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外科学的发展史和范畴、现况和我国外科方面的成就。

2.树立学习外科学的正确观点和方法。

【教学内容】

外科学的范围,它和其它学科的关系。重点强调外科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理论和基础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临床实践及操作技能,21世纪外科学发展的方向及对外科医师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外科领域的分子生物学

【教学内容】

1 .讲述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疾病的分子诊断、临床新型生物治疗手段和外科领域分子生物学的临床应用。

2 .复习生物化学基础课内容: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3 .简介新型分子诊断技术的种类和肿瘤标记物检测方法和分类。

4 .重点讲解基因治疗的内容和方法、介绍生物学应答调节剂疗法。

5 .讲解外科领域分子生物学临床应用的思路:外科疾病的。

第四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目的要求】

1.熟悉各型缺水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2.掌握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3.熟悉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4.熟悉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熟悉体液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教学内容】

高渗性、低渗性缺水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原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原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原则、步骤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自学内容】

体液在机体的分布。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概念。缺水和缺钠的关系。血液中镁、磷含量异常对机体的影响。血气分析在诊断酸碱平衡失调中的价值。

第六章休克

【目的要求】

1.熟悉外科休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变化。

2.熟悉休克的临床表现。

3.掌握外科休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

1.外科休克发生的原因和基本病理生理变化;

2.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观察休克病的一些指标;

4.失血性休克、损伤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病理变化特点。

【自学内容】

休克的分类

第七章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目的要求】

1.熟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概念。

2.掌握MOD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预防。

3.掌握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4.掌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基础、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5.了解应激性溃疡的发病基础、临床表现及治疗。

6.了解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发病基础、临床表现及治疗。

【教学内容】

MODS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预防。

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ARDS的发病基础、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应激性溃疡的发病基础、临床表现及治疗。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发病基础、临床表现及治疗。

【自学内容】

血液净化的原理。

急性肾功能衰竭

【目的要求】

1.熟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2.了解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生理.熟悉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熟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防治方法.

【教学内容】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发病原理和临床表现. 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治疗、预防.

【自学内容】

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疗法的原理.

第八章麻醉

【目的要求】

1.了解麻醉的概念、任务与方法。

2.了解麻醉前准备工作,根据病情和手术要求作出最佳的麻醉选择,并初步掌握麻醉处理原则。

3.了解常用全麻药的临床药理。

4.了解全身麻醉的常用方法,气管内麻醉术和肌松药的应用。

5.掌握常见小手术局部麻醉技术。熟悉常用神经阻滞的实施原则。掌握局麻药常用剂量及一次性极量。熟悉局麻药毒性反应的症状、预防和正确处理。

6.熟悉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原则,了解其操作步骤,管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

7.熟悉麻醉意外和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要领。

【教学内容】

麻醉的概念,麻醉学的发展与现状,麻醉的临床任务及常用麻醉方法。

麻醉前准备,包括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麻醉技术和器材准备。麻醉前用药的目的、药物选择和常用药物。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的概念及其方法。乙醚吸入麻醉的典型体征,全麻深度的判断标准。全身麻醉期间维持内环境状态,应用监测手段,测定各种生理指标并预防生理扰乱的发生。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全麻的意外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要领。

局部麻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地卡因的临床药理。不良反应(包括毒性反应与过敏发应)的识别、预防和处理。各种常用局部麻醉方法、适应症与并发症。

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和硬脊膜外腔麻醉的生理影响和临床应用。麻醉意外和麻醉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麻醉期间及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

【自学内容】

1.麻醉机的基本结构和应用

2.椎管内麻醉的麻醉解剖和麻醉生理。

3.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方法。

4.实施控制性降压的基本原则、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

5.全身低温的概念、适应症和常用方法。

第九章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目的要求】

1.了解重症监测治疗室(ICU)的作用、组成及收治对象。

2.了解治疗评分系统。

3.掌握呼吸监测和呼吸治疗的常用方法。

4.掌握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意义。

5.熟悉心跳呼吸停止的诊断。

6.掌握心肺脑复苏的基本过程。

7.了解人工呼吸的原理,掌握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8.了解心脏按压的原理,掌握胸内、外按压方法。

9.熟悉电除颤的原理及方法。

10.掌握心肺脑复苏的用药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

重症监测治疗室(ICU)的作用、组成及收治对象。呼吸监测的常用方法机械通气的适应症、方法及呼吸器撤离的标准。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意义。

心跳呼吸停止的及时诊断。人工呼吸的原理,掌握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心脏按压的原理,掌握胸内、外按压方法。

后期复苏中呼吸道的管理、呼吸器的使用。药物的应用及体液治疗。电除颤的方法。

复苏后治疗中呼吸、循环及肾功能的维持。

脑复苏的实施。

【自学内容】

治疗评分系统(TISS)。

第十章疼痛治疗

【目的要求】

1.了解疼痛的概念、分类、评定和病理生理变化。

2.了解慢性疼痛治疗的适应症及常用方法。

3.熟悉术后镇痛的常用药物和方法。

【教学内容】

疼痛的概念,疼痛分类的方法,疼痛测定的方法,疼痛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慢性疼痛诊治的范围,常用方法及癌症疼痛治疗。

