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社会—历史批评与“作家论”批评文体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社会历史批评ppt课件

第二章 社会历史批评ppt课件
希腊环境:“在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南 方最上品的果树不必栽培就会生长,那儿 每隔二十年左右才结一次冰;夏季的炎热 有海上的微风调剂;除了从色雷斯偶尔吹 来几阵东北风,地中海上有一股酷热的东 南风以外,气候非常温和。”
可编辑课件PPT
7
希腊种族:“希腊人有那种欢乐和活
泼的本性。……阿里斯托芬……描写
可编辑课件PPT
10
希腊雕塑:《维纳斯》、《掷铁饼者》:
可编辑课件PPT
11
三、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
别林斯基:优秀的文学既应该反映深刻的 社会现实,又要塑造美的艺术形象。
比如果戈理《死魂灵》以投机钻营骗子 六等文官乞乞科夫访问各地主庄园收购死 亡的农奴名单妄图骗取抵押金发财致富的 活动为主线,描绘了一幅从乡村到城市的 广阔图画,表现了旧的农奴制度和新的资 本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暴露了俄国地主 从经济到精神上的破产和堕落,深刻揭露 了农奴制社会的腐朽和反动本质。
可编辑课件PPT
12
《死魂灵》中塑造了许多的优秀的典型形
象:比如乞乞科夫的贪婪(收购死魂灵骗
取抵押金)、谨慎(他总是找那些与之气
味相投的地主做买卖)、狡诈(以各种理
由与地主们结识,尽量骗取地主的信任,
能不花钱的就不花钱);玛尼洛夫的满足
现状(“眼睛里满是甜甜的笑意,脸上流
露出心满意足的深情”)、空虚懒惰
可编辑课件PPT
19
二、社会历史批评的批评尺度
1、真实性尺度:指文学作品所展示的 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 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 它是作者的真情实感、读者的真实感 受与艺术形象的真实的统一。
比如中国五十年代大跃进运动时 期所创作的一些打油诗就没有真实性: “一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放到太平洋,世界又多一个洲。”

《社会历史批评》PPT课件

《社会历史批评》PPT课件

其二,考察人物的真实性,看人物是否合乎身份,人物
性格发展是否合乎逻辑,人物的情感是否真实可信。
其三,考察细节的真实性,看其是否会造成逼真的效果。
编辑ppt
5
❖ 2.文学作品必须具有正确的倾向性 ❖ 社会历史批评认为,文学作品的内容不仅仅
应该是真实的,而且还应该是正确的,就是 说,对文学作品真实性的考察必须要以考察 作品的思想倾向性为前提,看其能否反映出 历史的趋向和时代的本质。在分析和评论文 学作品时,一定要把作品放到社会历史的大 背景中,运用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历史发 展观念,以揭示作品主题的深刻与否。
者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
第二,要求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告诉读者什么是好的,
值得赞美的,什么是恶的,应该抛弃的,以影响读者的思想
道德和世界观,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增强改造世界的
勇气和力量,激发他们追求真理的欲望。
第三,要求“寓教于乐”,文学作品应具有陶冶性情、
愉悦身心的娱乐性质。不过文学作品的这种审美作用只是作
❖ 2、通过作品本身去发掘作者的风格和个性。批评家通过 作者对题材的选择、人物的爱憎及结构布局等可以体会作 者的情感倾向和艺术追求。 对作家的研究还应注意收集作家的创作自白和文学见解。
❖ 注意:有些作家的创作谈未必能真实地说明作品情况,这 或是由于作家自身表达能力的限制,或是有意讳饰。因此, 对于作家的创作谈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做具体细致的分析, 切不可盲从或轻信。
为一种媒介,最终目的是要教育读者。
编辑ppt
7
三、社会历史批评的操作方法
❖ 1.对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进行阐释 ❖ 社会历史批评注重对文学作品社会历史内容的具体
阐释。在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时,社会历史批评通 常都从内容出发来评判作品的价值。对抒情性作品, 主要分析的是与现实相关的情感表达;对叙述作品, 则主要通过人物形象和环境的分析来揭示主题及思 想意义。

