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山区——仲宫村庄规划一览表H
仲宫镇镇村体系规划

仲宫镇镇村体系规划说明书济南市规划局二〇〇九年七月目录1 规划背景与总则 (4)1.1规划背景 (4)1.2规划依据 (4)1.3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4)1.4规划范围与期限 (5)2 现状分析 (6)2.1现状概况 (6)2.2镇村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6)2.3资源与环境发展条件分析 (8)2.4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8)2.5劳动力与人口流向趋势分析 (9)2.6镇村发展条件评价 (9)3 上位及相关规划解读 (14)3.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14)3.2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 (15)3.3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村庄布点规划 (15)4 城乡统筹发展 (17)4.1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 (17)4.2城乡空间资源分区管制 (18)4.3经济区划分与产业发展 (19)4.4城镇化与镇村人口空间转移 (20)5 发展定位与规模 (21)5.1发展定位 (21)5.2发展规模 (21)5.3城镇化水平 (22)6 镇村体系结构 (23)6.1镇村等级结构 (23)6.2镇村规模结构 (25)6.3镇村产业发展导向 (25)7 村庄迁并整合与布点 (29)7.1村庄迁并整合原则 (29)7.2村庄迁并与整合 (29)7.3村庄布点规划 (31)7.4村庄规划建设标准 (37)7.5历史文化与特色保护 (37)8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8)8.1规划原则与标准 (38)8.2行政办公设施 (39)8.3商业服务设施 (39)8.4教育设施 (39)8.5医疗设施 (39)8.6文化体育设施 (40)9 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规划 (43)9.1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43)9.2水资源及供水工程规划 (43)9.3排水工程规划 (44)9.4电力工程规划 (44)9.5通信工程规划 (44)9.6燃气工程规划 (44)9.7供热工程规划 (45)9.8防洪规划 (45)9.9消防规划 (45)9.10环境卫生规划 (45)9.11防灾规划 (46)9.12环境保护规划 (46)10 近期建设与政策措施 (48)10.1近期建设重点 (48)10.2政策措施 (49)1 规划背景与总则1.1 规划背景(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五个统筹的必然要求。
历城区南部山区发展规划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历城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济政办发〔2011〕2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历城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O一一年八月十日历城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年)历城区南部山区(以下简称南部山区)是我市南部山区的核心区域,生态环境良好,名胜古迹众多,区位优势明显。
为加快推进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山区经济,促进生态改善与富民惠民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南部山区包括仲宫镇、西营镇、柳埠镇、港沟街道办事处及彩石镇南部山区丘陵地带,涉及330个行政村,507个自然村,面积793平方公里,人口29.6万人,分别占全区的61%和30%,占全市的9.7%和4.7%。
“十一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南部山区的保护与发展,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生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切实加强生态建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是大力实施造林绿化行动和“三川增绿”生态建设工程,形成了片、线、点相结合的林业生态体系。
2010年,南部山区生态林面积达到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7%,高出全市27个百分点。
二是加强水系生态建设,投资约1.9亿元,实施了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农村饮水、生态水保等一大批水利工程,在防洪调洪、发展灌溉、山区饮水、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污水、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关停了一批石料场和砖瓦窑,严禁高污染、高耗水以及严重破坏资源等损害生态系统功能的工程项目和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山区经济日趋繁荣。
发挥省城近郊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人文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培育林果、休闲旅游两大特色产业,农民增收步伐加快。
南部山区——仲宫村庄规划一览表H

南部山区——仲宫村庄规划一览表H 南部山区仲宫街道乡村建设规划一张表
注:
1、表中“●”为应采用指标;“○”为可选用指标。
2、表中搬迁撤并类村庄的撤并原因包括:①城镇提升搬迁型:因城镇建设或已经确定需要搬迁至城镇建成区的村庄;②新旧动能搬迁型:因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③滩区迁建搬迁型:因黄河滩区治理需要搬迁的村庄;④灾害管控搬迁型:受各类地质灾害或生态管控(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影响确需搬迁的村庄;
⑤地形限制搬迁型:坡度>25%或位于陡坡、山顶上确需搬迁的村庄;
⑥小型收缩搬迁型:村庄人口规模较小且不属于重点发展村,人口外流比重较高,配置各类设施成本较高,经济性较差有必要搬迁的村庄。
