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春会计专科《管理会计》教案

春会计专科《管理会计》教案

春会计专科《管理会计》教案一、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1. 学习目标:a. 理解管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b. 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

c. 了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2. 教学内容:a. 管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b. 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

c.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管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以及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b. 案例分析法: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会计的应用。

4. 教学时间:2课时二、第二章: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1. 学习目标:a. 理解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b. 掌握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计算方法。

c. 学会成本分配的计算和分析。

2. 教学内容:a. 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b.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计算方法。

c. 成本分配的计算和分析。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及成本分配的计算和分析。

b.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时间:3课时三、第三章:成本计算的先进方法1. 学习目标:a. 理解先进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b. 掌握作业成本法和活动基础成本计算方法。

c. 学会运用先进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成本分析和决策。

2. 教学内容:a. 先进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b. 作业成本法和活动基础成本计算方法。

c. 运用先进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成本分析和决策。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先进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作业成本法和活动基础成本计算方法,以及运用先进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成本分析和决策。

b. 案例分析法: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先进成本计算方法的应用。

4. 教学时间:3课时四、第四章:预算编制和控制a. 理解预算编制和控制的重要性。

b. 掌握预算编制的方法和步骤。

c. 学会运用预算进行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一、课程目标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掌握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等核心工具。

3、能够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进行成本控制、预算编制、决策分析等。

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二、课程内容1、管理会计概述管理会计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作用。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2、成本性态分析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的概念和特点。

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如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和回归分析法。

3、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及应用。

4、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和相关概念,如贡献毛益、保本点、保利点。

多品种情况下的本量利分析。

5、经营预测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和利润预测的方法。

6、短期经营决策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存货决策等的分析方法和应用。

7、长期投资决策现金流量的计算、投资决策指标的运用,如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

8、全面预算全面预算的体系和编制方法,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和现金预算。

9、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制度、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和应用。

10、业绩评价责任中心的划分、业绩评价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实际问题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提供实际企业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决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如编制预算、进行成本分析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安排1、第一周课程介绍,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管理会计概述。

2、第二周成本性态分析。

3、第三周变动成本法。

4、第四周本量利分析。

5、第五周本量利分析的案例讨论和实践作业讲解。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教案标题:管理会计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管理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2. 理解管理会计在组织决策制定和绩效评估中的重要性。

3. 学习管理会计中使用的常见工具和技术。

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会计问题的能力。

适用对象:高等教育阶段(大学本科)的管理会计课程教案内容:一、导入部分(15分钟)1. 引入管理会计的概念和作用,引发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兴趣。

2. 提出以下问题:- 你认为管理会计在组织中的作用是什么?-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什么区别?二、理论讲解(30分钟)1. 讲解管理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强调其在组织决策和绩效评估中的重要性。

2. 介绍管理会计中常见的工具和技术,如成本-效益分析、预算控制、差异分析等。

三、案例分析(45分钟)1. 分发管理会计案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管理会计工具和技术进行解决。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就其优缺点展开讨论。

四、教学活动(30分钟)1. 设计一个小型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管理会计问题。

2. 提供实际案例或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团队中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

3.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指导,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所需的管理会计工具和技术。

五、总结和评估(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评估学生对管理会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通过小测验或小组展示的形式。

教学资源:1. 管理会计教材和课件。

2. 管理会计案例和实际情景模拟题。

3. 小组分组表格和活动指导。

4. 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和解决案例的质量和深度。

2.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完成的小测验和其他评估形式的成绩。

教案扩展:1. 组织实地考察或企业访问,了解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

2. 设计学生实践项目,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应用管理会计知识和技能。

春会计专科《管理会计》教案

春会计专科《管理会计》教案

春会计专科《管理会计》教案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管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3. 了解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1. 管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3.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管理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发展历程。

2. 比较法:比较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异同。

教学资源:1. 教材:春会计专科《管理会计》教材。

2. PPT课件:管理会计概述。

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PPT课件介绍管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3. 讨论:分组讨论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

