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目前最新进展.
胰腺外科的新进展

胰腺外科的新进展由于胰腺解剖学位置上的特殊性及其兼有内外分泌生理功能的复杂性,使得胰腺外科多数疾病的研究进展均落后于腹部其他脏器疾病的研究。
尽管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临床医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但同其他学科相比,胰腺外科的发展仍然相对较为迟缓。
然而全世界的胰腺外科工作者们不断探索研究的脚步却从未停止过,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现分别就胰腺癌、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移植和胰腺微创手术等几个方面分别加以叙述:1 胰腺癌随着外科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技术的日益完善,腹腔内多数恶性肿瘤的预后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然而胰腺癌的预后却远远不能令人满意,其总体的5年生存率仍旧低于5%,每年的胰腺癌新发病例数与死亡病例数几乎相等[1]。
目前有关胰腺癌的发病危险因素我们还知之甚少,仅知5%~10%有明确的遗传学相关因素,吸烟与胰腺癌的关系也较为密切。
导致胰腺癌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除了无痛性黄疸外,早期的胰腺癌患者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而超过90%患者一开始即表现为局部进展期或已有远处转移;(2)对于没有症状的患者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早期诊断极为困难;(3)即使在手术后接受辅助治疗的早期病例中亦有较高的复发率;尽管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惟一可能的治愈方法,但实际上能够真正做到根治性切除的病例低于10%,而在这部分可切除的病例中,5年生存率也仅在20%左右。
因此,世界各地的学者都在积极探索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如何能够改善胰腺癌的预后。
尽管有学者报告扩大淋巴结清扫能够提高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但多数临床研究结果并不支持此观点。
美国近期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研究表明,扩大淋巴结清扫与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在1、3、5年生存率上无统计学意义[2]。
另外,国内外的多项研究均已经表明,保留胰头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诸多方面较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未见有明显优势,但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概率却明显增多,因此不推荐使用此术式。
胰腺癌双免药物治疗方案

摘要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
近年来,随着生物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治疗在胰腺癌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潜力。
本文旨在探讨胰腺癌双免药物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治疗方案、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处理等方面,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引言胰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原因中的第五位,我国胰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由于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治疗效果较差。
目前,胰腺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等。
其中,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在胰腺癌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二、药物选择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近年来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取得显著进展的药物。
它们通过阻断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目前,针对胰腺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PD-1抑制剂:如纳武单抗(Nivolumab)、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等。
(2)CTLA-4抑制剂:如伊匹单抗(Ipilimumab)。
2.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是一类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包括细胞因子、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等。
在胰腺癌治疗中,免疫调节剂与ICIs联合使用,可提高治疗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免疫调节剂:(1)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α(IFN-α)、干扰素γ(IFN-γ)等。
(2)疫苗:如自体疫苗、肿瘤疫苗等。
(3)单克隆抗体:如CD40抗体、CD27抗体等。
三、治疗方案1. 单药治疗(1)PD-1抑制剂单药治疗:适用于PD-L1表达阳性的胰腺癌患者。
(2)CTLA-4抑制剂单药治疗:适用于CTLA-4阳性的胰腺癌患者。
2. 联合治疗(1)PD-1抑制剂+CTLA-4抑制剂联合治疗:适用于PD-L1和CTLA-4均阳性的胰腺癌患者。
(2)PD-1抑制剂+免疫调节剂联合治疗:适用于PD-L1阳性的胰腺癌患者。
(3)CTLA-4抑制剂+免疫调节剂联合治疗:适用于CTLA-4阳性的胰腺癌患者。
2024胰腺癌NCCN指南解读

2024胰腺癌NCCN指南解读引言胰腺癌是一种高度致命的恶性肿瘤,其治疗策略的选择对患者的生存期和质量具有重大影响。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的指南为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南。
本文档将深入解读2024年NCCN胰腺癌指南,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胰腺癌患者。
指南概述诊断- 影像学检查:指南推荐对疑似胰腺癌的患者进行腹部CT扫描,以评估肿瘤的位置和范围。
MRI和pet-CT也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 生物标志物:血液中的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但其特异性不高。
- 组织病理学: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可通过细针穿刺活检(FNA)或手术切除后进行。
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指南推荐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进行手术。
- 新辅助化疗:指南建议在手术前使用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 辅助化疗:手术后,患者可接受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的辅助化疗。
- 放射治疗: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放疗可以作为术前或术后辅助治疗。
- 系统性治疗: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指南推荐使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和紫杉醇联合治疗。
指南更新点分子靶向药物- 指南强调了针对特定分子异常的靶向治疗,如针对BRCA1/2突变的PARP抑制剂。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得到了认可。
综合治疗策略- 指南强调了多学科团队在胰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包括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和病理科的专业合作。
结论2024年NCCN胰腺癌指南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治疗框架,强调了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随着新药和治疗技术的出现,这些指南可能会继续演变,以反映最佳临床实践。
请根据您的具体需求继续完善文档内容,包括具体药物剂量、治疗流程、特殊情况的处理等详细信息。
胰腺癌临床研究进展

