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

合集下载

病理呈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的IgA肾病216例临床病理分析

病理呈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的IgA肾病216例临床病理分析

glomerulosclerosis,IgAN FGGS),IgAN—FSGS和 IgAN —FG— (21.3%)。临床参数与病理联 系分析见 表 1,考虑 到 7例急性
GS的 光 学 显 微 镜 判 断 标 准 :IgAN —t S指 一 个 以 上 肾 小 球 肾炎 的临床参数不太稳定 ,没有列入统计表中。
男女 比例 1:1.05。所 有 病 例 免疫 荧 光 检 查 显 示 肾 小 球 系膜 区 度 肾小 球 硬 化 的 发 生率 在 Ⅱ~ Ⅲ级 小 管 问 质 病 变 组 和 0~I级
存在 IgA或 以 IgA为主 的免疫复 合物沉积 ,排除过 敏性紫癜 、 小管 问质病变组分别 为 84.8%(39/46)和 29.4%(50/170),两
表 1 IgAN—FGS 209例 临床与病理联 系 [例数 (%)]
组别

肾小球 硬化分级 .
轻 度
重 度
系膜 增 宽 伴 囊 黏 连 的球 性 肾小 球 硬 化 (即 所 谓 炎 症 性 肾小 球 硬 化 ),伴 或 不 伴 弥 漫性 或 局 灶 性 节段 性 系 膜 细 胞 增 生 。 但 是 ,符
医学 院 附属 育 英 儿 童 医 院 、温 州 市第 二 人 民 医 院 和 温 州 医 学 院 球硬化占 89例 (41.2%)。小管 问 质病 变:Ⅱ~ Ⅲ级 占 46例
附 属第 二 医 院等 医 院 。年 龄 12岁 ~7l岁 ,平 均 年 龄 35.2岁 , (21.3% ),I级 占 123例 (56.9% ),0级 占 47例 (21,8%)。重
肾小 球 硬 化 (IgAN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c,sis,IgAN — 性 肾衰竭 45例 (20.8%),急性 肾炎 占 7例 (3.2%),高血 压伴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血液净化治疗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血液净化治疗
术治 疗难 治 性F GS S 2 .全 阻或 瓶 浆吸 附治 疗 F GS S
m 浆吸 附疗 法(l ma b opinP ) 首 先 pa srt ,A 是 s a o
到 了较 好 的效 果 。2 1年 卫生 部 《j液 净化 标 准 00 I I 【 操 作 规 程 》 已明确 将 F GS 为 血浆 鬣 换 、 免疫 S 作 吸 附 治疗 的适 应 症 , 日本 更是 早 已将 F G 的 皿 SS
屏 障对 蛋 白通透 性 增 高 ,引起 蛋 白尿 。 有 C F 含 P
胞骨 架 S f l l
疏 水 性 等 物 理化 学 结 合 方 式 针 对 性 吸 附 免疫 球 蛋 白 、免疫 复 合物 、补 体 等 。Moio i ( n r n等 Re c F i2 0 年第 3 )应用 S A治疗 难 治性 F GS 7 al 0 1 . 期 P S , 例 中有3 N有 效 。D na J m o p r 1 9 8 a tl( S c A Ne ho. 9 1
年第 9 ) 期 夜用 蛋 白A 附治 疗移 植 后F GS2 , 吸 S 例
结 构 的 破坏 并 激 活 足 细胞 J . T T 信 号通 路 AK S A 产生 蛋 白尿 。 o t 用 E lA检 测 发 现激 素抵 S uo等 乙S 抗 F GS患者 T . S GF B较激 素敏 感 患者 及正 常 入 水平 明显 增 高 。另 外 ,F GS的发病 与疾病 进 展 S 与脂 质 代谢 紊乱 有 关 , 改善 高脂 I症 状 态 能延 缓 f l = 【 肾小球 硬 化 的进 展 。 以上 研 究为 F GS的 各种 l S f l l 液 净化 治 疗 提供 了理 论基 础 。
NS 解 ,其 中5 %的痫 例 平 均 随 访2 个 月未 见 缓 5 7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的诊断与治疗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的诊断与治疗
J o u r n c d o fC h i n a - J a p a n F r i e n d s h i p Ho s p i t a l , 2 0 0 9 Au g , V o 1 . 2 3 , No . 4 中 日友 好 医 院 学 报 2 0 0 9年 第 2 3卷 第 4期
系膜 增 生 型 F S G S ( m e s a n g i a l h y p e r c e l l u l a r F S G S ) 。
伴 明显 的足 细胞 增生和肥大 ,病 变可呈节段性或全球性 。
增 生 和肥 大 的 足 细 胞 可 充 满 肾 小 囊 腔 , 并 可 见 胞 浆 蛋 白滴 及空泡样变 , 球囊粘连和玻璃样变不常见 。 系膜 细胞 增 生 、 肾小 球 肥 大 和小 动脉 壁 玻 璃 样 变也 不 常 见 。 其 他 肾小 球 可
肌酐上升达 3 0 %以 上 , C s A应 减 量或 停 药 。
的F S G S临床表现特点可以从 以下几点简要阐明 :①蛋 白
尿量 及 肾病 综 合 征 : 目前 比较 一 致 的 看 法 是 顶 端 型 F S G S 的 患者 更 多 的 表 现 为 大 量 蛋 白尿 和 肾病 综 合 征 , 且 起 病 迅 速 。塌 陷 型 F S G S肾病 综 合 征也 很 常 见 。 S t o k e s 等 】 还 报 道 细胞型 F S G S肾病 综 合 征 常 见 。门 周 型 F S G S肾病 综 合 征
诊 ,国际 肾脏病理学 会在 2 0 0 3年的建议 中对病理标本制 片作出 了如下要求 :光镜标本应为 3 1 x m 的薄 切片 :应作 HE 、 P A S 、 Ma s s o n三色及 P A S M 全套染 色 ;全片不应 少于 1 O个肾小球 : 最好观察 1 5张连续切片等建议[ 8 l 。

