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四大菩萨简介
佛教寺庙里有哪些重要的佛像?

佛教寺庙里有哪些重要的佛像?佛教寺庙作为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常常供奉着各类佛像,这些佛像寓意着不同的佛教教义和故事,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
在佛教寺庙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重要的佛像,它们不仅在造型上独具一格,传承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同时也向世人传递着佛教智慧的启示。
一、释迦牟尼佛像释迦牟尼佛,佛教创始人,他的佛像常常被摆放在佛教寺庙的最高处,象征着佛法的至高无上。
释迦牟尼佛的佛像通常是坐姿或站姿,体态庄严,面容慈祥。
佛像袈裟上绣有诸佛光明或佛经经文,寓意智慧的光辉。
释迦牟尼佛的佛像给人以安宁、慈悲的感受,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二、观世音菩萨像观世音菩萨,佛教慈悲菩萨之一,被誉为“救苦救难之神”。
观世音菩萨的佛像通常多臂多眼,左手持莲花,右手持念珠,形象慈祥而庄重。
观世音菩萨的佛像在佛教寺庙中广泛分布,寓意着慈悲与智慧的结合,启示人们发扬慈悲、助人为乐的美德。
三、文殊菩萨像文殊菩萨,佛教智慧菩萨之一,被称为“文殊师利”,是佛教中最重要的菩萨之一。
文殊菩萨的佛像通常坐于狮子之上,手持宝剑与法轮,表现了菩萨战胜智慧障碍的形象。
文殊菩萨的佛像常常出现在寺庙的大殿或后殿,寓意着智慧与勇气的力量,引导众生追求智慧与悟性的境界。
四、普贤菩萨像普贤菩萨,佛教智慧菩萨之一,被誉为“普贤行愿菩萨”。
普贤菩萨的佛像通常手持宝剑与勾索,坐于莲花之上,形象高大庄重。
普贤菩萨的佛像多见于寺庙的禅房和道场,象征着智慧与慈悲的完美结合,启示人们培养智慧,修行善行。
五、地藏菩萨像地藏菩萨,佛教悲愍菩萨之一,被誉为“愿度三途苦众生之神”。
地藏菩萨的佛像通常呈现出慈悲庄严的形象,手持锄头,脚踩鬼斧。
地藏菩萨佛像常见于佛教庙宇的地下殿堂,代表着菩萨降佑的力量,引导众生远离苦难。
佛教寺庙里的这些重要佛像,无论是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还是地藏菩萨,都是佛教信仰中最为重要的象征之一。
它们以不同的形象和意义,给人们带来智慧与慈悲的启示,引导信众修行向善。
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之四大菩萨

中國佛教有四大名山,是四大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代表中國佛教的特質。
陀山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愛心),九華山地藏王菩薩代表大願(孝道),五臺山文殊菩薩代表大智(理性),峨嵋山普賢菩薩代表大行(落實),所以這四位佛教在中國佛教界的地位非常崇高,縱然不是在這四大名山,一般比較大的道場也都會供奉這四大菩薩。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不單是佛教徒,就連一般人也都知道,在一般民間信仰中也是知名度最高、影響力最大、最受歡迎的一位菩薩。
在中國唐朝時候,為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諱,略去「世」字而簡稱觀音菩薩,相沿成習,所以現在世人多稱觀音菩薩。
唐朝以後,觀音菩薩多被塑畫成女性形像,就像一位慈母一樣,以此來表現觀音菩薩的慈悲。
希望用母性的大愛,來表達菩薩對一切眾生若赤子的慈悲。
所以,菩薩本無男女相的分別,而是為了度化眾生,因此在很多觀音菩薩的感應故事裡,菩薩大多以女身示現,這是眾生對無私之愛祈求的感應,是觀音菩薩慈愛的象徵,也是菩薩形像多是女眾的原因。
觀音菩薩慈悲心重,真正是不忍眾生受苦難,時刻不忘為眾生拔除痛苦而施予安樂,經上說:「世間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
」眾生多苦,所謂三苦、八苦、無量諸苦,眾苦煎熬,正希求一種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輔助與指導,而菩薩悲智雙連,以其平等、普遍、廣博的愛心,贏得了「戶戶觀世音」的信仰與尊敬。
觀音菩薩在《楞嚴經》中,以耳根圓通,而被文殊菩薩稱讚為二十五圓通中第一圓通,因為「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
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特別敏銳,容易藉由聽聞佛法或是梵唄唱誦而起信。
在《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觀音菩薩是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二十位善知識,善財到補怛洛迦山的菩薩住處,觀音菩薩為他解說「大悲行法門」。
而《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則是敘述菩薩觀世音度化眾生種種苦難,隨時隨處,應以何身而得度者,即現何身而予以救濟。
凡是遇到危難的人,稱念觀音菩薩的名號,菩薩便會即時觀其音聲前往解救。
