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四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对水的认识进入分子层面,历史上人类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从水的生成和分解两方面进行的,教材在这里就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

水的组成内容的呈现则是模拟史实的研究过程,有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部分,在此之前首先介绍了氢气及相关的性质,这既是后续学习的必要知识基础,也是模拟水组成研究的开端。

水的分解部分是一个水电解的实验探究。

经过水生成和水分解两部分的实验与分析,认识水的组成已是水到渠成。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习到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然后第二部分进行了物质的简单分类认识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1、学生对生活中的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能说出水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但对于化学角度,水属于哪—类物质以及水的组成并不完全了解,只从表面上知道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2、学生在《元素》一课所学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本课学习的基础。

通过第二单元《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但没有具体地认识和理解。

通过水电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实质的具体应用,加深了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

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转化到水中,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利用反应物推测水的组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但如何利用生成物来确定水的组成学生不太清楚。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让水分解”“水分解的产物是什么”“怎样检验水电解产生的气体”“水真的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等疑问,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主要介绍了水的性质、水的净化和保护水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本单元共包括三个课时,分别是《水的性质》、《水的净化》和《保护水资源》。

本教案主要针对第四单元的整体内容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水的常识以及简单的化学知识。

但在保护水资源方面,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水的性质,掌握水的净化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性质: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水的密度、比热容、溶解性等基本性质。

2.水的净化: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净水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保护水资源:学生需要掌握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措施。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

3.分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确保实验安全可靠。

2.收集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案例和资料,用于课堂讨论和拓展。

3.设计好教学课件,突出重点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界的水景象,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水有哪些性质吗?请举例说明。

”2.呈现(10分钟)回顾水的性质、水的净化和保护水资源的相关知识。

通过课件呈现各种净水方法的操作步骤,以及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水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课题1爱护水资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课题1爱护水资源(教案)

第四单元课题1 爱护水资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初步学会写调查报告,围绕课题制作学生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状况,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形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树立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及探究活动的开展。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从图书、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上搜集与本教材相关的资料和有关水污染的知识及情况报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但我们看这样一段话: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败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拉稀生癌到了现在实在无奈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应如何应对这样的状况?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新课学习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视频播放:水的存在从视频中我们可知水的分布。

请大家谈一下,水主要分布于哪些地方?[海洋、冰山和冰川、湖泊、河流、土壤和地下岩石、大气层、生物体等。

]地球上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约为1.39×1018m3,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

读表格:我国渤、黄、东、南海,海水所含主要化学元素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浩瀚的海洋不仅繁衍着无数水生生物,还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化学元素有80多种,作为一种化学物质,水本身就是一种化学资源。

视频:生命现象离不开水,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

从视频中我们可知:生命的孕育和维系离不开水,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还有水力发电、水运和风景等都离不开水,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水是生命之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优秀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优秀教案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式的含义,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化学式的意义。

2.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3.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能力,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化学式等化学用语给人类交流带来的便利。

2.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式的含义;常见元素及根的化合价;会用化学式表示某物质的组成。

【教学难点】化学式的正确书写;根据化合价推导化学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并复习元素及元素符号的意义。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学科的独特语言,化学学科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化学用语——化学式。

二、推进新课1.化学式及其意义[提出问题]如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相关内容,归纳化学式的定义)[归纳总结]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如H2O、O2、H2等可以分别表示水、氧气、氢气等物质的组成。

[特别提醒]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其组成,一种物质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投影展示][归纳总结]说明:由离子和原子构成的物质,微观上只有一层含义。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表示一个原子;由离子构成的物质:表示构成该物质的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如MgCl2表示MgCl2中Mg2+与Cl-的个数比为1∶2。

[讨论交流]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拓展延伸]①化学式周围数字的含义:②化学式既有宏观意义也有微观意义,但当化学式前面加上数字后则只有微观意义。

2.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提出问题]学习了化学式的意义,那么该如何准确地书写各物质的化学式呢?给出某种物质的化学式,我们如何判断它的中文名称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4页相关内容,归纳出不同物质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及读法)[归纳总结]分类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及读法,并列举部分示例进行巩固练习。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四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复分解反应教案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四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复分解反应教案

