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灾害文学作品论文
《宋代自然灾害及文学书写研究》

《宋代自然灾害及文学书写研究》一、引言宋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与此同时,宋代也经历了多次自然灾害的侵袭。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宋代文学书写的重要主题。
本文将针对宋代的自然灾害及其在文学中的书写进行研究,探讨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意义。
二、宋代自然灾害概述宋代时期,自然灾害频发,主要包括水灾、旱灾、蝗灾、地震等。
其中,水灾和旱灾是最为常见的灾害。
这些灾害往往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具体来说,宋代的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江淮流域、江南地区以及沿海地区。
这些地区的洪水灾害往往由暴雨、江河泛滥等原因引起,给当地的经济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旱灾则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由于长时间的干旱和缺乏降水,导致农田干旱、水源枯竭,使得农民无法正常耕种和生活。
此外,蝗灾和地震也是宋代常见的自然灾害。
蝗灾的爆发往往与气候异常有关,大量的蝗虫侵袭农田,破坏庄稼,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而地震则会给城市和乡村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文学书写中的自然灾害在宋代的文学作品中,自然灾害成为了重要的书写主题。
作家们通过描绘自然灾害的场景、人物的情感反应以及社会的反应,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首先,在诗歌中,宋代诗人常常通过描绘自然灾害的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洪水、旱灾、蝗灾等灾害的场景,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灾害的恐怖和悲惨。
同时,他们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和哀叹,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
其次,在散文和小说中,作家们通过叙述灾害事件的过程和影响,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他们描写了灾害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损失,以及人们在灾害中的相互帮助和支持。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历史价值,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古人如何看待自然灾害?唐宋佳作欣赏与文化内涵分析

古人如何看待自然灾害?唐宋佳作欣赏与文化内涵分析自然灾害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时有发生,波澜起伏的山河大地常常令人心惊胆战。
唐宋时期,作为两个文化辉煌的时代,古人对自然灾害有着独特的看法和处理方式。
本文将通过分析唐宋时期的佳作,探讨古人如何看待自然灾害,并从中揭示出古代中国人在灾难面前的大气和智慧。
唐宋时期的自然灾害唐宋时期,自然灾害频发,地震、洪水、旱灾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金刚经》中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说法,唐宋散文中也经常表现出对自然灾害的反思和恐惧。
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更加珍惜生命,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唐宋佳作中的自然灾害主题唐宋时期有许多优秀的文人墨客,他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常常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对自然灾害的独特看法。
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描绘了一场秋雨洗净了尘世间的尘嚣和浮躁。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历史上的战乱和自然灾害,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伤之情。
文化内涵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灾害有一种必然的接受态度和敬畏心理。
他们认为自然灾害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是人类无法改变的。
但是,他们也深知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才能避免更多的自然灾害。
这种文化内涵在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总结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灾害的看法,既有对自然的无奈,也有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唐宋时期的佳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古人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总能够保持一种平静和冷静的态度,以荡涤心灵,感怀人生的意趣。
通过欣赏唐宋佳作,我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对自然灾害的境界和文化内涵。
以上是我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宋代自然灾害及文学书写研究》

《宋代自然灾害及文学书写研究》一、引言宋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不仅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还面对着各种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
在这样一个时期,众多的自然灾害以及其对社会的深刻影响,都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丰富的体现。
本文将主要对宋代的自然灾害及其在文学书写中的反映进行深入研究。
二、宋代自然灾害概况宋代时期,由于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频发。
这些灾害主要包括洪水、旱灾、蝗灾、地震等。
其中,洪水灾害尤为严重,常常导致农田被淹、房屋倒塌、人民流离失所。
旱灾则常常使农田枯竭,粮食短缺,民生困苦。
此外,蝗灾和地震等灾害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三、文学书写中的自然灾害反映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宋代的文人墨客通过诗词、散文、话本等多种文学形式,对灾害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和反思。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记录了灾害的惨状,还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态。
在诗词方面,宋代的诗人常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对灾害的感慨。
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重阳绝句》中描绘了洪水过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灾民的深切同情。
在散文方面,欧阳修、范仲淹等文豪则通过记述灾害的经过和影响,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此外,话本等通俗文学形式也反映了灾害对普通人的影响。
在话本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灾民逃难、求生、互助的故事,这些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态。
四、文学书写对自然灾害的反思与启示宋代的文学书写不仅记录了灾害的惨状,还对灾害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这些反思主要表现在对天人关系的探讨、对政府救灾措施的批评与建议以及对人性善恶的揭示等方面。
首先,宋代的文人墨客常常通过对天人关系的探讨,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敬畏和反思。
他们认为,自然灾害是天的惩罚,是对人类行为的警示。
因此,他们在文学作品中呼吁人们要尊重自然、爱护环境,以减少灾害的发生。
其次,宋代的文人墨客也对政府的救灾措施进行了批评与建议。
宋代辞赋的灾害书写

