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具制作方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道具自制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道具自制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道具自制教案模板
主题:光的折射
目标:通过自制道具来展示和学习光的折射现象,并理解其原理
材料:
1. 一个透明的容器(例如玻璃杯)
2. 水
3. 一支笔或者铅笔
4. 一张白纸
步骤:
1. 填满容器至半满的水
2. 将容器置于一张白纸上
3. 将笔尖放入水中,观察笔尖的位置和形状
4. 缓慢倾斜容器,观察水中的笔尖位置和形状的变化
5.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思考其中的原理
讨论问题:
1. 在水中的笔尖为什么会偏移?
2. 当容器倾斜时,笔尖在水中为什么会呈现出变形?
3. 通过实验观察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关于光的折射规律?
拓展活动:
1. 通过改变容器的倾斜角度,观察笔尖在水中的变化
2. 尝试用不同的液体(如油或酒精)替代水,观察结果是否有所不同
3. 利用反射仪等工具,进一步深入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规律,培养了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讨论,深入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高中物理创意手工制作教案

高中物理创意手工制作教案

高中物理创意手工制作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和步骤。

3.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2. 制作电磁铁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连接电线,使电磁铁正常工作。

2. 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电磁铁。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电磁铁的概念和应用,并简要说明今天将要制作的简易电磁铁的作用和原理。

2. 制作电磁铁(30分钟)步骤:(1)准备材料:细铜线、螺丝刀、铁钉、电池、电线。

(2)把铁钉插入一个木块中,让铁钉竖立在木块上。

(3)用细铜线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铁钉的两端。

(4)测试电磁铁:连接好电池后,铁钉会被吸住,证明电磁铁制作成功。

3. 实验验证(10分钟)让学生尝试改变电池的极性,观察电磁铁的表现变化。

4. 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整个制作过程,总结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步骤。

5. 作品展示(10分钟)让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电磁铁,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制作电磁铁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

2. 对学生的制作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完成程度、创意等。

3. 聆听学生对电磁铁制作过程的总结和体会。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探索更多关于电磁铁的知识,如电磁铁的应用和改进。

2. 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制作电磁铁,比较其效果和性能差异。

师生互动: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制作任务。

高中物理道具制作教案

高中物理道具制作教案

高中物理道具制作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理实验中常用的道具,并学会制作这些道具。

2.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常用物理实验道具的制作方法。

2. 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技巧和安全事项。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简单的实验示范,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道具的重要性和制作的必要性。

2. 理论讲解:介绍常用的物理实验道具及其作用,如磁铁、透镜等,并讲解制作方法。

3. 操作演示:老师现场演示制作常用物理实验道具的步骤和技巧,学生可以观察、提问。

4. 学生操作: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和指导,自行制作物理实验道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实验应用:老师指导学生将制作的道具应用于实际的物理实验中,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6. 总结归纳:学生总结制作道具的经验和技巧,并分享在实验中的感悟和收获。

评估方式:
1. 学生制作的道具是否符合要求,操作是否熟练。

2. 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3. 学生对物理实验道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扩展延伸:
在学生掌握基本物理实验道具制作方法后,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新型道具,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实验道具展示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物理实验教具高中制作教案

物理实验教具高中制作教案

物理实验教具高中制作教案
课程:物理
年级:高中
实验目的:通过自制电磁感应实验仪,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并能够观察和测量电流的变化。

实验材料:
1. 线圈
2. 磁铁
3. 电瓶
4. 导线
5. 电阻
6. 桌面垫
实验步骤:
1. 将线圈绕在磁铁上,形成一个螺线状的电磁感应装置。

2. 将电瓶连接到线圈的两端,通过导线连接,其中一端连接电阻。

3. 将装置放在桌面垫上,确保线圈可以自由转动。

4. 将磁铁快速拿近并远离线圈,观察线圈中的电流变化。

5. 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触及线圈和电瓶。

2. 确保设备连接正确,避免电瓶短路或过热。

3.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避免发生意外。

实验讨论:
1.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到的电流变化,学生可以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 学生可以讨论不同条件下,电磁感应的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如改变磁铁的强度、线圈匝数等。

3. 学生可以进一步讨论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课堂延伸:
1. 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己的电磁感应实验装置,并观察不同效果。

