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语与文化关系的提纲

委婉语与文化关系的提纲
委婉语与文化关系的提纲

The research on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in Eng lish Euphemism

I. Introduction

Euphemism is universal in people's use of language. It originates from "word fetishism" in ancient times, and now it is an active element in communication of every class, every field. To achieve successful social communication, we can hardly spend a day without euphemisms. They are "embedded so deeply in our language that few of us, even those who pride themselves on being plainspoken, ever get through a day without using them" (Rawson, 1981:3). In a word, Euphemism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daily life. Every society, every speech community and every social class has various kinds of euphemisms of its own. For a long time, related research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euphemism have attracted a lot of attention.

II literature review

2.1The Defini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

2.2 Classification of euphemism

2.33 The Social Influences of Euphemism

Euphemism is widely used in America and Britain. It has a long history. New euphe misms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According to its applied functions, I’d like to divid e it into three parts: Avoidance, Courtesy and Disguise. Through studying the three fun c tions, we can understand the western society’s view on value and morality.

III The forma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s

3.1Phoneticdevices

3.2Spelling devices

3.3vocabulary devices

IV The social func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s 4.1 For evasion

4.2For disguise

4.3For elegance

4.4For politeness

V.The relationship of euphemism between social function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VI.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

6.1.religious belief

6.1.1.The evolu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

6.2.standard of conduct

6.3. ideological conception

VII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in euphemism

7.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Culture 7.1.1 Individualistic

浅谈-英语委婉语特点其应用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其应用 中文摘要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总有些不能直截了当说出来的话。在人们交际的过程中,有些词语使人尴尬,惹人不快,招人讨厌或令人害怕,如果直接表达出来会给人一种粗俗、轻浮、无礼的印象。因此在一些场合为了避免难堪,或减轻对人的感情伤害,人们创造了委婉语。在西方社会文化生活中,在很多领域,人们广泛地使用着委婉语,这和世界上多数地区是一样的。本文着重介绍了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探讨了人们使用这些委婉语的原因。 关键词 英语委婉语;特点;应用 Abstract In every society there are certain things that are supposed to be unspeakable. A fair number of words make someone embarrassed、unhappy、dislike or fear when used in munication. If we express the meaning in the direct way, we will make such impression which is vulgar, frivolous, and impolite. In order to avoid the embarrassment or ease the sting of harsh words, man has created euphemisms. In western cultures, many of the fields that people tend to euphemize widely are not different from anywhere in the world.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nglish

委婉语的语用礼貌分析

委婉语的语用礼貌分析 一、引言 英语词Euphemism(委婉)来源于希腊语,意为“好听的话”。《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斯托克和哈特曼等编著)中对委婉语的定义是: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关于委婉语的分类有很多,有人从委婉语的功能上将其分为传统委婉语和文体委婉语两类:前者与禁忌语(taboo)有关,是消极委婉语;后者与礼貌,避免冲突并满足交际双方利益和心理的需要有关,是积极委婉语。例如: janitor被称为building engineer, cemetery叫做memorial park,“He needs help in learning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fter class.”等都属于委婉语的范畴。 在日常交际中,仅仅清楚、准确地表达信息是不够的,由于语言不当甚至粗俗引起的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例子屡见不鲜。礼貌作为一种社会润滑剂,被时时处处使用着。对此,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 .H .Leech在1980年从语用学角度,提出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作为对Grice合作原则的“拯救”,解释了人们为什么要违反会话准则以含蓄地、间接地表达自己,并指出,人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礼貌的考虑,为了维护双方的面子,这就不得不与委婉语产生密切的联系。 二、委婉语与礼貌原则 (一)礼貌原则及其准则 Leech(1987)提出的礼貌原则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使自身受惠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使自身受损最大,使他人受损最小”。也就是尽量赞誉别人,让自己多吃一点亏。在语言形式上采取赞美对方和自谦的手段,取悦对方从而达到良好的交际目的。其准则如下: 1.策略准则(用于指令和承诺) a.使他人受损最小 b.使他人受惠最大 2.宽宏准则(用于指令和承诺) a.使自身受惠最小 b.使自身受损最大 3.赞扬准则(用于表情和表述)

