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说法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说法

篇一: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核心内容

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逐渐成为主导发达国家政治与行政改革的主导思想,这种思潮随后传播到发展中国家。新公共管理的发展越是迅速、普及,我们越是需要从最基本方面把握其精神实质。其核心内容主要是:生产率、市场化、服务导向、分权、政策和对政策效果的负责。既要把握每一个要素的特定内涵,又要把握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既要明晰其优势之处,又要厘清其问题所在。这是把握新公共管理运动核心内容这一基本问题上最基本的立场和方法。

关键词:生产率市场化服务分权政策负责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场针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的缺陷的新的管理方法在全球席卷开来。这场运动通常冠之以多种称谓:“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后官僚制典范”、“企业型政府”。不管这些称谓怎么花样翻新,他们的基本特征和精神实质是不变的。尽管这些特质在不同学者的论述中各有不同,然而,其基本的思想和关键词还是可以大体达成一致,诸如管理而非行政、市场化而非官僚制、竞争而非垄断、服务而非执行、分权而非集权、过程而非结果、负责而非逃避等。为了表述的一致性与清晰性,本文一律采用“新公共管理运动”这一

说法。

donald f.kettl教授在《全球公共管理革命——关于治理转型的报告》中提出了这场运动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六个方面,即生产率、市场化、服务导向、分权、政策和对政策效果的负责。

[ 1]由于是以“报告”的形式给出的,因此donald教授没有充分展开。这是由于“报告”本身的局限性所决定的。我们无可苛求。如果我们要深入理解新公共管理运动,我们完全有必要就此作进一步的阐释与分析。诸如这些核心内容的真正内涵何在?将会引发什么样的问题?这些核心内容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何从一个整体而不是支离破碎的角度来理解新公共管理运动?对这些问题的深入阐述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新公共管理的本质的系统把握与整体认知。这是我们把握新公共管理运动所必须具备的至为基础、也是至为关键的基础性内容。易言之,对上述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生产率(productivity)。这里主要的问题是,政府如何才能以更少的税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人们对税收的要求与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期待总是逆向运动。对前者期待的降低与对后者期待的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二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尖锐的对立。形成这样一个尖锐的对立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人们对政府公共服务的

不满意,或者说公共服务的拙劣和日益恶化是直接原因,二是税收的普遍上扬,传统上的高税收国家公共服务职能的弱化,使得人们从反思这一税制本身到反思整个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人们普遍发现,自己向政府所上缴的税收总是在不断增加,可是政府向我们提供的公共服务却越来越少,质量也越来越糟糕。如此情形,对于普通公民来说,是一件极为苦恼和伤害官民感情的事;对于政府来说,这却是向其提出了一大挑战,如何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特别是少花纳税人的钱,同时又有效供给更多的公共服务。

据此,进一步提出的问题是,如何监管这些纳税人的钱,并且能够恰到好处地使用?如何评估政府的公共服务?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样的机构来进行公正、透明、负责的评判?在此过程之中,纳税人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公民出钱,政府花钱,谁来监督政府花钱,这一整套机制如何理顺?问题的另一面恐怕也值得惊醒:不花钱的政府是不是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诚然,这一点完全不可能。任何政府都需要花钱。只是说这些钱于何处?如何花销?如何合理的分配?在政府财力达到一定的时候,政府是否还是需要从纳税人手中汲取大量资财?税收机制如何适时调整?这一点对于那些税收日益攀升的国家、地区和社会来说,尤其如此。对于穷人来说,税收与其关系不大;对于富人来说,税收也无非隔靴搔痒而已,因为其大部分收

入是不会进入税收核算体制的。毕竟,他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方法逃税、避税、减税。因此,税收盯住的和伤害的只能是中产阶级。显然,对于中产阶级来说,他们会觉得这是极为不合理之事。问题在于,以一种什么样的机制来调整?要回答政府如何以更少的钱来办更多的事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顾及以上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解答,都涉及到政府收入问题。一旦政府收入受到影响,其所要提供的公共服务也将发生多米诺式的反映。

