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资料

元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资料
元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资料

元素教学设计第二课

元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太平中学:袁仕忠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

元素符号的意义

主要教法

启发式、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并且知道这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已经超过了3000万种。如果都用文字来表示它们将十分麻烦,能不能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它们呢?

二、新课研讨

1、元素符号的书写

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 、C 、S 、P 、K 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一大

二小)。Na 、Mg 、Ca 、Zn 、Si 等。

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61页及图3—20后讨论。

教师总结: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

②有时还能表示一种物质如稀有气体、金属和固态非金属。He :

氦;

Fe :铁; C :碳。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注意】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了数字,就只有微观的意义!

【课堂练习】(1)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符号和数字表达含义

5个氧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个铜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

氮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个磷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H ①表示氢元素 ②表示氢元素的一个原子 ① 表示氦元素

He ???

精品教案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表》 郑怡10101570104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元素周期表》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本节课为《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以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为主要教学内容。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作为基础元素化学的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理论基础.本章内容虽然是理论性知识,但教材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相互融合,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是很有利的。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学生虽然已经知道元素周期表结构,学生的每本书的最后也附有元素周期表的彩图。但那时学生们所学的元素彼此是独立的。而高中学习本节之前,老师也相应地提到过不少的元素周期律,但并没有明确指出此为元素周期律。 通过上一课时的讲解学生们已经明确地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以及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但对于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还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关于应用周期律还没有涉及。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分析,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 2、通过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来感知主 族元素的递变规律; 3、通过对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的归纳,能初步学会总结元 素递变规律的能力,具有把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 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学归纳、概括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 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 3、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的分析、处理数据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结构的联系能使学生初步树立“量变引起质变”,“通 过现象看本质”等唯物主义观念;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求知与探索“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过程;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勤于总结思考的科学态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5.《搭石》教学设计(完)

5.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汛、谴”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挽”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4、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 1、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 (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指导“惰、衡”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说搭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为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元素(重点、难点)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 量,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将对物质的宏观组 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了解物质、元 素与微粒间的关系 2.元素符号(重点)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 正确书写,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 3.元素周期表(重点)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 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 他的信息,了解元素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 系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锌、蔗糖、纯化水的口服液。用于治疗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口腔溃疡、痤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这里的锌指的是单质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药品或食品标签上见到。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元素 提出问题 1.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 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与NH4+,H2与He质子数相同,就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定相同的原子。 (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1-(离子)都是氯元素。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

教案1集合与元素李世劲

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教案 美容美发专业高一年级数学科目任课教师李世劲教案序号 1 课题名称 1.1.1集合与元素首次教学 日期 2010.9.5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及其关系 2.并进一步掌握常用数集的字母表示 3.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力目标 德育目标 教学重点集合与元素的概念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对集合的描述,判断对象能否组成集合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辅助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一、新课导入 二、学习新课 介绍中职阶段学习数学的 必要性,数学的学习内容、学习 方法、学习特点等等. 教师介绍说明,逐渐引导学 生认识集合。针对学生特点,举 出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 形象地认识集合。 问题: 实训基地最近进了一批货, 包括:洗发水、护发素、面膜、 润发精华素、按摩膏、粉底霜、 护发啫喱、洗面奶、眼霜、日霜、 晚霜.那么如何将这些商品放在 指定的位置? 集合的描述:由某些确定的对 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 学生自己举例,让学生们感受数学在现实 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领会、了解。逐渐体会学习数学的 重要性与实用性。 让学生阅读书上对集合引入的文字,让学生 对集合有一定的认识,并根据老师举出的实 例,进行回答。 认真听老师所讲的例子,并对相应的问题进 行思考、回答。 学生把美容与美发进行分类,并放在指 定的位置。显然, 归纳 洗发水、护发素、润发精华素、护发啫喱、 烫发水、染发膏属于美发用品 要树立学生的数 学学习信心。感受 数学的乐趣以及数 学的应用与价值。 引入教学内容从实 际事例使学生自然 的走向知识点,启 发 学生体会集合概念 从实际事例使学生 自然的走向知识点

