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21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优质创新说课稿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

生改变吗》优质创新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2021年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光”,以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为主要线索,认识光这种能量表现形式。本单元沿着认识光源,研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研究光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其他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路线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索光的传播规律,构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及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建立光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第4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人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承担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本课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6.2.2.2 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二、教材分析

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主要探讨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传播路径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对于光而言,空气和水是不同的传播介质,因此光的传播方向(传播路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其结果是产生了折射现象。本课教学是上一课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

特点。不同的是,本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本课教学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了解光在透明、半透明物质中传播现象,教师可用具体情境或事实来构造问题,用“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将学生的思维快速聚集到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上。第二部分是探索、研讨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人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什么?在探索、研讨过程中引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人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比较实验,区别不同情形。

三、说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人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2.科学探究:

(1)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

(2)能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光从空气到水中发生的光线变化。

3.科学态度: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自然界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人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2.难点: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归纳规律。

五、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光的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经过上节课学习,他们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他们不是很熟悉光的折射现象,但当说到将一根筷子放入水中时会看到一根“弯折”了的筷子,学生便会有所理解,因此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传播的规律。

六、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玻璃杯、激光笔、铅笔、鱼缸、金鱼、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七、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采用三个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使师生不必再去识别过程,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理解活动的意义以及注重它们的联结上来。

(一)问题聚焦

这一板块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习的有关光的知识,然后提问:“光的传播方向能否发生变化?”直接导入课题。具体设计思路如下。1.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大家说说,光能通过哪些物体,光能部分通过哪些物体。

2.生举例说明。

3.师提出问题: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这时光的

传播路线是否会发生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思考这个问题。

师板书课题: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二)探索活动

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探索前活动:

1.活动要求(师演示,生观察):在一个注满水的玻璃杯底部放一枚硬币,让学生从侧面调整观察角度,直到不能看到这枚硬币的存在,然后将杯中的水倒掉,并在同一位置观察,看一看是否能看到这枚硬币。

2.生思考:你认为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光的传播路线是否发生了偏离?

3.生小组内交流分享。

探索活动一:将一束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将光线发生的变化用光的路线图来表示。(见教材示意图)

1.生明白要求,分组实验。

2.生观察现象,画路线图。

3.思考问题:①上述实验中,光经过了哪些物质进入到水中的?②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了吗?③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4.生小组内交流,师指导讲解。

探索活动二:把铅笔倾斜和垂直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将光发生的变化用光的路线图来表示。(见教材示例图)

1.生明白要求,分组实验。

2.生观察现象,画路线图。

3.思考问题:①上述实验中,哪支铅笔进入水中发生了变化?它是怎么进入水中的?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4.生小组内交流,师指导讲解。

探索活动三:调整你的观察角度,使鱼缸里的一条鱼看上去是两条。将光发生的变化用光的路线图来表示。(见教材示例图)

1.生明白要求,分组实验。

2.生观察现象,画路线图。

3.思考问题:①上述实验中,在什么观察角度可以看见两条鱼?猜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4.生小组内交流,师指导讲解:

师小结。

(三)研讨

研讨板块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应围绕的关键问题。以疑问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主题学习的核心,陈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解释,在个人论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论证以达成共识。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先组织学生交流射如水中的光在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学生向全班汇报观察到的结果。再组织学生交流放人水中

的铅笔有哪些变化,以及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将看到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最后,让学生交流如何调整角度,使鱼缸里的鱼看起来是两条。讨论后将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三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教案(共7课)(精编版)(2021新版)