委婉语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最早由George Blunt 在16 世纪80 年代提出。在希腊语中,委婉语原是指“好兆头”或者“吉祥的话”等。直到现在,对委婉语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一般而言,委婉语通常被定义为“用一个无意冒犯的、令人愉悦的表达来代替另外一个直接的、使人不快的表达,也就是,用善意的谎言来掩盖事实的真相”[2]。为了顺利地达到交际目的和效果,人们往往尽量避免提及一些粗鲁无礼的或人们避讳的词语,取而代之的是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因此,委婉语是言语交际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 [1] 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1- 37.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随着认知语言学科的发展,从转喻的角度来剖析委婉语的构成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Lakoff&Johnson 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对概念隐喻进行了详尽的研究[1],为委婉语构成的探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2] Neaman, J.S. & Silver, C.G. Kind Words—A Treasure of Euphemism [M]. New York: Facts on File. World Publishing Corp, 1983. Rawson Hugh认为委婉语是使用温和、惬意或迂回的词汇替代粗鄙、痛苦或无礼的说法。 5 Rawson,H.,1981,A Dictionary of Euphemisms andOther Double-talk,Crown Enright(1985)认为世界因受到阻碍而停止运行,人类因不用委婉语的表达方式而充满敌意。Enrigh, D.J. Fair of Speech---The use of Euphemism. New York,1985 Hudson(1980)认为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几乎所有人,包括那些自诩言谈最为直截了当的人,每天都在使用委婉语。 Hudson, R. A. Sociolingu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0 从本质上说,禁忌语因为禁忌而产生,委婉语由于禁忌语而存在。但是由于时事的变迁,自然物

指示语类委婉语及其委婉机制

指示语类委婉语及其距离机制 邵军航 (`上海金融学院外语系,上海201209) 摘要:指示语类委婉语是由人称指示语和时间指示语的语义变异构成的。人称代词语义变异委婉语的机制是通过将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拉大或缩小:对于不属于同一心理领土的交际对象,信息组织者往往采用拉大心理距离的手段,而对于心理领土内的交际对象,信息组织者往往采用缩小心理距离的手段。过去时态是距离性的,而时态类委婉语就是通过将心理距离拉大,以表示不冒犯信息接受者的心理领土而达到委婉的。 关键词:指示语类委婉语,距离机制 中图分类符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由不同手段构成的委婉语有不同的委婉机制,这些机制大致分为美化机制、弱化机制、距离机制。对于地位卑微的职业和档次较低的商品或服务,我们常采用语义扬升手段来构成委婉语。而这类委婉语就是通过将不好的事物说好听一些而避免直陈所带来的消极心理反应。其机制是美化机制。对于除卑微职业、档次较低的商品或服务、请求、称呼等之外的其它需委婉表达的事物,我们常采用意象替换(主要是借词委婉)、迂回陈述(以问代陈、弱说代替强说、双重否定)、焦点转移(主要包括隐喻和转喻类委婉)、语音变异、省略,等手段构成委婉语,其机制是将直陈语给人带来的心理上的痛苦、厌恶、不适等的强度减弱。而由指示语构成的委婉语是通过距离机制达成委婉的。指示语类委婉语包括人称指示语类委婉语、时间指示语类委婉语。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讨论空间指示语类委婉语及其距离机制。 一、指示语类委婉语 指示语包括空间指示语、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社会指示语和语篇指示语。而指示语类委婉语主要是通过人称指示语和时间指示语中的时态指示语的语义变异构成的。第一人称包括讲话者;第二人称包括听话者;而第三人称既不包括讲话者,又不包括听话者。(Burling, 1970:14-17; Levinson, 1983: 69)第三人称和第一、第二人称的区别在于它不是话语事件中的具体参与者(Lyons, 1977: 638)。人称代词有其特定的指示对象和指示功能,但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人们出于表达的需要,常变换使用人称代词。单复变换是用单数形式表示复数内容或复数形式表示单数内容;异称变换是将第一人称用作第二、第三人称,或将第二人称用作第一、第三人称;或将第三人称用作第一、第二人称。人称变换的目的可能是多样的,如有的是为了委婉,有的是为了避免表达的单调枯燥,有的则是为了转换视角。因后两者与委婉无关,我们在此不予讨论。 (1) 小芹板起脸来说:“金旺哥!咱们以后说话规矩些!你也是娶媳妇的大汉了!”(赵树 理《小二黑结婚》) (2)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 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理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例(1)中的“咱们”指的是金旺哥,替换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例(2)中的“人”是第三人称,是“人家”的简略用法,此处相当于第一人称单数形式“我”;“我们”是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此处却表示讲话人自己,即相当于第一人称“我”。在文章的写作中,作者

