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一体化治疗方案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实用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实用
指南
摘要
本文是2024年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实用指南。
该指南旨在提供给医生和患者一个简单易懂的指导,帮助他们进行糖尿病的防治工作。
本指南遵循独立决策的原则,不寻求用户协助,并避免使用无法确认的引用内容。
引言
中国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我们编写了本指南,旨在提供简单易行、无法律复杂性的防治策略。
防治策略
1. 健康饮食:建议患者采用均衡饮食,限制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量。
2. 适度运动: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3. 控制体重:建议患者通过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控制体重,维持适当的身体质量指数(BMI)。
4. 规律监测血糖:患者应每日监测血糖水平,以确保血糖在合理范围内。
5. 药物治疗:对于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医生可以考虑使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结论
本指南提供了简单易行、无法律复杂性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实用指南。
医生和患者可以根据本指南提供的策略,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以提高糖尿病的管理效果和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的常规治疗方法

2型糖尿病治疗有哪些方法比较好,这种疾病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2型糖尿病是经过很长的时间而形成的,虽然胰岛素治疗能暂时使症状缓解,但长期应用易诱发感染并产生诸多副作用。
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造成2型糖尿病的原因是很多的,如果不注意就会引起更严重的疾病,在生活中要注意2型糖尿病的影响,要注意及时的治疗。
糖尿病专家王健带我们来看看2型糖尿病治疗有哪些方法比较好:
1、积极治疗:缓解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症状。
控制总热能:这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
摄入的热量能够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
肥胖者必须减少热能摄入,消瘦者可适当增加热量达到增加体重。
2、加强对糖尿病的治疗,要使其血糖、血脂、血压、体重达标,以减少其慢性和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以保护糖尿病患者的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维持正常体重:维持成年人正常劳动力,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3、综合调整:纠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使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正常代谢。
对糖尿病的易感人群为预防对象,以宣传教育为主要措施,使易感人群及早改变生活方式,降体重、降血压、降血脂有助于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4、及早发现无症状的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者,并给予干预治疗如拜唐苹或二甲双胍,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社区开展人群筛查,建立防治网。
2型糖尿病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要及时检测血糖,及早发现及早采取饮食加运动或服用药治疗,干预血糖异常升高,减缓疾病的发展进程。
要尽快到医院去进行诊治,要相信科学的治疗才是最有效的。
2-糖尿病的治疗-许樟荣教授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七版)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
磺脲类作用机制
KATP通道 SU 葡萄糖
SUR1
Kir6.2
ψ
〔ATP/ADP〕↑
GLUT2
代谢
ATP Ca 2+
VDCC
Ca 2+
△〔Ca 2+〕ⅰ↑
胰岛素分泌
T Miki et al, Journal of Molecular Endocrinology 1999;22:113-123.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
糖尿病的口服药物治疗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里程碑
1957年 1990年 1997年 2000年 2006年 2007年 磺脲类 双胍类 相继问世一代、二代磺脲类
α- 糖苷酶抑制剂
餐时血糖调节剂 瑞格列奈 噻唑烷二酮类 餐时血糖调节剂 那格列奈 GLP-1类似物 DPP-Ⅳ抑制剂
餐前即刻服用
服药灵活,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
产品说明书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
非磺脲类促泌剂-格列奈类 不良反应及禁忌证
不良反应:
低血糖,但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
禁忌症
1型糖尿病患者
急性严重感染、手术、创伤或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07. 产品说明书
潘长玉主译.糖尿病学.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18.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
非磺脲类促泌剂-格列奈类 作用特点
口服吸收快,作用快,作用时间短 餐前口服可改善早期相胰岛素分泌,产生类似生理胰
岛素的分泌模式,具有较好地降低餐后血糖及糖化血
2型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2型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
在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中,注重从整体角度调节糖尿病患者的体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功能,达到防止病情进展的目的。
下面是一个针对2型糖尿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总结如下:1.饮食调理:(1)合理安排饮食结构:控制总热量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选择低糖、低脂、高蛋白的食物。
(2)饮食稳定:定时定量进食,防止过度饥饿和饮食过量引起血糖波动。
(3)食物搭配合理:避免食物过于单一,应食物多样化,搭配有合理的粗细搭配、质量搭配和颜色搭配。
2.中药调理:(1)清热解毒:应用中药配伍,清热解毒,以降低血糖,如黄连、苦瓜等。
(2)滋阴降火:中医认为糖尿病多属阳热内扰范畴,故可选用滋阴且能降火的中药如知母、玄参等。
3.中医经络疗法:(1)针灸疗法:经针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拔罐疗法:通过拔罐刺激,促进气血循环,调理体内环境,降低血糖。
(3)推拿按摩:通过揉捏、按压等手法刺激相关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胰岛功能。
4.运动调理:(1)适度锻炼: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
(2)运动时间规律:尽量选择固定的锻炼时间,以建立规律的锻炼习惯。
(3)注意安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避免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风险。
5.心理调适:(1)积极乐观: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疾病,避免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2)适当放松:学习一些放松身心的方法,如冥想、音乐疗法等,缓解压力和紧张感。
糖尿病医护一体化管理具体方案