茅盾及作品赏析ppt

茅盾及作品赏析ppt

巴黎和会(章宗祥) ——把青岛割让给日本
1.《建国伟业》五四运动片段
2.大学上抗议章宗祥、章宗祥逃跑视频资料
陈独秀 李大钊
文学战斗:主张将文学革命与思想革新相结合,对中国古 典文学批判的继承并与中西文学特点结合坚持以写实主义 为主的多种创作方法。
5.笔名的来源
1927年,大革命失败,沈雁冰被迫隐居在上海,郁郁不得志的他开始 用笔来宣泄心中的情感,于是创作了小说《幻灭》。小说完成后沈德 鸿开始投稿,可许多的报社却不敢登他的文章。这使得他内心十分矛 盾,于是他在手稿上署名“矛盾”。稿子最后交给了《小说月报》的 编辑叶圣陶,叶圣陶认为小说很好,但是看了这个名字却提出了意见, 认为这个名字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 氏,并且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不太好,就自作主 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盾”。沈雁冰对这一改动 也很满意,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
林小姐,是林老板和林太太的独生女,她成长在从小衣食无忧的环境中,自 然养成娇惯的性格,但其本质是好的,对于黑麻子之类就有一种几乎发于本 能的憎恶,而当林太太将她许配给寿生时,“她的泪痕中含着一丝笑意”,全然 没有攀龙附凤的等级差别,这一点是可喜的。
寿生,精明能干,忠诚,他是林老板的左右手,当林家铺子面临关 闭之际,他对当时的反动统治集团没有任何幻想,劝林老板出走, 这是其“微弱”反抗的表现,至于出走后怎么办,他却并无“远见”, 这也是他作为一个小店员自身局限性所决定的,但对他那个阶层来 说,还是有一定进步性的。
林太太,是这个货铺的老板娘,她是一个非常疼爱女儿的慈母形象,他舍不得林小姐受半点委屈, 而对朴局长的“求婚”,她将女儿许配给寿生,表现了旧社会妇女“宁愿粗食布衣为人妻,不愿锦衣玉 食为人妾”的高贵的传统心理。除此之外,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林太太的打嗝,作者在小说中描写了 几十次打嗝,把打嗝作为了穿插故事起伏的背景。随着故事情节的曲折起伏,各个打嗝呈现形式也 不同,比如出现紧急危险情况时“林大娘会打嗝如连珠炮般的接连打的不停,”知道朴局长看上林小 姐后,她打嗝的声音邻居都能听的清而且说话尽量抑住那些涌上来的嗝,喘着粗气说。但是当对林 家有利的情况和遇到令家比较舒心的事情时,这种打嗝声就会减少。面对外来打击时,林太太似乎 比林老板做到略好。尽管她仍然无法摆脱愚昧无知,例如“几乎什么事都祷告”,但她疼爱女儿,在 面对朴局长的“求婚”,当机立断地将女儿许配给寿生,让丈夫带女儿逃跑,选择自己留下来应对, 不得不说林太太相较林老板而言更加果断,其魄力亦不是一般女性所能达到。

第六章茅盾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第六章茅盾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以茅盾的《子夜》等作品为例, 以茅盾的《子夜》等作品为例,我们看到 社会剖析派小说具有如下特点: 社会剖析派小说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将小说艺术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 第一,将小说艺术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念的指导下,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念的指导下,从不同 角度较大规模地再现社会生活, 角度较大规模地再现社会生活,剖示现代 中国社会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性质。 第二,横断面的结构,客观化的描写, 第二,横断面的结构,客观化的描写,对 全般”社会做“缩影式”的反映。 “全般”社会做“缩影式”的反映。 第三,选取和开掘具有重大意义的题材, 第三,选取和开掘具有重大意义的题材, 善于描写蕴含丰厚的社会历史内容的复杂 化的性格和悲剧性的命运。 化的性格和悲剧性的命运。
《 子 夜 》 手 稿
《子夜》是茅盾创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 子夜》 是社会剖析派小说崛起的标志。 品,是社会剖析派小说崛起的标志。瞿秋白 曾称赞它是“ 曾称赞它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 长篇小说” 1933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 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 长篇小说”,“1933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 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茅 盾
《子夜》的文学史意义: 子夜》的文学史意义: 1、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科学世界观为 指导的社会剖析小说。它深刻地揭示了1930年代 指导的社会剖析小说。它深刻地揭示了1930 1930年代 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它的诞生, 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它的诞生,标 志着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崛起。它也是1930 1930年代初 志着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崛起。它也是1930年代初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重大收获之一,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重大收获之一,同时它和巴 金的《 金的《家》等作品一起代表了我国现代长篇小说 的成熟。 的成熟。 2、《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以相当宏 子夜》 大的规模描绘了上海这个现代化大都市, 大的规模描绘了上海这个现代化大都市,成功地 塑造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典型形象, 塑造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典型形象,代表了中 国现代都市文学的新发展和新成就。 国现代都市文学的新发展和新成就。 子夜》 3、《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具有 宏大而复杂的现代结构和史诗风范的现实主义长 篇小说。 篇小说。

