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上课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

1、1旧.丧时夫相之识痛。:北“雁雁南”归是,信词使人,也它是让从词北人方回流想落起当年和丈夫鸿雁传书 的南日方子,而如今,丈夫已逝,谁再给她捎信?她又捎信给谁呢?睹物思 人2,、雁传是信人使非者,。更大感雁绝曾望为和她悲和哀丈,夫增传添递了相词思人,心如中的无限凄凉。
今大2.雁故依国旧之而思收:信“人雁却过不也人”世中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 方常常见到的,之所以说是“旧时相识”,是因为词人想借此表达自己 浓重的相思之情。
中期
1.世事反复难得知,回黄转绿无定期
刚回汴京第二年,大观元年(1107年)赵家在党争中 败下阵来。赵家败阵却是李清照幸福生活的开始李清 照和赵明诚屏居青州10年
2.归来堂中读书乐,赌书消得泼茶香
夫妻俩在青州的“归来堂”猜书、斗茶。赵明诚撰写 《金石录》,李清照则陪伴身旁,心情舒畅,甘心终 老。在这期间 她完成了一件在词坛上有“补天”之 功的大事。为诗词之别首创界碑,写出了“别是一家” 的《词论》。
《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时所见 所闻所感,抒发了“我”(作者李清照)因 国破家亡、沦落天涯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 凉愁苦的心情。
词如生命 你的文字若不渗透你这个个体生命的个性、 思想、情感和灵魂,那么,文字就如同你的头皮 屑,没有带上你生命的温度与活力,它是死的, 只是一种代谢物。而好的文字,应当是作者生命 的延伸。 王国维《人间词语》云:“尼采谓以血书者 也”。李清照的词也同样是“以血书”的。她将 生命个性、生活情趣、身世之感、家国之恨融入 词中,她的文字生动地表现了她的人生,集喜怒 哀乐、悲欢离合、国破家亡、民族之悲、身世之 感于一体,意境深远。她的作品都是她生命历程 的真实记录,也是时代的见证。
结论:“黄花” 孤独愁情的寄托。
二 找出词中的意象,并谈谈该意象有何特点。
今大2.雁故依国旧之而思收:信“人雁却过不也人”世中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 方常常见到的,之所以说是“旧时相识”,是因为词人想借此表达自己 浓重的相思之情。
中期
1.世事反复难得知,回黄转绿无定期
刚回汴京第二年,大观元年(1107年)赵家在党争中 败下阵来。赵家败阵却是李清照幸福生活的开始李清 照和赵明诚屏居青州10年
2.归来堂中读书乐,赌书消得泼茶香
夫妻俩在青州的“归来堂”猜书、斗茶。赵明诚撰写 《金石录》,李清照则陪伴身旁,心情舒畅,甘心终 老。在这期间 她完成了一件在词坛上有“补天”之 功的大事。为诗词之别首创界碑,写出了“别是一家” 的《词论》。
《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时所见 所闻所感,抒发了“我”(作者李清照)因 国破家亡、沦落天涯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 凉愁苦的心情。
词如生命 你的文字若不渗透你这个个体生命的个性、 思想、情感和灵魂,那么,文字就如同你的头皮 屑,没有带上你生命的温度与活力,它是死的, 只是一种代谢物。而好的文字,应当是作者生命 的延伸。 王国维《人间词语》云:“尼采谓以血书者 也”。李清照的词也同样是“以血书”的。她将 生命个性、生活情趣、身世之感、家国之恨融入 词中,她的文字生动地表现了她的人生,集喜怒 哀乐、悲欢离合、国破家亡、民族之悲、身世之 感于一体,意境深远。她的作品都是她生命历程 的真实记录,也是时代的见证。
结论:“黄花” 孤独愁情的寄托。
二 找出词中的意象,并谈谈该意象有何特点。
《声声慢》上课优秀课件

感
02
间接抒情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诵读领悟,感受意象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酒
延伸拓展
酒文化探讨: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作者为何不说暴雨?
细雨绵长,细雨与愁绪相似。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细雨
以声衬情 顿挫凄凉之感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 秦观:《浣溪沙》
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诗歌鉴赏方法之一:知人论世
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感知质疑】
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感情?
