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

合集下载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第七章-三音跳进课件 (1)可编辑全文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第七章-三音跳进课件 (1)可编辑全文
和声学教程
第七章 三音跳进
一.高音部的三音跳进
当四、五度关系的三和弦(如T—D、D—T、T—S、S—T)作和声连接时,在高音 部可以由一个和弦的三音跳进到另一个和弦的三音。形成的向上或向下的四度或 五度跳进称之为三音跳进
高音部的跳进会有两种情况:①三音跳进;②和弦转换 向下跳进时,开放排列变成密集排列,向上跳进时,密集排列变成开放排列 在跳进之后,旋律几乎总要向与之跳进相反的方向进行
调式解决:导音到主音的解决
二.次中音部的三音跳进
同样关系的和弦(T—D、D—T、T—S、S—T)作和声连接时也可以在次中音部作 三音到三音的跳进
向上跳进时排列法由开放的变成密集的,向下跳进时则由密集的变成开放的 共同音保持
二.次中音部的三音跳进
注:中音部不采用三音跳进,因为那会使和弦形成错误的排列
tD
四.习题分析
第三个音是C,配t ♯G是D的三音,C是t的三音,是三音跳进,不是同和弦转换
高音部的三音跳进,向上跳进,密集排列变成开放排列,共同音E保持,其它的 音进行到邻近的音,低音E—A下行,B—A下行
和声小调能出现减四度跳进,不能出现增五度跳进
tD t
四.习题分析
第四个音是B,配D t—D有两种连接法:
t D t Dt
四.习题分析
第六个音是C,配t 两个t,和弦转换,不是三音跳进,旋律是三度跳进,排列法可变可不变:
1.平行转换:一、二、三声部同向进行,排列法不变 2.反向转换:一、三声部反向互换进行,二声部保持,排列法改变 因为后面一个和弦的音区较高,用开放排列,用反向转换
t D t Dt
四.习题分析
二.次中音部的三音跳进
乐思终止时不宜采取三音跳进,尤其是和声小调属和弦进行到主和弦时,其效果 更为不佳,因为减四度音程的三音跳进后,不能采取反向平稳进行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 第二章 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课件 下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 第二章 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课件 下
■ 表现了欧洲18、19世纪音乐作品中大小调和声进行的基本规 律。
三.和声进行的功能序列
■ 和声进行: ■ (1)开放性的和声进行
1.主功能和声到不稳定功能和声的进行 2.稳定状态的破坏,具有发展的性质 3.在不稳定功能范畴内的和声进行亦属于此类 4.特点是由稳定的和弦进行到不稳定的和弦与很不稳定的和 弦,或者由不稳定的和弦进行到很不稳定的和弦 5.给人以矛盾冲突的感觉,推动乐思的开展,造成和声需要 继续进行的态势
二.和声进行的名称
■ 包含主、属、下属三个和弦的组合,因属与下属前后的顺序 不同而名称各异。下属在属之后的连接,称复式变格进行: 【T】—D—S—T或【t】—D—s—t。
■ 在整个“共性写作时期”缺乏典型意义,具有庄严的表现作 用
二.和声进行的名称
■ 结束在主和弦上的语汇,具有结构上的收拢性,音乐上有较 多的停顿感。
和声学教程
第二章 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

