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意象

合集下载

举例说明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举例说明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举例说明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审美意象是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和情感反应。

它体现了审美主体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并通过表现艺术对象的特征和情感内核来触发观众的感知和共鸣。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举例说明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考虑一个花园中的景色。

花园中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给人一种和谐、舒适的感觉。

通过观察这个景象,人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自然的力量。

这种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体现在景色的色彩和形态上,以及观众对此景象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上。

想象一幅油画作品。

画家用细腻的笔触和明暗的对比表现出一个孤寂但富有意味的夜晚景象,包含月光洒照下的建筑和河流。

观者从这幅画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在这个例子中,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体现在画家通过色彩和构图的运用来表达某种情感和意境。

考虑一段音乐。

音乐家通过旋律、和弦和节奏的组合创造出一种动人的乐曲,携带着快乐、悲伤或斗志的情感。

这段音乐会让听众沉浸于其中,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享。

这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体现在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听众对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上。

想象一个小说中的场景描写。

作者通过文字运用表现出一个咖啡馆里温暖的灯光、咖啡的香气和人们聚集一起的场景。

读者可以在想象中感受到这个场景的和谐和温暖,以及人际交往所带来的快乐和交流。

这个例子中,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体现在文字的描写技巧和读者对此场景所产生的感知和情感体验上。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艺术作品中通过色彩、形态、音乐、文字等方式所表现的情感、意境和主题上。

它是观众对艺术作品产生的感知、体验和情感反应。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论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论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论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1审美意象简介
审美意象一般是指人在审美领域中的体验及其产生的共同的形象和联想。

它是由生理/心理领域负责处理有关事物的秩序和组织的概念而产生的共同的美学感受。

它可以是没有完全文字化的表达(如形象、声音),也可以是文字化的概念(如元素、结构)。

2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1)统一性:它体现出不同的审美观念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即空间、时间、审美观念中的统一性和一致性。

(2)建构性:它表现出在审美意象的运用中建构性的做法,例如通过图像的建构结构,文字的组织形式来表达价值。

(3)多样性:它体现出审美不同类型意象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和视觉等等。

(4)具体性:它体现出一定的具体性,如表现的现代主义、象征主义和叙述艺术等等。

3结论
审美意象是审美界中人们体验并产生共同形象和联想的形式,具备统一性、建构性、多样性和具体性等基本特征。

它使用图像和文字等形式来表达价值,以及不同类型意象之间的关系。

它是审美界最常
用的表达形式,但不同的审美情景下它可能带有不同形式,如形象、文字等。

审美意象举例说明

审美意象举例说明

审美意象举例说明
审美意象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接受对事物的美学判断或欣赏,也是一种对物象的感知和理解。

总的来说,审美意象是一种以形式、颜色、质地为基础的可根据感官知觉、抽象性思考及经验来建立起来的审美判断。

因此,当讨论审美意象时,需要把它们放在社会文化背景下考虑,而且还要考察它们对社会现实的意义分析和影响。

举例说明审美意象,首先要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待它们,这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性。

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审美意象往往完美地展现了生活的美妙细节,丰富的颜色和形状让人们能够更充分地体会到它们的意义和内涵。

例如,梵高的《星夜》即是一幅具有审美意象的绝妙作品,画面上淡雅的蓝色满是深刻又具有抽象意义的含义,把观众带入一个愉快的心境。

此外,莫奈的《海滩》中景深景距一气呵成,细节精致,萤火虫和萤石细节清楚可见,使人们仿佛置身于海边,体会到宁静致远的美。

除了艺术外,审美意象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的细节。

例如,古希腊人认为房屋的建筑规范很重要,建筑物的“比例”成为他们优美协调的审美意象的基础。

在室内装饰中,审美意象也可以得到体现,用柔和的色彩组合来强调空间感,并采用质朴、活泼的装饰来增加室内空间的艺术气息。

总之,审美意象是各种艺术、建筑或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审美观念,是持久的文化维度,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传达一种艺术的感受,同时也可以促进人们的审美能力并
提升文化水平。

审美意象的基本类型

审美意象的基本类型

审美意象的基本类型审美意象是指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感性体验和心理反应,它是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审美意象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面将从基本类型、自然界、社会文化和个体差异四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基本类型1.色彩意象色彩是视觉艺术中最为基本的元素之一,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情感和意义也不尽相同。

