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科技要求

合集下载

食品工业的生产技术与规范

食品工业的生产技术与规范

食品工业的生产技术与规范近年来,食品工业一直都备受关注,而且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爆发,食品工业的生产技术和规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食品工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它是负责生产食品并将其供应给世界各地的行业。

食品工业采用了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来生产安全,高质量的食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食品工业的生产技术和规范。

生产技术食品工业采用各种技术来生产不同种类的食品,例如饼干、巧克力和薯片等。

这些技术包括:1. 杀菌技术保证食品卫生和安全的关键即是要彻底清除食品中的微生物。

食品工业采用了各种杀菌技术来彻底清洁食品,从而确保食品的卫生和安全。

一些常见的杀菌技术包括高压灭菌、紫外线辐射、蒸汽灭菌和化学杀菌等。

2. 包装技术食品包装技术是确保食品在运输、储存和销售过程中保持新鲜的关键。

这种技术包括隔氧化、真空包装、缩片包装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食品更好地保持新鲜,同时降低在包装过程中的食品质量损失。

3. 密封技术食品包装不仅要新鲜,更要相对景观的包装。

食品工业采用了各种密封技术来保持食品的新鲜度,例如罐头封头、封口机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食品在运输和储存的过程中受到污染和氧化。

4. 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在现代化的食品生产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食品工业采用各种数码化的质量监控技术来确保每一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例如,采用虚拟产品设计的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带来更高的质量保障水平。

规范标准食品工业采用了严格的规范标准来确保生产出来的食品质量安全。

这些标准包括国际水平和本地要求。

其中一些国际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 GMP规范GMP是指制药质量规范,是制定制造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GMP规范是确保生产安全和质量标准的国际标准。

它涵盖了许多方面,例如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员工培训以及监督措施等。

采用GMP规范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从而确保生产出来的食品是安全的、健康的。

2. HACCP规范HACCP是指危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它是一种基于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和减轻风险的系统。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机械加工技术要求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机械加工技术要求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机械加工技术要求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的机械加工技术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要求:食品机械的材料应符合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如无毒性、耐腐蚀性、耐磨性等。

对于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部件,应选用符合食品接触材料标准的材料。

2. 加工精度:机械加工应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以确保机械的装配精度和工作性能。

具体的精度要求应根据机械的用途和工作条件来确定。

3. 表面质量:机械零件的表面应平整、光洁,无裂缝、毛刺、砂眼等缺陷。

对于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部件,表面应光滑、无污垢和细菌滋生的死角。

4. 公差配合:机械零件之间的公差配合应合理,以保证机械的装配精度和运转平稳。

公差的选择应根据零件的功能和装配要求来确定。

5. 热处理:根据材料和零件的要求,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如淬火、回火等,以提高零件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

6. 防腐蚀处理:对于易受腐蚀的部件,应进行防腐蚀处理,如电镀、喷涂等,以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

7. 密封性能:食品机械的密封性能应良好,以防止食品泄漏和污染。

密封件应选用耐腐蚀、耐高温、耐磨损的材料,并确保其与零件的配合精度。

8. 标识和可追溯性:机械零件应具有明显的标识,以便于识别和追溯。

标识应包括零件的名称、编号、材料、加工日期等信息。

这些技术要求是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的基本内容,具体的要求可能会因机械的类型、用途和工作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设计和制造食品机械时,应根据相关的标准和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技术要求。

2024年食品工业工作计划

2024年食品工业工作计划

2024年食品工业工作计划一、背景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保障国民的食品安全和满足人们对各种食品需求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加,食品工业亟需加强科技创新和质量管理,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制定2024年食品工业工作计划,以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提升行业水平。

二、总体目标1.提高食品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引进,推动食品工业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

2.加强质量管理,推动食品工业发展迈向更高的质量标准和品质水平。

3.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食品生产环节安全可靠,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

4.促进食品工业与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度融合,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协同发展三、具体措施1.加强科技创新(1)加大食品工业科研投入,鼓励企业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提高科研水平。