听后思考
愁
全词的诗眼是什么?
《声声慢》被称为“千古第一悲情之词” ,写愁写悲写得最深。
直接抒情的句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意象)
写对联,赏意境
下联:雁过南窗,梧桐细雨写点点离愁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黄花”有没有寓意呢?
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
凄苦忧愁
结论: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02
间接抒情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诵读领悟,感受意象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酒
延伸拓展
酒文化探讨: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作者为何不说暴雨?
细雨绵长,细雨与愁绪相似。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细雨
以声衬情 顿挫凄凉之感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 秦观:《浣溪沙》
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诗歌鉴赏方法之一:知人论世
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感知质疑】
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感情?
听后思考
愁
全词的诗眼是什么?
《声声慢》被称为“千古第一悲情之词” ,写愁写悲写得最深。
直接抒情的句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意象)
写对联,赏意境
下联:雁过南窗,梧桐细雨写点点离愁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黄花”有没有寓意呢?
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
凄苦忧愁
结论: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2024年度《声声慢》公开课优秀课件

预期效果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声声慢》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能够独立分析并欣赏古 典诗词的美,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同时,通过公开课的学习和交流,提高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2024/2/2
6
02
诗词鉴赏与解读
2024/2/2
7
《声声慢》原文呈现
原文全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文化氛围
宋代文化繁荣,诗词歌赋等文学艺 术得到极大发展,士人文化素养普 遍较高。
16
李清照生平及创作历程
早年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生活优裕,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展 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
婚姻生活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结婚后,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生 活幸福美满。
创作历程
李清照的创作以词为主,前期作品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因国破家亡, 作品多抒发悲苦情感,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小组3
我们讨论了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认为这些因素对于理解词 意和作者情感至关重要。
25
总结本次课程内容要点
01
讲解了《声声慢》的创 作背景、作者生平及词 作风格。
2024/2/2
02
分析了词中的意象运用 、情感表达及艺术特色 。
03
04
探讨了词在历史和文化 背景下的内涵和意义。
26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 诵和鉴赏等方式深入感 受词作的魅力。
2024/2/2
13
节奏、韵律在表达中作用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29张

• 目标回顾:1.背过作者生平,读三遍写作背景。 • 2.翻译本诗并找到意象,分析出他们表达的内容情感。 • 3.分析叠词的作用并学会迁移运用。 • 4.总结出本词艺术特色及中心思想。 • 总结: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叠词作用: • 1、富有韵律,具有音乐美。 • 2、起强调作用,增强感情。(1)全词语言通俗自然,
• 学习方法:借助学习资料,个人朗读分析后小组 讨论交流
• 学习时间:5分钟 • 学习的检测与评价:抢答,按号抽叫。点评,奖
励积分1分。声音大声,大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作用: 1、富有韵律,具有音乐美。 2、起强调作用,增强感情。
作用:统纳全篇,并突出了诗人百无聊赖, 心神不定的神态,表现诗人悲深愁绝的痛苦心 情, “凄凄惨惨戚戚”更看出痛之深。
乡愁、离愁 怀乡之愁、悼亡之悲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损,如今有谁堪摘?
花憔悴 人憔悴 以花衬人
隐含生命逝 去的悲哀
帘卷西风,人比 黄花瘦。
花衰 人瘦 以花衬人
少女闺思的 淡淡哀怨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窗 词人对个人空间与心理空间的坚守,
无论是秋天的景致,还是渲染天地 的生息寒暖,秋雁悲鸣,都是透过 窗户看到的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行为 引发
环境
感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注意这句话的内在逻辑顺序
词人在寻觅什么?
哪里冷清?
流亡前安定闲适的生活? 丈夫在世时的情意? 心爱的金石拓片?