例如红色代表热情、活力和力量,蓝色则代表冷静、深邃和安静。

2.形态意象形态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所呈现出来的形状或轮廓。

不同形态所产生的审美意象也各有特点。

例如圆形代表完整和完美,方形则代表稳定和坚固。

3.空间意象空间是指物体在三维空间中所占据的位置关系。

不同的空间排列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例如对称排列可以产生平衡感和稳定感,而错落有致则能够产生活力和动感。

4.节奏意象节奏是指时间上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元素。

不同的节奏可以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例如快速节奏可以产生紧张和兴奋感,而缓慢节奏则会让人感到平静和安详。

二、自然界1.动物意象动物是自然界中最为丰富多彩的存在之一,它们所代表的意义也各有不同。

例如狮子代表力量和威严,鸟类代表自由和轻盈。

2.植物意象植物是大自然中最为美丽的存在之一,它们所代表的意义也各有不同。

例如花朵代表爱情和美好,树木则代表生命和成长。

3.天空意象天空是自然界中最为广阔壮观的存在之一,它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和形态也极具魅力。

例如晴空代表明亮和开朗,夜空则代表神秘和浪漫。

三、社会文化1.历史文化意象历史文化是每个国家都必须面对并继承下去的珍贵财富,它所包含的审美意象也非常丰富多彩。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凤、麒麟等都代表着吉祥和神秘。

2.现代文化意象现代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所包含的审美意象也非常多样化。

例如电影、音乐、时尚等都是现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3.地域文化意象不同地域所拥有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也会影响到人们对于审美意象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中国南方地区所产生的山水画就与北方地区所产生的花鸟画有着明显的区别。

审美意象举例说明

审美意象举例说明

审美意象举例说明
审美意象是一种极具张力、优美生动的概念,它通过把日常生活里的物件和事物联系在一起,表达出独特的意义,从而影响到人们的审美。

例如,文化背景丰富的丹麦哥本哈根吸引着众多到访者,他们可以从那里感受审美意象——用精致而又优雅的建筑形态环绕的宁静小镇,廊桥上静静流淌着河水,港口的船只跟蓝色的天空交织在一起;这样的景象容易俘获走过的每一位游客,引人入胜。

同样,在威尼斯,古老而神秘的建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古城的美景令人难以置信。

这就是威尼斯的审美意象:古老的拱桥、窄巷、小船、古老的水坝以及年久失修的小渔船,它们传承着欧洲文化的传统,满足了观光者的质疑和感悟,彰显了精致的审美意象。

欣赏审美意象,人们可以体验到强烈的情景和共鸣,在心理上获得宽慰与特殊的喜悦,享受到一种不可言说的宁静感。

这种冲击性的审美体验,让人们跳脱出日常生活中的桎梏,感受审美意象拥有特别的力量,能够渴求完美和走出平庸的境界。

有时,审美意象更像是一种思想,它能够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开阔思路,改变人们的思考方式,唤起人们虔诚的思考和行为,以此激发和调动人们生活里隐藏的艺术灵感,在“自由”和“美”之间创造出安神定静的氛围。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审美意象的概念,认识到审美对我们个人思维、情绪和健康状况都有积极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了解生活。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其一,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中国古代把意象看成是表达“至理”的手段,20世纪现代派文学艺术也把表达哲理和观念看作是意象创造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

这就决定了意象从本质上讲,就是“表意之象”。

反之,也就不能称之为意象,更不能称为审美意象了。

其二,意象的表现手法特征,往往在于象征性。

这里所说的象征是一种狭义的象征。

也就是说,意象实际上已成为某种“意义”的载体。

这种形象“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黑格尔语)。

于是象征也成了判定一个形象是否意象的尺度。

其三,意象的形象特征往往具有荒诞性。

中外文论都已揭示了意象往往是一种有悖常规的形象,它的外在形态的荒诞奇怪和内在事理的有悖常理构成了“荒诞”的双重内涵。

意象一般都是通过形象上的“愈出愈奇”和事理上的“不可思议”引起人们的思考。

即使有的意象不具有外在的荒诞性,也必然含有某种内在的荒诞性,如《等待戈多》等。

所以,“荒诞”是审美意象很普遍的特征。

其四,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是意象的思维特征。

这一点不论在创作中还是在鉴赏中都表现得很充分。

在创作时,物象的选择和形象的设计,都是在严格的抽象思维的制约下进行的。

用艾略特的话来说即为思想寻找“客观对应物”。

在鉴赏时则表现为要从意象“一点一点地去猜”(马拉美语)。

由此形成了意象第五个特征,即鉴赏的特征的求解性与多义性。

其鉴赏的过程乃是审美求解的过程,即从意象特征出发,“猜”出它的立意来,从具象到抽象。

为此,法国现代戏剧家布莱希特提出了“反共鸣”原则,这是在对典型、意境的鉴赏中所没有的现象。

由于意象的意义是靠“象”来呈现的,作者的意思并没有直接说出,全靠接受者去求解、去猜想,于是接受者的结论必然众说纷纭,有时竟与原意南辕北辙,这就出现了意象的多义性特征,这种现象虽说人们在欣赏意境、典型时也有所存在,但在意象更突出。