3、表中部分村庄的各种称号:①省级历史文化名村;②国家级传统村落;③省级传统村落;④省级旅游特色村;⑤省级宜居村;⑥市级美丽乡村样板村。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济南南部生态经济区保护与发展问题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济南南部生态经济区保护与发展问题的议案办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人大议事【发文字号】济政办字[2011]54号【发布部门】济南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09.02【实施日期】2011.09.0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济南南部生态经济区保护与发展问题的议案办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济政办字〔2011〕5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关于济南南部生态经济区保护与发展问题的议案〉办理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O一一年九月二日关于济南南部生态经济区保护与发展问题的议案办理工作方案为认真做好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关于济南南部生态经济区保护与发展问题的议案》办理工作,进一步促进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现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生态改善和富民惠民两大目标,着力完善组织领导、加强规划引导、强化政策支撑、加大投入拉动和优化绩效考核,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绿色产业、推进村镇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加快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绿色产业兴旺、公共服务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济南南部生态经济区。
根据《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确定的南部山区范围,将南部山区核心区(历城区南部山区)作为议案办理的重点区域,在制定核心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结合“十二五”规划,制定“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从2011年开始,逐年提出年度具体工作目标任务,明确责任部门,抓好考核落实,并按有关规定要求,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办理情况。
同时,积极借鉴议案办理中积累的经验,加强对其他区域南部山区的工作指导,加快全市南部山区的保护与发展。
二、“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一)“十二五”主要目标。
经过5年的努力,济南南部生态经济区保护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组织领导体系、绩效考核体系、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和投融资体系,实现生态功能明显增强,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明显提升。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的通知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济南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3.07.16
•【字号】济政字〔2023〕43号
•【施行日期】2023.07.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
正文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的通知
济政字〔2023〕4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现将《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
2023年7月16日。
济南南部山区保护发展规划公示

省城济南有关部门对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进行了公示。
根据规划,南部山区确定为北至济南市中心城控制性规划分区南边界,东、西、南三面分别至市区边界,用地面积约1765平方公里,规划把南部山区分为东西两个片区。
东片区将主要打造生态经济区;西片区将打造“四道走廊”,建设八个保护区。
■东片区打造生态经济区建设“后花园”南部山区东片区规划范围位于济南市域东南部,北至济南市中心城控制性规划分区南界,东、南至市区边界,西至历城、长清区界,规划面积840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南部山区东片区将打造我省兼具齐鲁文化特色的风景名胜旅游区;济南都市圈中部的生态经济区;济南市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和绿色产业发展区。
规划形成以“泉城之魂,泰山之门,儒齐交汇”的总体形象的泉城后花园、城郊公共休闲度假区,打造省道103、省道327两条旅游发展轴和仲宫、柳埠、西营三个镇驻地为核心的旅游服务中心。
东片区将规划形成“三核三带,U字主轴,开放结构”的城镇空间结构。
其中“三带”指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
“U字主轴”——即指由省道103的绕城高速至柳埠段、跑马岭公路和港西公路构成的“U”字形城镇发展主轴。
南绕城将建立交桥根据规划,南部山区东片区将规划炒米店至仲宫的党仲公路。
规划由市区高架路经十六里河镇和锦绣川乡至柳埠镇公路。
在与南线绕城高速相交处,应设立互通式立交。
规划由苇沟至长清区西野老的苇西公路,与摩苇公路相连。
南部山区(东片区)公路运输站场布局由1个客货运集散中心、两个乡镇客运站组成。
规划在柳埠镇建立一处大型客货运集散中心,占地约4公顷。
规划在仲宫镇新建客运站一处。
西营镇省道327北侧新建乡镇客运站。
规划在仲宫镇、柳埠镇和西营镇各建立一处货物联运中心。
禁建区严禁城市建设根据规划,东片区的空间发展限制性分区包括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地区。
东片区适宜建设地区149.58平方公里。
