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优秀课件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9.3《声声慢(寻寻觅觅)》优秀课件(42张PPT)_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3《声声慢(寻寻觅觅)》优秀课件(42张PPT)_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主旨
词人通过描写在残 秋的所见所闻所感, 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 境,抒发其饱经国破 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巨 大悲痛(或孤寂落寞, 悲凉愁苦的心绪)。
绝望 ——法国诗人克洛岱
呼唤!呼唤! 乞求!乞求! 等待!等待! 梦!梦!梦! 哭!哭!哭! 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仍然! 永远!永远!永远! 心!心! 存在!存在! 死!死!死!死!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飞云过尽,旧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晏几道《思远人》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1、北雁南飞,点明时间“秋”,雁声凄切。
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有何作用?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 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1、音乐美。 2、增强感情。
借景抒情(意象) 词人主要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天真 调皮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 眉头,却上心头。
渔家傲
作水者天以相浪接漫,主晨义雾的蒙艺蒙术 笼构云思涛,。梦银游河的欲方转式,千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 帆想如与梭天逐帝浪问飘答。,梦倾魂述仿隐
——《醉花阴》
黄花
即菊花。点明季节, 表达孤独落寞之情 容颜已失,慨叹时光流逝

03614_《声声慢(寻寻觅觅)》PPT优秀教学课件

03614_《声声慢(寻寻觅觅)》PPT优秀教学课件

追求精神自由
词中所表达的孤独失落和怀旧伤今情感,以及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对
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具有启示意义。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世
界,追求真正的自我和自由。
18
05
艺术特色鉴赏与比较阅读
2024/1/24
19
艺术特色概述及表现技巧分析
意象的巧妙运用
通过描绘秋风、黄花、过 雁等意象,营造出凄凉、 萧瑟的氛围,表达词人内 心的愁苦之情。
4
《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年代及背景
பைடு நூலகம்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 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 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公元1127年,徽宗、钦宗二帝被掳去,宋室南迁,李 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在赴湖州任上病逝。接着 金兵南下,李清照孤身一人漂泊江南,过着颠沛流离 、亡命天涯的生活。在饱经离乱之苦后的词人在一个 黄昏日落时来到庭院,看到黄花满地堆积、秋风多愁 无情、秋雨细细绵绵这些景象时,引发对亡夫的怀念 和自己孤苦无依的伤感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 慢》。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优 秀教学课件
2024/1/24
1
2024/1/24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意象呈现与审美体验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特色鉴赏与比较阅读 • 课堂互动环节与思考题
2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2024/1/24
3
李清照生平及创作背景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李格非藏书 甚富。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 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 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 感伤。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
1、1旧.丧时夫相之识痛。:北“雁雁南”归是,信词使人,也它是让从词北人方回流想落起当年和丈夫鸿雁传书 的南日方子,而如今,丈夫已逝,谁再给她捎信?她又捎信给谁呢?睹物思 人2,、雁传是信人使非者,。更大感雁绝曾望为和她悲和哀丈,夫增传添递了相词思人,心如中的无限凄凉。
今大2.雁故依国旧之而思收:信“人雁却过不也人”世中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 方常常见到的,之所以说是“旧时相识”,是因为词人想借此表达自己 浓重的相思之情。
中期
1.世事反复难得知,回黄转绿无定期
刚回汴京第二年,大观元年(1107年)赵家在党争中 败下阵来。赵家败阵却是李清照幸福生活的开始李清 照和赵明诚屏居青州10年
2.归来堂中读书乐,赌书消得泼茶香
夫妻俩在青州的“归来堂”猜书、斗茶。赵明诚撰写 《金石录》,李清照则陪伴身旁,心情舒畅,甘心终 老。在这期间 她完成了一件在词坛上有“补天”之 功的大事。为诗词之别首创界碑,写出了“别是一家” 的《词论》。
《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时所见 所闻所感,抒发了“我”(作者李清照)因 国破家亡、沦落天涯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 凉愁苦的心情。
词如生命 你的文字若不渗透你这个个体生命的个性、 思想、情感和灵魂,那么,文字就如同你的头皮 屑,没有带上你生命的温度与活力,它是死的, 只是一种代谢物。而好的文字,应当是作者生命 的延伸。 王国维《人间词语》云:“尼采谓以血书者 也”。李清照的词也同样是“以血书”的。她将 生命个性、生活情趣、身世之感、家国之恨融入 词中,她的文字生动地表现了她的人生,集喜怒 哀乐、悲欢离合、国破家亡、民族之悲、身世之 感于一体,意境深远。她的作品都是她生命历程 的真实记录,也是时代的见证。
结论:“黄花” 孤独愁情的寄托。
二 找出词中的意象,并谈谈该意象有何特点。