所以中国汉代董仲舒提出的“诗无达诂”的说法,主要便是针对象征意象而言的。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意象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意象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意象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充满着独特的审美意象。

这些意象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着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意象,感受其中的奇妙之处。

一、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的融合中国古代文学中,自然景观常常成为作者借以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意象。

在诗歌中,山水、花鸟、雨雪等自然景物被赋予了独特的情感色彩。

例如,在《静夜思》中,李白的内心世界与月亮、庭院等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富有禅意的画卷。

这种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融合的审美意象,不仅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独特审美追求。

二、喜怒哀乐与人生情感的抒发喜怒哀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而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审美意象恰恰在这些情感的抒发上展现着独特的风格。

在喜的表达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繁花似锦、笑逐颜开的画面;而在怒的表达中,则有烈火熊熊、雷霆万钧的形象。

哀情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自有其独特的呈现方式,通过凄风苦雨、寒山落叶等意象,表达出作者对人世冷漠和命运无常的痛惜之情。

至于乐,虽然不如喜欢怒和哀那样常见,但在一些喜庆场合以及田园诗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三、历史与时空的交融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与历史和时空相结合,形成深远的审美意象。

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中,通过对过去事件的描写和演绎,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思和敬仰之情。

例如,在《史记》中,司马迁以平实的笔触为后世流传了大量的历史故事。

而时间和空间是文学作品中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合理运用,文学作品可以在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中展现出宏大的想象力。

古代神话中的长生不老、飞天遁地等人物和场景,正是靠着创作者的想象,将历史与时空的界限打破,实现了跨越时代和空间的审美体验。

四、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性的探索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不仅关注个体的情感和心理,也探索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爱情题材中,爱人、父母、兄弟、朋友等关系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含义。

从现代主义思潮角度分析审美意象的五个特征

从现代主义思潮角度分析审美意象的五个特征

从现代主义思潮角度分析审美意象的五个特征审美意象是表现审美理想充分的意象,它的基本特征: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和抽象性。

哲理性。

这是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指形象往往表达某种抽象观念或哲理。

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寓哲理于形象之中,概括了读书给人带来的那种智慧之光启迪心智的精神升华和享受,说明了学问境界犹如源头活水,要常读常新,才能日新日进的道理。

象征性。

这是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说审美意象总是以其直接呈现的感性事物去暗示更广泛和普遍的意义。

卡夫卡《变形记》里的大甲虫,暗示了现代社会“人变成非人“这一普遍意义。

荒诞性。

这是指审美意象呈现出外形上的愈出愈奇或生活逻辑上的不可思议特征。

如古代断头后以乳为目而以脐为口的刑天,埃及狮身人面兽,卡夫卡笔下的大甲虫等;二是生活逻辑上的荒诞性,指违背生活情理而令人不可思议,如现代主义文学对于人类生存困境的荒诞性的着力揭示。

抽象性。

这是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说审美意象的创造和鉴赏都要求抽象思维直接参与春中。

旅居法国的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荒诞剧《等待戈多》,描写两个流浪汉在荒野里无望地等待一个不明身份的人——戈多,由此寄寓着人生荒诞这一抽象理念。

《弃妇》被收在作者李金发的第一本诗集《微雨》里,表现李金发式的厌世:“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我的哀戚唯游蜂之脑能深印着“,这就是李金发的诗所象征的形而上性和神灵性。

与别的象征不同,李金发诗所象征的往往是形而上的东西,神秘的和神灵的东西,这是为象征主义对于世界的理解所决定的。

另外显示出诗句中想象的新奇性,而这种新奇的想象已经与浪漫主义的想象很不同了。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这三行诗很富于表现力,几笔就描绘了忧伤和烦闷的氛围。

