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思维
放飞思维,让课堂“三变”

放飞思维,让课堂“三变”摘要:许多教师在课堂中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让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效率低下,只有为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放飞学生的思维,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思维;课堂;三变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只有学生有了自己积极主动的思维,才可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处在完全主动的位置,我们所追求的听说读写、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才有可能有效实现。
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把怎样打开学生的思维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积极地为学生的思维迸发创造条件。
一、让思维有夯实的基础,变“强迫”为“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而我们往往只注重自己与文本的对话,却忽视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我们精心设计教案时不就是和文本在对话吗?这个过程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每个老师都清楚,但为什么不留时间让学生和文本充分对话呢?没有了这个基础,学生也就完全被动,他对所学的东西不了解,没有深入学习前的积淀,要想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谈何容易。
《海伦·凯勒》是一篇人文性极强的课文,我让学生充分去阅读感悟,说说他们自己的一些具体感受,学生的思维被彻底放开,他们在语言文字中尽情地遨游,收获很多。
学生不但能体会到“不屈不挠”更为丰富的内涵,还读出了文本中所蕴含的其他东西,如海伦感恩的心,海伦内心充满的爱等,使学生受到更为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熏陶。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
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
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学生和文本充分的对话,没有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一切学习活动只是一种强迫。
激 发 童 趣 放 飞 思 维

激发童趣放飞思维孩子的童年生活是五彩斑斓的,他们用眼睛观察周围的环境,用心灵感受人、事、物,用自己的小手书写生活中的点滴。
在他们的世界里有着很多成年人感受不到的情趣,大自然的一切都可能是他们喜爱的朋友,他们的世界乐趣无穷。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更需要“激发童趣,放飞思维”,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都能“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一、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童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低年级学生对美丽生动的童话、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现象的模拟表演特感趣,并热衷于充当其中的角色。
在教学中,我经常把教材融入童话故事之中,并配以生动、美丽的图片,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采用小竞赛、猜谜语、找朋友……等活动,将这些儿童喜欢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他们会学、乐学。
如:教学《找春天》(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我首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然后让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歌曲?等学生回答后,老师再接着说:“是啊!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
”然后多媒体播放春天的动画,让学生观察,想像一下:我们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触到了春姑娘的什么?学生有的说:“我看到了小草已经发芽了,花儿开了,柳枝绿了,溪水解冻了,鸟儿们飞回来了。
”有的说:“我还看到了桃花、杏花开了,小朋友们在春天里放起了风筝,他们可开心啦!”有的说:“我听到了鸟儿们清脆的叫声,还有溪水丁丁冬冬,它们好象在合唱呢!”有的说:“我听到的是春风轻轻的呼吸声。
我闻到了花儿、草儿、树儿们散发出来的春天的香味儿。
”还有的说:“我触到了春天的柳枝、溪水、花草们……”这样,美丽大胆的想象,在平等互助中撞击出人生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思维放飞了。
学生动眼、动脑又动口,对春天有了许多感触,并能通过自身的体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现语文的人文素养。
放飞思维大胆说

放飞思维大胆说说,是用口语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口语交际是训练听话、说话能力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交流活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因此,教师在思想上应树立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观念,深入挖掘教材,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切入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创造性地练说。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在低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新大纲的要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上有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也做了一些尝试。
《美丽的彩虹》教学片段:(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验情感后,教师紧紧抓住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放飞思维,大胆表达!)师:小朋友们,彩虹多么美丽呀!彩虹像桥,像项链,她还像什么,你想用她来干什么?(学生思索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然后全班交流)学生1:彩虹像秋千,我想在它的两端绑上绳子,来荡秋千;学生2:彩虹像一个七彩的大蛋糕,我想在爸爸、妈妈过生日的时候,送给他们;学生3:彩虹像一大块美丽的花布,我想扯下一块做漂亮的花裙子;学生4:彩虹像一条七彩带,我想用她来装扮我的房间,让我的房间更美丽;……师:小朋友们回答得太棒了!彩虹姐姐听了你们的赞美非常高兴。
瞧,老师今天请来了彩虹姐姐(出示彩虹挂图),让我们展开想象,大胆地向彩虹姐姐提问吧!(学生在小组内互问、互评,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1:彩虹,彩虹,你为什么总在雨后出现?雨后的天气一般都很冷,难道你不怕感冒吗?学生2:彩虹,彩虹,你身上穿的衣裳为什么有七种颜色?学生3:彩虹,彩虹,你和孔雀比过美吗?学生4:彩虹,彩虹,你不喜欢和我们一起玩吗?为什么你出来的时间总是很短?学生5:彩虹,彩虹,你住在天上,那你认识太空人吗?你常常和奥特曼一起玩吗?……在课堂上,孩子们越说越起劲,整堂课一直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仿佛彩虹姐姐就是他们身边快乐的小伙伴。
放飞思维 作文评语

