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多柱式盖梁支架设计计算_pdf

合集下载

盖梁、桩系梁支架计算

盖梁、桩系梁支架计算

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引桥盖梁现浇支架计算书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引桥下部为双柱式构造,墩柱直径为1.8米,中心间距为6.5米。

墩柱高度在5.535米~14.065米之间,柱系梁高度在8.733米~9.833米之间。

墩柱按14.065米,柱系梁按9.833米进展盖梁支架及柱系梁支架进展计算。

一、盖梁支架计算:盖梁支架采用526mm钢管作为立柱,主横梁采用双I40a工字钢,纵梁采用双I40a工字钢,分配梁采用[12槽钢。

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板。

盖梁支架示意图1、计算荷载:1、混凝土荷载:26KN/m³2、主横梁荷载:2.7KN/m3、模板荷载: 1.5KN/m³4、施工人员机械荷载:2.5KN/㎡5、526立柱:1.02KN/m6、I40a工字钢:1.35KN/m7、分配梁[12.6槽钢:0.0124KN/m恒载分项系数1.2,活载分项系数1.4。

2、分配梁计算:分配梁布置间距为25cm,其承受混凝土、施工人员、模板等荷载,按简支梁进展计算,计算跨径1.8米。

其上荷载按均布荷载计算。

q=(26×0.25×1.8+1.5×0.25×1.8+0.0124)×1.2+2.5×0.25×1.4=15.74KN/m分配梁弯曲应力图经计算分配梁最大弯曲应力为103.4Mpa<[190Mpa],小于设计允许应力。

满足要求。

分配梁剪应力图最大剪应力为23.8Mpa<[110Mpa]满足要求。

分配梁挠度图最大挠度为2.8mm<l/400=4.5mm。

满足要求。

3、主横梁计算:主横梁荷载主要有混凝土、施工人员机械、战备梁横梁荷载、模板荷载、分配梁荷载等荷载。

主横梁单跨双悬臂进展计算,悬臂长度为3.465米,中间跨径为4.27米。

悬臂端按梯形荷载进展计算,中间跨按均布荷载进展计算。

横梁荷载q1=〔26×2.2×0.9+2.7+4×4×0.0124+11.38〕×1.2+2.5×2.2×1.4=72.11KN/mq2=〔26×2.2×1.8+2.7+4×4×0.0124+11.38〕×1.2+2.5×2.2×1.4=147.55KN/m主横梁弯矩图通过计算主横梁最大弯矩为732.2KN·m。

盖梁施工支架计算

盖梁施工支架计算

盖梁支架支承体系施工方案计算书本标段内桥梁共7座,其中墩柱顶设置盖梁的桥梁有:大岗沥大桥、冲涌中桥、规划一路跨线桥,拟采用满堂支架的方案进行盖梁施工。

见图:盖梁满堂支架体系计算:取大岗沥大桥体积最大的盖梁:B、C、D类桥墩位盖梁为例计算,该类盖梁宽2.0m,高度2.0m,长度17.44m,两墩柱间跨度8.0m,为异型截面盖梁,砼等级为C40,体积57.1m3,比重为26KN/m3。

模板侧模采用大块定型组合钢模,钢模性能能满足盖梁施工要求,重量以70kg/m2计算。

盖梁施工支撑体系从上至下依次为:两层方木、顶托、碗扣件、垫木,支承地基为沥青或砼路面。

支架采用碗扣件搭设,拟立杆纵横向间距0.6*0.6m,步距1.2m。

则计算17.44长*2.0m宽盖梁共需立杆:17.44/0.6=30排,每排4根。

考虑施工条件,立杆排数增加至33排,每排6根。

①盖梁自重:2.0m*26 KN/m=52.0 KN/m2②模板、支架荷载:2.5 KN/m2③其他荷载冲击荷载: 2.0 KN/m2人员、机具荷载: 1.0 KN/m2振动荷载: 2.0 KN/m21、根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荷载组合:q=恒载*1.2+活载*1.4=(52.0+2.5)*1.2+(2.0+1.0+2.0)*1.4=72.4 KN/m2。