环境冷清 内心冷清
似有所寻,不知所寻 无处可寻,无所依托
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叠词作用: • 1、富有韵律,具有音乐美。 • 2、起强调作用,增强感情。(1)全词语言通俗自然,
• 学习方法:借助学习资料,个人朗读分析后小组 讨论交流
• 学习时间:5分钟 • 学习的检测与评价:抢答,按号抽叫。点评,奖
励积分1分。声音大声,大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作用: 1、富有韵律,具有音乐美。 2、起强调作用,增强感情。
作用:统纳全篇,并突出了诗人百无聊赖, 心神不定的神态,表现诗人悲深愁绝的痛苦心 情, “凄凄惨惨戚戚”更看出痛之深。
乡愁、离愁 怀乡之愁、悼亡之悲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损,如今有谁堪摘?
花憔悴 人憔悴 以花衬人
隐含生命逝 去的悲哀
帘卷西风,人比 黄花瘦。
花衰 人瘦 以花衬人
少女闺思的 淡淡哀怨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窗 词人对个人空间与心理空间的坚守,
无论是秋天的景致,还是渲染天地 的生息寒暖,秋雁悲鸣,都是透过 窗户看到的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行为 引发
环境
感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注意这句话的内在逻辑顺序
词人在寻觅什么?
哪里冷清?
流亡前安定闲适的生活? 丈夫在世时的情意? 心爱的金石拓片?
环境冷清 内心冷清
似有所寻,不知所寻 无处可寻,无所依托
公开课完整《声声慢》ppt

你从大事记中窥见词人 愁情的原因是什么
为何生愁
孀居之悲 思夫
愁 沦落之苦 思乡
亡国之痛 思国
有哪些方面 的内容
怎样入愁
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寻寻觅觅
动 作 茫然无着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环境 寂寞冷清
心情 感 受 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 凄凉 愁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
【
声
声
慢李 清 照
】
别样临水照花人
她是忧国伤逝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乱世美神李易安
课前导学:
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 杰出的女词人;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 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她工诗能文;词尤为宋代大家; 婉约词派 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有 漱玉词传 世;
1 形式上;⑴音乐美 音韵美 ⑵增强感情
2 内容上;奠定哀婉 凄凉 愁 苦的感情基调
七组叠字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 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法国诗人对李诗的解读 : 绝望
法克洛岱 呼唤 呼唤 乞求 乞求 等待 等待 梦梦梦哭哭哭 痛苦 痛苦 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 仍然 永远 永远 永远 心 心 存在 存在 死死死死
结论:细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以上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 种怎样的意境
凄婉
愁苦
哀怨
课堂练笔:仿写句子
原来愁情也可以写得如此美丽; 它是李煜的一江春水;滔滔不尽; 它是贺铸的满城风絮;萦绕弥漫; 它是李清照的______;________;
为何生愁
孀居之悲 思夫
愁 沦落之苦 思乡
亡国之痛 思国
有哪些方面 的内容
怎样入愁
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寻寻觅觅
动 作 茫然无着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环境 寂寞冷清
心情 感 受 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 凄凉 愁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
【
声
声
慢李 清 照
】
别样临水照花人
她是忧国伤逝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乱世美神李易安
课前导学:
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 杰出的女词人;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 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她工诗能文;词尤为宋代大家; 婉约词派 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有 漱玉词传 世;
1 形式上;⑴音乐美 音韵美 ⑵增强感情
2 内容上;奠定哀婉 凄凉 愁 苦的感情基调
七组叠字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 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法国诗人对李诗的解读 : 绝望
法克洛岱 呼唤 呼唤 乞求 乞求 等待 等待 梦梦梦哭哭哭 痛苦 痛苦 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 仍然 永远 永远 永远 心 心 存在 存在 死死死死
结论:细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以上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 种怎样的意境
凄婉
愁苦
哀怨
课堂练笔:仿写句子
原来愁情也可以写得如此美丽; 它是李煜的一江春水;滔滔不尽; 它是贺铸的满城风絮;萦绕弥漫; 它是李清照的______;________;
《声声慢》上课优秀 ppt课件

本词的“愁”,具有什么广阔的社会意义?
