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都市公共文化空间与宋词的俗化_以酒楼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都市公共文化空间与宋词的俗化

以酒楼为例

陈未鹏

(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摘 要:宋代都市高度繁荣,形成了以酒楼这一消费娱乐场所为代表的都市公共文化空间。都市公共文化空间孕育的是俗文化,俗文化具体体现为追求酒色耳目之娱。流行于都市公共文化空间的词,深深地打上了俗文化的烙印,词体以艳丽为本色。

关键词:宋词;俗化;酒楼;宋代都市;公共文化空间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99(2007)04-0072-04

The Public Culture Space of C ities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the Vulgarization of Song poetry

A Case Study o f Cabaret

CH EN We-i peng

(S chool of H umanities,S uz hou Univ er sity,Su zh ou,J iang su215123,Ch ina)

Abstract:A s the symbol of the public cultur e space of cities in t he Song dynast y,the cabaret is char acter ized by vu-l

g arization.A cco rding ly,Song poetr y,a po pular literat ur e in the cabaret,is also featur ed by it s v oluptuousness for

its abso rptio n o f the slang and the lo ve affair s wit h the singing g irls.

Key words:cities in the So ng dynast y;public culture space;cabar et;vulgar izat ion;So ng po etry

宋代都市的发展趋迈前代,开封自是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 , 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 [1]1而杭州亦是 无愧世界之冠的特大都市 。[2]宋代都市的高度繁荣,形成了以酒楼茶肆、勾栏瓦舍、平康诸坊等消费娱乐场所为代表的都市公共文化空间。

都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典型代表是酒楼。 东京梦华录 、 都城纪胜 、 梦粱录 等书对宋代酒楼业的记载都颇为详尽。宋代的酒楼数量甚多,装饰华丽,服务周到,而且 酒肆百物具备,宾至如归 ,[3]所以酒楼的生意异常兴隆: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 [4]176

酒楼是社会各阶层的聚散之地。酒楼的顾客中,上至皇帝、朝臣,下至普通文人、平民百姓等,社会阶层特别广泛。 卖贵细下酒,迎接中贵饮食 ,[1]176这是宫廷中人。 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人大夫为燕集,以至市楼酒馆,往往皆为游息之地 ( 梦溪笔谈 ),这是朝臣。文人阶层也常到酒楼饮酒: 延年喜剧饮,与刘潜造王氏酒楼对饮。 [5]酒楼顾客的最基本构成还是一般的民众: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1]814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决定了酒楼公共文化空间的特质。

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显然需要创造一种能引起各阶层共鸣的公共文化与其相匹配。受到大部分受众知识文化水平的限制,这种公共文化不会是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的阳春白雪。 柳耆卿 乐章集 ,世多爱赏该洽,序事闲暇,有首有尾。 唯是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 [6]为各阶层喜闻乐观的通俗文化, 入耳为佳,适听为快 ,必能更为大众所接受和传播。

陈师道 后山诗话 载: 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骫骳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仁宗颇好

收稿日期:2007-08-11

作者简介:陈未鹏(1980-),男,福建莆田人,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其词,毎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 以词为代表的俗文化,成为公共文化空间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公共文化空间的揖让之际,俗的一面得到张扬,而雅的一面暂得掩藏。施德操 北窗炙輠录 卷下载: 东坡待过客,非其人则盛列妓女,奏丝竹之声,聒两耳,至有终晏不交一谈者。其人往返,更谓待己之厚也。至有佳客至,则屏去妓乐,杯酒之间,惟终日笑谈耳。

这则记载颇值玩味。苏轼用来对付 非其人 的俗客,采取的是妓女盛列、丝竹聒耳的办法。这是公共文化空间中典型的应酬之举,既不失礼节 客人会觉得 待己之厚 ,又避免了笑谈之际兴趣不同的尴尬。但在苏轼看来,这种以酒色招待的方式无疑是俗的,不能用来款待佳客。

都市公共文化空间倾向于孕育俗文化,词流行于宋代都市公共文化空间。因此,宋词在都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影响下,趋俗之风甚为明显。

