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养心丸加藿香正气胶囊治疗胸痹1例

合集下载

探讨益气化瘀祛痰法治疗胸痹心痛的疗效

探讨益气化瘀祛痰法治疗胸痹心痛的疗效

胸痹 心痛在西 医上被 称为冠心病 心绞痛 ,是常见 眼肉、知母 、炒枣 仁、百合等药物 ,给予虚火偏 旺 、 的心脏 内科疾病 ,患者 的症状主要为胸 部憋闷疼痛 , 病情 严重时可 引发严重 喘息、心悸气短 、胸痛彻背 , 肝 肾阴虚 的患者加 用玄参、 当归、焦地黄 、何首 乌等 药物 ,给予畏寒 肢冷、阴寒 阳虚 的患者加用麻黄 、细
F e b . 2 0 1 5Vo 1 . 3No . 6
5 8
Chi ne s e a nd We s t e r n Me di c i ne
探 讨 益 气 化瘀 祛 痰 法 治 疗 胸 痹 心痛 的 疗效
苑 广 芬 ,王国新
(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 自治州珲春市珲春 中医医院住院部 内科 ,吉林 珲春
5 6 ~8 4 岁 ,平 均年龄 ( 6 9 . 9 3 ±1 6 . 4 6 )岁 ,本 组 患者 用 检验 ,以P <0 . 0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

益气化瘀祛痰 组 明显优于保 心宁胶囊组 ,差 异有
统计 学意义 ( P<0 . 0 5 )。见表1 。
表1 两组患者 的疗效对比 ( ” ,%)
中西 医结 合 心 血 管病 杂 志
Ca r di O v a s c u l a r Di s e as e J o ur n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2 0 1 5年 2月 C第 3卷 第 6期
各6 2 例 。 保 心 宁 胶 囊 组 患 者 应 用 保 心 宁 胶 囊 治 疗 ,益 气化 瘀 祛 痰 组 采 用益 气化 瘀 祛 痰 法 治疗 ,观 察 两 组 患者

徐启春治疗胸痹心痛常用药赏析

徐启春治疗胸痹心痛常用药赏析

徐启春治疗胸痹心痛常用药赏析徐启春,是一位中医药治疗胸痹心痛的专家,他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总结出了一套常用药物治疗方案。

这些药物包括中草药和中成药,针对不同类型的胸痹心痛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效果。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徐启春治疗胸痹心痛常用药物的赏析。

一、天麻钩藤颗粒天麻钩藤颗粒是一种中成药,由天麻、钩藤、当归、川芎等多种中草药组成,具有镇静安神、疏肝理气的功效。

在中医的理论中,胸痹心痛症状常常与肝气郁结有关,而天麻钩藤颗粒正是以疏肝理气、平抑肝阳的作用来缓解胸痹心痛的症状。

徐启春指出,对于胸痹心痛伴有情绪紧张、烦躁不安的患者,天麻钩藤颗粒是一种非常适合的药物选择。

二、丹参滴丸丹参滴丸是一种具有活血化瘀、舒张血管、消肿止痛等功效的中成药。

徐启春在治疗胸痹心痛时,常常会选择丹参滴丸作为辅助药物。

因为丹参滴丸可以改善心脏供血不足导致的心绞痛症状,有助于提高心肌的收缩力和心排出量,从而减轻胸痹心痛的症状。

丹参滴丸还能够减轻血管痉挛,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有利于改善心肌缺血的情况。

三、血府逐瘀颗粒血府逐瘀颗粒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中成药。

徐启春指出,在治疗胸痹心痛症状加重的情况下,常常会出现血瘀阻滞的情况。

此时,使用血府逐瘀颗粒可以起到清热祛瘀、通络散结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胸痹心痛的症状。

血府逐瘀颗粒还具有抗炎消肿、镇痛安神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心绞痛和胸痹的症状。

四、大活络丸除了以上几种中成药,徐启春在治疗胸痹心痛症状时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他中草药进行配方。

