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在骨质疏松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中的意义
骨吸收参考标志物

骨吸收参考标志物
骨吸收参考标志物是一类用于评估骨骼健康状况和监测骨吸收过程的化学物质或放射性示踪剂。
常见的骨吸收参考标志物包括以下几种:
1. 尿二酸激酶(urinary pyridinoline/pyridinium crosslinks,PYD)和尿羟脯氨酸(urinary hydroxyproline,OHP):这两个标志
物是骨骼中胶原降解产物。
它们检测的是骨组织的降解速度,因此可以反映骨吸收的程度。
2. 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erum 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是由骨细胞分泌的
一种酶,它参与骨骼的骨形成过程。
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可以间接反映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平衡状况。
3. 骨形成标志物:包括血清碱性磷酸酶(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B型钙素
原(procollagen type I C-terminal propeptide,PINP)等。
这些
标志物检测的是骨细胞合成的陈旧酶、蛋白质或肽,反映骨细胞活跃程度和骨形成速度。
4. 骨密度测定:通过X射线或超声波测量骨骼的密度,虽然
不是直接的骨吸收参考标志物,但可以判断骨骼强度和质量,从而间接评估骨吸收状况。
总的来说,骨吸收参考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提供评估骨质疏松症、
骨转移瘤、骨质疏松性骨折等患者的骨骼健康情况,并在治疗过程中提供重要的监测指标。
骨转换标志物三项

骨转换标志物三项一、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越来越精准。
骨转换标志物三项是指血液中的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ALP)和羟基脯氨酸(OH-Pro)三种指标。
这三项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体内骨代谢的情况,对于一些与骨相关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碱性磷酸酶(ALP)1.概述碱性磷酸酶(ALP)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膜上的酶,其主要作用是催化有机磷物质水解反应。
在人体内,ALP主要存在于肝脏、胆道、肠道、成骨细胞和胎盘等组织中。
2.临床意义ALP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对于肝功能和肝胆系疾病的判断。
同时,在诊断某些与骨相关的疾病时,ALP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诊断成人型软骨发育不全症和儿童型软骨发育不全症时,血清ALP的水平会显著升高。
此外,在诊断骨转移性癌症、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等方面,ALP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骨钙素(BALP)1.概述骨钙素(BALP)是一种存在于成骨细胞中的蛋白质,其主要作用是促进骨组织的生长和再生。
在人体内,BALP主要存在于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中。
2.临床意义BALP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对于与骨相关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诊断儿童型软骨发育不全症时,血清BALP的水平会显著降低。
此外,在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抗骨吸收治疗时,BALP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羟基脯氨酸(OH-Pro)1.概述羟基脯氨酸(OH-Pro)是一种存在于胶原蛋白中的氨基酸,其主要作用是维持胶原蛋白的结构和稳定性。
在人体内,OH-Pro主要存在于皮肤、骨骼、肌肉和软骨等组织中。
2.临床意义OH-Pro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对于与胶原蛋白相关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评估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时,血清OH-Pro的水平会显著升高。
此外,在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胶原蛋白治疗时,OH-Pro也具有重要意义。
五、总结通过对于骨转换标志物三项(ALP、BALP和OH-Pro)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这三项指标在诊断和治疗一些与骨相关的疾病方面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应用

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应用
邱敏丽;古洁若
【期刊名称】《广东医学》
【年(卷),期】2024(45)1
【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健康和经济问题。