胰腺癌临床研究进展胰腺癌,作为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治疗的重大挑战。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胰腺癌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诊断技术的改进早期诊断对于胰腺癌的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影像学检查如增强CT、磁共振成像(MRI)和内镜超声(EUS)等技术在胰腺癌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EUS 不仅能够清晰地显示胰腺的细微结构,还可以通过穿刺活检获取组织样本,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液体活检技术的发展也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 DNA 等标志物,有助于在症状出现之前发现肿瘤的存在。
二、治疗方法的创新1、手术治疗手术切除仍然是胰腺癌可能治愈的主要方法。
然而,由于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包括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应用,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同时,对于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新辅助治疗(术前进行的化疗、放疗等治疗)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2、化疗化疗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传统的化疗方案如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等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近年来,一些新的化疗药物如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也被应用于胰腺癌的治疗,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此外,针对特定基因突变(如 BRCA1/2 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奥拉帕利在胰腺癌的治疗中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潜力。
3、放疗放疗在胰腺癌的治疗中主要用于缓解疼痛、控制局部肿瘤进展等。
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如立体定向放疗、质子重离子放疗等,能够更精准地照射肿瘤组织,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4、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
然而,胰腺癌的免疫治疗效果相对有限。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如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放疗等,以期提高治疗效果。
不可切除胰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不可切除胰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胡润;李俊蒽;姚沛;桂仁捷;段华新
【期刊名称】《临床肝胆病杂志》
【年(卷),期】2024(40)2
【摘要】胰腺癌作为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正逐年上升,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因分期较晚而失去了手术机会。
尽管以吉西他滨、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仍有部分患者因无法耐受化疗而失去治疗机会。
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来临,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展现出的优异疗效使其成为对抗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胰腺癌高度的异质性及复杂的免疫微环境,针对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并未取得显著效果,因此亟需探寻新的治疗靶点及药物攻克这一难题。
本综述基于胰腺癌常见分子靶点及肿瘤免疫相关靶点探究在不可切除胰腺癌中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为胰腺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总页数】7页(P426-432)
【作者】胡润;李俊蒽;姚沛;桂仁捷;段华新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胰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2.胰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3.真实世界中免疫与靶向药物治疗不可切除晚期肝癌降期转化的临床效果
4.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成本测算
5.胰腺癌放化疗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腺癌自杀基因疗法新进展】

【胰腺癌自杀基因疗法新进展】【】R735 【】A 【】1672-3783(xx)08-0477-01 胰腺癌是发展迅速且预后不良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率较低,术后复发率高,对化疗不敏感,目前尚无理想疗方法。
随着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治疗逐渐开始应用于临床疾病的研究,近年对自杀基因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研究颇多,本文就胰腺癌自杀基因疗法研究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一、自杀基因治疗将自杀基因转导入肿瘤细胞,再用相应的药物前体或细胞毒因子,前者通过自杀基因编码的特异性酶类将无毒的药物前体在肿瘤细胞内代谢成毒性产物或细胞毒因子与其受体结合,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以前又称为肿瘤的药物基因治疗,也有称为病毒介导的酶解药物前体疗法(vius directed enzyme prodrug therapy,VDEPT)[1]二、自杀基因治疗的作用机制代谢产物的直接毒性作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自杀基因转导至肿瘤细胞中,然后全身或局部注射无毒、低毒的前体化疗药物,由于肿瘤组织中表达“自杀”基因,编码酶将前体化疗药物转化为具有杀肿瘤作用的毒性代谢产物,在肿瘤局部形成一个药物浓聚区,可以增强疗效,并减弱化疗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达到选择性杀伤肿瘤的目的。
三、胰腺癌的自杀基因几种治疗模型(一)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基因及其底物丙氧鸟苷丙氧鸟苷HSV TK基因/GCV HSVCD基因编码的胞嘧啶脱氨酶,可将胞嘧啶代谢为尿嘧啶,使5-Fc转化为细胞毒性代谢产物5-Fu,从而发挥细胞毒作用。
TK基因治疗胰腺癌是通过这种基因编码的胸苷激酶特异地将核苷类似物药物前体,如羟甲基无环鸟苷(Ganciclovir,GCV)磷酸化,进而在细胞进一步代谢成三磷酸GCV,后者可抑制细胞DNA聚合酶的功能或竞争性地渗入细胞DNA造成DNA合成终止使细胞死亡。
近年来,HSV TK基因较广泛地应用于胰腺癌治疗研究中,Block A 等[3]用HSV TK基因/GCV治疗胰腺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结果体外生长的胰腺癌细胞高效表达HSV TK基因,并显示了“旁观者效应”;荷瘤鼠瘤内注射HSV TK,继之使用GCV 8天,肝转移瘤明显缩小、坏死。
胰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

