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记得牢 趣味巧记显神效
历史知识有效记忆方法

历史知识有效记忆方法人类历史悠久,因而历史学问浩如烟海,对这浩繁的史实,单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所以在学习历史学问中要讲究方法,抓住环节,弄清道理,找出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以开发智力,提高实力,增加记忆。
以下是我要与大家共享的历史学问有效记忆方法,仅供参考学习!历史学问有效记忆方法一、单字组词记忆法很多历史学问记忆时简单发生混淆或者记不坚固,这种情形假如我们各提取它的一个字再组成一个词或一句话,就会发觉很有意思,并且有利于加强记忆。
例如:唐朝时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
把后者分别提取一个单字“邢”和“白”,然后组成“百姓”这个词(谐音)。
“百姓”-“白邢”就是邢窑生产白瓷。
又如,19世纪晚期和19世纪早期德意志大文学家歌德和席勒。
歌德的主要著作《浮士德》。
可以用“三德”两个字协助记忆,德意志──歌德──《浮士德》。
同时,共同的志向和追求,使歌德和席勒结下了真诚的友情,依据他们的遗嘱,这两位先后离世的大文豪最终合葬在一起,成为世界文坛的佳话。
这真赛过一部“爱情”故事,而席勒的代表作是《阴谋与爱情》。
又如:马克尼独创无线电报,莫尔斯独创有线电报,可组成“无马有莫”加强记忆效果。
历史学问有效记忆方法二、编小故事、笑话记忆法某些相关联的历史学问内容杂且散,不易联系到一块儿,假如我们能编成一个小故事或一个小笑话来协助记忆,事情就变得简洁、简单多了。
比方,两汉农业的新成就可以编一故事。
黄河(两汉治理黄河)岸边一个农夫,用牛拉着一辆“耧车”(播种工具),车上装着北方种植的小麦,农夫要到集市上用小麦换取南方生产的水稻。
赶集回来后,他又忙着到温室栽培蔬菜去了(西汉人们已经利用温室栽培蔬菜)。
再如: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西班牙主要占据了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以及亚洲的菲律宾,而巴西被葡萄牙占据。
可以编笑话,把“巴西”想像成一个漂亮的姑娘,“巴西姑娘”爱吃葡萄,而把葡萄牙看作是盛产葡萄的地方,用“巴西嫁到葡萄牙”这句话协助记忆,就可以轻松地记住这一学问点。
九年级历史知识巧记方法

九年级历史知识巧记方法历史是一门广博而深刻的学科,它记录着人类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历史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九年级历史知识的巧记方法。
一、时间轴记忆法历史中有许多重要的时间节点和事件,采用时间轴记忆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
可以将时间轴绘制在纸上或使用电子设备,在轴上标出重要历史事件的年份和具体内容。
通过视觉的方式对时间进行排序和记忆,可以更好地记住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以及重要性。
二、故事情节联想法将历史知识转化为故事情节,结合个人经验和想象力进行联想,是一种很有效的记忆方法。
以有趣的方式编排历史故事,让历史知识变得生动而易记。
例如,记住明朝的万历皇帝是嘴巴大、爱吃的皇帝,这样的形象更容易记忆,而不是仅停留在无趣的历史背景和日期上。
三、关联记忆法历史中的许多事件和人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通过建立关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
可以根据历史事件的发展逻辑,将不同事件或人物进行关联,以此帮助记忆。
例如,若要记忆法国大革命中的三个阶段,可以将其与过程中的三个标志性事件联系起来:巴士底狱的被攻陷、君主被处决、拿破仑的出现。
四、图表整理法对于复杂的历史知识,使用图表整理法可以将信息以图表形式呈现,更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的组织结构和关系。
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时间线、表格等形式,将历史事件、人物和关系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历史知识的内在逻辑,同时也方便复习和记忆。
五、口诀歌谣法口诀歌谣法是一种既有趣又有效的记忆方式。
通过将历史知识转化为易于记忆的诗歌、歌谣或者口号,可以帮助我们循序渐进地记住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而且,通过唱歌的方式,可以轻松地记忆大量的历史信息。
例如,宋朝的治世一般记不住,但是通过编写一个简短的口号如“宋太宗、太宗皇帝,治政有道到四方”来帮助记忆。
巧记历史知识小方法

