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兔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兔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葡萄球菌属检验

1.概述 葡萄球菌属是一类触酶试验阳性的革兰阳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中间型葡萄球菌等35个种,17个亚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重要的致病葡萄球菌。 2. 标本类型 血液、尿液、脑脊液、穿刺液、脓液等标本。 3. 鉴定 3.1 形态与染色革兰阳性球菌,成单、双、短链或不规则葡萄状排列。 3.2 培养特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的典型菌落为金黄色,周围有明显的?溶血环,部分菌落也可呈灰白色或柠檬色。在高盐甘露醇平板上呈淡橙黄色菌落。表皮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为白色或柠檬色,多数不溶血。 3.3 生化反应金黄色葡萄球菌触酶试验阳性,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和甘露醇,不分解棉子糖和水杨苷,明胶、血浆凝固酶和DNA酶试验阳性,七叶苷试验阴性。 3.4 鉴别要点 3.4.1 本菌属特征革兰阳性球菌,呈葡萄状排列,触酶试验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呈金黄色或白色,DNA酶和血浆凝固酶试验均阳性,发酵苷露醇。 3.4.2 与微球菌属的鉴别葡萄球菌属葡萄糖O/F试验为发酵型,镜下以葡萄状排列为主,菌体较小,而微球菌属为氧化型或无反应,镜下以四联排列为主,且菌体较大。 3.4.3 与链球菌属的鉴别葡萄球菌属O/F试验为发酵型,触酶试验阳性,链球菌属葡

萄糖O/F试验为氧化型,触酶试验阴性。 3.4.4 凝固酶试验阳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见下表1。 表1 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鉴别的关键性试验 菌名 凝固 酶触酶溶血 硝酸 盐 海藻 糖 半乳糖 苷酶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亚 种 +++++- 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亚种+-+--- 施氏葡萄球菌聚集亚种++++-ND 中间葡萄球菌++d+++ 海豚葡萄球菌++++-ND S.lutrae++++++ 猪葡萄球菌d+-++- 注:“+”为90%以上菌株为阳性,“-”为90%以上菌株为阴性,“d”为11%-89%阳性,“ND”为无资料。 3.5 操作步骤 3.5.1 涂片、染色观察菌落特征,在血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镜检。

细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方法及步骤

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及操作步骤无菌取血液或脏器、淋巴结划线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或血清琼脂平面培养基、普通肉汤培养基,37℃恒温培养24 h,观察其生长特性。目前细菌分离培养的常用方法有平板划线分离法、加热分离法与实验动物分离法。 平板划线接种法 这就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分离接种方法。它可以从被检病料中通过划线可使细菌分离、分散生长而形成单个菌落(有利于从含有多种细菌的标本中分离出目的菌),以便挑选可疑菌落作纯培养加以鉴定。具体操作: 1、右手持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火焰灭菌; 图1 病料采集图2 接种环灭菌 2、待接种环冷却后,挑取被检料少许,左手持琼脂平板,以食指为

支点,用拇指与无名指将平皿揭开一空隙。大约20℃时,迅速地将接种环轻轻地涂布在培养基的边缘。 3、在涂布处来回移动作曲线形划线接种。(注意:划线时,以腕力使接种环在琼脂平板表面划动,尽量不要划破培养基,划的线条要密,但不能重复旧线,以免培养物形成菌 苔。) 图3 平板划线接种法 4、划线完毕,合上平皿盖,将琼脂平板倒置,放入37℃温箱内培养

18-24小时。 注意:分离培养用的平板培养基应表面干燥,可于临用前置37℃孵育箱内30分钟,这样表面即干燥有利于分离培养,又使培养基预温,对培养某些较娇弱的细菌有利。 细菌药敏试验方法操作步骤药敏试验就是抗菌药使用以前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环节,一个正确的药敏结果能够科学的指导养殖户用药,减少抗菌素使用的盲目性,从而减少养殖户损失。在临床实际生产中具备重要意义。 1、在“超净台”中,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具体方式; 用灭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四点涂菌,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然后,找到第二点划线至平皿的1/2,依次划线,直至细菌均匀密布于平皿。 图4 接种环划线

微生物鉴定与药敏试验流程

微生物鉴定与药敏试验流程 1、实验原理 (1)微生物鉴定原理 微生物鉴定卡中含有几十种生化反应培养基,当微生物在培养基中代谢基质时导致pH值的改变而使指示剂发生变化;同时微生物生长产生各种酶,可与相应的荧光标记底物发生反应,使荧光强度发生改变。仪器通过检测这些变化得到待检微生物的生化特征,自动与数据库内几千种菌株的生化参数进行比对分析,并自动计算得出鉴定结果。 (2)药敏分析系统工作原理 药敏分析系统使用药敏测试板(卡)进行测试。将抗生素微量稀释在条孔或条板中,加入菌悬液孵育后放入仪器或在仪器中直接孵育,仪器每隔一定时间自动测定细菌生长的浊度,或测定培养基中荧光指示剂的强度或荧光原性物质的水解,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得出待检菌在各药物浓度的生长斜率,经回归分析得到最低抑菌浓度MIC值。 2、实验步骤 (1)取洁净菌液管,加3mL 0.45%的无菌盐水,将纯培养的待检菌配制成浓度为0.5~0.63麦氏单位的菌悬液,将菌液管放入带芯片的专用试管架,在紧挨待检菌液管的位置放入一空的菌液管(供药敏试验用)。 (2)打开检验信息录入工作站电源,仪器自检完毕后按F2键,仪器进入操作程序。将试管架放入工作站,芯片中的数据自动清零。 (3)手工输入待检菌样品编号,扫描输入鉴定卡和药敏卡的ID号,将鉴定卡和药敏卡放入相应的槽位,进样管插入相应的菌液管中。取下试管架,关闭工作站电源。 (4)打开鉴定仪,仪器自检完毕后自动进入检测程序,按要求设定好参数。(5)进样指示灯为绿色长亮时,打开进样盖,将试管架放到传送船上,关好进样盖。仪器自动检测并读取样品信息,自动完成稀释、进样、封口程序,并将卡片送入孵育监测单元。传送船回到进样口,指示灯闪烁时,取出试管架。 (6)由计算机控制的读数器定时对卡片进行扫描并读数,动态记录反应变化。一旦卡内的终点指示孔达到临界值,则表示整个实验已完成。 (7)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完成后,检测数据自动传入数据管理系统进行计算分析,结果经人工确认后即可打印报告。 1