第一单元光 1.有关光的思考 【教学目标】通过生活现象帮助学生了解光源,引发学生对光与对所有的生命体、对世间万物都不可或缺的感悟。 【教学重点】观察、去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教学难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欣赏多幅图片,感受生活中光的美丽。 (自然界的光、动物发出的光、人类制造出的光等) 二、聚焦:光是从哪里来的呢?引出光源的概念。 三、研讨:哪些物体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 (月亮、萤火虫、玻璃杯、发光鱼) 探讨关于光的活动 活动1:观察昼夜山景 活动2:寻找沙发底下的玩具 活动3:观察雾中的车灯 活动4:观察手影游戏 活动5:光是从哪儿发出的? 活动6:观察碗中的筷子 活动7:观察黑箱中的物体(苹果、玻璃、金属等材料) 通过上面几个活动,光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相信同学们都感受到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光对我们非常重要。 研讨: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 有的同学说,如果没有光,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无法看见物体,绿色植物也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将不能再继续生长。 四、拓展:夜视仪的原理。 在黑暗的环境中,夜视仪能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出我们能看到的图像,从而让我们看到物体。夜视仪的种类很多,无论哪一种,它们也都需要光,才能让人们看到物体。 五、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有关光的内容。知道了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因为有光源,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景物。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白雪 B、钻石 C、燃烧的蜡烛 2.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A、月亮 B、萤火虫 C、太阳 二、实践活动 想一想,生活中常见光源有哪些? 【教学后记】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复习课件(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复习课件(2021新版) 1、第一单元光整理与复习教科版五年级上n整理与复习〔1〕光向四面八方传播。一、光的传播〔第1~3课〕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二、光的折射与反射〔第4~7课〕光 2、光的传播:〔2〕光沿直线传播。 3、光能穿过透亮的物体或部分穿过半透亮的物体。1、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中进入另一种介质中会发生折射。2、光的反射:光在传播途中假如碰到物体,就会有一部分光被物体外表反射回去。n整理与复习易混易错分析易混点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碰到镜面等物体转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很多物体的外表都会发生反射。光 2、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改变,叫作光的折射现象。不仅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等其他透亮物体时也会发生折射。n整理与复习易混易错分析易混点光的反射与折射例:人看到水池里的月亮和鱼的像,它们的形成分别是哪种现象〔〕。A.都是折射现象B.都是反射现象C.前者是折射现象,后者是反射现象D.前者是反射现象,后者是折射现象解析:水池中的月亮是天空中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是水面反射月光形成的;人在岸边看到水池中的鱼像,是鱼反射光经过水面折射后形成的。答案:Dn整理与复习易错点一光源的推断光源是指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如燃烧的蜡烛、萤火虫、太阳、酒精 3、灯的火焰、手电筒、日光灯等。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太阳光照耀到凹凸不平的月球外表后会被反射,所以我们晚上看到的月亮是亮亮的。例:以下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A.演唱会中挥动的荧光棒B.反光的镜子C.耀眼的太阳解析:荧光棒是因为内部的物质发生改变而发光,它本身就可以发光。反光的镜子不属于光源,它自身不发光。太阳是自身发光的光源。答案:Bn整理与复习易错点二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或穿透障碍物,反射的光线也是沿直线传播,只是方向发生了改变。光穿透其他物体时,由于介质不同,会产生折射现象,折射后的光线依旧沿直线传播,但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例:光线遇到镜 4、子等光亮的物体会被反射回来,所以光线是可以拐弯的。〔〕解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反射加在来的光线依旧沿直线传播,只是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答案:×n单元测试一、推断题1、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所以月亮是光源。〔×〕2、全部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物体的外表越粗糙,反射光的效果越好。〔×〕3、光有时候是沿着曲线传播的。〔×〕4、制作水下工作人员使用的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5、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6、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难题,所以光的反射对人们来说都是好的。〔×〕n单元测试二、选择题1、〔A〕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A.太阳B.月亮 5、C.火山爆发时产生的光2、下面各组事物中都属于光源的是〔C〕。A.萤火虫、彩虹B.镜子、打火机、夜光玩具C.点燃的火柴、太阳3、以下方法中,〔C〕可以削减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A.多建高楼,并且使用玻璃幕墙做外墙B.使用外表光滑的材料C.使用外表粗糙的材料4、光在玻璃中是以〔A〕的形式传播的。A.直线B.曲线C.折线n单元测试二、选择题5、“猴子捞月”这是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C〕。A.水中的月亮是光源B.天上的月亮是光源C.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6、汽车驾驶员可以通过反光镜观看到车后面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知识点整理(2021新版)

