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徐悲鸿与奔马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美术教学:《徐悲鸿与奔马》——小班化教案

美术教学:《徐悲鸿与奔马》——小班化教案

美术教学:《徐悲鸿与奔马》——小班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徐悲鸿及其奔马画作的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基本认识和欣赏能力。

3. 训练学生的绘画技巧,学会如何表现马的姿态和神韵。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欣赏徐悲鸿的奔马画作,让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绘画作品的方法。

2. 采用分组讨论、示范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绘画的基本技巧。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积极观察、勇于实践的精神,养成耐心、细心的学习态度。

3. 通过欣赏和创作,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一、徐悲鸿与奔马画作介绍:1. 介绍徐悲鸿的生平及其在美术领域的地位。

2. 分析徐悲鸿奔马画作的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二、绘画技巧讲解:1. 讲解中国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2. 示范徐悲鸿奔马画作的绘画步骤和方法,如线条勾勒、墨色渲染等。

三、实践创作: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表现马的姿态和神韵。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徐悲鸿及其奔马画作的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基本认识和欣赏能力。

3. 训练学生的绘画技巧,学会如何表现马的姿态和神韵。

二、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巧。

2. 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绘画作品的能力。

第四章:教学准备1. 准备徐悲鸿奔马画作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准备中国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墨、纸等。

3. 准备实践创作的场地和辅助工具。

第五章: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徐悲鸿及其奔马画作。

2. 引导学生关注徐悲鸿奔马画作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二、讲解与示范:1. 讲解徐悲鸿奔马画作的艺术特点。

2. 示范绘画技巧,讲解绘画步骤。

三、实践创作: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表现马的姿态和神韵。

徐悲鸿马美术教案

徐悲鸿马美术教案

徐悲鸿马的美术教课方案【篇一:五年级上册美术徐悲鸿与奔马教课方案】【篇二:徐悲鸿鉴赏教课方案】【课题】徐悲鸿作品鉴赏【讲课对象】高中一年级【讲课老师】美教一零六班吕策学号:20104941055【指导老师】蓝学会【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认识并感觉徐悲鸿绘画的主要特点及作品,初步认识徐悲鸿的绘画与过去画家的主要差别。

(2)能力目标:经过徐悲鸿的艺术作品的赏识宽阔眼界,提升欣赏和尖山艺术美的能力。

(3)感情目标:学习徐悲鸿对绘画的热爱与追求,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美术教育的贡献,激发学生们的绘画和兴趣并弘扬爱国精神。

【教课要点】:徐悲鸿的艺术人生和为何要推丛“素面写生是全部造型艺术的基础”,徐悲鸿作品有什么主要特点。

【教课难点】:学生对徐悲鸿艺术人生和作品的理解,怎么激发学生对绘画的热忱和兴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讲堂种类】:艺术赏识课【教课方法】:发问法,解说法,演示法【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导入给同学们展现一幅马的图片发问:同学们知道哪位画家是以画马文明于世的吗?徐悲鸿睁开一、介绍徐悲鸿与他的艺术人生1、简单介绍徐悲鸿一世的成就与贡献,让学生对徐悲鸿激起兴趣。

徐悲鸿(1895 年7 月19 日~1953 年9 月26 日),汉族,江苏宜兴人,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

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定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尤以画马享名于世。

其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 年17 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 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览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

1927 年归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 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2、播放视频解说徐悲鸿艺术人生。

视频内容讲说到徐悲鸿是因什么学绘画的,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在他学画过程中碰到什么困难,而后是什么让他坚持了下来,以后是怎么成为画家的一段经历。

徐悲鸿奔马美术欣赏教案

徐悲鸿奔马美术欣赏教案

徐悲鸿奔马美术欣赏教案教案标题:徐悲鸿《奔马》美术欣赏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大师徐悲鸿及其代表作品《奔马》;2. 探索《奔马》作品中的艺术特点和意义;3.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徐悲鸿《奔马》的图片或幻灯片展示;2. 学生的绘画纸和绘画工具;3. 画家徐悲鸿的简介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奔马》的图片,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介绍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主体:1. 分析《奔马》作品的艺术特点:a. 线条的运用: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线条,解释徐悲鸿如何运用线条描绘马的力量和速度感。

b. 色彩的运用: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色彩运用,解释徐悲鸿如何运用明暗对比和色彩的饱和度来表现马的形态和动感。

c. 构图的设计: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构图,解释徐悲鸿如何通过构图的安排来突出马的形象和动态。