一.进行、进行的公式
■ 和声进行的一般公式有下列一些最简单的表现形式: a.如果在主三和弦后面引入属和弦(含有调式的导音),那
么,最自然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回到主和弦:T—D—T
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
■ 属到主的进行是功能和声中最基本、最自然的进行。 ■ 体现了稳定与不稳定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功能和声的基
声进行,常用作正格进行或正格终止后的补充,或是在模进 过程中运用。 ■ 在小调中,色彩较柔和,紧张度较大调为强。 ■ 在大调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具有庄严、辉煌与有力的效 果。
二.和声进行的名称
■ 下属、属和弦之间的连接,都称为半成进行: S—D
■ 在作品中,更多的是运用SⅡ—D7的连接,S—D的连接比较 少。
■ 常用在离调中的副属和弦连续进行等调性动荡的发展部分。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 第四章 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课件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 第四章 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课件
同时考虑与写好内声部的进行;处理好下方声部与旋律声部之间、各声部之 间的节奏配合与声部组合。 上三部各部单独横向的进行,都要采取不超过三度的平稳进行。 当上三部采取方向完全一致的同向上行或同向下行时,前后两个和弦必然采
用旋律连接法。上下行小跳和上下行级进旋律可采用 当上三部采取方向基本一致的斜向上行或斜向下行时,前后两个和弦必然采
三.为旋律配和声举例
为下面的旋律配和声: 4+4结构,前四小节一句,后四小节一句
先在钢琴上弹奏这个旋律,确定其调性(根据其功能结构、结尾音以及调 号)。本例是C大调。
三.为旋律配和声举例
在这个调性中,开始的g音可能是属三和弦(g—b—d)的根音,也可能是主 和弦(c—e—g)的五音。
但开始的和弦一般都是主和弦;
同和弦重复时,可以做八度跳进,低音听上去有旋律感
低声部的线条
注意低音线条的平衡问题: 1.高、低两外声部应多用反向、斜向进行,而少用同向进行,以保持四声部
框架的平衡。 2.原位三和弦的低音常出现四、五度的跳进,而连续同方向的五度跳进容易
造成声部的动荡,应少用。音区不宜长时间的过低或过高,应在整体上保持适 中。
此时后乐句大多以扩展的方式延长 前乐句弱起时,后乐句也常对应弱起,但要根据旋律特征具体进行分析。 重要部位:旋律停顿处、中间终止处和结束终止处等
根据句读位置,设计半终止或结束终止 由多个乐句组成的乐段,各乐句的终止式最好有所变化,以利于和声按照一
定的逻辑关系发展
为旋律题配置和声
根据旋律进行中所蕴含的和声意义,选择恰当的和声进行和低音位置,写出 低音部 旋律音区偏高的宜用开放排列法;偏低的宜用密集排列法;而旋律音区适中
三.为旋律配和声举例
旋律中的第二个音a是下属和弦的三音 旋律连接法:低音声部与上方三个声部反向,低音声部不能做超过四度的跳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中的调式观点质凝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中的调式观点质凝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中的调式观点质凝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中的调式观点质凝[内容提要]本文在自然半音、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变化全音界定之基础上,将调式构成音纳入五度相生法则,从而推导出七声为自然调式之极限,八声以上的调式则应纳入非自然音调式体系之论断。

经过详细论证,否定了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中将和声大小调与旋律大小调视为自然音调式体系的观点,确立了自然音与非自然音调式体系的严格界定法。

关键词自然半音、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变化全音、五度相生律。

在斯波索宾等合著的《和声学教程》(增订重版本)第二十八章《终止中的重属和弦》之绪论中说:"所有各种自然的、和声的以及旋律的大调和小调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它们都是自然音体系的调式"。

笔者对斯氏将和声大小调与旋律大小调纳入自然音体系的调式之观点表示质疑。

总体上看,调式分为自然音体系与非自然音体系两大类型。

自然音体系的调式应界定为:调式构成音可以按照五度相生律顺次排列起来,调式各音级相互之间所形成的半音皆为自然半音,所形成的全音皆为自然全音,由这样的音级所构成的调式,叫做自然音体系的调式。

非自然音体系的调式应界定为:调式构成音虽然可以按照五度相生律顺次排列起来,但调式各音级相互之间所形成的半音中至少有一处变化半音关系,含有这样音级的调式,叫做非自然音体系的调式。

按照调式调性观念,调式音级相互之间所形成的半音与全音有下列四种类型:一自然半音由相邻音级构成的半音,叫做自然半音。

如E-F、#F-G、A-bB、×C-#D、bB-bC、bD-bbE等。

(二)自然全音由相邻音级构成的全音,叫做自然全音。

如C-D、E-#F、bB-C、#G-#A、bD-bE 等。

三变化半音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构成的半音,叫做变化半音。

如C-#C、bE-E、#F-×F、bbA- bA等。

四变化全音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或隔开一个音级构成的全音,叫做变化全音。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 第三章 原位三和弦的连接课件 上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 第三章 原位三和弦的连接课件 上