第一单元光 2.光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能够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像声音一样,光也有自己的传播方式,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实验一:光的传播实验 实验材料:4张矩形卡纸、手电筒、4个能直立的凤尾夹等等。 实验方法: ①在三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直径约一厘米。 ②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卡纸之间的间隔约15厘米,保持所有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③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处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④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的光源。 ⑤把手电筒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这些小孔。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⑥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再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实验注意点: 4张卡纸直立在桌面上,卡纸之间的间隔都是15厘米,并且保持前三张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这个实验要在黑暗的环境中完成,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实验效果会更好。 这个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先把4张卡纸放在同一条直线上,让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卡纸上的小孔,观察光的行进路线。再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观察光的行进路线。 实验现象: 把4张卡纸放在同一条直线上,让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卡纸上的小孔,发现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前3张卡纸上的小孔,照射在第4张卡纸上。 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观察到手电筒的光只能够直接穿过第1张卡纸上的小孔,不能穿过第2张卡纸上的小孔,在第2张卡纸上留下光斑,第3、4张卡纸上没有光斑。 实验结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1.光在受到一个物质或者一种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来的传播方向。 2.懂得光在传播中遇到不同的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 3.在实验过程中不能用激光笔发出的光直接照射眼睛。 4.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部位时,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光,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日食;而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就会发生月食。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练习题(2021新版,附参考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填空。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 )。 2.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 )发生折射现象。(填“会”或“不会”) 二、判断。 1.水和空气是两种不同的介质。( ) 2.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 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就不会发生折射现象。( ) 5.海市蜃楼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 6.潜入水中的人看岸上的人,会觉得岸上的人变高了。( ) 7.从鱼缸的棱角上看时,鱼缸里的一条鱼看上去是两条。( ) 三、选择。 1.从侧面看,鱼缸里的鱼比实际的大,这属于光的( )现象。 A.折射 B.照射 C.反光 2.下面现象中,(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A.司机从后视镜中观看车后的情况 B.水很深,看上去却很浅 C.手影游戏 3.关于光的折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传播时,当传播介质发生了变化传播方向也就会发生变化 B.光在同种介质中或者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都不会发生改变 C.光在两种均匀介质的接触面上总是要发生折射的 4.我们将筷子斜插入水中,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四、实验探究。 小科拿出一根又长又直的吸管想喝饮料,不小心吸管掉进装满水的杯子里了,小科刚想拿起来,突然发现吸管“折”了,他很惊讶,拿出吸管发现它并没有“折”,反复多次实验都是同样的现象,而当他把吸管竖直插入水中时,发现这时吸管是直的。 (1)吸管在水杯里看上去“折”了是因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了。 (2)当吸管竖直插入水杯时,没有出现“折”的现象,说明此时光的传播方向( )。 (3)由此可以得出实验结论: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也就是会发生光的( );当光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不会发生光的折射,会继续沿( )传播。 (4)请分别画出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和斜射入水中发生的变化的示意图。

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光》重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光》重点归纳 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3.(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1.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引起视觉效果。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 2.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并且会观察到光在不透明的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光或反射)。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4.日食形成时,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者近似一线,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1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3.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4.雨后出现彩虹,除了需要太阳光和空气,还需要有(水滴)聚集在一起。 5.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把经日光照射以后的天然透明晶体叫做"五光石"或"放光石",认识到"就日照之,成五色如虹霓"。 "五光石"或"放光石"相当于(三棱镜)。 1.我们通常说的镜子"反光"在科学上指的是光的(反射)。 2.从镜子中能看到自己,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3.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021年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教案

1.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一)背景和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是上一课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不同的是,本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虽然不是很熟悉光的折射现象,但当说到将一根筷子放入水中时会看到一根“弯折”了的筷子,学生便会有所理解。 科学概念目标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 能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光从空气到水中发生的光线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自然界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二)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玻璃杯、激光笔、铅笔、鱼缸、金鱼、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三)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透明物体或者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者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那么光穿过物体或者部分穿过物体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1.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二、探索 活动一:将一束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 1.出示一杯水,教师引导:这是一杯水,当我们将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这一杯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吗?先请大家对这个问题进行预测。 2.学生预测