限制建设用地205.52平方公里。
禁止建设用地484.02平方公里,禁止除科学研究和森林防火需要外的一切建设活动。
济南南部山区集市一览(转贴) 无常的日志 网易博客

济南南部山区集市一览(转贴)- 无常的日志- 网易博客济南南部山区集市一览(转贴)济南南部山区大约有大小数十个集市,大多数是在乡镇驻地和片区中较大的村庄,如仲宫、柳埠、西营、高而都有大集,而仲宫更是五日两集,一大一小。
下面我们就给大家列出一些:1.逢一、逢六:窝铺。
2.逢二、逢七:泉路。
3.逢四、逢九:高而、李家庄。
4.逢三、逢八:仲宫(小集)、泥泉。
5.逢五、逢十:商家、李家塘、兴隆、黄巢。
链接:品质主义的街市之旅春节来临之际,也是农村集市最为繁荣的时刻。
劳作了一年的农民兄弟,来到集市,购买年货,庆祝即将过去的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集市的场面常常是非常繁荣,有时其拥挤程度让城里人也目惊口呆,因为那是一种你无需走动,便可在后面人群推力下平行迁移的情形。
年,本就是中国的农历节日。
要想过得地道,就必须去农村,至少要做些和农村沾边的事情。
在农村过年之所以有趣,是因为一切关于过年的程序,都是上讲究的。
农村的集市只是在特定的日子才有。
赶集,实在如同仪式般的隆重。
春节前后,快去农村赶集吧。
不为扛回半扇猪肉回来过年,只为在农历的节日,给自己一个重回乡土的感动。
方案一:去仲宫感受乡村气息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十分热衷于赶集,因为赶集不仅可以吃到甜甜的糖葫芦和香香的烤地瓜,还可以买到新衣服,尤其是年集,无论如何都是要跟着大人去赶集的,那怕是纯粹的去过过眼瘾,什么也不买,可见当时对年集迷恋到了何种程度。
在农村的集市上,不仅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还能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享受到山村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景致。
既有物质上的收获,又有精神上的愉悦,还有远足健身的功效,可以说是一集多得。
仲宫集有大小集之分,自然也就成为南部山区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和经济、文化中心。
地处市郊或交通便利的集市,每逢集日,除当地农民、商贩外,还有不少城里人也来到这里,采买时令干鲜果品、新鲜蔬菜、肉蛋禽鱼及当地特色农副产品。
仲宫集市就在仲宫街里,到了仲宫镇的十字路口,你看到熙熙攘攘的人流,那就是大集所在地了。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含规划图)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1条 2000年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在一定时期内对指导济南的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济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等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省会济南各项事业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济南市的行政区划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济南市人民政府适时提出了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申请。
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建规函[2003]255号)的精神,编制《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第2条本规划为规划区内土地使用及各项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区各项规划的制定和县(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须遵循本规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注重市域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注重各类脆弱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的要求;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促进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4条规划原则⑴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好济南与区域、城市与周围县(市)的关系,优化人口、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⑵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资源保护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自然保护区、山林绿地水系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制,创造良好的城乡生态环境。
⑶坚持公平和谐的原则。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合理布局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特别关注弱势群体需求,倡导公众参与,实现区域公平、城乡公平、个体公平和代际公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部山区仲宫街道乡村建设规划一张表
注:
•1、表中“●”为应采用指标;“○”为可选用指标。
•2、表中搬迁撤并类村庄的撤并原因包括:①城镇提升搬迁型:因城镇建设或已经确定需要搬迁至城镇建成区的村庄;②新旧动能搬迁型:因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③滩区迁建搬迁型:因黄河滩区治理需要搬迁的村庄;④灾害管控搬迁型:受各类地质灾害或生态管控(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影响确需搬迁的村庄;⑤地形限制搬迁型:坡度>25%或位于陡坡、山顶上确需搬迁的村庄;⑥小型收缩搬迁型:村庄人口规模较小且不属于重点发展村,人口外流比重较高,配置各类设施成本较高,经济性较差有必要搬迁的村庄。
•3、表中部分村庄的各种称号:①省级历史文化名村;②国家级传统村落;③省级传统村落;④省级旅游特色村;⑤省级宜居村;⑥市级美丽乡村样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