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方案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及药敏实验 实验基本步骤:样品→肝、脾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普通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实验鉴定→普通肉汤培养基增殖培养→药敏实验。 1 病料采集 1.1 准备材料:试管、载玻片、手术刀、手术剪、结扎绳、记号笔、冰块、泡沫箱、口罩、手套(该灭菌的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冰箱。 1.2 取材部位:血液、肝脏、脾脏、肠内容物,若有鸡胚感染则去鸡胚及卵黄物。 1.3 操作方法:将病死鸡浸泡在消毒剂溶液中,打开腹腔,无菌采集肝脏、脾脏放于事先准备好的灭菌试管内,将带有肠内容物的肠管两端结扎放于灭菌是试管内。将有明显病变的脏器入肝、脾进行触片,做好标记。都贴上标签,标示采集样品,来源地,采集时间,采集人。将装有病料的试管放在放有冰袋的泡沫箱中,及时返回实验室,置于4℃冰箱待检。 2 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2.1 准备材料:光学显微镜、革兰氏染色液、载玻片、手术刀、接种环、平皿、恒温箱、高压锅、摇床、酒精灯、葡萄糖、甘露醇、乳糖、蔗糖等微量生化发酵管,蛋白胨水(蛋白胨(或胰蛋白胨)20g、氯化钠5g、蒸馏水1000mL pH7.4),葡萄糖蛋白胨水溶液(每100 mL蛋白胨水中加入葡萄糖1g)、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乙醚、VP指示剂、超净台。 培养基: A. 普通琼脂培养基(牛肉粉 3g、蛋白胨 10g、氯化钠 5g、琼脂 20g、蒸馏水1000ml,ph7.3±0.1), B.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蛋白胨20g、牛胆盐5g、氯化钠5g、琼脂15g,乳糖10g、结晶紫0.001g、中性红0.025g,ph7.2±0.2。), C. 营养肉汤培养基(牛肉粉 3g、蛋白胨 10g、氯化钠 5g、蒸馏水1000ml,ph7.2±0.2)。 2.2 样品触片镜检 涂片镜检:取触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2.2.1在玻片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作用1min,水洗。 2.2.2 加革兰氏碘液于玻片上媒染,作用1min,水洗。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分离鉴定