第二课时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二课时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元素的概念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 导入新课 从汉字表示的元素名称中,你可以观察到什么规律? [投影] 以各种不同的部首偏旁的汉字来给元素命名,固然比较形象化,但是书写十分不便;若在不同文字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则尤为困难,怎么办呢?这节我们来学习更简单的表示元素的符号。 推进新课 一、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 [提问]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呢? 1.书写: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S、P、K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a、Zn、Si等。 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见课本表43,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分析]在国际上现在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例如用Cu来表示铜元素,Cl表示氯元素,Ca表示钙元素。 [思考]元素符号表示什么意义呢? [思考]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化学计量数是否还能表示该元素? [小结]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化学计量数,就只表示该元素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表示一个氢原子;2H只能表示两个氢原子。(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只具有微观意义) [练习]下列符号各表示什么意义? ①2N ②3S ③nFe 答案:①2N表示2个氮原子②3S表示3个硫原子③nFe表示n个铁原子 [思考]我们已经知道了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和意义,再来想想元素中文名称有什么特点呢?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2、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表现美的。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 一、复习,了解“搭石”是普通的石块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齐读课题。打开书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什么是搭石? 生回答,课件出示: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请同学们齐读句子,读的时候表示搭石特点的词适当读重音,让别人一听就知道搭石是什么样子的。(生齐读句子)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什么是“搭石”,回顾上一节的内容,也引出本课的学习。】 二、质疑: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搭石是一些天然的石头,在农村实在是太普通了。然而,作者却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生接)一道风景。”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 “一道风景”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 出示2幅图(一幅景物风景、一幅人物风景),这就是一道道风景,美吗?(美丽的画面就是一道风景,这风景可以是山水虫鱼、风花雪月,也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让你读这句话,你会强调哪个词?(一道风景) 请学生读,齐读。 【设计意图:“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是本课的中心句,统领全文。在学生一向理解中,“风景”指风光景物,忽略了人物的风景,而这恰恰是本文的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要先打开学生的思维,为理解全文铺垫。】 读完了这句,你有疑问吗? 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学生的质疑能力很重要,有疑才有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阅读,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感悟:“搭石”是一道风景。 (一)自由朗读。 师:是呀,这么普通的石头到底美在哪里呢?有疑则有进,请同学自由读课文2、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用“”画出体现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要舍得给时间学生进行个性阅读,从中获得感受。】 (二)分享交流。 师:搭石的美在哪?请你把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课件做好超级链接,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相关段落)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

第四单元课题2 元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3)、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在前一课题中,学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并确认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即可,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参考教案1

1.1.1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集合的含义、常用数集及其记法.会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明确集合元素的基本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从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地理解集合;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如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 点 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难 点 理解集合的元素的确定性和互异性. 教 具

教学要点:1、集合的概念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3、集合元素的特性4、集合的分类5、常用数集符号 特别关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和互异性 知识链接:初中代数几何对“集合”的提法以及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定义精华作业: 教材第5页B组第1题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一位教授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女儿,一天教授问放学回家的女儿:“今天在学校学什么了?”女儿说:“集合”。教授问:“怎么讲得集合啊?”女儿回答:“老师班里所有的男生站起来,所有站起来的男生就构成了一个集合,老师又让班里所有地女生站起来,所有站起来的女生构成一个集合。”于是,教授问:“那所有的土豆能构成一个集合么?”女儿想了想说:“如果土豆能够站起来的话,就可以构成集合。”那么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所有的土豆是否构成一个集合。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二、复习引入 师:在初中代数、几何中曾涉及“集合”的提法,有谁知道么?都是哪些?生:不等式的解集以及几何中“圆”的描述。 三、概念形成 师:请大家看几个例子(构成集合)有什么特点? (1)“小于10”的正整数1,2, (9) (2)所有平行四边形; (3)满足3x>x+2的全体实数; (4)我校高一所有学生. 学生讨论交流,可能得出集合的要点:确定的,不同的对象。也可能得不出,此时教师总结。 师:根据集合的要点,我们来归纳一下集合的定义。 1、集合: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 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 2、集合的元素: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_教案教学设计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乡情。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同学,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是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轻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们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轻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 2、通过学习你对这篇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二、依标导学,深入探究课文 大家通过上节课的朗读对课文有了这么深的了解,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分析,大家一定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 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 你能用简单的话语描述清楚什么是搭石么? 人们是怎么挑选,摆放搭石的? (理解“平整方正”“两尺左右”,体会人们的细心和爱心。) 三、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一起来发现,感受这之外更感人的美吧! 1、请同学来朗读二、三、四自然段。 (朗读是安排三位学困生,这样便于掌握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请大家自己再来朗读一遍,边读边想象,说说你都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生谈自己发现的美。 (生在谈自己发现的美时,会读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师提示:你能不能用简单的话告诉大家?锻炼孩子们概括能力。)