4. 总结:总结管理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发展历程。

作业与评估:2. 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评分来评估学生对管理会计概述的理解。

第二章: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教学目标:1. 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2. 理解成本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3. 学会制定成本控制计划。

教学内容:1.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 成本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3. 制定成本控制计划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成本控制的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制定成本控制计划。

教学资源:1. 教材:春会计专科《管理会计》教材。

2. PPT课件: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

3. 案例材料。

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PPT课件介绍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2. 讲解:讲解成本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制定成本控制计划。

4. 总结:总结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成本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作业与评估:1.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案例材料制定一份成本控制计划。

2. 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评分来评估学生对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的理解。

第三章:预算编制与控制教学目标:1. 掌握预算编制的方法和步骤。

2. 理解预算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作用。

2、使学生掌握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等基本方法和工具。

3、培养学生运用管理会计知识进行决策分析和规划控制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和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成本性态分析方法,包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的划分与分解。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保本点和保利点的计算。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与联系。

2、难点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如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和回归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中的敏感性分析,以及多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运用管理会计方法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管理会计计算和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成本控制和利润规划问题,引出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定义: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会计,通过收集、分析和报告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和规划控制。

职能:包括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评价等。

作用: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战略目标。

2、成本性态分析成本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固定成本的特点: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保持不变,如厂房租金、设备折旧等。

变动成本的特点: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高低点法:选择业务量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计算单位变动成本,进而确定固定成本。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Word版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管理会计的定义、功能和目的掌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理解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1.2 教学内容管理会计的定义和起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管理会计的功能和目的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管理会计在实际企业决策中的应用1.4 教学资源教材:管理会计基础知识案例材料:企业管理会计实际应用案例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管理会计的理解和看法第二章: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2.1 教学目标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了解成本控制的概念和目的掌握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技巧2.2 教学内容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计算成本控制的概念和目的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的应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企业中的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案例2.4 教学资源教材: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案例材料:企业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实际案例2.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的理解和看法第三章:预算编制与控制3.1 教学目标掌握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了解预算控制的概念和目的掌握预算控制的方法和技巧3.2 教学内容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的编制预算控制的概念和目的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的应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企业中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控制案例3.4 教学资源教材:预算编制和预算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案例材料:企业预算编制和预算控制实际案例3.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预算编制和预算控制的理解和看法预算编制和控制练习:学生进行预算编制和控制练习,展示对预算编制和预算控制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四章:财务报表分析4.1 教学目标掌握财务报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和目的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和技巧4.2 教学内容财务报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的应用财务趋势分析的应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财务报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企业中的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案例4.4 教学资源教材: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案例材料: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实际案例4.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的理解和看法财务报表分析练习:学生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练习,展示对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五章:成本-效益分析5.1 教学目标掌握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了解成本-效益分析的概念和目的掌握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和技巧5.2 教学内容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成本-效益分析的要素和步骤成本-效益分析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成本-效益分析在产品定价决策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企业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案例5.4 教学资源-第六章:决策分析6.1 教学目标掌握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了解决策分析的概念和目的掌握决策分析的方法和技巧6.2 教学内容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则确定型决策分析和不确定性决策分析决策分析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决策分析工具和技术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企业中的决策分析案例6.4 教学资源教材:决策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案例材料:企业决策分析实际案例6.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决策分析的理解和看法决策分析练习:学生进行决策分析练习,展示对决策分析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七章:资本预算与投资决策7.1 教学目标掌握资本预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了解投资决策的概念和目的掌握投资决策的方法和技巧7.2 教学内容资本预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回收期等评价指标投资决策的风险分析资本预算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资本预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企业中的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案例7.4 教学资源教材: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案例材料:企业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实际案例7.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的理解和看法投资决策练习:学生进行投资决策练习,展示对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八章: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8.1 教学目标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了解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目的掌握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技巧8.2 教学内容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原则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策略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目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企业中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案例8.4 教学资源教材: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案例材料: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实际案例8.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理解和看法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练习:学生进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练习,展示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九章: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9.1 教学目标掌握绩效评价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了解激励机制的概念和目的掌握激励机制的方法和技巧9.2 教学内容绩效评价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关键绩效指标(KPI)和绩效评价体系激励机制的概念和目的股权激励、薪酬激励等激励机制的设计和实施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企业中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案例9.4 教学资源教材: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案例材料:企业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实际案例9.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的理解和看法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练习:学生进行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练习,展示对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十章:战略管理与财务战略10.1 教学目标掌握战略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了解财务战略的概念和目的掌握财务战略的方法和技巧10.2 教学内容战略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企业战略规划和管理流程财务战略的概念和目的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战略管理和财务战略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企业中的战略管理和财务战略案例10.4 教学资源教材:战略管理和财务战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案例材料:企业战略管理和财务战略实际案例10二、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2.1 教学目标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理解成本控制的概念和目的学会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技巧2.2 教学内容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计算成本控制的概念和目的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技巧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的应用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的经验和看法2.4 教学资源教材: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的相关知识案例材料: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的实际案例辅助工具:计算器、投影仪等2.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的理解和看法三、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3.1 教学目标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理解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计算方法3.2 教学内容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计算成本计算的实际应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成本计算的实际案例3.4 教学资源教材: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案例材料:成本计算的实际案例3.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成本计算的理解和看法四、成本控制的概念和目的4.1 教学目标理解成本控制的概念和目的掌握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技巧4.2 教学内容成本控制的概念和目的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技巧成本控制的实际应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成本控制的概念和目的案例分析法:分析成本控制的实际案例4.4 教学资源教材:成本控制的概念和目的案例材料:成本控制的实际案例4.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成本控制的理解和看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管理会计的十五个章节,涵盖了管理会计概述、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预算编制与控制、财务报表分析、决策分析、资本预算与投资决策、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以及战略管理与财务战略等内容。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职能。