最新整理我国佛教四大菩萨的由来.docx

最新整理我国佛教四大菩萨的由来我国佛教四大菩萨的由来普陀山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悲(爱心)中国佛教寺院中,在大雄宝殿供奉的主尊背后,常常塑有立于大海之中、鳌头之上的观音菩萨像。
这是依据佛经所说,观音菩萨说法道场在南海之中的普陀洛伽山而创作。
此时的观音菩萨,大多被塑成一位中国古代仕女的形象,如xxxx 玉佛寺、xxxx灵隐寺等。
有时观音像旁,还塑有一个小小的童子像、童子面向观音菩萨,双手合十,这就是所谓“童子拜观音”。
这是按《华严经——入法界品》中所说,善财童子由文殊菩萨指点,先后参拜五十三位“善知识”,而其中第二十七位即是观音菩萨的故事而创作。
这种像在中国民间十分流行。
密教的经典又往往把一些密咒(陀罗尼)与观世音菩萨相联系,还规定了在持诵这些密咒时相应的仪轨以及需要礼拜供奉的特定的观音菩萨的形象,由此而产生了所谓六观音、七观音之说。
这些观音中,主要的有马头观音(即明王部中的马头明王)、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不空羂索观音、准提观音、如意轮观音等。
这些观音,又都是圣观音(或称正观音)的化身。
观音菩萨像在中国长期流传过程中,老百姓按自己的愿望和喜好,塑造了许多富有民族特点,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和情趣因而为中国民众所喜爱的观音像,例如马郎妇观音、白衣观音、杨枝观音等。
宋代以后更出现了按中国古代仕女形象而创作出来的观音菩萨像,这种类型的像成了观音菩萨像的主流,以至观音菩萨有着“东方维纳斯”的美誉。
九华山地藏王菩萨代表大愿(孝道)地藏菩萨梵名乞叉底鹐沙。
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此菩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称为地藏。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讲,有一婆罗门女,“其母信邪,常轻三宝”,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
婆罗门女知母在地狱受苦,遂变卖家宅,献钱财供养于佛寺。
后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指引,梦游地狱,见鬼王无毒,求得母亲得脱地狱,婆罗门女醒来方知梦游,便在自在王如来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白衣观音、四臂观音、千手千眼观音等各有什么不同?

白衣观音、四臂观音、千手千眼观音等各有什么不同?往期内容回顾方式:今天是农历二月十九,是日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圣诞日。
作为户户弥陀佛,家家观世音的汉地,观世音菩萨同汉地有情有着极大缘分,在这个殊胜的一天,利美教言平台为您准备各种观音菩萨化身的简介。
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
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
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
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
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所以观世音菩萨应不同众生根器有千百亿种化身显现!《图画普门品》中描绘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三身”,以白衣观音的形象,最使人肃然起敬。
这尊像又名“大白衣”、“白处观音”。
因其身穿白衣,又在白莲之中,因而就其衣饰名为“白衣”,就其住处名为“白处”。
白衣显示圣洁、淳净的菩提之心。
《大日经疏》说:“半拏啰嚩悉宁,译云‘白处’,以此尊常在白莲华中,故以为名......白者,即是菩提之心。
住此菩提之心,即是白住处也。
”《观世音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也有这样的说法:“若造像观音,坐华屋,着五色衣,胡跪拿掌,面向佛看,听佛说法。
下作毗陀,天女互跪坐,手奉花冠,着白衣,上向菩萨。
”穿白衣而听佛说法,用以表示听从心地的纯净无邪和对佛的尊崇。
白衣观音于经轨有据,有梵名,且是显密都所奉。
白衣观音白表清净菩提心,因而住白莲花着白衣,密号为离垢(离苦)金刚,系令一切苦恼消除,转不吉为吉祥的菩萨。
天下崇奉观音的善男信女,往往不远千里万里,特地到长白山拜白衣观音。
寺庙里常供的这16尊佛菩萨你都认识吗?建议收藏

寺庙里常供的这16尊佛菩萨你都认识吗?建议收藏一般的寺庙大多都会有6个殿供奉近16尊佛菩萨,现在就带你逐一来认识一下。
一、弥勒殿供奉:弥勒菩萨、韦陀菩萨和四大天王1、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寄诸天,普现菩萨身,当年鹿野苑中,曾助迦文传密意;三界轮回仍故我,誓修唯识定,他日龙华会上,愿随无著觐慈颜。
弥勒菩萨意译慈氏。
在佛教传说中,弥勒菩萨是从佛受记(预言),将来为继承释迦牟尼佛位置成为未来佛的菩萨。
一些寺庙中供奉的笑口常开弥勒像,依据的是五代时的契此和尚。