化学《元素及元素周期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四节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并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 2. 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它的信息。 二、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 如水是构成的,汞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数,钠原子和钠离子是否属于同种元素?。为什么?。元素:具有相同(即)的一类原子总称。 (二)、温故知新: 1、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⑴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⑵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两个元素。 ⑶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⑷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⑸一个水分子是由2 个氢原子和1 个氧原子构成的 2、填上合适的元素:

⑴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⑵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⑶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⑷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3、联系生活:小华用凉开水养鱼,不久鱼全死了,下列哪个是合理的解释 A、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 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 C、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 D、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气 4、5 题见课件。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 阅读课本46-47 页,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一、二。 知识点一:元素的种类 1. 稀有气体: 2. 金属元素: 3. 非金属元素:. 知识点二:元素的表示---国际通用(元素符号) 1. 为什么要使用元素符号? 2. 元素符号的读法: 3 .元素符号的书写: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 4.元素符号的意义

1.1集合与元素 高教版中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

【课题】1.1集合与元素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掌握集合的构成原则,能准确判断一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 3、了解集合的分类和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与集合之间“属于”、“不属于”关系的区分 【教学设计】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集合与元素的概念; 2、引导学生自然地认识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计其数的物品,通过对这些物品的分类,能够加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好地解决问题。例如:超市中货物的分类摆放能让顾客准确有效地找到想要的东西。 对分类后的事物,我们该用怎样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题——1.1集合与元素 ?创设情景兴趣导入 问题:某商店进了一批货,包括:面包、饼干、笔、橡皮、果冻、薯片、尺子、本子。那么如何将这些商品放在指定的篮筐里? 解决:显然,面包、饼干、果冻、薯片放在食品篮筐;笔、橡皮、本子、尺子放在文具篮筐。 归纳:面包、饼干、果冻、薯片组成了食品集合,也是食品集合的元素;而笔、橡皮、本子、尺子组成了文具集合,它们是文具集合的元素。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概念:一般的,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一般采用大写英文字母A ,B ,C ,…表示。 集合中的每个确定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小写英文字母a ,b ,c ,…表示集合的元素。 拓展: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下列特点: 1、互异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都是互不相同的; 2、无序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无顺序; 3、确定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 例如:某班个子高的同学,不能组成集合,到底多少身高才算高个子,没有确定的标准; 某班个子高于180cm 的同学,可以组成集合。 关系:元素a 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读作“a 属于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读作“a 不属于A ”)。 例题讲解:书上P3,例 集合类型: 由有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由无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由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数集。方程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集都是数集。 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 ;(最小的自然数0) 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 或+ Ζ; 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 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 (书上常用数集的表示要记住,做题的时候经常会遇到) ?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书P4,练习和习题 ? 课后作业 一点通P4,课堂检测单和课后巩固单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本节书的总体思路是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突出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得出元素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与元素的性质是否有关引出核素概念,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二课时主要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三课时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小结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后,学习核素及同位素概念。 二、学情分析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简介以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知识已有所了解,从元素周期表中能够获取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知道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周期为2)的结构化学性质稳定,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结合学生过往已有的知识,本节课将从实验出发,以一系列的实验事实凸显元素的原子结构(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深刻理解“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的含义。 教材中对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通过实验归纳得出,这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进行对比归纳;对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则将实验事实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这对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够从文字中筛选出关键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出“递变性”规律。另外,本节课除了要让学生发现同一主族元素“递变性”外,还要从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归纳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要求学生有较为全面的思维能力,能够充分挖掘未知的潜在性规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_教案教学设计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本文是关于《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分析】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捧读《搭石》,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翻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学情分析】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城市的孩子几乎无人知晓什么是搭石,读悟、探究的兴趣应该更浓厚。 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应注意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促动。同时,四年级学生已会运用查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教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初中我们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学生活动] 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是人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历史上本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比较成熟,得到大家公认的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大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 [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列(按电子层递增顺序)。 [过渡]如果按上述原则将现在所知道的元素都编排在同一个表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元素周期表,现在我们一同研究周期表的结构。 [指导阅读]大家对照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后,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的概念是什么 2.周期是如何分类的每一周期中包含有多少元素。 3.每一周期有什么特点 4.族的概念是什么 5.族是如何分类的主族和副族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列,如何表示 6.各族有何特点 [教师归纳小结] [板书]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横行--周期 ①概念 ②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包含元素的个数。 ③特点 a.周期序数和电子层数相同;