术后镇痛常用药物和方法,病人自控镇痛的实施。

第十一章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要求】

1.熟悉手术前的一般准备和特殊准备,熟悉手术后的常规处理。

2.熟悉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教学内容】

1.手术前的一般准备和耐受力不良病人的特殊准备,手术后的一般护理、体位、饮食,切口、引流物的观察和处理,各种不适的处理。

2.手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第十二章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

【目的要求】

1.了解人体的基本营养代谢。

2.了解饥饿、创伤后的代谢变化。

3.了解外科病人的营养需要和补充营养的方法。

【教学内容】

人体基本的能量储备与需要、创伤、感染后的代谢变化与营养需求,补充营养的途径、方法、适应症、并发症。

第十三章外科感染

【目的要求】

1.熟悉外科感染的概念、特点、发生、发展、转归。

2.熟悉诊断疖、痈、蜂窝组织炎、丹毒、急性淋巴结炎。熟悉手部化脓性感染的特点、处原则。

3.熟悉脓毒血症、菌血症、SIRS. MODS的概念,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全身性感染的特点、诊断。

4.掌握破伤风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

5.了解抗菌药物在外科感染中的应用原则。

【教学内容】

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外科常见致病菌感染特点,脓毒血症、菌血症、菌血症、软组织感染、手部感染,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

【自学内容】

气性坏疽的临床表现、防治

【见习内容】

外科感染的创面处理、换药、切开引流

第十四章创伤

【目的要求】

1.熟悉创伤的病因、分类和病理生理

2.熟悉创伤的临床过程、检查诊断方法

3.熟悉创伤的急救和治疗原则

4.熟悉浅部软组织创伤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创伤后人体的创伤性炎症反应及神经内分泌系统、重要器官、代谢、免疫功能等变化。创伤的临床表现和常见并发症,检查诊断方法和急救治疗原则。伤口愈合过程、分类及组织修复的影响因素。浅部伤口的清创术和换药方法。

【自学内容】

各类致伤因子的作用原理和创伤分类。

【见习内容】

病历示范:清创术和换药、包扎、固定等。

第十五章烧伤

【目的要求】

1.熟悉烧伤的病理、病程演变

2.熟悉烧伤面积和深度的判断、各种烧伤的诊断。

3.熟悉烧伤创面的处理、休克期的治疗。

4.熟悉烧伤感染的处理、功能康复。

5.熟悉电击伤、化学烧伤的特点和处理。

【教学内容】

烧伤病程演变、烧伤深度和面积对机体的影响。大面积烧伤的临床过程。估计烧伤程度的方法,创面处理和并发症的防治。现伤急救原则。电烧伤及化学烧伤的临床表现、特点、处理原则。

【自学内容】

冻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防治原则。切痂植皮。

【见习内容】

烧伤创面清创、换药、去痂植皮。

第十七章肿瘤

【目的要求】

1.了解肿瘤的病因和分类。

2.熟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

3.了解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4.熟悉癌症预防的意义。

5.了解肿瘤治疗的各种方法及其选择。

6.掌握常见体表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防治。

【教学内容】

1.肿瘤的概念和分类,肿瘤的病因、病理特点、分期和预防,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常见体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第十八章移植

【目的要求】

1.了解移植概况.

2.了解排异反应和组织配型.

3.了解移植的基本步骤.

【教学内容】

移植的分类.介绍肾脏移植的基本步骤.排异反应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自学内容】

肝脏及胰腺移植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

【目的要求】

1.了解颅内压增高的机理和病因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脑疝形成机制

3.掌握颅内压增高、特别是脑疝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颅内压增高机理、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特别是小脑幕切迹疝)诊断和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要求】

1、熟悉颅骨骨折、特别是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掌握原发性脑损伤的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处理原则。

3、熟悉颅内血肿、开放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4、了解头皮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原则 [自学内容]

【教学内容】

颅骨骨折的类型、诊断和治疗,原发性脑损伤的机制、临床表现,继发性脑损伤的类型和表现、颅内血肿(特别是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和治疗,脑损伤的处理原则。

第二十一章颅脑和脊髓先天性畸形

【目的要求】

了解几种常见脑和脊髓先天性畸形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第二十二章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目的要求】

1.了解颅内、椎管内肿瘤的分类、诊断和监别诊断、治疗原则[自学内容]

2.熟悉颅内肿瘤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及各类不同性质颅内肿瘤的特点。

3.熟悉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教学内容】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和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原则、常见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和临床特点。

第二十三章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

【教学内容】

熟悉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颅内动静脉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自学内容】

1.了解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监别诊断、处理原则。

2.了解脊髓血管畸形、脑底异常血管网症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了解脑卒中的外科治疗

熟悉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颅内动静脉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第二十五章颈部疾病

【目的要求】

1.熟悉颈部解剖标志与分区

2.了解甲状腺的解剖生理特点。

3.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

4.熟悉甲状腺肿的类型、诊断及治疗原则。

5.掌握甲状腺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6.掌握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和治疗。

7.掌握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8.熟悉甲甲状腺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和防治。

【教学内容】

1.甲状腺的解剖生理概要;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特殊检查及治疗原则,甲亢手术的术前准备、手术要点和术后并发症;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和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原则;甲状旁腺的生理。

2.颈部肿块的疾病种类和诊断。

【自学内容】

慢性颈淋巴结炎、颈淋巴结结核、恶性淋巴瘤、颈部转移性肿瘤、甲状舌骨囊肿。【见习内容】

病例示范: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颈部肿块的临床病例分析。

第二十六章乳房疾病

【目的要求】

1.了解乳房的解剖和生理。

2.熟悉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熟悉乳腺囊性增生病、乳房纤维腺瘤的临床特点和处理。