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PPT演示课件

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PPT演示课件

4
诊断要点
成人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确诊有赖于肾活检病理诊断。
以下几点有助FSGS 诊断: ①早期存在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起病就存在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 尤其成年患者更突出; ②镜下血尿发生率高。约2/3 的FSGS患者见镜下血尿; ③尿蛋白的选择性差。尽管一些患者早期也可出现选择性蛋白尿,但 多数FSGS 患者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微小病变患者则以选择性蛋白尿多 见); ④肾小管功能受损。FSGS 患者尿中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尿溶菌酶水平升高,尿渗透压降低; ⑤血清IgG 水平。血清IgG水平明显降低,其下降幅度超过尿中IgG 的丢失量; ⑥对激素治疗的反应差。一些FSGS 患者早期激素治疗敏感,晚期激 素治疗抵抗。
Li Fan,et al. Int Urol Nephrol. 2012 Jun 9. [Epub ahead of print]
成人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D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治疗FSGS 都获得良好的效果,其机制是: ①减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速度; ②降低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危险性,使蛋白尿在1~3g/d 的患者发生肾 功能不全的危险性(血肌酐值倍增)下降>50%,蛋白尿超过3g/d 者危险 性下降>65%; ③降低蛋白尿,减少尿蛋白>45%; ④降低血压,避免高血压带来肾脏进一步损害。
CNI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0.4~0.5mg/kg.d)较激素单药治疗更可 能获得临床缓解。对于糖皮质激素依赖或抵抗患者,CNI较CTX可更快达到 缓解并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完全缓解率。
他克莫司作为新型的CNI,曾有研究显示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FSGS 的疗效优于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FSGS,而不良反应少于后者。而 有小规模研究,与环孢素A对比,其免疫活性更强,起效更快,可有效降 低尿蛋白,临床缓解率高,缩短治疗时间,增加治疗信心,减少并发症, 改善治疗效果,可有效治疗环孢素A抵抗或依赖型FSGS患者。