目前预测骨折的方法主要有基于骨密度的测量、骨小梁评分(TBS)和基于骨脆性临床风险因素的风险计算器(FRAX)的应用。
尽管采用了这些方法,仍有许多骨折未得到早期预判。
因此,目前的研究重点是识别新的因素,如骨代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用于风险计算。
BTMs测定在多种骨骼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骨质疏松疾病进展的监测、骨折风险预测和药物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另
外,BTMs在监测骨转换和骨折风险方面的潜在应用受到影响BTMs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因素的限制,这局限性导致其临床指南的纳入仍然有限。
【总页数】6页(P6-11)
【作者】邱敏丽;古洁若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广东省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R589
【相关文献】
1.骨代谢标志物和骨矿密度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2.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治
3.骨代谢标志物检测法在诊断乳腺癌并发骨质疏松症及评定该病中医证型中的应用价值
4.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5.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肽 ( P ICP) 、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肤 ( P INP) 、I型胶原教基端肽 ( TICP) 4个参数 ,结果反映骨形成的指标 P ICP、P INP及反映 骨吸收的指标 TICP均较对照组高 ,同样证明 RA 患者骨代谢 呈高转换型骨丢失 。 骨质疏松最危险的结果是骨折 , RA 中骨折危险性增加 已被许多报道所证实 ,本组有 2例也发生了股骨颈骨折 。因 此 ,对 RA患者应定期测定 BMD ,了解骨质疏松的程度 ,预测 骨折的发生 ,在治疗 RA的同时应治疗骨质疏松 ,以减少骨折 的发生 。
注 :与正常对照相比 , 3 P < 0. 05
6. 720 ±1. 669 44. 509 0. 005
宁夏医学杂志 2009年 12月第 31卷第 12期 N ingxia Med J, Dec12009, Vol 31, No112
·1159·
3 讨论
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制未明 ,多见 于中年女性 ,是最常见的关节炎性疾病之一 ,特征表现为对 称性 、慢性 、进行性多关节炎并伴有全身多系统受累 。关节 滑膜的病理改变为慢性炎症 、增生形成血管翳 ,侵犯关节软 骨 、软骨下骨 、韧带和肌腱等 ,造成关节软骨 、骨和关节囊破 坏 ,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并伴有局部和全身骨质 的丢失 ,形成骨质疏松症 。 RA常伴有两种形式的骨质疏松 ,一种是关节周围的骨 质丢失 ,与关节局部炎症 、关节疼痛 、活动减少有关 ; 另一种 是全身性骨质疏松 ,与疾病本身的内在机制及皮质激素的使 用有关 。我们采用 DEXA 测定 BMD ,其准确 、快速 、放射性 小 、精确度高 ,更能反映骨质疏松情况 。结果表明 , RA 患者 骨质疏松的发生并不少见 ,本组骨质疏松 16例 ,骨量减少 24 例 , 2例发生了股骨颈骨折 。随着病程的增加 ,疾病的活动和 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 , BMD值下降 ,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增加 。 RA 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还没有完全被阐明 [2 - 3 ] 。我们 的结果显示 BGP、BAP、D - Pyr 3个生化指标在 RA 骨质疏松 组均增高 ,提示 RA患者骨质疏松呈高转换型骨质疏松 。国 外学者采用放免法测定了 RA患者 BGP、I型前胶原教基端前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中西医结合骨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18)_真题-无答案13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中西医结合骨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1年(18)(总分93.XX01,考试时间120分钟)多项选择题1. 急性骨髓炎经抗生素治疗后,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均不消退,说明( )A. 有骨脓肿形成B. 产生迁延性脓肿C. 已转为慢性D. 有败血症存在E. 致病菌对所有抗生素具有耐药性2. 骨肉瘤可见到的骨膜反应有A. Codman三角B. 骨膜增厚C. “日光射线”现象D. 葱皮样变E. 肥皂泡样变3. 脊索瘤的特征是A. 骶骨尾部肿瘤疼痛亦是夜间疼痛剧烈B. 起源于主轴骨骼发育残留的脊索恶性肿瘤C. 脊髓造影可显示椎管内硬膜扩张D. 组织学特点:细胞内外有黏液存在,有印戒细胞E. 治疗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相结合4. 桡神经损伤出现A. 拇指背侧及手桡侧感觉障碍B. “猿手”畸形C. 三角肌瘫痪D. 爪形手E. 垂腕畸形5. 下列哪些骨折脱位有可能出现缺血性坏死A. 股骨粗隆间骨折B. 距骨颈骨折C. 股骨颈骨折D. 月骨骨折脱位E. 舟骨腰部骨折6. 胫骨干一度开放性骨折可作下列何种手术A. 动力加压钢板B. 不扩髓髓内针C. 扩髓髓内针D. 外固定支架E. 交叉克氏针7. 恶性骨肿瘤异体骨伴关节移植术的手术并发症是A. 不愈合B. 延缓愈合C. 感染D. 骨折E. 迟发窦道8. 平足症患者的体征有A. 前足外展,跟骨、舟骨结节突出B. 足跟变宽,限底外翻C. 跟腱止点外移。