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也是当时 无数流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情感。作 者的遭遇与痛苦是时代造成的。是情 愁、家愁与国愁集于一身,何其悲怆 凄凉。
57
古诗人眼中的愁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 人》) 3、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许多
7
李清照月夜行吟图
赵明诚幼时,其父将 为择妇。明诚昼寝,梦诵 一书,觉来惟忆三句云: “言与司合,安上已脱, 芝芙草拔。”以告其父。
其父为解曰:“汝待 得能文词妇也。‘言与司 合’是‘词’,‘安上已 脱’是‘女’,‘芝芙草 拔’是‘之夫’二字,非 谓汝为词女之夫乎?”后 李翁以女女之,即易安也, 果有文章。易安结缡未久, 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8 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
少女时期
秀外慧中 踏雪寻梅 执笔属文 展卷吟诗
9
如梦令1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无忧无虑 开朗活泼 10
如梦令2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自是圣手词者。” 11
1、北雁南飞,点明时间“秋”,雁 声凄切。——所见所闻皆是悲凉之感。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 满西楼。雁是旧时相识,如今大雁依旧而 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 思人,不禁伤心。——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 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42
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也是当时 无数流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情感。作 者的遭遇与痛苦是时代造成的。是情 愁、家愁与国愁集于一身,何其悲怆 凄凉。
57
古诗人眼中的愁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 人》) 3、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许多
7
李清照月夜行吟图
赵明诚幼时,其父将 为择妇。明诚昼寝,梦诵 一书,觉来惟忆三句云: “言与司合,安上已脱, 芝芙草拔。”以告其父。
其父为解曰:“汝待 得能文词妇也。‘言与司 合’是‘词’,‘安上已 脱’是‘女’,‘芝芙草 拔’是‘之夫’二字,非 谓汝为词女之夫乎?”后 李翁以女女之,即易安也, 果有文章。易安结缡未久, 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8 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
少女时期
秀外慧中 踏雪寻梅 执笔属文 展卷吟诗
9
如梦令1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无忧无虑 开朗活泼 10
如梦令2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自是圣手词者。” 11
1、北雁南飞,点明时间“秋”,雁 声凄切。——所见所闻皆是悲凉之感。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 满西楼。雁是旧时相识,如今大雁依旧而 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 思人,不禁伤心。——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 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42
《声声慢》ppt课件37张

话愁
以水喻愁,思绪万千
•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 行》) ——取水源源不断,极言愁长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 春》 ——取水承载力,言愁之重
话愁
•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写出了“愁”之广、 “愁”之多、“愁”之密
感悟:雁是离情别恨的寄托,思念音信的企盼。
意象分析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憔悴:词人憔悴瘦损,无心堪摘,无人共摘。
①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②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杜甫《九日》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花盛 花衰
乐景哀情 以花喻人
【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 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 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 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 的苦痛。
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经繁华、中遭丧乱、晚历凄凉
代表人物 典型意象
题材 艺术特色
对比分析
豪放派
婉约派
苏轼、辛弃疾、陆游
李清照 、晏殊 、柳永、 李煜、秦观、周邦彦
名胜古迹、金戈铁马、英雄豪 风花雪月、才子佳人、 杰、 历史人物、高山大江等 梧桐芭蕉、杨柳细雨等
题材多样:国家大计、民族兴衰、 题材单一:男女相思、离愁别绪、伤春
人民疾苦、个人抱负等
诵读提示:低沉悲戚的语调和较为和缓的语速
任务二:研读鉴赏
《声声慢》课一等奖课件

主题思想
总结词:清晰明确
详细描述:课件对《声声慢》的主题思想进行了清晰明确的阐述,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词人李清照的 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艺术手法
总结词:全面系统
详细描述:课件对《声声慢》的艺术手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 让学生深入了解这首词的艺术魅力。
《声声慢》优质课 一等奖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解析 • 课堂互动 • 课后作业 • 教师总结
01
CATALOGUE
课程导入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介绍《声声慢》的创作背景,包 括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和 诗词流派。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词人李清照的生平、创 作风格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诵读、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 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THANKS
感谢观看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掌握《声声慢》的词义、 意境和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赏析、讨论等 方式,培养学生的诗词鉴 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词人李清照的情感世 界,引导学生珍惜生命、 热爱生活。
教学内容概述
词文解析
对《声声慢》的词文进行逐句解析, 包括字词解释、句意阐述和整体意境 的把握。
教学内容与方法
本课以《声声慢》为载体,通过讲解、诵读、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使学生全面了解词的特点和文学价值,并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03
学生参与度与反馈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对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有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对联写的是谁?