FSGS的病理诊断与分型

FSGS的病理诊断与分型

81 3.5 13.2 81
11
88
50
Valeri (1996)
经典性FSGS
22 2.0 6.9 60
18
30
42
细胞性FSGS
61 4.2 10.2 91
17
62
51
Schwartz(1999)
经典性FSGS
49 1.7 4.8 63
24
20
18
细胞性FSGS球的特殊蛋白沉积
1,高脂蛋白血症 2,糖尿病肾小球病 3,糖原贮积症 4,淀粉样变性病 5,轻链蛋白沉积症
E,高血压病
原发性FSGS的病理形态
光镜特点:
★有局灶分布的节段性硬化的肾小球;硬化节
段为系膜基质增多、玻璃样变,有时出现细胞 反应;有或无 球性硬化 ★肾小管和间质灶状萎缩及纤维化,小动脉增 厚
4, 原发性FSGS与继发性FSGS 注意全面的临床病理资料的分析
原发性FSGS的病因发病机制
1,原发性FSGS的基因异常
家族性FSGS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2,特异性致原发性FSGS体液因子
致FSGS的通透性因子(permeability factor) 3,肾小球足细胞和其他固有细胞的损伤
4,系膜增生型FSGS (Mesangial hypercellulary FSGS):在节段性硬化的同时,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
5,细胞型FSGS (Cellular FSGS):节段性硬化的肾 小球上皮细胞增生、空泡变性,内皮和系膜细胞不同 程度的增生
6,塌陷型FSGS (Collapsing FSGS):肾小球上皮细 胞增生、空泡变性,毛细血管塌陷闭塞
5,寡巨肾单位肾病 6,反流性肾病 7,肾脏发育不良 8,肾乳头坏死 9,病态肥胖症 10,镰状细胞病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健康宣教PPT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健康宣教PPT
健康教育在社区中发挥重要作用。
谢谢观看
FSGS可以导致肾功能逐渐下降,严重时可能引起 肾衰竭。
什么是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病因
FSGS的病因多样,可能与遗传、感染、药物或其 他基础疾病有关。
确定病因对于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什么是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
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需定期检查。
常用的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利尿剂等。
治疗方案需个体化,根据病情调整。
怎样治疗和管理? 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有助于管理 病情。
低盐、低蛋白饮食可减轻肾脏负担。
怎样治疗和管理? 定期随访
患者需定期复查,监测肾功能及病情变化。
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随时反馈病情。
为何重视FSGS的管理?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健 康宣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就诊? 4. 怎样治疗和管理? 5. 为何重视FSGS的管理?
什么是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 硬化?
什么是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定义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一种肾小球 疾病,表现为局部的肾小球硬化。
何时就诊?
何时就诊?
症状出现
如出现水肿、尿液泡沫多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早期诊断有助于改善预后。
何时就诊?
定期检查
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
通过血液和尿液检测监测肾功能变化。
何时就诊?
医生建议
医生会根据病情发展建议适时就诊。
遵循医嘱可以帮助控制病情。
怎样治疗和管理?
怎样治疗和管理? 药物治疗

从络病论治“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从络病论治“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球 , 肾小 球球性硬化 , 肾小球节段性 硬化并伴 有球囊 黏 访至今患者病 睛一直稳定 。患者始终拒绝复检肾脏病理。 3个 7个 连 , 余肾小球系膜细胞 、 其 系膜基质节段性轻 一中度增 生 , 膜 系
12 聚湿成痰 , . 痰湿壅盛 由于久郁气 滞 , 肾络气化 功能 络气 、 络血之分 , 肾络 络气 主乎 功能 , 体 、 络 络血 主乎形 质 。络 失常 , 水湿停滞 , 聚湿成 痰 , 或过 食肥 甘辛 辣 , 致使 脾 胃之络 受 体细小狭 窄迂曲 , 致络 气郁滞 , 易 络血瘀 阻 , 且病 邪 盘踞不 去 , 伤, 脾失运化 , 痰浊 内生 , 或久病 人 络 , 血络 受阻 , 血 内停 , 瘀 形 深锢难愈 。络体失养 , 血耗 散 , 中气血 虚 涩不 畅而致 瘀血 气 络 成痰 湿瘀 血胶固于络体 , 络体狭窄塌陷 , 肾脏 气化渗 灌失常 , 使 内生 。络气推 动络血的运行 , 调节络体 的舒 缩 。这与现 代医学 水精不 能四布 , 则精微下 注 ; 络血失 于推摄 , 血不归 经则血尿 加 血管 内皮 功能对血管舒 缩功 能 的调节机 制颇 为类 似 。若 络气
不荣 ; 因此 导致 血 行迟 滞 , 血 瘀 阻或 肾之 封 藏失 职 , 络 开合 失 组成 。中医络病 中的络脉 与现 代 医学 中的血管 和神 经有 相似
常, 则发为 蛋白尿 , 血尿 , 血压 , 肿等 症 。若 尿蛋 白经久 不 性 。所 以络脉中 的孙络在 络脉 的网络层 次上 相似 于肾小 球 中 高 水 消, 精微 流失过多 , 精伤无 以养 络 , 可使络虚不荣 日趋为甚 。 则 毛细血 管袢 。在空间位置上属 于阴络 中之 肾络。 肾络有 络体 、
20 04年 0 9月来我 院初 诊 , 当时 症见 : 者双 眼 睑、 下肢 患 双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研究进展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研究进展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研究进展张莉,杨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浙江 义乌 322000【摘要】局灶节段型肾小球硬化(FSGS)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重要病因,FSGS是一种组织学模式,它可能有六种不同潜在病因,但相似的都是足细胞损伤和耗竭。