高中必修第一册《1.1 集合的概念》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集合的概念》教案 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是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此外,集合理论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感受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对待不同问题,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请分析以下几个实例: 1.正整数1,2,3, ; 2.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3.2018足球世界杯参赛队伍;

4.《水浒》中梁山108好汉; 5.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二)研探新知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为集). 思考:上述5个实例能否构成集合?如果是集合,那么它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练习1:下列指定的对象,是否能构成一个集合? ①很小的数②不超过30的非负实数③直角坐标平面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点④π的近似值⑤高一年级优秀的学生⑥所有无理数⑦大于2的整数 ⑧正三角形全体 (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a)确定性:设A一个给定的集合,对于一个具体对象a,则a或者是集合A的元素,或者不是集合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b)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c)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关系的,即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一样,我们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跟顺序无关. (3)思考1: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答案:(a)把3-11内的每一个偶数作为元数,这些偶数全体就构成一个集合.(b)不能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b)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 例如:A表示方程x2=1 的解.2?A,1∈A (5)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

元素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兀素 第四师78团中学范晓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在前一课题中,学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并确认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即可,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元素概念的教学应注意从熟悉的例子切入,通过与原子的对比,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并组织好讨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元素符号的教学忌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应分散难点,逐步记忆,减轻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并注意组织好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联想记忆、卡片问答、查表抢答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⑶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难点:元素概念。 【教学用品】 1.自制表格:元素与原子的比较等; 2 .元素符号的卡片、水分子等模型卡片。 3.元素周期表 【课时建议】 2课时。

《搭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体会动作,感受蕴含在搭石上的美。 3.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知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体会动作,感受蕴含在搭石上的美。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2张图片,猜在哪里?外滩。这就是我们咸宁市的照片,有着高楼大厦,有着繁华的夜市,有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的超市,还有着便捷的交通。 生活在城市里方便吗?方便。 2.但有一个人,就是文章的作者刘章爷爷,他去了大城市之后,反而更喜欢他落后、不方便的农村了,知道为什么吗?不知道。 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明白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 二、精读课文: 1.搭石只是普通的、毫不起眼的石头,可在作者的眼里,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这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由搭石构成的风景,体会这风景中所蕴含着的美吧! 2.请大家自由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用“~~”划出你认为美的“风景”,圈出你读来最有感觉的动词,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美。 (生默读时,师板书: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读一读,想一想,划一划,就是很好的读书方法,以后在阅读中要多运用。】3.生默读第2自然段后反馈: 先读一读你划的内容,再说说你圈出的动词,说说为什么圈这个动词,最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美。 (1)预设第2句: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①生反馈。说出“谴责”。 “谴责”是什么意思?严正申斥、严厉斥责。 ②乡亲们为什么会去严厉地斥责那些没摆搭石的人?【贴纸条:为什么】 因为他们怕别人踩凉水。 ③他们这样的行为说明了什么?【贴纸条: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他们有爱心、关心别人、无私、助人为乐、有正义感、为他人着想……【贴纸条:爱心、关心、无私、助人为乐、有正义感、为他人着想……】 ④这里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句的?我们来归纳一下方法。 【贴纸条:划“风景”、圈动词、体会美】 理解动词或其它字词哪些方法?(释义、想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还有哪些方法?【贴纸条:表演、想象、联系实际】