巧记历史知识小方法
历史难记,容易忘记。
人名、地名、年代繁杂,这是在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因此,需要一些巧妙的小方法,科学记忆。
1、在理解上下功夫。
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在于理解,要理解记忆。
做到这一点,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弄清历史事件产生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
2、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可采用以下方法:
(1)公式法:如同学习数学一样,可以归纳总结一些基本公式,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经过+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等。
(2)比较法:把两个以上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异同点,这样可以防止张冠李戴。
(3)联想法
可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纵向就是抓住某一知识要点,前后连贯起来;横向主要针对中外发生的在相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或不同时期的同类历史事件联系起来。
如能有效掌握此方法,灵活运用,对历史课的学习一定会有帮助。
高中历史记忆的小窍门

高中历史记忆的小窍门窍门1、规律记忆法历史知识虽然繁多而复杂,但是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规律进行记忆。
如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许多国家发生,但各国的背景有着共同之处,主要的规律就是本国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封建势力或殖民势力严重地阻碍它的发展。
规律记忆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记忆法,它窍门2、歌诀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就是把重要的历史知识变成诗歌、民谣、顺口溜、快板等形式来记忆。
例如:关于历代农民起义,可以通过以下歌诀进行记忆:陈胜吴广揭竿起,刘邦项羽诛暴秦。
绿林赤眉灭新莽,黄巾起义反东汉。
隋炀帝,施暴政,群雄聚义在瓦岗。
黄王起兵为百姓,冲天将军入长安。
元末义军裹红巾,改朝换代朱元璋。
李自成,进北京,崇祯吊死万岁山。
洪杨率领太平军,攻占南京作天京。
坚持反清十四年,中外敌人梦魂惊。
窍门3、谐音趣味记忆法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
如:记苏联在1924年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可记做乌外有两只鹅。
即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外高加索。
这样趣味性强,记得快而牢。
窍门4、提取字头法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头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
如:记646年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时,可记为分田土改即分配土地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土地属国家;改革行政制度。
窍门5、概括记忆法就是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
如:拉美革命的过程可概括为:一场革命、二个阶段(18101815;18161826)、三个中心(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三个领导人(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反对2个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一场决战(阿亚库巧战役)即123321就可以将整个拉美革命进程完全掌握。
窍门6、关键字词法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如:我们可将形成的过程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即①开始;②进一步;③大大加深;④完全陷入。
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②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④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初二历史知识点巧记方法:歌谣式、比较式、推导式

初二历史知识点巧记方法:歌谣式、比较式、推导式历史是了解一个国家、民族或文明的发展与变迁的重要途径,也是可以触发人们深思的重要课程。
初中历史是学生接触历史学科的重要阶段,在初二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点。
如何高效地记忆这些知识点,是许多学生面临的难题。
本文介绍三种巧记方法:歌谣式、比较式、推导式,帮助初二学生轻松理解并记忆历史知识点。
歌谣式歌谣是一种简单易记的表达方式,利用朗朗上口的节奏和韵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
以下是几个例子:一、天下一统汉武帝天下分裂秦灭亡,汉高祖振兴中兴时,四百年经营汉家业,天下一统汉武帝。
这首歌谣简单明了地概括了汉武帝登上帝位后所做的事情。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在他的治理下,汉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开创了文化艺术的新时代,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
二、七国之乱战国七雄鼎立时,七国之乱一统期,秦始皇即位建大业,楚汉之争中兴起。
以上歌谣通过朗朗上口的节奏和韵律,将战国时代神秘而又激烈的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国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这场战争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成就了秦王朝的崛起。
三、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宋词元曲志,明清小说大成就,中国文学发展史,峥嵘起浪盛世领。
这首歌谣短小精悍地概括了中国文学发展史的整个过程,并运用了富有感染力的节奏和韵律,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发展的历程。
比较式比较式是将历史知识点与现实联系起来,寻找相似之处或对比,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以下是几个例子:一、百岁老人来自古代我们今天很难想象活到百岁的生命是多大的一个里程碑,但在古代,百岁老人并不奇怪。
因为古代人的生活条件远远落后于现代,医疗技术、保健和营养水平都比现在低得多。
二、纸张重要性我们现在很难想象没有纸张有多么不便,但在古代,写字是使用竹简、兽皮或者其他硬纸质材料完成的。
纸张的出现使得文化知识得以大规模传播和传承。
三、商业繁荣在古代,商业非常繁荣,与现代的商业一样重要。
高考历史复习趣味记忆法