2、钢模底肋木与支撑方木受力计算肋木采用10*10cm的木条,中心间距0.25m,跨径0.6m;支撑方木采用10*15cm的木条,中心间距0.6m,跨径0.6m;A、肋木肋木纵向每米荷载:q=72.4 KN/m2*0.25m=18.1 KN/m求跨中弯矩M=qL2/8=18.1 KN/m*(0.6m)2/8=0.8145 KN/m需要肋木截面模量:W=M/1.2[δ]= 0.8145 KN/m/(1.2*12*103)=5.656*10-5m3肋木宽度b=10cm因W=b*h2/6,则:h=(6*W/b)1/2=5.8cm实际采用h=10cm,符合要求!根据选定截面尺寸,核算其挠度:I=bh3/12=0.1m*(0.1m)3/12=8.33*10-6m4f =5qL4/384EI=5*18.4 KN/m*(0.6m)4/(384*10*106*8.33*10-6)=0.366*10-3m=0.43mm<L/400=1.5mm,符合要求!B、肋木下支撑方木支撑方木纵向每米荷载:q=72.4 KN/m2*0.6m=43.44 KN/m求跨中弯矩M=qL2/8=43.44 KN/m*(0.6m)2/8=1.9548 KN/m需要支撑方木截面模量:W=M/1.2[δ]= 1.9548 KN/m/(1.2*12*103)=1.3575*10-4m3支撑方木宽度b=10cm因W=b*h2/6,则:h=(6*W/b)1/2=0.09024m=9.024cm实际采用h=15cm,符合要求!根据选定截面尺寸,核算其挠度:I=bh3/12=0.1m*(0.15m)3/12=2.8125*10-5m4f =5qL4/384EI=5*43.44 KN/m*(0.6m)4/(384*10*106*2.8125*10-5)=0.261*10-3m=0.261mm<L/400=1.5mm,符合要求!3、支架立柱受力计算每根碗扣脚手架立柱承受荷载N=72.4 KN/m2*0.6m*0.6m=26.064KN因立杆步距为1.2m,可知每根立杆的容许荷载[N]=40 KN/根N<[N],满足要求!4、支架立杆强度验算δ=N/A=26.064*103N/489mm2=53.3Mpa<钢管抗弯设计值205Mpa满足要求5、立杆稳定性验算立杆长细比λ=(k+a)/I=88.7,查《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可知φ=0.593N/ΦA=26.064KN/(0.593*489mm2)=89.86 Mpa<[δ]=205Mpa满足要求!6、支架地基承载力计算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地基为沥青路面或砼时,采用碗扣脚手架。

盖梁施工支撑体系计算

盖梁施工支撑体系计算

盖梁施工支撑体系计算书本标段盖梁分为双柱式和三柱式盖梁,由于盖梁尺寸不同,分别各选取盖梁尺寸及跨中最大的一种进行计算。

等截面矩形双柱式盖梁采用抱箍法或钢棒法施工,墩柱完成后,在墩柱上安装抱箍,方柱抱箍分为四片分别进行安装;钢棒法施工墩柱施工时盖梁下部墩身预埋φ110PVC 管,内穿φ100mm 高强钢棒。

然后在抱箍或钢棒上上安装横向的I63a 工字钢,工字钢上铺4m/5m 长15cm ×15cm 的方木或[25a 槽钢,然后方木/槽钢上铺设定型钢模。

盖梁侧模、底模(前后左右面)均采用定型钢模,盖梁端部定制模板时已包含支架。

由于双柱式盖梁单侧要放置单层两排63a 工字钢才能满足受力要求,考虑抱箍侧面平面布置问题,本标段盖梁全部采用内穿钢棒法施工,抱箍根据现场情况自行确定是否使用,本计算书对于采用两种形式均进行计算。

盖梁验算,盖梁立面图如下:盖梁立面图9600100010002250225016100盖梁立面图一、工字钢验算63a工字钢计算参数如下:E=2.1×105MPa,W=2980cm3,I=93900cm4,单位重为154.658kg/m1、受力分析(1)、双柱式盖梁工字钢长度为18.6m,盖梁长16.1m。