初三化学教案元素,元素符号

初三化学教案元素,元素符号 初三化学教案元素,元素符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材分析: 本节要求学生学习的概念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也比较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一个分化点。这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是所学

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须将大纲中规定要求记住的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能力。 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着手,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例如: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

高三一轮复习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案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2014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以集合中含参数的元素为背景,探求参数的值;2.求几个集合的交、并、补集;3.通过集合中的新定义问题考查创新能力. 【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注意分类讨论,重视空集的特殊性;2.会利用Venn图、数轴等工具对集合进行运算;3.重视对集合中新定义问题的理解.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 2. (1)子集:对任意的x∈A,都有x∈B,则A?B(或B?A). (2)真子集:若A?B,且A≠B,则A?B(或B?A). (3)空集: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A,??B(B≠?). (4)若A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A的非空子集有2n-1个. (5)集合相等:若A?B,且B?A,则A=B. 3.集合的运算 4. 并集的性质:A∪?=A;A∪A=A;A∪B=B∪A;A∪B=A?B?A. 交集的性质:A∩?=?;A∩A=A;A∩B=B∩A;A∩B=A?A?B. 补集的性质:A∪(?U A)=U;A∩(?U A)=?;?U(?U A)=A. [难点正本疑点清源] 1.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正确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尤其是“确定性和互异性”在解题中要注意运用.在解决含参数问题时,要注意检验,否则很可能会因为不满足“互异性”而导致结论错误. 2.注意空集的特殊性

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解题时,若未明确说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集合为空集的可能性.例如:A ?B ,则需考虑A =?和A≠?两种可能的情况. 3. 正确区分?,{0},{?} ?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即空集.{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它不是空集,因为它有一个元素,这个元素是0.{?}是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0},??{?},?∈{?},{0}∩{?}=?. 题型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1 (1)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B ) A .M ={(3,2)},N ={(2,3)} B .M ={2,3},N ={3,2} C .M ={(x ,y)|x +y =1},N ={y|x +y =1} D .M ={2,3},N ={(2,3)} 例如: (2)设a ,b∈R ,集合{1,a +b ,a}=? ????? 0,b a ,b ,则b -a =___2_. 思维启迪: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考虑集合的“三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解析 (1)选项A 中的集合M 表示由点(3,2)所组成的单点集,集合N 表示由点(2,3)所组成的单点集,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选项C 中的集合M 表示由直线x +y =1上的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集合N 表示由直线x +y =1上的所有的点的纵坐标组成的集合,即N ={y|x +y =1}=R ,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选项D 中的集合M 有两个元素,而集合N 只含有一个元素,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对选项B ,由集合元素的无序性,可知M ,N 表示同一个集合. (2)因为{1,a +b ,a}= ? ????? 0,b a ,b ,a≠0, 所以a +b =0,得b a =-1, 所以a =-1,b =1.所以b -a =2. 探究提高 (1)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要把握元素的特征,分清点集、数集;(2)要特别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在解题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因此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防止所得结果违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若集合A ={x|ax 2 -3x +2=0}的子集只有两个,则实数a = 0或98_. 解析 ∵集合A 的子集只有两个,∴A 中只有一个元素. 当a =0时,x =2 3 符合要求. 当a≠0时,Δ=(-3)2 -4a×2=0,∴a=98.故a =0或98. 题型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例2 已知集合A ={x|-2≤x≤7},B ={x|m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