【关键词】局灶节段型肾小球硬化;终末期肾病[中图分类号]R6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03-0200-02FSGS的诊断和评估依赖于病史、临床实验室结果以及肾脏组织病理学。

尿蛋白量可以是肾病综合征范围,也可以小于肾病综合征范围。

关键是排除可能导致类似表现的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原发性肾脏疾病。

在此,我们将重点放在基于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依据的FSGS评估上。

1 流行病学相对于其他肾小球疾病,FSGS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并且是ESRD的主要原因。

回顾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公开文献,并报告了每年的发病率介于每年0.2~1.8每100,000人口之间。

澳大利亚采取宽松的肾活检政策,是FSGS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

FSGS的发病率通常在男性中较高,约为女性的1.5倍。

2004年有人指出FSGS导致了美国ESRD 20年之久的增长趋势[2],发病率(以百万患者表示)为:黑人6.8,西班牙裔3.7,白人1.9。

FSGS患病率在其他人群中也为上升趋势。

在尼日利亚,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因已经从三日疟(约1960年代)转变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约1980年代),再到FSGS(至今)。

导致FSGS发病率和患病率增加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

有些增加可能归因于识别能力的提高。

肥胖和慢性炎症加重了适应性FSGS的发生率可能会上升,但缺乏流行病学数据。

在FSGS类别中,新兴数据表明与APOL1的关联定义了最有可能发展为ESRD的人群。

组织学变异预示预后具有不同的进展速度。

2 分类FSGS的分类是多方面的,包括病理生理,组织学和遗传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
【概述】
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glomeruloscerosis)是指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有局灶性节段性硬化或透明变性,无明显细胞增生的一类肾小球毛细血管。

可作为系膜增生、系膜IgM沉积和局灶性肾小球硬化,可是微小病变性肾病对类固醇耐药,反复发作慢性进展的后果。

亦有对激素无效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早期肾活检即为局灶性肾小球硬化。

故对本病是否作为一种独立的肾小球疾病尚有争论。

但从代表一种与其他肾脏病不同的临床病理类型,亦可作为一独立的疾病,较为常见,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治疗措施】
(一)一般治疗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水肿者,给予低盐饮食,适当应用利尿剂。

低白蛋白血症明显者,可适量用白蛋白。

高血压明显者,限钠、利尿无效,可加用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二)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
1.激素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者,尤其原先肾活检为微小病变,发展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者,仍首选激素,大多反应良好,成人剂量,强的松0.5~1mg/(kg·d),6~8周,以后逐渐减量过度到隔日疗法,总疗程在1年以上。

Pei等报告用强的松治疗原发性局灶性肾小球硬化,完全缓解率可达47%,而且这些病人5年肾脏健存率明显高于无缓解者(96%比55%)。

虽然有资料激素
加用细胞毒药物的疗效并不比单独应用激素更好。

但多数学者主张对激素无效,依赖型及反复发作型者应联合用药。

因细胞毒药物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和延长缓解期。

并可减少激素的用量,减少其副作用。

多选用环磷酸胺,间歇静脉用药,总剂量<150mg/kg。

亦可口服苯丁酸氮芥。

近年来,亦有用环孢素A治疗本病,近期有一定疗效,在减量或停药过程中易复发。

且价格昂贵及潜在的肾毒性,故不宜作首选药物。

(三)其他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仅可降低血压,且可减少尿蛋白,可能有益于延缓肾衰。