2、韦陀菩萨宝杵镇乾坤,威力昭彰,遂使魔军丧胆。
丹心盟日月,神通广大,护持佛法长存。
韦驮菩萨本是印度婆罗门教神话的天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神之一,被誉为佛教中的神形太保,以善走如飞着称。
也有守护庙出家人的用意。
寺庙供奉的韦陀菩萨一般手持金刚杵,且有两种姿态,一是双手合掌捧杵,二是以手按杵据地,双手合掌捧杵为接待之意,凡四方游僧前来挂单,必受供养;以手按杵据地,是指示游僧看见韦驮此状,便知此佛寺不接待外来僧家。
3、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
四大天王为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各住一山各护一天下(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故又称护世四天王。
二、大雄宝殿供奉:释迦摩尼佛、阿难尊者、迦叶尊者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应如是观无我无人无众生寿者皆无为法三、药师佛殿供奉:药师佛、月光菩萨、日光菩萨消灾延寿,满愿随心,药师如来施慧德;利乐有情,庄严刹土,琉璃世界放光明。
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王如来。
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
据《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载,日光遍照菩萨与月光遍照菩萨同为药师佛的二大胁士。
东方净琉璃世界,是药师佛之净土。
因药师如来本身清净如琉璃,同时该世界以琉璃为地,故名。
药师佛的左胁侍是日光菩萨,右胁侍为月光菩萨。
四、伽蓝殿供奉:伽蓝菩萨中国佛教界常以关帝(关羽)为伽蓝神。
主要佛教文化中常用的佛号有哪些?

主要佛教文化中常用的佛号有哪些?一、阿弥陀佛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内容:阿弥陀佛是佛教中最具代表性的佛号之一,也是信仰者经常念诵的佛号。
阿弥陀佛被视为西方净土的主宰佛,他的名字代表无量无边的无量寿命和无量功德。
念诵阿弥陀佛可以帮助我们抵御生活中的痛苦和困扰,同时也能够引导我们脱离轮回,得到来世的解脱和安详。
二、观世音菩萨佛号:南无观世音菩萨内容:观世音菩萨被视为普度众生的菩萨,念诵他的佛号可以帮助我们解除痛苦和障碍,获得保佑和庇护。
观世音菩萨的名字代表着智慧和慈悲,他以无比的慈悲之心等待着众生的救度。
念诵观世音菩萨的佛号可以开启我们的慈悲之心,广度众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三、文殊菩萨佛号:南无文殊师利菩萨内容:文殊菩萨是佛教中的智慧菩萨,他被视为智慧和学识的象征。
念诵文殊菩萨的佛号可以帮助我们开启智慧之门,获取学识和智慧的加持。
文殊菩萨的名字代表着无尽的智慧和大能,他能够帮助信众在学业、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智慧的指引和帮助。
四、地藏菩萨佛号:南无地藏王菩萨内容:地藏菩萨是佛教中承担救助众生使命的菩萨,他被视为众生的保护神。
念诵地藏菩萨的佛号可以帮助我们与地藏菩萨建立联系,得到他的庇佑。
地藏菩萨的名字代表着慈悲和弘愿,他以无量的慈悲将众生从苦海中拯救出来,让他们获得安乐和解脱。
五、药师琉璃光如来佛号: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内容:药师琉璃光如来是佛教中承担医药救度众生使命的佛。
念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佛号可以帮助我们获得身体健康和心灵的净化。
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字代表着医疗和救助的力量,他用无比慈悲的心接受众生的痛苦,给予他们医治和庇佑。
在佛教文化中,以上佛号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
通过念诵这些佛号,信众可以获得不同方面的加持与庇佑。
无论是面对生活困扰,还是寻求智慧和安心,念诵佛号都能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快乐的方向。
除了以上列举的佛号,还有许多其他佛号在佛教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信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佛号进行念诵和祈福。
佛教四大菩萨

菩萨是古代印度语的译音,意思是大士,即是指发大心愿的人。
菩萨是立誓:『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众生。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救世慈悲者。
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而高于罗汉。
菩萨的主要职责是协助佛一起教化众生,传播佛法,普渡众生。
而菩萨最终修行成佛的。