D. 内踝突出加大,外踝突出变小E. 足弓下陷消失,足内缘不直9. 1岁以内的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方法A. 手法按摩矫正B. 每10天左右重复一次按摩矫正,胶布固定C. 胶布固定于矫正位D. 三关节固定术E. 石膏固定于矫正位10. 下述哪项是大脑瘫痪常见的下肢畸形A. 膝屈曲挛缩B. 股直肌挛缩C. 马蹄足D. 髋内收屈曲挛缩E. 髋屈曲内收11. 骨与关节结核的临床表现中有以下哪几种情况( )A. 常伴发肌肉萎缩、痉挛,关节活动受限B. 夜啼的原因为翻身或关节活动时引起疼痛C. 多为多发,很少单发D. 早期症状轻微,病程发展缓慢E. 脓肿常发生于关节附近,一般没有红热12.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特点A. 病损以溶骨为主,呈偏位性、多囊性膨胀B. 多见于青少年,疼痛和囊肿逐步加剧C. 治疗以手术为主D. 动脉瘤性骨囊肿内细胞可能是恶性E. 孤立性、膨胀性、出血性、多房性囊肿13. 类风湿性关节炎手术治疗前应完成哪些术前准备A. 骨质疏松的病人,应先进行健骨治疗B. 对于肌肉萎缩的患者,应给予物理治疗、按摩及自主功能锻炼C. 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的病人,术前应尽量将之逐渐停掉D. 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应做力所能及的训练E. 精心设计手术方案14. 尺神经损伤出现A. 垂腕畸形B. “猿手”畸形C. 拇指背侧及手桡侧感觉障碍D. 爪形手E. 夹指试验阳性15. 下列哪项骨折属于开放性骨折A. 骨折端刺破皮肤及黏膜外露B. 耻骨骨折,尿道断裂C. 肋骨骨折,肺破裂,血气胸D. 肱骨骨折刺破肱动脉E. 骶尾骨骨折,直肠破裂16. 骨折病的表现A. 功能障碍B. 慢性水肿C. 骨折畸形愈合D. 局部骨质疏松E. 软组织萎缩17. 非霍奇金淋巴瘤与Emng肉瘤的区别A. 非霍奇金淋巴瘤瘤细胞呈圆形,核较大,网织纤维多分布在瘤细胞间B. 非霍奇金淋巴瘤放疗以40-50Gy照射而Ewing肉瘤需30-40Gy照射C. 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于颌骨而Ewing肉瘤少见D. X线片上可鉴别,非霍奇金淋巴瘤无葱皮样骨膜反应E. 非霍奇金淋巴瘤瘤细胞是否含有糖原,PAS糖原反应阴性18. 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表现包括A. 关节本身亦有关节炎症B. 大关节滑膜内有多发性软骨结节也可发生在滑囊或腱鞘C. 关节长期不适,运动逐渐受限D. 局部出现疼痛、肿胀E. 偶尔关节活动时有捻发音或关节绞锁19. 2~3岁儿童,肌性斜颈的治疗可选A. 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部分切除B. 手法牵引,头部扳正C. 切断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D. 局部热敷,按摩E. 重症者可以切除胸锁乳突肌20. 股骨粗隆间骨折出现的症状、体征有下列哪些A. 下肢短缩畸形B. 髋部肿胀压痛C. 下肢外旋90°畸形D. 骨盆分离试验阳性E. 下肢外旋60°畸形21. 参与椎弓连接的结构是( )A. 横突间韧带B. 关节突关节C. 棘间韧带D. 黄韧带E. 棘上韧带22. 髋关节滑膜结核的早期临床表现有( )A. 跛行B.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C. 关节疼痛D. 局部肿胀显著E. X线检查关节间隙增宽23. 在X线拍片之前,诊断骨折的确定体征A. 骨擦音与骨擦感B. 畸形C. 局部压痛D. 局部肿胀E. 反常活动24. 骨盆结构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后环的完整,以下属不稳定损伤的是A. 髂骨翼后部直线骨折B. 双侧耻骨支骨折C. 骶孔直线骨折D. 骶髂关节韧带损伤E. 骶髂关节脱位25. 可供类风湿性关节炎选择的手术方法有A. 滑膜切除术B. 关节成形术C. 关节融合术D. 截骨术E. 关节清理术26. 正中神经损伤出现A. 手掌桡侧半痛温感觉障碍B. “猿手”畸形C. 垂腕畸形D. 三角肌瘫痪E. 爪形手27. 嵌插骨折的诊断根据是A. 骨折部的反常活动和骨擦音B. 压痛和轴向叩击痛C. 局部皮温高D. 软组织肿胀和淤斑E. 畸形28. 内固定原则正确的是A. 解剖复位B. 关节早期无痛主动活动C. 无创外科操作技术D. 满足生物力学需要的坚强内固定E. 一期植骨促进骨折愈合29. 颈椎骨折脱位并截瘫的严重并发症有A. 泌尿系感染B. 褥疮C. 心血管系统紊乱D. 发热E. 呼吸道感染30. 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表现包括A. 多核巨细胞很常见,有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脂肪成为泡沫细胞B. 关节周围轻微疼痛和慢性肿胀C. 关节内有黄色渗液,含有大量胆固醇或血液D. 手术切除后无复发E. 病损可恶变31. 3岁患儿左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可以出现下列哪些体征A. 左侧Ortolani试验阳性B. X线片示左侧股骨头发育正常C. 左下肢比右下肢短D. 摇摆跛行E. 左侧单腿站立试验阳性32. 关于符合疲劳性骨折的描述是( )A. 骨折愈合快B. 常好发于第二跖骨C. 骨折常有移位D. 长期反复的轻微伤力引起E. 早期X线常无明显异常33. 关于椎骨棘突下列哪项正确( )A. 相邻两骶椎棘突间距较宽,易于穿刺B. 胸椎棘突较短,斜向后下呈叠瓦状排列C. 