对于气滞血瘀型的胸痹心痛患者,他常常会选择桃仁、赤芍、甘草等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对于肝胆火旺型的胸痹心痛患者,他会选择柴胡、丹参、山楂等平肝清热的中草药;对于气血两虚型的胸痹心痛患者,他会选择黄芪、当归、补骨脂等益气养血的中草药。

徐启春治疗胸痹心痛常用药物的赏析,可以看出他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中草药和中成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效果。

益气活血温阳通痹法治疗胸痹临床体会

益气活血温阳通痹法治疗胸痹临床体会

益气活血温阳通痹法治疗胸痹临床体会宁永滨【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温阳通痹法治疗胸痹的疗效.[方法]以益气活血温阳通痹为治疗大法加减治疗我院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62例胸痹患者,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愈36例,好转22例,2例无愈,总有效率为92%.[结论]益气活血、温阳通痹法治疗胸痹疗效显著.%[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e effect of the method of notifying Qi activating blood wanning Yang and Tongbi on chest discomfort.[Method] Apply the said method to 62 cases, then make clinical observation. [Result] 36 cases were cured, 22 better,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and 2 cases failed. [Conclusion] The method has marked cure effect on chest discomfort.【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5)006【总页数】2页(P878-879)【关键词】胸痹;益气活血;温阳通痹法;随症加减【作者】宁永滨【作者单位】浙江省兰溪市人民医院兰溪32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1.3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胸痹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年,用益气活血、温阳通痹法治疗胸痹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2例均为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门诊确诊并接受治疗的胸痹患者。

万文蓉针药并治胸痹验案

万文蓉针药并治胸痹验案

万文蓉针药并治胸痹验案
案例介绍
患者,男,54岁,主因胸闷胸痛,伴有心悸、气短、喘促6年,加重3天。

患者6年前因情绪不畅引起胸闷不适,口舌生疮、吐沫泡沫,诊断为胸痹,曾在当地医院服用扶心
益气汤治疗,效果不佳。

3天前气短、心悸加重,伴有口苦、舌尖红,脉结代,查体:舌
质红,苔薄黄,心尖搏动增强,心音低钝,心率100次/分,呼吸频率30次/分,双肺呼吸音粗,闷。

心电图示T波倒置。

辨证属痰火阻滞、心火炽盛、气机不畅证。

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采用万文蓉针药并治疗,方案为加味七先胶囊口服,每日3次;点梵蓉穴、神阙穴、神封穴、心俞穴、膈俞穴、关门穴、内关穴,用28号银针,毫米长,每天1次。

观察结果
治疗3天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胸痛减轻,心悸、气促明显好转,口苦明显减轻。

查体:心率86次/分,呼吸频率25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啰音。

心电图示T波
倒置减轻。

总结
本文以一例患者为例,采用万文蓉针药并治疗,治疗7天后,患者的胸痛、心悸、气
促等症状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显著。

万文蓉针药并治疗在治疗胸痹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
够清热化痰、开窍通络、健脾利湿、舒展气机,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万文蓉针药并治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对患者的病
情要有准确的把握,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在开展万文蓉针药并
治疗时,建议患者在正规医院寻求专业的中医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希望本文对于胸痹的
治疗能有所帮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脉养心丸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效果观察

通脉养心丸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效果观察

(下转第134页)作者简介:侯喆(1993-)2016级硕士研究生,山东中医药大学;通讯作者*:刘瑞霞(1970-)副主任医师,博士,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临床研究·通脉养心丸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效果观察侯喆,刘瑞霞*(1.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2.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摘要:为观察通脉养心丸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的治疗效果,选取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予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糖及肝肾功能检查。

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组在服用西药基础上加服通脉养心丸,结果发现从心绞痛发作次数、时间、疼痛程度和中医证候、同型半胱氨酸降低率、硝酸甘油减停率上,治疗组疗效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是通脉养心丸确实对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方面有显著疗效且安全。