首先,词在语言上的趋俗,即词对都市俗语的吸收。

宋代俗语风气大盛, 语言拘忌,莫如近世浅俗之甚。 [7]而大量的词作吸收了流行于都市公共文化空间的俗语,若柳永, 中原息兵,汴京繁庶,歌台舞席,竞赌新声,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习,一时动听,传播四方。 [8]李调元 雨村词话 卷一亦载: 山谷语多用俳语,杂以俗谚 。实际上,绝大部分宋代词人都不同程度地在词作中镶嵌着俗语俚词。俗语俚词的应用会使以典雅为宗的作品产生 陌生化 的艺术效果;俗语俚词贴近口语,使词更具可歌性,更贴近读者。

俗语俚词的应用遵循贴切恰当的原则,如果只是为了俗语而俗语,会造成艺术的不协调。诚如张戒 岁寒堂诗话 卷上所言: 世徒见子美诗之粗俗,不知粗俗语在诗句中最难;非粗俗,乃高古之极也。自曹、刘死,至今一千年,惟子美一人能之 近世苏、黄亦喜用俗语,然时用之,亦颇安排勉强,不能如子美胸襟流出也。 诚哉斯言。

再者,词的趋俗之风还表现为对市民文化的吸收,最明显的是对市井吟唱艺术的借鉴。

高承撰 事物纪原 卷九载: 京师凡卖一物,必有声韵,其吟哦俱不同。故市人采其声调,间以词章,以为戏乐也。今盛行于世,又谓之吟呌也。 张世南 游宦纪闻 卷三亦言: 宣和间,市井竞唱韵令。 这种吟唱有的来源于乐工: 太和中,乐工尉迟璋左能啭喉为新声,京师屠沽效呼为拍弹 (钱易 南部新书 卷二)。可以说,宋代都市各种行业 吟叫百端 。这种歌叫卖物之声影响了宋词的创作。 今街市与宅院,往往效京师叫声,以市井诸色歌叫卖物之声,采合宫商成其词也。 [9]193至若 东京梦华录 卷七 驾回仪卫 条所载卖花声: 是月季春,万花烂漫,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晴帘静院,晓幕高楼,宿酒未醒,好梦初觉,闻之莫不新愁易感,幽恨悬生,最一时之佳况。

宋词中 卖花声 曲调可能便来源于都市清晨的卖花吟唱。这种 帘外一声声叫 (蒋捷 昭君怨 卖花人 )当是启发了许多词人的创作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秦观 水龙吟 ) 午梦醒来,小窗人静,春在卖花声里。 (王嵎 夜行船 ) 春晴好,溶溶雨尽,听卖花声。 (刘辰翁 八声甘州 )。

其三,词的趋俗之风还表现在追求新奇。

追求新奇可谓俗文化的一大品质。 词受都市俗文化的影响追求新奇,最显著的表现便是创新词调。据施议对 词与音乐关系研究 统计,宋人所用的七百二十余词调中,有六百三十多个是宋时新调。[10]71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柳永 木兰花慢 ) 且倾芳尊,共听新声弦管。 (阮阅 感皇恩 ) 鱼戏舞鲛绡,似出听、新声北里。 (葛胜仲 蓦山溪 )柳永是受都市俗文化影响最深的词人,施议统计柳永共存词作二〇四

以服装为例,袁褧 枫窗小牍 卷上言: 汴京闺阁妆抹凡数变,崇宁间少尝记忆作大发方额,政宣之际又尚急扎垂肩。宣和已后,多梳云尖巧额,鬓撑金凤。 服装的变更迎合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周煇 清波杂志 卷八亦言: 煇自提孩,见妇女装束数岁即一变,况乎数十百年前,样制自应不同。如高冠长梳,犹及见之,当时名 大梳裏 ,非盛礼不用。若施于今日,未必不夸为新奇。 数岁即一变,可见变化的频繁。值得玩味的是,这种变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旧潮回返,依然能引起新奇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