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派引火汤加味治疗便秘医案案例
火神派名家医案选8

・壶天漫笔・82・火神派名家医案选(8)张存悌1,吕海婴2(11沈阳市大东区医院,辽宁沈阳110042;21青岛科技大学校医院,山东青岛266042)关键词:曾辅民;医案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719(2009)02-0276-02收稿日期:2008-09-17作者简介:张存悌(1947-),男,辽宁沈阳人,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肿瘤和疑难病症。
271杜某,女,54岁。
心烦,情绪低落,叹息不止。
胸闷,整夜不眠,时有汗。
神差,手足麻木颤抖,舌淡、脉数大。
2周前因受刺激后而现此症。
症属阳气虚极,心阳危急之症。
用桂枝甘草汤加味处之。
又防其奔豚发作,加山茱萸以防脱,可谓大包围了:桂枝50g,炙甘草50g,龙骨30g,牡蛎30g,茯苓40g,五味子15g,山茱萸30g,大枣15g,4剂。
药后稍有好转,守方加大剂量。
以心为主,加附片,免得大剂量桂枝伤及心阳。
为防脱用茯苓五味收敛肺气,使肝肺升降不失控。
处方:桂枝50g,炙甘草50g,山萸肉40g,附片(先煎)100g,龙骨30g,牡蛎30g,茯苓30g,五味20g,大枣20g,4剂。
药后,心烦、失眠、多汗陆续好转,精神食欲转佳,舌淡,脉大无力明显改变。
守方:桂枝100g,炙甘草60g,枣皮50g,茯苓50g,大枣20g,附片(先煎)100g,4剂。
2个月后随访药尽而愈。
28.马某,男,25岁。
眼痛,自述遇寒冷则眼痛。
据遇寒而痛,当属阳气不足,用桂枝甘草汤补阳,取桂枝温肝,生姜散寒,升麻升提阳气。
药用:桂枝30g,炙甘草30g,生姜20g,升麻4g,2剂。
药后无效,当改弦易辙!细问不是遇寒而痛,而是风吹则痛,则与恶风者无异,舌淡,脉沉细。
改投调和营卫试之。
加当归配桂芍意在从肝血治之,药后已愈。
处方:桂枝30g,白芍20g,生姜30g,炙甘草30g,大枣20g,当归30g,3剂。
291邓某,女,84岁。
便秘,口苦食少,尿热,神差欲寐,舌淡,脉沉细尺不显。
引火汤应用医案

引火汤应用医案引火汤应用医案引火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由黄芩、黄连、栀子、赤芍、生地黄、山药等多种中药组成。
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毒病证和出血等症状。
下面将介绍引火汤在临床应用中的医案,以便更好地了解它的作用和效果。
一、治疗口腔溃疡患者:男性,33岁。
主诉:口腔溃疡已经持续了一个星期,感觉非常难受。
口腔溃疡部位位于右侧颊粘膜内侧,大小约为1厘米左右。
诊断:口腔溃疡。
治疗方案:引火汤加减。
组成:黄芩15克,黄连10克,栀子10克,赤芍10克,生地黄15克,山药15克。
服法:水煎服3次/日。
治疗过程:患者每天服用引火汤3次/日,在3天后出现明显好转。
7天后完全恢复正常。
二、治疗痤疮患者:女性,22岁。
主诉:脸上长了很多痘痘,感觉非常难受。
已经使用了不少的护肤品和药膏,但都没有效果。
治疗方案:引火汤加减。
组成:黄芩15克,黄连10克,栀子10克,赤芍10克,生地黄15克,山药15克。
加减:加地骨皮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术10克、苍耳子15克。
服法:水煎服3次/日。
治疗过程:患者每天服用引火汤3次/日,在1周后出现明显好转。
2周后脸上的痘痘已经消失了大部分。
4周后完全恢复正常。