另外,本病伴肾病综合征者不仅高凝血症,尚有肾内凝血、球囊粘连,应予以抗凝治疗如:潘生丁25~75mg/d,华弗林2.5mg/d,可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病因学】
(一)原发性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病因不明。

(二)继发性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
1.肾小球疾病海洛因相关性肾病、肿瘤相关性肾病、糖尿病、艾滋病、遗传性肾炎、IgA肾病、先兆子痫及何杰金病等。

2.肾小管、间质与血管疾病返流性肾病、放射性肾炎、止痛剂肾病及镰状细胞病等。

3.其他肾发育不全、肥胖及老年性等。

【发病机理】
尚不清。

大多认为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或基底膜损伤导致小球系膜组织超负荷摄取大分子物质造成肾小球硬化。

人类近髓肾
单位胚胎发生早、体积大,有较高的滤过率,毛细血管内高压、高滤过最终导致结构损害,本病近髓肾单位损害出现早且严重。

可由于节段性肾小球上皮细胞损害,使基底膜上阴离子电学屏障受损,慢性蛋白尿超负荷,持续高滤过、高灌注终将导致肾小球硬化。

肾小球肥大与泡沫细胞生成在本病形成与发展中有重要意义。

在5/6肾切除动物模型中,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流量及压力均增加,肾小球上皮细胞明显受损,残余肾单位功能亢进,导致透明样变性。

Fogo等将原发性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的病理生理与临床相联系后,发现成人及儿童本病患者的平均肾小球面积明显大于同年龄的微小病变者。

重复肾活检亦证实,一些本病最初表现为微小病变时,即有明显的肾小球增生。

另外,在许多原发性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患者的肾小球中可见泡沫细胞,它具有巨噬细胞的组化特点,并可由循环单核细胞或系膜细胞转化而成。

一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如
IL-1、α-TNF、IL-6等在导致肾小球硬化中起一定作用。

尚有动物实验发现,血清胆固醇水平与硬化程度相关。

免疫损害亦参与本病的发生与发展,免疫病理中肾小球硬化区可见IgM与C3颗粒样沉积。

电镜显示硬化病灶有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

且本病在肾移植中易复发。

【病理改变】
本病诊断主要靠肾活检。

光镜下可见部分肾小球的某些节段为玻璃样均质蛋白物质。

而未硬化处相对正常。

硬化区的典型病变可见大量无细胞的基质物及透明样物质。

PAS染色呈阳性反应。

毛细
血管塌陷、泡沫细胞形成和局部上皮细胞增生,肾小球与包氏囊粘连,位于皮髓交界处小球最先累及。

在非硬化区,肾小球毛细血管上皮细胞肿胀、增生,胞浆中可见空泡变性及较大的PAS阳性粒滴。

相应的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呈灶性分布。

免疫荧光检查:常在硬化区可见IgM和C3沉积。

电镜下:硬化病灶有大块电子致密物沉积。

非硬化区毛细血管袢呈现广泛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和消退,病变严重时,上皮细胞可以从基膜上分离、脱落。

【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年为主。

男性多见。

均表现为持续性非选择性蛋白尿。

典型病例多以肾病综合征起病,约占50%左右,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20%。

50%~60%患者有血尿。

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报告不一,从10%~50%不等,临床表现尤其尿蛋白的水平与预后有关。

【预后】
与多种因素有关:①尿蛋白水平:尿蛋白>10克/24小时,病情进展很快,多在6年内出现肾功能丧失;尿蛋白3~3.5g/24h 者,50%6~8年发展成终末期尿毒症。

<3g/24h,10年后肾功能仍维持在正常水平。

②肾病缓解与否-治疗反应:凡对激素敏感者很少发展至肾衰。

完全缓解者,终末期肾衰发生率15%,未完全缓解者则为85%。

③年龄:成人相对较好。

有报告本病肾病综合征的发生率与复发率,成人分别为55%与15%,而儿童则为76%与80%。

④种族:Ingulli等对儿童肾病综合征研究发现黑人的发生率高于
白人,且发展迅速。

78%黑人8.5年内发展为终末期尿毒症。

在相同的时间内白人仅33%。

⑤病程及高血压程度:凡就诊时已介病程后期,高血压严重者预后差。

⑥肾组织病理:损害程度严重或同时有膜性、系膜增生性及血管性损害者易进入肾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