《弃妇》这首诗主要写了三个意象:蚊虫、游蜂和夕阳,并用这三个意象抒写了弃妇的清白、哀戚和烦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物我情融
“物我情融”就是采用移情的手法而形成的审美境 界。在古代文论中所说的:“体贴物情,物我情 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自然之物本来是无情 的,但是它们在情态、色调上好像具有了人的性 格、情感。
二、审美意象的特征
• 1、哲理性(本质特征) • 2、象征性(表现特征) • 3、荒诞性(形象特征)
• 多愁善感而又有过一些阅历的人可能把 它理解为一种人生的悲剧。白天你被人 当作一道风景,晚上你又装饰了别人的 梦,无论如何,你永远总是别人的装饰 品,何其可悲!
意象解读
文中出现了四个物体意象和一个精意 象,以及一个隐含的意象:桥、楼、 明月、窗子。依次展现在读者面前, 构成了一种错落有致的意象结构。
庞德《地铁车站》
• 原诗: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译文: 在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赵毅衡
1、哲理性
• 审美意象是一种“表意之象”,这种表 意之象所表达的意义,本质上是人们对 世界、人生的一种哲理性的思考。这构 成了审美意象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哲理性。
2、象征性
• 审美意象除了要表达抽象的观念具 有哲理性之外,还具有象征性。象 征最初的意义说明,具体的象征物 的功能并不是代表它自己,而是为 了引导出一个情感的世界。
意象解读
《断章》中复合意象的组合靠的则是意象之间内在 的逻辑联系。诗的第一节“桥上”与“楼上”本不 相干,而在“看风景”时产生了联系;第二节也是 如 此,“你的窗子”与“别人的梦”各不相干, 而在“装饰” 时产生了联系。两节又凭时间(白 天与晚上)和内在的递进关系组成一个复合意象。 这样的组合既不露痕迹、浑然天成,又充分体现了 意象派所追求的诗的“纯度”,令人拍案叫绝。
通过梦的意象来曲
折地释放,这就定
下了全诗的基调。
含蓄而节制的情感

表达,在富于古典
韵味的意象下,欲
语还休,正如少年
纯洁的春梦,拨动
了桥下的水,窗外
的风。
• 桥下流水,月影衬 水,小窗映水。因 为水流逝性的特点, 被赋予了哲学境界 中的时间向度。暗
示着青春难再,韶 隐含意象——水
华易逝。又因为水 的连绵性的特点, 被赋予了抒情意境 中的空间向度,隔 江千万里,忠贞永 不易。
• 这首诗的所有美与意境正是由诗中微妙的 关系所孕育而成的。
• 物与物 • 景与桥 • 桥与楼 • 月与窗
结语
• 卞之琳的《断章》却是通过 “你”“桥”“风景”等几个意象的不定组 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蕴涵人生哲理的别样 风景图,总之, 读《断章》这首诗,犹如欣赏 一道风景, 欣赏一道世界万物和谐之美的永 恒风景。人们可以在这道风景中看世间百态, 也可以在这道风景中感自然流韵。
审美意象
◇ 审美意象概念及构成 ◇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 审美意象的分类
• 康德提出的最高审美范畴和中心概念叫做: “Asthetische Idee”,朱光潜先生根据这 个概念的希腊文本意,翻译为“审美意 象”,并把它看成是与典型、意境处于同 样地位的艺术形象的高级形态。
• “审美意象”是一种“借助于想象,追踪 理性”,能把某种“理性观念”作最完满 的感性显现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的 表现力已达到一种“最高度” (Maximum),即最高范本、最高理想的境 地。
乐观向上而又洞察人生的人则可能从中 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为装饰”即无 论自觉与否都可能发生的种种相互依存 的关系。若非如此,人类怎么生存?社 会如何存在?这实在是一个太深刻的主 题。
桥无疑具有连接的
功能,更是跨越心
灵的传统象征物。
起笔将人放置在这