3.熟悉乳腺癌临床表现、分期和治疗原则。

4.掌握乳房的正确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1.乳房的解剖生理概要;乳房的检查。

2.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乳房纤维腺瘤的诊断和处理。

3.乳腺癌的临床表现、转移途径、诊断和治疗原则。

【见习内容】

病例示范: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乳房肿块,结合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析。

第二十七章胸部损伤

【目的要求】

1.掌握多发性肋骨骨折、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血胸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断、急救处理及治疗原则。

2.熟悉胸部损伤的病理生理和急救处理原则。

3.了解单纯性肋骨骨折及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使用。

【教学内容】

胸部损伤概论、肋骨骨折、气胸、血胸、心脏损伤。胸腹联合伤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自学内容】病例示范或病案讨论,配备胸部X片及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第二十八章胸壁疾病

【目的要求】

了解肋软骨炎、胸壁结核和胸壁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原则。

【自学内容】

了解肋软骨炎、胸壁结核和胸壁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的原则。

第二十九章脓胸

【目的要求】

熟悉脓胸的原因、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急性脓胸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

2.慢性脓脗病因、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三十章肺部疾病

第一节肺大疱

【目的要求】

了解病因、病理,熟悉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自学内容】

了解病因、病理,熟悉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第二节支气管扩张的外科治疗

【目的要求】

熟悉临床表现。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禁忌证、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

【自学内容】

自学支气管扩张的病因、病理。

第三节肺结核的外科治疗

肺切除术

【目的要求】

了解肺结核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了解手术后并发症。

【自学内容】

肺结核的手术基本原则

胸廓成形术

【目的要求】

了解手术适应证、禁忌证。

第四节肺棘球蚴病

【目的要求】

了解肺棘球蚴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预方及治疗原则。

【自学内容】

了解肺棘球蚴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及治疗原则。

第五节肺和支气管肿瘤

肺癌

【目的要求】

了解熟悉肺癌病因、病理(1.分类 2.转移途径),熟悉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预防及治疗原则。了解肺癌早期诊断的方法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

肺癌的病因、病理分类、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要点。

【自学内容】

良性肺部肿瘤的病理分类、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及治疗要点。

【见习内容】

病例示范或病案讨论,X线胸片、病理标本、幻灯片、手术前后处理。

支气管腺瘤

【自学内容】

了解支气管腺瘤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肺或支气管良性肿瘤

【自学内容】

了解肺或支气管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第三十一章食管疾病

【目的要求】

熟悉食管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食管癌的病理、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其意义。食管癌的治疗原则和外科治疗方法。常见食管疾病的诊断的治疗原则。如腐蚀性食管狭窄、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憇室等。

【见习内容】

阅读食管钡餐片等。

第三十二章原发性纵隔肿瘤

【目的要求】

了解纵隔不同部位常见的肿瘤临床特征。了解临床纵隔划分区。熟悉常见纵隔肿瘤好发部位:

1.神经源性肿瘤:①植物神经系统肿瘤②起源于外围神经的肿瘤。

2.畸胎瘤及皮样囊肿

3.胸腺瘤

4.纵隔囊肿

5.胸内异位组织肿瘤

6.其他肿瘤

熟悉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教学内容】

常见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自学内容】

复习纵隔解剖与肿瘤好发部位和病理。

第三十三章、三十四章心脏疾病和胸主动脉瘤

【目的要求】

1.了解心血管外科发展简史和新进展。

2.了解体外循环和心肌保护的内容。

3.掌握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的手术适应证和治疗原则。

4.掌握胸主动脉瘤的手术适应证。

【教学内容】

1.心血管外科发展简史和新进展。

2.心外手术、闭式心内手术、心内直视手术的基本内容和体外循环、心肌保护在心血管外科的应用。

3.常见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血管疾病的手术适应证和治疗原则。

【自学内容】

结合儿科、心内科教学内容,复习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和诊断。【见习内容】

病案示范或讨论;心血管手术的围术期处理等。

第三十五章腹外疝

【目的要求】

1.了解腹外疝的概念、病因、病理解剖和类型。

2.熟悉腹股沟区的解剖,包括腹股沟管,直疝三角及股管等部位。

3.熟悉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和手术治疗原则。

4.熟悉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5.熟悉股疝的诊断要点和手术原则。

【教学内容】

1.腹外疝的病因、病理解剖和临床类型。

2.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3.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手术处理原则。

4.股疝的病理解剖、鉴别诊断和手术原则。

【自学内容】

切口疝、脐疝、白线疝

【见习内容】

病例示范:腹股沟疝的诊断,传统的疝修补手术,无张力疝修补手术。

第三十六章腹部闭合性损伤

【目的要求】

1.了解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步骤

2.掌握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急救、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

3.熟悉外伤性肝、脾和肠破裂的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病因,单纯腹壁损伤与脏器损伤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早期诊断方法,腹腔诊断性穿刺和诊断性冲洗。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急救和治疗原则,手术适应征及手术时机的选择。肝、脾、胰腺破裂和空腔脏器损伤的处理方法。腹膜后血肿、胰腺、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表现特点。