三、治疗口腔出血患者:男性,40岁。
主诉:口腔出血已经持续了2天,并且伴有牙龈肿胀和发红的情况。
感觉非常难受。
诊断:口腔出血。
治疗方案:引火汤加减。
组成:黄芩15克,黄连10克,栀子10克,赤芍10克,生地黄15克,山药15克。
加减:加丹参10克、桃仁10克、龙胆草15克。
服法:水煎服3次/日。
治疗过程:患者每天服用引火汤3次/日,在2天后出现明显好转。
5天后口腔出血完全停止,并且牙龈肿胀和发红的情况也得到了缓解。
四、治疗便血患者:女性,45岁。
主诉:便血已经持续了1周,并且伴有腹泻和腹痛的情况。
感觉非常难受。
治疗方案:引火汤加减。
组成:黄芩15克,黄连10克,栀子10克,赤芍10克,生地黄15克,山药15克。
火汤+火不归元“引火汤

火汤+火不归元“引火汤2014-10-23 10:35:02引火汤别名处方来源《外科医镜》。
药物组成怀熟地3两,山萸肉1两,麦冬5钱(去心),北五味2钱,上猺桂2钱(或嫌味辣,改用附子亦可),淮牛膝3钱,车前子3钱。
加减功效主治阴火喉痹。
制备方法用法用量水煎,冷服。
倘证纯系虚寒,而无假阳之候,不必冷服,恐促亡阳。
用药禁忌临床应用药理作用各家论述备注火不归元“引火汤”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疑难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
临床上常规的止痛剂对于缠绵难愈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疗效一般,即使有效也产生依赖性,难以撤药,远期疗效不稳定。
患者迫切就诊的主要症状就是难以忍受的剧烈头痛,对于患者来说,当务之急就是止痛。
寻求起效快,远期疗效好的治疗方法是临床急需的。
山西临床大家李可老中医善用重剂治疗急危重症,在他的著作中多次应用引火汤加减治疗各种疾患,其中应用重剂引火汤加减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每起沉疴,并疗效稳固。
受此启迪,本文近三年应用引火汤加减并采用重剂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积累了30例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其疗效卓著稳定。
并就其产生临床疗效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但愿对临床能有所裨益,以飧于同道。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属临床疑难性的发作性疾病。
尤其是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其病势不呈发作性的特点,呈持续性,缠绵不愈。
有的患者在痛苦中要煎熬几年时间。
该病病因不明确,现代医学对此病尚无特效疗法。
中医对此病的认识当属头痛、头风、雷头风等范畴。
王肯堂在《证治准绳》曾描述:“发之处则上连头,下至喉內及牙跟,皆如針刺火灼,不可手触,乃至口不得开,言语饮食並废,自觉火光如閃电,寻常涎唾,稠粘如丝不断。
”这是对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最贴切的描述。
临床上中医治疗该病针对病证不同,遣方用药亦有独钟,临床疗效各有千秋。
本文应用重剂引火汤加减,治疗肾水亏乏,虚火上扰证的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结果显示临床疗效卓著。
