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与转喻
转喻与隐喻

转喻与隐喻之相关概念剖析转喻(Metonymy)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这样的一种修辞手段.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相似”;而是在“联想”。
转喻是认知的一个基本特征,人们利用某事物熟知的或容易感知的方面来代替该事物整体或其他方面。
一般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不是无限的认知数据库,对事物认识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一个事物用一个准确的术语或专有的解释去描述,而是通过大脑的创造性,把自己已有的认识与面临的新的认识对象结合起来,加以对照,找出公共的特性,用旧有的思想去解释、认识眼前的新事物,这种用一事物去指称另一相关的事物就叫做转喻.凸显原则: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更加容易注意到事物的典型特征,也就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凸显原则,而转喻就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这一凸显原则。
一个事物、一件事情往往都是复杂的,具有很多属性,而人在认识的过程中最容易被该物最突出的、明显的、容易记忆和理解的、留下深刻印象的属性所吸引,即凸显性。
立足于这一突出的特性,我们就会以其为参照点,在该领域内(或同一认知模式里)激发另一成分。
同时也可以说,,转喻是一个思维过程和投射过程,是一种描述事物的修辞方法,就是把抽象的思维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只是这一过程是前一事物对照引出后一事物,从原有的经验结构、认知思维到语言表达的结果。
关联原则:转喻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现象,其实质上是一种联想认知,遵循关联原则,也就是要理解转喻就必须依靠语用推理。
例如:He is fond of the bottle。
他喜欢喝酒。
用bottle装酒的瓶子,表示wine酒,二者之间有相关联性,用容器代表了所装的物体。
这种例子是相当多的,如:head头代指动物的数量,刀剑代指战争等等。
这种关联性往往能帮助我们表述认识的更多的事物,但人的认识又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所以就会有从A→B→C的关联渐递过程。
转喻和隐喻两种修辞格的判定规则

转喻和隐喻两种修辞格的判定规则
转喻与隐喻是修辞学中属于比喻类修辞方法的一类,相比于其他比喻类修辞,它们更为抽象、更为隐晦,蕴含着深厚的文采。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转喻的规则是将已知的事物,转换成未知的概念或某一概念的一部分,如“诗如梦似雨”,梦表示未知,诗是已知的,而雨则是梦的一个部分,其中的转喻性就比较明显。
然而隐喻的规律则有所不同,它是在隐藏的状态下,将现实的事物,转化为另一种事物,如“者书其政,可谓冰雪”,将书其政这一现实情况,隐晦地表现为冰雪,以增加文采,并表达更为深刻的意境。
掌握转喻与隐喻的判断规则,就能在正确使用转喻与隐喻的时候更多地去挖掘文章背后深层次的意义,也能去发现更为多彩精彩的文章中所蕴含的精美文采。
最后,从转喻与隐喻的判断规则来说,他们可以让文章不仅具有新颖的见解,也能给别人留下文采佳句,温柔地感召心灵,让作品有更高层次的含义。
《隐喻和转喻》课件

传统隐喻
总结词
常见、习惯性、易于接受
详细描述
传统隐喻是指长期被人们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习惯性表达方式的比喻。这种隐喻形式通常比较通俗易 懂,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和说明。例如,“火上浇油”,用来比喻加剧矛盾或使情况更加恶化。
隐喻和转喻能够激发学习者的 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隐喻和转喻在思维中的作用
隐喻和转喻是思维的重要工具,它们 有助于人们理解和解释复杂的概念和 现象。
在思维过程中,隐喻和转喻有助于激 发人们的创造力,产生新的思想和观 点。
通过隐喻和转喻,人们能够将抽象概 念具体化,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 本质。