宋代辞赋的灾害书写
王焕然
【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18)006
【摘要】宋代灾害种类多,危害大,宋人异常关注灾害.宋代辞赋中写了旱灾、水灾、风灾、雪灾等主要灾害,描绘了可怕的灾荒图景及给百姓带来的严重危害.宋人意识
到兴修水利是解决水旱问题的关键所在.赋家歌颂了大禹治水与李冰修筑都江堰的
丰功伟绩,提出以水治水、按自然规律来治理灾害的思想.巫术消灾在宋人的救灾中
占据着重要位置,他们或求龙降雨,或触动石头降雨,或向上天控诉旱魃罪恶祈雨.宋代辞赋家普遍相信天降灾荒,是人类的不良作为招来了上天降灾惩戒,提出以德政去除
灾害.也有一些赋家认为某些灾害源于人祸.
【总页数】7页(P8-14)
【作者】王焕然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4
【相关文献】
1.一部宋代辞赋研究的力作——刘培先生《两宋辞赋史》读后 [J], 樊庆彦
2.论明代嘉靖时期辞赋的自然灾害书写 [J], 孙伟鑫
3.宋代科举辞赋论略 [J], 诸葛忆兵
4.论魏晋时期辞赋中自然灾害的书写 [J], 马雯彬彬
5.宰相辞赋与家族地图——李德裕罢相时期辞赋之花木书写及其文化解读 [J], 许东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宋代自然灾害及文学书写研究》

《宋代自然灾害及文学书写研究》一、引言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繁荣的时代,然而这个时代的盛世背后却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在宋代的频发,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更在文学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本文旨在探讨宋代自然灾害的概况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这些灾害在文学创作中的书写方式和意义。
二、宋代自然灾害概况宋代时期,自然灾害频发,其中以水灾、旱灾、地震等最为严重。
这些灾害往往给当时的社会带来极大的破坏和损失,导致人口流离失所、农田荒芜、粮食短缺等严重问题。
此外,宋代时期的自然灾害还具有频发、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等特点,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三、文学书写中的自然灾害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宋代文人以诗、词、散文等多种形式,将灾难的惨状和人民的苦难诉诸笔端。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反映了文人的思想感情和人文关怀。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文人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灾难的惨状,如何通过抒情的语言表达对受灾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文学书写的方式和意义宋代文人在书写自然灾害时,往往采用寓言、叙事、抒情等多种手法。
他们通过描绘灾难的惨状,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同时,他们也通过抒情的语言,表达了对受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传递了人文精神。
这些文学作品的意义不仅在于记录历史、反映社会现实,更在于传递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念。
它们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灾害的残酷和无情,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和自然。
五、结论宋代自然灾害频发,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然而,宋代文人却以文学的方式将这些灾难记录下来,传递了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念。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通过研究宋代自然灾害及文学书写,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灾害的残酷和无情,也可以更加珍惜生命和自然。
两宋时期灾害文学作品的研究

到 损 失 导 致饥 荒 , 是 宋 代 灾 害 的一 个 明 显 特 点 。 东 坡 作 于 这 苏 17 0 7年 的诗 《 夕 大 雪 , 潍 州 》 有 “ 年 东 方 旱 , 户 连 被 除 留 中 三 逃
l引 言
自公 元 9 0年 宋太 祖赵 匡胤 建 立 宋 朝 起 ,宋 朝 历 经 北 宋 6 与 南 宋 共 3 0年 。两 宋 时期 自然 灾 害 计 有 水 灾 6 8次 、 旱 灾 2 2 2 9次 、 灾 1 8次 、 荒 1 3次 、 震 1 7次 等 。灾 害 总 数 量 5 蝗 6 饥 5 地 2 多 达 13 7 9次 【 。两 宋 是 自然 灾 害 相 当严 重 的时 期 , 1 】 自然 灾 害 不 仅 对 社 会 经 济兴 衰产 生 重 要 影 响 ,而 且 对 当 时 的 文 学 思 潮
旱 、 、 四种 自然 灾 害 的 灾 情 及 地 理 分 布 情 况 。宋 代 农 业 生 饥 蝗
产力水平低下 . 国力 贫 弱 , 上 战 事 不 断 , 灾 、 灾 、 灾 导 加 水 旱 蝗
麦 l两 束克害文学作品记述
灾害
序列
作家、作 品
作品对灾害的记述
历史地理考证
螂 年,{ ; } 灾 96茸 ,旱 9 灾
灾 害主 要 依 据 文 学 史料 记 载 , 中国是 世 界 少 数 灾害 多发 的 国 家之 一 ,文 学作 品 中反 映 出来 的 灾 难 与救 世 观 念 可 以 给 人 们
很 多启发 。以王 禹傅为代表 的宋代 文学 家给后 世 留下 了许 多 记 述灾害的文学作品 , 开创 了灾难文 学创作 史上的辉煌时代 。
北宋北部灾害综述

