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28例的护理体会
川崎病患儿如何护理

川崎病患儿如何护理川崎病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也称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急性持续性高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可侵犯全身多个系统,出现腹泻、呕吐、腹痛或脓尿、血尿等伴随症状。
现将我科收治的24例川崎病护理心得总结如下。
1 资料1.1一般资料: 我科2009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24例,年龄为2岁~6.5岁,其中男18例,女6例。
住院时间9~18天,平均住院时间13.1天。
1.2临床表现: 24例患儿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出现皮疹者24例,肛周脱皮者18例,口唇红肿、皲裂、出血及出现草莓舌者21例,淋巴结肿大者24例。
经治疗与精心护理后均治愈出院。
2 护理2.1高热期的护理:绝对卧床休息。
采用有效物理降温,用冷带或冷盐水灌肠,不宜用温水浴,以免使皮疹表皮破溃引起感染。
2.2皮肤黏膜的护理:高热时口腔唾液分泌减少,口唇皲裂,呈“杨梅舌”,需加强口腔护理。
用棉签沾“益口护理液”等刺激性小的口腔护理液拭口腔2~3次/日,并用碘伏加鱼肝油涂口唇,防止干裂和感染。
保证静脉通道通畅,防止药物外渗。
(2)应用“丙球”前要将体温降至37.5℃以下方可用药,可给冰袋、冰敷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药物退热。
(3)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防止过敏反应发生。
一般不选用激素治疗,可在输入丙球前给小量氟美松或口服萘普生、肌注苯海拉明,以防止或减轻过敏反应的发生。
开始静点30min内慢滴,观察患儿有无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加快等症状,如有异常,立即停止输入,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4)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防止大量快速输入造成心衰,或过慢增加输液反应的概率。
丙种球蛋白制剂一旦溶解要在3h内输入,不与其他药物或液体一同滴注2.4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或流食,少量多餐,以免过饱胃部扩张压迫心脏;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开塞露帮助排便。
2.5抗凝治疗的护理:为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患儿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诱发胃溃疡,发生不易觉察的胃出血,并影响凝血系统,延长出血时间。
29例川崎病患儿的护理

29例川崎病患儿的护理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症,其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
本病最严重的危害是冠状动脉损伤所引起的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的形成,是儿童期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
我科于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川崎病共29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分享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我科共收治川崎病共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8岁;均有发热、口唇皲裂、双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手足端样脱皮,出现杨梅舌10例,皮疹10例。
均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
1.2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早期均给予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口服,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结果无一例发生冠状动脉瘤。
28例治愈出院,一例好转出院。
2 护理2.1心理护理患儿由于发热、口腔明显疼痛,加之医院陌生环境,易发生恐惧害怕、哭闹,对治疗护理极不合作。
因此护士对患者要充满爱心细心、耐心。
了解患者的喜好,尽量逗乐抚摸他们,以减轻他们的恐惧感,使他们感到有安全感。
同时耐心向家长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愈后有可能出现并发症、护理注意事项,以及告诉家长配合治疗护理的重要性,以减轻家长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2.2发热护理对于体温超过38.5度的患儿,每四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及时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使用冰袋、冰贴降温,降温效果不佳时,遵医嘱予药物降温,如口服美林、泰诺等。
同时鼓励患儿多饮水,静脉补充液体。
退热期间及时擦干汗液,及时更换潮湿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铺平整,无渣屑,减少患儿不适并防止受凉。
同时注意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20-22度,相对湿度50%-60%),定时开窗通风,定时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
注意保持病室干净。
急性期患儿要安静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情绪激动。