糖尿病医护一体化管理具体方案一、方案介绍糖尿病医护一体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糖尿病照护模式,由医生、护士、营养师、药剂师等组成的专业团队,共同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该方案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成本,提升患者满意度。
二、方案目标1.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
2.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3.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4.提升糖尿病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三、具体方案1.建立专业团队:组建由医生、护士、营养师、药剂师等组成的专业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协作方式。
2.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处方等。
3.开展健康教育:定期开展糖尿病相关健康教育活动,包括疾病知识讲座、生活方式指导、自我管理技能培训等。
4.建立随访机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控制情况,解答疑问,提供指导。
5.优化医疗流程:简化挂号、检查、取药等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6.引入信息技术:利用医疗信息系统,实现患者信息共享,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7.开展科研合作:与专业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糖尿病相关科研项目,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管理模式。
四、范文展示糖尿病医护一体化管理方案范文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患者,我们提出了医护一体化管理方案,以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二、目标设定1.在三个月内将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提高到XX%。
2.在六个月内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至XX%。
3.在一年内提高至少XX%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4.在一年内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提升至XX%。
三、具体措施1.建立由内分泌科医生、糖尿病专科护士、营养师、药剂师等组成的专业管理团队,并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责任。
盐酸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

盐酸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常见于中、老年人。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其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等因素有关。
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等。
其中,盐酸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是两种常用的口服药物。
盐酸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糖药,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减少肝葡萄糖的合成,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糖。
同时,盐酸二甲双胍还能提高葡萄糖摄取,促进组织利用葡萄糖。
阿卡波糖也是一种口服降糖药,作用机制是通过延缓肠道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减少血糖升高。
相较于其他口服降糖药,盐酸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对体重的影响较小。
近年来,盐酸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联合应用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盐酸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的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的控制效果和不良反应。
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的血糖控制效果最好,HbA1c降低幅度较大,同时体重、腰围等指标也有一定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独用药组相似,且均较少。
因此,联合应用盐酸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只能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手段,控制饮食、适度运动等生活方式改变同样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和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探讨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探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患有糖尿病的人口逐年增加,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因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作为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常用方法,其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的药理机制阿卡波糖是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肠道吸收葡萄糖,减缓了餐后血糖升高,降低了餐后血糖峰值,改善了血糖控制。
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口服降糖药,通过减少肝糖原的合成,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可以通过不同机制共同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2型糖尿病的症状。
二、临床疗效1. 降糖效果显著研究表明,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在降糖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一项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试验显示,与单用二甲双胍相比,联合应用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组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该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明显增加,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减少,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率,稳定了血糖水平。
2. 改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可以通过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一些临床研究显示,联合应用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胰岛素敏感度得到显著提高,胰岛素抵抗得到改善,这对于改善2型糖尿病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3. 减轻体重二甲双胍对体重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它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同时还能减轻体重,这一特点与许多其他口服降糖药有所不同。
