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贾志敏老师的作文课反思
《贾志敏老师的讲座及课堂实录》听后感

《贾志敏老师的讲座及课堂实录》听后感2021-02-13《贾志敏老师的讲座及课堂实录》听后感这段时间我在谢春婷语文工作室的要求下认真聆听了贾志敏老师的讲座及课堂实录。
贾老师的教学风格,教育理念,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让我真正领会了什么才是真语文!所谓“真语文”,核心在一个“真”字,提倡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
叶圣陶说过,语文课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用课本里的一篇篇课文做例子,来教会学生说话和写话。
语文课要上真实的课,上朴实的课。
同时我还感受到了名师们对学生和对教育那深情的爱与奉献;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的无穷的知识力量。
下面就把我感受最深的与大家一起分享。
76岁高龄的贾志敏老师走上讲台,和一年级学生共同学习了《脚印》一课。
在这节课中,贾老师先从偏旁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单人旁、双人旁和月字旁的特点,自然地导入课文《脚印》。
课堂上,贾老师没有分析,而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先为学生范读课文,实为背诵。
贾老师的朗读亲切、自然,当读到“小狗在雪地里跑”时,贾老师还加上了动作,令人感动,感动于年迈的贾老师的背诵功夫,这一功夫可以窥见他对教育的执着。
而我们呢?对学生要求的多,对自己要求的少,倘若我们也能像贾老师一样养成背诵课文的习惯,即使老师不提出任何要求,学生也会背诵了,省去了用苍白的语言不厌其烦的强调。
贾老师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文,在深入的思考中进行语言逻辑的`训练。
提出把“小鸡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的脚印像竹叶。
小狗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的脚印像梅花。
小鸭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的脚印像枫叶”三句话连起来这一要求。
学生回答不太到位,然后贾老师引导他们在中间加上三个字“是因为”,再连起来说。
最后,调换语序,引导学生用上“所以说”来表达。
从不断地提示,到学生自如地表达,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这节课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精美的课件,只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为我们演绎出了一节精彩的语文课。
他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语文课该怎么教,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使学生提高,激发每一个孩子潜在的学习动力。
感动------听贾志敏老师的课心得

感动------听贾志敏老师的课心得昨天我有幸观摩了贾志敏老师执教的《推敲》。
感动,是贾老师给我的最直接的感受。
感动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贾老师年逾古稀,还在为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而努力,更是因为他以身示范,告诉我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做学问,实实在在讲语文,还原一个“真实的”“扎实的”语文课堂。
贾老师用夏衍临死前还在纠正错字的故事做导入,开始就教会我们做人要尊重别人,要有礼貌。
又用姚明纠正记者提问用词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爱国。
然后引入主题,讲到“斟酌”,讲到“推敲”。
此刻,贾老师慈爱的形象、高尚的人格已经深深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杨再隋教授说,外国人说我们的汉字博大精深,我们把识字教好,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
贾老师是怎么教生字的,他说:“我们要读的清晰、稳定。
”“先听老师读一个,凝、凝、凝、凝。
”孩子们心里一下子就清楚了我该怎样读生字,不仅音要读的清晰、准确,而且节奏要稳,不能慌。
在孩子们读错时,贾老师及时纠正,直到孩子准确读出这个字。
然后把拼音擦去,再让孩子练习读生字。
最后是多音字“差”。
贾老师的问题清楚,目标明确,认真细致的教生字,有哪个孩子学不会,或者又有哪个孩子不爱学生字呢?特别是贾老师的范写,写带有“之”的生字,那精妙的笔法,一个放大的“之”,把我们的汉字做到了极致的美。
特别是拿了一个真的汤勺放在“捺”上,他们刚好吻合,这样的范写,唤醒了每一个人对汉字的热爱,会有哪一个孩子感受不到我们的汉字的艺术之美,会不爱上写字呢?贾老师说,字写的好,人就漂亮,字写的不好,人就不漂亮,启发的、鼓励的不仅仅是孩子,我想还有在坐的每一位老师吧。
此刻,我真的为我们有如此博大精深的、如此美妙的汉字而骄傲无不,更为贾老师对母语的热爱、对教学的研究感到钦佩,他让我看到了,汉字,是让人敬畏的。
我深深地感觉到贾老师的课堂那么扎实,又是那么吸引人。
贾老师指导孩子朗读,更加深深地吸引了我。
他的语调和语气是那么美,听他简短的朗读,我好像感觉到文学的庄严与圣洁。
聆听贾志敏老师作文的体会