隐喻和转喻能够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和表达能力,使思考更加清晰、表达 更加准确。
反讽
总结词
反讽是通过与预期相反的表达方式来传达意 义。
详细描述
反讽是一种通过与预期相反的表达方式来传 达意义的转喻形式。例如,“He is a genius in the kitchen”表示他不是一个烹 饪天才,而是个厨房里的笨蛋,其中 “genius”与“厨房”的结合与预期相反, 表达了相反的意义。
隐喻和转喻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结词
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将推动隐喻和转喻理论的实 践转化,为机器的语言理解和生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 法。
详细描述
通过研究如何将隐喻和转喻的原理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 ,可以开发出更加智能、自然和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处理 模型。这将为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对话系统等领域的发 展提供有力支持。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 他提出从隐喻到转喻的连续体:多重对应 隐喻→单一对应隐喻→述谓用法的转喻→ 指称转喻。
• 在通感形容词例子中,判定不同感官域是否为独立的 域涉及认知域的层次性问题。在具体的层次上,他们 相互独立,映射发生在域间;但在总的感官体验的层 次上,不同的感官都是其次域,故映射发生在域内。
3. 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
• Haser(2005:30)的观点值得借鉴:借助母域或其它 类似概念作为区分隐喻和转喻的标准是存在问题的。
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
e.g. “UP”和“MORE”的概念可以说明“字面义-转喻-隐 喻连续体”的四个阶段:
UP 分离
MORE
UP︱MORE
隐喻 MORE IS UP 完全隐喻 UP FOR MORE
合并
UP+MORE
UP
部分隐喻 UP FOR UP+MORE 字面义
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
E.g. loud music/ loud color (吵人的音乐/花哨的颜色) Taylor(1995:139)认为该例子中听觉域的属性被映射到了视觉域,
这显然是隐喻。 Barcelona(2000a)作了更深入的分析,指出隐喻映射发生在具体的
听觉域“deviant sounds” 和具体的视觉域“deviant colors”之 间。色彩认知域有内在的标准,人们从不同的维度来识解色彩, 有时会看到一些打破标准的色彩。 “deviant sounds” 被理解为 “attention-getting deviant sounds”; “deviant colors”被理解 为“attention-getting deviant colors”。
隐喻转喻-专业文档!

隐喻转喻摘要:本文以隐喻和转喻作为研究重点,从横组合与纵聚合的区别切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同与不同。
并把这两组对照落实到文学文本的欣赏和作家的研究上。
隐喻;转喻;横组合;纵聚合;文学一.隐喻和转喻1.隐喻:隐喻是什么?历史上第一位对隐喻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通过把属于别的事物的词给予另一个事物而构成,或从“属”到“种”、或从“种”到“属”、或从“种”到“种”、或通过类比。
亚里士多德作为隐喻研究的先驱,认为人类语言中布满了隐喻,它是一种以非凡方式用在非凡场合的非凡语义偏离现象,起装饰或是调味品的作用。
隐喻的修辞学研究从古希腊一直持续到现在,学界至今对隐喻还没有一致定论。
修辞学家说,隐喻是辞格,是修饰话语的手段;逻辑学家认为,隐喻是范畴错位;哲学家说,人类语言从根本上是隐喻性的,;认知学家说,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
对隐喻定义的界定非常复杂,涉及到隐喻本质的方方面面,但也因此隐喻有了非凡的吸引力。
隐喻研究是当今语言学界的热点。
隐喻是我们熟悉世界和语言发生变化的重要手段。
一般来说有四个特点:新奇性、一致性、不对称性和具体性。
现代隐喻理论把隐喻被定义为不同高级经验领域里两个概念的映射(Lakoff&Turner1989)。
即将源域的特征映射到靶域,或者说靶域的概念可以通过源域来理解。