三.几个声部的同时进行
上面列举了两个声部同时进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在多声部中,会构成几对两声 部的同时进行。例如在四声部中就会构成六对:
64
3 25
1
各种不同的组合
在大部分正确的和弦连接中,各对声部同时形成同向的、反向的和斜向的进行,相 互之间取得平衡。可能出现下列各种不同的组合: a.同向(平行)进行与斜向进行
同向进行
音程不一样,方向要一样
平行进行
同向进行中一种重要的形式是平行进行,在这种进行中,两个声部的距离保持不变 (也就是两个声部以同样的音程,如平行三度、平行六度或平行十度,作同方向进 行)
大、小三度或大、小六度音程关系的两个声部作平行进行,和声效果丰厚、饱满 纯一度、纯八度和纯五度音程关系的两个声部作平行进行,音响过于协和、空洞,
它包括各单声部的进行以及各声部之间的整体关系。
单声部的进行
从声部运动的方向上看,单声部进行有三种形态: 上行——由相对低的音级向高的音级运动; 下行——由相对高的音级向低的音级运动; 保持——同音重复或延长时值。
声部进行中,乐音作大二度或小二度的横向移动称为级进,超过二度的移动称跳进, 三度的移动为小跳,四度以上的移动为大跳。旋律线条的美感,有赖于级进与跳进 的有机结合。
律线条 低声部:关键结构位置上的功能性跳进与曲式结构内部流畅的线条进行是它的声部
进行特征 中声部与次中声部:主要起衬托旋律、和声的填充和声部的均衡作用,使和声音响
丰满、均衡的作用,因此多以平稳进行为主
平稳进行
三个方向、五种方式 1.当声部作同度进行时,叫做“保持”; 2.当声部作上行二度进行时,叫做“上行级进”; 3.当声部作下行二度进行时,叫做“下行级进”; 4.当声部作上行三度进行时,叫做“上行小跳”; 5.当声部作下行三度进行时,叫做“下行小跳”。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 第一章 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四部和声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 第一章 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四部和声

3.重复三音
(1)确定三和弦性质的作用,和弦音响丰满。 (2)音响突出,特别是大三和弦的三度音,一般不重用。 (3)三音比较少省略
4.重复五音
(1)它对和弦的性质无决定意义,必要时可以省略。 (2)和弦的五音与根音是减五度或增五度时,一般不宜重用, 也不省略。
(3)减三和弦或增三和弦,常重用三音。 (4)重复五音,容易发生平行五度、平行八度的错误,需要采 用跳进。
1.在音乐作品中,三和弦很少用三个声部来陈述,最常见的是四 部和声(四个声部的和声)。
2.这种陈述方式长期以来已成为一种传统,所以在教学中主要也 采用四部和声。 3.四声部自然是与人声的四种类型:女高音(高音部)、女低音 (中音部)、男高音(次中音部)和男低音(低音部)相联系。
4.合唱中使用的这些名称在一定条件下也使用在器乐中。最高的 声部也称做“旋律”。
大三和弦
定义 由大三度与小三度,或者说由建立在低音(根音)上的大三度
和纯五度构成的三和弦叫做大三和弦:(大三度加纯五度构成大 三和弦)
小三和弦
定义 由小三度与大三度,或者说是由小三度和纯五度构成的三和弦
叫做小三和弦:(小三度加纯五度构成小三和弦)
增三和弦
定义 增三和弦由两个大三度构成,两端的音之间成增五度:(大三
声部意义与特征
1. 高音部 (1)一般情况下是旋律声部,富有旋律感 (2)其发展多半是波浪式的,由上行与下行、跳进与级进等交 替构成。 (3)旋律发展中所达到的最高音一般就是它的高潮。
声部意义与特征
2.中音部与次中音部 (1)旋律性不强,主要起和声的平衡作用 (2)以平稳进行为主,音域宜窄不宜宽 (3)相邻和弦间的共同音常保持在同一声部,作同音重复或持 续。
开放排列(开放位置)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发展历程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发展历程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发展历程摘要:斯波索宾等人合著的《和声学教程》的翻译者陈.敏、刘学严先生在“译者序”中指出“根据我们三十年来的教学经验,觉得本书有以下优点从学术上说该书把传统和声归纳得科学、缜密、井然有序阐述得合理透彻、丝丝入扣,为这一门音乐科学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