在的是()A.NaOH、NaCl、Na2SO4B.NaCl、NaNO3、AgNO3C.Na2CO3、NaCl、Na2SO4D.HCl、BaCl2、NaNO32.下列各组离子在pH=1或pH=13的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是()A.Cu2+、Mg2+、NO3-、SO42-B.Na+、H+、NO3-、SO42-C.Na+、K+、CO32-、SO42-D.K+、Ba2+、Cl-、NO3-思考:什么情况下离子才不共存?探究四:除杂质选择恰当的试剂,除去有关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1)HCl溶液(H2SO4);(2)NaCl溶液(Na2CO3);(3)KOH溶液(K2CO3);(4)Ca(NO3)2溶液(CaCl2);【思考】除杂质的原则是什么?【探究提升】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完成下列习题: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物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变化。

这些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有些化学变化可用“A+B→C+D”这样的表达式来表示。

(1)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可用上式表示的是反应和反应。

(2)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能用上式表示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

(3)在上式中,若A是硫酸,则B可以是(填写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化学式...)其中一种物质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合理即可)离子共存就是指相互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不生成水、气体、沉淀。

除杂质关键是要选对试剂选对反应原理。

认真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明白每一类反应的特点和通式。

★★★当堂检测----巩固新知(测试自我,我细心!)★★★1.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Ca(OH) 2+H2SO 4===CaSO 4+ 2H2O B.CO2+2NaOH===Na2CO3+H2OC.K2CO3+2HCl===2KCl+ H2O+ CO2↑D.AgNO3+NaCl===AgCl↓+NaNO32.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含有H+)中能大量共存(指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是( ) A.Ag+、Na+、Cl-、NO3-B.Na+、K+、OH-、SO42-C.K+、Na+、CO32-、Cl-D.Ba2+、Mg2+、NO3-、Cl-3.现有石灰石、生石灰、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水、铁屑,从中选取适当的物质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2)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3)有气体生成的置换反应:,(4)有固体生成的置换反应:,(5)中和反应:,(6)化合反应:。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四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四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教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3课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发生的条件;2、能利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及条件完成实际应用。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解决物质鉴别、推断、提纯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反应规律遵循实际情况,让学生懂得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与应用中的解题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寓教于乐法、快乐学习旅行学习方法:魔术激趣、合作讨论、开心竞猜、归纳对比。

教学课时:一课时(第3课时)教学准备:1、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2、实验用品:试管4支、试管架、胶头滴管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试液、3、学生学案:快乐化学学习之旅“旅行单”快乐之旅第一站:魅力魔术我揭秘:1、“花开花落知多少”:2、“清水变汽水”:3、“巧制果冻”:4、“清水变牛奶”:快乐之旅第二站:“结缘”反应复分解送你“法宝一”: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碱中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于水,氢氧化钙于水,其余氢氧化物都于水。

盐中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全部于水;硫酸盐除不溶,还有和微溶于水,其余全溶;氯化物中只有难溶于水。

送你“法宝二”:常用离子对气体水快乐之旅第三站:判断反应有新招反应条件:生成物中要有 或 或 生成快乐之旅第四站:小试牛刀我能行H 2SO 4+Ba(NO 3)2== K 2CO 3+NaOH== H 2SO 4+NaOH == Ba(NO 3)2+K 2CO 3 == Ba(NO 3)2+NaOH == K 2CO 3 +H 2SO 4 ==快乐之旅第五站:灵活运用我自信1、(2008’苏州)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 +、Ca 2+、CO 32-、OH -B 、Na +、SO 42-、Cl -、OH -C 、OH -、Ba 2—、Cl - 、H +D 、OH -、Ag +、NH 4+、NO 3-2、(2007’广元)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BaCl 2、CuSO 4 B 、KCl 、NaOH C 、Ca(OH)2、Na 2CO 3 D 、CaCO3、KNO 33、 用一种试剂一次性能将澄清的石灰水、稀硫酸、食盐水三种溶液区分开的试剂为( ) A 、CO 2 B 、无色酚酞试液 C 、BaCl 2 D 、Na 2CO 34、下列各组稀溶液中,利用组内物质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各种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 A.NaOH 、CuSO 4、HCl 、KNO 3 B.HCl 、KOH 、NaCl 、Na 2SO 4 C.Ca(OH)2、Na 2CO 3、NaCl 、HCl D.NaNO 3、MgCl 2、KCl 、Ba(OH)2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活动内容用顺口溜激情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复分解反应及条件的探究欲望快乐学习之旅第二站: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特点和通式,并学会判断 快乐学习之旅第一站: 回顾旧知,认识复分解反应的四种类型引入新课观看魔术,表演魔术,书写化学原理;认识复分解反应的四种类型(酸与碱、盐与碱、盐与酸、盐与盐)“问题式”讨论,学生得定义、找特点、写通式,并进行复分解反应的“智力大闯关”,判断正误,巩固提高教学过程:【板书】酸+碱盐+水盐+酸新盐+新酸盐+碱新盐+新碱盐+盐两种新盐观察思考并回答,自己得结论。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实验活动2《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实验活动2《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实验活动2《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当前中学生对水的认识多停留在日常生活层面,对水的化学组成和变化过程了解不够深入。