腰椎棘突较宽,呈矢状位后伸D. 第2颈椎棘突最大、最坚固E. 第1颈椎无棘突34. 脊柱结核好发于椎体的原因为( )A. 椎体血供少B. 椎体上肌肉附着少C. 椎体的滋养动脉为终末动脉D. 椎体内以松质骨为主E. 椎体负重大,易受损伤35. 跗外翻畸形是A. 第2,3跖骨头下形成胼胝B. 第1跖骨外翻,足趾向外倾斜C. 第1,2跖骨夹角超过10°D. 足的横弓和纵弓正常E. 跖趾关节突出部有足囊炎36. 骨关节炎的X线片表现包括A. 软骨下骨有囊性变B. 关节间隙狭窄C. 关节面凹凸不平D. 骨赘形成E. 软骨下骨有硬化37. 化脓性关节炎局部牵引治疗的目的A. 利于抗生素的运用B. 防止和矫正畸形C. 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疼痛D. 使受累关节休息E. 避免或减少关节面压力38. 不属于恶性骨肿瘤的是A. 骨肉瘤B. 骨巨细胞瘤C. 骨软骨瘤D. 骨髓瘤E. 骨瘤39. 四肢新鲜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因定的适应证是A. 并发主要神经损伤B. 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对位不好C. 多发骨折D. 骨折端间有软组织嵌夹,手法复位失败E. 并发主要血管损伤40. 脊柱骨折脱位引起脊髓损伤,可发生在A. 颈椎B. 胸椎C. 下腰椎D. 骶椎E. 上腰椎41. 骨折治疗过程中下列哪些是妥当的A. 对病人进行宣教,取得配合B. 复位C. 固定D. 适当的药物治疗E. 功能锻炼42. 泌尿系感染是脊髓损伤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有关脊髓损伤后并发泌尿系感染,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发生膀胱感染后除应用有效抗生素外,须立即改留置导尿为间歇导尿B. 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感染一般无发热,仅表现为白细胞增多,尿常规的异常C. 导尿特别是留置导尿易招致膀胱感染D. 反复的膀胱感染,可发生肾积水与肾功能损害E. 尿潴留是膀胱感染的重要原因43. 4~8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关节的病理变化有A. 股骨头骨化中心尚未出现B. 髋臼变浅C. 股骨头前倾角正常D. 髂腰肌痉挛E. 关节囊松弛变形44. 对肋横突关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包括肋结节关节面B. 包括椎间盘C. 包括胸椎横突肋凹D. 全部肋骨均有此关节E. 属于肋椎关节的一部分45. 腰椎结核时寒性脓肿流注的部位,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股三角或股骨小转子附近B. 腰三角C. 髂窝D. 腰大肌E. 季肋部46. 确诊早期骨、关节结核的可靠依据A. 关节液抗酸杆菌检查B. 临床表现及血沉C. 手术探查及活组织检查D. 豚鼠接种试验E. X线摄片47. 骨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A. 活动多时疼痛加重,休息可缓解B. 颈椎或腰椎病变可引起神经受压或刺激症状C. 活动时关节有摩擦音D. 受累关节以疼痛和压痛为主,可有一过性滑膜炎E. 晨僵时间不超过半小时48. 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特点A. 关节囊撕脱严重B. 关节面损伤重C. 直接暴力所致D. 移位明显E. 多合并半月板损伤49. 影响骨折愈合的局部因素A. 感染B. 软组织损伤程度C. 骨折的类型和数量D. 软组织嵌入E.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50. 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诊断根据是A. 局部分层穿刺抽出液检查有脓细胞或细菌B. X线片可见骨破坏和骨增生C. 局部有波动感D. 患部持续剧痛及深压痛,不愿活动患肢E. 起病急,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51. 关于肩周炎,下列哪项不对A. 以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临床特点B. 系肩周肌、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C. 本病能自愈,一般需一年左右,即使不进行治疗和功能锻炼,亦不遗留任何障碍D. 好发生于重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E. 好发于50岁以下人群52. 陈旧性脊柱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的目的包括A. 解除脊髓或神经根压迫B. 恢复脊柱稳定性C. 通畅椎管,重建脑脊液循环D. 改善脊髓血供E. 矫正脊柱畸形53. 矫正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三关节固定术融合的关节是A. 跖跗关节B. 跟骰关节C. 距舟关节D. 胫距关节E. 距跟关节54. 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下列哪些临床表现( )A. 听力下降B. 头痛C. 精神症状D. 视觉障碍和猝倒E. 眩晕55.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和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鉴别要点( )A. 白细胞明显增加B. 早期关节活动障碍,各方面活动均引起疼痛C. 疼痛在关节处D. 迅速出现关节胀肿积液E. 以上均是56. 预防骨与关节结核应包括( )A. 开展体育活动,增强体质B. 儿童接种卡介苗C. 开展肺结核的普查工作D. 