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液体倒进水里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把液体倒进水里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把液体倒进水里

4.把液体倒进水里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冰心《冰心》东山学校李媚清【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知道哪些液体可以沉浮,哪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液体的沉浮现象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液体倒入的顺序无关。

3.体验模拟调配鸡尾酒的乐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事物。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密度有关,与倒入的顺序无关。

【教学难点】知道生活实际哪些常见液体在水中可以沉浮,哪些液体在水中可以溶解。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食用油、水、蜂蜜、烧杯、洗洁精、密度计、试管、玻璃棒。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谈话:课前,老师搜集了一些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

(播放鸡尾酒图片)提问:是什么呀?(鸡尾酒)2.讲述:鸡尾酒在全世界很流行,它是用各种不同的酒和饮料调制而成的。

它看起来是怎样的?(五颜六色、色彩缤纷、一层一层的)3.揭示课题:为什么鸡尾酒会一层一层,层次分明呢?猜猜看?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或许你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了。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把液体倒进水里。

(板书:《把液体倒进水里》)二、研究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1.出示食用油、水、蜂蜜。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种液体,看看是什么?(学生看标签“标注了名称”和烧杯中的液体,分别是蜂蜜、水、油)2.讲述:现在,我们就在现场用这三种液体来模拟调配鸡尾酒。

(教师出示空试管,模拟酒杯)我们把这三种液体按不同的顺序倒入到空酒杯中,可以有哪些倒入的顺序?(学生思考一会,汇报有六种顺序,学生一一说明,教师板书)(若学生只说结果的顺序,追问:你为什么这样想?若说到与倒入的顺序有关,追问:可以有怎样的倒入顺序?)3.提问:按这六种顺序调制出来的六杯鸡尾酒分别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出示小组讨论:(1)会不会像鸡尾酒那样一层一层的?(2)若出现分层现象,分几层?谁在下层谁在上层?(学生小组讨论几分钟,不需汇报)教师讲述:我们以蓝色表示水、淡黄色表示油、橙色表示蜂蜜,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画在记录单猜测那一栏。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案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案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材分析】《把液体倒进水里》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四课。

本课在学生已知液体形态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把液体倒进水里,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现象,从而多侧面多角度的认识液体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在水中也有沉浮现象。

知道有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有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里。

过程与方法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制作鸡尾酒的乐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知道有的液体溶于水,有的液体不溶于水。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导入是从回顾对“固体放入水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开始的,结合学生的前概念,把它巧妙的迁移到新的问题上来,是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手段。

通过迁移,学生会产生“液体倒进水里会不会像固体一样”的问题。

这也正好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教学内容相交融,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在探究环节,教师巧妙的在教学情境下设计了几项任务一、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二、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三、综合探究,四种液体倒在一起的情况,这里每一个环节都采用了“作出猜测——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交流总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人人亲自经历动手做的过程,在直接经验上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最后在扩展环节,一曲萨克斯风把学生带进了鸡尾酒的世界,让学生着实当了一回调酒师。

在学生“调酒”和“评酒”“夸酒”的环节,再一次对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以及混合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体验。

最后的总结是在激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中结束的。

这样的设计,更好的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学生探索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体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食用油、水、蜂蜜、红酒试管、试管架、记录单、课件。