课件-文学批评--社会历史批评

课件-文学批评--社会历史批评

示例:余华《我的文学道路》
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任何一个作家首先都是一个 读者,一个好的读者才能成为一个好的作家。”
如:川端康成 细部描写 “细部是我们生命的所在” 卡夫卡 “他解放了我的写作” 鲁迅 “想象力后面必须要跟着洞察力” 福克纳 心理描写“真正优秀的心理描写都是不
写心理的。”
3、考察文学的社会作用
3、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马克思主义使文学批评的社会历史方法置于科 学理论基础之上,并使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著名文艺理论家:卢那察尔斯基、普列汉诺夫、 卢卡契等。
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
文学须“表现人生指导人生” 茅盾的“作家论”批评:结合时代精神特质
和变迁来把握作家思想和艺术发展的脉络,同时 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在评判作品时充分考虑作 家的阶级出身、社会阅历及政治态度。
二、社会历史批评的源起
1、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2、孟子的“知人论世”说、“以意逆
志”说 3、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等人
的观点
三、重要理论家及观点介绍
1、法国社会学批评 斯达尔夫人:《从社会制度与文学
的关系论文学》 (简称《论文 学》) 强调自然环境因素对文学形态的作 用,将欧洲文学分为南方文学和北 方文学。 强调从宗教、风尚和法律等维度考 察文学。
强调文学的认识价值,把文学作品视为社会的 写照和反映,希望通过文学更好认识社会。
通过艺术形象影响读者的思想、道德和世界观, 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激发他们追求真理 的欲望。
《祝福》通过祥林嫂的命运反映了什么样 的社会历史内容
1、她遭遇了怎样的不幸? 2、她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她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4、造成她的不幸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5、小说的主旨是什么?

茅盾ppt(29页)

茅盾ppt(29页)
• 1917~1918年,茅盾接受了《学生杂志》编 辑朱元善的请求,为该杂志连续翻译了短篇科 学小说《三百年后孵化之卵》、《两月中之 建筑谭》和《二十世纪之南极》。翻译这篇 小说,既是给中学生提供历史和科学知识的通 俗读物,同时也显示出他对文学译品具有更大 的兴趣。
• 1918年,回乌镇与孔德沚结婚。
重译
• “真正的名著应该提倡重译, 要是两个译本都好,我们可以 比较研究他们的翻译方法,对 提供翻译质量很有好处。”茅 盾提倡名著多有几个译本,让 名著的译本“百花齐放”。
重译 示例
There was no possibility of taking a walk that day. We had been wandering, indeed, in the leafless shrubbery an hour in the morning; but since dinner (Mrs. Reed, when there was no company, dined early) the cold winter wind had brought with it clouds so sombre, and a rain so penetrating, that further outdoor exercise was now out of the question.
• 1921—1926年间,茅盾在《小说月报》和《文学周报》等刊 物上发表了包括匈牙利、波兰、捷克、芬兰、智利、巴西、 乌克兰、犹太等弱小国家与民族的小说和诗歌译品百余篇.
• 1927年至1928年又先后完成发表《幻灭》、《动摇》、《追 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开始以茅盾为笔名发表作品 。
个 人 生 平
茅盾当时写的这部小说,就是著名的《蚀》三部 曲:《幻灭》、《动摇》和《追求》。

茅盾ppt(29页)

茅盾ppt(29页)