【见习内容】

病例示范、病案讨论:分析外伤史,讨论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作出临床治疗方案。

第三十七章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目的要求】

1.熟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2.掌握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诊断方法

3.熟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的病程演变和治疗原则

4.疗饥偶尔腹腔脓肿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教学内容】

腹膜的解剖和生理,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的原则及处理方法)。腹腔脓肿诊断和治疗:包括膈下脓肿和盆腔脓肿。

病历示范或讨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和腹腔脓肿的诊断和治疗。

第三十八章胃、十二指肠疾病

【目的要求】

1.了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2.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

3.熟悉胃、十二指肠溃疡四大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熟悉胃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胃、十二指肠的解剖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2.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手术适应症及胃溃疡恶变及大出血、溃疡穿孔、瘢痕性幽门梗阻的特点及诊断,治疗原则。

3.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种类,原理及选择,术后主要并发症及治疗。

4.胃癌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自学内容】

胃、十二指肠的淋巴引流及胃癌淋巴结分组情况

【见习内容】

病例示范: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的病例,外科查房。

第三十九章小肠疾病

【目的要求】

1.肠梗阻的病因及分类

2.肠梗阻的病理及生理

3.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4.肠梗阻的鉴别(包括单纯性与绞窄性、机械性与麻痹性、高位与低位)

5.结肠癌的病理及分期

6.结肠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教学内容】

肠梗阻:病因、分类、病理、病生、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结肠癌:临床表现、诊断、处理

肠道炎性疾病

小肠肿瘤

【见习内容】

典型肠梗阻的病例示范

不同部位结肠癌术式选择

第四十章阑尾炎

【目的要求】

1.了解阑尾的解剖与生理从而掌握阑尾炎的病因及病理、临床分类。

2.熟悉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从而掌握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3.掌握阑尾炎的治疗。

4.三种特殊类型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5.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及治疗

【教学内容】

阑尾解剖、急性阑尾炎病理和临床分类及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三种特殊类型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自学内容】

异位阑尾炎。

【见习内容】

1.典型病例示范: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2.见习阑尾切除

第四十一章直肠肛管疾病

【目的要求】

1.了解直肠、肛管的解剖和检查方法。

2.掌握肛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瘘、痔、直肠脱垂、直肠息肉的诊断和治疗。熟悉直肠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及其手术方法和适应证。

【教学内容】

直肠、肛管的检查方法。直肠、肛管脓肿的概念、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肛瘘的形成、分类和治疗方法。

痔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肛裂的临床表现。

诊断和治疗

直肠癌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手术方式及适应证。

【自学内容】

直肠、肛管的解剖。

第四十二章肝脏疾病

【目的要求】

1.了解肝脓肿的病因病理,熟悉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了解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熟悉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了解继发性肝癌、肝良性肿瘤及肝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

1.肝脓肿的病因病理,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鉴别和治疗。

2.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手术适应征。

【自学内容】

1.肝脏的解剖生理概要。

2.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

3.继发性肝癌、肝良性肿瘤和肝囊肿。

【见习内容】

病例讨论: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配合幻灯片、讨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第四十三章门静脉高压症

【目的要求】

1.熟悉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

2.掌握门静脉高压症的相关解剖、病理生理及关发症。

3.掌握门静脉高压症大出血的治疗方法及其适应症。

【教学内容】

1.门静脉系统的解剖特征。

2.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3.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外科治疗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和术式选择。

5.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非外科治疗。

【见习内容】

1.病例示范: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史、体征、典型X线片。讨论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示范三腔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第四十四章胆道疾病

【目的要求】

1.熟悉胆道疾病特殊检查的方法和适应症。

2.了解先天性胆道闭锁和先天性胆管扩张和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掌握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掌握急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了解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6.熟悉胆道蛔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7.熟悉胆道蛔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8.了解胆道疾病常见并发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处理。

9.了解胆道肿瘤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1.胆道疾病特殊检查。

2.胆石病、胆道感染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胆道蛔虫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自学内容】

1.胆道解剖生理概要。

2.胆道先天性畸形。

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4.胆道肿瘤。

【见习内容】

病例讨论: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有关检查,讨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第四十七章胰腺疾病

【目的要求】

1.了解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熟悉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及局部并发症。

2.了解慢性胰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了解胰腺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掌握胰腺癌和壶部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熟悉其治疗。

5.了解胰腺内分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

1.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局部并发症和治疗。

2.胰腺癌和壶腹部癌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自学内容】

1.胰腺的解剖生理概要。

2.慢性胰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胰腺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胰腺内分泌瘤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见习内容】

病例讨论: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讨论外科阻塞性黄疸(如胰头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法。

第四十八章脾脏疾病

【目的要求】

1.熟悉脾主要相关疾病。

2.掌握脾切除的适应症

【教学内容】

1.脾的主要相关疾病及主要临床表现。

2.脾切除的适应症。

【自学内容】

1.脾脏的解剖特点。

2.脾切除的手术方式选择。

外科教学大纲

外科学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医学专业的必修课。它的范畴是在整个医学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涉及各系统、各器官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知识;在治疗方面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通过外科学的教学,学生应最终掌握常见外科疾病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并学会某些外科基本手术操作。 外科学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部分:外科基础、外科常见疾病和外科手术学。外科基础,论述外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科常见疾病介绍其病因、发展规律、病理、临床表现、系统检查、诊断要点、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手术适应症等。外科手术学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观念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外科学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外科学》教材第六次修订于2003年完成,教学大纲根据教材的变化,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更加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讲授内容按要求不同分为掌握内容、熟悉内容、了解内容,讲授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并重视基础和临床的结合。在采用病例示范讨论、动物试验、参观及参加手术、观察大体标本等原有教学手段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外科实践模拟教学的经验和手段,将理论更好的实践相结合,在目前有限的医疗资源及环境下,提高外科教学质量。 二、课程基本要求 外科学总论 第一章绪论 自学 第二章外科领域的分子生物学 自学 第三章无菌术 自学 第四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一)熟悉 1.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酸碱平衡的维持