关键词:斯波索宾;和声;历程一、形成与发展1862年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建立,意味着俄罗斯早期的音乐教育开始,同时和声学教育也在此开始。

当时的和声教学主要受到德国音乐理论的影响,第一位和声学教师是扎列姆巴,柴可夫斯基在本院就读时就是跟他学习和声学。

1866年莫斯科音乐学院成立,柴可夫斯基受聘到该学院教授自由写作、和声学等课程,他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西欧和声学理论与俄罗斯民族音乐创作的不协调,于是他开始撰写新的和声学教材。

1872年他写的《实用和声学学习指导》出版,随后就在俄罗斯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875年他又出版了《简明和声学教程》,这是一本和声学理论教材,他写的这两本教材是莫斯科和声学派形成的基础。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这段时间是莫斯科和声学派发展的繁荣时期。

而之后,由于莫斯科音乐学院被定为高等教育的教学机构,教育的要求和目的发生改变,导致莫斯科形成了两大分支:一是新莫斯科和声学派(“斯波索宾——霍洛波夫分支”),继承柴可夫斯基的和声理论,同时又有新的理论观点;二是传统的莫斯科学派(“塔拉奴欣科——米亚斯也多夫分支),完全继承柴可夫斯基和声理论体系,特别是强调了柴可夫斯基的理论体系中俄罗斯音乐的民族化思想。

斯波索宾和声学是属于新莫斯科和声学派的产物。

为适应苏联时期的课程教学需要,20世纪30年代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副教授斯波索宾带头组织成立了和声学教材编写小组,很快就出版了《实用和声学教程》上、下两册,后来再版为教程做了较大修改并改名为《和声学教程》,这两册是在1937年至1938年期间出版,这是《和声学教程》最早的版本。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 第六章 为低音配和声课件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 第六章 为低音配和声课件

旋律顶点
四.旋律写作的基本原则
在旋律结构上,设计旋律时要注意两个乐句的平衡,旋律应有明确的乐 句划分
(1)在目前阶段大都以对称的上下句为主。中间有停顿,最后有结束。 上下句在节奏上要保持对称统一,旋律进行上要前后呼应
四.旋律写作的基本原则
整个旋律不分上下句,但前面两小节一个句逗,后面四小节连贯进行, 构成:短—短—长的结构方式
十.声部节奏
习题
和弦的转换最好用在这样一些情况下: 一、低音重复时 二、低音作八度跳进时 三、低音有很长的时值(可以设想是几个较短的音符用连线连了起来)