菩萨都是立下宏愿,为了解救众生的苦难,以自我奉献的精神而留住人间,并且以种种不同的化身来到民众中间,随时随地解救危难,所以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植于民心,使人倍感亲切可敬。
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标征,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
四大菩萨信仰之盛形成就了四大名山道埸,山西五台山的文殊道场,四川峨嵋山的普贤道场,浙江普陀山的观音道场和安徽九华山的地藏道场地,故称为“佛教四大名山”,而且从明代起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说。
文殊菩萨:坐骑口首仙的青狮,道场山西五台山,代表大智(理性)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有时又作曼殊室利。
意为妙德、吉祥。
据说他出生时家中出现许多吉瑞祥兆,因此而得名。
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有很高的地位。
他是众菩萨之首,被认为是如来“法王”之子,因此常称为“法王子”。
他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宣讲大乘佛法玄理。
单尊的文殊菩萨像在五台山各寺庙中则供奉较多。
文殊的形象,有种种差别。
按其顶髻的形状,可分为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等。
密宗则依据贞言陀罗尼 (咒)的字数,分为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等。
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最为常见。
一般的文殊菩萨像多为头戴五髻宝冠的童子形。
五髻表示内证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
文殊菩萨的形象,童子形则喻天真纯洁。
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放般若经梵箧,表示般若之智一尘不染。
右手执宝剑,以金刚宝剑能斩群魔,比喻大智慧好像一把锋利的宝剑,能断一切无明烦恼。
身坐白莲台,表示清净。
但大部分文殊菩萨像都是身骑狮子,以狮子勇猛,威风震慑魔怨,表示菩萨智慧威猛。
佛教之四菩萨

四大菩萨四大菩萨(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四大菩萨(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四大菩萨(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四大菩萨(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山西五台山供奉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供奉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供奉地藏菩萨浙江普陀山供奉观音菩萨具体点就是: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峨眉山中国有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峨眉山。
它们又称“四大道场”--相传为四位菩萨分别显灵说法的道场。
普陀山位于浙江普陀县,为舟山群岛之一,相传为观音显灵说法道场。
普陀山最盛时,有大小寺庙300多座,僧人3000人。
现仅存普济、法雨、慧济诸寺,及梵音洞、磐陀石、多宝塔等名胜。
古代来往日本、朝鲜等国之行旅,常停此候风,拜观音,祈法语航行安全。
九华山在安徽省青阳县境,传说是地藏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
佛教传说释迦牟尼逝世后1500年,地藏菩萨降生于新罗国王家,姓金号乔觉,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渡海至此,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去世。
佛教说地藏菩萨法力最大,他曾发誓“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九华山最盛时期庙宇多达200多座,僧尼5000多名。
至今保存完好的庙宇还有50多座,佛像6000多尊。
五台山位于山西五台县内,山有五台,故名五台山。
传说它是文殊师利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
根据历史记载,五台山寺院最多时曾达200多处。
古庙多为喇嘛庙,属佛教密宗一派,现在山上还有很多藏族和蒙古族的寺庙。
峨眉山位于四川峨眉县,传说是普贤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
公元六世纪时,它已是全国著名佛教胜地。
最盛时全山有寺、庵、殿100多处。
如今保留的寺庙尚有20余处。
佛教称峨眉山为“光明山”,道教则称之“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
峨眉山山顶的光相寺,相传为普贤菩萨显灵说法的地方有的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有时又作曼殊室利。