浅析英汉委婉语语用功能

浅析英汉委婉语语用功能 [摘要] 委婉语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由于文化的差异,英汉委婉语在表达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其功能基本相同。本文从语用方面浅析了英汉委婉语的五种功能,即避讳功能、礼貌功能、避俗功能、掩饰功能和幽默功能。 [关键词] 委婉语;语用功能 委婉语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人与人交往中, 人们力图用比较含蓄、婉转、无刺激的语言淡化或排除各种令人不愉快的联想, 从而增加交际过程中言语表达的可接受性、认同性和得体性, 减轻听者的心理刺激和压力, 使其更容易接受, 以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和效果。 委婉语广泛存在于各种语言中,为了揭示委婉语的普遍规律,更好地理解这两种语言中委婉语的重要性,本文拟从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入手,对英汉委婉语进行浅析。 一。、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一)避讳功能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或者社会中都存在语言禁忌,语言的禁忌和其他某些特定场合中不宜使用的词语一样, 与委婉语有着必然的联系。人们普遍认为,在某些交际场合中回避禁忌语是衡量交际对象文明修养的尺度,体现社会进步的象征,这是委婉语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所在,只是由于东西方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习俗的不同,所回避禁忌的具体词语有所不同罢了。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文化, 都对死亡怀有强烈的恐惧, 都非常忌讳直接使用“死”( d i e)字。因此在各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代用此词的委婉语。据不完全统计, 英语和汉语中类似“死亡”的委婉语各有300多条。 年迈必然导致死亡,象征着大限将临。所以英美人大多怕老,忌老。英语交谈中若直言不讳地用“old people”指“老年人”会引起对方的极大不快。为礼貌起见, 人们往往使用“seasoned men”(经验丰富的人)、“well-preserved men ”(保养得很好人)等委婉说法, 因为在英语文化中, 老就意味着“无用”。汉语中情况则不同,“年老”包涵“阅历丰富、受人尊敬”等意思, 所以人们常常会用陈老、老总等称呼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二)礼貌功能 礼貌功能是人们在言语交流中,为了避免冒昧与无理,使用一些表示客气谦恭的委婉语,以使交际活动在语气温和的环境中进行,这是委婉语重要的语用功能之一。 委婉语的礼貌功能体现在里六个方面: (1)得体:就是在说话的过程中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让别人多得益。语言的雅俗不同,交际效果也会截然不同,日常交往中应注意选用雅言,禁用脏话;多一些委婉语,少一些坦言直语。 (2)宽宏:尽量少让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3)赞誉尊敬:尽量少贬损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 个体在社会影响下意识到: 别人和自己一样, 有好强心理。你要得到别人的尊重, 就必须先尊重别人; 要想听到别人的赞扬,就必须主动赞扬别人。因此,在交际中,应该以赞扬他人为主 (4)(4)谦逊: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损自己。