该汤剂的特点:起效快,常一剂知,二、三剂缓,效如浮鼓;远期疗效稳定,本文治疗30患者中21例痊愈,半年追访未复发。
(火神派)彭重善治病模式例举

(火神派)彭重善治病模式例举反复晕倒案石某某,女,50岁。
2014年3月10日初诊。
自述病史经过:从小怕冷。
结婚生孩子月子里受过寒,怄过气。
产后二十几年,常皮肤痒,手无力,吐清口水,经常心慌,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并有痔疮多年,伴轻微脱肛,走路都不舒服。
每天下午头晕,若劳累或着急就会眼黑晕倒,上楼梯气喘,心跳加快,曾上到8楼时晕倒过,还曾追赶公交车而晕倒。
因为这个原因,二十多年不敢单独出门。
最近一次晕倒是去年年初,几分钟后醒来,脚手粑软,半小时后能平复。
西药吃得少,看过很多中医,都说阴虚,吃过很多中药,但至今未能解决问题。
现症见:头晕,头胀,头顶闷,怕冷。
吃了燥性食物就口腔溃疡,吃硬食会胃痛,食量小,喜吃菜。
久坐腰酸,长有痔疮,大便每天2~3次,每当口腔溃疡发作时,就会出现大便干燥,小便偶黄。
睡眠一般,停经一年。
【舌象】润,苔薄白,有齿痕。
【脉象】左手轻取:膀胱脉滞短微微紧;沉取稍紧稍滞;气滞带湿滞短,左尺脉微紧无力无神;心包脉沉弱稍紧稍滞;心脉沉弱滞短;胆脉滞短微紧欠洪:肝脉稍紧稍滞细。
右手轻取:肺脉稍洪大滞短微紧;胃脉稍滞微紧;脾脉稍滞微紧:大肠脉滞短微紧;命门脉紧。
沉取沉滞微紧。
【辨析】从脉象可以得知,左手膀胱脉微微紧带滞,太阳膀胱有寒气未解,而沉取也有稍紧,提示目前是表里有寒,左尺部肾脉无力神,肾气不足、阳气虚弱。
肝脉滞细、心脉短、心包稍滞弱,提示与肾气不足、阳气不升有直接关系。
右手肺脉微紧,胃紧、大肠微紧都提示外寒在表,脾胃脉紧与命门脉也紧,显示沉取微紧表明里外均为寒气困扰而阳气不足。
整体分析脉象可得出:表里俱寒,太阳在表,肾气不足,肝气不畅,脾胃不健。
治疗思路是,先开太阳之表寒,再温少阴肾里寒。
治法是先用桂枝法,拨开太阳表寒,再用附子桂枝法,开表温里,兼以疏肝健脾之品。
【处方】处方一:桂枝30g,贡术15g,茯神15g,法半夏20g,生楂肉20g,石菖蒲20g,天麻15g,生陈皮15g,香白芷20g,砂仁15g,炙甘草15g,生姜60g。
火神派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腹痛医案案例

火神派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腹痛医案案例
(1)邵兄,素有中寒痰证,数日腹中微痛,渐次痛甚。
先医者已用炮姜附子苍朴温消,继用六君子加香砂,作太阴寒治而痛益甚。
迎余往诊,其脉沉细而紧,汗出沾衣,面赤腹痛,腹形胀大,干呕欲吐,小便频数,大便下利,少阴证全。
此因前之苍朴耗气,继用白术闭气,是以不效也。
但久痛伤气,须急扶阳,不宜疏气。
以附子、干姜为君,肉桂、人参为臣,吴茱萸、甘草为佐:
用生附子9 g,人参、干姜各6 g,肉桂、吴茱萸、甘草各3 g,日3剂。
3日后减1剂,又3日痛止而愈。
(郑素圃治案)
点评:此案腹痛乃系“少阴证全”,“前之苍朴耗气,继用白术闭气,是以不效也”。
虽见腹形胀大,因“久痛伤气,须急扶阳,不宜疏气”,屏除理气之品,果收良效,可资玩味。
(2)岩镇江某,患伤寒,呕吐,下腹痛极。
吴氏诊称“此太阴证伤寒也。
痛在脐下,乃厥阴部位,阴证之至狠者”。
立方用附子理中汤,服药2剂,手足温,呕吐止,腹痛减而未尽除。
告曰:“此腹痛,必要下利方止。
”“凡阴证下腹痛甚者,其浊阴之气必要从大便中去,伤寒书所谓秽腐当去是也。
秽腐不去,腹痛何由止?”又服2剂,晚间果作利,一昼夜共七八次。
仍照前药,每日2剂,又服4日,利3日自止而痛亦全却。
(吴天士治案)点评:本案看点在于,吴氏认为“凡阴证下腹痛甚者,其浊阴之气必要从大便中去,伤寒书所谓秽腐当去是