聆听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的体会
我有幸观摩和聆听了上海市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执教的作文指
导课和讲座。
七十多岁高龄的他,仍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一、寓注意力教育于无意之中。
二、寓自信心教育于评价之中。
三、寓习惯培养于细节之中
四、寓想象力培养于教学之中。
五、寓做人教育于作文之中。
贾老师一直倡导“教作文就是教做人,学作文就是学做人。
”他举了一个例子: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在弥留之际,听到陪护人员说要去叫大夫。
夏老竟然用尽生命中的最后一点力气突然坐了起来,大声说:“不是叫,是请。
”这是93岁的夏老留在人世中的最后一句话。
因此贾老师强调“文品如人品”。
听完贾志敏老师的课,我的内心豁然开朗,原来作业教学也可以上得如此精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习作教学方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听贾志敏老师的作文课反思

听贾志敏老师的作文课反思(虽然不是最近的事情,但现在看来,还是感触颇深。
现将听课后的一些感悟做一整理,与同事分享。
)星期天,我有幸听到了全国名师贾志敏老师的一节作文课,感觉受益匪浅。
这节课中,贾老师用一种特别的方式给我们讲解了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贾老师说:“一节好课,就是要让听的人不觉得累,如果听课的人都累了,那么学生怎么会爱听呢?”在贾老师的课中,也时刻体现着快乐的原则。
这一课开始,贾老师让学生谈谈自己读过哪些童话,然后通过童话解释“童话”二字的含义。
接着,贾老师让学生看松鼠的图片,同时给出了五个素材让学生听写。
接着,贾老师让学生口头用素材遍一段话。
贾老师还用现实的地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说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地点就在北京的香山公园。
不是谁偷走的,而是被我们高智商的人偷走。
我把报纸上的题目也写下来了。
《朋友,你动了小松鼠的核桃吗?》……”学生听到这里,议论纷纷,他们写作的热情也被完全激起来了。
我觉得在这节课中有几个值得我学习的方面:一、在作文课中,我往往都对学生无话可写而头痛,而贾老师则利用给素材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
在平时的作文中,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人,我们都可以给学生一些素材,让学生去挑选合适的内容。
二、贾老师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他一再强调要的坐姿,字要写规范,大小要适中。
在学生朗读作文的时候,他一边听,一边鼓励学生要读出感情,要注意速度的快慢。
三、贾老师在课堂上及时讲评。
他一边让孩子口头说作文,一边及时的引导和评价,让学生能够及时的改正。
我觉得这非常有效,不仅速度快,同时也让全班同学都有收获。
四、反复修改。
在口头说作文后,贾老师让学生开始写作文。
在写完后,让学生读。
在读时,贾老师仍然是边读边改,学生读时还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朗读。
这样反复修改,学生的作文怎么能不进步呢?听贾老师的课,真觉得像行云流水,非常的顺畅。
在以后的作文中,我会多学习他的教法,让自己的作文课能够让学生喜欢。
教师真教 学生真学——听贾志敏老师《扩写作文》有感