2.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掌握 体液平衡失调、酸碱平衡失调的临床处理原则 (三)了解 了解体内钙、镁、磷的异常 第五章输血 (一)熟悉 输血的适应症、并发症及其防治 (二)掌握 输血的技术 (三)了解 自体输血的作用和目的,血液制品和血浆增量剂 第六章外科休克 (一)熟悉 1.外科休克的病因分类,休克的临床表现,休克的诊断、监测 2.失血性休克、损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的特点及治疗 (二)掌握 休克的治疗原则 (三)了解 休克基本病理生理变化 第七章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一)熟悉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发病基础和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预防 (二)掌握 1.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基础、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三)了解 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应激性溃疡和急性肝功能衰竭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外科学的发展史和范畴、现况和我国外科方面的成就。 2.树立学习外科学的正确观点和方法。 【教学内容】 外科学的范围,它和其它学科的关系。重点强调外科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理论和基础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临床实践及操作技能,21世纪外科学发展的方向及对外科医师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外科领域的分子生物学 【教学内容】 1 .讲述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疾病的分子诊断、临床新型生物治疗手段和外科领域分子生物学的临床应用。 2 .复习生物化学基础课内容: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3 .简介新型分子诊断技术的种类和肿瘤标记物检测方法和分类。 4 .重点讲解基因治疗的内容和方法、介绍生物学应答调节剂疗法。 5 .讲解外科领域分子生物学临床应用的思路:外科疾病的。 第四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目的要求】 1.熟悉各型缺水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2.掌握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3.熟悉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4.熟悉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熟悉体液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教学内容】 高渗性、低渗性缺水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原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原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原则、步骤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自学内容】 体液在机体的分布。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概念。缺水和缺钠的关系。血液中镁、磷含量异常对机体的影响。血气分析在诊断酸碱平衡失调中的价值。 第六章休克 【目的要求】 1.熟悉外科休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变化。 2.熟悉休克的临床表现。 3.掌握外科休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 1.外科休克发生的原因和基本病理生理变化; 2.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观察休克病的一些指标; 4.失血性休克、损伤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病理变化特点。 【自学内容】 休克的分类 第七章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目的要求】 1.熟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概念。 2.掌握MOD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预防。 3.掌握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4.掌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基础、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5.了解应激性溃疡的发病基础、临床表现及治疗。 6.了解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发病基础、临床表现及治疗。 【教学内容】 MODS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预防。 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总学时:128 讲课学时:96 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容 第十九章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容】 1、颅压增高的概念、颅压的调节与代、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2、熟悉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 3、熟悉脑损伤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4、熟悉颅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外科学 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涉及到外科手术的理论与实践。外科 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各 种外科手术的技术和操作方法。为了规范外科学的教学内容和培养优秀的外科 医生,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外科学教学大纲非常重要。 一、外科学基础知识 外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在外科手术中,医生需要 对人体各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深入的了解,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手术操作。此外,医生还需要了解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因此,在外科学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掌握。 二、外科手术技术 外科手术技术是外科医生必备的核心能力。在外科学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和模拟训练,学生可以逐步掌 握各种外科手术的技术要领和操作步骤。此外,还可以通过观摩手术、参与手 术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 三、外科学的临床应用 外科学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的培养,还需要将其与临床实践 相结合。学生应该通过临床实习和病例讨论等形式,学习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如何进行手术前的评估和手术后的护理。通过实际操作和 临床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外科学的知识和技术。 四、外科学的研究与创新

外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学科,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因此,在外科学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可 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等方式,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外科学的伦理与职业道德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外,还需要具备良好 的伦理道德素养。在外科学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医学伦 理意识。学生应该了解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遵循医学伦理的要求,保 护患者的权益,维护医学的声誉。 总之,外科学教学大纲应该包括外科学的基础知识、外科手术技术、临床应用、研究与创新以及伦理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可 以规范外科学的教学内容和培养优秀的外科医生,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外科学》 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外科学》是医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涵盖了外科手术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以及相关临床知识的综合运用。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学习《外科学》对于全面了解医学知识体系,掌握外科实践技能,以及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外科学》,学生应能够: 1、掌握外科手术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以及相关临床知识。 2、了解并掌握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3、具备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正确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4、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患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1、教学内容(1)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手术器械的使用、手术部位的消毒与隔离、手术缝合等。(2)各系统器官的外科疾病:包括颈部、乳房、腹部等常见疾病的外科治疗。(3)外科急症与危重症处理:包括创伤、休克、心肺复苏等。(4)外科营养支持:包