2. 探索《奔马》作品的意义:a. 引导学生思考《奔马》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例如自由、力量、奔放等。

b. 引导学生思考《奔马》作品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联系,例如马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 创作活动:a.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或其他媒介表达自己对《奔马》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b. 提供绘画指导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总结: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2.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和个人表达的重要性。

3. 总结徐悲鸿《奔马》的艺术特点和意义,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欣赏艺术作品。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画廊,进一步了解不同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2. 鼓励学生选择其他徐悲鸿的作品进行欣赏和研究,拓宽他们对中国现代美术的认识。

评估方式:1. 学生对《奔马》作品的描述和表达;2. 学生创作作品的表现和表达能力;3. 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奔马图》美术欣赏教案设计

《奔马图》美术欣赏教案设计

《奔马图》美术欣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明代大画家徐悲鸿的代表作品《奔马图》的历史背景、意义和特点。

2、学习《奔马图》的构图、视觉效果和色彩运用。

3、通过欣赏《奔马图》,感受艺术创作对于观者的启迪和感染。

4、引导学生领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意。

二、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展示或简单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奔马图》。

可以说出以下问题:1)这幅画是谁画的?2)这幅画的名字叫什么?3)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4)为什么这幅画被人们称为“民族骄傲”?通过导入环节,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奔马图》的背景和特点。

2、艺术欣赏1)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他们对画作仔细观察,看清画面内容和构图,关注画家在画面中表现具体形态和清晰描绘个体的手法。

2)针对画面中的马的描绘,让学生通过口述或笔记的方式,总结画家运用线条,形式和色彩把马的形象描绘得那么生动。

3、讲解与分析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分析《奔马图》的构图、色彩运用和绘画技法。

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常规构图规律性而非唯一性《奔马图》按照中国式构图的法度结合了西方画法技巧来共同构成硬中带软的非常规结构。

整幅画面灵活而不死板,主体个性及聚散相兼。

符合当下人物意志和表情及情绪流动,显得十分活泼。

2)入木描写的马《奔马图》通过表现发挥母体形态高速度的特征,一改传统中国画中看图像描述形象更静态的方法,进而运用欧美画派特点,注重个体笔墨生动、形成碎形视觉效果,力求形态感和速度效果完美结合。

3)用色及饱和度画家运用了鲜艳而不淡淡而化的色彩,飞扬的笔触和强烈而又融合于彩色中的灰色和黑色,使得画面情感强烈,中央的黑色马特别突出。

4)为什么《奔马图》能成为民族骄傲?《奔马图》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它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对马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融合了西方文化的表现手法,成为中西合璧的杰出之作。