发现骨关节结核病人应及时隔离E. 及时诊治肺结核和肠结核57.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依据有A. 研磨试验阳性B. 有关节绞锁史C. 关节间隙有压痛点D. 外翻实验阳性E. 回旋挤压试验阴性58. 碱性磷酸酶在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有A. 成骨性骨肿瘤伴碱性磷酸酶增高,提示骨肉瘤可能性大B. 成骨性骨肿瘤伴轻度碱性磷酸酶增高,提示预后较好C. 溶骨性骨肿瘤伴碱性磷酸酶增高,提示预后不佳D. 经治疗后碱性磷酸酶下降,较正常值高,提示已发生转移E. 治疗前高,治疗后低,随后再次增高,提示转移病灶发生59. 下肢骨折、脱位易损伤的神经有A. 髋关节后脱位可伤及坐骨神经B. 股骨髁上骨折易伤及胫神经C. 腓骨颈骨折可伤及腓总神经D. 股骨干中1/3骨折可伤及坐骨神经E. 桡骨颈骨折可伤及桡神经深支60. 股骨头骨软骨病的病理过程为A. 血肿机化演进期B. 愈合期C. 畸形残存期D. 缺血期E. 血供重建期61. 锁骨骨折移位情况是A. 外侧段向后上方移位B. 外侧段向前下方移位C. 内侧段向前下方移位D. 内侧段向后上方移位E. 内侧段向前上方移位62.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禁忌证为A. 年龄超过80岁股骨颈骨折B. 局部感染C. 神经性关节病D. 患肢明显短缩E. 骨骼未成熟63. 横纹肌肉瘤的特点包括A. 治疗采取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B. 镜下描述为梭形细胞C. 青少年横纹肌肉瘤多生长于头颈部,生长快,分化差,成人多见于肢体D. 干版照像有助于定位,CT有助于分期E. 常见于中、老年人64. 影响骨折正常愈合过程的因素有A. 固定不确实B. 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C. 过早的和不恰当的功能锻炼D. 开放骨折感染E. 复位不满意,对线差65. 患者,男孩,6岁,诊断为先天性肌性斜颈,主要与哪些疾病鉴别A. 先天性颈椎畸形B. 颈椎半脱位C. 颈鳃源性囊肿D. 习惯性斜颈斜视E. 锁骨骨折66. 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压痛点在( )A. 颈椎下部棘突B. 肩胛骨内上角C. 患侧横突D. 背阔肌处E. 胸大肌处67.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措施中下列哪几项是正确的( )A. 局部减压引流加植骨术B. 早期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C. 卧床休息,增加营养D. 早期用持续皮牵引或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E. 全身支持疗法68. 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治疗的目的是( )A. 切除增生的骨赘B. 增强关节稳定性C. 改进活动范围D. 解除症状E. 延绥病程进展69. 腓总神经损伤的主要表现有A. 足部伸肌瘫痪B. 腓骨长肌瘫痪C. 比目鱼肌瘫痪D. 腓肠肌瘫痪E. 腓骨短肌瘫痪70. 临床上检查股骨大转子是否上移的方法有A. 髂坐线和颈闭孔线测定法B. 髂转线试验C. 大转子与髂前上棘间水平距离测定法(Bryant三角)D. 髂坐线测定法(Nelaton线)E. 髂转线、髂坐线和颈闭孔线测定法71. 测量上肢长度A. 肩峰至桡骨茎突B. 棘踝线C. 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D. 大转子至外踝下缘E. 肩峰至肱骨外上髁72. 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下列哪些正确A. 可有小腿肌萎缩B. 患肢肌力下降较明显C. 可有疼痛性跛行D. 疼痛可向大腿后方和小腿放射E. 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73. 胫腓骨骨折,患肢出现严重肿胀,皮肤有大量水泡时,下列哪些处理是正确的A. 立即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B. 应用脱水药物C. 抬高患肢,注意血循环和皮肤感觉情况D. 立即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E. 解除外固定行跟骨牵引74. 对化疗较敏感的肿瘤A. 尤文肉瘤B. 恶性淋巴瘤C. 骨髓瘤D. 骨肉瘤E. 骨巨细胞瘤75. 骨肿瘤诊断方法的基本原则A. 免疫学检查B. 临床表现C. 放射检查D. 核磁检查E. 病理检查76. 在下列骨折中,哪项是完全性骨折A. 粉碎骨折B. 青枝骨折C. 蝶形骨折D. 压缩骨折E. 螺旋骨折77. 下述关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症状和体征哪些是正确的A. Ortolani试验常被用作3周以内患儿的检查B. Allis征只适用于单侧发病C. 股三角空虚,会阴部增宽D. 双侧髋脱位时呈摇摆步态E. Trendelenburg实验往往阳性78. 急性腰扭伤卧硬板床休息目的是( )A. 恢复腰椎生理弧度B. 减轻腰痛和肌肉痉挛C. 防止再损伤D. 便于腰背肌锻炼E. 以上都不是79. 慢性骨髓炎的特点为( )A. 恶变C. 窦道D. 死骨E. 窦道口皮肤反复受到脓液的刺激会癌变80. 典型先天性髋脱位的主要发病因素为A. 关节囊、韧带松弛B. 髋臼发育不良C. 股骨头发育不良D. 股骨颈短E. 股骨颈前倾角增大81. 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A. 治疗以手术为主B. 发病率依次为腰椎、颈椎、胸椎C. X线表现为一个直径小于1cm的椭圆或圆形中心,X线透明区周围被一均匀的硬化带所包绕的病变D. 男:女为3:1E. 疼痛为主,尤以夜间疼痛剧烈82. 测量下肢长度A. 大转子至外踝下缘B. 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C. 肩峰至桡骨茎突D. 肩峰至肱骨外上髁E. 棘踝线83. 关于颈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下列正确的是A. 前路手术一般同时行植骨融合稳定脊柱B. 后路手术以减压为主,一般不行髓核摘除C. 伴椎管狭窄者一般行前路手术D. 脊髓型颈椎病常需手术治疗E. 非手术治疗无效反复发作者需手术治疗84. 脓性指头炎治疗正确的是A. 早期可用热盐水浸泡B. 出现跳痛即切开减压C. 若无发热等全身中毒表现,不行切开引流。
