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概述在各种粉碎或原状松散地土、碎(砾)石、工业废渣中,掺入适当数量地无机结合料(如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得到地混合料在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地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以此修筑地路面基层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具有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强、结构本身自成板体等特点,但具耐磨性差,因此广泛用于修筑路面结构地基层和底基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粉碎地或原状松散地土按照土中单个颗粒(指碎石、砾石、砂和土颗粒)粒径地大小和组成,将土分成细粒土、中粒土和相粒土.不同地土与无机结合料拌和得到不同地稳定材料,例如石灰土、水泥土、水泥砂砾、石灰粉煤灰碎石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种类较多,其物理、力学忭质各有特点,使用时应根据结构要求、结合料和原材料地供应情况及施工条件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由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地刚度介于柔性路面材料和刚性路面材料之间,常称之为半刚性材料.以此修筑地基层或底基层亦称为半刚性基层或半刚性底基层.在我国已建成地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中,大多数路面采用了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近几十年来,不少国家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水硬性无机结合料处治粒料和处治土作为沥青路面地基层和底基层.其原因主要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①车辆轴载增大和交通量增加对路面地承载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无机结合料处治基层地沥青路面更能适应现代重型交通地需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②优质石料地料源日益减少.使用无机结合料处治材料,可以使用原先不能应用地质量较低地石料,甚至使用当地地土.这样可以避免远运优质石料,从而节约大量成本.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地力学性质..强度特征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是一种半刚性材料,各种半刚性材料都具有一定地抗拉强度.测定半刚性材料地抗拉强度有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利用梁式试件,采用三分点加载,进行弯拉试验,测得地抗拉强度为抗弯拉强度;第二种方法是用圆柱体试什直接拉伸测得地直接抗拉强度;第三种方法是用圆柱体试件沿其直径方向用线压力进行试验,直到被破坏,该强度称为间接抗拉强度或劈裂强度.同一种材料,用不同地方法测得地抗拉强度是不同地.近年来,部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页国家建议采用抗拉强度来检验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层本身地强度,但广泛使用地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强度指标通常是无侧限抗压强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试验证明,对于一定地混合料,各种强度参数间是有直接联系地,但这种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可能与集料类型有关.根据美国地比较试验结果,强度低地混合料地弯拉强度约为抗压强度地/,强度高地混合料地弯拉强度约为抗压强度地/,并可用下列关系式表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由于无侧限抗压强度是比较容易确定地参数,因此它是研究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性质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时最经常采用地指标.我国地规范也都采用这个强度指标.而个抗拉强度指标中,间接抗拉强度地试验是最简便地.它使用地仪器简单,可以使用做抗压强度试验地仪器和试模,操作方便,试验精度也较高,因此,有些国家采用间接抗拉强度作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及热拌沥青混合料地抗拉强度指标,并把它用到路面设计地应力验算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应力一应变特性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地强度和刚度都随龄期而增长,因此往往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测定其应力应变特性关系时,应采用最符合路面结构实际工作状态地试验方法—三轴压缩试验.通过试验发现,这一类材料地应力一应变关系曲线呈现出非线性性状.同土一样,其弹性模量是三向主应力地函数.然而,在应力水平较低时(低于极限应力%),应力应变曲线可近似视为线性地,按回弹应变量确定地回弹模量值,可以近似视为常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不具备三轴压缩试验条件时,可采用室内承载板法测定尤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早期抗压回弹模量.承载板试验地试件为直径×高=×,承载板直径为.,面积为.试验时取承载板地单位压力为~,逐级加载,同时记录承载板地沉降量,回弹模量值按下式计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地回弹模量值主要同土类、结合料剂量及龄期、侧限应力有关,在较大范围内变动.级配碎(砾)石地平均回弹模量值为~,而采用不同结合料稳定后地半刚性材料地回弹模量值则高达~,刚性材料水泥混凝土弹性模量为,因此,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地刚性介于柔性及刚性材料之间,这就是它被称为半刚性基层地原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疲劳特征疲劳破坏是在小于材料极限强度地应力反复作用下所产生地累积破坏.所谓疲劳性能是指某种材料对不同水平应力地反复作用地反应,它以构成破坏所需荷载作用次数(疲劳寿命)来表示,通常用不同应力水平达到破坏时地荷载反复作用次数所绘成地散点图来说明.试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页。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上课讲义