而阿卡波糖也不会引起体重的增加,甚至在联合应用时还有可能进一步减轻体重。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同时也对改善患者的体重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两病一体化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以下简称“两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两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政府提出了“两病”一体化管理的政策。
本计划旨在明确“两病”一体化管理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对“两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全社会对“两病”防控的共识。
2. 完善和落实“两病”一体化管理制度,提高“两病”患者管理率和规范服药率。
3.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病”管理能力,提高“两病”患者的就医便利性。
4. 降低“两病”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三、工作任务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两病”防治意识(1)开展“两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两病”的认识。
(2)加强对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两病”的诊疗水平。
2. 完善和落实“两病”一体化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两病”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患者信息共享。
(2)规范“两病”患者诊疗流程,提高诊疗质量。
3.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病”管理能力(1)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病”诊疗水平,提高患者就医便利性。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的沟通协作,实现分级诊疗。
4. 降低“两病”患者的医疗费用(1)推进“两病”患者医保政策,提高患者医疗保障水平。
(2)开展“两病”患者免费药物治疗,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四、工作措施1. 成立“两病”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制定“两病”一体化管理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
3. 加强对“两病”患者的随访管理,确保患者规范服药。
4. 定期开展“两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诊疗水平。
5.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两病”防治的良好氛围。
五、工作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3个月):开展“两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两病”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治疗组改善胰岛素分泌质量 优于OHA
p<0.05
30 25 20 15
4
%
12 10 8 6
p=0.038 p=0.011
%
治疗前
治疗后
10 5 0
2 0
CSII
MDI
口服降糖药
CSII
MDI口服降糖药
PI/IRI
∆ PI/IRI
翁建平李延兵许雯 时立新 朱大龙 周智广田浩明罗佐杰严励曾龙驿杨立勇 等Lancet 2008
2型糖尿病的一体化治疗方案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糖尿病科 宋滇平
主要内容
2型糖尿病的现状 强化降糖的益处
2型糖尿病的一体化治疗
2010–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病率
World 2010 = 285 million 2030 = 438 million Increase 65% 81.8 156.1 91%
胰岛素治疗组1年缓解率更高
缓解率
51.1% 44.9% 26.7%
复发风险 44% 31%
翁建平李延兵许雯 时立新 朱大龙 周智广田浩明罗佐杰严励曾龙驿杨立勇 等Lancet 2008
1年时胰岛素组AIR保持更好
翁建平李延兵许雯 时立新 朱大龙 周智广田浩明罗佐杰严励曾龙驿杨立勇 等Lancet 2008
260 ENDOCRINE PRACTICE Vol 13 No. 3 May/June 2007
ACE/AACE Diabetes Road Maps
未经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
评估是否达标
联合治疗
干预
•二甲双胍 •格列奈类 •α-糖苷酶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 •磺脲 •DPP-4抑制剂
调整治疗方案
(2-3月)
年
data on file, receipted by IDF-WPR meeting
中国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的比例仅有25%
中国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 2004
华北、华南、华东、华西和东北5 个地区49 家市级中心医院 参与分析的患者 2248 例
中国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 2006
以
PPG/FPG 为目标
联合治疗
•二甲双胍 •TZD •SU •格列奈类 •基础胰岛素类似物
次选
•餐时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 •NPH •其他联合治疗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开始或强化胰岛素治疗 或加用 肠促胰岛素类似物
Endocr Pract. 2007;13:260-268
Access Roadmap at: /pub
0.010 0.005 0.0 0.0
Intensive strategy
Standard strategy
0.5 1.0 1.5 2.0
1年内HbA1c下降值 (%)
小结
2000年UKPDS结果告诉我们降低HbA1c可以 减少糖尿病相关各种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微血 管并发症;
2008年UKPDS后期随访研究显示,早期强化 降糖可以减少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 2009年ACCORD研究分析也提示尽早、尽快 降低HbA1c减少糖尿病的死亡率。
中国18个城市60家医院登记治疗超过12个月 的糖尿病患者 参与分析的患者 2779 例
平均HbA1c:7.7%
50%
平均HbA1c:7.6%
44.6%
50%
40%
达标率%
40% 30% 20%
达标率%
40% 30% 20% 10% 0
35%
25.9%
29.5%
25%
10%
0
<6.5%
< 7.5%
>7.5%
UKPDS: 控制血糖可减少并发症
并发症的发病率
160
相对危险度
HbA1c 每下降1%
N=3642
风险降低 *
每1000人年的校正发病率 (%)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5 6
任何糖尿病终点事件 微血管终点事件 心肌梗死
N=4,585
糖尿病 相关的死亡 心肌梗死
-1%
微血管 并发症
空腹血糖水平大于13.9mmol/L; 随机血糖大于16.7mmol/L; HbAlc大于10%; 存在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有口渴、多尿、体重下降的症状。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一般治疗流程
超重、肥胖患者 (BMI>24kg/m2)
饮食、运动、控制体重 + 二甲双胍
3个月后 HbA1c>6.5%
干预
调整治疗方案 (2-3月)
如果未达到HbA1c ≤6.5% 的目标
开始药物治疗 次选 首选 监测/调整 加强生活方式干预 • 格列奈类 • 二甲双胍 至药物最大 • 磺脲(低剂量) • 噻唑烷二酮 强化或联合治疗 剂量以达标 • α -糖苷酶抑制剂 • 餐时胰岛素 包括GLP-1 • DPP-4 抑制剂
非缓解组
183
110 52
p值
0.055 0.0157
148
104 50
治疗前
治疗后 HbA1c (%) 治疗前 治疗后 达标时间
16.4
7.2 9.2 7.7 6.1
17.0
8.5 10.0 8.1 6.7
0.337
<0.0001 0.004 0.029 0.048
翁建平李延兵许雯 时立新 朱大龙 周智广田浩明罗佐杰严励曾龙驿杨立勇 等Lancet 2008
主要内容
中国2型糖尿病的现状
强化降糖的益处 2型糖尿病的一体化治疗
2型糖尿病的治疗依赖-细胞功能
100
ß 细胞功能 (%of normal by HOMA)
?