第二,市场化(marketization)。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历史就是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与官僚制的逐步摒除同步演进的历史。问题只是在于,政府如何采取市场化的激励手段来根除政府官僚体制的弊病?最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运转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就是原来由政府直接或者间接控制和操纵的企业纷纷以股份制、承包制、租赁制等形式私有化了。在这一意义上,私有化成为市场化的代名词。而此间需要警惕的问题恰恰就在于这个私有化。毕竟市场化本身并不就是私有化。因为它极有可能导致的问题就是国有资产或者集体资产的流失。如何做到私有化的同时,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保殖增殖,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宣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一方面是私有化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另一方面,却是私有化对公有制这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的

挑战。不管怎么说,市场化的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对于传统的官僚体制来说,确实是致命的挑战和打击。实际上,在过去的二十多年的改革历程中,改革采用的主导观念是市场。其理论假设就是,公共机构如果像私人机构一样运转,势必发挥更为经济、更为效率的功能。撒切尔夫人非常偏好的经济学家威廉尼斯卡宁的著名观点就是,政府内官僚机构的管理者就是野心勃勃的企业家,他们希望最大化自己的事业。 [ 2]

在私有化之外,一些国家的做法却是大力发展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与非政府的合作,表明政府开始向非政府组织由原来的不信任到信任、从彼此隔绝到合作共赢、从信息资源封锁到广泛接触开放的转变。无论如何,这对于政府组织来说,既可以吸取大量的知识智慧,也可以吸纳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共同投入到政府的发展中来。这本身就大大减轻了政府日益增长的压力,缓解了政府在诸多方面发展的危机。毫无疑问,对于政府组织而言,其充分放开手脚与非政府组织进行广泛的合作,有助于形成一种既有利于政府自身发展,又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多赢格局。只是,问题同样会不断涌现。如何把握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界限?哪些问题可以合作?哪些问题不能合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原来等级森严的官僚体制如何适应这种转变?以及相应的信息处理方式应该作何跟进?内部资料、公开资料

这些如何适应转变?非政府组织如何能够最有效地为政府提高服务,而不是另有它图?换言之,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管不仅应当提上议事日程,而且还要强调其实效。

不管是哪一种市场化的方式,其都会对传统的官僚体制和管制模式提出一些根本性的挑战。用市场战略来取代传统的命令-控制的官僚体制,它冲击的不仅是这个体制本身,而且是体制中的每一个从业人员。也就是说,市场化将改变的不仅仅是这个体制本身,而且是对这个体制中的每一位公务人员进行根本性的洗脑。如果没有这些人员思想观念与实际行动的根本性转变,体制自身的演变将是非常艰难的过程。否则,就只能是徒有其名或者虚有其表而已。只有公务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体制的良性变迁才有可能发生。更何况,晚近以来,人们对官僚的质疑声浪剧增。一方面,官僚被看成是寻求增加权力和一体化运作的利维坦;另一方面,官僚被看成是宫廷弄臣,是一系列不相协调、漏洞百出的部门的集合,最好就是蒙混过关,最坏就是自己愚弄自己。由于公众关心的问题的数量日益增多、公众关心的问题的质量日益提高、立法和行政未能适应政策制定环境的变化、以及公共官僚自身的性质等原因,公共官僚的权力一直在稳健上升。 [ 3]

第三,服务导向(service orientation)。市场化的推进自然会波及政府转型。市场化的进程使得服务意

识、顾客理念等都被极大地放大了。因而相应的问题就是,政府如何才能更好地联系公民、回应公民、服务公民?生产率的改进和市场化的发展,其必然结果就是政府服务效能的转型。于是,“服务”的功能被极大地强化了。政府自身的转型表现在必须从传统意义上的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服务型政府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政府存在的理念必须以市场、以公民、以诉求为中心。类似于市场上的供应者与消费者一样。前者必须即时回应后者对服务的诉求,且必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水平、科技的进步状况、社会的文明程度等不断刷新这种服务,始终做到为后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有主动提供与被动赋予之分。就前者而言,主要指的是政府主动向公众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诚然,这种服务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在传统官僚制之下,这种主动提供服务的水平往往都是低下的。毕竟管制型的社会缺乏这种服务的传统、动力与能量。