括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5)外科手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2、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以课堂讲解、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方式进行。(2)实践教学:包括外科手术操作、临床见习等。(3)远程教育: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教学视频、讲座资料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问题讨论、手术观摩等。 2、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网络资源等多种手段。 五、考试方式与评分标准 1、考试方式: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践操作与考试成绩等部分。 2、评分标准:按照考试内容与要求,对外科学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评分。 六、教师团队与教学资源 1、教师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与临床实践的外科医生组成。 2、教学资源:包括外科手术设备、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中医外科学是一门研究中医外科疾病的学科,包括皮肤、疮疡、肛肠、乳房、疝、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中医外科学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清晰、实用的学习指导。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了解中医外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3、能够运用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诊断和治疗常见外科疾病; 4、培养学生对中医外科学的学习兴趣和临床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 1、中医外科学基本理论 1、气血理论 2、脏腑理论

3、经络理论 2、中医外科学基本知识 1、皮肤疾病 2、疮疡疾病 3、肛肠疾病 4、乳房疾病 5、疝疾病 6、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3、中医外科学基本技能 1、望诊 2、闻诊 3、问诊 4、切诊 5、针灸疗法 6、推拿按摩疗法

7、中药疗法 4、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1、介绍近年来中医外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2、介绍中医外科学的最新诊疗技术和方法 3、介绍中医外科学的最新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5、临床实践 1、组织学生参加临床实践,观察和诊断外科疾病 2、组织学生参加临床实践,学习外科疾病的针灸、推拿按摩和中药治疗方法 四、教学方法 1、采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示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中医外科学学习资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打印版范文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目标与要求 (一)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 (二)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 二、教学内容 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其它学科的关系。重点讲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怎样学习外科。 三、自学内容 外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外科成就。 第二章无菌术 一、目标与要求 (一)树立无菌观念,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二)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三)学会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四)学会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二、自学内容 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手术人员术前准备。手术区的准备。无菌操作规则。 三、见习内容 在外科基本操作教学中结合进行: (一)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 (二)洗手、穿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 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减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了解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治。 (三)学会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一般介绍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治;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体液平衡和渗透压的调节;酸减平衡的维持。

三、自学内容 体内镁、磷的异常;呼吸性酸中毒和碱中毒。 第四章输血 一、目标与要求 (一)熟悉输血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的防治。 (二)了解自体输血的作用 (三)了解血浆增量剂和血液成分的用途。 二、自学内容 输血的适应症和途径。输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自体输血的种类及其应用方法,血浆增量剂和血液成分的应用。 第五章外科休克 一、目标与要求 (一)熟悉外科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二)掌握休克的概念、分类、监测指标;了解低血容量性休克与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三)学会外科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外科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一般介绍休克的概念、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与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第六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目标与要求 (一)熟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 (二)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三)熟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四)熟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防治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 (二)一般介绍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原理和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治疗和预防。 三、自学内容: 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诊断、预防。 2.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疗法的原理。 第七章麻醉

《外科学》教学大纲(本科)

外科学 一、课程简介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已包括以下五大类:损伤;感染;肿瘤;畸形;某些须外科手术的其它疾病,如肠梗阻等。外科学课程包括介绍这些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知识,并强调治疗上能运用适当的外科治疗技术,学生在完成该课程后应能掌握常见外科疾病的临床知识和相应操作技能。外科学具体内容包括以下部分:外科基础、外科常见疾病。外科基础主要论述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科疾病部分介绍疾病的原因、发展规律、病理、临床表现、检查方法、诊断要点、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手术适应征等。 本门课程同时与国家级考试接轨,特别结合了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知识要点均应列为掌握层次。 二、理论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掌握内容:颅内压的形成与正常值。颅内压调节与代偿。颅内压增高的病因、病理生理。颅内压增高的类型。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脑疝的解剖学基础、原因、临床表现(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处理。 了解内容: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常见疾病。 2.颅脑损伤 掌握内容:颅脑损伤的概述。头皮损伤的解剖、分类、诊断、治疗。颅骨骨折的分类、诊断、治疗。脑震荡、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颅内血肿的形成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和手术适应症。 了解内容:颅脑损伤。 3.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掌握内容:颅内肿瘤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各类不同性质的颅内肿瘤的特点。 了解内容:椎管内肿瘤。 4.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 掌握内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病因、病理和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外科治疗。 了解内容:脊髓血管畸形。脑底异常血管网症。颈动脉海绵窦瘘。缺血性脑卒中的外科治疗。 5.颅脑和脊髓先天性畸形 掌握内容:脑积水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了解内容:颅裂和脊柱裂;狭颅症;颅底陷入症。 6.颈部疾病 掌握内容:甲状腺生理解剖;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特殊检查、外科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术前准备、手术和手术后注意事项、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亚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甲状腺癌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临床分期、治疗。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原则。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生理解剖、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了解内容:颈淋巴结结核。颈部肿块。 7.乳房疾病 142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总论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外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和其它临床医学学科密切相关。《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从事临床外科工作奠定基础,为学习其它临床医学学科,特别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医学学科的学习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理论知识 1、绪论(introduction) 掌握内容:外科疾病的分类;现代外科学的内容;外科学的范畴。 熟悉内容:外科的发展史;我国在外科学方面的成就。 了解内容:学习外科学的方法。 2、无菌术(asepsis) 掌握内容: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的方法:手术时无菌操作原则: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熟悉内容:无菌观念培养;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操作。 了解内容:手术室的常规管理。 3、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The unbalances of juices in surgical patients) 掌握内容: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防治原则;各型缺水、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熟悉内容:体液代谢平衡的调节,酸碱平衡的维持;高钾血症的诊断和治疗;代谢性碱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了解内容:体内水、电解质的分布及含量;低镁血症的诊断和治疗。 4、输血(blood transfusion) 掌握内容:常见的输血反应;输血并发症的防治。 熟悉内容:输血的适应证。 了解内容:自体输血的目的和作用;血液成分和血浆增量剂的用途。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外科学是有关外科疾病的理论体系,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知识,在治疗方面则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外科学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部分:外科基础、外科常见疾病和外科手术学。外科基础,论述外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科常见疾病介绍其原因发展规律、病理、临床表现、系统检查、诊断要点、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手术的适应症等。手术学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观点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总学时160学时,其中课内教学110学时,实践教学50学时。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外科学的范围和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 2、树立学习外科学的正确观点。掌握外科学的学习方法。 [讲授内容] 1、外科学的范围。 2、外科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3、外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外科成就。 4、重点讲解怎样学习外科学。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 第二章无菌术 [目的要求] 1、明确无菌术的概念、内容组成。 2、熟悉常用的灭菌、消毒方法,适用范围。 3、熟悉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4、掌握手术人员的术前准备。 [讲授内容] 1、无菌术的概念、目的意义及内容组成。 2、常用灭菌、消毒方法及适用范围。 3、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实习在外科基本操作教学中结合进行] 1、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 2、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方法]结合实验讲授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与酸碱 平衡失凋