2、帮助学生掌握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等基本方法和工具。

3、培养学生运用管理会计知识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的管理意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与联系。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决策应用。

2、难点长期投资决策中现金流量的计算和分析。

运用管理会计方法进行不确定性情况下的决策。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决策。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和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进行成本核算、本量利分析等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一个企业经营决策的实际案例,引出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管理会计概述(约 30 分钟)讲解管理会计的定义、目标和职能。

对比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3、成本性态分析(约 60 分钟)介绍成本按性态的分类,包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讲解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如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和回归分析法。

通过实例让学生进行成本性态的分析和判断。

4、变动成本法(约 50 分钟)解释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和特点。

比较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计算和利润计算上的差异。

分析变动成本法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应用。

5、本量利分析(约 90 分钟)讲解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公式。

介绍保本点和保利点的计算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本量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如产品品种选择、生产规模确定等。

6、短期经营决策(约 90 分钟)讲解短期经营决策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重点介绍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和存货决策等方面的内容。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教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管理会计教案类型:教学计划主题: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和原理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管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理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3. 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内容:1. 管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1.1 管理会计的概念1.2 管理会计的目标1.3 管理会计的作用及优势2.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2.1 财务会计的定义和目标2.2 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与特点2.3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与对比3. 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1 成本概念和分类3.2 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3.3 盈亏管理和绩效评估3.4 预算管理与经营决策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管理会计的背景和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30分钟)2.1 讲解管理会计的定义、作用和目标,引导学生思考管理会计的价值;2.2 比较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帮助学生理解两者的不同特点;2.3 分析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和讨论。

3. 小组讨论与汇报(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管理会计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并汇报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4. 总结与提问(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管理会计的要点,并组织学生进行提问环节,检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课件:包括教学内容的概述和案例分析的具体内容。

2. 案例分析材料:提供真实的企业案例,用于讲解和讨论。

3.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的问题,促进深入思考。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环节的积极程度和质量。