闺中苏辛,别是一家,史家称道传孤本
词里三瘦,堪叹婕妤,金石录中寄深情
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新来瘦,非关病酒, 不是悲秋”;《如梦令》“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 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词中金石录里 文采有后主遗风 ——郭沫若题词
细雨绵长,细雨与愁 绪相似。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以 声 衬 情
顿 何当共剪西窗烛, 挫 却话巴山夜雨时。 凄 凉 李商隐《夜雨寄北》 之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感
淡酒——借酒消愁
晚风——秋风萧瑟
过雁——流浪、思乡 黄花——容颜憔悴
梧桐——凄苦、丧偶
细雨——相思愁丝
婚居时期
琴瑟相和 共醉金石 携手出游 盛名于世
寂夫 寞妻 愁离 苦别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夫妻离别 相思之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人是如何抒发愁情的?
• 直接抒情 • 间接抒情(意象)
直接抒情的句子: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开篇)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结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后人评价: “自然贴切”,“无斧凿痕” (张端义) “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 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 任何人敢于企及” (梁衡)。
以上这些意象,营造出了 一种怎样的意境?
凄婉 愁苦 哀怨
试赏析结句 “怎一个愁字 了得”。
以愁作结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但却 言尽而意无穷,欲说还休,罢、 罢、罢!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 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词人为什么而愁呢?
• 了解作者: • 李清照大事记: •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 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 1126年: 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 1127年: 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 灰烬。 • 1129年: 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 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 1130年: 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 温州之间漂泊。 • 1131年: 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 1132年夏: 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 • 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 1134年: 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宋代才媛
李清照(1084-1155),山东 济南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 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 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 孤苦。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 途径,语言清丽。能诗,留存不多, 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 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 玉词》辑本。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塞外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为什么词人看到“雁”过就 “伤心”?
因为大雁是候鸟,它们从北 方来,勾起了词人对故国、故 乡、故人和往昔生活的无限向 往;这追怀与眼下的孤苦处境 相对照,不能不“伤心”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 由亡国到丧夫,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 • 这些都一连串地发生在李清照身上。晚景凄凉, 没有子息的李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 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 地。 • 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 愁了吧?如果说李清照的前期的愁是闲愁、闺愁, 那后期是什么愁呢?同学们说说看。
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有何修辞作用?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1、音韵美。 2、增强感情力度。
诗歌鉴赏方法之二:通过把 握意象内涵来把握诗歌情感 ③:综观全词,一字一泪,满是 悲愁,但全词写来没有一个“泪” 字,也只在结尾点出一个“愁” 字。作者是如何传达这渗透血泪 的深愁巨痛的呢?本词选用了哪些 意象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愁苦?
父系: 李清照的父亲是北宋著名文人 李格非,字文叔,元佑元年(一○ 八六年)官太学正,与苏轼、晁补 之、张耒等游。官做到礼部员外郎 及提点京东刑狱,后因党争籍名。 李格非对经书造诣极深,又长 词章,家里藏书甚丰,着有礼记说 数十万言、《洛阳名园记》等。他 主张文不可苟作,如诚不着,则不 能工。 不论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庭 训,把她雕塑成一个庄肃有礼,好 学不倦的女子。
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自成一家,被称为 “易安体” ,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 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
妇时期的生活
相思闺怨,对爱的渴求,对 自然的喜爱--清丽婉转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
国、思乡
怀念故土,忧国忧民,孤独, 凄凉。--沉哀凄苦
•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 •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 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 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 •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闺语”:李清照 •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别恨”:晏殊 •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情长”:柳永(简介) •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李煜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无甚可摘 有谁堪与共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黄花”有没有寓意呢?
花盛 花衰 乐景哀情 以花喻人 反衬 正衬
}
凄 苦 忧 愁
结论: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梧桐
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愁”之内涵:
亡故颠孀丧 国国沛居夫 之之之之之 恨思苦悲痛
鉴赏探讨
本词的“愁”,具有什么广阔的社会意义?