2015年度学年论文北宋时期北部地区灾害研究综述院系:历史文化学院专业:历史学班级:13级历史学汉班学生姓名:王斯奇学号:20131104750指导教师姓名:史凤春2015年5月11日北宋时期北部地区灾害研究综述摘要:北宋时期灾害频发,强度与广度均为历代罕见,北部与辽、西夏交界地区更是灾害频发,黄河泛滥不止。
而由自然灾害引起的饥荒、瘟疫更是频繁发生。
而北宋政府的应对政策因其政府体制,其区域的敏感性等问题而反复变更。
关键词:北宋北部,灾害影响,政府政策灾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每次灾害发生时,人们的财产与生命安全都会遭受巨大的威胁,政府的救灾政策在减少灾害损失、挽救人们生命等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而处在同辽及西夏交接地区的北部地区,因其地区的敏感性,战乱频发,黄河在北宋时期泛滥不止,政府多次治理无效,导致了严重的灾害影响与后果。
政府在思索应对政策的同时,民间的有识之士也担忧不止,思考对策。
一.北宋时期北部地区灾害研究成果在中国对灾害史的研究较早,而北宋时期更是重点的研究对象,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时,邓拓先生的《中国救荒史》就对中国的荒政进行了研究。
此书从历代灾荒史实分析、历代救荒思想的发展以及历代救荒政策实施三个方面做出了详实的研究。
但是此书是一部通论性著作,北宋的灾害史只在其中占了很小的篇幅,自然不能更加详细的讲述北宋时期的灾害详情。
而台湾地区王德毅先生于七十年代写成的《宋代灾荒的救济政策》中,则是详细记录与研究了宋代灾荒种类与灾情、灾荒影响、救荒政策(预防措施、平时救济、灾时救济和灾后救济),为后来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
随着近年来对灾荒史的不断研究,尤其是对南宋董煟所著《救荒活民书》的研究系统归纳了各项救荒措施,成为此后荒政的范式。
随着视野的拓宽,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宋代荒政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而关于北宋时期的灾害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两宋时期的荒政的研究,二是对北宋时期人物的救荒思想与行动的研究和南宋董煟所著《救荒活民书》的研究,三是对具体灾害的研究,其中以对北宋时期黄河的治理为重点。
《宋代自然灾害及文学书写研究》