也”。
因此,服药后“必要下利方止”。
已而果验。
火神派理中汤加味治疗腹泻泄泻医案案例

火神派理中汤加味治疗腹泻泄泻医案案例刘某,女,26岁。
从幼儿时起常年腹泻,迁延20余载,北京某医院诊为慢性肠炎,中西医长期治疗未愈,1978年8月初来诊:腹部时痛,喜温喜按。
下利稀薄,口不渴,不思饮食。
神疲体弱,面色苍黄无泽。
舌淡,苔白厚腻。
触诊肢冷甚。
证属太阴虚寒泄泻,(伤及少阴),法宜祛寒除湿,实脾固肾。
先以四逆汤,继以理中汤加味主之:(腹部时痛,喜温喜按。
小肠周围毛细血管痉挛,以防止吸收中间产物,进而导致腹部肌肉痉挛,稍一刺激引起腹痛。
温能使代谢充分,按缓解肌肉血管痉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空气的排放。
)处方一:制附子60 g(久煎),干姜、炙甘草各30 g。
处方二:制附子60 g(久煎),干姜18 g,炒白术24 g,茯苓15 g,炙甘草30 g,上肉桂6 g,红枣30 g。
各5剂。
二诊:药后腹泻已止,精神、睡眠均好转,食量增加。
面色略转红润,舌淡红,白腻苔减。
多年陈疾,初获显效。
但久病脾肾阳虚,不能骤复,宜继守原法,加减再进:制附片60 g(久煎),炒白术24 g,干姜18 g,炙甘草15 g,红枣30 g,上肉桂6 g(冲服),茯苓15 g。
三诊:半月来大便趋于正常。
上方续服一段时间,并注意忌食生冷,防止受凉,以资巩固。
(范中林治案)原按:《伤寒论》曰:“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患者肢冷,口不渴,舌质淡,苔白而厚腻,皆湿寒阻滞之象,为太阴虚寒之证。
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后天失调,故不思饮食。
必须指出,长期泄泻,不可单责之于脾。
所谓“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患者神疲恶寒,面色苍黄,显系下元亏损,命门火衰,肾阳不振。
故一诊即投之以四逆、理中相继为治。
点评:慢性肠炎迁延20余载,中西医长期治疗未愈,恐怕是未从扶阳层面着眼所致。
此老虽用理中汤,却一直回避人参不用,嫌其阴柔碍温也。
火神派温脾汤加味治疗便秘医案案例

火神派温脾汤加味治疗便秘医案案例张某,男,32岁。
便秘年余,初起大便难解,二三日一行,干结不爽。
头昏食少,脘腹痞闷不适,时常哕气上逆。
医者以为阴虚肠燥,胃腑有热,治以清热苦寒、滋润通下之剂。
每服1剂,大便通泻1次,其后又复秘结如故,脘腹痞闷终不见减。
如此往复数月之久愈见便秘,甚者六七日始一行。
口苦咽干,纳呆食减,体瘦面黄,精神倦怠。
脉沉迟而弱,舌苔厚腻,色黄少津,口气微臭,思饮不多。
如此并非肠胃燥热之证,乃是气虚之便秘。
长期服用苦寒通下之品,脾肾之阳受戕,脾气虚弱,无力运化,肾气不足,难以化气生津,气机壅滞,胃肠传化失司,遂成便秘。
当以温下之法,务使枢机运转,腑气自能通达,方用温脾汤加味:附片45 g,干姜12 g,大黄9 g(后下),党参15 g,厚朴、杏仁各9 g(捣),甘草6 g。
煎服1次,腹中肠鸣,气窜胸胁,自觉欲转矢气而不得。
再服2次,则矢气频作,便意迫肛,旋即解出大便许多,黑硬结如栗,其臭无比。
顿觉腹中舒缓,如释重负,呕哕已不再作。
连服2剂后,大便隔日可解。
口苦咽干已愈,食思转佳,腹中痞胀消去。
厚腻黄苔已退,呈现薄白润苔,脉仍沉缓。
遂照原方加肉桂9 g,增其温化运转之力。
连服4剂后,大便通调如常,精神、饮食明显好转,面色呈润泽。
为巩固疗效,继以吴茱萸汤加肉桂、甘松温中健胃,调理20余日,嘱其常服桂附理中丸。
3年后相遇,迄未复发。