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也是当 时无数流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情感。 作者的遭遇与痛苦是时代造成的。是 情愁、家愁与国愁集于一身,何其悲 怆凄凉。
古诗人眼中的愁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 人》) 3、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许多 愁(秦观《江城子 》 ) 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 5、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如何载得起?(王 实甫《西厢记》) 6、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无故人。——离愁 总结:酒是“愁”的象征。
风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
是旧时相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少女时期
秀外慧中 踏雪寻梅 执笔属文 展卷吟诗
如梦令1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无忧无虑 开朗活泼
如梦令2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自是圣手词者。”
母系: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乃系出名门,《宋史》 说她“善属文”。她的家世有两种说法。据 《宋史〃李格非传》,王氏的祖父是状元王拱 辰。另一说法,王氏的祖父是汉国公王准,父 亲是岐国公王珪,王珪曾做过丞相。王珪的文 章,典丽有西汉之风,他与黄庭坚结识。王珪 的父亲准、祖父贽、曾祖父景图,皆曾登进士 第,有孙婿九人也都登科,李格非便是其中之 一。李清照的母系属于最高层的士族。
• 这首词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形象特点是怎样 的? • • • • • 直接描写: 动作:寻觅、借酒浇愁、独守空闺 心理:凄凄惨惨戚戚、伤心 侧面烘托:(环境烘托) 淡酒、秋风、旧识雁、憔悴黄花、梧桐、细雨
听读要求:
①听准字音,注意节奏。
②用心聆听,感受感情。 ③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感知质疑】
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听后思考
①能不能用一个 字概括全词的感情? ②你认为哪一句能 奠定全词的感情基 调?
全词的诗眼是什么?
《声声慢》被称 为“千古第一悲情 之词” ,写愁写 悲写得最深。 找出你认为最 能叩击你愁绪的句 子。 写出你的感受。
• 曹孟德: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一副解忧剂 • 李白: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一颗消愁散
•
杜甫: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 杯。 • 白居易: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将浸月。 • 柳永: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南渡以后
亡国丧夫 孤苦伶仃 名节被毁 凄惶度日
兵 荒 马 乱 中 的 离 恨 别 绪
情 意 婉 绝 , 回 肠 荡 气
武陵春(53岁)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闺中苏辛,别是一家,史家称道传孤本
词里三瘦,堪叹婕妤,金石录中寄深情
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新来瘦,非关病酒, 不是悲秋”;《如梦令》“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 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词中金石录里 文采有后主遗风 ——郭沫若题词
细雨绵长,细雨与愁 绪相似。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以 声 衬 情
顿 何当共剪西窗烛, 挫 却话巴山夜雨时。 凄 凉 李商隐《夜雨寄北》 之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感
淡酒——借酒消愁
晚风——秋风萧瑟
过雁——流浪、思乡 黄花——容颜憔悴
梧桐——凄苦、丧偶
细雨——相思愁丝
婚居时期
琴瑟相和 共醉金石 携手出游 盛名于世
寂夫 寞妻 愁离 苦别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夫妻离别 相思之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人是如何抒发愁情的?
• 直接抒情 • 间接抒情(意象)
直接抒情的句子: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开篇)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结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后人评价: “自然贴切”,“无斧凿痕” (张端义) “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 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 任何人敢于企及” (梁衡)。
以上这些意象,营造出了 一种怎样的意境?
凄婉 愁苦 哀怨
试赏析结句 “怎一个愁字 了得”。
以愁作结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但却 言尽而意无穷,欲说还休,罢、 罢、罢!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 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词人为什么而愁呢?
• 了解作者: • 李清照大事记: •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 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 1126年: 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 1127年: 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 灰烬。 • 1129年: 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 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 1130年: 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 温州之间漂泊。 • 1131年: 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 1132年夏: 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 • 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 1134年: 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宋代才媛
李清照(1084-1155),山东 济南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 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 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 孤苦。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 途径,语言清丽。能诗,留存不多, 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 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 玉词》辑本。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塞外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为什么词人看到“雁”过就 “伤心”?