• 1928年7月,避居日本,同中国共产党失去组织关系, 继续从事创作,完成长篇小说《虹》等著作。
• 1931年4月回国,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5月,任左 联行政书记,数月后因病辞职。创办《北斗》。
• 1932年,完成长篇小说《子夜》。 • 1934-1935年,协助鲁迅创办了《译文》月刊散文和文学理论。他还出版了包括 另一本弱小民族的短篇小说译文集《桃园》在内的2种 文学译著 • 1934年至1937年,他几次回乌镇进行写作,著名小说 《林家铺子》及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 残冬》等就是以故乡的背景创作的。《支那的一日》 是写实主义小说。 • 1938年2月,全家到香港,主编《立报·言林》和《文 艺阵地》,成为当时有重大影响的抗战刊物。 • 1936—1939年,茅盾翻译了为数不少的苏联、美国和英 国作家的作品,内容大多涉及到文艺理论探索,如英国作 家菲尔丁的《散文的喜剧的史诗》,以及无产阶级反抗 剥削和压迫的斗争,如美国作家・牟伦的《菌生在厂房 里》。与此同时,他还翻译了苏联作家吉洪诺夫揭露帝 国主义战争阴谋,剖析帝国主义战争本质的作品《战争 》,标志着他的翻译活动又有了新的重大转折。
重译
• “真正的名著应该提倡重译, 要是两个译本都好,我们可以 比较研究他们的翻译方法,对 提供翻译质量很有好处。”茅 盾提倡名著多有几个译本,让 名著的译本“百花齐放”。
重译 示例
There was no possibility of taking a walk that day. We had been wandering, indeed, in the leafless shrubbery an hour in the morning; but since dinner (Mrs. Reed, when there was no company, dined early) the cold winter wind had brought with it clouds so sombre, and a rain so penetrating, that further outdoor exercise was now out of the question.

茅盾及作品赏析ppt

茅盾及作品赏析ppt

建国后,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第一任主席, 文化部的第一任部长的茅盾负责国家文化事 业和文学艺术的组织领导工作,为我国文学 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 物 影 响
文学奖项
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生前遗愿,将自己的25万元稿 费捐献出来设立的一个文学奖项。是我国具有最高荣 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小组感触
第九段 斥责那些贱视民众、 顽固倒退的人们, 再一次赞美白杨树

艺 术 特 点
象征手法的运用
以白杨树象征中国共产 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 日根据地广大军民
文笔婉曲,结构谨严
文章一开头就点题,热情 赞颂白杨树“不平凡",当 写到对高原产生单凋之感 后,突然转向白杨树的描 写,犹如异峰突起,精神 为之一振,感情趋向炽烈 。
语言凝炼,文字优美
如写高原的“大”,用“无边 无垠”,写高原的“平”,用 “坦荡如砥”;写白杨的高大 ,则用“伟岸”、“挺拔”、 “参天耸立”,“傲然地耸立 ”。同是赞美白杨的“不平凡 ”,却用不同的句式,显出感 情的变化。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 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 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 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 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
“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
的嘲讽。

