)在弹出的菜单里面,找到“粘贴”命令,单击鼠标左键选择粘贴,这样就把上一行文字复制到这儿了; 5)选中这一行的“字体”改成“字号”,在“宋体”后面点一下左键,加上“一号”、“黑体”后面加上“二号”、“楷体”后面加上“三号”; 3、设置字号 1)拖黑选中“宋体一号”,在工具栏中字体旁边有个“五号”,在它旁边的按钮上点一下;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一号”,看一下效果; 2)再拖黑选中“黑体二号”,在工具栏的字号按钮上点一下,选择“二号”,看一下效果; 3)同样把“楷体三号”设成“三号”大小,看一下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