青岛农业大学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论文 题目: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分离鉴定 姓名: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班级:马业科学1201 学号: 2012 任课教师:温建新 二0一四年四月十二日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分离鉴定 班 2012 指导教师温建新 摘要:为了鉴别致病性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我们将用过氧化氢试验,甘露醇试验,凝固酶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别,并根据他们的不同性质出现不同的结果,得出菌的种类。 关键词:葡萄球菌;链球菌 引言:葡萄球菌是一群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1】,因常常堆聚成葡萄串状而得名。多数葡萄球菌为非致病菌,少数可致病。代表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等。典型的葡萄球菌为圆形或卵圆形,常葡萄状排列,革兰氏染色阳性,无鞭毛,无荚膜,不产生芽胞,呈球形或稍呈椭圆形,直径1.0um左右,排列成葡萄状。葡萄球菌无鞭毛,不能运动。无芽胞,除少数菌株外一般不形成荚膜。易被常用的碱性染料着色,其衰老、死亡或被白细胞吞噬后,以及耐药的某些菌株可被染成革兰氏阴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含有血液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更佳,需氧或兼性厌氧,少数专性厌氧【2】., 多数葡萄球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产酸不产生气。致病性菌株能分解甘露醇. 链球菌是一类球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2】,属于厚壁菌门的一个属。这些细菌细胞分裂时总是沿一个轴,所以通常成对或者链状的。因为这些特征,他们被称作“链球菌” . 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6~1.0um,多数呈链状排列,短者4~8个细菌组成,长者有20~30个细菌组成。链的长短与菌种及生长环境有关,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链状排列比在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的链长。幼龄菌大多可见到透明质酸形成的荚膜,如延长培养时间,荚膜可被细菌自身产生的透明质酸酶分解而消失。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样结构,含M蛋白,革兰氏染色阳性。能发酵简单的糖类,产酸不产气, 需氧或兼性厌氧,有些为厌氧菌。营养要求较高。【1】普通培养基中需加有血液、血清、葡萄糖等才能生长。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白色、有乳光、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直径0.5—0.75mm的细小菌落,不同菌株有不同溶血现象。肺炎链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均产生α溶血环【3】。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之药敏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一、纸片扩散法 又称Kirby-Bauer(K-B)法,由于其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上具有灵活性,且花费低廉,被WHO 推荐为定性药敏试验的基本方法,已在临床广泛使用。 (一)实验原理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不断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为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 (二)培养基和抗菌药物纸片 1、抗菌药物纸片选择直径为6.35mm,吸水量为20μl的专用药敏纸片,用逐片加样或 侵泡方法使每片含药量达规定所示。含药纸片密封贮存2~8℃或-20℃无霜冷冻箱内保存,β-内酰胺类药敏纸片应冷冻贮存,且不超过一周。使用前将贮存容器移至室温平衡1~2小时,避免开启贮存容器时产生冷凝水。 2、培养基水解酪蛋白(Mueller-Hinton,M-H)培养基是CLSI采用的兼性厌氧菌和需氧 菌药敏试验标准培养基,pH为7.2~7.4,对那些营养要求高的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链球菌等需加入补充物质。琼脂厚度为4mm。配置琼脂平板当天使用或置塑料密封袋中4℃保存,使用前应将平板置35℃温箱孵育15分钟,使其表面干燥。(三)实验方法 实验菌株和标准菌株接种采用直接菌落法或细菌液体生长法、用0.5麦氏比浊管标准的菌液浓度,校正浓度后的菌液应在15分钟内接种完毕。操作步骤如下: 1、接种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在管内壁将多余菌液旋转挤去后,在琼脂表面均匀涂抹 接种3次,每次旋转平板60度,最后沿平板內缘涂抹一周。 2、贴抗菌药物纸片平板置室温下干燥3~5分钟,用纸片分配器或无菌镊子将含药纸片紧 贴于琼脂表面,各纸片中心相距》24mm,纸片距平板內缘》15mm,纸片贴上后不可再移动,因为抗菌药物会自动扩散到培养基内。 3、孵育置35℃孵育箱16~18小时后阅读结果,对苯唑西林和万古霉素敏感等应孵育24 小时。 (四)结果判断和报告 用游标卡尺或直尺量取抑菌圈直径(抑菌圈的边缘应是无明显细菌生长的区域),先量取质控菌株的抑菌环直径,以判断质控是否合格;然后量取试验菌株的抑菌环直径。根据CLSI 标准,对量取的抑菌圈直径作出“敏感”、“耐药”、“中介”的判断。 (五)质量控制 对于肠杆菌科细菌,M-H琼脂,生长法或直接菌落悬液法,相当于0.5麦氏标准的细菌浓度,35℃+-2℃,空气,16~18小时观察结果,质控菌株推荐为大肠埃希菌A TCC25922,大肠埃希菌A TCC35218(为监控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抑制剂纸片用);对于铜绿假单胞菌A TCC35218;对于葡萄球菌属细菌,16~18小时观察结果,测苯唑西林、甲氧西林、萘夫西林和万古霉素需24小时,试验温度超过35℃不能检测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推荐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 TCC25923,大肠埃希菌A TCC35218,纸片扩散法检测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不可靠;对于肠球菌属细菌,16~18小时观察结果,测万古霉素需24小时,推荐质控菌株为粪肠球菌A TCC29212;对于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推荐质控菌株为流感嗜血杆菌A TCC49247,流感嗜血杆菌A TCC49766,大肠埃希菌A TCC35218(测试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时);对于肺炎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之外其他链球菌,培养基为M-H琼脂+5%羊血,35℃+-2℃,5%CO2,20~24小时观察结果,推荐质控菌株为肺炎链球菌A TCC49619.

梅里埃微生物药敏鉴定分析仪操作规程

梅里埃ATB微生物药敏鉴定分析仪操作规程1 主要技术指标 梅里埃ATB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融合了自动化、电脑化及微 生物微量生化反应测试方法,可同时进行微生物分析鉴定(ID)与 药敏(MIC)检测,使细菌鉴定/药敏分析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 1.1完善的分析系统: 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微生物药敏分析系统 统计分析/院内感染监测专家系统 联网功能 1.2药物种类: 呋喃类,磺胺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 1.2鉴定范围: 肠杆菌科,非发酵菌,葡萄球菌属,真菌, 微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弧菌属 1.3院内感染检测 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疗用品, 消毒剂及保存液,血液透析 2 适用范围 梅里埃ATB微生物分析系统(包括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两大功能);是对己分离培养出来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进行种、属鉴定,并同时测定该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敏感/耐药程度的专用设备。