路面工程
学习单元:
1、路面基(垫)层分类及特点; 2、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垫)层
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垂直力, 并把它扩散到垫层和土基中,因此,要求基层应 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车轮荷载水平力作用,沿 深度递减得很快,对基层影响很小,对基层材料 的耐磨性可不予重视。基层应有平整的表面,以 保证面层厚度均匀。基层遭受大气因素的影响虽 比面层小,但难于阻止地下水上升。当面层透水 时,也不能阻止雨水的渗入,所以基层结构应有 足够的水稳定性。
2020/6/26
3
基层(底基层)可分为结合料(包括有机结合 料和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和无结合料的粒料 类基层。其中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又称为半刚 性或整体性基层,通常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 定类和水泥、石灰综合稳定类。半刚性基层材料 的显著特点是: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 水稳定性强。是我国二级以上公路路面基层的主 要结构形式。粒料类基层常分为嵌锁型和级配型。
任务2: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2020/6/26
8
任务2: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1、原材料 (1)土(广义):细粒土、粗粒土、巨粒土 (2)无机结合料: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等 2、无机结合料稳定种类: 细粒土:二灰土、水泥土、石灰土、水泥石灰土、 三灰土 粗粒土:二灰碎石土、二灰稳定碎石(二灰碎石)、 水泥碎石土、水泥稳定碎石、二灰砂、水泥砂 无土:二灰、二渣、水泥矿渣等
2020/6/26
12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刚度介于柔性路面 材料和刚性路面材料之间,常称之为半刚性材 料。以此修筑的基层或底基层亦称为半刚性基 层或半刚性底基层。在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 和一级公路中,大多数路面采用了这种基层。
第10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第10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应力-应变特性
三轴压缩试验→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非线性;在应力水平较 低时,应力-应变曲线近似线性→回弹模量。 室内承载板试验→
Er
pD
4l
(1 2 )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的回弹模量值主要同土类、结合 料剂量及龄期、侧限应力有关,在较大范围内变动。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重庆交通大学
第10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石灰稳定土混合料设计步骤
3)按最佳含水量与工地预期达到的压实密度制备试件,进行强度试 验,根据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石灰剂量。 试件在规定温度(冰冻地区20±2℃,非冰冻地区25±2℃)下 保湿养生6d,浸水1d,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室内试验的平均 抗压强度应符合
厂拌法施工
拌和-摊铺-碾压-养生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重庆交通大学
第10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10.4 水泥稳定类基层
概念:在粉碎的土或原状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 适量的水泥和水,按照技术要求,经拌和摊铺,在最佳含水量下压实及 养生成型,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以此修建的路面基层称为水泥稳 定类基层。 分类:水泥土、水泥砂砾、水泥稳定碎石。
石灰稳定土强度形成原理 影响石灰土强度的因素 石灰稳定土基层缩裂防治 石灰稳定土混合料设计 石灰稳定土层的施工
重庆交通大学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第10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石灰稳定土强度形成原理
离子交换作用→ Ca2+→Na+、H+、K+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精选文档-精选文档

第10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和原状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适 量消解后的石灰和水,按照一定技术要求,经拌和后,在最佳含水量时 摊铺、压实及养生,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路面基层称为石灰稳定 类基层。 分类:石灰土、石灰砂砾土、石灰碎石土。
(4)含水量
存在最佳石灰剂量,对于粘性土及粉性土为8%~14%;对 砂性土则为9%~16%。
通过标准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重庆交通大学
第10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影响石灰土强度的因素
(5)拌和及压实
土的粉碎程度和拌和的均匀性;压实度(每增加2%,抗压
→
火山灰作用 →
碳酸化作用 →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重庆交通大学
第10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影响石灰土强度的因素
(1)土质 (2)灰质
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Ⅲ级以上的技术标准,妥善保管 。
塑性指数为15~20的粘性土较好;粒料和砂性土不宜;有机 质含量大不宜。
(3)石灰剂量
重庆交通大学