他们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但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化学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较为模糊,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来深化对水的组成和变化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设计思路《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教材以水的化学性质为核心,通过电解水实验等实践活动,系统地介绍了水的组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材内容设计科学合理,既注重理论知识的阐述,又强调实验操作的技能培养。

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新颖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教材还融入了环保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体而言,该教材是一本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具有很强实用性和启发性的教材。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了解水的化学组成(H₂O),掌握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物理变化(如蒸发、凝结)和化学变化(如电解水);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

科学思维: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科学探究: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的概念。

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水的组成元素。

五、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水的电解过程,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1. 导入新课(约5分钟)情境创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如降雨、蒸发、河流流动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来源和变化。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课题3《物质组成的表示》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课题3《物质组成的表示》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物质组成的表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质组成的表示》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

在本节课程中重点让学生掌握化学式的含义,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

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化合价,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化学式和化合价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为之后学习第五章《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以及一些物质化学式的写法,为学习本节课做了铺垫,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对于已经进入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能力和归纳能力已初步形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和物质的微观构成等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化合价的认识还比较陌生。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直观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学生能够明确化学式是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理解其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意义。

掌握化学式的写法与读法:学生能够根据化合价规则正确书写和读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进行简单计算:学生能够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如计算组成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等。

科学思维:学生能够初步学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并了解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科学探究:学生能够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根据化学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如计算元素的质量比和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化学变化中原子守恒的思想,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设计思路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以及元素符号的意义,对化学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具体含义和写法仍较为模糊。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和写法,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巩固练习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主备教师:李金美参备教师:王足生王埔石丁志润课题1爱护水资源(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2、方法与过程:学习利用身边的报刊、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

学习利用数字和图表来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强化学生爱水、节水意识。

【教学重点】:1、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1、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相关资料的收集。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A、收集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水污染的情况。

B、调查你自己家的用水情况。

2、情景导入:提问:我们每天都要用水,喝水,你能说出水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吗?回答:略引入:既然水对于我们如此重要,那么你了解我们的水资源状况吗?知道如何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3、讲授新课: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板书)存在:江河、湖、海占地球表面积的3/4;总量很大(14亿立方千米,2×1018吨);展示: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饼图)讨论:地球上70%覆盖着水,为什么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缺水的危机?原因:1、淡水资源比较少(能直接饮用的仅占水资源的0.769%);2、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水量增多;3、科学技术的发展,水资源被污染。

4、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匀(20多个国家缺水)。

展示:部分国家的人均水量图。

我国各地区(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人均水量图。

讲解: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

(用具体数字说明)。

展示:我国因缺水而造成的各类损失的资料。

讲解:从种种的表格、数学、资料都向我们诉说着淡水资源的短缺,21世纪,水资源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首要问题。

二、爱护水资源(板书)1、节约用水(板书)展示:自己家的用水情况,并根据课本第62页调查项目打分标准进行打分。

提问:生活用水节约和浪费相比较有什么差距?展示:生活用水节约与浪费方式比较。

小结:一种生活习惯和用水方式的改变,就可以节约很多水,所以希望大家要注意节约用水,并把这种风尚不断地讲述给别人,使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共同来爱护我们的水资源。

介绍:《水法》和节水徽记。

2、防止水体污染(板书)1)水体污染: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和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体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2)污染的途径(板书)(A)工业生产各种废水、废物等未达标排放;(B)农业上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提问:水污染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展示:污染造成的危害的图片、资料。

3)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措施:(1)减少污染物的产生;(2)对工业污水进行处理,使其符合排放标准;(3)农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4)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小结:1、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2、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人都应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练习:学习指要作业:【教学反思】课题2水的净化(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3)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1、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的做好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课时:二课时【教具学具准备】药品:河水,井水、雨水、自来水,纯净水,蒸馏水,明矾,肥皂水,活性炭。