3 工作原理 自1880年郭霍(Koch)发明固体培养基,对细菌的研究技术有了重大的 突破之后,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对细菌的研究和认识已经得到了极大 的成就,对细菌分类的理论根据和方法已趋成熟,命名已经统一,对繁 浩的各种细菌众多的生物学、物理学特性己基本明确,从20世纪初 开始,形成了利用各种细菌之间生物学、物理学特性的差异或不同,来 区别和鉴定细菌种类的方法,不断丰富发展,沿用至今,成为细菌鉴定 的常规方法。 但由于细菌种类繁多,生物学性状错综复杂,实验操作繁琐、费时,不仅初学者不易掌握,有经验者也常感困惑。20世纪70年代,由于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有人首先利用信息编码来签定细菌,将复杂的各种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建立数据库,被检菌的各种生物性状测出后,输入电脑与贮存信息相比较即刻可判断未知菌的种属。八十年代初己设计出各种多项生物学试验的套装组合,与电脑贮存的项目内容相对应,即细菌的编码鉴定法,很快在全球得到了重视,迅速推广应用。随后,在上述编码鉴定的基础上,又开发研究了各种类型的半自动和全自动的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器。 梅里埃ATB微生物鉴定 /药敏分析系统,与国际上的其他同类仪器一样,都是按照上述的原则和技术基础而设计和投产的,设计时,细菌的分类、命名、各种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鉴定依据,各项鉴定试验,特别是“关键性试验”的方法和标准,抗生素药物与浓度的选择和敏感度判断标准等,全部按卫生部印发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NCCLS药敏试验法规 (2001)》等权威性文献执行,这些文献己与国际接轨,因此,它和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质和功能基本上是一致的。 4 操作步骤与功能特点 梅里埃ATB微生物自动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分为“半自动”和 “自动”两种,半自动系统由电脑软件和测试板两部分组成:自动系统 是在半自动的基础上再加自动判断装置。使用半自动系统时,先将被测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 用药敏实验进行药物敏感度的测定,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的方法主要有纸片扩散法,稀释法(包括琼脂和肉汤稀释法),抗生素浓度梯度法(E-test 法),和自动化仪器等。 简介: 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AST),是指在体外测定药物抑菌或杀菌能力的试验。 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近期推荐的标准,对非苛氧菌(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非肠科杆菌、葡萄球菌属细菌、肠球菌属细菌)和苛氧菌(嗜血杆菌属细菌、淋病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选择常规药敏试验的首选药物(A 组抗生素)或临床使用的主要抗生素(B组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 抗菌药对细菌性传染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养殖过程中不科学的、盲目的滥用抗菌药,很多致病性细菌产生了耐药性,使得抗菌药对细菌性疾病的控制效果越来越差,不但造成药物浪费,而且还延误病情,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新型致病菌的不断出现,抗菌药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并且各种致病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有差异。长期以来,各种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使各种常用抗菌药物往往失去药效,以及不能很好的掌握药物对细菌的敏感度,所以一个正确的结果,可供临床医师选用抗菌药物的参

考,并提高疗效。农业部动物检疫所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动物疫病诊疗中心总结出几套适合基层进行药敏试验的操作方法,现简单介绍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可去生化试剂店购买,做不同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如做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普通营养琼脂或麦糠凯培养基。做沙门氏菌可选择血清培养基。 药敏试纸:购买或自制(详见实验准备) 细菌:待做药敏试验的细菌 仪器:接种环、酒精灯、打孔器、牛津杯、移液器、滴头 实验准备 2.1 药敏片的准备:购买或自制 2.1.1 制备方法:取新华1号定性滤纸,用打孔机打成6毫米直径的圆形小纸片。取圆纸片50片放入清洁干燥的青霉素空瓶中,瓶口以单层牛皮纸包扎。经15磅15-20分钟高压消毒后,放在37℃温箱或烘箱中数天,使完全干燥。 2.1.2 抗菌药纸片制作:在上述含有50片纸片的青霉素瓶内加入药液0.25毫升,并翻动纸片,使各纸片充分浸透药液,翻动纸片时不能将纸片捣烂。同时在瓶口上记录药物名称,放37℃温箱内过夜,干燥后即密盖,如有条件可真空干燥。切勿受潮,置阴暗干燥处存放,有效期3-6个月。

实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和鉴定

实验题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因而,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多。近年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个世界性卫生难题,在美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3%,加拿大则更多,占到45%,我国每年发生的此类中毒事件也非常多。为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对人的危害,我们要分离出它们并研究。 二、实验原理 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u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C,最适生长pH7.4,干燥环境下可存活数周。平板上菌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1—2mm。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NaCl肉汤中生长。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但对青霉素、红霉素等高度敏感。对碱性染料敏感,十万分之一的龙胆紫液即可抑制其生长。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 1.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3%NaCl):牛肉膏5g,蛋白胨10g,氯化钠130g,琼脂15g,蒸 馏水1000ml,121℃灭菌20min后倒平板。 肉汤培养基:酵母膏5g,蛋白胨10g,氯化钠10g,蒸馏水1000ml,121℃灭菌20min。 甲苯胺兰-DNA平板 2.试剂 磺胺类药物、革兰氏染液 3.仪器和设备 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水浴锅、培养皿、锥形瓶、移液器、灭菌锅、培养箱、试管、载玻片、接菌环。 四、实验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 1.称取5g土样,在无菌条件下放入灭菌的锥形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再加入200ul 磺胺类药物,振荡10min,使土样充分混匀。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的特性,杀死其他细菌。 2.从上述锥形瓶中取5ml上清液放入一只干净的试管中,30℃,200rpm,24h。 3.取培养好的菌液,按梯度稀释法稀释土壤悬液,依次制备成100、1000、10000、100000倍悬液后,分别取200ul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h。利用高盐培养基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从而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 1.菌落形态:菌落较小,较湿,较透明,边缘整齐,隆起。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 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基本原则 1药敏试验检测获得性耐药,不必测试天然耐药: 天然耐药是细菌菌种固有的特征,耐药基因一般位于染色体,可以长期稳定遗传,表现为对某类或某种药物的天然耐药。天然耐药信息一般由基础医学和临床文献提供。部分天然耐药,体外试验条件下可能无法检测出来,因而导致假敏感,如果报告将成为极重要错误,严重误导临床。常见菌种对各类药物的天然耐药见文献。实验室全体人员应熟知这些信息,可将其发给临床学习和参考。 2药敏试验测试的前提条件: 实验室应具备相应检测的人员能力、客观条件、结果解释依据。标本处理、菌株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操作等环节规范、标准、结果可信;具备对结果的解释能力,能够提供临床会诊服务。临床常规工作,分离株(可能)有临床意义而非定植或污染时,才可进行药敏试验。 错误示例:来自痰标本的溶血葡萄球菌,未作标本质量评估和半定量培养,进行药敏试验;来自粪便标本肠球菌属进行药敏试验等。 3测试结果应准确: 实验室应遵照CLSI文件或相关规范建立本医院药敏试验的质量管理