浅谈语言及文化中的委婉语和禁忌语

摘要语言和文化是种辩证关系,每一种语言都是其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既服务于文化又反映了文化的需要。这篇文章仅谈论语言中的两个小方面-委婉语和禁忌语,并以此来研究他们如何在多方面反映文化。因此本文着重于讨论委婉语和禁忌语的定义及其他们的关系,委婉语的交际目的以及委婉语的语用特征。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委婉语的使用,以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现实感。关键词委婉语禁忌语交际目的语用特征每个国家的语言是其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化对语言也有种内在的、不可避免的影响,所以语言和文化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篇文章就从研究委婉语和禁忌语来看语言如何影响文化,以及常见的禁忌语及运用委婉语的目的和语用特征。一、委婉语和禁忌语的定义及其关系 Taboowords (禁忌语)这个词最初用于波利尼西亚,当时禁忌语和宗教有着一定的联系,宗教仪式中的一些语言是神圣的,在其他场合就是禁忌语,如果使用就是亵渎神灵。后来禁忌语就定义为:人们在说话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敢或不愿说出的某些具有不愉快的联想色彩的词语。禁忌语在说英语国家里同样存在,但一些禁忌语和宗教是没有联系的。比如,性,性器官,排泄物。说英语的人都避免(fuck)性交,(prick)性器官等类似的词语。一些人甚至把 breast (乳房),也称作为禁忌语。(Shit)粪便,(fart)放屁,这样的词一般也是受过教育的人所避免的。禁忌语的存在就促进了委婉语的产生,因为委婉语能很好的代替禁忌语。所以委婉语和禁忌语是同一交际中的两个方面。委婉语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比喻语,是一种语言学现象,更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委婉语广泛用于工作,报纸,杂志以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另外,委婉语在我们的语言学习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了解委婉语和禁忌语对学好语言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委婉语这个的单词来源于古希腊。前面一部分eu 意思是good(好的),后面一部分phemism意思是speech(言语),所以整个单词euphemism 的意思就是(好听的言语)。委婉语是一种用无害或悦耳的词语替代那些较直接或唐突的言词,用善意的话语把事实掩盖起来的修饰手段。一般认为,凡是表示禁忌或敏感事物的含蓄、迂回或动听的言词,均在委婉语之列。比用portly(发福的)和full figured(丰满的)来代替(fat)肥胖。二、使用委婉语的目的无论是在写作还是在说话中修辞都是一种工具,而委婉语作为一种比喻语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想使用这种语言来达到一定的目的。所以在现实的表达中,我们使用委婉语就是想突出它的目的性,或者是想表达一种语用效果。常见的禁忌语及使用委婉语交际有以下三个主要目的:(一)第一种目的——避讳委婉语的产生与古代社会中某些原始信仰遗存下来的语言禁忌有关。人们由于对不理解的神秘力量的恐惧而形成了一些消极的防范措施,在语言上的表现就是语言禁忌。为了避免想象中的不利后果,在某种场合不讲某些话,而采用避讳的说法或词语(委婉语)去代替。语言禁忌的内容多是人们生活中充满偶然的、无法把握的东西,如未来命运、生死、吉凶等。由于人们对神灵的崇拜或畏惧,或者因为神灵神圣不可侵犯,或者认为神灵太神奇可怕,所以使用委婉语。英语世界中的人不敢擅自使用上帝的名义,便用jeepers (天呀)和gosh(天哪)代替Jesus (耶稣或主)和God(上帝)。无论西方东方,“死”都是人们很忌讳的一个词语。在英语中,人们一般不直截了当地说die(死),而是把die委婉语,例如(pass away)离去,(toanswer thelast cal 了)应答最后的呼唤,perish (谢世),expire(断气),emit thelast breath 呜呼哀哉,endone's days (寿终正寝)。fall asleep(睡觉)、rest (休息)、depart (去了)、jointhe(great)majority(加入群体)、be gone(走了)、go to heaven(进天堂)、safe in the arms of Jesus(进入上帝的怀抱)、jointheangels (加入天使的队伍)、begonetoabetter land (去了圣地)、quit theworld(离弃了世界)、depart fromthewor- ld (离开世界)、breathe one's last(最后一口气)、go to another world(去了另外一个世界)、go to one's home(回老家)、trou- blesbeover now(结束苦难)等等。我们用这些委婉语不仅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而且不会对听者心理造成害怕和痛苦,可以说文解字 318 安徽文学 2008 年第期 8 使听者心里更加舒服。如果我们直接说某人(die)死了,不仅表

浅谈-英语委婉语特点应用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 中文摘要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总有些不能直截了当说出来的话。在人们交际的过程中,有些词语使人尴尬,惹人不快,招人讨厌或令人害怕,如果直接表达出来会给人一种粗俗、轻浮、无礼的印象。因此在一些场合为了避免难堪,或减轻对人的感情伤害,人们创造了委婉语。在西方社会文化生活中,在很多领域,人们广泛地使用着委婉语,这和世界上多数地区是一样的。本文介绍了委婉语同禁忌语的关系,委婉语对语境的依赖性,着重介绍了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探讨了人们使用这些委婉语的原因。 关键词:英语委婉语;禁忌语;语境;特点;应用 Abstract In every society there are certain things that are supposed to be unspeakable. A fair number of words make someone embarrassed、unhappy、dislike or fear when used in munication. If we express the meaning in the direct way, we will make such impression which is vulgar, frivolous, and impolite. In order to avoid the embarrassment or ease the sting of harsh words, man has created euphemisms. In western cultures, many of the fields that people tend to euphemize widely are not different from anywhere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uphemism and taboo and the dependence on the context. It mainly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 and the causes of using euphemism. Key words: English euphemism; taboo; context; characteristics; application