预测1: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 预测2: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 下面我们进行实验来验证这个问题。全班交流: 3.实验材料:一杯水、实验记录表、激光笔等等。 4.实验方法: 关好门窗,保持实验室的黑暗,让激光成为实验室的唯一光源。 将一束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观察光线的传播路线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5.实验注意点: 本次实验要保持实验室的黑暗,让激光成为实验室的唯一光源,才能够更好的体现实验效果。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且提醒学生注意不要用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眼睛。 全班交流 6.指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7.展示各小组画出的光的传播路线图。 预设: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其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 活动2:把铅笔斜和垂直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 1.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激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时,其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那么,放入水中的如果不是激光而是铅笔又会有怎样的现象发生呢?下面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究。 2.提出要求:将铅笔分别倾斜和垂直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看看铅笔会有怎样的变化?并且将铅笔放入水中后光线发生的变化用光的线路图表示出来。 3.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仔细观察并且将光线发生的变化用光的线路图画出来。 全班交流 4.指生说一说把铅笔倾斜和垂直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分别会有怎样的现象发生。 预设: 将铅笔倾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铅笔看上去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一样。 将铅笔垂直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铅笔看上去没有变化。 5.展示学生画出光的线路变化示意图。

新教科版2021-2022小学科学5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单元教材分析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光 一、单元概述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本单元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应该是“光是什历史上,对光的研究曾经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长足发展,改变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打通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通道。今天我们对“光”的认识,看似是对知识本体的认知实则是对光,抑或是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光是一种电磁波,按照波长可以将光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几个波谱区。其中,可见光区又可细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光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性质,凡是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有关的均是波动性的表现,凡是与光的碰撞、散射、叠加等有关的都是粒子性的表现。波粒二象性可以用爱因斯坦公式得到解释:E=hy,P=h。这里能量E和动量p都是表征光的粒子性的量,而频率v和波长A都是表征光的波动性的量,波动性和粒子性通过普朗克常数h联系起来了,这也可以解释“光是能量的表现形式”这一概念的出处。如此,我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光”单元教学的概念发展。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没有必要指导学生从光的本质去认识光。教学中应该遵循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完成关于光的课程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621.1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6.2.1.2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6.22.1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6.2.2.2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 6.2.3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 18.2.2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或实物。 在课程标准中,这三方面的课程内容要求,都是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和对这些现象的解释,由此形成对光的一些基本认知。本单元希望帮助学生形成以下认知。 1.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方向传播。 2.光能够被吸收;能被改变传播方向,产生反射或折射现象。 3.尽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也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4.有些物体折射或反射出的光波进入人的眼睛后,可以被“看到”,就如同某些声波进入人的耳朵后可以被“听到”一样。 沿着上述概念发展线索,教科书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做了如下安排: 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主要了解学生有关光的前概念。通过思考和解释“在暗中你能否看到红苹果”的问题,了解学生对于光有哪些认识,以及能做出哪些推测和解释。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主要研究光在空气中是如何沿直线传播的。光穿过小孔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到光的行进路线,初步理解并建立光沿直线传播的概念。 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当光遇到遮挡物时,会因遮挡物的不同,出现通过、部分通过、不能通过三种情况。对本课所有实验现象的解释,最终都将成为“光沿直线传播”的证据。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知识点整理(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知识点整理(2021新版) ②将透明玻璃片移开,再用一张白纸遮住手电筒并保证手 电筒是唯一光源,观察手电筒的光能否照到纸张上。 ③将白纸移开,再用一本书遮住手电筒并保证手电筒是唯 一光源,观察手电筒的光能否照到书上。 实验注意点: 实验过程中应该保证手电筒是唯一的光源,观察时要注意 观察物体上的光斑。 实验现象: 用透明玻璃片遮住手电筒,观察到手电筒的光能够照到杯 子上。 用白纸遮住手电筒,观察到手电筒的光能够照到纸张上。 用书遮住手电筒,观察到手电筒的光不能照到书上。 实验结论:光能够穿透透明的物体,但不能穿透不透明的 物体。 2.实验一:将手电筒的光透过不同材质的遮挡物照射到前 方的杯子上

本次实验需要在黑暗的环境中进行,确保手电筒是唯一的光源,以获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在这三个小实验中,唯一的变化是遮挡在手电筒前面的材质不同,其他条件不变。 实验现象: 1.用透明玻璃杯遮住手电筒,发现手电筒的光能够透过玻璃照射到前方的杯子上,且看得非常清楚。 2.用一张薄纸片遮住手电筒,发现手电筒的光只能部分通过纸片照射到前方的杯子上,前方的物体看得不太清楚。 3.用一本书遮住手电筒,发现手电筒的光完全被厚书遮挡住了,前方的杯子完全看不见。 实验结论: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不会遇到阻碍,但在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物体中,光的传播会被部分或完全遮挡。 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实验二:将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 探究问题:将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吗? 实验预测:

1.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 2.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 实验材料:一杯水、实验记录表、激光笔等。 实验方法: 关闭门窗,保持实验室黑暗,让激光成为唯一光源。将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观察光线的传播路线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记录变化情况。 实验注意点: 实验室要保持黑暗,避免激光笔的光照射到眼睛。 实验现象: 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其传播路线发生了变化。 实验结论: 光透过空气斜射进水中,其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 5.认识棱镜 光在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体时,会发生折射现象。通过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即红、橙、黄、绿、蓝、靛、紫。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

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发生折射现象。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 [科学态度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认识光的折射。 【教学难点】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2.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研究了光的传播方式,让我们再回顾一下上节课看到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光线是直的,说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3.光在水中的传播路线是怎么样的呢?一起看看这个现象。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探索 1.出示问题: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光在水中也沿直线传播,那你想一想,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的路线会发生变化吗? 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分享几位同学的想法: 2.同学们勇敢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说明了理由。你和他们的想法一样吗?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进行分析从而找到答案。 3.出示材料:为了更清晰的观察光的传播路线,我们可以选择激光笔、水槽来进行实验。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老师选择了这种绿光的激光笔,如果你们也做实验,可以选择常见的红光激光笔,无论哪一种,激光笔的光线都非常强,千万不能对着自己和别人的眼睛照射。 4.实验:让我们仔细看看这个实验吧。(视频) 5.我们看了三组实验,比较三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在这三组实验中,我们都发现了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光都是从空气斜射进入水中,都看到了光在空气和水面交界处发生偏折。想到了光的传播路线发生偏折与空气和水两种物质有关系。 6.我们把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7.我们刚才发现光从空气斜射进入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你还想做什么实验试一试?老师给大家一点建议,别一下说太多,咱们先把空气固定下来!你们还想做什么实验?老师收集了一组同学的想法: 8.光从空气进入这些物体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请看老师的实验。 总结:光从空气斜射进入白醋、食用油、茶水、啤酒这些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都能发生折射现象。 9.我们研究了光从空气进入这些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能发生折射现象,那么光从这些物体进入空气会怎么样呢?请你仔细观察。 总结:通过实验我们看到光从水、白醋、食用油、茶水、啤酒斜射进入空气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10.通过前面几组实验,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我们发现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都会发生折射现象。 三、应用 1.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把一支铅笔倾斜放入水中,铅笔看起来好像折断了一样,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吗? 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章节的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主要介绍光的传播方向是否会发生改变的问题。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并探索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光的传播方向是直线传播;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 能力目标:观察和探究的能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和实验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方向是直线传播;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结果。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几课已经学习了光的基本特性和光的反射,对光的传播方向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对实验和观察也有一定的经验,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现象,你们还记得吗?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探讨光的传播方向会不会发生改变的问题。请回答一下,你们觉得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第二环节:引入实验 老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进行一个实验。请看这两块透明板,一块是玻璃板,一块是塑料板。我将在光源前放置这两块板子,然后我们观察一下光的传播情况。你们有什么猜测? 学生回答。 老师:好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进行实验。 1. 准备实验材料:一束光、一块透明玻璃板、一块透明塑料板。 2. 展示实验材料并说明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看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向是否会改变。