高考历史复习趣味记忆法
趣味记忆法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就深刻,记得也牢。
因此,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造谜语或用谐音等,使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可提高记忆效果。
例如我讲巨鹿之战时,就简略补充”破釜沉舟成语典故。
讲楚汉战争时补充”背水一战、”四面楚歌等典故。
在讲赤壁之战时朗诵苏轼的《赤壁怀古》等诗篇。
讲商鞅变法告诉学生用”欠三壶酒的谐音来记前359年这一时间,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有人讲,历史就是现实。
也就是说历史上发生过的事,现在还在继续发生,只不过形式发生了变化,而现实中的很多事都有历史的影子。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我们现在的改革,历史上多次发生过,现在世界各国的争端和战争,回顾历史,和中国的战国时代、三国时代、欧洲和西亚的帝国时代,多么相似,历史上的悲欢离合的悲剧、喜剧,我们的现实不也在一幕幕重复上演吗。
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要把历史与现实割裂开,要以现实去理解历史,以历史来关照现实,那你就会学出乐趣了,那么对历史就会有深入的体会,对现实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仿佛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历史知识记忆小窍门

历史知识记忆小窍门
学习历史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点,以下是一些记忆小窍门,帮助你更有效地记住历史知识:
1. 联想记忆法:将知识点与一些生动、形象的图像或故事联系起来,以便更容易记忆。
2. 归纳总结法: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有助于加深记忆。
3. 口诀记忆法:将知识点编成口诀或歌曲,以便更容易记住。
4. 时间轴记忆法: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事件的前后关系。
5. 关联记忆法:将知识点与已有的知识进行关联,以便更容易记住。
6. 重复记忆法:通过不断重复来加深记忆,可以在课后及时复习,或者定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点。
7. 思维导图法:将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8. 情绪记忆法:将知识点与自己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以便更容易记住。
9. 定位记忆法:将知识点与特定的位置或场景联系起来,以便更容易记住。
10. 讨论记忆法: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通过交流来加深记忆。
这些小窍门并不是孤立的,可以结合使用,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和自己的学习习惯选择合适的方法。
另外,学习历史不仅仅是记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意义,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初二历史知识点巧记方法:歌谣式、比较式、推导式