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摘要:委婉语是语言的“消毒剂”和“润滑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委婉语的使用,因此对委婉语的语用分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委婉语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之后运用意义和所指理论及合作原则理论分析了委婉语会话含义产生的原因,最后阐述了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语用、会话含义、委婉语、 1、关于委婉语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在各种文化形态中都大量存在,且作为一种语言策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离不开它的使用。委婉语的起源地在希腊,它最初是源于宗教迷信的禁语,宗教迷信反映了在委婉语的起源中社会心理的重要性。从古至今,遍及全世界,对于委婉语的解释千变万化,不尽相同,本文且采用邵军航在其《委婉语研究》中对委婉语的界定,即:委婉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于使人感到畏惧、惊恐、羞耻、自卑、内疚、不适等各种消极心理反应即痛苦的事物,信息组织者(说写者)有意地运用语音、语义、语法等手段而形成的对这些事物非直接的语言或言语表达,从而避免使信息组织者本人和信息理解者(听读者)感到痛苦。这个定义不仅涵盖了委婉语所涉及的语境依赖性(在特定的语境中——既包括时代、地域、文化等大的语境,也包括上下文、话题、交际双方等小的语境)、婉指对象(使人感到畏惧、惊恐、羞耻、自卑、内疚、不适等各种消极心理反应即痛苦的事物)、构成手段(运用语音、语义、语法等手段)、伴生性(非直接的语言或言语表达)、原动力(避免使信息组织者本人和信息理解者感到痛苦)等方面,而且“语言或言语表达”既包括了词语又包括了句子和语篇,从而使委婉语的外延和内涵都得到比较清楚地界定,将委婉语从非委婉语中区分出来。 2、委婉语会话含义成因探析 意义和所指理论中的“意义”主要指词、短语或句子本身的抽象意义,即词典中的意义,它是静态的;“所指”即意义所代表或指示的客观事物。“意义”是用来指称事物的,是人们表达“所指”的媒介,但它也需要具体的言语形式作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论文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摘要:委婉语的创造和使用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一面镜子。英汉委婉语具有很多相似处,但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因素,它们之间在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本文从英汉委婉语的词源、表现手法、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及文化意义等几个方面对英汉两种委婉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英语;汉语;委婉语;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bstract: Euphemism is not only a widespread linguistic phenomenon, but also a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It is a mirror of a particular society.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have many similarities but more differences on forms and connotations because of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 and historic background.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from its origin, the way of its formation, its forms, contents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s. 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euphemisms; contrastive study 0. 引言 到目前为止,有关委婉语的研究已有许多,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等角度进行的,。综观委婉语的研究历史,我们发现国内外委婉语研究者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个别语言上,缺乏深入的多语间的对比研究。而关于英汉委婉语之间的对比研究,国内外著作较少,要揭示委婉语的普遍特征,或更好地理解某一语言委婉的特殊性,还须通过对比的方法。本文将从英汉委婉语的词源、表现手法、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及文化意义等几个方面来对比分析英、汉委婉语的异同。 1. 英汉委婉语的词源 英语中的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源于希腊语的前缀eu(好)和词根pheme(说话)意为good speak(说好听的或善词令)。因此,euphemism 就是“说好听的话”或“讨人喜欢的话”。《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所给的定义是用比较模糊但更温和或比较委婉的单词或短语代替直言直语。王德春等认为,汉语辞

汉语委婉语与文化

汉语委婉语与文化 提要: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同时也是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我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汉语秉承汉文化的影响,一直以含蓄婉转著称,因此言语交际中多使用委婉语。本文主要从宗教因素、等级观念、礼仪传统、历史典故等方面讨论文化对汉语委婉语的影响。 关键词:委婉语;文化;禁忌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语言人文性中的文化不同于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化。它主要是指对语言起约束或促进作用的那些制度、规则以及保持并反映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差异性的特征。 语言是有人文性的。语言的人文性是指在语言的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特征。于根元在《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中提出“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人类文化的主要载体,同时又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要带上人类文化的许多信息,打上人类文化的种种烙印。而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方言就体现着不同类别、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人的独特的人文性,语言和民族文化、人类文化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和文化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区别的。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也影响和制约着文化的发展。语言是可以折射出本民族文化和心理的一面镜子。文化对语言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不但影响和制约着语言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和制约着人们对语言的使用。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对本民族语言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这就导致了不同民族的语言各有其与众不同的一面。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会使用不同的委婉语。委婉语的使用体现了文化对语言的制约。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表现在语音、语法和语用等诸多不同的方面。委婉语与文化的关系主要是表现在文化对语言的实际运用的影响。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会尽量使语言和具体的语境相适应,委婉语是为了不让人感到不适而借用另一种表达方式来代替想要表达的事物,人们会从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到隐含的意义。这是文化对语言影响的具体表现。委婉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中华民族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经受了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文化造就了中国人礼貌婉转的风格。委婉语能够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是特定文化的缩影。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产生了特定的委婉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宗教因素