创作背景
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 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 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 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 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
茅盾真是一个大师,天才中的天才,文笔是我读过所 有作家中最好的之一。茅盾的作品的文笔之好就好像 卓越的大师信手拈来,文字的张力十足,丰富而不赘 余,他的风格和他同时代的作家如鲁迅等人风格完全 不同,并且我认为他的文学胜过他同时中国作家一个 档次。他的文字可以浪漫如《创造》中娴娴的进步与 君用的未来主义的冲突于缠绵,也可以深沉如《残冬》 《春蚕》中人民生活困苦的呼喊。但是茅盾的长篇小 说读来真的是有些晦涩艰难,他的《腐蚀》《子夜》 还是感觉没有读好,没有读出感觉与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11
10
“描写劳动者生活的作品显然和劳动者的实际生活 不符;不但口吻不像,连举动身份都不称。如果创 作者平日确曾和劳动者接触过的,当不至隔膜如 此!”
“对于现今的恋爱小说不满意的理由却因为这些恋 爱小说也都不是自然主义的文学作品。”
“到民间去经验了,先造出中国的自然主义文学 来。”
“凡是忠实表现人生的作品,总是有价值的,是需 要的。”
“譬如人生是个杯子.文学就是杯子在镜子里的影
子。” 2020/12/11
11
茅盾强调作家创作的环境,强调作家要深入到现实 生活中去
“我常想:在能做小说的人去当兵打仗以前,我们 大概没有合意的战争小说可读,正如在无产阶级 (工农)不能执笔做小说以前,我们将没有合意的无 产阶级小说可读一样”。
早期倾向于“写实主义”,而此后则倾向于运用
“自然主义”。这个时期,茅盾基本上没有运用
“现实主义”这个术语。这种概念使用上的混乱,
说明茅盾在对现实主义问题的理解上的混乱,也说
了茅盾在把握这一概念时的犹豫。实际上,茅盾是
在不断的淘洗中明确现实主义的概念的,这个淘洗
的过程是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
2020/12/11
《夜读偶记》、《关于长篇小说〈李自成〉》
2020/12/11
5
(一)现实主义的重新理解
茅盾并不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倡现实主义文学 的作家,但他却是现实主义理论最有力的提倡者之 一。
“写实主义的文学,最近已见衰歇之象。就世界观 之立点言之,似已不应多为介绍;然就国内文学界 情形言之,则写实主义之真精神与写实主义之真杰 作未尝有其一二,故同人以为写实主义在今日尚有 切实介绍之必要。”
误认》、《社会背景与创作》、《文学与人生》、
《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与努力》、《自然主义与中
国现代小说》等。
2020/12/11
3
第二个阶段:1928年到1949年,茅盾作为文艺批 评界的权威人物的时期,也是他在批评方法、批评 文体建设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时期。
1928年:《从牯岭到东京》和《读〈倪焕之〉》 1949年在第一次文代会上发表《在பைடு நூலகம்动派压迫下 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
而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是茅盾对一种普遍的批评理
论的认同和接受。 2020/12/11
13
“在阶级社会内,文学的历史基本上就是这样的现 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
——《夜读偶记》
“把暴露社会生活的阴暗面作为写真实的要求,在 旧社会里,也还说得过去,可是在我们这新社会里, 却是荒唐透顶的。”
——《关于写真实》
茅盾:《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
2020/12/11
8
近代西洋的文学是写实的、就因为近代的时代精神 是科学的。科学的精神重在求真,故文艺亦以求真 为唯一目的。科学家的态度重客观的观察,故文学 也重客观的描写,因为求真,因为重客观的描写, 故眼睛里看见的是怎样一个样子,就怎样写。
茅盾:《文学与人生》
2020/12/11
9
根据这样的理论原则,茅盾批评活动中的理论支柱 便形成了,在他阅读视野中的“五四”时期的文学 创作,都可以用自然主义(写实主义)进行衡量、分 析、批评,或者说,一切作品都可以纳入到他的写 实主义理论之中。
在茅盾看来,一部作品取得成功。是因为它真实地 描写了现实,一部作品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 “无经验的非科学的描写”.
——1921年,茅盾:《〈小说月报〉的改革宣言》
2020/12/11
6
《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
在茅盾看来.现代小说技术上的错误有两个方面:
一、“以‘记帐式’的叙述法来做小说,以至连篇 累牍所载无非是‘动作’的‘清帐’”
二、是“他们不知道客观的观察,只知主观的向壁 虚造,以至名为‘此实事也’的作品,亦满纸是虚 伪做作的气味,而‘实事’不能再现于读者的‘心 眼’之前”。
2020/12/11
2
茅盾一生的文学批评可以大体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20年到1927年(活跃期)
茅盾这个时期的批评文章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综论创作现状和作家作品评论,
如《评四五六月的创作》、《〈创造〉给我的印 象》、《读〈呐喊〉》;
一类是创作理论,
如《文学和人生的关系及中国古来对文学者身份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茅盾强调生活环境,强调作家对 现实的体验,显然是有相当的片面性的,也显然有 悖于文学创作的规律。
2020/12/11
12
从概念的使用来看,20世纪20年代的茅盾在“写
实主义”、“自然主义”等概念的运用,是比较混
乱的。更多的时候,“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
在茅盾那里是同一概念,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其
(1896~1981)本 名沈德鸿,字雁冰, 是现代著名小说家、 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 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 者之一,我国革命文 艺奠基人之一。 1896年7月4日生于 浙江桐乡县乌镇。
2020/12/11
1
一、文学批评活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坛上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 1920年以“佩韦”的笔名在《东方杂志》发表了 第一篇批评文字《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
《“民族主义文艺”的现形》、《封建的小市民 文艺》、《关于抗战文艺》、《民主运动与文艺运 动》、《徐志摩论》、《王鲁彦论》、《冰心论》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关于<李 有才板话>》
2020/12/11
4
第三个阶段:1949年建国到他去世。
这个时期的茅盾更多地是以文学艺术界的领导人的 身份参与文学批评,那种创建性的批评已经在茅盾 身上很难看到了,而作为一个文艺界的领导人,他 经常的讲话以及序跋代替了他的文艺批评。
茅盾所指出的现代小说的技术失误,主要原因在于
不能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所以要根治这些弊端,
“须2020/得12/11提倡文学上的自然主义”。
7
我们都知道自然主义者最大的目标是“真”;在他 们看来,不真的就不合美,不算善。他们以为文学 的作用,一方面表现全体人生的真的普遍性,一方 面表现各个人生的真的特殊性,他们以为宇宙间森 罗万象都受一个原则的支配,然而宇宙万物却又莫 有二物绝对相同。世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匹蝇,所 以若求严格的“真”,必须事事实地观察。这事事 必充实地观察便是自然主义者共同信仰的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