3. 分组进行实验:将透明玻璃板和透明塑料板放在光束前,观察光的传播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第三环节:实验结果分析 老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光束经过透明玻璃板和透明塑料板后,传播方向是否发生改变? 学生回答。 老师:非常好!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讨论并总结。 老师:没错!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仍然是直线传播,没有发生改变。这说明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 第四环节:概念解释 老师: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光的传播方向是直线传播。那么,为什么光能够直线传播呢? 学生回答。 老师:非常棒!光是由一束一束的光线组成,沿直线传播。这就是为什么光的传播方向是直线传播。 老师:另外,我们还发现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回答。 老师:很好!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这也是为什么当光从一个介质射向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光的传播方向会改变方向吗》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播放视频《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 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这时光 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吗? 当我们把手伸入鱼缸中,会发现胳膊“错位了”, 这说明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路线有所差异。 空气和水是两种不同的物体,物质是由颗粒组成 的,光从一种类型的颗粒射进另一种类型的颗 粒,会影响光的传播方向。观看视频 思考 通过视频引导, 开门见山提出问 题,能够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集 中精力思考核心 问题。 2. 科学探索探索一:光线透过空气进入水中之后传播路线的 变化。 实验材料:激光笔、水、透明玻璃杯 实验步骤: (1)将激光笔射出的光束斜射进空的玻璃杯,观察光的传播路线是否发生改变。 (2)将激光笔射出的光束斜射进盛有水的玻璃杯,观察光的传播路线是否发生改变。 (3)将光线发生的变化用光的路线图表示出来。实验记录: 观察内容:激光笔射出的光线透过空气进入水中。 我看到的现象:光线发生了改变(偏折)准备实验材料 按照实验步骤完 成实验内容 做好实验记录 本实验是研究 “光的传播路线 会发生改变吗” 这个核心问题的 第一个实验,用 以验证学生的猜 测,侧重于让学 生观察光斜射进 水里的现象。通 过实验,学生很 容易获得实验结 论。 学生刚开始绘制 光的路线图,光 的路线图能比较 容易让学生理解 光的折射现象, 所以,培养学生 绘制光的路线图

店出发到眼睛之间确定一条线,表示空气中光的路线(即折射光线)。再将真实笔尖和折射光线与水面相交处的点连线,这条线就是入射光线了,最后在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上补上箭头即可。 实验记录: 观察内容:铅笔倾斜和垂直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 我看到的现象:倾斜时铅笔出现弯折现象,好像断了,垂直时铅笔没有出现弯折现象。 我的解释:光由水斜射入空气,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出现折射现象;光由水垂直射入空气中,光的传播方向不变,铅笔不会出现折射现象。实验分析:做好实验记录, 画出光的路线图 正是由于光的折 射产生的。这个 实验是生活中常 见的光的折射现 象,帮助学生理 解光由一种介质 斜射进入另一种 介质时会产生折 射现象,而光由 一种介质垂直射 进另一种介质 时,则不会产生 折射现象。