关键词:通脉养心丸;冠心病;气阴两虚兼血瘀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26.069本文引用格式:侯喆,刘瑞霞.通脉养心丸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6):132,134.0 引言冠心病指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引发血管管腔阻塞或狭窄,以致心肌细胞缺氧缺血、坏死引发的心脏病。

可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等。

临床上非常常见。

本文采用通脉养心丸来医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60例。

年龄在35~90岁之间,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7岁。

通过随机分配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治疗组女13例,男17例;年龄平均(69.3±3.4)岁。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医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医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医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栝蒌实一枚(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栝蒌实一枚薤白三两半夏半斤白酒一斗右四昧,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蒌实一枚(捣)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人参汤方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茯苓三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一两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橘枳姜汤方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肘后》《千金》云治胸痹,胸中■■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唾燥沫)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薏苡附子散方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十枚(炮)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枝生姜枳实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枳实五枚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乌头赤石脂丸方蜀椒一两(一法二分)乌头一分(炮)附子半两(炮)(一法一分)干姜一两(一法一分)赤石脂一两(一法二分)右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九痛丸治九种心痛。

附子三两(炮)生狼牙一两(炙香)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参干姜吴茱萸各一两右六味,末之,炼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

养心通痹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临床体会

养心通痹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临床体会

养心通痹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临床体会
张磊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04(024)009
【摘要】胸痹在中医古典文献中称“心痛”,其范围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胸痹可涉及胸痛、胃脘痛、胸痞等多种疾病。

狭义胸痹多指现代医学中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炎等疾病,其多由心脏气血阴阳偏虚、寒凝、热结、痰阻、气滞、血瘀等原因引起,临床各家各有所长,论述颇多。

笔者在临证中自拟养心通痹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取得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总页数】1页(P15-15)
【作者】张磊
【作者单位】盘锦市中医医院,辽宁,盘锦,1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2
【相关文献】
1.冠心通痹汤治疗胸痹的研究 [J], 葛海清
2.胸痹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30例 [J], 周小芳;程晓昱;刘瑞;朱振鹏;许慧卓
3.胸痹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30例 [J], 周小芳;程晓昱;刘瑞;朱振鹏;许慧卓;;;;;
4.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内关穴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胸痹)的疗效
研究 [J], 邓君进
5.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42例疗效观察 [J], 古丽娜·麦麦提明;热娜古丽·阿不都克里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袁海波教授益气养血、化瘀通脉法治疗胸痹心悸经验

袁海波教授益气养血、化瘀通脉法治疗胸痹心悸经验
形成胸 痹 心悸之 病 。
2 治 病 求本调 气 血
袁老根据 本病 气血 虚 弱 、 脉瘀 阻 的病 机 关 键 , 心
治宜 益气 养血 、 化瘀 通 脉法 。益 气 重益 心气 , 心气 充 则血 行有 力 , 道通 利 , 滞 消 心 悸 平 ; 血 重 在 健 脉 瘀 养 脾 , 健血生 , 脾 血载气 运 , 脉道充 盈 , 行接续 , 脉 心悸 可
中 医研 究
2 1 年 9月 第 2 01 4卷 第 9期
T M R sS pe e 2 1 o.4 N . C e.e t mbr 0 1V 12 o9
文章编号: 0 — 902 1)9 06 — 2 1 1 6 1(0 10 — 04 0 0
・名 师 高 徒