放飞思维作文评语英文回答:To unleash one's mind and expand one's thinking is a crucial skill in today's fast-paced and ever-changing world. It allows individuals to think outside the box, explore new possibilities, and find innovative solutions to problems.By breaking free from conventional thinking patterns, wecan tap into our creative potential and discover new perspectives. This ability to think freely is not only beneficial in personal growth but also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When we let our minds roam freely, we open ourselves up to a world of possibilities. We become more open-minded and receptive to different ideas and perspectives. Thi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oday's globalized society, where we are constantly exposed to diverse cultures and ways of thinking. By embracing this diversity and thinking beyond our own experiences, we can foster greater understandingand empathy towards others.Moreover, thinking outside the box allows us to challenge the status quo and question existing norms. It encourages us to question why things are the way they are and whether there are better alternatives. Thi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 is essential for problem-solving and innovation. For example, in the field of technology, companies like Apple and Tesla have revolutionized the industry by thinking differently and pushing the boundaries of what is possible.Furthermore, thinking freely enables us to overcome obstacles and find creative solutions. When faced with a problem, we often rely on our previous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s to find a solution. However, by breaking free from these constraints, we can explore new approaches and find unexpected solutions. This ability to think outside the box is exemplified by inventors like Thomas Edison, who failed numerous times before finally inventing the light bulb.In addition, thinking freely encourages us to takerisks and embrace failure as a learning opportunity. Whenwe are not bound by conventional thinking, we are morewilling to try new things and step out of our comfort zones. This willingness to take risks is often the catalyst for innovation and growth. For instance, many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 have attributed their success to theirability to think freely and take calculated risks.In conclusion, the ability to think freely is avaluable skill that can lead to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By breaking free from conventional thinking patterns, we can tap into our creative potential, challenge the status quo, find innovative solutions, and embracefailure as a learning opportunity. So, let us embrace the power of free thinking and unlock the limitlesspossibilities that lie within us.中文回答:放飞思维和扩展思维的能力在当今快节奏和不断变化的世界中非常重要。
放飞思维,激活潜能

放飞思维,激活潜能摘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倡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而语文学习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改变学习方式是关键,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有效途径之一。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关键词: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语文教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是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的有效途径,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如鱼得水,又鱼水交融起来。
一、读中感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校组织我们全体语文老师去龙岗区实验学校观看了“全国第五届语文‘立体教学杯’课堂教学大赛的决赛”。
一天的听课学习后,让我受益匪浅。
更明白了,语文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师的讲与解,而要更加关注学生的阅读,读通课文才是阅读a教学的底线。
以读悟情,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学习回来后,我决定将此方法试着运用到教学中,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预习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采取以读悟情的学习方法。
首先,我让学生读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从而体会出自豪,并以自豪之情来读文;接着,让学生读火烧圆明园,从而读出惋惜,并再以惋惜之情来读文。
在这两种情感的基础上,再次通读课文,从而读出悲愤,读出爱国情感。
二、拓展视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否则,现在的教学等同回归了古代的八股文。
我经常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并在读中学会积累与运用。
在教授《七律·长征》一课,我先让学生课前搜集长征的相关资料。
在上课时,根据学生的资料,将诗中“跨五岭”“越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典型事例一一讲通,后面的“暖”与“寒”所表达的思想也就明白了。
放飞思维翅膀,翱翔数学天空论文

