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贫困地区经济开发
经济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库 第19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以下属于中央银行主要的中间业务的是()。
A.人民币发行业务B.全国清算业务C.信贷业务D.转贴现业务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全国清算业务为中央银行主要的中间业务,并由此使中央银行成为全国金融业的清算中心。
2.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出通告或批示,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这种信用指导方式是()。
A.信用管制B.道义劝告C.窗口指导D.信用配额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政策工具。
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与地位,对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或指示,及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面谈,劝告其遵守政府政策并自动采取贯彻政策的相应措施。
3.处于金融中介体系中心环节的金融机构是()。
A.商业银行B.中央银行C.保险公司D.基金公司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也称货币当局,它不同于一般商业银行,处于金融中介体系的中心环节,具有特殊的地位。
4.(2016年)下列金融市场交易主体中,属于中央银行业务服务对象的是()。
A.居民个人B.工业企业C.商业银行D.社会团体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特征。
中央银行不经营一般性银行业务,不对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提供担保或直接发放贷款,其业务服务对象是政府部门、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5.中央银行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是()。
A.流动比率B.预缴进口保证金C.信用配额D.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其中,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如1986年以前的美国“Q条例”。
6.(2014年)我国法定的货币发行机构是()。
A.中国银行B.国家开发银行C.中国建设银行D.中国人民银行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法定的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负责贯彻货币发行政策,组织人民币发行业务。
扶贫志书篇目设计

扶贫志书篇目设计扶贫志书篇目设计
第一章:扶贫的背景与意义
1. 扶贫背景的介绍
2. 扶贫的意义与重要性
3. 现阶段国内贫困状况的概述
第二章:中国扶贫政策与实施
1. 扶贫政策的演变与发展
2. 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3. 扶贫政策的实施与成效评估
第三章:扶贫领域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1. 贫困人口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2. 贫困地区的资源与环境限制
3. 扶贫政策的效益与可持续性问题
4. 扶贫项目的监管与管理难题
第四章:有效的扶贫战略与措施
1. 经济增长对扶贫的重要作用
2. 教育与技能培训的关键性
3. 健康保障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4. 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新思路
5. 人口迁移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五章:扶贫工作的组织与合作机制
1. 扶贫工作的组织体系
2. 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合作模式
3. 扶贫经验的分享与交流平台
第六章:国际扶贫合作与经验借鉴
1. 国际扶贫组织与机构的作用
2. 不同国家的扶贫案例分析
3. 其他国家扶贫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第七章:扶贫工作的评估与监督
1. 扶贫项目的评估指标与方法
2. 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第八章: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1. 扶贫战略的适应性调整
2. 科技创新与扶贫工作的结合
3. 扶贫工作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联
这篇扶贫志书的目的是通过对扶贫背景、政策与实施、问题与挑战、有效战略与措施、组织与合作机制、国际合作与借鉴、评估与监督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等方面的介绍与分析,为扶贫工作提供全面、生动、有指导意义的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9号——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9号——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4.12.27•【文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9号•【施行日期】2015.01.26•【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务制度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9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和有关要求,我们对《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1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已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主任:徐绍史2014年12月27日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以工代赈管理,提高以工代赈资金使用效益,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促进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的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
现阶段,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当地贫困农民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
第三条以工代赈投入分为实物投入和资金投入。
实物投入以实物折资形式核算。
国家以工代赈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预算内扶贫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各级以工代赈投入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

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9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和有关要求,我们对《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1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已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主任徐绍史2014年12月27日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以工代赈管理,提高以工代赈资金使用效益,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促进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的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
现阶段,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当地贫困农民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
第三条以工代赈投入分为实物投入和资金投入。
实物投入以实物折资形式核算。
国家以工代赈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预算内扶贫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各级以工代赈投入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以工代赈投入重点投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兼顾连片特困地区之外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国家明确的其他贫困地区,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
其他有关地区的以工代赈投入,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安排。
第五条以工代赈重点建设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相关的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包括基本农田、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含独立桥涵)、草场建设、小流域治理、片区综合开发,以及根据国家要求安排的其他工程。