(2)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研究项目,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3)鼓励技术引进,引进国内外先进食品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推动食品工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生产线效率和食品质量。

2.加强质量管理(1)制定并完善相关食品质量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防范食品质量安全风险。

(2)加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控,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

(3)推动建立健全食品追溯制度,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可追溯性。

(4)加强食品工业与第三方质量认证机构的合作,提高产品质量的认可度和市场竞争力。

3.加强食品安全监管(1)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和监测。

(2)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农药、兽药等食品安全关键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可控。

(3)鼓励食品企业主动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和风险评估,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4)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促进公众自觉履行食品安全责任。

保健食品生产工艺研究及其技术要求内容

保健食品生产工艺研究及其技术要求内容

保健食品生产工艺研究及其技术要求内容新疆地区保健食品生产工艺研究及其技术要求
一、综述
新疆是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其自然环境、气候、土壤条件、水源条件等特点,为保健食品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据新疆统计局的数据,新疆的保健食品市场有八个主要品种,其中有三个是新疆特有的,其他五个主要品种则集中在其他省份。

新疆的保健食品品质与传统食品有所不同,新疆的保健食品生产具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该地区保健食品生产的工艺研究和技术要求建议有助于改善保健食品的品质,并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心的保健食品。

二、保健食品生产工艺研究
1、原料筛选
新疆保健食品的原料筛选主要分为几个环节。

首先要进行严格的原料质量检测,保证原料的新鲜度、无毒无害,确保保健食品具有最佳的营养价值。

其次,要挑选原料时应严格按照保健食品的品种选择原料,确保原料的新鲜程度,确保保健食品的饱和度和营养价值。

最后,应检查原料的成分,以确保原料的品质,避免出现有毒添加物的情况。

2、工艺流程
保健食品的生产工艺流程需要遵守几个规定,首先是采用先进的制作工艺,确保保健食品的品质;其次。

食品科学与工程要求

食品科学与工程要求

食品科学与工程要求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涵盖食品加工、食品营养、食品安全等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在学习这门专业的过程中,一般要求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1. 基础科学知识:包括化学、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数学、物理等的基本原理。

2. 食品加工技术:学习食品加工的基本工艺和原理,包括食品成分分离、食品加工方法、食品调味和储藏等方面的知识。

3. 食品营养学: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和其对人体的功能和影响,掌握合理膳食和营养配比的原理。

4.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习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评价方法,掌握食品卫生管理、食品检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5. 食品质量控制:了解食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掌握食品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

此外,食品科学与工程还需要具备以下能力:
1. 实验技能: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进行食品成分分析、食品加工实验和食品安全检测等实验。

2. 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食品科学与工程中的问题,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 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具备查阅相关文献、掌握最新科技动态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4. 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和项目。

总之,食品科学与工程要求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适应食品行业的发展需求。

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方向

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方向

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工业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创新的产业,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产业。

随着技术的发展,食品工业的产品质量、口感、营养成分等指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向的探索已经成为了食品工业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

一. 技术创新的重点1. 提高产品品质产品品质是食品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产品品质能够提高销售额,吸引更多顾客。

在创新方面,更好的手工工艺、设备自动化和自动化控制、高速化等可以提高产品品质的创新方向。

在保证产品营养、口感、味道、色泽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技术和不断优化、改进设备,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

2. 注重新产品开发新品种的开发需要更多的创新和研发。

新品种的出现能够增加企业的销售额。

食品工业领域新品种的研发需要针对消费者需求、市场需求,围绕食品加工技术提高和改进,注重营养、美味、保健三个方面,更好地响应市场需求。

3. 增强生产自动化功能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日益发展,生产自动化成为了食品企业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面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物流、供应链方面,自动化可以实现物料的快速处理和准确运输,提高物流效率。

同时,通过智能化的自动化生产管理,能够实现机器的自动调整、合理配料、自动计量、自动清洗等效果,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 发展方向1.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科技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开始投入到科技研发中,通过计算机仿真、新技术应用,改善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质量和效率,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