4、创作实践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创作实践与引导。

美术教学:《徐悲鸿与奔马》——小班化教案

美术教学:《徐悲鸿与奔马》——小班化教案

《徐悲鸿与奔马》——小班化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徐悲鸿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引导学生对徐悲鸿的奔马作品产生兴趣1.2 教学内容介绍徐悲鸿的生平背景和艺术风格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徐悲鸿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学生观看徐悲鸿的奔马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第二章:奔马作品的欣赏与分析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奔马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奔马作品中的艺术特点2.2 教学内容分析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引导学生欣赏奔马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奔马作品的艺术特点学生欣赏奔马作品,并进行小组讨论第三章:奔马绘画技巧的讲解与示范3.1 教学目标教授学生奔马绘画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3.2 教学内容讲解奔马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奔马绘画的步骤和技巧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奔马绘画的基本技巧并进行示范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践操作第四章:学生奔马创作的指导与评价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奔马绘画技巧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4.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奔马创作的指导和辅导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4.3 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进行奔马创作的指导和辅导学生进行奔马创作,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引导学生对徐悲鸿奔马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成果提出对徐悲鸿奔马作品的更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建议5.3 教学活动教师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学生提出对徐悲鸿奔马作品的更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建议第六章:奔马绘画的线条技巧6.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奔马绘画中的线条技巧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表现奔马的姿态和动态6.2 教学内容讲解奔马绘画中线条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分析徐悲鸿奔马作品中线条的表现力6.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奔马绘画中线条的运用方法并进行示范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线条技巧的练习第七章:奔马绘画的色彩运用7.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奔马绘画中的色彩运用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表现奔马的情感和氛围7.2 教学内容讲解奔马绘画中色彩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分析徐悲鸿奔马作品中色彩的表现力7.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奔马绘画中色彩的运用方法并进行示范学生跟随教师进行色彩运用的练习第八章:奔马绘画的构图技巧8.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奔马绘画中的构图技巧培养学生运用构图表现奔马的视觉效果8.2 教学内容讲解奔马绘画中构图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分析徐悲鸿奔马作品中构图的表现力8.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奔马绘画中构图的运用方法并进行示范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构图技巧的练习第九章:奔马绘画的创作实践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线条、色彩和构图技巧进行创作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个性化的奔马作品9.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奔马绘画的创作实践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指导和反馈9.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奔马绘画的创作实践学生完成个性化的奔马作品,教师对作品进行指导和反馈第十章:课程总结与作品展示10.1 教学目标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培养学生展示和评价自己作品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学生展示自己的奔马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10.3 教学活动教师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学生展示自己的奔马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第十一章:奔马绘画的改进与提升1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奔马绘画进行改进与提升培养学生深入探究和自我提升的能力11.2 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奔马作品,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提升的方向引导学生进行奔马绘画的创作,以提升作品质量11.3 教学活动教师分析学生的奔马作品并提出改进建议学生根据建议进行奔马绘画的创作第十二章:奔马绘画的欣赏与批评1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奔马绘画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批评性思维分析奔马作品1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欣赏奔马绘画作品,培养审美能力分析奔马作品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批评性思考1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奔马绘画作品学生进行奔马作品的批评性分析第十三章:奔马绘画作品的展示与交流1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展示和交流奔马绘画作品的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13.2 教学内容学生展示自己的奔马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交流和讨论13.3 教学活动学生展示自己的奔马绘画作品进行作品的交流和讨论第十四章:奔马绘画课程的反馈与评价14.1 教学目标收集学生对奔马绘画课程的反馈意见教师进行课程评价,以改进教学方法14.2 教学内容学生填写奔马绘画课程的反馈问卷教师分析反馈意见,进行课程评价14.3 教学活动学生填写奔马绘画课程的反馈问卷教师分析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第十五章:课程拓展与推荐1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奔马绘画进行课程拓展学习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材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15.2 教学内容介绍与奔马绘画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源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课程拓展学习15.3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奔马绘画的拓展学习资源和材料学生进行课程拓展学习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徐悲鸿与奔马》小班化教案,共分为十五个章节。

初中徐悲鸿的奔马教案

初中徐悲鸿的奔马教案

初中徐悲鸿的奔马教案课程名称:美术鉴赏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材:《美术鉴赏》教学目标:1. 了解徐悲鸿的生平和艺术成就,特别是他的奔马画。

2. 分析徐悲鸿奔马画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徐悲鸿奔马画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徐悲鸿奔马画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2. 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徐悲鸿的奔马画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徐悲鸿的奔马画,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奔马画的感受和认识。

二、生平介绍(10分钟)1. 教师介绍徐悲鸿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2. 学生了解徐悲鸿的生平背景和艺术创作。

三、艺术特色分析(15分钟)1. 教师分析徐悲鸿奔马画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奔马画的特点和意义。

四、作品鉴赏(10分钟)1. 教师展示徐悲鸿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五、创作实践(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创作一幅奔马画。

2. 学生运用彩笔和笔记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作。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徐悲鸿的奔马画,使学生了解了徐悲鸿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分析了奔马画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在作品鉴赏和创作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奔马画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的讲解,可能需要更深入一些,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徐悲鸿与奔马教学方案

徐悲鸿与奔马教学方案

徐悲鸿与奔马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徐悲鸿与奔马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徐悲鸿及其作品的背景和意义;2.分析和探讨《奔马》这幅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点;3.提高学生对于艺术作品欣赏和批评的能力。