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川崎病的护理体会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而得名,是一种以急性发热、皮肤损害和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点的全身血管炎症,以5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为主,男孩多见,男女发病比例为2-3:1[1]。
本病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进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猝死。
在日本和美国,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血管病的首要病因[2]。
我院06年7月-09年6月收治川崎病患儿27例,针对该病特点予以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
本组共27例患儿,年龄2-5岁,平均3.5岁,男孩17例,女孩10例。
临床表现:①发热,多为不规则热,持续1-2周,抗生素治疗无效。
②出现指(趾)端红肿,后期出现指套样膜状脱皮。
③部分患儿眼结膜充血。
④草莓舌(红色或白色),口腔、咽粘膜弥漫充血。
⑤皮肤出现皮疹,多遍布全身,多形性。
⑥颈部淋巴结肿大,触痛。
2护理措施2.1心理护理2.1.1大部分家长对本病缺乏了解,当得知本病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进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梗和猝死时,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及焦虑,此时应耐心倾听家长的诉说,主动解答家长的问题,及时澄清家长的疑惑,并且积极告知本病的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疗程及预后。
2.1.2部分家长因患儿使用丙球等贵重药品致使医疗费用过高而引起焦虑。
此时应向家长说明使用丙球的重要性及对患儿病情的影响,取得家属的心理支持。
并且尽力帮助其取得其他经济支持。
2.1.3由于患儿年龄尚小,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其思想及情绪易受外界影响,应及时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以和蔼的态度、友善的语言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帮助患儿渡过恐惧阶段,增长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也可采用“移情法”,转移患儿对疾病及家长态度的注意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2.2发热护理患儿多为持续性高热,应定期监测体温,每4小时测量一次,测量时擦干腋下汗液。
体温超过38.0℃时进行物理降温,嘱患儿多饮水,额头及大椎穴同时予敷贴降温,同时进行温水擦浴,并在腋下、股沟、腘窝等血管聚集处多做停留以促进散热。
小儿川崎病28例的护理体会

心 观 察 , 口腔 、 、 肤 护 理 操 作 要 轻 柔 , 家 长 和 稍 大 患 儿 对 眼 皮 对 要 做 好 健 康 宣 教 工 作 。通 过 护 理 使 治 疗 方 案 得 到 落 实 , 情 病 得 以 控 制 、 解 、 愈 , 长 和 患 儿 得 以安 心 。 缓 痊 家
2 护 理 措 施
使 家 长 和 患 儿 消 除 焦 虑 情 绪 , 到 与 医 护 人 员 密 切 配 合 , 确 做 正 对 待 。鼓 励 年 龄 稍 大 的 患 儿 多 食 新 鲜蔬 菜 、 果 , 时 注 意 卧 水 同 床 休 息 。住 院 期 间 需 安 静 休 息 , 免 剧 烈 活 动 , 免 情 绪 激 避 避 动 , 院后限制活动量 , 出 1年 内 不 参 加 剧 烈 体 育 运 动 。
【 要】 目的 摘 施 。结 果
作。
3 5例 治愈 ,2 好 转 ,1例 并 发 冠 状 动 脉 扩 张 。结 论 例
病 情 和 治 疗 方 法 要 细 心 观 察 , 口腔 、 、 肤 护 理 操 作 要 轻 柔 , 家 长 和 稍 大 患 儿 要 做 好 健 康 宣 教 工 对 眼 皮 对 【 键 词 】 川 崎 病 小儿 护 理 关
向 家 长 及 稍 年 长 儿 做 好 健 康 宣 教 工 作 , 解 本 病 的 临 床 讲
特 点 、 病 病 程 、 果 和 预 后 ,各 个 阶 段 的 治 疗 和 护 理 要 点 , 疾 效
者 延 长 阿 司匹 林 用 药 时 间 , 加 用 维 生 素 E 或 潘 生 丁 。结 果 并 3 例 治 愈 出 院 ,2 好 转 出 院 , 5 例 1例 并 发 冠 状 动 脉 扩 张 。
28例小儿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28例小儿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阳秀春
【期刊名称】《医学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0(027)011
【摘要】@@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婴幼儿多发的急性发热、皮肤黏膜发疹、淋巴结肿大的疾病.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引起人们重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尤其重要[1].本科自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收治28例川崎病患儿,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总页数】3页(P2180-2182)
【作者】阳秀春
【作者单位】湖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心血管科,湖南,长沙,41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512
【相关文献】
1.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J], 傅岳萍
2.小儿川崎病的分期护理体会 [J], 冯丽燕;徐红艳
3.小儿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J], 孙建妹
4.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J], 刘用葵; 劳文芹
5.浅谈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J], 李利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川崎病的护理体会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疾病,其症状包括肌张力不对称、反射迟钝、增强率改变和肢体功能障碍等。