样的语境中,自然
能荡开读者的神思,
充满了对叙事延伸
• 名词“crowd”带来的意象体现了该诗 的场景, 即拥挤的出站人流。
• 第四个名词“petals”不仅牵动了读者 的视觉意象, 而且它还具有隐喻和象征 的文体功能。此处, 庞德把花朵的美丽、 赏心悦目等特点影射到在潮湿烦闷的 车站中让他眼睛为之一亮的少女的脸, 小孩的脸, 达到了传神的效果。
• “bough”与“crowd”也构成对应关系, 起着烘托“petals”的作用。“black” 和“wet ”不仅修饰“bough”,也修饰 上文的“crowd wet”对应上文中拥挤的 人们大汗淋漓的脸, 或水汪汪晶莹透亮的 眼。而“black ”照应的则是上文面孔 的忽隐忽现。
显美丽, “黑枝”更令人反感。
卞之琳的《断章》
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意蕴亦十分丰富,堪称小诗表 现复杂主题的典范。不同的读者从不
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 初读此诗时,觉得这是一首很奇妙的爱情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暗恋你的人却在楼上看 你,可你毫无觉察;到了晚上,你又成为他 (她)的梦中人,爱之弥烈,你当然更是一 无所知。也许你不知道自己被爱,他(她) 又羞于启齿,人生难得一知音,一场可能刻 骨铭心,可能不再的爱就这样在茫茫人海中 悄然错过!也可能,这只是楼上人柏拉图式 的单恋罢了。总之是一出美丽的悲剧。
的期待。
小楼是一个充满 了悬置感的意象, 象征着女性的守 望等待,而窗子 会起到适当的阻 隔和敞开的作用, 半羞半涩的空间 阻隔,反衬了主 人公的暧昧和含 蓄。
小楼
• 月在最后的出现
就使得整个画面
充满了气韵生动
感。月色使互看


风景的男女,笼
罩在非现实的幻
象中,自然引发
了其后的精神意
象——梦。
• 压抑的情感,只能
符号式意象
一种是抽象型符号式意象:一 般在建筑、绘画、雕塑等视觉 艺术中比较发达,而在语言艺 术中比较少见。
一种是具象型符号式意象: 一般是由自然物体的变形、 夸张和拼接组合而成的, 不论在哪一门艺术中都是 符号式意象的主要形态。
意象审美模式 文本分析
1. 庞德《在地铁车站》
2. 卞之琳《断章》
•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意象 迭加。将比喻与所修饰的意象直接连在 一起, 中间省去了联接词, 这样就使全诗 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 这首诗上、下两组形象相对应—— 即 “幽灵般的面孔”和“黑枝上的花瓣”。
• “花瓣”不是在嫩绿的枝条上, 而是 在“湿漉漉的黑枝上”,花瓣的鲜艳 与枝条的黑色形成反差,“花瓣”更
提出概念:1、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 龙》中首次将其用于艺术创造,指出 “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明构 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 来,以形成审美意象。 2、康德指出,“审美意象”是指想象 力所形成的某种形象呈现,它能引起人 想到许多东西,却又不能由任何明确的 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地表达出来,因此 也没有语言能完全适合它,把它变成可 以理解的。
3、荒诞性
• 审美意象的荒诞性可以从两个 方面来理解:一个方面指形象的荒 诞;另一方面指生活情理的荒诞。
四、审美意象的分类
• 寓言式意象:指通过一则故事直示一种哲理或观 念,而这正是这则故事的主旨。寓言式象征意象 的显著特征就在于有故事情节。
• 符号式意象: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 意象。它以整体的或单个的形象特征,直接暗示 和象征着某些观念或哲理。
• 《断章》的意象设置,让人体会到古典诗意 的气韵流动之美。整首诗风景如画,而人又 成为画中一部分,人与景,主体与客体是交 融与共的关系,也是互为言说的关系。静默 的风景和飞扬的心绪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处 处体现着诗人情感的浸染和灵动。主体与外 物的和谐共生,还启示着作者向往一种自然 的存在状态,经历了意象的沟通,梦境般的 心灵交汇,渴望达到物我合一的精神彼岸。
审美意象的构成
• 1、情因境生
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理论家们常常以“感物” 作为诗情勃发的原因。诗人本身并没有自觉的情 思意念,在生活中遇到了某种物境,突有所悟, 诗情满怀,于是,借着物境的描写,把自己的情 意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意与境的交融,审美意境 产生。
• 2、移情入境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情感是诗歌的核心。” 由 于中国社会历史的种种原因,中国文化存在所谓 的多愁善感、思虑深重的忧患意识。自然灾害, 诸侯纷争,外族入侵,以及个人荣辱、进退等, 都不能不使诗人忧心忡忡,同时,在生活中,风 花雪月,人情世态,处处脱不了悲愁的缠绕。因 而,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接触外界物境, 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又借着对景物的描写把 它们抒发出来。这样,客观景物就带上了诗人的 主观情意。
译)
意象分析
• 名词“apparition”牵动的是视觉意象 和触觉意象, 一幅光与影的组合画卷: 车站灯火忽明忽暗, 人影如鬼魂, 如幽 灵, 稍纵即逝, 朦胧而又神秘。
• 名词“face”是“apparition”的载体, 是混乱、嘈杂、拥挤的地铁车站中的 亮点, “apparition ”衬托出的“face”, 犹如污泥中的荷花, 达到了欲扬先抑 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