放飞思维的翅膀,翱翔数学的天空摘要创新既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思维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历史。
在新课标素质教育全面实行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创新思维教学培养初中数学创新思维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是指人在学习活动中,突破常规的思维界限,以超常规或者反常规的方法、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新颖的、独创的、与众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对于创造,对于创造力,对于创造思维,江主席曾经有过很多重要的讲话,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传统的教学遏制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要发展,时代要进步,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必然趋势。
创新思维是创造性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前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创新思维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已经成为今后教学的重要方向。
同时,中考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人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简单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思维实施创造性教育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落实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虽然国家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还是被很多学校所采用,分数还是学生学习中的沉重枷锁。
“老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发展个性思维与培养创新能力,还有可能对学生的思维形式造成固化。
“小明在文具店买了3只笔和10个练习本,其中每只笔2元,每个练习本3元,请问店主几岁?”这是近来网络上很流行的一类题目。
大多数的同学得出的答案是:。
他们认为题目既然出出来了,那肯定是有答案的,求两种东西的总价格是经常在题目中出现的,而店主36岁也很符合实际。
但是很明显这个题目是没有答案的,店主的年龄与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毫无关系。
放飞思维

实, 去把握 急速跳 动 的时 代脉 搏 , 去尽 情感 受平 凡 复杂 的人世 冷暖 , 努力关注异 彩纷 呈的大干世 界 , 那么 , 你就
会用 自己的眼光 、 自己的头脑进 行 比较 、 析 、 分 取舍 , 从
心声 ” “ 、文如 其人” ,学生 的作 文应该有 自己的个性 , 放
飞思维 , 才能展现其个性 。
章贵在有感 而发 , 作为 一个 中学生 , 要更 多地 尝试 感悟
流的重要方式 , 识世界 、 是认 认识 自我 、 进行创造性 表述 的过 程 。写作教学应 着重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 、 象能 想
力 和表达 能力 , 重视发 展学生 的思 维能力 , 展创造 性 发 思维 。 鼓励 学生 自由地 表达 , 个性地表达 , 有 有创意地表
作 文写作 , 试着 去感 知纷 繁 的社会 现象 , 领悟 生活 的真
谛 , 以培 养 自己辩 证分 析 的能力 , 而激发其 写作 的 借 进
兴 趣 。如果 能 以 自己的真情 实感去 真切 地体会 生 活现
达 , 可能减 少 写作 的束 缚 , 尽 为学 生提供 广 阔的写作 空
间 。创新是人才 的重要 品质 , 个性 是创 新的要 素。“ 言为
个个 笔下无” 的意思来 。如何 培养学生在作 文 中写 出个
性 呢? 作为一 名语 文教师 , 经过 对很 多老 师 的成 功经验
都可成 为一篇好文 章。此 外 , 还要 深入生 活 , 体验 、 感悟
生活 。只有经常 感悟 生活 、 思考 生活 , 才能 够发现 生活 中的真 善美并 激 活心 中的情感 体验 ,抒写 自己的真情 实感 。
三、 勤于练笔 , 深悟生活
写作 个性 ,就 是 在 应 用 书 面 语 言 进行 表 达 时 所 表 现 出来 的有 别 于他 人 的一 种 作 文形 式 ,诸 如 表 现 在思 维 上 、 言 表 达上 、 思上 以及 文 体 擅 长 上 的 个 语 构
放飞思维 自由想象