十五分 钟写 四百字 , 任务完 成 , 最 后一个 环节
是给 文章加个题 目, 贾老师告诉 学生 , 这是有方 法 和规律 的 , 然后与学生一起兴味盎然地讨论起来。 可以从人物身上去想 : 《 卖画人
老师的话也起 到很 大作 用 : 《 老 师的告诫 》 《 老
师的话 》 o
顿, 穷得 叮 当响。 再 比如 : “ 试之 , 然。 ” 可 以这样 写 :
课堂上 , 像这样 帮助学生修改语言的例子俯拾
即是。
叶圣 陶说 , 语 文教 学 就是 借课 文 为例 子教 孩 子说话和 写话。 贾老师在告 诉我们 , 习作实际 上就 是用书 面的形式 表达心声 , 无论 是写给 自己看 , 还 是 写给别人 看 , 首要的 当然是说 准确 , 把 心里想 到 的准确地表达 出来。 从 口头 到书面 , 这 是一次质 的 飞跃 , 学 生往往会遇 到一些 小 困难 , 词不达 意是 常
见 的, 教师的任 务就是帮助学生学会选 用恰 当的词
语, 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所 以贾老师对孩子 习作 中 不恰 当的语言及 时修正 , 这个“ 及时 ” 是 以深厚 的语 文素养做保证 的, 是 需要 用全 部身心去倾听做基础 的, 这时, 教师和学生完全一起沉浸在语文之中。 五、 语言鲜活 , 兴昧盎然
他按照老 师的话去做 了, 每天坚持作 画, 线 条…… 怎 么扩写 , 学生遇 到困难时 , 教 师给 一个 示范 , 给 一个 提示 , 这 是一 种 引领 , 这 比说 多少 遍 “ 要想 象, 要具体 ” 来得 更有效。 儿童天 生是模仿者 , 他们 的 思维 是形 象思 维 , 当我们 空洞 地解 说 写作 知识 时, 教学 与学 生就远 离了。 贾老 师很 了解儿童 , 深谙
贾志敏体会

朴实教学诚信做人
为期两天的培训已经结束,但贾志敏老师朴实、真诚、以生为本的教学风格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
贾老师的课与以往我听的名师的课有着很大的不同。
以往各位名师的课上,老师们精心准备了许多新奇的教辅材料(课件、挂图等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堂课下来,让我感到老师上得很是精彩。
而贾老师的这几堂课只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用具简单,但是在贾老师的谆谆教导及严格要求下,学生的朗读水平确实提高了。
让我充分感受到了贾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力以及真正以生为本的朴实课堂教学。
贾老师的课还告诉我们一节好课要真实、扎实、朴实,要严密,能做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有所进步。
我在听完课之后的惊叹之余明白:原来语文课堂可以如此简单、真实!
在接下来的关于语文教学的讲座中,我觉得贾老师虽然没有宏篇大论,但是他所讲的东西都很贴近我们的每一次课堂教学。
教会我们明白,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在课堂上以课文为例教会学生说话、表达。
在教学时很多老师容易产生一个误区,在课堂上不以学生为本,只忙于突出自己,展示自己,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正如贾老师所说,衡量一节精彩的课是看学生学习进步了没有,而不是看老师的表演是否精彩。
贾老师的课和讲座使我们充分领略到了一位教育大师真正的风采。
朴实教学诚信做人
学校:第十小学
姓名:胡勤凤。
听贾志敏老师

听贾志敏老师《脚印》一课有感半壁山学区佛爷来小学白春艳利用两天的空闲时间,我听了贾志敏老师的《脚印》一课,在这里首次听说了“真语文”一说,到底什么是“真语文”呢?为了解答心中的疑问,我又到网上查了查,才知道“真语文”就是语文教学不搞花架子,倡导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用最原始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多读,多写,多思考,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
贾志敏老师也在课后的讲座中说到:真语文就是老师要真教,让学生真学,做真人。
小学语文不是要培养作家、记者,而是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一些切实的语文知识,最后落实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上。
语文课上少提问,多读书,现在语文教学需要的是回归。
纵观贾老师的《脚印》一课,给人的感觉就是真实、普通,不摆花架子,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整堂课都没有现在的多媒体,可一样的精彩,一样的赢得了我们佩服的掌声。
在这节课中,贾老师先从偏旁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单人旁、双人旁、提手旁和月字旁的特点,自然地导入课文《脚印》。
课堂上,贾老师没有分析,而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学习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文,在深入的思考、说话中进行语言逻辑的训练。
贾老师的“小鸡、小狗和小鸭的脚印像什么”的说话练习,先把“小鸡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小鸡的脚印”去掉“了小鸡”三个字,让学生去读,学生读后发现句子不通了,老师就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加上“像”字,让学生再说话,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像竹叶”,然后再变换后两个句式,学生练习了比喻句。
在这里可见贾老师不一般的教学艺术和评价,当学生说出一句时,贾老师就说:“谁能一下子说出三句?”“他用老师提醒了三次,哪个学生不用老师提醒?”极大地激励了孩子说话的积极性。
接着提出把“小鸡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的脚印像竹叶。
小狗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的脚印像梅花。
小鸭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的脚印像枫叶”三句话与“小鸡、小狗和小鸭全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句话连起来这一要求,学生回答不太到位,然后贾老师引导他们在中间加上三个字“是因为”,再连起来说。
小学网络观摩贾志敏习作课《我》听课反思