(2)、三柱式盖梁工字钢长度为23.3m,盖梁长20.8m。

工字钢受力示意图如下:2、荷载计算作用于工字钢的荷载有:(1)、施工时钢筋混凝土重量双柱式盖梁:116.68m³×26KN/m³=3033.7KN,三柱式盖梁:83.28m³×26KN/m³=2165.3KN;(2)、模板及方木、钢管重量;双柱式盖梁:①侧模、底模定型钢模重量:总面积为104.6㎡,重量为139KN;②铺设5cm厚脚手板重量:面积为45.0㎡,重量为15.8KN;③工字钢上满铺12×15方木重量:长度496m,重量62.5KN;合计为217.3KN;三柱式盖梁:①侧模、底模定型钢模重量:总面积为87.6㎡,重量为96.1KN;②铺设5cm厚脚手板重量:面积为55.0㎡,重量为19.3KN;④工字钢上满铺12×15方木重量:长度625m,重量78.8KN;合计为194.2KN或用[25槽钢重量为:16.1/0.3×2×27.4×3×10=88.76KN(差值10KN,荷载系数已考虑);(3)、施工时人员、设备重量10KN;(4)、振捣砼时产生荷载双柱式:2KN/㎡×16.1m ×2.8m=90.2KN ,三柱式:2KN/㎡×20.8m ×2.1m=87.4KN ;(5)总荷载双柱式:总荷载为 1.2×3033.7+1.2×217.3+1.4×10+1.4×90.2=4041.5KN 。

盖梁抱箍法施工及计算书(三柱式结构)

盖梁抱箍法施工及计算书(三柱式结构)

盖梁抱箍法施工及计算第一部分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图一、施工设计说明1、概况桥长1012.98米,各墩为三柱式结构(墩柱为直径2.0m的钢筋砼结构),墩柱上方为盖梁。

盖梁为长26.4m,宽2.4m,高2.6m的钢筋砼结构,引桥盖梁砼浇筑量大,约156.1m3。

图1-1 盖梁正面图(单位:m)二、盖梁抱箍法结构设计1、侧模与端模支撑侧模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δ6mm,肋板高为10cm,在肋板外设2[14背带。

在侧模外侧采用间距1.2m的2[14b作竖带,竖带高2.9m;在竖带上下各设一条φ20的栓杆作拉杆,上下拉杆间间距2.7m,在竖带外设φ48的钢管斜撑,支撑在横梁上。

端模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δ6mm,肋板高为10cm。

在端模外侧采用间距1.2m的2[14b作竖带,竖带高2.9m;在竖带外设φ48的钢管斜撑,支撑在横梁上。

2、底模支撑底模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δ8mm,肋板高为10cm。

在底模下部采用间距0.4m工16型钢作横梁,横梁长4.6m。

盖梁悬出端底模下设三角支架支撑,三角架放在横梁上。

横梁底下设纵梁。

横梁上设钢垫块以调整盖梁底2%的横向坡度与安装误差。

与墩柱相交部位采用特制型钢支架作支撑。

3、纵梁在横梁底部采用单层四排上下加强型贝雷片(标准贝雷片规格:3000cm×1500cm,加强弦杆高度10cm)连接形成纵梁,长30m,每两排一组,每组中的两排贝雷片并在一起,两组贝雷梁位于墩柱两侧,中心间距253.6cm,贝雷梁底部采用3m长的工16型钢作为贝雷梁横向底部联接梁。

贝雷片之间采用销连接。

纵、横梁以及纵梁与联接梁之间采用U 型螺栓连接;纵梁下为抱箍。

4、抱箍采用两块半圆弧型钢板(板厚t=16mm)制成,M24的高强螺栓连接,抱箍高1734cm,采用66根高强螺栓连接。

抱箍紧箍在墩柱上产生摩擦力提供上部结构的支承反力,是主要的支承受力结构。

为了提高墩柱与抱箍间的摩擦力,同时对墩柱砼面保护,在墩柱与抱箍之间设一层2~3mm厚的橡胶垫,纵梁与抱箍之间采用U型螺栓连接。

盖梁支架计算书

盖梁支架计算书

盖梁支架计算书一、满堂式支架1、说明:1)、简图以厘米为单位,本图只示出支架正面图。

侧面图间距与正面图相同。

2)、参考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建筑钢结构设计规范»。

3)、设计指标参照«建筑钢结构设计规范»选取。

4)、简图2、荷载计算1)、模板重量:G1=4.8T;2)、支架重量:G2=(20×4×1.2×3.84+(12×4+2×20)×3.84+20×4×2×1.35) ×20/1.2×1.2=18.45T;3)、混凝土重量:G3=(11.46×1.75-10.96×0.35-2×1.43×0.6)×1.9×2.5=68.89T;4)、施工人员、材料、行走、机具荷载:G4=0.001×11.46×1.9×1025)、振动荷载:G5=0.001×11.46×1.9×102=2.18T;3、抗压强度及稳定性计算支架底部单根立柱压力N1=(G1+G2+G3+G4+G5)/n;n=20×4=80;N1=1.23tf;安全系数取1.2;立柱管采用ø48×3.5钢管: A=489mm2、i=15.8 mm;立柱按两端铰接考虑取μ=1。