袁 海 波 教 授 益 气 养 血 、 瘀 通 脉法 治疗 胸 痹 心 悸 经 验 冰 化
患 者 , , 3岁 ,0 1年 3月 1日初 诊 。 主诉 : 男 6 21
中 医研 究
21 0 1年 9月 第 2 4卷 第 9期
T M e . e tm e 0 1V 12 o 9 C R s S pe b r 1 o. 4 N . 2
发作 性胸 痛 、 心慌 乏力 四个 月余 , 重 1个 月 。患者 加
补气养血 , 活血 。赤 芍、 行气 川芎 为对药 , 芍 清血 中 赤 瘀血, 川芎 行 血 中之 滞 , 用 活 血 祛 瘀 ; 味 子 敛 心 共 五
气, 摄精 固元 , 宁心定悸 ; 砂仁 理气 醒脾 , 中和 胃, 宽 疏
畅气 机 ; 四味 共 为佐 药 , 君 臣疏 畅 气 机 , 血 通 上 助 活
和 胃, 为佐 药 ; 木 香 下 气 宽 胸 中 , 三 焦气 分要 共 广 为 药 , 管一 身 上下 内外 诸 气 , 推 其 功 , 甘 草 补益 统 独 炙 心脾 、 和诸 药 , 为 使 药 。 以上诸 药 , 奏 益 气 养 调 共 共 血 、 瘀 复脉 之效 。本 案证 虽属 本虚标 实 , 化 然袁 老补 气养 血为 主 , 以 化 瘀 复 脉 , 气 血 充 足 则 瘀 血 自 辅 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1 — 2 9 )
通脉养心丸加藿香正气胶囊治疗胸痹 1 例
马 尚 伟
( 天津 中 医药大学 , 天津 3 0 0 1 9 3 )
中图 分类 号 : B 2 5 6 . 2 2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4 5 X ( 2 0 1 3 ) 0 5 — 0 8 5 2 — 0 2
至 喘促 , 惊恐 不安 , 面色 苍 白 , 冷汗 自出等症 , 属 于本 虚 标实病 症 , 本 虚 中以气虚 为首 , 标实 中痰浊 内阻证则 在
近十 年所 占 比例呈 逐步增 高趋 势 。 脾 胃为“ 后 天之本 ” , 主运 化水 液 , 与 胃相 和则升 清降浊 。 若脾 胃功 能失调 则
谓 的争 议理解 成 、 并导 向对蓄水 部位 的扩大 、 补 充与 完
善 。天下莫 柔于 水 , 而攻 坚强 者莫之 能胜 , 笔者认 为 蓄 水 时水 液可 以停 留在人体 的任何 部位 。 其 实换个 角度 , 从辨证 论 治人手 。 牢牢抓 住五苓 散 的主证 , 识得 蓄水 证
气化 不利 、 水 运失 常 的病 机 , 足以遣 方用药 。何 必 囿于 水 蓄何 处 ? 大 匠示人 以规矩 , 仲景 之文 , 知其要 者 , 心 领 神会 , 运用 无穷 ; 不知其 要 , 锲 而不 舍 , 徒 自苦耳 。
痛” 。方 中藿 香芳香 化湿 , 调 和脾 胃 ; 紫苏叶、 陈皮 理气 宽胸 , 散 胸膈 之满 闷 ; 厚朴 、 茯苓 和苍术 健脾 和 胃 , 化滞 祛湿 , 诸 药合 用 , 共 奏健脾 化湿 之功 。两者合 用 而达 到
满意疗效 。 且此例 为胸痹 轻症 , 故 只需成 药既 可免患者
不适 感 , 甚者胸 痛彻 背 , 短 气不得 平 卧为主要 表 现 的一 种疾 病 E 。但 现代社 会 随着人 们 的饮 食结 构 及生 活方 式 的改变 , 临床 患者 多见形 体偏胖 , 血 脂升 高等痰 浊瘀 滞 型胸痹 。 胸痹 发生 也逐渐 显现 出年 轻化 的趋势 . 这些
水液输 布失 常 , 致 水液储 留 , 聚湿成 饮 , 湿 聚生 痰 , 所 谓 脾 为“ 生痰 之源 ” 。 因此在治 疗 中不仅要 益气 养血 , 更要