[目的要求] 1、熟悉各型缺水、低血钾症的临床表诊断和防治方法。 2、熟悉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掌握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原则、步骤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讲授内容] 1、各型缺水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低钾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3、代谢性酸中毒、碱中毒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4、水、电解质代谢与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见习] 在病室观察病人和分析讲座,进行拟订治疗方案的练习。 [教学时数]4个学时。 [教学方法]结合临床启发式。 第四章输血 [目的要求] 1、熟悉输血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的防治。 2、了解自体输血的作用。 3、了解血浆增量剂和血液成分的用途。 [自学内容] 1、输血的适应症和途径。 2、输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3、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自休输血的种类及其应用方法,血浆增量利和血液成份的应用。 [教学时数]2个学时。 [教学方法]结合临床讲授。 第五章外科休克 [目的要求] 1、熟悉外科休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变化。 2、掌握休克的临床表现。 3、掌握外科休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讲授内容] 1、外科休克的病因和基本病理生理变化。 2、低血容量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病理变化特点相临床特点。 3、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自学内容] 休克的特殊监测指标。 [教学时数]1个学时。 [教学方法]结合临床启发式。 第六章多系统器官衰竭

《外科学(I)》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外科学(I) Surgery (I) 课程代码:26410241 学分:3.5 学时:63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63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课程实践学时:)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等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教材:教材名称:外科学;主编:陈孝平、汪建平;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版次第8版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外科学的范畴,不单纯局限于体表某些疾病,它包括许多疾病,并涉及到其病因、发生、发展、诊断、预防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方法。手术是外科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外科疾病不是都需要手术,更不能认为“外科就是手术,手术就能解决一切”。 外科学具体内容包括:外科基本问题、手术学、外科常见病的病因、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手术适应症等、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还应适当加一些新的学科动态、进展情况等内容。 本大纲供五年制医疗系外科学教学使用,是在参考了统编教材《外科学》第7版的基础上修订的,整个外科学总学时数为150,其中课堂讲授110,见习40,手术学学时包括在见习时数之内。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1:培养医学生对外科学各论的认识、理解和临床技能的能力 课程目标2:培养医学生对外科学的兴趣及规范化操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胸部损伤 (一)课程内容 1、概论:胸部损伤的病理生理、分类、紧急处理和急诊室开胸手术。 2、肋骨骨折:临床表现;治疗。 3、气胸:闭合性气胸、气胸和张力性气胸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4、血胸:临床表现;治疗。 5、创伤性窒息:临床表现;治疗。 6、肺爆震伤:临床表现;治疗。 7、心脏损伤:临床表现;治疗。 8、胸腹联合伤:临床表现;治疗。 (二)教学要求 掌握:胸部损伤的病理生理和急救处理原则;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闭式胸膜腔引流术的指征及方法。 了解:创伤性窒息、肺爆震伤、心脏损伤、胸腹联合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三)重点与难点(若不单独列出,需在教学要求中适当注明) 1,重点:胸部损伤的病理生理和急救处理;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闭式胸膜腔引流术的指征及方法。 2,难点:胸部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闭式胸膜腔引流术的指征及方法。 第二章胸壁疾病 (一)课程内容 1、漏斗胸:临床表现;治疗。 2、非特异性肋软骨炎:临床表现;治疗。 3、胸壁结核: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4、胸壁肿瘤: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二)教学要求 了解:漏斗胸、非特异性肋软骨炎、胸壁结核和胸壁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漏斗胸的诊断标准和常见的手术方式;胸壁结核的病理生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背景和目的 外科学总论是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旨在通过对外科学基本理 论和技术手段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系统的外科学思维和操作能力,为其今后成为合格的外科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安排 1. 外科学概述 - 外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外科学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 - 外科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临床外科学 - 临床外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外科病的基本分类和诊断方法 - 常见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3. 外科手术学