综述:碱性磷酸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

综述:碱性磷酸酶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作者:陆双妙 201540007医学检验技术15级17班1组碱性磷酸酶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陆双妙广西医科大学15级17班1组(广西南宁)前言: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
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展,涉及的内容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本文综合概述了碱性磷酸酶主要在临床检验方面的应用。
摘要:碱性磷酸酶按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骨碱性磷酸酶、血清碱性磷酸酶以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等,本文分别探讨及阐述了它们各自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价值。
关键词:碱性磷酸酶1.骨碱性磷酸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①检测骨碱性磷酸酶含量对小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价值佝偻病是婴幼儿的常见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科疾病之一。
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 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机体内钙、磷代谢紊乱,继而使骨发育障碍。
佝偻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造成骨骼的畸形,对患儿生理和心理造成损害,严重的佝偻病还会对患儿的神经、肌肉等系统或组织造成损害,故早期对婴幼儿进行佝偻病的筛查十分重要。
佝偻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患儿常常出现易激惹、夜惊、多汗等,且目前临床上对于、佝偻病的早期筛查尚无较为有效的指标,而对于<2岁,尤其是<1岁的婴幼儿,其血生化、X 线的表现均不明显,故临床上早期诊断婴幼儿佝偻病的困难很大①。
虽然我国佝偻病的发病率近年来逐年下降,但仍然很高②。
佝偻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造成畸形,严重者甚至会损伤神经系统,故对佝偻病进行早期、有效的筛查十分重要。
BALP是由成骨细胞合成的一种生物酶,其含量与成骨细胞的活性成正比,佝偻病患儿在临床症状未出现之前,骨钙化受阻就已经发生,当骨钙化不足时,成骨细胞活性增强,BALP含量也随之升高。
通过研究,898.IC 得出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血清中BAL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BALP≥200 U/L的阳性检出率高达9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0%(P<O.05),这说明在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成骨细胞已经开始活跃,验证了上述的观点,说明BALP对于骨钙化不足较为敏感。
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与血清 IL-17、MMP-9水平的关系

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与血清IL-17、MMP-9水平的关系刘海【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ne mineral density ( BMD ) , bone metabolic biochemical markers and interleukin 17 ( IL-17 ) ,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 MMP-9 )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complicated by osteoporosis.Methods Nighty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who were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According to BMD determined by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BMD group, low BMD group and osteoporosis group.The serum levels of bone metabolic