从源域到靶域的结构映射在三个不同概念层次上进行:本体映射,结构映射,逻辑知识映射。
(1)a.Weareatacrossroadsinourlife.b.You’reoffthetrackc.Thereisnowaybackd.Ourrelationshipisadead-endstreete.Wemayhavetogoourseparateways.f.Shegaveherlifeanewdirection.(转引自Feyaerts2000)本组的六个句子构成了“lifeisajourney”这样一个概念隐喻,旅行的过程与生活的不同方面相映射,将life变成一条road(从生命开始到结束,也就是从上路到旅程结束)。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
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语言中的意义构建过程。
它们是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实现的。
下面将分别对隐喻和转喻进行探究。
1. 隐喻(Metaphor)
隐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构建意义。
在隐喻中,一个概念(称为隐喻源)用于理解另一个概念(称为隐喻目标),从而为目标概念赋予某种新的意义。
隐喻在语言中经常使用,有助于表达抽象的或难以言说的概念。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使用“时间是金钱”这个隐喻来描述时间的重要性。
在这个隐喻中,时间被映射为金钱,表达出时间的珍贵和需要节省的意义。
通过隐喻的使用,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时间的价值,并用金钱相关的概念来描述时间的使用和管理。
2. 转喻(Metonymy)
转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与其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来构建意义。
在转喻中,概念的转换是基于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转喻可以通过将一个概念的某个方面或属性与另一个概念联系起来来实现。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使用“白领”来代指从事脑力劳动的办公室职员。
在这个转喻中,白领这个词与白色衬衫相关联,而这种衣着风格又与办公室工作紧密相关。
因此,通过将衬衫作为办公室工作的代表,我们可以使用“白领”这个词来描述办公室职员。
隐喻和转喻在认知语言学中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构建方式,还能揭示出人类对于概念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转变的过程。
通过研究隐喻和转喻,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
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派生中的作用

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派生中的作用
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派生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隐喻和转喻可以丰富语言的义项,提高语言的描述能力。
通过
隐喻和转喻,原有的词语可以生成新的派生义项,它可以让说话者以
更加形象化的方式描述语义,例如,一个人给别人起头可以用“总统”
一词来形容,从而将个人的担当比作国家的领导,而用“精灵”一词则
可以将个人形容成灵巧、活泼的形象。
因此,通过隐喻和转喻,可以
让说话者选择更为丰富的词汇来描述语言的义项,从而增加语言的表
达能力。
此外,隐喻和转喻也可以更好地储存和传递知识。
在为没有词汇便利
资源的人交流知识时,说话者会尽量利用已有的词汇,而隐喻和转喻
可以把复杂的概念表达出来,让不了解这些概念的听话者也可以理解。
比如,一个人可以用“铁锤”一词来暗喻他对某人的忠诚勇敢,这样,
即使没有直接说出“忠诚勇敢”,听话者仍然可以从“铁锤”的意义理解出这一概念来。
总而言之,隐喻和转喻可以丰富语言的义项,提高语言的描述能力,
以及帮助更好地储存和传递知识,在词义派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隐喻和转喻视角下汉语新词的衍生

隐喻和转喻视角下汉语新词的衍生一、隐喻1、“飞机场”——生命的起飞点:飞机场是航空旅行的起点。