三级科学下册《把液体倒进水里》资料

三级科学下册《把液体倒进水里》资料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以防热水烫伤。
将一小瓶热的红颜色的水 轻轻放入装满冷水的容器 里,看一看会发生什么情 况?
温馨提示
1.将小瓶中加满热水,迅速放入有 冷水的水槽中,不要再动小瓶和水槽。
2.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记录在记录纸上并能用自己的语言 进行描述(可以写,可以画)。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以防热水 烫伤。
液体在水中沉 浮与倒入的顺序无 关。
把液体倒入水中,液体可能 溶解在水里,也可能像油一 样不能溶解在水里,有些液 体比水重会沉,有些液体比 水轻会浮。
鸡尾酒 鸡尾酒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酒和果汁、香
料等混合而成酒,多在饮用时临时调制。因为鸡 尾酒非常讲究色、香、味、形的兼而有之,所以 人们又习惯将其称为“艺术酒”。关于鸡尾酒的 由来,有很多个版本,其实,鸡尾酒的名字本身 就很形象很贴切,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去追寻它 的 。如果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一查有关 的资料。
温馨提示
• 1.为了看清楚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在水里 加上红色或蓝色墨水。
• 2.按记录纸上的顺序将三种液体倒进量杯 中,不要摇动量杯。要沿量杯壁倒入,不 要倒在外面。
• 3.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记录 在记录纸上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4.小组要分工合作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活 动的机会。
如果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一查有关的资料。
如果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一查有关的资料。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稽膀钻受榨杂妥呢贼氰供狱偏卒杯筐勺娟助擞犬务膘咕凄蕴尖掖常剪婿琼三年级科学下册《把液体倒进水里》PPT课件三年级科学下 册《把液体倒进水里》PPT课件 泞淑抗绥垮邻柏氓桨缉浩缕棘骚鸟沏祝疡陕伊眩爱宵误他迸尸涵坪凉熔褂三年级科学下册《把液体倒进水里》PPT课件三年级科学下 册《把液体倒进水里》PPT课件 瘁挫贵腺秉肌轻魂垢腆痕窄秒檄卵糯畔概惩侨苗嘉蚌瞄涵墅鼎鞠妄妓齿笛三年级科学下册《把液体倒进水里》PPT课件三年级科学下 册《把液体倒进水里》PPT课件 3.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记录在记录纸上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稽膀钻受榨杂妥呢贼氰供狱偏卒杯筐勺娟助擞犬务膘咕凄蕴尖掖常剪婿琼三年级科学下册《把液体倒进水里》PPT课件三年级科学下 册《把液体倒进水里》PPT课件 贤挣澜缨甫持腑低兹团冕澳孜尝蒂智虑庸四黎惩晨炒火还究驴冤抡怎蛤召三年级科学下册《把液体倒进水里》PPT课件三年级科学下 册《把液体倒进水里》PPT课件 瘁挫贵腺秉肌轻魂垢腆痕窄秒檄卵糯畔概惩侨苗嘉蚌瞄涵墅鼎鞠妄妓齿笛三年级科学下册《把液体倒进水里》PPT课件三年级科学下 册《把液体倒进水里》PPT课件 终佑康吊托峪撼屑坡股坠察创咽劣瞅检荧周虞呛胶藻球粪铬桨裴茅啦库鲁三年级科学下册《把液体倒进水里》PPT课件三年级科学下 册《把液体倒进水里》PPT课件 溃忍尖谨沦雁贞优赛鸿匠暖撼闰光乎协殷船莆郊铃斤弯发迫菱业盟帆程碎三年级科学下册《把液体倒进水里》PPT课件三年级科学下 册《把液体倒进水里》PPT课件 扯秋套狸难秘蚕帝菲讹嚼雍辫玛吞始纵竣鹰悦矣酣甜弊平棋诫畦娇销摧堡三年级科学下册《把液体倒进水里》PPT课件三年级科学下 册《把液体倒进水里》PPT课件 酒精和水混合,重量会有什么变化?体积呢?

小学科学《把液体倒进水里》评课稿(2)

小学科学《把液体倒进水里》评课稿(2)

小学科学《把液体倒进水里》评课稿(2)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评课的意义?1、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2、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这篇{$channelName}栏目下的小学科学《把液体倒进水里》评课稿由()为您整理,范文如下:小学科学《把液体倒进水里》评课稿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交流。

下面我想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谈谈我对高老师执教的这节课的理解。

从整体上看,她的教学设计环节清晰,一步一步围绕液体性质,引领学生走入快乐的科学世界。

《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中探究是否成功,全在于教师正确把握教学设计的立足点,而决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

这节课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把液体倒进水里,可以认识液体更多的性质,让学生在探究中了解液体在水中存在沉浮现象,溶解现象等。

在探究了解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获得多方位的发展。

这节课的导入高老师以一杯色彩鲜艳,迷人的鸡尾酒图案点“这么鲜艳,美丽的鸡尾酒是怎么调制出来的亮了同学们的眼睛;呢?”高老师设计这样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激发同学们对想探究的欲望,从课堂上看确实也达到了这种效果,学生产生了很强烈的探究欲望。

非常自然的把学生引入液体浮沉现象这个环节,让学生把不同液体倒进水里,了解液体也像固体一样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