第10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强度特征
抗拉强度:
小梁弯拉试验→抗弯拉强度 直接拉伸试验→直接抗拉强度 间接拉伸(劈裂)试验→间接拉伸强度(劈裂强度)
抗压强度:
无侧限抗压试验→7d无侧限抗压强度
0 .88 S 0 .51 R
龄 期
S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MPa;
R——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MPa;
路面工程
第10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提高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抗冲刷能力的措施

提高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抗冲刷能力的措施
提高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抗冲刷能力是一项关键的技术挑战,在建筑、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措施,以提高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抗冲刷能力。
选择合适的无机结合料是提高基层抗冲刷能力的关键。
无机结合料应具有较高的抗冲刷性能,能够抵御外部冲击和压力。
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可以选择适当的矿物材料,如石灰、水泥、粉煤灰等。
采用适当的配合比是提高基层抗冲刷能力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配合比可以提高无机结合料的稳定性和抗冲刷性能。
在配合比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种类、粒度分布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以确保基层在受到冲刷和压力时能够保持稳定。
加入适量的添加剂也可以提高基层抗冲刷能力。
添加剂可以改变无机结合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增强其抗冲刷性能。
常用的添加剂包括改性沥青、聚合物改性剂和纤维增强剂等。
这些添加剂能够增强无机结合料的粘结力和抗拉强度,提高基层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
采取适当的施工工艺也是提高基层抗冲刷能力的重要措施。
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基层的压实和养护工作,以确保基层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施工环境的湿度和温度,避免在不适宜的条件下进行施工,以免影响基层的抗冲刷能力。
提高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抗冲刷能力需要综合考虑材料选择、配
合比设计、添加剂的使用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可以提高基层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确保基础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质量检验项目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质量检验项目一、引言无机结合料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应用前景。
然而,其稳定基层质量检验项目却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从无机结合料的特点、稳定基层质量检验项目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无机结合料的特点1. 硬度高:无机结合料硬度高,能够有效地抵抗外力的影响。
2. 耐久性强:无机结合料不易腐蚀、老化,使用寿命长。
3. 稳定性好:无机结合料在不同温度、湿度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4. 施工方便:无机结合料施工简单方便,可直接涂刷在基层上。
三、稳定基层质量检验项目1. 基层平整度检测:基层平整度对于涂刷无机结合料至关重要。
通过测量基层平整度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修补或磨平处理。
2. 基层强度测试:基层强度是保证涂刷后墙面平整牢固的关键。
通过对基层强度进行测试,可以确保基层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 基层含水率检测:基层含水率是影响无机结合料附着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检测基层含水率,可以决定是否需要等待基层干燥或采取其他措施。
4. 基层表面处理:基层表面处理是为了保证无机结合料与基层之间的粘接力。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有清洗、打磨、刮毛等。
5. 环境检测:在涂刷无机结合料前,需要对环境进行检测,包括温度、湿度等参数。
只有在符合要求的环境下才能进行涂刷。
四、稳定基层质量检验项目的实施步骤1. 测量基层平整度:使用激光平整仪等工具对基层平整度进行测量。
2. 测试基层强度:使用万能试验机等设备对基层强度进行测试。
3. 检测基层含水率:使用电子秤、温湿度计等设备对基层含水率进行检测。
4. 进行表面处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表面处理方法,如清洗、打磨、刮毛等。
5. 环境检测:使用温湿度计等设备对环境进行检测。
五、结论稳定基层质量检验项目是涂刷无机结合料的必要步骤,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通过对基层平整度、强度、含水率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测,可以确保无机结合料与基层之间的粘接力和稳定性。
同时,环境检测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石灰稳定土石灰稳定土将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掺人各种粉碎或原来松散的土中,经拌合、压实及养护后得到的混合料,称为石灰稳定土。
它包括石灰土、石灰稳定砂砾土、石灰碎石土等。
石灰稳定土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水性。
广泛用作建筑物的基础、地面的垫层及道路的路面基层。
水泥稳定土水泥稳定土是用水泥做结合料所得的混合料的一个广义的名称,它既包括用水泥稳定各种细粒土,也包括用水泥稳定各种中粒土和粗粒土。