浅谈汉语委婉语

浅谈汉语委婉语 【摘要】语言的交际职能是语言的生命力。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委婉语是随着文化的发展而产生并不断改变完善的,它使语言的交际更为圆融和自然。汉语委婉语作为一种民俗现象,它的产生受到民族政治经济、民族社会结构、民族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特征及价值观体系等一系列超语言的人文因素的影响。委婉语是由“指称”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决定而构建的一种语言替代,对任何所指物的委婉表达,都是通过语言替代来实现理想的语言效果。 【关键词】委婉语文化语言替代 【正文】 美国语言学教授Edward Sapir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①L.R.Palmer也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②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语言理解就包含着文化理解,同时语言理解需要文化理解;语言理解的层次越高,文化理解也就越高,需要的文化理解也越高。 李泽厚先生曾就“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论述了人与自然相辅相成的关系,语言与文化也是如此密不可分。语言跟着社会发展的进程从无到有,逐渐演变,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其它社会现象和意识联系在一起,反映着文化因素,同时也被文化的变迁影响。逻辑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他的书中曾经有关于语言的阐述——语言图象论。他认为语言是世界的投影,语言的结构反映了世界的结构,通过对语言的剖析,可以看清世界。 而我国杰出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对此作了浅显简明的总结:“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 语言的发展,由于内因和外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呈现出种种不同的现象。从空间和结构上反映出来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语言间的相互影响,主要有借用、混合和融合三种情况——相互接触较多的语言中,最容易发生借用现象,这是使语言丰富发展的重要手段;混合在借用的基础上加深加广,是指在长期的混合使用过程中,一种语言或两种语言渗入 ① Edward Sapir,Language,P.221 ② L.R. Palmer,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Linguistics,P.151

修辞手法-委婉语

6. 委婉语 EUPHEMISM 1. 定义 Euphemism: A figure of rhetoric by which an unpleasant or offensive thing is described or referred to by a milder term (CD); A polite, tactful, or less explicit term used to avoid the direct naming of an unpleasant, painful, or frightening reality (WED); A word or phrase used to avoid saying another word or phrase that is more forceful and honest but also more unpleasant or offensive (CIDE). 英语Euphemism (委婉)一词源于希腊语euphemismos,意即good speech (吉利话或好的说法)。作为一种修辞格,Euphemism (委婉)指的是以较文雅、悦耳或温婉的说法来代替粗野、刺耳或直露的说法。它能借助语音、语法、词汇及其他修辞手段,得体地表达生活中那些使人尴尬、惹人不快、招人厌恶或令人恐惧的事物。其主要修辞作用是在语言表达上减少刺激性和敏感性,从而起到一种缓冲或美化作用。 英语委婉语数量众多,其运用范围涉及到社会生活诸领域,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2.表达方式 1)有关疾病、残疾、衰老、死亡的委婉语

疾病 soft in the head头软了( 实指疯mad ); the big C大写的C、long illness长期之病 ( 实指癌cancer ); Hansen’s disease汉森之病 ( 实指麻风病leprosy ); irregularity不规则 ( 实指便秘constipation ); heart attack心脏状况( 实指心脏病heart attack disease ); problem skin皮肤有问题 ( 实指粉刺acne ); mental hospital / mental hospital精神病院 / 精神健康中心( 实指疯人院madhouse ); look off colour气色不好 ( 实指身体有病 ); social disease社会病 ( 实指艾滋病 )。 残疾 在学校里,把disabled students (残废学生)婉称为special students (特殊学生);把the crippled婉称为the handicapped (走路不方便的人);把blind students (盲学生)婉称为visually retarded students (视力有毛病的学生);把deaf (聋)婉称为hard of hearing (听力有困难);把stupid students(愚蠢学生)婉称为slow learners (学得慢的学生)或under-achievers (智力不发达的学生);把He is dull (foolish)(迟钝)婉称为He is a bit slow for his age;把foreign students外国学生)称为international students,以避免把他们看成外人。 衰老