2. 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生产近年来,生产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食品企业应该通过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保护环境并为人们提供更健康、更安全的食品,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有益人体、环保、绿色的产品。

3. 发展冷链物流冷链物流可以保证鲜活、冷藏、冷冻商品在整个流通链上的品质保障和物流效率。

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食品冷链物流成为又一个突破口,有望成为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

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与应用要求

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与应用要求

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与应用要求食品安全是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而科技创新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与应用的要求,并探讨其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食品安全科技创新的要求食品安全科技创新要求充分结合食品安全现状和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应用。

具体要求如下:1. 物理技术创新:物理技术创新包括食品质量检测技术、食品保存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等。

要求不断开展食品安全相关的物理技术研究,并应用于食品加工和质量检测过程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2. 化学技术创新:化学技术创新主要包括食品添加剂的研发和应用、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分析和检测等。

要求开展食品安全化学成分分析和检测技术的研究,提高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性,并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3. 生物技术创新:生物技术创新包括食品基因改造、食品检测、食品贮存等。

要求加强对食品基因改造技术的研究,提高食品抗病能力和产量,同时加强对食品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提高食品安全防控水平。

4.信息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创新主要包括食品溯源技术、食品安全信息系统等。

要求开展食品安全溯源技术的研究,建立全程可追溯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应用信息技术,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二、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与应用的作用和意义1.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食品安全科技创新的应用能够帮助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比如,利用物理技术创新可以改善食品保存和加工过程中的传统问题,减少食品质量损失和污染风险。

2. 强化监管和防控能力: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够强化监管和防控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创新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实现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全程监控。

同时,通过化学技术创新和生物技术创新,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管和防控。

3. 推动食品产业升级: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与应用的不断推进,将推动食品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食品安全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食品工业科技投稿须知

食品工业科技投稿须知

注:此模板中内容上下并无关联性,是多篇文章的组合,主要目的是为作者提供本刊对稿件各部分的要求及书写格式稿件首页请按如下格式提供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职称,研究方向。

属基金项目的需写明项目级别及项目编号。

大标题,应准确、清楚、简洁地概括全文,20个字以内,标题内不应出现缩写字作者姓名1,作者姓名2,*(如果第一作者不是联系人,请在通讯联系人右上角标注*,并在第一页最下方写上“* 通讯联系人”字样)(1. 作者单位正式对外名称,省份及城市邮编; 2. 作者单位正式对外名称,省份及城市邮编)摘要:至少5~6个整句,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缺一不可)等。

摘要应以第三人称撰写,避免使用“本文”、“作者”等词汇。

应写成报道性文摘,并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全文的主要信息(特别注意所述内容均应包含在正文中,且数据一致)。

不要重复题目,给出文中的主要信息、关键步骤或数据,以便于检索;篇幅:报道性的以300字左右,指示性的以100字左右,报道—指示性的以200字左右为宜;缩写词首次出现时请给出全称,如: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

关键词:列出3~5个关键词。

关键词应重点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关键工艺,关键词之间用逗号相隔,结束处不用标点符号,缩写词请给出全称,如: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英文大标题应与中文完全对应,除第一个字母大写外,其它字母全部用小写(专有名词除外),不应出现缩写字,拉丁文需用斜体Effect of defatted soybean powder on noodle qualityMA Chen1, ZHENG Wen-xue2,*(1.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Technology, Tsina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2. 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6,China)Abstract: 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缩写词首次出现时请给出全称用被动语态陈述;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或讨论等时用一般现在时,用于叙述过去某一时刻(时段)的发现、某一研究过程(实验、观察、调查、医疗等过程)时用一般过去时;尽可能简洁;人称要采用第三人称;拉丁文应用斜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文1.5倍行距标题标题标题标题(二号宋体,居中,加粗)【说明: 标题是能反映论文中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含义笼统、泛指性很强的词语(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尽可能不用动宾结构,而用名词性短语,也不用“……的研究”,“基于……”)。