诊断时间
80
60
40
ß细胞功能 = 正常值的50%
20
0
-12
-10
-8
-6
-4
-2
0
2
4
6
时间(年)
UKPDS Group. Diabetes 1995;44:1249-58. Adapted from Holman RR.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1998;40(suppl 1):S21-5.
25.0 39.7 59%
38.2 44.2 16%
18.2 35.9 97% 13.6 26.9 98% 10.4 19.7 88% 1.1 1.7 59%
2009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atlas@
中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达10%
中国糖尿病控制情况:平均 HbA1c 水平
并发症
Zhang B et al. Zhongguo Yi Xue Ke Xue Yuan Xue Bao. 2002, 24:452-456.
N = 3469
小结
中国2型糖尿病现状
发病率高
达标率低
并发症多
主要内容
中国2型糖尿病的现状
强化降糖的益处 2型糖尿病的一体化治疗
如何根据2型糖尿病-细胞功能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新诊断2型糖尿病 -细胞功能中度衰退的2型糖尿病 (口服药治疗血糖不达标)
-细胞功能进一步衰退的2型糖尿病
新诊断2型糖尿病
口服药 治疗
胰岛素 治疗
循证医学证据 指南与共识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β 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
非超重患者 (BMI<24kg/m2)
饮食、运动、控制体重+以下药物中的 一种或多种: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两者之一)、 α-糖苷酶抑制剂
RRR: 25% 24% P: 0.0099 0.001 RRR: 16% 15% P: 0.052 0.014 RRR: P:
6% 0.44
13% 0.007
RRR=相对危险下降, P=对数秩检验
ACCORD:平均HbA1c与死亡风险
强化治疗组随着HbA1c从6%到9%,死亡风险逐渐增加 在HbA1c>7.0%的人群中,强化治疗组比标准治疗组死亡风险高
中国糖尿病控制情况:平均FPG和PPG水平
空腹血糖
14 平均 FPG(mmol/L) 12 8.7 7.9 7.7 平均 PPG (mmol/L) 9.1 16 14 12 10 8 6 4 10.6
餐后血糖
11.1 10.9
10
8 6 4
1998
2001
2003
2006
2001
2003
2006
年
剂量以达标 监测/调整 至药物最大 剂量以达标 监测/调整 至药物最大 剂量以达标
A1c9-10% A1C 8-9%
联合治疗
•二甲双胍 •TZD •SU •格列奈类 •DPP-4抑制剂 •基础胰岛素类似物
次选
•餐时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 •NPH •其他联合治疗
加强生活方式干预 强化或联合治疗 包括餐时胰岛素 肠促胰岛素类拟物 或胰淀素类似物
7 8 9 10 11
(ns)
平均 HbAIc (%)
外周血管病
UKPDS 2型糖尿病诊断后强化血糖控 制受试者的观察性研究 *p<0.0001.
Stratton IM et al. BMJ 2000;321:405–12
强化血糖控制的后续效应
UKPDS研究后中位随访8.5年 累计终点事件 1997 2007 所有糖尿病相关的终点事件 RRR: 12% 9% P: 0.029 0.040 微血管疾病 心肌梗塞 全因死亡率
ACE/AACE Diabetes Road Maps
未经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
A1c≥10%
胰岛素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