因为大雁是候鸟,它们从北 方来,勾起了词人对故国、故 乡、故人和往昔生活的无限向 往;这追怀与眼下的孤苦处境 相对照,不能不“伤心”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 由亡国到丧夫,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 • 这些都一连串地发生在李清照身上。晚景凄凉, 没有子息的李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 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 地。 • 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 愁了吧?如果说李清照的前期的愁是闲愁、闺愁, 那后期是什么愁呢?同学们说说看。
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有何修辞作用?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1、音韵美。 2、增强感情力度。
诗歌鉴赏方法之二:通过把 握意象内涵来把握诗歌情感 ③:综观全词,一字一泪,满是 悲愁,但全词写来没有一个“泪” 字,也只在结尾点出一个“愁” 字。作者是如何传达这渗透血泪 的深愁巨痛的呢?本词选用了哪些 意象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愁苦?
父系: 李清照的父亲是北宋著名文人 李格非,字文叔,元佑元年(一○ 八六年)官太学正,与苏轼、晁补 之、张耒等游。官做到礼部员外郎 及提点京东刑狱,后因党争籍名。 李格非对经书造诣极深,又长 词章,家里藏书甚丰,着有礼记说 数十万言、《洛阳名园记》等。他 主张文不可苟作,如诚不着,则不 能工。 不论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庭 训,把她雕塑成一个庄肃有礼,好 学不倦的女子。
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自成一家,被称为 “易安体” ,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 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
妇时期的生活
相思闺怨,对爱的渴求,对 自然的喜爱--清丽婉转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
国、思乡
怀念故土,忧国忧民,孤独, 凄凉。--沉哀凄苦
•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 •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 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 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 •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闺语”:李清照 •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别恨”:晏殊 •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情长”:柳永(简介) •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李煜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无甚可摘 有谁堪与共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黄花”有没有寓意呢?
花盛 花衰 乐景哀情 以花喻人 反衬 正衬
}
凄 苦 忧 愁
结论: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梧桐
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愁”之内涵:
亡故颠孀丧 国国沛居夫 之之之之之 恨思苦悲痛
鉴赏探讨
本词的“愁”,具有什么广阔的社会意义?
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也是当 时无数流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情感。 作者的遭遇与痛苦是时代造成的。是 情愁、家愁与国愁集于一身,何其悲 怆凄凉。
古诗人眼中的愁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 人》) 3、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许多 愁(秦观《江城子 》 ) 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 5、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如何载得起?(王 实甫《西厢记》) 6、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无故人。——离愁 总结:酒是“愁”的象征。
风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
是旧时相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少女时期
秀外慧中 踏雪寻梅 执笔属文 展卷吟诗
如梦令1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无忧无虑 开朗活泼
如梦令2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自是圣手词者。”
母系: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乃系出名门,《宋史》 说她“善属文”。她的家世有两种说法。据 《宋史〃李格非传》,王氏的祖父是状元王拱 辰。另一说法,王氏的祖父是汉国公王准,父 亲是岐国公王珪,王珪曾做过丞相。王珪的文 章,典丽有西汉之风,他与黄庭坚结识。王珪 的父亲准、祖父贽、曾祖父景图,皆曾登进士 第,有孙婿九人也都登科,李格非便是其中之 一。李清照的母系属于最高层的士族。
• 这首词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形象特点是怎样 的? • • • • • 直接描写: 动作:寻觅、借酒浇愁、独守空闺 心理:凄凄惨惨戚戚、伤心 侧面烘托:(环境烘托) 淡酒、秋风、旧识雁、憔悴黄花、梧桐、细雨
听读要求:
①听准字音,注意节奏。
②用心聆听,感受感情。 ③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感知质疑】
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听后思考
①能不能用一个 字概括全词的感情? ②你认为哪一句能 奠定全词的感情基 调?
全词的诗眼是什么?
《声声慢》被称 为“千古第一悲情 之词” ,写愁写 悲写得最深。 找出你认为最 能叩击你愁绪的句 子。 写出你的感受。
• 曹孟德: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一副解忧剂 • 李白: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一颗消愁散
•
杜甫: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 杯。 • 白居易: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将浸月。 • 柳永: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南渡以后
亡国丧夫 孤苦伶仃 名节被毁 凄惶度日
兵 荒 马 乱 中 的 离 恨 别 绪
情 意 婉 绝 , 回 肠 荡 气
武陵春(53岁)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