这种疾病既可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也会影响他们的整体身体和情感发展。
为了帮助孩子们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护理护士有责任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
在我的临床工作经验中,我曾经护理过一名患有川崎病的小孩,他是一个七岁的男孩。
当他来到我们医院接受治疗时,他的肢体症状非常明显,他不能控制他的足部活动,他的手掌和脚掌非常不对称,而且他反射迟钝。
鉴于他这种症状,我们为他进行了积极的护理。
首先,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与孩子的沟通,以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
我们尊重孩子的个性,向他表示理解和支持,并且给他慰问和鼓励,让他感觉到他有人爱他,也有人真正关心他。
其次,我们会给孩子设计合适的治疗计划,帮助他提高自身的功能和能力。
比如,我们为他进行物理治疗,让他的肢体症状达到适宜的水平,并且让他在康复疗程中练习肢体协调能力。
同时,我们也会给他上一些行为治疗,让孩子能够控制他的情绪,从而有效的改善他的健康状况。
在护理过程中,我也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我们会和他们共同制定一份护理计划,共同努力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我们会定期帮助家长解决各种临床问题,让他们有信心和信念去陪伴孩子,并且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安全感的环境。
此外,我们还设置了一些关爱的活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护理氛围,从而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温暖和关怀,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护理护士在护理川崎病患者时,要给他们提供和谐、亲密和温暖的护理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支持,以期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
此外,护理师还要让家长参与护理,努力改善孩子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
推动孩子健康发展,改善和保护孩子的健康,是护理护士的责任和义务。
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川崎病的护理体会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综合征,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
临床特点为发热伴皮疹、指趾红肿和脱屑、口腔粘膜和眼结膜充血及颈淋巴结肿大,以5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为主,男孩多见,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呈自限性经过,适当治疗可以逐渐康复,但15%~30%的患者可发生冠状动脉瘤,但由于冠状动脉瘤破裂,血栓栓塞,心肌梗塞或心肌炎而死亡[1]。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川崎病患者11 例,年龄5个月~4岁,男9例,女2例。
入院时均有持续性发热,体温高达38℃以上,持续7~14天。
先后出现双侧结膜充血。
口唇潮红,皲裂,可见杨梅舌,手足呈硬性水肿。
10天左右先后出现了特征性趾端大片状脱皮,出现于甲床、皮肤交界处,并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经过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本组病例中的患儿均痊愈出院。
2. 护理体会:2.1 发热护理:该类病人体温达38-40oC以上,为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需及时控制体温,过高时给予解热镇痛药降温。
由于该病反复高热不退,患儿家属易急噪、焦虑、情绪不稳定,应耐心劝说解释。
出现高热时不应自己给患儿服退热药,应向医生报告。
遵医嘱按时服用阿司匹林,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2-3次。
2.2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粘膜清洁,口唇皲裂者可涂石蜡油,眼结膜充血可滴眼药水以防感染,避免直接强光刺激、疲劳过度。
保持手的清洁,避免搔抓皮肤,注意防止皮肤撕伤,脱皮处不可强行撕拉。
皮疹发病后1~5d部分患儿可出现皮肤多形性红斑,以猩红热样皮疹最常见,但无水泡及结痂,约1周左右可消退,在此期间应注意与其他传染病性皮疹及药物引起的过敏皮疹现象相鉴别,此时嘱家长给患儿穿柔软的衣物避免患儿用手抓痒,减少刺激。
2.3饮食护理:口腔及口唇潮红、干燥、皲裂、出血、结痂。
口腔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舌乳头突出呈杨梅舌,扁桃体呈轻度或重度肿大。
29例川崎病护理论文

12(35):170.
29例川崎病护理体会
胡利娟* 察 ;护 理 中 图 分 类 号 :R473.6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6-0979(2012)15-0172-02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 变 态 反 应 性 全 身 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疾病,主 要 表 现 为 急 性 发 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最严重的 是 冠 状 动 脉 病 变,可 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破裂等致 死 性 并 发 症。 冬 春 季 发病率较高,婴幼 儿 发 病 多。我 院 儿 科 自 2009 年 10 月 ~2012 年 5 月 收 治 29 例 川 崎 病 患 儿 ,现 将 临 床 观 察 与 护 理 总 结 如 下 。 