在经过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入足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和养生后,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时,称为水泥稳定土。
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得到的强度符合要求的混合料,视所用的土类而定,可简称为水泥土、水泥砂或水泥石屑等。
用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得到的强度符合要求的混合料,视所用原材料而定,可简称为水泥碎石、水泥砂砾等。
在稳定各种土时,时常根据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以及地方材料的供应情况,同时用水泥和石灰、水泥和粉煤灰稳定某种土得到的混合料,简称综合稳定土。
另外,仅使用少量水泥改善各种土的塑性指数或提高其强度(如cDR值)而达不到水泥稳定土规定的强度要求时,这种材料可称为水泥改善土。
水泥稳定土的适用围:水泥稳定土可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土不得用做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用做基层时,水泥剂量不宜超过6%。
必要时,应首先改善集料的级配,然后用水泥稳定。
在只能使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基层时或水泥稳定集料的强度要求明显大于规定时,水泥剂量不受此限制。
水泥稳定土对土的要求:对土的一般要易于破碎,满足一定的级配,便于碾压成型。
高速公路工程上用于水泥稳定层的土,通常按照土中组成颗粒(包括碎石、砾石、砂颗粒,不包括土块和土团)的粒径大小和组成,将土分为下列三种:细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9.5mm,且其中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不小于90%(如塑性指数不同的各种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砂和石屑等)。
20230306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施工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施工一、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分类及适用范围(1)水泥稳定集料类、石灰粉煤灰稳定集料类材料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底基层。
冰冻地区、多雨潮湿地区,石灰粉煤灰集料类材料宜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下基层或底基层。
(2)石灰稳定类材料宜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以及三、四级公路的基层。
(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基层或上基层宜选用骨架密实型混合料。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和各级公路底基层可采用悬浮密实型骨架混合料。
均匀密实型混合料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底基层,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
骨架空隙型混合料具有较高的空隙率,适用于需要考虑路面内部排水要求的基层。
【例题单选】不宜用于高速公路基层的材料是OA水泥稳定集料类B石灰粉煤灰稳定集料类C石灰稳定类D骨架密实型混合料【参考答案】C二、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的混合料组成设计图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设计流程图目标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①选择级配范围。
②确定结合料类型及掺配比例O③验证混合料相关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指标。
生产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①确定料仓供料比例。
②确定水泥稳定材料的容许延迟时间。
③确定结合料剂量的标定曲线。
C4;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施工参数确定时,除了确定结合料剂量、合理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外,还要验证混合料强度技术指标。
【例题案例节选】图3-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流程图【参考答案】C设计是生产配合比设计,D是结合料剂量。
三、混合料生产、摊铺及碾压1、一般规定施工工艺选择表(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宽在11米至12米之间时,每一流水作业段长度以500m为宜;无机结合类稳定材料层宽大于12米时,作业段宜相应缩短。
确定每日施工作业段长度,考虑因素:①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生产效率和数量。
②施工人员数量和操作熟练程度。
③施工季节和气候条件。
④水泥的初凝时间和延迟时间。
⑤减少施工接缝的数量。
(2)对水泥稳定材料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宜在2h之内完成碾压成型,应取混合料的初凝时间与容许延迟时间较短的时间作为施工控制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刚性材料的力学特征包括应力-应变 关系,疲劳特性和收缩(温缩和干缩)特性。
稳定材料的类别、粒料含量、龄期等有关。 试验资料表明,以下几种半刚性材料的收缩性 按由大到小的次序排列,即:
石灰土砂砾(线收缩系数16.7×10-16,以 下同)>悬浮式石灰粉煤灰粒料(15.3×10-16) >密实型石灰粉煤灰粒料(11.4×10-6)。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在各种粉碎或原状松散的土、碎(砾) 石、工业废渣中,掺入适当数量的无机结合 料(如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 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 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 类混合料,以此修筑的路面基层称为无机结 合料稳定基层。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刚度介于柔性路面 材料和刚性路面材料之间,常称之为半刚性材 料。以此修筑的基层或底基层亦称为半刚性基 层或半刚性底基层。在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 和一级公路中,大多数路面采用了这种基层。