初二历史知识点巧记方法:歌谣式、比较式、推导式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初中阶段必修的科目之一。
学习历史,首先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但是这些知识点非常的枯燥,很难记忆。
所以,本文将介绍三种巧记方法,帮助初二的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点。
一、歌谣式记忆法歌谣式记忆法,是指将历史知识点融入到歌谣之中,通过歌谣的形式来记忆。
歌谣式记忆法可以帮助同学们快速而轻松地记住历史知识点,而且还能让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愉快。
例如:夏商周春秋战国秦统天下汉兴唐盛宋辽金夏元明清近看完这些中国历史知多少这首歌谣把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朝代简单地串起来,用韵律和押韵使整首歌谣更加好记。
同样的,将其他的历史知识点用类似的方式编写歌谣,能够帮助学生轻松记忆,并迎合学习英语记单词、背诗文的思路。
二、比较式记忆法比较式记忆法,是指将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异同点通过比较的方式来记忆。
这种方法注重于历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点。
例如:中国最早的两个朝代是夏朝和商朝。
两者的相同点是都是黄河流域的中心地带,有着较为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不同点是夏朝建立者为启,商朝建立者是汤,夏朝是个传说中的朝代,商朝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朝代。
通过比较式记忆法,同学们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毕竟交叉比对不仅减轻了单独记忆的难度,而且有助于建立概念体系,将知识点结合起来三、推导式记忆法推导式记忆法,是指通过推导和归纳历史知识点的规律来记忆。
这种方法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世界文明史可以分为四大文明:黄河文明、泰晤士河文明、幼发拉底河文明、尼罗河文明。
黄河文明孕育了中华文明,泰晤士河文明孕育了西方文明,幼发拉底河文明孕育了印度文明,尼罗河文明孕育了埃及文明。
通过推导式记忆法,同学们可以深入理解世界文明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点。
总结以上是三种巧记方法,即歌谣式记忆法、比较式记忆法和推导式记忆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知识记得牢趣味巧记显神效
在平常的历史教学中,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这个现象:历史知识枯燥乏味,事件,时间记不住,学生不感兴趣。
老师教学费劲,虽是下了一番功夫,但不见什么效果。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也是一直困扰广大教学工作者的一大难题。
本人从事历史教学多年,累积了一些经验,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人如果没有记忆,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在历史学习中,学生应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巧妙的方法来记忆历史知识,帮学生寻找学历史的窍门,提高学习历史兴趣。
一、顺口溜巧记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长时间受到同一个单调的刺激,就会使大脑疲劳,大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衡,影响思维的发展。
但这时若来一段顺口溜,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们在讲授《祖国统一大业》时,要总结台湾的历史和现实,用这么一首顺口溜:
台湾自古磨难重,荷兰日本先后统。
民族英雄郑成功,但悲不见九州同。
骨肉分离真悲痛,只因台独阻交通。
一国两制保成功,中国终成大一统。
再如在讲授中国古代文字发展史时,我们可以使用这样一首顺口溜:
甲骨文字起殷商,周代青铜铸金文,统一小篆是秦皇,隶书秦兴行于汗,楷书汉兴今通畅,连笔书写是草书,行书兼取二者长。
这就避免了平铺直叙的枯燥,让学生在笑声中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口诀巧记
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扣住要害字,把复杂、繁多的识记材料加以凝炼、压缩进行记忆。
比如:清朝皇帝的顺序:
努皇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
康雍乾(康熙、雍正、乾隆);
嘉道咸(嘉庆、道光、咸丰);
同光宣(同治、光绪、宣统)。
再如帝王年代口诀: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三。
这样就把清朝的10位皇帝的顺序排列清楚了。
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可编成口诀:
一二三八古,12379;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届二中会,已经到49。
这里概括了党的九次会议,一大、二大、三大、八七会议和古田会议分别在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年、1929年召开;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都在1935年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则在1949年召开。
三、趣味巧记
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性质的突出表现,它们对中国近代史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中考常考的重点。
但这些条约的内容易混难记,更易遗忘。
为此,笔者在实践中采用缩记法、字头法、谐音法、排比法等方法多管齐下,生动形象,好记难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北京条约》主要内容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准(许)天天陪酒”。
解释:“准”──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天天”──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陪”──谐“赔”音,指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 万两白银;“酒”──谐“九”音,指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用谐音法记为“哥哥开厂赔两亿两”。
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开”──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厂”──口岸设厂,内销免税;“赔两亿两”──赔款两亿两。
四、编笑话巧记
一些有关的历史知识内容繁杂而且零散,不容易联系到一起,要是我们能编成一个小故事或者一个笑话来帮助记忆,学习历史知识就变得简单通俗了。
如西班牙殖民扩张主要是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以及亚洲的菲律宾,而巴西被葡萄牙占领。
可以编这样的笑话:
“巴西姑娘”爱吃葡萄,于是就嫁到了盛产葡萄的葡萄牙去。
把巴西比喻成一个美丽的姑娘,把葡萄牙看作是生产葡萄的地方,用这个方法就可以轻松记住这个知识点。
五、对比巧记
对比记忆法是在历史总复习阶段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历史知识的对比,
使我们对这些知识点由朦胧模糊逐渐变得明朗清晰。
比如:我们在复习英法资产阶级的革命时,了解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我们对比它们的不同点:
①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掌权者(英国:斯图亚特封建王朝;法国“波旁王朝);
②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英国:苏格兰人民起义;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
③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英国: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法国: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④资产阶级革命被处死的国王(英国:查理一世;法国:路易十六);⑤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重要文献(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
六、归纳巧记
有些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学习时容易,可是需要记忆时却很难,要是用简短的几个字来归纳所学的知识,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果。
如学习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内容,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六”来归纳记忆:①一条大运河;②沟通南北两方;③运河沿岸有三个重要城市:涿郡、洛阳、余杭;
④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⑤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⑥流经了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工六个省。
学生还可以用简短几个词来概括,具体内容再展开记忆。
比如《辛丑条约》内容可以用“钱禁兵馆”:①“钱”是要清政府赔款;②“禁”是要清政府保证禁止人民反抗;③“兵”是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兵;④“馆”是划分租界,建立领事馆。
以上是我的教学过程中累积的一些经验和心得,谈的不是太深,可能存在一些不妥,还请各位同仁和专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