同样,我们的生命也是从飞机场起航,开启新的旅程。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场旅行,那面前的每一个惊喜跟每一个挑战都将伴随着我们,这些障碍也会让我们更强大,更有把握。
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出发,乘坐它飞向未知的未来!2、“探险”——寻找新世界:探险是一个美好的词,它不仅暗示要寻找未知的新世界,更暗示人要勇敢地走向未知,不断探索以及建立新的空间。
人生也是一场探险,我们要勇敢而有趣的拓展自己的版图,拥抱新知,用有趣的方式去推进生活,去发掘人性的本质,无论何时都要追求更大的空间,更美好的景致。
让我们以最积极的态度,勇敢的走进未知的大门,谱写未来的故事!3、“游泳”——健康的潜水:游泳是一种有趣又美丽的运动,它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强化意志力,培养毅力。
同样,我们的人生也是一场游泳,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拥抱潜水的乐趣。
每一次潜水,都会让我们更有把握,更加成熟,更有所获。
让我们正视自己的生活,游出新的前行,努力拼凑起失落的碎片!二、转喻1、“小桥流水”——沉淀回忆:小桥流水是一种宁静的美,它把延绵水流里方才经历过的历史,沉淀到最深处,化作一潭绿水。
同样,我们每一份回忆也犹如一潭绿水,在随时间而流的回忆中,沉淀着珍贵的美丽,给我们带来暖昧温柔的安慰与温暖。
让我们细细聆听这潭水里的歌声,片片回忆慢慢拼接,焕发属于自己的光辉!2、“果园”——累积果实:果园代表着积极的结果,里面经过种植,滋养和保护,也许几年之后,会有丰硕的果实唤醒它的味觉神经,让口舌体会到美妙的滋味。
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我们要梦想勇往直前,勇敢去把握机遇,从而收获更多的果实。
只有拥有丰硕的果实,才能播种美好的未来,让每一天都充满活力!3、“宝箱”——童话般的未来:宝箱是美丽童话般的代名词,它暗示着一些珍贵宝物藏在其中,不断追求就能发掘它们。
正如宝箱一般,我们面对未来,要勇于探索、拆开锁孔,去挖掘珍贵的物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应该说明的是,写实或再现类型以转喻或典型化为主,并不完全排斥隐喻的成分;同样,写意或表现类型以隐喻为主,也并不完全排斥转喻或典型化的成分。
正是两种成分不同的对比关系,在两种类型的极点之间产生多样的中间状态。
一、转喻——典型化写实类型的舞台设计主要使用典型化的方法。
所谓典型化就是以个别直接体现一般。
具体地说,它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环境再现的具体性、真实性。
在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中,典型化强调的是个别、个性。
对于舞台设计来说,它的出发点是为剧中人物创造具体的、真实的环境。
王文冲在介绍他设计《茶馆》的经验时写道:“一九五七年底,听老舍先生读完剧本后,我非常喜欢这个戏。
为了搞设计,我参看了一些有关那个历史时期的资料,也和导演夏淳同志到过几处老茶馆的旧址,可惜,有的已盖成新居,有的只剩下一片瓦砾,一点痕迹也不存在了。
我们走访了几位当年坐过茶馆的长者,听了他们的口述,加上手头资料和我久居北京时对生活的理解,不久,初步创作出了一些草图。
金受申先生看后说:‘这是北京大茶馆,不一定是‘和泰’或‘广泰’,但这是北京老茶馆,二荤铺的样式。
”(《首都舞台美术家资料选》第2页)《茶馆》三幕戏的动作地点都是“裕泰茶馆’,对写实类型的舞台设计来说,最重要的是创造出一个具体的,真实的北京老茶馆。
其真实性足以使当年坐过茶馆的老人给予认可。
(图1)1.《茶馆》设计:王文冲再现的真实性要求舞台设计在剧场的条件下尽可能接近现实的原生状态,或者用自然主义的话来说,“接近自然”。
为了创造出独特的生活气息,细节的真实是决不可少的。
美国舞台设计者凯洛格在《蒸气浴》中创造了一间真正的土耳其浴室。
评论家们津津乐道于浴室里生锈的水管和褪色的瓷砖。
有人甚至说“能闻到汗水和冬青油的气味。
”为了真实,设计者专门去伦敦的波特契斯特浴室搜集资料,拍了许多照片。
她的目的并不是想复制一间土耳其浴室,而是去寻找对浴室的感觉,或者说,感受浴室特有的生活气息或场所精神。
她说:“当你了解了气氛、现实、肌理、色彩、空间、气味时——当你了解到某个空间中所有的一切时,你才能真正地将它放在舞台上,即使你不打算用写实的方法来处理它。
”(《American Set Design》第60页)(图2)没有细节的真实就没有独特的生活气息。
水管生锈的细节是浴室的特有的特征。
自然,典型化也排斥为细节为细节,堆砌细节,象贝拉斯库那样将小东西填满墙壁。
选择富有表征性的细节,剔除偶然的,不必要的细节只能加强再现的真实性,而不会削弱它。