基层(底基层)可分为结合料(包括有机结合 料和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和无结合料的粒料 类基层。其中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又称为半刚 性或整体性基层,通常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 定类和水泥、石灰综合稳定类。半刚性基层材料 的显著特点是: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 水稳定性强。是我国二级以上公路路面基层的主 要结构形式。粒料类基层常分为嵌锁型和级配型。
知道常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结构层和砂石类结构层的类型、 特性及其应用;
知道常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结构层和砂石类结构层的施工 工艺 流程,能进行其施工质量控制;
知道无机结合料稳定类结构层和砂石类结构层施工质量检测 项目与检测方法; 会使用随机法选择路面检测位置; 会检测路面的几何尺寸。
路面工程
学习单元:
1、原材料 (1)土(广义):细粒土、粗粒土、巨粒土 (2)无机结合料: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等 2、无机结合料稳定种类: 细粒土:二灰土、水泥土、石灰土、水泥石灰土、 三灰土 粗粒土:二灰碎石土、二灰稳定碎石(二灰碎石)、 水泥碎石土、水泥稳定碎石、二灰砂、水泥砂 无土:二灰、二渣、水泥矿渣等
任务2: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半刚性基层:是用无机结合料与集料或土组 成的混合料铺筑的,具有一定厚度的路面结构层 ――是二级以上公路的主要基层类型。
特 点:整体性好、强度高、刚度大、水稳 定性好、经济效益佳。
分 类:按结合材料和强度形成机理的不同 分为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工业废渣稳定类 。
任务2: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任务2: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优点: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强,结构本身 自成板体。
缺点:耐磨性差,干缩,温缩,养生期长。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具有稳定性好,抗冻性 强、结构自成板体等特点,但由于其耐磨性 差,因此被广泛用于修筑路面结构的基、垫 层。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完工初期具有柔软的 工作特征,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强度和刚度 逐渐提高,板体性增加。结构成型后,其刚 度介于柔性材料与刚性材料之间,故又称之 为半刚性材料。
水泥稳定砂砾的收缩性随水泥剂量的增加而加 大,当水泥剂量为5%~7%时,其线收缩系数为 10×106~15×10-6。
半刚性基层一般在气温较高时修建。成型初期 内部含水量较高,且未被面层封闭,由于基层内部 水分的蒸发,从而产生了由表及里的干燥收缩。同 时,环境温度也存在着昼夜差异,因此,修建初期 的半刚性基层同时受到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的综合 影响,如不注意养生保护,易形成早期裂缝。
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应力- 应变特性 表征半刚性材料力学强度参数的指标:
1、半刚性路面面层 拌和法半刚性面层: 水泥砂浆+乳化沥青(渣油)+集料 灌浆法半刚性面层: 在大孔隙率的开级配沥青混凝土中灌注 水泥(砂)浆
注浆前
பைடு நூலகம்
注浆后
内部结构状态
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应力- 应变特性
半刚性材料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强度和 模量随龄期不断提高。并逐渐具有刚性性质。一 般规定,水泥稳定类材料的设计龄期为90d,石灰 或石灰粉煤灰(又称二灰)稳定类材料的设计龄 期为180d。在一定龄期(28日)条件下的试验资 料表明,在较宽的范围内,半刚性材料的应力-应 变关系基本呈线性关系。
单元1、基(垫)层分类
一、路面垫层分类及特点 根据材料选用不同分为透水性垫层和稳定性垫 层。 根据设置目的和作用不同分为稳定层、隔离层 、防冻层、防污层、整平层和辅助层。
单元1、基(垫)层分类
根据材料组成及使用性能的不同,基层分为: (1) 有结合料的稳定类 有机结合料的稳定类基层:如沥青碎石、沥青 贯入式等 无机结合料的稳定类基层:如水泥、石灰、工 业废渣等。 (2) 无结合料的粒料类
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使土成为具有一定的 强度与稳定性的筑路材料,以此修筑的路面基 层称为稳定土基层。
稳定土的方法有多种,按其采用的技术措 施的不同可分为:机械方法(压实)、物理方 法(改善水温状况)、化学方法(加入外掺 剂)、技术处理(热处理、电化学加固)等。
任务2: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稳定土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道路结构对加固 的要求,外掺剂或其它原材料的供应情况,施 工情况及当地土的性质等,进行详细的经济技 术比较后确定。
路面施工
学习情境3:基层和垫层施工 工作任务一:水泥稳定类结构层施工 工作任务二:二灰稳定类结构层施工 工作任务三:石灰稳定类结构层施工 工作任务四:级配碎(砾)石结构层施工 工作任务五:填隙碎石结构层施工 工作任务六:半刚性结构层和砂石类结构层施工质量检测
路面施工
项目:无机结合料稳定类结构层基层施工方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路面基(垫)层分类及特点; 2、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垫)层
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垂直力, 并把它扩散到垫层和土基中,因此,要求基层应 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车轮荷载水平力作用,沿 深度递减得很快,对基层影响很小,对基层材料 的耐磨性可不予重视。基层应有平整的表面,以 保证面层厚度均匀。基层遭受大气因素的影响虽 比面层小,但难于阻止地下水上升。当面层透水 时,也不能阻止雨水的渗入,所以基层结构应有 足够的水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