2021新教科版五上科学《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1.2.光是怎样传播的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究目标 能与声音的传播对比,发现光的传播特点。 能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会设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能用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二)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手电筒、4张矩形卡纸、4个能直立的夹子。 教师准备:有关光是直线传播的图片和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大家在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生活经历: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在说话,但是却看不见说话的人,哪怕隔着一块幕布、一堵墙,我们在幕布前、墙的一边,能够听到幕后、墙那边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3.板书课题:1.2.光是怎样传播的 二、探索 1.教师引导:在四年级的学习中,我们曾经探究过声音的传播,大家还知道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吗? 预设:声音能够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像声音一样,光也有自己的传播方式,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又有哪些特点呢?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索这个问题。 2.教师引导:光的传播究竟有哪些特点呢?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1)学生认真读一读课本第6页有关实验的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注意点等等。 (2)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4张矩形卡纸、手电筒、4个能直立的凤尾夹等等。 实验方法: 1在三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直径约一厘米。 2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卡纸之间的间隔约15厘米,保持所有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3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处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4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的光源。 5把手电筒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这些小孔。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6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再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3)实验注意点: 4张卡纸直立在桌面上,卡纸之间的间隔都是15厘米,并且保持前三张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这个实验要在黑暗的环境中完成,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实验效果会更好。 这个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先把4张卡纸放在同一条直线上,让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卡纸上的小孔,观察光的行进路线。再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观察光的行进路线。 (4)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且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全班交流 指生说一说把4张卡纸放在同一条直线上,让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卡纸上的小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预设: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前3张卡纸上的小孔,照射在第4张卡纸上。 再指生说一说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作业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如果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_____。 2、光线如果_____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后都会发生弯折。() 2、光进入水中后仍然直线传播。() 3、渔民在水面上看到水里的鱼是光折射的现象。() 4、折射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5、筷子放入水中会折断。() 6、鱼缸中的一条鱼,在观察时可以看到两条。()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面的生活情境,属于光折射现象的是() 2、放在杯子里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处被折断了,是( )现象。 A.光的折射 B.光线直射 C.光的反射 3、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人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4、每年夏季,中小学生溺水身亡事故时有发生,对水深度的错误判断是引发溺水事故的原因之一。如图所示,产生这一判断是由于(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5、如图所示,我们看到的鱼,实际是鱼的像,这是因为光从水射向空气时,在水面发生______的缘故。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四、连线题 请把下面的几种光现象与对应的原理连起来。 (1)光沿直线传播 (2)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光的折射现象 五、简答题 1、请你描述什么是光的折射? 2、生活中哪些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参考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是上一节课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不同的是,本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 本课分为聚焦、探索、研讨三个板块。 聚焦板块:回忆生活中的现象,光在传播中如果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光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接着思考,这时光的传播路线是否会发生改变?揭示课题。 探索环节:这部分包含3个探索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利用对比实验来验证光传播过程中传播路线是否会发生变化。第1个探索活动,用激光笔将一束光射入水中,发现光的传播路线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沿直线一直传播下去了。第2个探索活动,将铅笔垂直和倾斜放入水中,对比发现光垂直射向透明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变化,光倾斜射向透明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第3个探索活动是在学生理解了光的折射原理的基础上,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研讨环节: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组织学生交流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怎样解释这个现象。让学生向全班汇报观察到的结果。第二个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放入水中的铅笔有哪些变化,以及怎样解释这个现象。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并将看到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第三个问题,让学生交流如何调整角度,使鱼缸里的一条鱼看起来是两条鱼。讨论后将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三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且知道了光能透过透明或半透明物体继续传播。而本课的内容是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这对学生来说,之前了解得不多。 在生活中,很多学生见过光的折射现象,例如,筷子放在水中“折” 了。但是有很多学生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同步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选择题 1.下面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河面上古镇的倒影B、水怀中“折断”的笔 C.阳光下树的影子 D.平面镜中小狗的像 2.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逐渐放掉容器中的水,器底的光斑将(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保持不动 D.无法判断 3.我们常常发现,放在盛水玻璃杯中的筷子,看上去在水面处好像折断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镜面反射B,漫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4.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在水池边看到水中的鱼 B.月食的形成 C.平静的水面倒映出蓝天白云D,茫茫白雪看上去非常刺眼 5.用气枪射击池水中的鱼,为提高命中率,在射击时应瞄准( ) A、看到的鱼 B.看到的鱼的上部 C,看到的鱼的下部D,看到的鱼的右边 6.人站在河水里,看起来腿变“短”了,这是由于光的( )作用。 A.反射B、折射 C.散射 7,下列现象中,与光的折射无关的是( )。 A.日出日落B、海市蜃楼 C.云海佛光 二、填空题 8.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这种现象叫怍光的()。 9.三日同辉、云海佛光、海市蜃楼等现象是由于()现象而产生的。 10.夏天当你站在水池边,看着清澈见底、深度不过齐腰的水时,干万不要贸然下去,以免发生危险。这是由于光从()时发生折射,使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11.物理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例如,用铅笔在灯光下写作业,会出现铅笔的影子,这是光的()现象;吃饭时筷子放入碗中,看到筷子向上偏折了,这是光的()现象。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教学设计5份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延续了上一节课的内容,继续研究光的传播特点,聚焦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 为了逐渐加深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本课设计了三个实验,难度逐渐递增。探究活动1开门见山地让学生知道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简单分析出折射条件。探究活动2融入生活实际,通过铅笔实验,让学生发现光倾斜照射时传播会改变方向,当光垂直地从空气照射进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探究活动3让学生在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和初步了解光的折射的基础上,试着去猜测光的传播路径,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化对光的折射现象认识。本课会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分析-推理-验证-总结的过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通过研讨,让学生感受到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鼓励学生用知识去解释世界,用理性去看待世界。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但是对光的折射原理不熟悉,不过他们必定对某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有所了解。教师从生活现象入手,在实验探究中引导学生是帮助学生理解折射现象的好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外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在不同的介质交界处发生偏折。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 2.能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光从空气到水中的光线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提高合作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认识到自然界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材料准备】 为学生准备:水、玻璃杯、激光笔、鱼缸、假金鱼、玻璃胶、实验记录单。【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聚焦 教师提问:我们之前学过,光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呢? 学生回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教师继续提问:那在水中呢? 学生回答:光在水中也是沿着直线传播。 教师提问:那光从空气中传播到水中后,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吗? 学生做出假设:假设1为光继续沿直线传播;假设2为光不会继续沿着直线传播……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学生巩固知识,通过对学生熟悉的知识设置新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学生的意见分歧推进课堂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