2. 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基础上进行数学分析,计算不同条件下的电磁感应效果。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教具数学制作教案

高中物理教具数学制作教案

高中物理教具数学制作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力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使用简易教具模拟力学实验的方法;
3. 能够通过制作力学模型,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纸杯、橡皮筋、麻绳、小木棍等制作材料;
2. 常用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3. 力学实验相关教材及教具。

教学步骤:
1. 引入:向学生介绍力的概念及分类,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2. 制作力学模型:根据教师提供的示范模型或图纸,指导学生使用纸杯、橡皮筋等材料制作力学模型,例如简易弹簧振子模型。

3. 实验操作: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制作好的力学模型进行实验操作,如改变橡皮筋的张力、观察模型的振动情况等。

4. 教学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力学模型,彼此观摩,并交流互动。

5.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力学模型的特点和作用,以及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对模型振动的影响。

6.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力学模型的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制作力学模型的过程和实验操作的表现;
2. 观察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3.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结,检查学生对力学模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
1. 给学生更多的实验任务,让他们尝试使用制作出的力学模型进行不同类型的力学实验;
2. 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力学模型,并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制作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实验教具制作

高中物理实验教具制作

高中物理实验教具制作本章按照高中新教材,并结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的课程开设,选择了部分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教具制作,分成力学、运动学、电学、电磁感应现象、光学、振动与波六个部分。

这里有一部分教具在制作中看虽简单,但是往往有一定的难度。

§7.1 力学实验教具制作一、物体受力时产生微小形变【实验原理】物体的形变总是伴随着弹性力而产生。

用手压弹簧,用手拉橡皮筋,物体受力而产生的形变显而易见,但是坚硬的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呢?我们可以通过如下小制作了解到:坚硬物体受力作用时,同样会产生形变。

【制作方法】方法一材料:一个椭圆截面的大墨瓶、一根内径很细的长玻璃管、一个橡皮塞、一块5×15(cm2)的小三夹板、铁丝等。

这个实验成功和要点在于制作内径很细的长玻璃管。

把一根普通玻璃管放在酒精喷灯上加工(详细制作技巧参看第五章“材料加工技术”)把它拉成所需要的玻璃管。

在橡皮塞中央开一个小孔,孔的粗细视玻璃管的粗细而定,三夹板上贴一张画有刻度的纸,并在三夹板下端开两个小孔,用铁丝将三夹板固定在墨水瓶的瓶颈上。

把玻璃管插入橡皮塞,在墨水瓶中灌满深色的水后,将橡皮塞塞紧在墨水瓶上。

【实验方法】如图7-1所示。

图7-11.沿墨水瓶椭圆截面短轴方向向里挤压瓶子,细玻璃管内液柱将明显上升,如图7-1(a)所示。

这是因为玻璃瓶受力变形,使瓶内体积减小的缘故。

2.沿墨水瓶椭圆截面长轴方向向里挤压瓶子,细玻璃管内液柱将会明显下降,如图7-1(b)所示。

这是因为玻璃瓶受力变形,使瓶内体积增大的缘故。

(金泽平提供)方法二材料:一个圆锥形平底烧瓶、一根内径很细的长玻璃管、一个橡皮塞。

关于内径很细的长玻璃管的制作方法与前面相同。

把玻璃管插入橡皮中,在烧瓶中装满深色的水,并将橡皮塞塞紧在烧瓶瓶口上。

【实验方法】1.用手指向上压瓶底,细玻璃管内液柱上升,这说明玻璃瓶受力产生形变,使瓶内体积减小。

2.把瓶子平放在平面桌面上,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内液柱上升,如图7-2所示。

高中物理自制演示实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

高中物理自制演示实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

高中物理自制演示实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设计原则在设计自制演示实验教具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教具的设计必须符合物理原理和教学理论,能够正确反映物理现象和规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安全性原则: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教具的设计必须避免任何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隐患,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直观性原则:教具应设计得直观易懂,能够清晰地展示物理现象和过程,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

经济性原则: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简单易得的材料,降低制作成本,提高教具的经济性。

重复性原则:教具应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够在多次实验中保持稳定的性能,减少资源浪费。