小学网络观摩贾志敏习作课《我》听课反思
习作课是最能检验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书面语言习得的,但同时也是我们老师最头疼的。
尽管我们学校以习作教学为主题已开展了为期两年的校本教研,但是限于师资、学习资源等因素,收效甚微。
本学期开始,教研室每周三网络教研都是习作教学,正好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带着满怀的期待,周三的名师作文课观摩又开始了。
本次观摩的课例是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的《我》。
和上节课《找手机》一样,上课伊始,贾老师依然是范文
引路,分析脉络——指导选材——再读范文
,体会写法——学生作文——展示点评——教师总结。
在他的课堂上,不难发现一位优秀的特级教师身上的特质:真实——不会因为是公开课就对学生盲目“好评”,但也不吝啬“你真聪明”之类的通俗评价;专业——最能体现贾老师专业素养的是对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作文的点评,学生读的同时,贾老师逐句点评,小到一个字“却”和“但”的用法,小到标点符合,而这些是我们日常作文教学非常容易忽略的;规范——书面语不同于口语的地方就是要规范,上节课和本节课学生作文中的“厕所”“解便”,等等,而这些我们同样不够重视。
综观这两节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我们唯有把握机会,认真学习,反思提升。
再次感谢教研室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贾志敏老师的作文课反思
(虽然不是最近的事情,但现在看来,还是感触颇深。
现将听课后的一些感悟做一整理,与同事分享。
)
星期天,我有幸听到了全国名师贾志敏老师的一节作文课,感觉受益匪浅。
这节课中,贾老师用一种特别的方式给我们讲解了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贾老师说:“一节好课,就是要让听的人不觉得累,如果听课的人都累了,那么学生怎么会爱听呢?”在贾老师的课中,也时刻体现着快乐的原则。
这一课开始,贾老师让学生谈谈自己读过哪些童话,然后通过童话解释“童话”二字的含义。
接着,贾老师让学生看松鼠的图片,同时给出了五个素材让学生听写。
接着,贾老师让学生口头用素材遍一段话。
贾老师还用现实的地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说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地点就在北京的香山公园。
不是谁偷走的,而是被我们高智商的人偷走。
我把报纸上的题目也写下来了。
《朋友,你动了小松鼠的核桃吗?》……”学生听到这里,议论纷纷,他们写作的热情也被完全激起来了。
我觉得在这节课中有几个值得我学习的方面:
一、在作文课中,我往往都对学生无话可写而头痛,而贾老师则利用给素材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
在平时的作文中,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人,我们都可以给学生一些素材,让学生去挑选合适的内容。
二、贾老师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他一再强调要的坐姿,字要写规范,大小要适中。
在学生朗读作文的时候,他一边听,一边鼓励学生要读出感情,要注意速度的快慢。
三、贾老师在课堂上及时讲评。
他一边让孩子口头说作文,一边及时的引导和评价,让学生能够及时的改正。
我觉得这非常有效,不仅速度快,同时也让全班同学都有收获。
四、反复修改。
在口头说作文后,贾老师让学生开始写作文。
在写完后,让学生读。
在读时,贾老师仍然是边读
边改,学生读时还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朗读。
这样反复修改,学生的作文怎么能不进步呢?
听贾老师的课,真觉得像行云流水,非常的顺畅。
在以后的作文中,我会多学习他的教法,让自己的作文课能够让学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