体系。质控菌株、频率、质控范围符合相关要求;定期参加实验室室间比对项目。建议保留菌株,以便复核。 具体的专业要求 1标本类型 临床微生物学的一大特点是标本种类繁多,而不同药物在这些部位的分布不同。标本的规范采集、质量保证、立即运送和有效保藏有赖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相关各方的密切合作。在规范临床送检的前提下,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和报告药敏结果时,应首先考虑标本的特殊性。实际工作中需重点考虑的标本如下。 1.脑脊髓液: 正常和疾病状态不能穿透血脑屏障的药物,常规不应报告。报告审核时,对于分离自脑脊髓液的菌,下列药物不能报告:仅有口服剂型的抗菌药物、一、二代头孢菌素(除外静脉用头孢呋辛)、头霉素类、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产品技术要求珠海迪尔生物

2. 性能指标 2.1 外观与结构 a)外观应端正、清洁,表面涂、镀层应无明显剥落、擦伤、露底及污垢; b)铭牌及标志应清晰、准确、牢固,所有紧固件不得松动;控制器件操作应灵活、可靠。 2.2 功能要求 2.2.1 系统功能要求 a)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以下称:“系统”)可以自动读取试剂板细菌生化鉴定和抗菌药物MIC半定量测定的阴、阳性结果; b) 应用程序经分析应可得出被鉴定菌株的名称和抗菌药物MIC结果; c) 应能生成检验报告单; d) 应能打印检验报告单。 2.2.2 软件临床功能纲要 2.2.2.1 检测功能 2.2.2.1.1标本资料录入 提供输入或选择的方式录入标本的姓名、类型及来源等资料。 2.2.2.1.2 出具细菌检测报告 在软件的指引下,用户可选择出具无菌报告或者有菌报告,出具有菌报告时,软件支持自动对试剂板进行检测并生成相应的判读结果,也支持手工录入细菌检测结果,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2.2.2 查询功能 根据不同的查询条件,用户可对历史报告单及其相关信息进行查询。 2.2.2.3 设置功能 软件提供各种类型的参数设置,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设。 2.2.2.4 统计功能 根据不同的统计条件,用户可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2.2.5 WHONET功能 根据不同的WHONET数据要求,用户可将历史数据按要求导出。 2.3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性能要求

2.3.1准确性 2.3.1.1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质控菌株鉴定准确性的符合率应≥95%;2.3.1.2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质控菌株抗菌药物MIC半定量测定准确性 的符合性应≥95%。 2.3.2重复性 2.3.2.1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质控菌株鉴定重复性的符合率应≥95%;2.3.2.2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质控菌株抗菌药物MIC半定量测定重复性 的符合率应≥95%。 2.4 温育系统性能要求(适用96A,不适用于D2Mini/D2Plus) 温度准确度及波动 a)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温度稳定后,准确度偏差应不超过±1.5℃; b)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温度波动应不超过3.0℃。 2.5 环境试验要求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应符合GB/T14710-2009中气候环境试验I组,机械环境试验I组及表2的要求。系统的运输试验、电源电压适应能力试验应分别符合GB/T14710-2009中第4章、第5章的要求。 2.6 安全要求 应符合GB4793.1-2007、GB4793.9-2013和YY 0648-2008的要求。 2.7电磁兼容性要求 应符合GB/T 18268.1-2010和GB/T 18268.26-2010的要求 2.8网络安全要求 2.8.1数据接口:应有通用的标准有线网络接口,使用标准TCP/IP协议; 2.8.2用户访问控制:用户应输入与用户名相匹配的密码才能登录使用系统; 用户类型:分为管理员,普通用户两种; 用户身份鉴别方法及权限:系统根据登录的用户名匹配权限; 管理员有检验操作、数据查询、系统管理权限; 普通用户有检验操作、数据查询权限。