二、设计步骤选题与构思:根据教学需要和物理知识点,选择适合的演示实验作为教具的设计对象。

然后,构思教具的设计方案,包括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实验流程等。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方案,准备所需的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如气球、水、纸张等,也可以是专业的实验器材。

制作与调试:按照设计方案制作教具,并进行初步调试。

在调试过程中,注意检查教具的性能是否稳定,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修正。

实验验证:使用制作好的教具进行实验验证,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和理论预期,评估教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改进与优化:根据实验验证的结果和反馈意见,对教具进行改进和优化。

这包括调整材料、改进结构或优化实验流程等方面。

三、实例分析以自制“平抛运动仪”为例,该教具的设计思路如下:设计思路:为了形象生动地展示平抛运动的轨迹,可以利用水流在水平方向上的初速度来模拟平抛运动。

通过注射器给水流一个初速度,使其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并形成抛物线轨迹。

材料准备:需要准备方型木底板、直木条(或铁架台)、医疗注射器、木板、直尺、铁钉、白纸等材料。

制作过程:用直尺在木板上建立平面坐标系,并将其固定在方型木底板上。

将木条(或铁架台)固定在方型木底板上作为支撑架。

高中物理趣味教具制作教案

高中物理趣味教具制作教案

高中物理趣味教具制作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磁学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学会使用简单材料制作电磁学教具。

3.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1. 电磁学基本原理。

2. 利用简单材料制作电磁学教具。

教学准备:
1. 材料:铁芯、铜线、电池、开关等。

2. 工具:剪刀、胶水、绝缘胶带等。

3. 教学PPT。

教学过程:
1. 简要介绍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分组让学生自行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电磁学教具,如电磁铁等。

3. 学生展示并演示他们制作的教具,讨论其原理和应用。

4. 结合实际案例,进一步说明电磁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展示学生的成果。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电磁学领域,开展更多有趣的实验和制作。

2. 联合科技创客活动,让学生参与更多电磁学项目。

3. 组织电磁学比赛,展示学生的创意和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制作教具的过程,评价其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看学生的展示和演示,评价其对电磁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评价本节课的效果和改进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代码:070201
学号:2010405308
高中物理教具制作
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物理学
班级: 2010级
学生姓名:管布克
指导教师:肖涛
完成日期: 2013年9月
高中物理教具制作方案
一、教具名称:空气热胀冷缩实验装置
二、教具价值:
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废弃物做一些物理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更可以保护环境。

以下在教学中收集和整理的小实验和小制作,以资共享。

三、教具原理:
1.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特性为制作原理:
2.热胀冷缩实验 装置图
气热胀冷缩
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图
四、教具材料:
废灯泡(去掉铁底座)、高9厘米的木制圆台体、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剪掉针头,使孔大一点)万能胶
五、教具制作方法与步骤:
1.制作方法
将灯泡里面的灯丝等物掏净。

在圆木台体正中钻一个直径约1毫米的洞,并从侧面也钻一个洞与直洞相连,侧面的孔用一次性注射针器堵住,缝隙用万能胶密封,再在木圆台上面挖一个小球面,使灯泡刚好放在上面,再用万能粘住后密封。

以保证气密性良好。

(如装置图)
2.操作步骤
(1)将此实验装置放入水槽中,水深刚好淹没针头(水可以染成红色)用较热的水淋灯泡,灯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从针管排出,水槽内冒出大量的气泡。

(2)过一会儿,用冷水淋灯泡,这时发现灯泡内有大量的水,这是由于灯泡内剩余的空气受冷收缩,气压减少,让出了部分空间。

水就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灯泡内。

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图
(3)紧接着,将实验装置取出,放置于桌的边缘,再用热水淋灯泡,这时趣事出现了,一道细长的水柱从针管内喷出,历经数秒钟。

这是由于灯泡里剩余的空气再次膨涨,水就被挤出了灯泡里的水。

3.注意事项
(1)针头由于是用过(或是新买的)都要注意使用避免被刺到。

(2)灯泡容易破使用时应该轻拿轻放。

六、经费预算:
器材数量单价\元总价\元灯泡1个 1 1
一次性注射器针

2根 1.5 3
万能胶1盒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