2. 讨论汇报评估:评估学生小组讨论结果的逻辑性和准确性。

3. 知识回答评估:通过提问环节,检查学生对管理会计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与调整:根据教学评估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课堂掌控,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教案内容和教学资源,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会计教案设计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第1、2、3、4节管理会计的一般概念,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管理会计假设与原则,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课时 2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教学目的应在了解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对管理会计的涵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通过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对比分析,掌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重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难点管理会计的含义、职能、方法。

教学过程讲授内容: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第一节管理会计的一般概念管理会计的定义管理会计的地位管理会计的职能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第二节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管理会计的历史沿革●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原因●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及其趋势第三节管理会计假设与原则管理会计基本假设是指为实现管理会计目标,合理界定管理会计工作的时空范围,统一管理会计操作方法和程序,满足信息搜集与处理的要求,从纷繁复杂的现代企业环境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组织管理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系列前提条件的统称。

管理会计基本假设管理会计基本原则是指在明确管理会计基本假设基础上,为保证管理会计信息符合一定质量标准而确定的一系列主要工作规范的统称。

管理会计基本原则第四节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联系区别习题与案例相关题目课后作业本章思考题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学有何区别?如何定义管理会计?何谓管理会计基本假设和基本原则?它们分别包括哪些内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何区别与联系?作业题与练习题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第1、2节成本及其分类;成本按其性态分类课时 2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教学目的了解并熟悉成本的各种分类方法特别是成本按性态分类重点成本按性态分类难点成本性态,相关范围教学过程讲授内容: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第一节:成本及其分类一、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象化的,以货币表现的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应当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牺牲或代价。

二、成本可以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成本也有许多分类标志,选择不同的标志可以将成本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而不同类型的成本可以分别满足企业管理的不同要求。

三、几种主要的成本分类成本按其核算的目标分类成本按其实际发生的时态分类成本按其相关性分类成本按其可辨认性分类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成本按其可盘存性分类成本按其性态分类第二节成本按其性态分类一、成本性态的涵义成本性态(Cost Behavior)是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Volume)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又称为成本习性。

二、固定成本固定成本的定义;固定成本的内容;固定成本的特点及其性态模型;固定成本的进一步分类约束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三、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的定义;变动成本的内容;变动成本的特点及其性态模型;变动成本的进一步分类四、混合成本混合成本的定义混合成本存在的必然性混合成本的进一步分类阶梯式混合成本标准式混合成本低坡式混合成本曲线式混合成本课后作业思考题:1.成本按性态分类可分为几类?2.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分别有哪些主要特点?3.成本性态与相关范围的关系?习题:一、二、三参考资料管理会计案例二、相关教材。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第3节成本性态分析的程序和方法课时 2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教学目的理解并掌握成本性态分析重点成本性态分析难点混合成本的分解教学过程讲授内容: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第三节成本性态分析的程序和方法一、成本性态分析的涵义成本性态分析是指在明确各种成本的性态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最终将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成本函数模型y=a+bx的过程。

二、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按性态分类的关系三、成本性态分析的基本假设四、成本性态分析的程序五、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技术测定法;直接分析法;历史资料分析法:★高低点法――高低点法又叫两点法,是指通过观察一定相关范围内的各期业务量与相关成本所构成的所有坐标点,从中选出高低两点坐标,并据此来推算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b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

高低点法高低点法的具体步骤(1)确定高低点坐标;(2)计算b值;(3)计算a值;(4)建立成本性态模型★散布图法――散布图法又称布点图法或目测画线法,是指将若干期业务量和成本的历史数据标注在坐标纸上,通过目测画一条尽可能接近所有坐标点的直线,并据此来推算固定成本a和单位变动成本b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

★一元直线回归法――一元直线回归法又称最小二乘法或最小平方法,是指利用微分极值原理对若干期全部业务量与成本的历史资料进行处理,并据此来推算固定成本a和单位变动成本b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