葡萄球菌属检验

文件页码:1/3 1.概述 葡萄球菌属是一类触酶试验阳性的革兰阳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中间型葡萄球菌等35个种,17个亚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重要的致病葡萄球菌。 2. 标本类型 血液、尿液、脑脊液、穿刺液、脓液等标本。 3. 鉴定 3.1 形态与染色革兰阳性球菌,成单、双、短链或不规则葡萄状排列。 3.2 培养特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的典型菌落为金黄色,周围有明显的 溶血环,部分菌落也可呈灰白色或柠檬色。在高盐甘露醇平板上呈淡橙黄色菌落。表皮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为白色或柠檬色,多数不溶血。 3.3 生化反应金黄色葡萄球菌触酶试验阳性,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和甘露醇,不分解棉子糖和水杨苷,明胶、血浆凝固酶和DNA酶试验阳性,七叶苷试验阴性。 3.4 鉴别要点 3.4.1 本菌属特征革兰阳性球菌,呈葡萄状排列,触酶试验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呈金黄色或白色,DNA酶和血浆凝固酶试验均阳性,发酵苷露醇。 3.4.2 与微球菌属的鉴别葡萄球菌属葡萄糖O/F试验为发酵型,镜下以葡萄状排列为主,菌体较小,而微球菌属为氧化型或无反应,镜下以四联排列为主,且菌体较大。 3.4.3 与链球菌属的鉴别葡萄球菌属O/F试验为发酵型,触酶试验阳性,链球菌属葡萄糖O/F试验为氧化型,触酶试验阴性。 3.4.4 凝固酶试验阳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见下表1。 表1 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鉴别的关键性试验 菌名凝固酶触酶溶血硝酸盐海藻糖半乳糖苷酶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亚种+ + + + + - 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亚种+ - + - - - 施氏葡萄球菌聚集亚种+ + + + - ND 中间葡萄球菌+ + d + + + 海豚葡萄球菌+ + + + - ND S.lutrae + + + + + + 猪葡萄球菌 d + - + + - 注:“+”为90%以上菌株为阳性,“-”为90%以上菌株为阴性,“d”为11%-89%阳性,“ND”为无资料。 3.5 操作步骤 3.5.1 涂片、染色观察菌落特征,在血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镜检。 3.5.2 触酶试验参见《触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3.5.3 凝固酶试验参见《凝固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3.5.4 鉴定从血琼脂平板上挑取纯菌落,用微生物鉴定仪或传统生化反应进行细菌鉴定。 4. 药敏 参见《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及CLSI M100-S20最新版本文件。 5. 质量控制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VITEK 2操作规程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VITEK 2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操作程序,正确使用仪器,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更好地维护保养仪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VITEK 2的使用操作。 3、程序 3.1开机: 1 先开稳压电源,然后开UPS、打印机、终端、读数器,最后开电脑。 2 等待屏幕出现,输入用户名及密码,双击VITEK 2-compact软件进入主菜单。 3 点击Enter图标,进入试卡编辑菜单。 4 点击试卡图标,选中BAR CORD。 5 扫描试卡;载卡架信息:可以用条码扫描器输入,也可自下拉菜单选择。 6 输入实验号和菌株号保存。 3.2测试标本 1 标本的稀释:选取经纯培养18~24小时后,大小为3mm左右的待测菌落2~3个,置于装有3 mL 0.45 %生理盐水的试管中进行稀释,用标准比浊计测菌液浓度(如浊度高加生理盐水,浊度低加菌落)。最后的菌液浓度必须达到测试卡所要求相应标准度。将试管放到样品架上。 2 卡片标记:从冰箱中取出测试卡,放置2~3分钟,使温度与室温相同。 3 卡片充样:将测试卡放在载卡架上,输样管浸入装有待测菌液的标准管中。将载卡架放入仪器的填充仓,按START FILL触点开关,约70秒左右,填充完毕。 4 填充完毕后,待蓝色指示灯闪烁,将载卡架取出,在十分钟之内取出并放入

装载仓。 5 仪器自动扫描条码,审核所有输入的卡片信息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自动进行封口和上卡。操作完成后,待蓝色指示灯闪烁时才能打开装载仓门取出卡架。 3.3关机程序: 1 先将读数器状态窗口关闭,待系统接受,退出主菜单。 2 按下仪器上功能键,选择Maintainance键。 3 点击Shutdown键,关仪器。 4 依次关闭仪器电源、UPS、稳压电源。 5关机次序:先关电脑,再其他附件。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 规范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药敏结果准确。 2.原理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待检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会不断的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浓度梯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待检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产生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检测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待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即抑菌圈愈大,MIC愈小。 3.试剂 M-H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药敏纸片、无菌棉签、35℃孵育箱、标准比浊管或比浊仪。 4.质控 4.1 常用细菌药敏质控标准菌株参见CLSI规定。 4.2 质控菌株每日随临床标本一起进行药敏试验,测定质 控菌株的抑菌环。质控菌株的抑菌环在允许范围之内,说明结果可信。 4.3 质控的频率由于纸片法药敏试验是很稳定的,在不 失控的时候,可以每周作1~2次质控菌株的测定。如果发现有失控的情况,就必须每日做1次,寻找失控的原因

并予以纠正。如果连续30日失控<3次的,可以恢复每周1次。 5.操作步骤 5.1 挑取4~5个纯培养菌落,接种于3~5ml M-H肉汤(0.5麦氏单位)中,经35℃培养6~8h。 5.2 用无菌生理盐水或M-H肉汤校正菌液浊度,使其与标准比浊管的浓度相同。 5.3 用无菌棉拭蘸取校正过的菌液,在试管壁上挤压几次,压去多余的菌液,涂布整个M-H平板表面,再重复两次,每次旋转平板60°,使整个平板涂布均匀,最后用棉拭涂布平板四周缘一圈。 5.4 涂布菌液的平板于室温中干燥3~5分钟后,用纸片分配器或无菌镊子取药敏纸片,贴于平板表面,并用镊尖轻压一下纸片,使其贴平。每张纸片的间距不小于24mm,纸片的中心距平板的边缘不小于15mm,直径90mm的平板宜贴6张药敏纸片。 5.5 将贴好纸片的平板置35℃孵育18~24小时后,用卡尺量取抑菌圈直径。个别菌孵育温度,时间及条件应按照CLSI规定。 6.结果判断 7.根据CLSI M100最新标准将所测抑菌圈的大小,报告为敏感(S)、中介/中敏(I)或耐药(R)。