黑龙江省民政厅印发《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民政厅印发《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民政厅•【公布日期】2021.05.19•【字号】黑民规〔2021〕3号•【施行日期】2021.05.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正文黑龙江省民政厅印发《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民规〔2021〕3号各市(地)、县(市)民政局:《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已经省民政厅党组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黑龙江省民政厅2021年5月19日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民政领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黑发〔2021〕8号)、《民政部关于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民发〔2021〕16号)的部署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进一步统筹全省民政领域资源,加强政策集成、资金集成、力量集成,从工作机制、政策措施、服务对象等方面全面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我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二、主要原则(一)聚焦中心、全面履责。
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全面履行民政领域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从工作机制、政策措施、服务对象等方面全面加强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内蒙古自治区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

内蒙古自治区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以工代赈项目及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国家发改委《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2014年第19号令),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1]412号)、财政部《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试行)财农[2001]93号],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以工代赈是国家制定实行的一项重要扶贫赈济政策。
国家通过投入资金,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在贫困地区建设中小型农牧业基础设施,改善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地区经济较快发展,同时吸纳贫困群众参加部分劳动密集型项目建设,获得劳务报酬,逐步实现脱贫致富。
第三条盟市、旗县发展改革委(局)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主管部门,在上一级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按照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负责组织开展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资金来源第四条以工代赈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预算内扶贫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自治区和地方配套资金。
—1—第五条各级政府根据自身财力,安排配套资金。
配套资金不允许虚列预算,不允许多头配套。
第三章资金使用范围及投向第六条使用范围以工代赈资金主要安排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片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和片区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安排部分地方财力困难扶贫任务较重的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
第七条资金投向以工代赈资金集中用于贫困地区小型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体包括(一)基本农田土地平整,节水灌溉等田间工程。
有效改造中低产田。
(二)小型农田水利节水型灌溉设施建设;巩固已建成小型水利工程,修复损坏的水利设施;小型排灌区的渠系配套,防渗整治;小型蓄水工程等。
(三)草场建设草场改良、饲草料基地、棚圈和青贮窖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乡村道路乡苏木出口公路,县乡村连接线、村间街巷硬化、田间路。
通乡通村公路及贫困地区联片开发公路和独立桥(桥涵)等,建设标准以四级公路为基准。
智慧树知到答案 农村社会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持综合整体论者认为农村社会学是以农村社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它要求全面研究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2、判断题:美国早期乡村社会学家威廉姆斯主张农村社会学应以农村社会心理作为研究对象。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3、判断题:一般认为,农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4、多选题:我们为什么学习农村社会学?()选项:A:有利于深入认识和实施农村可持续发展B: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C:有利于深刻认识和解决农民问题D:有利于深入把握中国的特殊国情答案: 【有利于深入认识和实施农村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深刻认识和解决农民问题;有利于深入把握中国的特殊国情】5、判断题: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可分为实地研究、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三个方面。
()选项:A:错答案: 【对】第二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农村居民是一个纯地理或纯地域划分的人口学概念,它是指居住在农村地区的一切人。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2、单选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选项:A:收入B:人权C:发展D:土地答案: 【土地】3、判断题:继续社会化也称为发展社会化,是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4、单选题:城市产生至今已经历了____多年了。
()选项:A:6000B:8000C:5000D:7000答案: 【5000】5、判断题:中国的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
选项:A:对答案: 【对】第三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农业内卷化理论发表于?()选项:A:19世纪6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19世纪70年代答案: 【20世纪60年代】2、判断题:人地关系就是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关系()选项:A:对B:错答案: 【错】3、判断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保持农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使农户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积极性提高,然而,人地矛盾更趋紧张。
经济法学第19章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法

6
灾害救助的对象,是指在自然灾害事故中遭受 人身和财产损害的公民。在界定灾害救助的对象时 ,要根据灾害事故、灾区和灾民的范围加以具体确
1. 这里讲的灾害事故,仅指自然灾害事故,火灾 、水灾、地震灾害、生物灾害等,不指社会事故。
7
2. 对灾区可分为轻灾区、重灾区、特重灾区和插花 (1)轻灾区,即是指遭受自然灾害袭击,但财 产损失或者工农业生产减产减收在3~5 (2)重灾区,即是指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袭击, 财产损失或者工农业生产减产减收在5~8成之间及人
24
职业福利主要由职工个人福利补贴和职工集体
1. 2.
25
第三节 社会优抚 一 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对优抚的对象实 行的优待、优抚及其他物质照顾、工作帮助和精 神鼓励,以保障其生活不低于一般生活水平。社 会优抚是一种带有褒扬和优待抚恤安置性质的特 殊社会保障制度。世界各国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 需要,对一部分特殊的社会成员设置了特别的优 抚制度。在我国,社会优抚制度主要是为了现役 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而设置的一项社会保障 制度。
26
社会优抚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
1.实施对象特定 2.社会优抚的责任主体是政府有关部门及下属 3. 4.