biochemical markers, including osteocalcin ( BGP ) , parathyroid hormone ( PTH ) , 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BALP), typeⅠcollag en cross-linked carboxy-terminal peptide (CTX-Ⅰ) were detected by radioimmunoassay,moreover, the serum levels of IL-17 and MMP-9 were detected by ELISA.Results Among 90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the incidences of osteoporosis and osteopenia were 18.89% (17/90),47.78% (43/90), respectively.The BMD in lumbar spine, femoral neck and Ward ’ s triangle in normal BMD group, low BMD group and osteoporosis group was gradually decreased in order,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 P <0.05), BMI,serum BGP,PTH levels were gradually decreased in the three groups, however ESR, serum CRP, CTX-Ⅰ, BALP, IL-17, MMP-9 levels were graduallyincreased,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 P<0.05).The Spe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BMD in lumbar spine, femoral neck and Ward’ s triangle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BMI,serum BGP,PTHlevels,however,which was gegatively related with ESR,CRP,CTX-Ⅰ,BALP,IL-17, MMP-9 levels ( P <0.05).Conclusion BMD is correlated to the serum levels of BGP, PTH, CTX-Ⅰ, BALP, IL-17, MMP-9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complicated by osteoporosis,moreover, the increase of IL-17 and MMP-9 level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osteoporosi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 BMD)、骨代谢指标与血清白介素17( 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观察王其荣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9(12)29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
方
法选取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
对照组予西药阿仑膦酸钠、伊班膦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
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骨密度(腰椎L2-4、股骨颈)水平及骨代谢(血清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指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 0%,高于对照组
的68. 0%(P <0. 05);治疗后,2组骨密度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均<0. 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66-67)
【作者】王其荣
【作者单位】福建省邵武市立医院骨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
2.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
3.中医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
松症临床效果分析4.中医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5.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在骨质疏松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中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在骨质疏松及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治中的意义。
方法:选择30例骨质疏松症和30例RA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浆BAP浓度水平测定,计算其血浆浓度并进行比较。