一元直线回归法的具体步骤(1)列表求值;(2)计算相关系数r ;(3)计算回归系数a和b的值(4)建立成本性态模型y=a+bx课后作业思考题:1.混合成本为什么要进行分解?2.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有哪些?3.定量分析法中哪种方法较精确?参考资料管理会计案例三、相关教材。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第1、2节成本计算分类概念简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课时 2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着重掌握变动成本法的特点,并结合实例,明确在成本构成、存货计价以及分期损益计算上存在的差异,理解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及局限性重点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比较。

难点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下分期损益的计算。

教学过程讲授内容:第三章变动成本法第一节本计算分类概念简介成本计算的涵义;成本计算的主要分类;成本计算的涵义;成本计算的主要分类:常规成本计算中重要的分类:完全成本计算。

即完全成本计算法,简称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计算。

即变动成本计算法,简称变动成本法第二节变动成本法概述一、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概念变动成本法在是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完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二、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三、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课后作业思考题:1.什么是变动成本法?2.变动成本法的生产成本包括哪些内容?3.变动成本法的有哪些特点?习题:一、二参考资料管理会计案例4、相关教材。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第2节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课时 2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着重掌握变动成本法的特点,并结合实例,明确在成本构成、存货计价以及分期损益计算上存在的差异,理解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及局限性重点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比较。

难点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下分期损益的计算。

教学过程讲授内容:第三章变动成本法第三节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二、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三、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的水平不同四、销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不完全相同五、损益确定程序不同◆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不同◆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有所不同◆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不同◆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不同◆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有所不同变动成本法使用贡献式利润表;完全成本法使用传统式利润表。

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有所不同贡献式利润表的中间指标是“贡献边际”;传统式利润表的中间指标是“营业毛利”。

◆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不同六、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信息能揭示外界公认的成本与产品在质的方面的归属关系,按该法提供的成本信息有助于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能刺激增产的积极性。

课后作业思考题:1.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2.存货变动对分期损益计算的影响有有哪些?参考资料管理会计案例5、相关教材。

第四章本量利分析第1节本量利分析概述课时 2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边际贡献、保本点、保利点、安全边际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学会本量利分析中的敏感性分析。

重点运用各种指标来计算保利点、保利点,并进行敏感性分析。

难点各种指标之间的区别与灵活变换。

教学过程讲授内容:第四章本量利分析第一节本量利分析概述一、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依存关系的简称,也称为CVP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它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的模型揭示企业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相关的业务量、销售单价及利润之间在数量上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1.总成本线性表示假设:y=a+bx2.相关范围假设: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保持不变3.产销平衡假设4.品种结构稳定不变假设5.营业利润假设:一般不考虑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

三、本量利关系的基本公式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已销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变动销售和管理费+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税前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总额四、边际贡献及其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1. 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又可称为贡献毛益、边际利润、创利额等,它是指产品销售收入与其变动成本之差,它表示了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及它们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作的贡献大小,它是企业经营决策和利润计算的重要依据。

边际贡献有两种表现形式:(1)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cm =p—b(2)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总额—变动成本总额=(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T cm=(p—b)x2. 边际贡献率如果说边际贡献是以绝对值来反映产品的盈利能力,那么边际贡献率则是以相对值来反映产品的盈利能力。

所谓边际贡献率就是指边际贡献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3. 变动成本率与边际贡献率相对应的概念是"变动成本率",即变动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变动成本率与边际贡献率具有互补关系: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课后作业思考题:1.什么是本量利分析?2.本量利关系的基本公式有哪些?3.什么是边际贡献率?什么是变动成本率?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习题:一参考资料管理会计案例四、相关教材。

第四章本量利分析第2节保本分析课时 2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边际贡献、保本点、保利点、安全边际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学会本量利分析中的敏感性分析。

重点运用各种指标来计算保利点、保利点,并进行敏感性分析。

难点各种指标之间的区别与灵活变换。

教学过程讲授内容:第四章本量利分析第二节保本分析一、保本点保本点是指当产品的销售业务达到某一水平时,其总收入等于总成本,边际贡献正好抵偿全部固定成本,利润为零,企业处于不盈利也不亏损的状态,又称为盈亏临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