στμ立柱抗压强度复核:σ=1.2×N1×104/A=25.15 MPa <[σ]=210MPa 抗压强度满足要求.稳定性复核:λ= μL/i=76;查GBJ17-88得ϕ=0.807σ=1.2×N1×104/(ϕA)=30.18 MPa <[σ]=210MPa;稳定性满足要求.4.扣件抗滑移计算支架顶部单根钢管压力N2=(G1+G3+G4+G5)/n=1tf;扣件的容许抗滑移力Rc=0.85tf.使用两个扣件2×Rc=1.7 tf>1tf.扣件抗滑移满足设计要求.5.在支架搭设时应在纵横向每隔4-5排设45度剪力撑。

大型桥梁盖梁支模架施工方案(附详细计算)

大型桥梁盖梁支模架施工方案(附详细计算)

大型桥梁盖梁支架施工专项方案编制:审核:审批:XXXX年X月X日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11.1编制依据1第二章工程概况12.1工程概况12.2桥梁结构形式概况1第三章施工计划43.1施工进度计划43.2施工人员、材料与设备计划4第四章支模架搭设施工工艺技术9 4.1支模架搭设总体施工方案94.2支架搭设104.5模板施工15第五章支架拆除165.1支架拆除165.2支架拆除的技术要求175.3安全注意事项17第六章混凝土施工186.1混凝土浇筑施工196.2现浇施工的技术措施206.3监测措施22第七章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4 7.1管理措施247.2制度措施247.3过程控制247.4质量检验257.5技术组织措施25第八章安全生产保证措施28 8.1管理措施288.2制度措施298.3施工安全保证措施29第九章文明施工措施31第九章文明施工措施31第十章支架施工应急预案3310.1组织机构及紧急事故处置原则3310.2紧急事故处理程序3310.3各类主要可能发生的紧急事件处理措施3410.4抢险物资及交通工具的准备3610.5突发应急事件的分析与报告3610.6突发应急事件应急小组联系方式3610.7医院联系方式及交通图37第十一章计算书及相关图纸3711.1 支模架施工荷载计算3711.1.1支模架施工荷载取值:3711.1.2 计算说明3811.1.3 第一类型的盖梁荷载计算3911.1.4 第二类型的盖梁荷载计算4511.1.5 第三类型的盖梁荷载计算5011.1.6 第四类型的盖梁荷载计算5611.1.7第一种悬挑段盖梁H型钢横梁计算:6211.1.8第二种悬挑段盖梁H型钢横梁计算:6411.2、组合式钢模的验算6511.3 地基承载力验算:70附图:图01:钢管柱平面布置图(第一种类型)图02:支模架结构立面布置图(第一种类型)图03:①节点详图图04:盖梁断面、侧面支模架结构图(第一种类型)图05:钢管柱平面布置图(第二种类型)图06:支模架结构立面布置图(第二种类型)图07:盖梁断面、侧面支模架结构图(第二种类型)图08:钢管柱平面布置图(第三种类型)图09:支模架结构立面布置图(第三种类型)图10:②节点详图图11:盖梁断面、侧面支模架结构图(第三种类型)图12:钢管柱平面布置图(第四种类型)图13:支模架结构立面布置图(第四种类型)图14:盖梁断面、侧面支模架结构图(第四种类型)第一章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1.XX工程施工设计图、地勘报告、标准图集等文件。