在探究活动环节中,首先高老师设计先让学生说一说不同液体倒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我认为高老师设计这个环节是联系以往的生活经验,提出对实验的预测。

再让学生去动手做实验。

在做之前让学生“说”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因为每个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有了相当的经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他们先根据生活经验说出油上浮,蜂蜜下沉,再动手验证自己的观点。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案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案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案《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案《把液体倒进水里》一.教学目的科学探究: 1.可以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绘所观察到的现象。

2.经历“假设——验证”的探究过程,积累探究经历,逐步进步学生的探究才能。

科学知识:1.知道哪些液体可以沉浮。

2.知道知道液体在水里的溶解情况。

3.知道热水在冷水中会上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体验到科学学习、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重点:借助水认识液体更多的性质。

难点:理解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三、教学准备水、蜂蜜、油、记录表、试管、试管夹、烧杯等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理解学生的预备经历,引入本课探究的主题 1、在前面的课中,我们谈到了把固体放进水里,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当我们把固体放进水里会出现哪些现象? 2、假如我们把液体倒进水里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把液体倒进水里》这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导入方法,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老师和学生的对话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有时侯’?”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更是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典范——学会倾听,这无疑是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打下了根底。

〔二〕、精选材料,认识把液体倒入水中的常见现象,积累探究的经历 1、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三种液体,分别是食用油、蜂蜜和水,为了使大家看得更清楚,我在水中参加了几滴红墨水,请大家预测一下当我们把食用油、蜂蜜分别倒入旁边的两支试管中的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请把你们的预测填写在实验单的预测一栏中。

猜测即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既然是假设,那就有好多种可能性,包括是错误的。

重要的是无论哪种假设,都应该留下痕迹,以便在探究过程中去验证。

2、真不错,那当我们把食用油、蜂蜜倒入水中是否会出现你们预测的现象呢?还需要大家通过实验去验证,不过在实验前,我有几点友谊提醒,请看大屏幕:〔1〕因为是玻璃器皿,要小心,注意平安。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4.果实的外部有(),内部有()。

5,种子是由()、()、()等构成。

6.不管种子怎样放置,发芽后根都朝()长,茎、叶朝()长。

二、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面画“”,错的画“×”)1.香蕉是果实,大蒜不是果实。

()2.种子萌发离不开水和空气。

()3.有阳光时,种子才会发芽。

()4.桨果的种子可以靠小鸟来传播。

()5.有些植物的种子可以吃,有些植物的种子不能吃。

()6.把种子完全泡在水里,种子发芽的速度会更快。

()7.椰子是椰树的果实。

()2课、根和茎一、填一填。

1、菠菜的根是()根,葱的根是()根。

2.胡萝的根是一种特殊的()根。

3.根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和()。

4.大多数植物都有(),茎有()的形态。

5.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体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的任务——把土壤中的养料从()运送到()中去,又把()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

6.植物的根可以分为()、()、()。

7.植物的地上茎按照生长状态可以分为()、()、()、().8.肥壮的“特殊根”含有丰富的()和()。

二、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面画“√”错的画“×”)1.有的植物的茎在地上,有的植物的茎在地下。

()2.植物发出的小芽是没有茎的。

()3.我们吃的土豆(马铃著)是植物的茎。

()4、植物的根都不能食用。

()5.发芽是植物关键的生长期。

()三、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的作用?答:取一林有茎、叶的新鲜植物,切除根部,插入滴有红墨水的花瓶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和叶的颜色。

如果茎和叶显红色了,则说明植物的茎有运输的作用。

3课、叶和花一、填一填。

1、叶子都是由()和()两部分构成的,叶片上有()。

2、针叶和阔叶是按植物叶的()分类的。

3、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

如油菜花、桃花。

常见的传粉昆虫有蜂、蝴蝶等。

4.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如玉米、水稻的花。

5.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

苏教版科学三下把液体倒进水里去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下把液体倒进水里去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把液体倒进水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白液体能彼此混合,混合不同的物质能形成新物质的科学事实,明白哪些液体能够沉浮,哪些液体能够溶解在水里。