8 5 2・
中 国 中医 急 症 2 0 1 3年 5月第 2 2卷 第 5期 J E T C M. Ma y 2 0 1 3, V o 1 . 2 2. N o . 5
输 布濡 养全 身 ; 在 病理状 态下 . 参与 水液代 谢 和被水 液 濡 养 的全身 脏器 , 就都有 可能 发生 蓄水 。蓄 于上则 “ 吐 涎 沫而 癫 眩” 或头 痛 : 蓄 于 中则 “ 心 下痞 ” 或水 入则 吐的 “ 水逆 ” ; 蓄 于下则 小便不 利或 过利 ; 蓄于 表则 汗 出或无 汗; 蓄 于肌肤 则水 肿 ; 蓄于肠则 下利 或便秘 , 见 症繁 多 , 不能道 尽 。所 以将 膀胱 和三 焦 当作 蓄水 唯一 部位 的观 点 ,都是 片面 、 不完 整 的 , 既与f 临床 不符 , 亦 有 违 仲景 意愿 。与其 在细枝 末 叶上纠结 , 何 不往 大处考 量 , 把 所
群 体平 日工作 繁忙 , 无 暇 运动 , 饮 食 不 规律 , 且 多 食 高
脂 高热量 饮食 。故 临证多 以湿邪 阻滞 。痰 浊瘀滞 型 为 主。有研究 报道 I 2 近年 胸痹 的病 因病机 中标实 以痰浊
为主者 占 8 5 . 2 7 %。 故治 疗胸 痹时可 加用 理气化 湿之藿
吴某 , 女性 , 4 6岁 , 于2 0 1 2年 6月初 诊 。患者 3 个 月前无 明显诱 因 出现胸前 区 间断 闷痛 ,初期 发 作 间隔 期长 , 并无 明显不 适 , 近 2个 月 来 发作 间 隔缩 短 , 胸 闷 胸痛加 重 。于 外 院查体 X平 片 、 心电图、 心 彩超 , 报 告 未见异 常 。曾 自服 通脉养 心丸 , 理气 宽胸 丸 , 未 见 明显 好转 , 遂 来就 医 。现症见 : 胸闷, 偶有 胸前 区疼 痛 , 偶 发 心悸 。 连 及 右后 肩背 . 痛 以右侧 为 主 , 舌体 胖 大 有齿 痕 苔 白腻 。 脉滑 , 小便 可 , 大便 溏 。 诊 为胸痹 , 痰湿 阻滞证 , 治 以健 脾化 湿 , 通 脉止痛 。予 以藿香 正气 胶囊 、 通 脉养 心丸 。藿香 正气胶 囊每 日2次 , 每次 3粒 ; 通 脉养心 丸 每 日2次 , 每次 3 0粒 , 服用 7 d , 饭后服 。 嘱患者服用 7 d 后 复诊 。二诊 时患者 自诉胸 前 闷痛 消失 , 大便 成形 , 故
香 正气方 以增 强作 用 , 现举 验案 1 则, 详述 如下 。
1 病例 资料
熬药之 苦 , 又可或左胸 部发 作性 憋 闷 ,疼 痛 为主要 表现 的一种 病症 。轻者偶 发 短暂轻微 的胸部 沉 闷或 隐痛 , 或 为发作 性 的含糊不 清 的不适感 , 重 者疼 痛 剧烈 , 或呈 压榨性 疼痛 , 常伴有 心悸气 短 , 呼吸 不畅 , 甚
【 关键词 】 胸痹
藿 香 正气 方
解表化湿
理气和 中
胸痹 是指 由于正气 亏 虚 , 痰浊 瘀滞 , 寒凝 气滞 而 引
起 的心脉 痹阻不 畅 ,以胸 部沉 闷或 隐痛或含 糊不 清 的
其 他 明显 不适 , 但若 只用通 脉养心 之 品 , 并不 能祛 湿滞 之本 , 故症 状 改善并 不 显 著 , 考 虑患 者湿 邪 留滞 体 内 , 湿不 祛则 气不 畅 , 故用 药 当补 中寓通 , 通 中寓 补 , 用通 脉养心 丸养心 补血 、 通脉止 痛 , 更要 用藿 香正 气胶 囊理 气化湿和中 , 湿去则气畅 , 气 畅则 病 消 , 所谓“ 通 则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