- 外科手术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技巧 - 外科手术器械与设备的使用 - 外科手术中的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4. 麻醉与复苏学 - 麻醉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麻醉药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 麻醉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 手术后的复苏护理原则和方法 5. 外科感染与抗生素应用 - 外科感染的病原学和发病机制 - 外科手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 抗生素的分类和选用原则 6. 外科医学伦理与法律 - 外科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 外科手术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和处理原则 - 外科医学法律责任和常见纠纷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案例讨论、模拟手术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将运用课堂讲解、病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讨论,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估方式 1. 课堂参与及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回答问题,并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 2. 期中考试: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考察学生对于外科学总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前言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重要的二级学科,是阐述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知识的科学。本次大纲修订,是参考教育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在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本科《外科学》第8版教材(人卫出版社)进行修的。作为《外科学》授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纲领,教师在讲授时必须保证完成大纲中的基本要求,教师应依此大纲为依据,认真写好备课教案。对学生的考试,也应以大纲为依据出题。 本次外科学教学大纲修订版本,在教学内容和课时(包括理论大纲和见习课)安排上均有变动,建议实际教学过程中,各附属医院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和适当调整,但是必须保证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的任务完成。外科学讲授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恰当的选择典型病例,结合教师的临床经验,配合理论讲解,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更多地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进行课堂讲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育中的主要目的。 外科学综合病案教学可以在第七学期末、第八学期末分别进行,主要内容有颈部结节、急腹症、梗阻性黄疸、腹部肿块等病症的诊断思路与处理原则,以基础外科(普通外科)疾病为主要教学病案内容。方式以大班教学、或全院(或全年级)病例讨论等形式进行。大学五年级实习期间,外科专业以普外实习为主,各教学医院根据医院特色适当调整实习教学安排,但基本上应遵循教学大纲要求、重视和突出“三基三严”教学,结合临床问题进行综合性实习讲座,各医院根据自己多年成熟的教学经验进行安排。

理论课学时分配 内容学时麻醉学 6 颈部疾病 4 乳腺疾病 4 腹外疝 4 腹部闭合性损伤 4 急性腹膜炎 2 胃十二指肠疾病 4 小肠疾病 4 阑尾炎 4 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6 肝脏疾病 4 门脉高压症 2 胆道疾病 4 胰腺疾病 2 周围血管疾病 2 颅内压增高2(1)颅脑损伤2(3)脑肿瘤 2 心脏外科总论及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基本知识 2 先心病外科治疗 2 成人心脏病及大血管病的外科治疗 2 胸部损伤2(3)原发性纵隔肿瘤2(1)食管癌2(3)肺癌2(3)脓胸2(1)肺囊肿、贲门失弛症2(1)泌尿系统损伤 2

2023年外科学教学大纲骨科部分

2023年外科学教学大纲骨科部分第六十一章骨折概论 目标要求: 掌握: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机制;骨折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和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了解:开放性骨折和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方法;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原则。教学内容:重点:骨折的分类、移位机制、临床表现、X线检查、常见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难点:骨折愈合过程,骨折的固定方法,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1、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 2、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 3、骨折的并发症。 4、骨折愈合过程。 5、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6、骨折的急救。 7、骨折的治疗原则。 8、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9、开放性关节损伤处理原则。 10、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第六十二章上肢骨、关节损伤 目标要求: 掌握:肱骨干骨折、前臂双骨折和桡骨下端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脱位的脱位机制、分类、临床表现、X检查及治疗。 了解: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肘关节脱位、桡骨头半脱位的脱位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教学内容:重点: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前臂双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的病因与分类、移位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脱位的脱位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难点:上肢骨骨折移位特点和治疗原则。 1、锁骨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2、肩锁关节脱位:脱位机制;分类;临床表现;X检查;治疗。 3、肩关节脱位:分类;肩关节前脱位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4、肱骨外科颈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无移位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学教学主干学科之一。外科学是以手术或手法为主要治疗方法的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外科学主要研究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生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 外科疾病主要包括: 1.损伤:由暴力或其它致伤因子引起的人体组织破坏,如内脏破裂、骨折、烧伤等,多数需要手术或其它外科手法处理,以修复组织和恢复功能。 2.感染:致病的微生物或寄生虫侵袭人体,导致组织、器官的损害、破坏,发生坏死和脓肿,这类局限性的感染灶适宜于手术治疗,如坏疽阑尾的切除、肝脓肿的切开引流等。 3.肿瘤:绝大多数肿瘤需要手术处理,良性肿瘤切除有很好的疗效,而恶性肿瘤手术能达到根治、延长生存时间或缓解症状的效果。 4.畸形:先天性畸形需要施行手术治疗,如先天性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肛管直肠闭锁等;后天性畸形如烧伤后瘢痕挛缩等,也需要手术修复,以恢复功能、改善外观。 5.其它疾病:常见的有器官梗阻性疾病,如肠梗阻、尿路梗阻等;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如大隐静脉曲X、门静脉高压症等;结石性疾病,如胆结石、尿路结石等;内分泌功能失调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常需要手术治疗予以纠正。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包括普通外科学〔血管外科学〕、泌尿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心胸外科学、骨科学、整复外科学、麻醉学等三级学科,主要由外科学教研室、整形外科教研室、麻醉学教研室、神经病学教研室神经外科组共同承担,本教学大纲主要适用于口腔医学专升本学生。 二、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掌握常见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三、时数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