仪器:烧杯、漏斗,玻棒,滤纸、铁架台,铁圈,烧瓶,酒精灯,冷凝管。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展示:河水,井水、雨水、自来水,纯净水,蒸馏水。

讨论: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回答:A:河水较浑浊,而其他水较澄清。

B:自来水与纯净水比较,纯净水更澄清。

说明:纯净水虽然比较澄清,但纯净水不等于纯水。

过渡:自然水怎样才能变成比较澄清的自来水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水的净化。

2、讲授新课:多媒体展示: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

讲解:通过自来水厂净化的过程,我们知道水中的杂质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两大类。

一、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板书)1、静置(板书):[演示实验1]将一杯泥水静置一段时间现象:水中杂质沉到水杯底部,上层水较澄清。

提问:经静置后,水中的杂质能全部沉到水杯底部而水特别澄清吗?回答:不一定,这与时间长短有关,与杂质种类有关。

[演示实验2]在泥水中加入明矾,搅拌后静置。

现象:静置的时间更短,上层水更澄清。

说明:明矾有吸附作用,明矾溶于水后产生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2、过滤(板书):展示:过滤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总结:过滤的注意事项是:一贴二低三靠。

学生活动:活动与探究[多媒体展示探究内容]教师活动:巡视学生活动情况,适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力争使每个小组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活动:各组派代表陈述实验结果。

(略)思考: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第二课时:二、除可溶性杂质(板书)1、吸附(板书):回忆:在自来水厂净化过程中,曾说到“活性炭吸附池“,这个池是做什么的?它起到什么作用?[演示实验3]往一杯带有红颜色的水中加入少量活性炭。

现象:红颜色褪去。

讲解:活性炭吸附池也起到除杂质的作用,因为活性炭有吸附性,它可以除去一些可溶性的杂质,如带颜色的小颗粒、气味等。

提问:经过静置、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变得相当澄清,所得的水是纯水吗?讲解:经过静置、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变得相当澄清,但所得的水不是纯水。

经过这些手段后只除去了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和异味,但水中还有许多溶解的杂质。

介绍:硬水和软水(板书)定义: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提问:硬水和软水有何区别?[演示实验4]:取两只烧杯,分别盛有硬水和软水,把肥皂水分别加入这两只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现象及结论:盛软水的烧杯出现了非常丰富的泡沫,而盛硬水的烧杯中则没有泡沫出现,所以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检验硬水和软水。

提问:硬水有哪些危害?回答:略提问:如何才能降低水的硬度,让它变成可供我们使用的软水呢?讲解:除去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这样就可以使硬水变软水。

思考:软化水的方法有哪些呢?讲解:工业上和科学实验中软化硬水的方法很多,生活中可通过煮沸水也可降低水的硬度,达到软化水的目的。

设问:有没有一种方法,既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又能够降低水的硬度呢?2、蒸馏(板书):[演示实验5]蒸馏硬水,并检验蒸馏后水的硬度。

现象:实验后得到的蒸馏水硬度较低。

总结:可见通过蒸馏,,既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又能够降低水的硬度。

思考:通过学完本节以后,你想到了什么?请谈谈回答:练习:学习指要作业:小结: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2、硬水易生水垢、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硬水可以软化为软水。

3、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作业:1、自制简易净水器2、除去家里荼壶、热水瓶、烧开水的壶等底部的水垢。

【教学反思】课题3水的组成(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

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教具学具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空气的组成如何?2、情景导入: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今天开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

3、讲授新课:讨论:地球上哪里有水?水有什么用途?用途: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想一想:1、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留意过我们身边的天然水都是纯净物吗?3、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实验3-1]:水的电解现象: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

2、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3、与是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

4、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

讨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论::有氢气和氧气生成,说明电解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H2O−−通电H2+O2分解反应−→介绍氢气: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

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验纯方法:如图所示。

讨论:氢气H2氧气O2水H2O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小结: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叫氧化物。

练习:学习指要作业:【教学反思】课题四化学式与化合价(四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式的涵义。

(2)知道一些常见的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3)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4)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元素 种类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组 成 纯净物 混合物 物质 种类物质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活动探究的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一些元素和根的化合价,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并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教学难点】:化学价的理解,化学式的书写,利用化合价写化学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