】作者11,作者22,作者31,……(四号楷体,居中)(1. 学校院、系名,省份城市邮编;2. 单位名称,省份城市邮编)(五号楷体,居中)摘要:(小五号黑体,缩进两格)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内容……(小五号楷体)【说明: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要使用科学性文字和具体数据,不使用文学性修饰词;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复杂的公式和复杂的化学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不要加自我评价,如“该研究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尚未见报道”等。

摘要能否准确、具体、完整地概括原文的创新之处,将直接决定论文是否被收录、阅读和引用。

摘要长度200~300字。

摘要一律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不使用“本文”、“文章”、“作者”、“本研究”等作为主语。

】关键词:(小五号黑体,缩进两格)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小五号楷体,全角分号隔开)【说明: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每篇文章标注3~8个关键词,词与词之间用全角分号隔开。

中文关键词尽量不用英文或西文符号。

注意:关键词中至少有两个来自EI控词表。

一般高校数字图书馆均可查到。

】中图分类号:(小五号黑体,缩进两格)TM 344.1(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文献标志码:(小五号黑体,前空四格)A(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说明:请查阅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一般要有3位数字,如TM 344.1)】引言(四号宋体,加粗,顶格)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五号宋体,段前前缩进两格)【说明:引言作为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

它简明介绍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

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收稿日期: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必须要有编号)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Tel);(E-mail)。

导师姓名(联系人),性别,职称,硕(博)士生导师,(Tel);(E-mail)。

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

引言中不应详述同行熟知的,包括教科书上已有陈述的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和基本方程的推导。

如果在正文中采用比较专业化的术语或缩写用词时,应先在引言中定义说明。

引言一般不超过800字,且不计入章节编号。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五号宋体,段前缩进两格)1 篇幅、正斜体、黑体(四号宋体,加粗,顶格,序号和标题文字间空半格) 1.1 篇幅(五号宋体,加粗,顶格,序号和标题文字间空半格)【说明:全文(计空格、图表占位)一般不超过7 000汉字。

】1.2 正斜体1.2.1 正体(五号宋体,顶格,序号和标题文字间空半格)【说明:变量名称用斜体单字母表示,需要区分时可加下标;下标中由文字转化来的说明性字符用正体,由变量转化来的用斜体。

】1.2.2 斜体【说明:量单位及词头用正体。

如kg、nm等。

运算符用正体,如d、exp、lg、max、min等;几个特殊常数用正体,如e、π、I。

】1.3 黑体【说明:矩阵、矢量、张量名称用黑斜体表示。

】2 层次标题【说明:层次标题是指除文章题名外的不同级别的分标题。

各级层次标题都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

即词(或词组)类型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

】3 插图(图题使用小五号黑体,居中,列于图下)【说明:1) 插图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一般不超过6幅。

2) 插图要精心设计和绘制,要大小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

插图中文字与符号均应植字,缩尺后字的大小以处于六号或小五号为宜。

3) 插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表格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

4) 插图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图序(如仅有1个图,可定名为“图1”)和图题,居中排于图下。

5) 函数图要有标目,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表示,如“p / MPa”;标线数目3~7个;标线刻度朝向图内;标值圆整,一般采用0.1 n, 0.2 n, 0.5 n和1 n, 2 n, 5 n以及10 n, 20 n, 30 n, 50 n(n=1,2,3,…)较好,不要把实验数据点直接拿来作为标值,如可将0.385, 0.770, 1.155,…改为0.4, 0.8, 1.2,…,将62.5, 78.3, 101.4,…改为60, 80, 100,…,并相应平移标值线(当然图面内的数据点或曲线不能变动)。