1 临 床 资 料 1.1 一般 资 料:本 组 患 儿 29 例,男 17 例,女 12 例;年 龄 8 个 月~10岁,全部病例均符合川 崎 病 诊 断 标 准,所 有 病 例 均 有 发 热5天以上,抗 生 素 治 疗 无 效,双 眼 球 结 膜 充 血、口 腔 黏 膜 充 血、口唇鲜红皲裂,25 例 指 (趾 )端 肿 胀,脱 屑;19 例 有 皮 疹;15 例颈淋巴结肿 大;腮 腺 肿 胀 3 例,肝 脏 肿 大 3 例,脾 脏 肿 大 1 例 。3 例 心 脏 彩 超 显 示 冠 状 动 脉 增 宽 。 1.2 治疗方法:本 组 29 例 均 静 脉 注 射 丙 种 球 蛋 白 1g/(kg· d),其中5例连用2d,并口服阿司匹林、双嘧达莫 等 治 疗,合 并 心 肌 损 害 、肝 功 损 害 给 予 相 应 保 护 性 治 疗 。 2 结 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崎病28例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2-11-15T10:44:10.5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6期供稿作者:孔玮王皓
[导读] 健康教育及时向家长交待病情,讲解护理要点,使其积极配合。
孔玮王皓(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2775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303-02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最严重的是冠状动脉病变,可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破裂等致死性并发症,发病年龄以婴幼儿见。
我院自2007至2011年共收治川崎病患儿2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日本1984年9月修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川崎病患儿28例,男20例,女8例,男:女为
2.5:1,年龄 4月~3岁21例,~5岁5例,>5岁2例。
平均年龄2.5岁,患儿均有持续性高热5~14天,体温在39℃~41℃,其中有22例双侧眼结膜充血,25例口唇鲜红甚至皲裂及杨梅舌; 24例曾出现皮疹,18例手足末端发红硬肿。
1.2 结果 28例患儿经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等治疗后20例治愈出院,8例病情好转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患儿在住院期间除病痛之外,陌生的环境和人、有限的活动空间与时间、服药注射等一系列的治疗,都会对小儿的心理产生影响。
护士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特点了解每个患儿的心理反应,及时向家长及年长儿介绍病房环境及其他患儿,帮助其减轻陌生感。
及时交待病情,解释并安慰家属。
针对家长担心患儿可能发生心血管病变的不安心理,向患儿家属及大龄患儿解释需定期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的必要性,以取得配合。
2.2 饮食护理患儿高热,消耗量大,胃肠道消化功能减弱,应给予清淡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饮食,以满足患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3 发热的护理发热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患儿体温常达38~40℃以上,呈稽留热或弛张热,为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需及时控制体温。
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新鲜,采用松解衣服、温水擦浴、冰袋降温等物理降温措施。
体温过高时配合药物降温,如萘普生,泰诺等。
同时鼓励患儿多饮水。
对出汗较多者及时更换衣服并及时静脉补充液体,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2.4 心血管系统的护理心血管系统病变是川崎病最严重的表现,因此要密切观察有无心血管症状,急性期有巨大冠状动脉瘤或恢复期冠脉狭窄患儿易发生心梗,表现为面色苍白,呕吐,呼吸困难,胸痛,腹痛,发现可疑患儿,应立即吸氧、镇静、心电监护,积极纠正心律紊乱,控制心衰,提升血压等治疗,必要时立即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本组16例有心血管系统病变的患儿经积极监护治疗均未发生心肌梗死,6例发生冠状动脉瘤的患儿随访8~12个月时动脉瘤消散。
2.5 皮肤、五官的护理密切观察皮肤黏膜、肢端病变情况。
注意观察皮疹的特点,保持皮肤清洁,衣裤应用质地柔软而清洁的棉布,每天用软布擦洗全身皮肤,为防止感染,需加强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衣被质地柔软而清洁,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每次便后清洁肛周。
勤剪指甲,以免抓伤、擦伤。
对半脱的痂皮应用干净剪刀剪除,切忌强行撕脱,防止出血和继发感染。
每日用生理盐水洗眼1~2次,以保持眼的清洁预防感染。
观察口腔黏膜病损情况,避免生硬刺激性食物,生理盐水清洗口腔,每日2~3次。
口唇干裂时可涂护唇油;口腔溃疡涂碘甘油以消炎止痛。
2.6 应用药物观察丙球蛋白是种血清制品,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开始速度宜慢,10滴/min,15min后无不良反应可加快速度,但不超过60滴/min。
用药时应经常巡视,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如发热、皮疹等,最严重的反应是过敏性休克,可在10分钟内发生,要引起重视。
选择外周粗静脉,尽可能使用留置针,便于患儿变换体位及肢体活动。
由于较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且初期量大,尽量选用肠溶型,饭后服药,以防胃肠道刺激。
治疗过程中出现鼻衄、齿龈出血、呕血、便血者,要定期检查血小板及凝血功能。
2.7 健康教育及时向家长交待病情,讲解护理要点,使其积极配合。
鼓励年龄稍大的患儿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同时注意卧床体息。
对所有发现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密切随访,每6个月做一次超声心动图检查。
多发或较大冠状动脉瘤尚未闭塞者不宜参加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