2.《蒸气浴》设计:凯洛格第二,概括性。
典型化区别于简单地复制现实之处就在于它的概括性。
个别体现一般。
个别的,具体的物质环境必须体现人的和社会的意义。
不应该将物质环境中的“一般”简单地理解为同类物的普遍特征。
物质环境中的“一般”、本质并不在于物自身,而在于物与人的关系。
它的本质就是它的社会内容。
舞台设计的典型化就是以个别的,具体的物质环境的形象体现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
《茶馆》的舞台布景所以是典型的,并不在于它是北京老茶馆的例证或样本,而在于它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三个时代的变化。
第一幕的时间为清末,舞台展示了裕泰茶馆的鼎盛时期。
第二幕相隔二十年后,为军阀混战时期,景的右侧向前移动,取消了“太白醉酒”的画幅,减去了大半面墙,缩小了空间,突出了左方内院改成的公寓。
第三幕,又距第二幕二十年,为国民党统治时期,空间更加缩小了,堵上了通向内院的公寓,舞台正中又划去了作为逆产被查封的秦二爷的仓库,把茶馆已经所存无几的一小块地方也分割得七零八落。
空间一幕幕缩小,而“莫谈国事”的告示一幕幕地扩大。
布景不仅反映了三个时代的变化,也反映了“恶势力”的层层逼迫,最后导致走投无路的王利发悬梁自尽。
第三,个别与一般的同质性。
在我国过去的文艺理论中,通常将典型化理解为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揭示出典型化不同于象征化的特征。
实际上,隐喻与象征也包含个别与一般两项,也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典型化与象征化都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个别与一般两项统一的方式。
在典型化中,个别与一般是浑融无间的。
个别体现一般,而一般寓于个别之中,它们互相拥有,它们是同质的。
德国曼哈姆剧院曾来中国演出过《屠夫》一剧。
该剧结束时,一辆巨大的坦克驶过街头。
它的意义很明确:尽管纳粹垮台了,但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
在这一形象中,个别是坦克,一般是战争威胁,两者是同质的。
因为坦克本身就是战争的工具。
坦克的形象本身就包含战争的含意。
根据雅可布森的两分法,典型化是一种转喻,即个别与一般,部分与整体,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两项处于接近性的关系中。
从哲学上来说,任何个别都是一般的,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
典型化的创造机制就是选择。
典型化就是选择对一般最具表征性的个别,或者剔除个别中那些与本质无关的,偶然的因素。
军用卡车也是战争的工具。
但是一辆军用卡车出现在街头对于概括战争威胁的意义并不显得是充分的。
二、物质环境的意义具体的物质环境本身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人的意义。
物质环境是人创造的。
在物质环境的创造中,用马克思的话来说,人把自己的本质“对象化”了。
物,任何人工制品,不仅是自然实体,也是社会实体。
它存在着人的意义,存在着这一物体对我们和周围人们的作用与意义。
它们可以向我们传递社会的信息。
物或人工制品是被文化和社会代码化了的,是凝固的社会信息。
物质环境,诸如衣服、家具、建筑、街道、聚居区实际上都是编码于物质环境中的文化和社会关系。
所以,对考古学家来说,文物可以传递关于当时人们生活方式的信息。
如商代和西周的爵、角、斝等酒器所以带有高高的三只脚,因为当时人们皆席地而坐,所以,当时的酒器、食器都做得比较高。
而到了晚唐与五代以后,由于普遍使用桌、椅、凳子,高大的酒器和食器就被排斥了。
实际上,对物的社会实质,人们不仅象考古学家那样用意识去认识,而且更多的是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感知的。
当我们第一次去感知这个现实时,它就显露出人的本质。
人对物质环境是按照它的社会意义来感知的,并以此采取适当的行为。
换句话说,人创造了环境,而环境也创造了人。
我们知道,影响人的行为的是社会情境,它包括场所、背景、交往的主体以及交往主体间的关系。
具体地说,社会情境包含: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怎样做。
因此作为行为场所的物质环境是构成情境的一个要素。
物质环境为人们识别和解释情境提供线索。
读解这些线索所提供的信息,他就知道,他处于一个怎样的社会情境中,他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他该采用什么行为才会被人认为是适当的。
自然,读解线索必须具备有关的文化知识。