意为妙德、吉祥。
据说他出生时家中出现许多吉瑞祥兆,因此而得名。
据《文殊室利般涅盘经》记载,文殊生于古印度舍卫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四大菩萨简介
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是四大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代表中国佛教的特质。
普陀山观世音菩萨代表佛教的慈悲(爱心),九华山地藏菩萨代表大愿(孝道),五台山文殊菩萨代表大智(理性),峨嵋山普贤菩萨代表大行(落实),所以这四位菩萨在中国佛界的地位非常崇高,纵然不是在这四大名山,一般比较大的道场也都会供奉这四大菩萨。
1.大慈大悲观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不单是佛教徒,就连一般人也都知道,在一般民间信仰中也是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最受欢迎的一位菩萨。
在中国唐朝时候,为避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而简称观音菩萨,相沿成习,所以现在世人多称观音菩萨。
唐朝以后,观音菩萨多被塑画成女性形像,就像一位慈母一样,以此来表现观音菩萨的慈悲。
希望用母性的大爱,来表达菩萨对一切众生若赤子的慈悲。
所以,菩萨本无男女相的分别,而是为了度化众生,因此在很多观音菩萨的感应故事里,菩萨大多以女身示现,这是众生对无私之爱祈求的感应,是观音菩萨慈爱的象征,也是菩萨形像多是女众的原因。
观音菩萨慈悲心重,真正是不忍众生苦,时刻不忘为众生拔除痛苦而施予安乐,经上说:「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
」众生多苦,所谓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众苦交煎,正希求一种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辅助与指导,而菩萨悲智双运,所谓「三十二应周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观音菩萨以其平等、普遍、广博的爱心,赢得了「户户观世音」的信仰与尊敬。
观音菩萨在《楞严经》中,以耳根圆通而被文殊菩萨称赞为二十五圆通中第一圆通,因为「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特别敏略,容易藉由听闻佛法或是梵呗唱诵而起信。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观音菩萨是善财童子所参访的第二十位善知识,善财到补怛洛迦山菩萨住处,观音菩萨为他解说「大悲行法门」。
而《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则是叙述菩萨观世音度化众生种种苦难,随时随处,应以何身而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予以救济。
凡是遇到危难的人,称念观音菩萨的名号,菩萨便会实时观其音声前往解救。
中国民间根据《华严经》「五十三参」中,善财童子到补怛洛迦山观世音菩萨住处参访菩萨的说法,结合菩萨在浙江定海县东舟山群岛的诸多感应事迹,认定这里就是观音菩萨在中国的住处,名之为普陀山。
沿袭下来,普陀山便成了信众朝拜观世音菩萨的圣地。
根据同样的典故,而有了「童子拜观音」的形像。
又有人把善财童子与《法华经》中的龙女,共同做为观音菩萨的左右胁侍。
现在我们最常见到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千
手代表神通,千眼代表智慧,表示菩萨眼到手到,有能力随时随处应众生之所感而前往救助。
观音菩萨的慈悲,是真诚理性的爱心,等视一切众生如自己的儿女,以爱心呵护之,以智慧调教之,是悲智双运的代表。
2.解救苦难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地」是大地,「藏」是宝藏。
大地能承载万物,含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是现代人所共知的事实,用来形容我们的心地也含藏无量的宝藏,要以孝道来挖掘。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为我们介绍地藏菩萨在忉利天宫接受释迦牟尼佛的嘱咐,在世尊圆寂之后、弥勒菩萨成道之前,在这一段没有佛法教化的时代,用孝道代替佛陀教化众生。
并介绍地藏菩萨在无量劫前为婆罗门女、光目女时,为了救度生前造诸恶业而堕入恶道的母亲,而发大誓愿,所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地狱当然是实有其处,但是在这个地方,它也是一种表法,表世间最苦之处,所以凡是至极苦难的时间与处所,都是地藏菩萨救度众生的场所。
所以,地狱是地藏菩萨救度众生的场所,因为这里是六道轮回中最苦之处。
其实,地藏菩萨教化之处并不仅限于地狱,在这世间中,凡有苦难的地方都有地藏菩萨的身影。
比如世间的种种天灾人祸,常常被形容为人间炼狱,当此之时,所有来帮助这些受难者人们,不都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吗?