《声声慢》优质课件-原创ppt解析

《声声慢》优质课件-原创ppt解析

三杯两盏淡酒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 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 校书叔云》)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ຫໍສະໝຸດ 时茫 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 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 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 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鉴赏探讨
用一个字概括本词的情感
词人是怎样来表达自 己的“愁”的?
……
到底《声声慢》中的愁 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
“愁”之内涵
亡故颠孀丧 国国沛居夫 之之之之之 恨思苦悲痛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南渡后 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发了 词人的悼亡之悲、怀旧之哀,以 寄寓家国之痛、故土之思。
课外拓展
法国诗人克洛岱尔将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作了改 写,标题也换成了《绝望》。
过雁象征离愁、思乡
(秋雁自北向南飞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异乡之苦)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 堪摘?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黄花比喻憔悴的容颜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南唐·李煜《相见欢》)
一、直接写愁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上课优秀课件

《声声慢》上课优秀课件

02
间接抒情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诵读领悟,感受意象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延伸拓展
酒文化探讨: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作者为何不说暴雨?
细雨绵长,细雨与愁绪相似。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细雨
以声衬情 顿挫凄凉之感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 秦观:《浣溪沙》
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诗歌鉴赏方法之一:知人论世
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感知质疑】
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感情?
听后思考

全词的诗眼是什么?
《声声慢》被称为“千古第一悲情之词” ,写愁写悲写得最深。
直接抒情的句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意象)
写对联,赏意境
下联:雁过南窗,梧桐细雨写点点离愁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黄花”有没有寓意呢?
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凄苦忧愁
结论: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23张(2024)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23张(2024)
莱宫会见唐玄宗使者的情形。
20
05
跨文化对比:东西 方女性文学形象比 较
2024/1/26
21
中西方女性文学形象概述
中国女性文学形象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形象往往被塑 造为婉约、柔美、含蓄内敛的。她们多 愁善感,情感丰富,但又受到封建礼教 的束缚和压迫。
VS
西方女性文学形象
相比之下,西方女性文学形象更为多元和 开放。她们可以是独立自主、勇敢追求自 我价值的现代女性,也可以是充满反叛精 神、挑战社会规范的“新女性”。
2024/1/26
4
《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背景
•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有人认为作于 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 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 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 慢》。有人则认为此词是别后相思之作,抒发了作者对丈夫的 思念之情。
文学传统差异
中西方文学传统对于女性形象的 塑造也有不同的偏好和倾向。中 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多具有一种 悲剧色彩,而西方文学则更注重 展现女性的独立精神和自我意识 。
2024/1/26
24
06
课堂互动环节
2024/1/26
25
学生朗读、背诵比赛
学生自愿报名或老师指定,进行《声 声慢(寻寻觅觅)》的朗读或背诵比赛 。
的氛围。
通过分享交流的方式,提高学 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加
深对词作的理解和感悟。
2024/1/26
28
07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 置
2024/1/26
29
重点知识点总结回顾
声声慢的词牌名、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 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声声慢完整版PPT课件

声声慢完整版PPT课件
文本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创作的。在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只剩 无尽的伤心。于是,她写下了这篇《声声慢》。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 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
画面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
意象丰富 声声慢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黄花堆积”、“憔悴损” 等,这些意象构成了丰富的视觉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词 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意境深远 通过意象的营造和词句的锤炼,声声慢表现出深远的意境, 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无尽的韵味和思索。
画面与情感的交融
画面美不仅在于视觉的享受,更在于与词中情感的交融。 词人通过画面传达出内心的情感世界,使人在欣赏中产生 共鸣。
完美地表达出来。词人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情感更加生动形
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06 声声慢拓展延伸学习
相关词牌作品欣赏与比较
选择《声声慢》词牌的不同作 品,如李清照、辛弃疾等名家 的作品,进行欣赏和比较。
分析不同作品在主题、情感、 意象等方面的异同,感受词牌 的艺术魅力。
通过比较,了解《声声慢》词 牌的特点和风格,加深对词牌 的认识和理解。
来源
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 慢”“人在楼上”“寒松叹”等。此 调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词,古人多用 入声。
特点
属中调,多以抒情为主,情思细腻,婉 转缠绵。其节奏舒缓,适合表达深沉、 哀婉的情感。
声声慢词牌代表作品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此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 悲凉愁苦的心绪。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