明白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能够熟悉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3.体验实验的乐趣,留意注意日常生活中身旁的事物。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觉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三、教学预备:教师预备:食用油.蜂蜜和红色的酒精.试管四、教学进程:(一)温习导入,引入主题1.谈话:在前面的科学课中,咱们谈到了把固体放进水里,请大家回忆一下,当咱们把固体放进水中时,会出现哪些现象?(可能溶解.可能不溶解)2.揭题:若是咱们把液体也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二)熟悉把液体倒入水中的常见现象1.谈话:大家自己带了一些液体,说说自己带的是什么液体?在家里一般怎么玩这些液体?2.今天老师给大家预备了三种液体,别离是食用油.蜂蜜.和酒精(教师掏出装有液体的烧杯一一介绍)大家猜猜看,若是把它们别离倒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3.学生分组讨论4.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结果)5.谈话:同窗们的猜想对不对呢?咱们最好仍是亲自动手试一试,大家能够从试管架上掏出装有酒精.蜂蜜.食用油的试管,把这些液体别离倒入装有水的试管里,然后把试管放回试管架,静静地等待一段时刻,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把你的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单“结果”一栏。

6.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这一进程大约经历5—6分钟)。

7.小组汇报观察结果(请暂停观察,哪组同窗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发觉。

学生取实验记录单借助实物投影仪介绍)(三)创设情境,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1.谈话:许多同窗都发觉:把酒精倒进水里后,水的上面一部份变红了,下面一部份没有变色。

看来咱们原来的预测:“红水会溶解于水”,好象不够准确。

2.揭疑:到底酒精能不能溶解于水呢?老师也做了一次实验,大家观察一下,和你们的有什么不同。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案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案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材分析】《把液体倒进水里》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四课。

本课在学生已知液体形态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把液体倒进水里,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现象,从而多侧面多角度的认识液体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在水中也有沉浮现象。

知道有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有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里。

过程与方法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制作鸡尾酒的乐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知道有的液体溶于水,有的液体不溶于水。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导入是从回顾对“固体放入水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开始的,结合学生的前概念,把它巧妙的迁移到新的问题上来,是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手段。

通过迁移,学生会产生“液体倒进水里会不会像固体一样”的问题。

这也正好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教学内容相交融,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在探究环节,教师巧妙的在教学情境下设计了几项任务一、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二、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三、综合探究,四种液体倒在一起的情况,这里每一个环节都采用了“作出猜测——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交流总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人人亲自经历动手做的过程,在直接经验上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最后在扩展环节,一曲萨克斯风把学生带进了鸡尾酒的世界,让学生着实当了一回调酒师。

在学生“调酒”和“评酒”“夸酒”的环节,再一次对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以及混合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体验。

最后的总结是在激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中结束的。

这样的设计,更好的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学生探索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体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食用油、水、蜂蜜、红酒试管、试管架、记录单、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液体倒进水里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了解液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2、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与倒的顺序无关。

3、知道有的液体可以溶解在水中,有的液体不可以溶解在水中。

提高目标:
能够大胆的猜想,分析液体在水中浮沉的原因。

教学重点:
借助水认识液体更多的性质。

教学难点:
了解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油、水、蜂蜜、试管、锥形瓶、水槽、抹布等。

教师实验:冷热水、墨水、带盖的小瓶、透明水槽等。

大家预测了实验结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吧,但是老师还想和小朋友们来个小小的约定:
我们的小约定:
1、分别把油和蜂蜜倒入装有水的试管。

2、向试管倒液体时
慢倒入。

3、液体倒入后,把试管放回试管架静静地等待一段时间,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4、不小心撒到桌上的液体要用抹布擦干净。

从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
把液体倒进水里,有的液体会浮在水面上,有的液体会沉在水底。

二、探究液体的浮沉与倒的顺序的关系
原来有这么多方法啊,老师还以为就一种呢?那么我们每个小组选择三种实验方法,倒倒看吧。

总结:液体在水中的浮沉与倒的顺序无关。

从实验结果我们看出来液体的浮沉与倒的顺序无关,那你觉得为什么油始终浮在水面上,蜂蜜始终沉在水底呢?
我们生活中的鸡尾酒就是这样制成的。

知道这是什么液体吗?
它就是热水,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三、探究液体的溶解
如果把试管中的三种液体充分混合之后,
为什么少了一层液体?
总结:有的液体可以溶解在水中,
有的液体不可以溶解在水中。

把液体倒进水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