教学内容:1.徐悲鸿及其作品背景的介绍-徐悲鸿的生平简介:出生地、成长背景、学术背景等;-徐悲鸿的艺术风格和作品特点:对农民和劳动人民的关注;中国民族风格的表现;独特的水墨画技法等;-徐悲鸿艺术成就的评析:在苏联时期的影响;归国后的成就等;2.《奔马》的介绍与分析-作品的背景和创作动机:描绘现代军马和马术运动的典型;-作品表现手法:构图、线条运用、用色等;-作品主题的解读:表现现代中国强大的力量和希望;-作品的艺术影响:对徐悲鸿以及中国艺术界的影响;3.艺术作品欣赏和批评的训练-学习使用艺术批评术语:如构图、用色、线条运用等;-分析和评价《奔马》以及徐悲鸿其他作品;-同类作品对比与批判;-听取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观点和感受,并进行讨论和辩论;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以徐悲鸿的名言“奔腾吧,我的马”作为引子,激发学生对奔马题材艺术作品的兴趣。

2.教师介绍徐悲鸿的生平、学术成就以及他对中国艺术的贡献。

3.向学生展示《奔马》的照片,启发学生对作品的主题、构图、线条运用和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猜测。

4.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围绕徐悲鸿的艺术风格和作品特点进行探究,然后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

5.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进行点评,并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6.教师布置学生进行艺术批评的作业,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用艺术批评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

7.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和批评,教师组织全班进行合理讨论和点评,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评价方法:1.学生参与度和主动性的评价;2.学生对徐悲鸿及其作品的理解程度的评价;3.学生对《奔马》和其他艺术作品的分析和批评能力的评价。

《徐悲鸿与奔马》教案

《徐悲鸿与奔马》教案

《xx与奔马》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熟悉徐悲鸿的画马名作《九方皋》、《奔马》、《哀马》等;(2)能够自主地提出疑问或解答同学的问题,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课文的问题;(3)初步了解国画的水墨变化,并能自己实践体验笔墨之韵;(4)小组汇报时能够代表本组的意见,声音响亮,表述清楚。

2、过程与方法(1)能够说出xx的生平和代表作品;(2)运用笔、xx、纸、砚体验国画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有欣赏国画的兴趣;(2)学生能够体会画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内心情感。

教学重难点:1、徐悲鸿的艺术人生和为什么要推丛“素面写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徐悲鸿作品有什么主要特点。

2、了解徐悲鸿的马画的特点,以及他画马画的技巧和手法。

教学过程:1、成语接龙小游戏师:xx、兵强马壮、马到成功生(成语接龙):千军万马马不停蹄……2、看马播放徐悲鸿的代表国画《奔马》并适当讲解。

提问:能谈一谈你看到这幅画的感想吗(对中国画有何新的认识)?师:激昂不屈的头,矫健的腿,飞舞的鬃毛和尾巴,嘶鸣千里的气势。

代表速度、力量和雄壮的美。

生:说一说对马的直观感受。

徐悲鸿是开创中西方艺术融合的大师。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欣赏他的国画名作。

探索分析:1、赏马,古今画马名家作品欣赏。

马是一种非常有灵性的动物,一直以来就是画家们乐于表现的对象,中国画对马进行描绘的历史非常悠久,而唐人曹霸、韩擀,宋人李公麟,元人赵孟頫等大师将“马”带入绘画史的高峰。

(唐)韩干《夜照白》硕肥独造,古今独步,“曹廋韩肥”(宋)李公麟《五马图卷》马痴,每欲画,必观群马,以尽其态(元)赵孟頫《人骑图》形神兼备、风格高雅。

2、xx(对比)师:出示徐悲鸿作品《奔马》,引导对比,其与古代画家表现手法不同处。

3、导入课题《xx与奔马》。

4、简介,大师其人。

5、欣赏,解读大师作品。

作品年代划分:探索时期、奋斗时期、抗战时期、解放后期。

(1)了解大师求学创作轨迹(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课堂小结。




一、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布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
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3、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
二、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
2、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儿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纵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得十分强健与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
(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得淋漓尽致。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3、课后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体验用不同方式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教学反思
教材
内容
1、徐悲鸿与奔马
总课时
2
上传者
胡坚
单元
1
使用者
教学
要求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
(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点。
(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重点
难点
重点:了解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公司荣宝2011年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让学生竞猜成交价。作者是谁?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奔马》。
二、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
三、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