MA b的治 疗 作 用 ,用 各 种 白介 素 (L 、菌 落 集 落 刺 激 因子 I)
[ 中图 分 类 号 ] R 3 . 7 59
[ 献 标 识码 ] C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 9 4 2 0 )6 0 4 - 5 0 7 15 (0 80 — 4 6 0
胰 腺 癌 的发 病 率 有 逐 年 增 பைடு நூலகம் 的 趋 势 , 侵 袭 性 强 , 移 其 转
早 , 发 现 时 大 部 分 已是 晚期 , 乏 有 效 的治 疗 。分 子 生 物 且 缺
1 胰 腺 癌 免 疫 治 疗 的 基本 设 想 胰腺癌细胞编码一些肿瘤抗原 , 目前 尚未 发 现 胰 腺 癌 特 异 性 抗 原 , 肿 瘤 相 关 抗 原 较 多 , 如 C A, A1 . , A 0 E C 99 C 5 , C 9 , A 4 , A 9 ,p n 1 D p n2 C 24等 。 些抗 原 A1 5 C 2 2 C 4 4 S a . , u a . , A7 — 这
年 . 免 疫 调 节 剂 的 研究 主要 有 以下 一 些 新 的研 究 成 果 。 对
癌 细 胞 表 面 , 活 免 疫 细 胞 , 死 抗 体 标 志 的 肿 瘤 细胞 。在 裸 激 杀
通 过 多 种 途 径 被 免 疫 反 应 中的 细 胞 成 分 所 识 别 . 生 免疫 反 产 应 , 通 过 体 液 免 疫 应 答 、 特 异 性 免 疫 应 答 多 种 途 径 消 灭 并 非 肿 瘤 细 胞 。其 具 体 策 略 包 括 : 克 隆抗 体 ( oolnla t 单 m ncoa ni — bd , b , oy MA ) 免疫 调 节 剂 , 继 性 免 疫 治 疗 , 过 主动 性 免 疫 治 疗 。
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研究

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研究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谓居高不下。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为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本文将从影像学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探讨胰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影像学诊断1. 胰腺癌的常见影像检查方法胰腺癌的常见影像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成像)等。
其中,CT是当前最常用也是最可靠的一种检查方法。
2. 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CT可以清晰地显示胰腺、肿瘤以及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血管、淋巴结等进行分析来评估肿瘤的浸润程度。
此外,CT还能够帮助鉴别良性与恶性肿块,并对转移灶进行准确定位。
3. MRI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优势相比于CT,MRI具有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以及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更准确地显示胰腺肿瘤的形态、位置和浸润范围。
此外,MRI还可通过胰管造影来观察肿瘤对胰管的侵犯情况,以及评估肝脏和淋巴结的转移。
4. 影像学技术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近年来,医学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为胰腺癌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对大量影像数据进行深度学习训练,能够建立起一套准确可靠的早期诊断模型,有助于实现对潜在肿瘤的快速筛查与定位。
二、治疗方法与研究进展1. 外科手术治疗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治愈胰腺癌最有效也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传统的手术方式包括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根治性全胰切除等。
随着微创技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基于保留功能性组织的手术方式被应用于胰腺癌患者。
2. 影像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尽管外科手术是胰腺癌最佳治疗方法,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手术。
对于局部进展的患者或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介入治疗成为有效的替代方案。
该方法利用影像学技术精确定位肿瘤,并通过经皮穿刺、放射性消融、栓塞等方法破坏肿瘤组织。
3. 靶向治疗药物的发展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通过针对特定分子通路或表面抗原进行靶向干预,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并减轻对正常组织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