实际上,这恰是为什么近年来公众对政府机构的信任度一度走低的重要原因。针对这种政府机构公信力逐渐下降,政府面临着重重危机和种种挑战的情形之下,一种要求政府主动回应社会和公民需求的呼声日益高涨。由此,政府是否具有较好的回应性被当作是一个事关政府是否有效运转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一些学者的研究中,回应性也被列入政

府治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准之一。增强政府的回应性,其做法大致有以下几种:要么是提供数个可以互相替代的服务选项,要么是训练政府人员正视选民市场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不管是哪一种形式,消费者需求的理念都被置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这既是市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政府回应性增强的重要表现。回应性使得政府与公民、政府与社会由原来的彼此隔绝、甚至是彼此对立的情形更进一步地紧密相连在一起。

服务导向的政府,又被成为消费者化的政府(consumerizing government)。这是改变公共机构的一种普遍策略之一。试图促使政府对“顾客”更加友好,并在公共服务中制度化“服务顾客”的理念。在政府问题的市场化解读中,消费者的观念可能最为强烈。但是,“顾客”本身也有争议,这就是谁是顾客?在教育、社会福利、经济计划等项目中,顾客比较容易界定。可是,诸如被监禁的囚徒,他们能否得到公正的对待,以及能否确保有一定的途径保证他们能够受到公正的对待,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此外,公众有受到诸如税务官、城市综合执法大队(简称城管)、交通警察(简称交警)等行政执法人员的公正对待,可是针对他们的处罚的看法和态度却总是难免导致不一致、不公正的质疑。

于是,简单地提服务顾客的想法,也就无法纳入良好

服务的顾客范畴,更莫论全方位的、竞争性的服务。问题尚有,消费者化政府的伦理争议在于,是应当建议公共机构把公众当作消费者还是当作公民?如果仅仅作为消费者,仅仅是关注公众参与政府的经济和服务接收者的性质,这种关系实际上会更加复杂,也更具多面性。而且,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消费者的角色,势必弱化以政治为基础的公民角色、模糊内蕴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的公民资格等概念。毕竟,纯粹意义上的消费者,会逐渐忽略公共机构的公共性质,因为它假设公民所希冀的无非是良好的公共服务、满意的公共消费,而没有公民的政治内涵。 [ 4]如何平衡这既作为消费者,又不失公民身份与公民资格这二者之间的矛盾,看来确实是服务导向的政府理念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四,分权(decentralization)。既然服务导向已经成为政府与公民关系的主导观念,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公民和社会,政府必须不断增强其回应性。进一步的问题也就是,政府如何对公民的需求做出迅速和高效的反映?在一个极权体制或者一个集权体制之下,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服务导向的问题,因为在这些体制之下,公民的需求从来就不会被当局引起足够的重视。只要自下而上的公民需求得不到政府的认可与接纳,自上而下的服务体系就不可能建立起来。因此,在极权体制和集权体制之下,根本就不存在服务导向的问题,也就更不会因为服务导向而发生分权问题。

在民主政制发展的早期,这种服务导向发展的也不是特别明显,只是随着市场经济和工业社会的发展,服务的理念由商业世界进军到政治领域,由不仅限于市场原则,而且也变为政治原则之后,服务导向才成为政治运转的法则之一,这才有了如何更好地服务,如何提高服务的水平问题。就新公共管理的分权来说,主要的做法无非有三:联邦制国家里权力在政府体系内部的转移,包括权力的横向分割和纵向放权。与此同时,责任机制也随之发生变化。下层和基层将拥有更多的权力以自主开展工作。目的是让下层和基层拥有更大的权力、足够的动力以及充分的能力来回应公民的需求。新公共管理运动所强调的分权仍然会面对一些问题,比如合理分权、有效授权的界限如何清晰界定?分权不只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特征,它还具备一定的艺术特质,那么,如何合理把握分权和授权的艺术问题,也就成为分权与授权无法回避的一个难题。不管怎么说,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分权的重视确实与传统的管理更多强调集权截然不同。

篇二:20XX年行政机关公务员考试网络培训考试答案20XX年行政机关公务员考试

试卷满分:10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循环经济发展是以()为先导的。

A.先进的发展观念

B.先进的科学技术

C.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

D.完善的市场机制

正确答案:B;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2.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三严三实”重要论述。