汉语委婉语

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 □ 刘冬梅 [摘要]委婉语是重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社会心理学在语言中的反映。死亡是人生最大的恐惧,也是人类痛苦的主要根源之一,因此它常为人们所忌讳,死亡主题是委婉语产生的永久源泉。本文从语用原则,构成手段,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作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死亡委婉语语用原则构成手段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89(2009)08-0103-02 较早给“委婉”下定义的陈望道先生在其1933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一书中说:委婉即“说话时不直接表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王希杰先生则在陈氏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补充完善,使定义更为严谨科学,他说:“不能或不愿直截了当地说,而闪烁其辞,拐弯抹角,迂回曲折,用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运用了委婉辞格的语言(或者说词语)就是“委婉语”。委婉语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运用比较抽象、模棱两可的概念或用比喻、褒义化的手法,使谈话双方都能采用柔和间接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说的事,而且帮助谈话者克服谈论某些事物时的心理障碍,冲淡或排除各种不愉快的联想。 汉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汉文化的一个突出的思想就是“中庸”,话不能说得太满、太绝,但许多事情还不得不表达出来,因此人们就在言语中更多地采用了委婉语这种表达方式。但词和句子本身并不是委婉语,只是在语言的运用中才使它们成为委婉语。委婉语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就背上了鲜明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标记,表现出强大的交际功能。“说凶即凶”,“说祸即祸”,这种自古以来将语言看作具有魔力的思想意识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普遍存在。“死”对人类而言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从社会心理上讲,“死亡”总要伴随着痛苦,引起恐惧和忧虑,无论什么人都有打心眼里不愿意提及这些神秘的字眼,所以在汉语中,对于死亡的委婉语足有成百上千,人们通过一切办法避免谈及死亡。 一、死亡委婉语的语用原则 1.Leech的礼貌原则在委婉语中的体现 英国著名学者利奇把礼貌原则划分为六大类:(1)得体准则(Tact Maxim)。(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4)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5)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其中,一致准则指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①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②尽量增加双方一致。同情准则指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而与死亡相关的委婉语主要体现了一致原则与同情原则.一致准则与同情准则是死亡委婉语所遵循的重要语用原则。 不管在哪种文化中,人们都期盼平安健康、吉祥如意,但难以避免生老病死的不幸发生。对此,人们会感到沮丧、伤感、忌讳。所以在谈论死亡时尽力净化“死”所带来的损害性的情感联想,避免正面接触这一主题,减少自己与他人情感上的对立,与对方建立共同的感情基础,引起与对方情感上的共鸣,为了让对方体会到对死者的怀念和尊敬,或体现对死者的亲属,朋友的同情,人们不直接谈及死亡,而采用含蓄、婉转的方式来表达此意思,这有利于调节人们的心理状态,缓和气氛。即尽力净化“死”所带来的损害性的情感。现代汉语如“走了”、“离开了”、“永诀”、“永别了”、等表达难以割舍之情,尤指亲友的死亡;“没了”“去世了”、“不在了”、“物故”、“故世”、“过世”、“谢世”则用来表达一般意义的避讳,避免重提死亡这一神秘而又可怕的字眼;如果是针对生前处境艰难或久病、恶病缠身的人的死亡,通常用“解脱了”等表示同情和安慰;未成年去世称:“夭折”、“夭亡”;对于年轻人过早的死亡称之为“被夺去了生命”;对于年

英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

英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 南京审计学院外语系郑建新*梁文青**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而委婉语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道德、民俗、政治和社会心理等文化现象的一面镜子。它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而孤立存在,因而英语委婉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英语委婉语文化内涵 1. 引言 英语中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前缀“eu”的意思是“good”(好),词根“-phemism”意为“speech”(言语),合起来意思是“word of good omen”(吉言或好听的说法)。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语言交际是人类赖以维系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人们在交际中通常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从而损害双方关系的语言,而采取迂回曲折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因此,委婉语自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润滑”交际的重任。“如果没有委婉语,世界的运转会因摩擦而停止,人间将充满仇怨”。正如美国学者Hugh Rawson所描述的那样,委婉语“如此深深地嵌入我们的语言,以至我们中间没有谁——即便是那些自诩言谈直截了当的人——能够在不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过完一天的”。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Tylor)最先提出文化的定义。他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胡文仲译,1994)。后来有些学者把文化分为两类;一类包括文学、艺术、建筑、哲学、科学技术成就等集中反映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有时被称为“大写字母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另一类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社会组织、相互关系等,也即把文化看作一系列的特征,有时被称为“小写字母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胡文仲,1994: 14)。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同样,语言的发达和丰富,也是整个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正是因为文化和语言有这样一种特殊紧密的关系,所以人们通常把语言称作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而委婉语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道德、民俗、政治和社会心理等文化现象的一面镜子。它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而孤立存在,因而英语委婉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2. 委婉语的文化内涵 2.1 宗教信仰 委婉语可谓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即人类文明的早期,当时宗教已经开始禁用某些词语。人们对于神也是敬而远之,不能亵渎。神名被视为神的化身,提到神名无异于亵渎神灵,会受到神谴。在信奉基 *郑建新(1966- ),男,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语系,南京审计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 语言学,测试学;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审计学院外语系,邮编:210029。 **梁文青(1965- ),女,198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南京审计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 语言学,测试学;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审计学院外语系,邮编:210029。 35