阿摩斯·拉普卜特说:“我们每天多次进入场面和场所,获取其中信码化的线索,对意义进行译码,使之与相应的适宜的图式和文化知识相称,并恰当地采取行为。
当我们从讲演厅进入研究室,从自助食堂到高雅餐厅时,就会响应环境中的线索而调整我们的行为,环境线索为我们确定了情境和脉络,并有助于指导我们遵循预定的途径采取行动。
”(A ·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第75页)线索是物质环境中的区别性特征。
如自选商场中货架的开放性排列与传统商场中货架的封闭性排列,它们之间的区别性特征提供了顾客采用何种购物方式的信息。
人对他人的行为,即社会交往通常是根据建筑、陈设、消费品、饮食习惯和穿着这些物质环境所提供的线索对他人进行判断的结果。
物质环境的意义是多层次的,大体上可将它区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低层次意义。
这涉及物的实用价值,是它的功能性意义。
符号学家艾柯说:“一件实用的物品,就其交流的能力来说,它是具有确切与惯例性含意的符号载体,这含意就是它的功能。
”(G ·勃罗德彭特:《符号、象征与建筑》第15页)如楼梯的含意就是可以上去,椅子的含意是可以坐下。
它直接影响人的行为。
诸如出入口、座位排列、道路标志等这些线索一经识别就可以产生预期的行为。
一件物品的形式除了使其功能成为可能外,还必须清楚地指示出这些功能。
但功能的实现还是以代码为基础的。
初次入城的山民不会使用抽水马桶,这就是说,他没有使用抽水马桶的代码,或者说习惯。
第二,中层次意义。
这涉及物的社会价值,它表述有关人的身份、地位、财富、权力等活动和行为场面中隐含的,而不是实用性的方面。
艾柯说:“一把椅子首先是让我知道我可以坐上去。
但如果是御用的宝座,那就不仅起着椅子的作用;它是供某个有地位的人坐的,证明它的使用者‘坐处尊位’。
”(《建成环境的意义》第18页)这一层次的意义更多涉及的是场所的占有者和控制者的形象。
在美国文化中,宅前草坪的维护水平和布局成为一种标志,它表明宅主家庭的情趣、地位和生活方式。
有的新居民买下住宅后,常常室内家具还未齐备,而草坪就已种植和修整。
在物质空间中的定位成为在社会空间中定位的标志。
第三,高层次意义。
这涉及物质环境的象征价值。
如历史的遗迹,它们沉淀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并具有象征的意义。
圆明园遗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它们是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人,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柱。
这类“物证”是被历史进程本身编码的,并达到了象征的高度。
另一类象征较不容易被一般人所领悟,它们涉及文化图式、世界观、哲学体系、信仰等。
西方中世纪的大教堂是宗教的象征,神学的总结。
颐和园与江南园林反映了儒家与道家,入世与出世两种不同的世界观。
中国居民中的天井反映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文化图式。
“古人通过天井寻找人和天通融之处,利用天井、院落把天、人和地三者契合起来,把人的生命贯注到大自然的流程中去。
”(丁俊清《中国居住文化》第177 页)最近落成的上海历史博物馆也具有“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
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代的宇宙模式。
物质环境丰富的多层次的意义正是舞台设计典型化的客观基础。
舞台设计典型化的实质就是在特定演出的语境内,以个别的,具体的物质环境的形象体现隐含的人的意义和社会内容。
三、现实主义的变异在20世纪,写实的舞台设计虽然受到各种非写实主义的冲击,但它时起时落,依旧不衰。
不过,写实主义本身也在发生变化。
这说明在写实类型中,典型化与其他非写实的成分结合的可能性。
写实主义变化的总趋向是超越自然主义的幻觉论。
人们日益意识到,只有摆脱照相式再现的重负,写实主义才能在揭示现实的深层本质方面享有更大的自由。
正如美国剧作家田涅西·威廉斯说:“看来,现在大家都已了解,在艺术中,象照相般准确的描绘是不起重要作用的。
真实、生活,即现实,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以诗的想像力能够表现这一现实,或者通过改变事物的外貌,把握住现实的本质特征。
”(《戏剧艺术》1980年第4期第155页)人们对这种新的写实主义加上各种限定词,如“诗的”、“表现的”、“心理的”、“选择的”、“风格化的”、“剧场性的”等等。
这些限定词说明新现实主义的一般特征,也说明典型化和其他非写实因素的结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