细菌培养、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

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药敏系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血培养仪(BACTEC9050)和细菌鉴定/药敏仪。 全自动血培养仪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快速培养和检测血液中细菌和真菌的仪器,BACTEC9050血培养仪采用的培养瓶主要有需氧和厌氧标准瓶,加有树脂的需氧和厌氧Plus 瓶以及儿童瓶等。其树脂瓶经现场实验证明能较快地发现瓶中细菌并有较高的检出率。目前此系统在世界上特别是在欧美应用十分广泛。 BD PHOENIXTMM System凤凰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是专业设计应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快速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的全自动设备。仪器原理为先进的荧光增强与传统方法的结晶。系统连续监测,试验完成后可立即得出结果;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准确度为95%;细菌的药敏时间较手工方法也大为缩短。从接收标本到出具报告时间仅为48h左右,准确度为95%。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的投入使用,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一是提高培养基营养条件利于苛养菌生长。二是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控。鉴于目前耐药性的问题日趋严重,该系统能较准确地做好常规的抗生素敏感试验,并保存有关的菌种和数据以便进一步分析,包括耐药趋势的统计分析、耐药机制的检测和研究,重点耐药菌株如MR-SA、VRE 和ESBL等的监测和耐药基因的检测等。三是帮助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检测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的主要目的是预测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并帮助临床医生针对某一特定的临床感染问题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该系统不仅能正确、迅速检出病原体,而且给临床提供可能存在的耐药机制,帮助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四是提供临床(咨询)服务,目前备受人类重视的难治的耐药菌有:①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P);②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③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④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VRSA);⑤耐多种药物的结核分枝杆菌(MDR-TB);⑥真菌感染日益增多;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杆菌(ESBL);⑧持续高产染色体I型β-内酰胺酶(AmpC)的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⑨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随着该系统的投入使用以及与临床的及时沟通,对协助临床医生解决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困难也有一定的帮助。

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

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微生物学检验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控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证据。因此微生物学检验报告是临床和实验室等多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国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发展较为薄弱,报告存在着种种不足。同时,临床与实验室的沟通存在一定不足,密切协作非常必要。基于实际存在的问题,为规范国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加强临床与实验室合作,发挥检验医师作用,特制订本共识,以期指导相关报告的规范化,减少错误,增加专业信息,提高服务质量,为临床医学诊、治、控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本共识限于常见细菌的药物敏感性报告。 一、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一)意义 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以检测细菌对于抗细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新药研究、监测耐药变迁、发现耐药机制等提供客观证据[1]。对于经验治疗,依据一方面来自医生自身的经验,一方面是实验室长期不断提供的数据积累。临床需要考虑不同感染的病原谱和常见病原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对于靶向治疗,特定分离株的具体药敏试验结果可以用于判断经验治疗选药合理性、经验治疗效果分析、调整治疗选药依据等。 (二)基本原则 1.药敏试验检测获得性耐药,不必测试天然耐药: 天然耐药是细菌菌种固有的特征,耐药基因一般位于染色体,可以长期稳定遗传,表现为对某类或某种药物的天然耐药[2]。天然耐药信息一般由基础医学和临床文献提供。部分天然耐药,体外试验条件下可能无法检测出来,因而导致假敏感,如果报告将成为极重要错误,严重误导临床。常见菌种对各类药物的天然耐药见文献[3,4]。实验室全体人员应熟知这些信息,可将其发给临床学习和参考。 2.药敏试验测试的前提条件[5]: 实验室应具备相应检测的人员能力、客观条件、结果解释依据。标本处理、菌株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操作等环节规范、标准、结果可信;具备对结果的解释能力,能够提供临床会诊服务。临床常规工作,分离株(可能)有临床意义而非定植或污染时,才可进行药敏试验。错误示例:来自痰标本的溶血葡萄球菌,未作标本质量评估和半定量培养,进行药敏试验;来自粪便标本肠球菌属进行药敏试验等。 3.测试结果应准确: 实验室应遵照C L S I文件或相关规范建立本医院药敏试验的质量管理体系。质控菌株、频率、质控范围符合相关要求;定期参加实验室室间比对项目。建议保留菌株,以便复核。 二、具体的专业要求 (一)标本类型 临床微生物学的一大特点是标本种类繁多,而不同药物在这些部位的分布不同。标本的规范采集、质量保证、立即运送和有效保藏有赖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相关各方的密切合作。

细菌自动鉴定及药敏系统的研究进展

细菌自动鉴定及药敏系统的研究进展(2) 录入时间:2011-2-23 9:13:34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四)Vitek Ⅱ: 在第一代Vitek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有4个架子,每个架子能容纳15片试验卡。司同时容纳60片试验卡,每片试验卡包含64个反应孔,采用快速荧光法测定细菌,2小时提供鉴定报告,鉴定敏感度高,分辨能力强。可在鉴定的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可分级报告(先完成的药敏结果先报告)。该仪器具有高级专家系统,可根据药敏试验的表则结果提示有何种耐药机制的存在,对耐药机制推断准确性大于90%,MIC 平均药敏检测所需时间9.74小时,比传统方法缩短1天检测时间,能对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解释性”判读。该专家系统还能自动复核检验结果,如发现鉴定与药敏不符合的现象,即发出提示,要求进行复查。 (五)SENSITITRE MICROBIOLOGY SYSTEMS ARIS英国先德荧光快速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工作原理 1.概述: SENSITITRE MICROBIOLOGY SYSTEMS ARIS由英国Accu Med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生产。1996年12月美国惠好公司正式成为SENSITITRE在中国的总代理。分为全自动SENSITITRE Aris和半自动Auto-Reader两种组合。可鉴定细菌180种。数据库含500种细菌资料。可对200种抗生素进行分析,在全世界有800家用户。1996年12月进入中国。国内5家用户。 2.原理: (1)鉴定原理: 通过检测荧光的增加间接地测定MIC值。SENSITITRE系统采用传统生化反应,8进位数码鉴定及荧光分析项结合。荧光分析是用荧光标记细菌表面特异酶的底物,经细菌水解底物产生荧光来判断结果。不同