《宋代自然灾害及文学书写研究》一、引言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达到了顶峰,也饱受自然灾害的频繁袭击。
本篇论文将重点研究宋代的自然灾害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并探讨这些灾害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和影响。
二、宋代自然灾害概述宋代时期,自然灾害频发,主要包括水灾、旱灾、蝗灾、地震等。
这些灾害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粮食短缺、人口流离失所等。
据史书记载,宋代的自然灾害数量和范围都相当大,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三、文学书写中的自然灾害在宋代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关于自然灾害的描写和叙述。
这些作品通过生动、真实的描绘,将自然灾害的恐怖和破坏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苏轼的《赤壁赋》中就描写了洪水泛滥的场景,而陆游的诗中也多次描绘了旱灾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此外,宋代文学作品还经常借自然灾害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作家的同情和关爱,还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四、文学书写对自然灾害的反映与影响宋代的文学作品在反映自然灾害的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文学作品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真实的叙述,让人们对自然灾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其次,文学作品中的反思和批判精神也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家们通过对灾害原因和社会问题的剖析,促使人们反思和改正自身的行为,以期达到预防灾害的目的。
五、结论宋代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这些灾害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然而,宋代的文学作品却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真实的叙述,将灾害的恐怖和破坏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作品不仅让人们对自然灾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还通过反思和批判精神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文学作品在描述自然灾害时,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灾害的恐怖和破坏力。
这种生动的描绘方式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宋时期灾害文学作品的研究
摘要:由于两宋时期的地理气候特点,水灾、旱灾接连不断发生,共发生灾害1739次,灾害种类14种。
研究古代自然灾害主要依据文学史料记栽,中国是世界少数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灾难与救世观念可以给人们很多启发。
以王禹傅为代表的宋代文学家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记述灾害的文学作品,开创了灾难文学创作史上的辉煌时代。
关键词:宋代;自然灾害;文学描述;
1 引言
自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起,宋朝历经北宋与南宋共320年。
两宋时期自然灾害计有水灾628次、旱灾259次、蝗灾168次、饥荒153次、地震127次等。
灾害总数量多达1739次。
两宋是自然灾害相当严重的时期,自然灾害不仅对社会经济兴衰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当时的文学思潮产生极大的冲击,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灾难文学作品。
2 两宋有关灾害的诗歌作品是研究宋代灾害的文学瑰宝
两宋时期的王禹傅、梅尧臣、王令、苏轼、范成大、刘宰等写实文学家十分关注自然灾害给贫苦大众所造成的疾苦。
据作者不完整的探究,整理出两宋文学作品中有关水灾、旱灾、蝗灾、饥荒的翔实记述(表1)。
上述作家通过他们的传世佳作记述了公元991年到1240年间跨北宋、南宋250年水、旱、饥、蝗四种自然灾害的灾情及地理分布情况。
宋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国力贫弱,加上
战事不断,水灾、旱灾、蝗灾导致农作物绝收或者歉收所带来的饥荒灾情尤其严重。
自然灾害是宋代作家创作的素材之一。
从所查阅的上千篇宋诗词作品中可看出王禹偶对灾害的关注最多,他有关灾害记述的作品数最多。
从王禹偶的作品中,可发现991、992年旱灾、水灾接连发生,灾情深重,实为两宋时期多灾连发的代表性年份。
水灾、旱灾、蝗灾使农作物受到损失导致饥荒,这是宋代灾害的一个明显特点。
苏东坡作于1077年的诗《除夕大雪,留潍州》中有“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敲栋。
”记述了1074年到1077年发生在山东的东部、南部的三年旱灾。
苏轼的《吴中田妇叹》作于1072年,诗中写到“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此句诗表现了1072年发生在浙江湖州、江苏吴中等地的秋季水灾灾情。
(表1所示)
宋代赵着在其文学作品《郡檄子肃检视旱田以诗寄之》中记述1169年水、旱灾害的情景“是邦且熟无多收,况于水早相为忧。
”1207年大旱之后接着发生蝗灾,刘宰的《开禧纪事二首》描绘当时的惨状“君不见比来翁姥尽饥死”。
戴复古《庚子荐饥》记述1240年发生在江、浙、闽的旱灾所导致的饥荒,他写到“饿走抛家舍,从横死路岐。
有天不雨粟,无地可埋尸。
”从浩繁的宋代文学作品中去探究出表1若干有关灾害的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笔者认识到史学、文学、灾害学三者联系极为密切。
3 结论与讨论
王禹傅、苏东坡等宋代文学家从写实的角度对两宋自然灾害作了翔实的文学记述,他们描写灾情的语句非常生动、贴切、准确。
文人对发生在都城开封、杭州的灾害更为关注,宋代诗歌作品对都城开封、杭州以及中央政府所在的省份河南、浙江的灾害与灾情记述更多。
上述以王禹傅为代表的宋代文学家所创造的不朽作品为学界研究两宋灾害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文学资料,两宋有关灾害的诗歌作品是研究宋代灾害的文学瑰宝。
宋代距今有730年,学术界今日研究两宋自然灾害首先要依据史料,同时也应关注两宋诗词作品中有关灾害的翔实记述。
1976年唐山地震发生后,军旅作家钱钢1986年发表记实文学作品《唐山大地震》,这部作品经过20多年的积淀,已成为记述唐山大地震的佳作。
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有许多作家深入灾区进行文学创作,期待着他们能创作出不愧于这个急剧变化时代的文学精品。
中华民族的演进历史自古就与自然灾害相伴随,宋代多灾多难磨练出华夏民族的坚韧,给两宋文学思潮产生极大冲击的同时,开创了灾难文学创作史上的辉煌时代。
参考文献:
[1]金蓓蕾,南宋时期自然灾害分析和减灾救荒[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38-139
[2]桂慕文,中国古代自然灾害史概说[j].农业考古,1997,(3):230-242,
[3]邱云飞,中国灾害通史(宋代卷)[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
社,2008,
[4]陈安丽,略论宋代的灾害预防思想[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3):26-30,
[5]孙关龙,中国历史大疫的时空分布及其规律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6):123-128,
[6]邱云飞,两宋瘟疫灾害考述[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6):70-72,77,
[7]康弘,宋代灾害与荒政述论[j].中州学刊,1995,(5):123-128,
[8]邱云飞,孙良玉,宋代农业自然灾害史论[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f7):3317-3321
[9]石涛,北宋地方减灾管理述略[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4):14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