偏偏下起绵绵细雨,雨珠点点滴滴
洒落梧桐叶上,这般光景一个愁字
怎能说尽!
齐读本词,找出本词“词眼”
本词词眼是 词人为何而愁?
02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初步把握本词情感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1155),号 “易安居士” ,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
派代表,有“千古第
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直接抒情
一个女子,倚靠在窗前,等待着一个永 远回不来的人。一个“守”字和“独自”一 词,活画出一个发愣闷坐失意人的形象,突 出词人度日如年的凄戚心情。
“独自怎生得黑”,不知道怎样捱过一 天(凄凉,空虚,悲愁,痛苦)......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声声慢
李清照
学习目标
01. 品味意象,掌握词作的抒 情艺术。
02. 知人论世,理解词人“愁” 的内涵。
03. 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提高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学习流程
反复诵读 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词眼)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初步把握本词情感
抒情意象 把握本词的抒情方式,把握意象的内涵
拓展延伸
南渡
1129年 1129年 1131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有遗孀。 内容:怀旧悼亡,
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词风:凄婉哀怨
卜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代表作:《声声慢》
1131年
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本词“愁”的内涵
亡国之恨
国愁
孤独之苦
家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 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 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 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亡故 国国 之之 痛思
• 《醉花阴》与《声声慢》一首作于早 年,一手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 中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 ?试加以分析。
• 这两首词一首写于前期,一首是晚年之作。 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生活处境的变化,作 者的思想情感也出现了极大的差异。同样是 写愁,但在早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愁, 而晚年所抒发的则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 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两首词在意境方面也 是不同的。《醉花阴》中呈现的是一种轻烟 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 的意境。而《声声慢》营造的则是一种晚风 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 惨、悲凉的意境。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飘零的身世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二)缘愁选景
• 1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 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 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 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 2 、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当中, 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请说说你对这 个意象的理解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
2、三句的语言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和表达
效果?
思考:这三句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和表达效果?
一连用十四个叠字, 富有音韵美;层进式地揭 示出词人的内心世界;为全词定下哀婉凄凉 愁苦的感情基调。
叠字运用的表达效果,一是加强诗词内容的
回环往复,增强情感表现力。二是加强诗词音 韵效果。加强节奏感。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照看到大雁南来 北往,伤心些什么?
秋天,大雁由北向南迁移,清照南下避难,所 以觉得大雁旧时相识,在《一剪梅》当中写过“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尚 且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泊困顿,寄寓他 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以死,家人疏 散,就算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 内心已满驻绝望。
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李清照说: “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 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 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
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 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 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 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 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 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 可评价。”
《声声慢》---优秀课件
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 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再后来,清照随身 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 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李清照四十九岁时再嫁张 汝舟,至秋八月因事离异。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 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 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朗读词,找出全词中表现作者心境的一个 词? 2 、参考课文注释,疏通词意。
重点欣赏
大家都抓住了一个“愁”字,那么李清照在 《声声慢》中怎样入愁,缘愁选了哪些景,为 何而生愁呢?
怎样入愁 缘愁选景 为何生愁
(一)怎样入愁
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 种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读诗, 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你能找出定下全词感情基调的句子吗?
①运用叠词,开头连用了十四个叠字,用法大胆 新奇,工整得体,写出了由于寻而未得所引起的 无限的凄苦忧伤之情。 ②直抒胸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 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雁过也,正伤心,却 是旧时相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滴滴。”“淡酒”“急风”“雁”“黄花”“梧 桐”“细雨”等意像来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愁情。 ④造语清新,蕴藉深挚。
——柳永《雨霖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结论:酒是“愁”的象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登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晚”字怎样理解? 既可指晚上,也可指晚年,自喻晚年 的凄苦悲凉。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三)为何生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具体 指哪些愁,结合背景加以分析?
丧 飘孀晚 夫 零居景 之 之之之 痛 苦悲凄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