细菌药敏试验

实训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操作方法,能够利用本试验方法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兽医临床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 材料准备 1.器材:温箱、天平、打孔机、滤纸、无菌试管及吸管、镊子、接种环、酒精灯等。 2.试剂:蒸馏水。 3.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 4.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固体培养物。 5.药品:链霉素、金霉素、新霉素、红霉素等抗菌药物。 6.硫酸钡标准管:取1%~1.5%氯化钡0.5ml加1%硫酸溶液99.5ml,充分混匀即成,用前充分振荡。 方法步骤 将抗菌药物置于接种待检菌的固体培养基上,抗菌药物通过向培养基内的扩散,抑制敏感细菌的生长,从而出现抑菌环。由于药物扩散的距离越远,达到该距离的药物浓度越低,由此可根据抑菌环的大小,判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度。 (一)含药纸片的制备 1.滤纸片最好选用新华1号定性滤纸,用打孔机打成直径6mm的滤纸片,放在小瓶中或平皿中,在121.3℃灭菌15min,再置100℃干燥箱内烘干备用。 2.药液的配制用无菌蒸馏水将各药稀释成以下浓度:磺胺100mg/ml、青霉素100IU/ml、链霉素、金霉素、新霉素、红霉素、多粘菌素1000μg/ml。 3.含药纸片的制备将灭菌的滤纸片用无菌的镊子摊布于灭菌平皿中,按每张滤纸片饱和吸水量为0.01ml计算,50张滤纸片加入药液0.5ml。要不时翻动,使纸片充分吸收药液,浸泡1~2h后于37℃温箱中烘干备用。对青霉素、金霉素纸片的干燥宜采用低温真空干燥法,干燥后立即放入瓶中加塞,放干燥器内或置-20℃冰箱中保存。纸片的有效期一般为4~6个月。 (二)测验方法 1.钩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菌落各4~5个,分别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37℃培养4~6h。 2.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培养菌液,使其浊度相当于硫酸钡标准管。装有以上两种成分的试管须相同,硫酸钡应用前需充分振动。 3.用无菌棉拭子蘸取上述肉汤培养液,在试管壁上挤压除去多余的液体,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均匀涂抹。每种细菌分别接种1~2个琼脂平板。

微生物培养及药敏结果解读内容

微生物培养及药敏结果解 读内容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微生物培养、药敏试验的流程及意义 一、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的总述 微生物培养就是使用体外试验的方法检测可能导致感染的病原菌,并给以药敏结果,为临床医生针对某一特定的临床感染提供依据。而药敏试验则是承接微生物培养的一项工作,即对于培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体外试验检测细菌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来预测抗菌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选用抗菌药物的依据来治疗感染。 对于检测到的可能的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时选择的药物是参照美国的CLSI推荐的标准制定的。尤其,使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时有固定的药敏组合,不是人为可以随意添加或减少的。 (一)微生物的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流程基本为: ①将标本进行处理(不是所有的标本都需要处理); ②将标本接种于不同的培养皿中在不同条件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不同的标本所含菌的种类不同,不同菌的生长条件不同,因此需要接种于不同的培养皿中); ③24h后观察培养皿中细菌的生长情况: a.此时若无细菌培养,继续放回培养箱中培养24h,若仍然无细菌生长则判定为阴性结果,因此阴性结果出具的时间为48h以后。 b.若有细菌生长,要根据形态和气味等对细菌进行初步的判定,若能判定出细菌的种类,则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贴有药敏片的培养皿在培养箱中培养24h后进行药敏结果的解读,然后报告结果,这种微生物培养及药敏结果报告出具的时间就是48h以后。

由于不同的细菌的生长的速度不同,有些细菌在培养24h后不能完全判定结果甚者24h培养后无法观察到明显的细菌生长的则需要继续培养24h,即连续培养48h后同样根据菌落的形态、气味等来观察判定细菌的种类然后进行药敏试验。这种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出具需要72h以后。 而血液、骨髓等标本则是利用不同于上述培养方式的方法进行培养。它有专门的培养瓶和仪器。这种仪器会自动监测培养瓶中的变化来判定有无细菌生长,若有细菌生长仪器会发出警报。在培养5天内任何时间发出警报的培养瓶都要抽取瓶中的物质在培养皿中进行接种培养,同样在菌种鉴定后进行药敏试验;若在培养5天内不发出警报的培养瓶则视为阴性结果。因此血培养出具结果的时间为5~7天。 菌落的鉴定需要有雄厚的工作经验和熟练的相关基础知识。常规鉴定的方法有形态特征和理化特性。形态特征包括显微形态和培养特征;理化特性包括营养类型、碳氮源利用能力、各种代谢反应、酶反应和血清学反应。在微生物室学习时发现,很多时候在不太确定细菌的种类时,检验人员也会结合理化特性来判定细菌种类。 (二)革兰氏染色、应用及意义 由于微生物的生长有时间限定,因此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没有急查的说法。最快的结果也只能是通过涂片来判定有无细菌生长和细菌染色后的颜色和形态,来给临床医生的用药提供依据。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因为细胞壁的结构不同,在革兰氏染色时染成不同的颜色。革兰氏阳性菌显示紫色、革兰氏阴性菌显红色或粉色。由于细胞壁的结构不同,导致这两类细菌在染色性、抗原性、毒性、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差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