八.关于给低音配和声的实践指示
不要滥用和弦转换,为了避免和声的过分杂乱,一拍最好不要超过一个 和弦。

4 4
拍中,一个四分音符不超过一个和弦,在
6 8
拍中,一个八分音符不优点:旋律进行流畅,富于波浪感;采用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法交
替运用的方法,使各声部的节奏有所变化 2.适用条件:低音不做五度进行
七.和弦性质的判定
和弦转换法的应用: 1.优点:改变排列法与和弦音位置,使上方声部有所流动变化 2.大跳过后一般反向级进
七.和弦性质的判定
在和声小调式中,五声性音调有一定的局限,主要发生在Ⅰ—Ⅳ的进行 中。有时也包含在Ⅴ级的运用时。
九.五声性音调的旋律
声部之间的节奏关系目前常用的有三种处理方式: 各声部同节奏,适用于节奏活跃或合唱式的处理
十.声部节奏
上方三声部同一节奏与低音的节奏相结合
十.声部节奏
各声部的节奏有时相同,有时长短交替结合 这在旋律比较流畅连贯、具有抒情性时所常采用的声部节奏处理方式。
过一个和弦。
在安排总的节奏时,必须考虑速度,注意小节强拍上的和弦的长度不应 短于弱拍上的和弦,至少也应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刚看完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发总结一篇共飨
★调号
# ## ### #### ##### ###### G-e D-b A-#f E-#c B-#g #F-b
b bb bbb bbbb bbbbb bbbbbb
F-d bB-g bE-c bA-f bD-bb bG-be
★转调音程和调号的关系
↑小二↑大二↑小三↑大三↑纯四↑增四↑纯五↑小六↑大六↑小七↑大七bbbbb ## bbb #### b 6个调
号# bbbb ### bb #####
↓大七↓小七↓大六↓小六↓纯五↓增四↓纯四↓大三↓小三↓大二↓小二
★属七和弦
S D7 T
K D7 T
S K D7 T
T D34 T6
★下属七和弦
{T, T6, K, S, SⅡ}-SⅡ7-{ D, T, D7 }
★导七和弦
{T, S, D, D7, SⅡ7, TSⅥ}-DⅦ7-{ T, D7 }
DⅦ7的功能内解决:DⅦ7-D56-D34-D2-D7
DⅦ7之间的经过和弦:DⅦ7-{ T组,D组, S组}-DⅦ7
DⅦ34(4 6 7 2)有下属功能
★属九和弦
{ S, SⅡ, SⅡ7, T, K, D7, D }-D9-{T, D7}
★下属九和弦
SⅡ9-{ D7, D9, SⅡ7 }
★副七和弦
T7 DTⅢ7 S7 TSⅥ7(用于模进)
进行到下方五度的三和弦或进行到该级上的七和弦
T7-{ S, S7 }
DTⅢ7-{ TSⅥ, TSⅥ7 }
S7-{ DⅦ, DⅦ7 }
TSⅥ7-{ SⅡ, SⅡ}
★重属和弦(升高IV)
在序列[2-#4-6-1-3(b3)]上随意截取形成:
DD,DD7,DD9,DD9,DDⅦ,DDⅦ7
{ S, SⅡ, SⅡ7, S7, T, TSⅥ}-DD-{ D, K, D7, DⅦ7, D9, sⅡ7 }★变音重属和弦(含增六度)
b6-1-#4(亦可在1和#4之间增加2,b3或3)
{ T, S组, DD }-变DD-{ K, T46,(D)}
X-变DD-X6(辅助)
★大调变音属和弦
变属和弦:#5D, b5D, #5D7, b5D7, #5D9, b5D9
变导和弦:#3DⅦ, b3DⅦ, #3DⅦ7, b3DⅦ7
重要的有:#5D, #5D7, b5D7, #3DⅦ7
{D, SⅡ, SⅡ7, DD, T6, S, 变DD}-变D-T
阻碍中止:b5D7-降Ⅵ级(tsⅥ),
★小调变音属和弦(仅用于和声小调)
降Ⅱ级:b5D, b5D7, b5D9,(3-#5-b7-2-4)
降Ⅳ级:b7D7(3 #5 7 b2), b5DⅦ(#5 7 b2)
降Ⅱ,Ⅳ级:b57D7(3 #5 b7 b2), b57DⅦ(#5 b7 b2)
{D, sⅡ, sⅡ7, DD, t6, s, 变DD}-变D-t
★那不勒斯和弦(N6, N, N7)
N6(小调:2 4 b7, 大调:4 b6 b2), N(小调:b7 2 4, 大调:b2 4 b6)