(吴佩衡治案)点评:此案便秘年余,干结不爽,口苦咽干,似乎燥热之象,难怪前“医者以为阴虚肠燥,胃腑有热,治以清热苦寒、滋润通下之剂”。
然而每服1剂,虽然便泻,其后又复秘结如故,“如此往复数月之久愈见便秘”,可知辨治有误。
吴氏从思饮不多,精神倦怠,脉沉迟而弱着眼,认为长期服用苦寒,脾肾之阳受戕,无力运化,传化失司,遂成便秘,“并非肠胃燥热之证,乃是气虚之便秘”。
当以温下之法,使枢机运转,腑气通达,方用温脾汤,连服4剂,大便通调如常,确显功力。
另加厚朴降气,杏仁润导,皆为的药。
大便秘结医案

按∶此症乃阴虚阳越,亦类中之轻者。一跌而病,良有以也。不知阴症二字,何以插入。其生平见解,大可知矣。
李士材治蒋少宰,服五加皮酒,遂患大便秘结。四日以来,腹中胀闷,服大黄一钱,通后复结。李曰∶肾气衰少,津液不充,误行疏利,(疏字不妥。)是助其火矣。以八味丸料,煎成加人乳一钟,白蜜五钱,二剂后即通,十日而愈。
龚子才治一男子,年六十七,因怒,左边上中下三块,时动而胀痛,揉之则散去,心痞作嘈,食则胃口觉滞,夜卧不宁,小便涩,大便八日不通。一医以大承气汤,一医以化滞丸,一用猪胆导法,一用蜜导,俱不效。诊之,六脉弦数有力,此血不足,气有余,积滞壅实。大黄末三钱,皮硝五钱,热烧酒调服,下黑粪如石数十枚。如前再进,下粪弹盆许遂安。后以四物汤加桃仁、红花、酒蒸大黄、黄连、栀子、三棱、莪术、枳壳、青皮、木通、甘草,十数剂而愈。
外甥柳乔,素多酒色,病下极胀痛,二便不通,不能坐卧,立哭呻吟者昼夜。医用通利药不效,遣人叩李。李思此乃湿热之邪在精道,壅胀隧路,病在二阴之间,故前阻小便,后阻大便,病不在大肠膀胱也。乃用楝实、茴香、穿山甲诸药,入牵牛加倍,水煎服,一服而减,三服而平。(同上。)
张景岳治一壮年,素好火酒,适夏月醉则露卧,不畏风寒,此其食性脏气,皆有大过人者,因致热结三焦,二便俱闭。先以大承气汤,用大黄五七钱如石投水。又用神佑丸及导法,俱不能通,且前后俱闭,危益甚。遂仍以大承气汤加生大黄二两,芒硝三钱,又加牙皂二钱煎服,黄昏进药,四鼓始通,大便通而后小便渐利。此所谓盘根错节,有非斧斤不可者。若优柔不断,鲜不害矣。
一男子因出痘,大便秘结不通。儿医云:便实为佳兆。自病至痘疮愈后,不如厕者凡二十五日,肛门连大肠痛甚,叫号声彻四邻。用皂角末及蜜煎导法,内服大小承气汤,及枳实导滞丸、备急丸,皆不效。计无所出。虞曰:此痘疮余毒郁热,结滞于大小肠之间而然。以香油一大盏令饮,自朝至暮亦不效。乃令婢者口含香油,以小竹筒一个套入肛门,以油吹入过半时许,病者自云:其油入肠内,如蚯蚓渐渐上行。再过片时许,下黑粪一二升,困睡而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神派引火汤加味治疗便秘医案案例
吴某,女,36岁。
便秘、便干如羊矢,左少腹反复疼痛7年,其疼痛每于凌晨3点发作,少腹疼痛而发胀,肛门灼热疼痛,伴有面部发烧,反复发作,甚者每日均发。
肠鸣,乏力,形瘦,面色青黑。
尿清,纳可,晨起口苦,有时渴饮无度。
舌淡润,右脉寸浮尺沉,左手反关脉。
宿有混合痔。
患者本以便秘求治,诊为肾阴不足,所谓水浅不能载舟而行,故而便秘、便干;虚火上燔,因见面部发烧,时发渴饮。
当以增液行舟法治之,以引火汤为主:
熟地60 g,天门冬、麦门冬、巴戟天各30 g,五味子10 g,茯苓15 g,肉桂10 g,牡蛎50 g,紫菀30 g。
3剂后少腹疼痛显减,大便已经不再干秘,5剂后诸症消失,再服3剂,迄未发作。
(张存悌治案)
原按:本案舌脉似显阳虚之象,但少腹疼痛每于凌晨发作,伴有面部发烧,则有疑义。
下半夜乃阳气渐生之际,此时发烧应属阴虚不能敛阳而作;同时综合便干、渴饮之象,判为阴虚,火神派并非凡病皆阳虚也。
此中奥理,博涉识病才得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