27
(三)社会优抚和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区别 社会优抚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虽然同作为社 会保障制度,同为社会主义的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 1. (1)对象不同。 (2)目的不同 (3)标准不同。 (4)范围不同。
11
1.开发扶贫为主,开发式扶贫与救济式扶贫相 2.政府扶贫为主,政府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
12
第二节 社会福利 一 社会福利的概念及特征
社会福利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上进行归 纳。广义上讲,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全体 公民在生命过程中所需要的生活、卫生、住房、 教育、就业等方面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狭义上 讲,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了保证公民的一定 生活质量而提供物质或者服务帮助,以满足公民 共同和特殊社会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管土管学院
进一步导读
1. 2. 3. 4. 5. 6. 7. 艾路明:小额贷款与缓解贫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阿马蒂亚· 森:贫困与饥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阿马蒂亚· 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世界银行:中国战胜农村贫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胡鞍钢:中国地区差距报告[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蔡防:穷人的经济学[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8年版。 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与贫困作斗争[R],北京:中国财政经 济出版社,2001年版。 8. 黄承伟:中国反贫困:理论方法战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版。 9. 冈纳· 缪达尔: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M],北京:北京经济 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10. 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11. 张新伟:市场化与反贫困路径选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版。
3.以工代赈开发模式
4.小额信贷开发模式
5.提高管理水平
15
经管土管学院
思考题
1.什么是贫困,它有那些基本类型? 2.确定相对贫困线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3.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确定的步骤有哪些? 4.测度贫困程度的指标体系? 5.贫困地区的经济特征? 6.贫困地区的致贫根源? 7.我国贫困地区的分布? 8.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意义? 9.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模式? 10.农业产业化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模式的特点? 11.劳动力转移培训基本原则? 12.常用的测量绝对贫困线的方法有哪些?
贫困的外延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贫困可以分为:
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 制度性贫困、区域性贫困和阶级贫困 绝对贫苦和相对贫困 持久性贫困、暂时性贫困和选择性贫苦
4
经管土管学院
贫困的外延
狭义:经济意义上的贫困
广义:不仅包括不能满足最 基本的生活需要,还包括社 会的、文化的、环境的等因 素。
5
经管土管学院
农村贫困标准(元) 农村低收入标准(元) 国际贫困标准(1天1美元)(元)
资料来源:王萍萍.2007.中国贫困标准与国际贫困标准的比较.调研世界.(1)
10
经管土管学院
贫困地区的经济特征
1.经济结构的超稳定性 2.社会结构的超封闭性
3.经济发展的缓慢型
4.自然经济的不易变性
5.经济关系上的依附性
11
17
经管土管学院
13
经管土管学院
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意义
1.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一项重要内容
2.实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 长的重要途径
3.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式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 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14
经管土管学院
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模式
1.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2.项目拉动开发模式
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
100%
收 入 累 计 百 分 比
绝对平均线
S1
S2
洛伦兹曲线
O
6
100%
经管土管学院
持久性贫困(A)、暂时性贫 困(B)和选择性贫困(C)
X C PL D
A B 45o O
7
经管土管学院
贫困线的测定
测量绝对贫困线的方法:
食物能量法
基本需求法
恩格尔系数法 超必需品剔除法 总支出与总收入之比法 编制贫困指数法
第十九章贫困地区经济开发
LOGO
1
经管土管学院
贫困的概念和标准
贫困地区经济特征及贫困根源
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
贫困的概念
贫困指的是由于缺乏物质的、文化的和社 会的资源而处于一种社会不可接受的最低生活 水平或者生存状态以及由于缺乏必要的手段、 能力和机会而不能摆脱这种最低生活水平或者 生活状态。
3
经管土管学院
经管土管学院
贫困地区的致贫根源
1.贫困的自然要素
2.贫困的经济要素:资本形成不足
劳动力素质较低
产业结构单一
封闭性较强
3.贫困的社会要素:历史、文化、制度等
12
经管土管学院
我国贫困地区的分布
1.农村贫困人口越来越集中于西部地区 2.中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重要区域
3.贫困人口的宏观集中和微观分散特点
数学模型法
8
经管土管学院
测量相对贫困线的方法:
收入等分定义法 收入平均数法 商品相对不足法
9
经管土管学院
我国的贫困标准
年 份 2000 625 865 876 2001 630 872 882 2002 627 869 873 2003 637 882 884 2004 668 924 918 2005 683 944 935 2006 683 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