关于地藏菩萨的故事,相传唐朝新罗国王族出身的僧人金乔觉,在玄宗时泛舟渡海来到中国。
当他经过安徽池阳时,见九华山峰峦起伏,林木蓊郁,是修道的好处所,于是在山中
择地而居,潜心修行,并得到当时山主闵公的护持。
闵公之子又跟随他出家,法名道明,后来闵公又礼其子道明和尚为师出家。
数十年后,金乔觉以九十九高龄示寂,肉身不坏,全身入塔。
因为他生前笃行地藏菩萨的行愿,所以后人便把他当做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来尊敬。
现在九华山地藏菩萨的肉身宝殿,就是当年金乔觉的修道处。
后人为纪念闵公护法之功与道明和尚传法之德,于是就把他们塑成一僧一俗的形象作为地藏菩萨的胁侍。
我们常见的地藏菩萨形像有许多种,一般广为流传的是佛经中所形容「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形」的出家人形像,左手持如意宝珠,右手执锡杖,或坐或立于莲花上,有些形像头戴五方帽,这是我们所熟悉的地藏菩萨法相。
3.般若智慧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是梵语音译,意译为妙德、妙首、妙吉祥。
文殊菩萨是般若智慧的代表,经常出现在般若系的经典之中,与普贤菩萨同为华藏世界的上首。
经典中常说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诸佛之母,这是说般若智慧是诸佛的老师与母亲,众生非般若不能成就佛道,佛陀非智慧不能出现世间。
但是般若智慧无形无相,不可触摸,经上常形容般若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很难用言语表达,故而用文殊菩萨做代表,给凡夫一个智慧形象的比喻,希望藉此而理解般若在佛法中的重要性。
《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提到:在东北,有个叫做清凉山的地方,那里有菩萨叫做文殊师利,他和他的眷属及诸多菩萨共一万人,常在山中演说法理。
而在中国山西的「五台山」,因为终年积雪,夏天仍然寒冷,从来没有过炎暑,又叫清凉山,因此众人便以五台山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久而久之,这里便为信众们朝拜文殊菩萨的圣地了。
我们常见的文殊菩萨造像,是座脚跨青狮,手持如意(或宝剑、莲华等),头戴天冠,身披璎珞衣着,飘逸且雍容华贵,柔和中带着雅静的天人像。
狮子是兽中之王,有「狮子一吼,百兽胆裂」之说,因此经中常常将佛陀说法比喻为狮子吼,形容佛陀的法音对众生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把狮子作为文殊菩萨的座骑,则是表菩萨智慧猛利,能伏一切烦恼。
文殊菩萨的智慧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要保持高度的理智,不可以感情用事。
佛门有句话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有智慧为先导的慈悲与方便,才能长养菩提,接引众生。
4.德行圆满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的梵文名称是「三曼多跋陀罗」。
他掌管一切诸佛的理德、行德,代表「德」与「行」。
据说他有延命之德,发过十种广大心愿,决心要为佛教做弘法工作。
菩贤菩萨的美名尊号是「大行普贤」。
白象是功德圆满的象征,所以普贤菩萨的佛像大都是头戴五佛冠,左手叉腰或执铃,右手执金刚杵,骑着六牙白象,这头白象是大圣天王的神体。
另外普贤菩萨的形象,在密教胎藏界是两手合掌,或左手执青莲,右手伸掌;而在金刚界则为右手执青莲,左手握拳。
普贤在金刚界又称作「金刚萨埵」,即金刚手菩萨,是佛陀的护法神,也是各种金刚的首领。
普贤菩萨,是华严会上的上首菩萨,是菩萨最高行门的代表。
经中说菩萨的身相及功德遍一切处,而且纯一妙善,所以称作普贤。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参访的第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是普贤菩萨。
菩贤菩萨为善财童子说十种广大的行愿,善财童子因此而圆满成佛,所以称为大行普贤菩萨。
十大行愿是普遍而广大的修学原则,是佛法中一切行门的高度概括,是一切菩萨成佛的必修课程。
一切众生依此行愿而圆成佛道,一切诸佛依此行愿而教化众生,因此在因地的菩萨称为位前普贤,位后普贤是倒驾慈航诸佛的称呼。
由此可知,普贤菩萨是代表普遍而广大的修行方法,人人依之而行都是普贤菩萨,因此不能执定他只是一尊菩萨而已!
中国的信众根据《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所说:西南有山名曰光明,普贤菩萨游处其中,便认定座落在中国西南四川省境内的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我们常见的普贤菩萨像,大多是头戴宝冠,身披彩衣,手持莲花,华上置经,面
如满月,乘坐六牙白象的天人像。
象的特征是力大而稳重,所以常用来形容菩萨的修行勇猛而稳健,不急不躁,徐徐疾进。
象是白色,表心地清净;表菩萨以六度含摄万行,牙尖破障,不畏一切障。
菩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同为华藏世界的上首菩萨,与毗卢遮那佛,同称为华严三圣。
综观上述,我们可以了解观世音菩萨的仁慈博爱、关怀一切,地藏菩萨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文殊菩萨的甚深般若、广大智慧,要得到普贤菩萨的大愿大行,踏踏实实地做到,才算是真实的孝慈与智慧。
所以四大菩萨代表着中国佛教的特质,也是佛弟子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