结果: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及30例R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BAP 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与30例RA 患者血浆BAP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BAP在骨质疏松及RA患者诊断及治疗过程中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诊断治疗。
骨质疏松和内风湿性关节炎(RA)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病,都可造成患者骨关节骨质丢失和破坏,而且这两种疾病本身又有一定相关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骨代谢标志物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水平的升高。
现就我院2004年6月~2007年11月收治的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和30例RA患者BAP水平的测定情况,与同期在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人群做对比,以了解BAP在该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和30例RA患者均系我院住院患者,年龄42~76岁,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30例RA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以上病例均为确诊病例,(其中RA符合美国风湿病学院198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经临床及放射线检查符合WHO1994年确立的诊断标准)。
对照组:体检中筛选的健康人30例,年龄30~56岁,男15例,女15例。
1.2 方法:对所选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由专人负责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按要求做BAP测定。
标本检测使用美国Metra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将抗凝血以3 000 r/ min 离心15 min,取血浆检测。
1.3 统计方法:测定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 检验。
2 结果
2.1 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浆BAP浓度为(30.6+16.0)IU/L;30例RA患者血浆BAP浓度为(31.0+12.0)IU/L;健康人30例,血浆BAP浓度为(27.3+9.0)IU/L。
2.2 (1)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BAP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2)30例R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BAP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3)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与30例RA患者血浆BAP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
它不是单一的酶,而是一组同功酶。
目前已发现有AKP1、AKP2、AKP3、AKP4、AKP5与AKP6六种同功酶。
其中第一、二、六种均来自肝脏,第三种来自骨细胞,第四种产生于胎盘及癌细胞,第五种则来自小肠绒毛上皮与成纤维细胞。
第三种来自骨细胞的ALP即BAP,是成骨细胞的一种外酶,为糖蛋白,主要来自生长旺盛的骨骼,它在人体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在成骨过程中水解磷酸酯,为羟磷灰石的沉积提供必须的磷酸,同时水解磷酸盐,解除它对骨盐形成的抵制作用,以利于成骨生长过程。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BAP在成骨细胞质中合成并储存,它是反映骨转换和骨形成的特异性指标,反映了骨转换率,它的变化往往先于全身骨质疏松和局部关节畸形的发生,可预测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时,骨吸收增加而出现代偿性骨形成增加,静止的成骨细胞转变为活跃的成骨细胞,导致大量的BAP释放入血,使BAP浓度增高。
而RA患者出现血BAP增加,亦跟其出现的骨质疏松有关,其发生机制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促成的,是一个渐进过程。
其中骨代谢异常可能是导致RA患者全身骨缺失及局部关节破坏的主要原因。
BAP可作为RA合并骨质疏松及单纯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指标。
本研究结果表明,RA及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浆BAP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故监测血BAP浓度对评价RA及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延缓骨质疏松,改善骨缺失,防止出现关节畸形,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