A.江苏

B.河北

C.安徽

D.河南

正确答案:C;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3.“严以律己”着重强调的是领导干部“自身”与()的关系,要求领导干部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A.“外在”

B.“他人”

C.“自身”

D.“体制”

正确答案:B;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4.上海自贸区首次推出()管理模式,为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A.正面清单

B.负面清单

C.权力清单

D.首接负责行政审批

正确答案:B;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5.()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和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

A.依法行政

B.全面深化改革

C.三严三实

D.反腐倡廉

正确答案:A;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6.根据我国长期的实践和理论的总结,行政合理性原则不包括()。

A.行政行为的作出应考虑相关的因素而不应受无关因素的影响

B.行政行为应有合法的目的

C.行政应给人以公正的信赖

D.行政行为必须具有正当的动机

正确答案:C;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7.()不是我国违法行政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A.行政执法主体混乱

B.执法人员培训不到位

C.行政执法“利益化”

D.执法程序“随意性”

正确答案:B;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8.法定程序意味着行为过程的()。

A.科学性和合理性

B.合理性和公正性

C.强制性和合理性

D.科学性和强制性

正确答案:D;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9.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表现为()。

A.在处理行政事务时,能够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B.在处理行政事务时,能够快速找到相应的法律法条

C.运用法律处理行政事务的水平

D.运用法律处理行政事务的效率

正确答案:C;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10.妥善授权而不是事必躬亲,政府要充分授权给公民,让老百姓有能力和机会去做事情,指的是()。

A.指导型政府

B.竞争性政府

C.社区导向政府

D.催化型政府

正确答案:C;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11.()上台以后,曾经把《ReinventingGovernment》这本书推荐给全国的官员学习。

A.里根

B.布什

C.克林顿

D.奥巴马

正确答案:C;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12.新公共管理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其中哈耶克和弗里德曼提出的理论是()。

A.小政府理论

B.流程再造理论

C.重塑政府理论

D.基于回应性的政府全面质量管理

正确答案:A;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13.我国对外资管理一直采用()模式,即正面清单。

A.《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B.《外资企业指导目录》

C.《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D.《外商管理指导目录》

正确答案:A;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14.()是国际通行的外商投资管理办法,其直接作用是列出不开放的行业和受限制的商业活动的清单。

A.正面清单

B.负面清单

C.权力清单

D.管理清单

正确答案:B;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15.()意味着某些立法事项由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不得染指,或非经授权不得进行立法。

A.法律优先

B.法律保留

C.法律至上

D.依法行政

正确答案:B;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16.行政机关由人大产生,向()负责。

A.人大

B.国务院

C.党的领导人

D.全体公民

正确答案:A;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17.行政机关在决定问题时往往容易从便于自己管理的角度确定具体制度,容易忽视考虑()的合法权益。

A.基层百姓

B.弱势群体

C.管理者自身

D.行政相对人

正确答案:D;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18.我国行政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在行政立法中,不能适应()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新要求,对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充分。

A.改革开放

B.政府管理

C.市场经济发展

D.国际环境变化

正确答案:C;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19.根据()的规定,法院无权撤销或者改变行政法规和规章。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C.《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正确答案:D;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20.()为行政法规的备案审查规定了新的审查程序。

A.《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

B.《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正确答案:C;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根据《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可循环钢铁厂的功能主要有()

A.优质清洁钢的生产平台

B.高效能的能源转化

C.各种固体废弃物和粉尘的近零排放

D.用时短

E.成本降低

正确答案:ABC;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2.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这“三个自信”指()。

A.思想自信

B.道路自信

C.理论自信

D.制度自信

正确答案:BCD;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3.“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

A.符合实际情况

B.符合客观规律

C.符合改革创新

D.符合科学精神

正确答案:ABD;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4.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的第四项重大任务全民守法中提到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包括哪几个层域()。

A.系统治理

B.依法治理

C.综合治理

D.源头治理

E.行业治理

正确答案:ABCDE;

自己得分:2.0

教师评述:

5.国务院在()这几个重要文件基础上,特别是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基本精神下,推出了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专项文件。

A.《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B.《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

C.《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