放飞思维自由想象摘要:想象力是学生心灵的一种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要借助想象、超越文本,重新构想画面。
抓精彩词句、课文空白或其他一些形式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想象力表象经验联想想象是学生思维放飞的奇异翅膀,想象赋予事物千姿百态,使生活五彩缤纷,是一切创造性思维的源泉,科学的伟大进步,来源于大胆的想象。
提出相对论的爱伊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正是因为有了想象,人类才会有创新、奇特的思维进行探索,语文教学正是有了想象,才会流光溢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们都是想象的天才,想象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基础。
想象力的培养虽说是多方面的,但是最关键的是教育,语文教学又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这个主阵地,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积累语言、增强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想象作为一种能力,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形成和提高。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一、读中感悟启发想象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活现实中尚不存在过得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之出:“真正的艺术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的某种东西。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想象可以激活形象,教师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更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阅读想象力直接影响一个人在阅读他人文章时能够感悟、理解的程度,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特别关注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
如写景的文章《葡萄沟》,在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在朗读时,联系曾看过的花架和葡萄以及各种绚丽色彩,脑海中就会出现葡萄沟那“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的旖旎风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飞思维、点燃孩子的艺术火花
——让学生自然地爱上美术课堂
纵观当前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正是学习的启蒙阶段。
此时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的正常制约,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低落的情绪,注意力的持续性比较低,对美术课堂上的创作缺乏了解。
这些,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孩子面前变得黯然失色。
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求知的浮躁,让他们爱上这个课堂,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
我们应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辨证法来看待教育,弄清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明确教育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因是学生。
只有内因得到充分的调动,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下一代。
下面就结合美术课堂教学来谈一谈如何点燃孩子们的艺术火花,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堂。
一、寻找创作的源泉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被纯技能、技巧的追求的所垄断,并将此放在教学目标之首位,用它作为衡量美术学科成与否的标尺,在这样一种教学动机的指导下,学生就会跟在教师后面去模仿,他们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一切很难找到答案。
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
没有对生活的密切接触、认识、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形象,又何谈有新的创造呢?
我在教学“交通工具”一课时,发现有很多学生的作业上出现了多次抹擦的痕迹,还有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自言自语:“我不画了,我不会画!”我感到很奇怪,开始他们一个个兴趣盎然,举着手,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
于是,我把一个原先要画摩托的小男孩找来,问他为什么不想画了,他指着自己只画了几笔的摩托告诉我,不知道那里该怎样画。
这时,我才突然领悟:创作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接触与观察,学生怎么画得出原本的摩托的部件、构造都不明确,难道我还能要求学生凭空来设计、想象吗?那不是闭门造车吗?生活处处有美,艺术就善于从生活中捕捉。
而孩子们还不是艺术家,就像一头刚刚学习捕食的小狮子,还必须在母狮的循循善诱下学习捕获,掌握时机。
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从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二、激起创作的兴趣
美术这门学科,从总体上看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科目。
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兴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长,就要看老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激起学生创作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跨度相对大些。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般跨越两个阶段。
低年级与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对色彩的敏感具有共同性,低年级的学生注重于外观形象,高年级则偏
重于设计和制作。
如五年级的《画脸谱》,假设简单地让高年级的学生仿造涂鸦,必定会兴趣大减。
老师将课题稍稍一改,变成让学生来当京剧演员大师,顿时,场面马上变得热情高涨起来。
脸谱上涂满了五颜六色的浓厚色彩,以前学生们只是在电视上观赏过,现在要他们自己动手,来给这些“演员”涂脂抹粉,立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教师再因时制宜地组织学生先观赏京剧录像片段,再借机把一些民族传统艺术的有关知识,诸如脸谱色彩的含义、脸谱的勾勒等知识介绍给学生。
等到他们亲自动手时,一个个挥笔抹彩,似乎人人都像个化妆师。
不过最后的作品如何,是否够标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
至少在这堂课上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00%,学生的兴趣激增,情趣高涨,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并了解了一些简单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知识面,并从中感受到艺术创作的愉悦。
其次,电教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实践的操作中搭上桥梁。
它声形并茂,色彩艳丽,生动直观,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留恋、向往。
再次,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课题需要学生走出教室,实地写生,如四年级的《用色彩画风景》等,如果教师只在教室中讲,该画哪些部分是画面需要的、哪些不需要等等,这样的闭门造车,不如让学生去实地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小巷两边的商店、理发店、小饭店、行人及往日熟悉的地方,然而,现在要学生用画家的眼光去感受它,感觉生活一下子是一幅完整的画。
学生在走进环境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感悟能力增强了,绘画能力提高了。
三、用信心架起成功创作的桥梁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
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世界的探索。
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美术课上,我经常发现,学生的创作各有其独具魅力的地方,尽管有些创作上比较欠缺,但是,当你换一种角度去欣赏的时候,会发现,它也是很完美的。
我看到这样一个学生,他的写生作品总是和实物相差甚远,有时还遭到同学的嘲笑。
他害怕上美术课,害怕自己的画被人看见。
其实,哪个孩子不想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享受成功,这是孩子的天性。
于是,我给他看了一张“凡高的自画像”。
于是,那个孩子自信的举起了自己的“印象派”,这至少我们在指导儿童创作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老师只是事先做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让儿童自己想象,然后老师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自己的信心,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作为学生走上美术创作之路的启蒙者,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诚去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燃起艺术的火花,使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兴趣,展现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