浅析汉语委婉语的分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c11053685.html, 浅析汉语委婉语的分类 作者:潘丽鹏 来源:《科技风》2016年第07期 摘要:在交际中为了避免一些不宜直抒其意的语言,人人往往会使用委婉语。有关委婉 语的分类,众说纷纭。且分类标准不同,其结果亦是大相径庭。本文根据委婉语的功能,对汉语委婉语的分类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汉语委婉语;委婉语分类 一、起源 汉语委婉语源远流长。远古时期,人类由于缺乏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将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看作是神灵的佑护或惩罚,随之产生了对神灵敬畏的词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诸多与宗教(神灵)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演变为后来的委婉语,当然这只是委婉语的起源之一。随着历史的推进,人类交际日益增多,各类委婉语应然而生。明朝时期学者陆容在其《菽园杂记》中写道“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翻,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讳离散,以梨为园果,伞为竖笠;讳狼藉,以棒槌为兴哥;讳恼燥,以谢灶为欢喜”。此外,汉语委婉语受儒家影响较深。自春秋战国以来儒家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儒家所倡导的“中庸”、“和谐”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人的言行和举止。所以在日常交际中,人们会避免使用一些粗俗语、禁忌语等,委婉语由此而生。 二、定义 有关委婉语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虽不尽相同但亦殊途同归。在《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斯托克和哈特蔓将委婉语定义成“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含糊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重的表达方法。”在《修辞学》中,唐钺将委婉语称为“微辞”。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其称作“婉转”、“避讳”。《辞海》将其定义为:“不直说本意而用委屈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笔者认为斯托克和哈特蔓的定义更为全面的阐释了委婉语的概念,直达其内涵。 三、研究现状 有关委婉语的分类,国内外学者做过大量研究。Hugh Rawson把委婉语分为积极委婉语和消极委婉语。这种分法是从语义角度进行的划分。在《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中,束定芳和徐金元认为从语义角度对委婉语分类忽略了一些不涉及到语义本身变化的委婉语,比如“缩略法”(eg. WC代指厕所)。在《委婉语新探》中,束定芳认为如果按照使用频率作为标准,委婉语可以分作一般委婉语和临时委婉语。一般委婉语是在一定时间内,作为某一语言社团内

委婉语的应用励志演讲

委婉语应用种种 赵静 内容摘要 作为英语词汇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语委婉语一直引起人 们的关注。多年来许多语言学家和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研究。本文 作者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从语用学角度对委婉语应用种类进行探索性研究。 英语委婉语是一种语言学概念,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因 此,它真是地反映了英语民族历史文化生活,因而与英语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 文首先从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学概念入 手,分析委婉语的定义、分类、构成及委婉语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接着探索委婉语作为 一种文化现象与语言文化之间的关系。其次分析英语委婉语产生的文化动因及交际功能。英 语委婉语的产生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使人们内心世界焦虑、矛盾、恐惧及羞耻的 外部表现,通过对语言禁忌、传统道德、社会常规、心理因素及宗教等几个方面的分析研究, 解释委婉语产生的文化动因。通过对其应用功能的分析,揭示出委婉语在语言中所担负的重 任。 英语委婉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本文的重点将侧重于分 析研究委婉语的构成原则,构成手段以及主要的应用范围等方面对委婉语进行了分析。 当然,语言是不断变化的,委婉语也要随 着时间,文化和场合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英语委婉语动因遵守违反交际语境特点应 用 abstract as an indispensable and natural part of english language, english euphemism has been arousing wide interest. many linguists and scholars have studied the linguistic phenomenon from different angles. based on their achievements, the author will have an exploration of the principles and ways using english euphemisms. cultural motiva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s, and it is possible to see the great role which they play in speech interaction. english euphemism will be one important rhetoric method, this article will stress with emphasis on the analytical study euphemism constitution principle, aspects and so on constitution method as well as main application scope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to the euphemism. certainly, the language is changes unceasingly, the euphemism must along with the time, cultural and the situation change changes 委婉语的发展确实使所有可用的定义显得无能为力。但是,随着当代语言理论的普遍发 展和社会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和其他科学,如文化人类学等的参与,我们至少可以说:委婉语不仅是我们语言中最富有色彩和最活跃的部分,而且是我们生活中最敏感、最理 性和最有情感的部分。 委婉语作为保持人与人之间修辞的行为(相互作用行为),起着多种多样的作用。 委婉语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们处理极其敏感的社会问题,如性、地位、种族、政治等, 所以委婉语可被看做不仅是文体的一种选择,而且是思考和行为的一种方式。 委婉语的使用在不同民族的语言中是完全普遍的现象。一些语言学家认为委婉语出现在 文学中以前,它的表达早已形成了,这就证明这是一种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史不断和同步发展 的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以下我们来讨论关于委婉语产生的社会基础。 委婉语是与所有时代相联系的。在人类早期,当时社会生产力是很低的,人类不能抵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