标值的数字一般不应超过3个数位,或小数点后面不超过1个“0”。

为此,可通过改用标目中单位的词头或量符号前的因数来保证标值的数值尽可能处在0.1~1 000。

例如:某图上标值是1 200, 1 400,…,标目为p / Pa,则可将标目改为p / kPa,相应地标值即改成1.2, 1.4,…。

某图上标值是0.005, 0.010, 0.015,…,标目为R,则可将标目改为103R,相应地标值即改成5, 10,15, …。

6) 照片、灰度图清晰,彩色图要转换成黑白图表示。

7) 地图、显微图以比例尺表示尺度的放大和缩小。

】4 表格(表题使用小五号黑体,居中,列于表上)【说明:1) 表格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表格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及文字表述重复。

2) 表格应精心设计。

为使表格的结构简洁,建议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

3) 表格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表序(如仅有1个表格,表序可定名为“表1”)和简明的表题,居中排于表格的上方。

4) 数值表格采用三线表,表头中使用“量符号/量单位”。

如表1所示。

表1 三线表示例x/cm I/mA v/(m·s-1) h/m10 30 2.5 40012 34 3.0 7005) 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

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

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或“…”(因“-”可能与代表阴性反应相混)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5 结论(结语)【说明:1) 结论或结语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可以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有待解决的问题2) 结论是在文章结尾时对文章的论点、结果进行的归纳与总结。

当从研究结果确实得出了有重要价值的创新性结论,或者对相同论题的研究得出与别人不同或相反的结论时,应采用“结论”作层次标题。

3) 当未得出明确的研究结论,或结论已在“结果与讨论”中表述,而同时需要对全文内容有一个概括性总结或进一步说明时,尤其是要对文章已解决和有待研究的问题表达作者的某些主观见解或看法时,用“结语”。

4) 文章结尾时如果不能导出条理性结论,则可写成结语进行必要的讨论,文中已有分步结论的可不再在文章结尾处写出结论。

5) 结论或结语中不能出现参考文献序号、插图及数学公式。

】参考文献:(五号宋体,加粗,顶格)[1] 期刊——作者.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刊名, 出版年, 卷(期): 起-止页码.(不要缺少页码). (小五号宋体,缩进两格;序号使用“[]”,和内容间空半格;内容中标点符号均使用半角,后空半格)[2] 专著——作者. 书名[文献类型标志]. 版本.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出版地和出版者必须有一个)[3]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作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专著作者. 专著题名. 版本.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析出文献的页码.(出版地和出版者必须有一个)[4] 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 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 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5] 电子文献——作者. 题: 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说明:(详见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1) 参考文献应是文中直接引用的公开出版物,以15篇以上为宜,其中80%应为期刊或会议论文,80%以上为近5年出版的文献,50%以上为外文文献(若是会议论文集析出文献,必须要有会议名称、论文集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起止页码)。

2)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标引处。

3) 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

西方作者的名字部分缩写,不加缩写点且姓名全大写。

4) 作者不超过3人的姓名都写,超过3人的,余者写“,等”或“, et al”。

5) 非英文期刊文献,先按原文列出该文献,然后另起一行附上其英文译文。

】参考文献类型标识英文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参考下面模式Trends of development of analytical technique for protein(四号Times NewRoman体,加粗)WEI Qin1,2, WU Dan2, ZHANG Xu-zhen2, LI Chao2, WANG Ke-liang(五号Times New Roman体)(1. Lanzhou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P.R.China; 2.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0, P.R.China)(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体)Abstract:(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The study of quantitative protein is very important and valuable in biochemical and clinical test as well as food test. In this paper, a review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rotein is presented in details, pertaining especially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tein and their applications using spectrophotometer method, fluorescent method and resonance Raleigh scattering method. Moreover, many important reaction systems and their analyt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displayed in the tables in order to keep this paper for reference. (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体)Key words: (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protein;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spectrophotometer method; fluorescent method(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体)【说明:英文摘要(100~150 words)须与中文摘要相对应,摘要应回答好以下4方面问题:1) What you want to do(直接写出研究目的,可缺省);2) How you did it(详细陈述过程和方法);3) What results did you get and what conclusions can you draw(全面罗列结果和结论);4) What is original in your paper(通过2)和3)两方面内容展示文中创新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