三柱盖梁抱箍法模板及支撑体系设计计算书

三柱盖梁抱箍法模板及支撑体系设计计算书

盖梁模板及支撑体系设计计算书(一)、盖梁工程概况本工程全线共七座桥梁,盖梁共40个,均为三柱式墩结构。

各部分尺寸各桥相同,分别为:长15.2m,宽1.6m,高1.4m,混凝土33.2m³。

柱间距5.5m,两侧悬臂1.5m。

计划防震挡块同盖梁一起浇筑。

如图所示:(二)、盖梁抱箍施工法结构设计1、侧模设计侧模为专用大钢模,面板采用δ=6mm的Q235钢板,肋板高度100mm。

其中纵肋(横桥向)、竖肋均采用[10槽钢,边肋为δ=12mm的Q235钢板与背肋连接。

整座盖梁侧模每侧设置16道拉杆梁,上下各有一道拉杆保证侧模稳定性。

2、底模设计底模模为专用大钢模,面板δ=6mm,肋板高度100mm。

其中纵肋(横桥向)、横肋(顺桥向)均采用[10槽钢,边肋在底部主要受力区采用等边角钢L100×10,其余部分为δ=12mm的Q235钢板与背肋连接。

3、横梁(顺桥向)采用[10槽钢立放,优先布置底模接缝处及薄弱处,然后再加密布置。

最大间距50cm。

4、主支撑梁(纵梁)主梁采用28b工字钢,长度16m,安装在三个抱箍之上,承受盖梁施工的全部荷载。

5、抱箍抱箍由两块半圆形高度为50cm的钢板(δ=10mm)制作而成。

两片抱箍间采用M20高强螺栓连接,每侧16颗,共计32颗。

与混凝土的接触面贴合一层2~3mm厚度的橡胶垫。

紧固高强螺栓使抱箍产生对墩柱混凝土面的侧压力产生摩擦力,为主梁提供足够的支座反力。

6、防护栏杆与工作平台(1)在横梁上每隔3条横梁焊接一根竖向钢筋,长度50cm。

当横梁安装完毕时,将长度1.2m的钢管(Φ50×1.5),再沿纵向安装栏杆。

钢管间连接采用扣件连接。

(2)在横梁悬臂端放置竹胶板或竹踏板,方便作业人员走行。

(三)、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图图01 《桥墩盖梁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图》图02 《盖梁模板设计图(一)》图03 《盖梁模板设计图(二)》(含抱箍设计图)(四)、主要材料数量汇总表(五)、设计简算说明1、设计计算原则(1)、满足结构受力的安全性。

盖梁支架计算书

盖梁支架计算书

目录盖梁模板、托架计算书 (1)一、工程概况 (1)1.盖梁类型 (1)2.支架搭设情况 (1)二、计算依据 (1)三、模板支架布置图 (2)四、计算原则 (2)五、高1.6m盖梁模板验算 (2)1.侧模布置 (2)2.模板所受侧压力 (3)3.面板验算 (4)4. 横肋验算 (5)5.竖向大肋验算 (7)六、支架验算 (7)七、销棒验算 (13)盖梁模板、托架计算书一、工程概况1.盖梁类型详见《圆柱墩墩身、系梁、盖梁施工方案》第二章工程概况2.支架搭设情况盖梁施工采用无落地支架施工技术:在墩柱中预埋两根PVC管,将υ70mm 钢棒穿入其中,作为墩柱两侧牛腿拉杆,牛腿上放置千斤顶,将两根45a型工字钢分别担在墩柱两侧的千斤顶上,并在两根工字钢上均匀铺设12.6工字钢作为分配梁,在超出盖梁的槽钢上铺设δ=5cm厚木板作为施工平台,分配梁两端每隔2米焊一节1.2m高Φ25钢筋作为护栏立柱,护栏横向通长布钢筋3道,护栏钢筋焊好后用安全网围护。

二、计算依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结构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钢结构设计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交通部部颁 JTJ041-2000三、模板支架布置图四、计算原则由于本项目盖梁尺寸繁多,模板均采用同种材料同一厂家加工,支架均采用同种材料搭设,故在进行模板验算与支架验算时,选取结构自重最大的盖梁进行验算,即选择尺寸为长×宽×高为11m×2.4m×1.6m的盖梁(过渡墩)进行验算,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与SM-slove结构力学求解进行验算。

五、高1.6m盖梁模板验算1.侧模布置侧模采用钢模,面板厚度4mm,竖肋间距40cm,横肋间距30cm,竖向大肋间距1.05m。

420052510501050105052515017509320020020020020020020093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75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751600材料用量表2.模板所受侧压力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按墩身模式):12121222000.22T 150.2225203 1.2 1.152 71.5KN/m cf v γββ=+=⨯⨯÷⨯⨯⨯=() γc h=25×1.6=40KN/m 2,f >γc h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