N7(小调:b7 2 4 6, 大调:b2 4 b6 1)
用于小调:{t, tsⅥ, sⅡ, s, dtⅢ}-N6
用于大调:{tsⅥ, dtⅢ}-N6(交替大小调和弦)
N6-{K, D, D7, T(t)}
N7-{变D, 变D7, 变DⅦ7, 变D9}
s-N, tsⅥ-N
N-{D, D7, DⅦ7, D9}
★大调变音下属和弦(#1SⅡ56:4 6 1 #2, 相当于下属调的属七和弦)
T-#1SⅡ56-T([4 6 1 #2]-[1 5 1 3])
★用同主音小调复杂化的大调
t=b3T, s=b3S, sⅡ=b5SⅡ, tsⅥ=b1b5TSⅥ, d=b3D, dtⅢ=b1b5DT Ⅲ, dⅦ=b1DⅦ(逢3 6 7便降)
★用同主音大调复杂化的小调
T=#3t, D=#3d, DTⅢ=#1#5dtⅢ, DⅦ=#1dⅦ, S=#3s, SⅡ=#5s Ⅱ, TSⅥ=#1#5tsⅥ(逢1 4 5便升)
交替大小调常用进行
正格进行:d-dtⅢ-T
阻碍进行:D7-tsⅥ
变格进行:tsⅥ-T,dⅦ-s6-T
变格(多里亚)进行:S-t
正格进行:(D)-DTⅢ-t
★交替大小调的降Ⅵ级三和弦(tsⅥ)
1.阻碍进行:D(D7)-tsⅥ-{s, sⅡ7, DD,(较少用K, dtⅢ, dⅦ)}
2.代替s:{T, s, S, dtⅢ}-tsⅥ-{s, T,(S, K, dtⅢ)}
★到属调和下属调的转调
转到属调:
? ={ T, TSⅥ}-{ S, DD, D }
? ={ S, SⅡ}-{ 不协和下属,DD ,K, D7, DⅦ7 }
转到下属调:
? ={ D, DT, T, TS, (S,DD) }-
-a.引入阻碍进行
b.离调到其Ⅳ级调
c.把新调的终止加以扩展
到共同和弦的离调:
大调-SⅡ,(TSⅥ,S)
小调-s,(tsⅥ)
★经过小S或大d的转调
大调-小下属调:主和弦-上方四度小和弦
小调-大属调:主和弦-上方五度大和弦
★经过交替大小调tsⅥ的转调
{T, D}-tsⅥ={T, S, D, DD}
★经过那不勒斯和弦的转调
任意大三和弦=那不勒斯和弦-{K, D系列, T}
★经过同主音主和弦的转调
1.引入方法
a.在相似主题大小调结构句逗处对置
b.让小调结束在大调主和弦(反之罕见)
c.让大小调结构共有不稳定结构(小D9,D7,减DⅦ7,D,sⅡ7,s,dtⅢ)
2.转调方法
a.引入主和弦后,该主和弦成为继续转调的中介和弦
b.引入主和弦后,继续转到该调的同主音调
★经过减七和弦(DⅦ7,DDⅦ7,DⅦ7→S(s))的等音转调
{T, D, S, DD}-减七
减七=DⅦ7-{ D7(七音下行二度),T }
减七=DDⅦ-K(需将DDⅦ转位使其低音比K低音高大二或低小二) 减七=变DDⅦ-K
减七=DⅦ7→S(s)-D7
★经过属七和弦的等音转调(D7=b3DDⅦ7)
★转调公式(按调号排列)
# 属调
## 重属调
### 同主音大调S=tsⅣ,减七和弦,tsⅥ-N-D
#### 大属调T=tsⅣ,S=N,#3d=T
##### 远关系调D=tsⅣ,T=N,D7=b3DDⅦ56
6个b/# 最远关系调tsⅣ=DD,DD=tsⅣ,D=N,减七和弦b 下属调
bb 重下属调
bbb 同主音小调tsⅣ=S,减七和弦,
bbbb 小下属调tsⅣ=T,b3S=t
bbbbb 远关系调tsⅣ=D,DD=N
★转调公式(按中介和弦排列)
1.降Ⅵ级和弦(tsⅣ)
tsⅣ=T --- bbbb
tsⅣ=S --- bbb
tsⅣ=D --- bbbbb
tsⅣ=DD --- bbbbbb
T=tsⅣ--- ####
S=tsⅣ--- ###
D=tsⅣ--- #####
DD=tsⅣ--- ######
2.那不勒斯和弦(N)
tsⅥ-N-D ___ ###
T=N ___ #####
S=N ___ ####
D=N ___ ######或bbbbbb
DD=N ___ bbbbb
3.大调的小下属和弦(b3S)和小调的大属和弦(#3D)
b3S=t ___ bbbb
#3d=T ___ ####
4.减七和弦(减DⅦ7)
###, bbb, ######或bbbbbb
5.属七和弦(D7)
D7=b3DDⅦ56 --- #####
ⅠⅡⅢⅣⅤⅥ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