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历史

合集下载

苏州河恶臭现象和基本整治

苏州河恶臭现象和基本整治

清 康熙十一年(1672年) 韩佐周在宋家桥(海瑞建闸 处)重建三洞石闸(今福建路 桥处),俗称“老闸”。 闸 上有桥,可通行人。逾三年, 石闸裂陷,再建。此桥在鸦片 战争前为苏州河上仅有的一座 桥梁。 康熙十八年(1679年) 在关桥闸废毁处设渡口,为 头坝义渡。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九月二十六日,上海开埠。
苏州河的过去和现在
索引
• • • • • 1、苏州河的简介 2、苏州河的历史 3、苏州河恶臭现象和基本整治 4、苏州河整治的现状(简单口述) 5、苏州河发生的变化对于上海的影响
黄浦江主要支流,又名吴淞江,是上海境内仅次 于黄浦江的第2大河。因发源于苏州附近的松陵 地区,古名“松江”,又因流域在古代吴国境内, 故称之为“吴淞江”。吴淞江源出太湖瓜泾口, 穿过江南运河,流经吴江、苏州、吴县、昆山、 嘉定、青浦等县市,在上海市区外白渡桥附近注 入黄浦江。全长125公里,平均河宽约40~50米, 流量平均仅10立方米/秒,旱季则接近于零。低 水位时水深2米左右,是上海通往江苏南部主要 水上交通线和上海市区重要航道。
同治元年(1862年) 开设兆丰洋行的霍锦士· 霍格兄弟 在今中山公园北部建乡间别墅, 名兆丰花园。1914年工部局扩建 为极司非尔公园,7月1日对外开 放。民国33年(1944年)改名中 山公园。 同治四年(1865年) 英租界工部局招工,挑土填平外 摆渡到今北京路一带的泥滩,使 之成为平地。同治七年(1868年8 月8日)建成公共花园(俗称外摆 渡公园)──上海最早的公园。 1946年改称黄浦公园。

宋 宝元元年(1038年) 两浙转运副使叶清臣,疏盘龙 江、沪渎港。
明 永乐元年(1403年) 户部尚书夏元吉治水苏松,浚吴 淞江南北岸安亭等浦港,导吴淞 江水由浏河白茅入海(挚淞入 大观三年(1109年) 浏)。又采纳叶宗人意见,浚范 两浙监使请开淘吴淞江,复置 家浜引浦(大黄浦)入海(黄浦 十二闸,于四年(1110年)动工。 夺淞),逐步形成了现在的黄浦 这是吴淞江下游置闸的最早记录。 江水系。 元 至元三十年(1293年) 任仁发著《浙西水利议答录》, 阐述吴淞江淤塞原因,低洼地区 作用以及浙西治水方法等。 嘉靖元年(1522年) 巡抚李充嗣主持疏浚吴淞江,西 起夏驾浦,东至嘉定龙王庙旧江 口止。在头坝(今乍浦路桥处) 建闸,称关桥闸。

苏州河的过去和现在

苏州河的过去和现在

苏州河本来叫吴淞江,它和黄浦江同样起源于太湖。在李白的时代, 吴淞江的江面最宽处达20华里;到了范仲淹任苏州太守时,河面减 少到9里,而此时的黄浦江,最宽处只需“尽一夭之力”,与吴淞 江相比,它只能算作一条小溪。时至明代,由于吴淞江中下游泥沙 淤积,户部尚书夏元吉动用20万河工改造河道,把太湖水引向黄浦 江,形成今天的格局。自此,吴淞江成了一条波澜不惊的内河,黄 浦江和吴淞江完成了一次干流和支流的位置更换。 上海开埠后,居住在此的外国侨民乘船沿吴淞江来到苏州,他们由 此把这条河叫作苏州河。 随着时间改变的不仅是自然的河道,还有河两岸的社会民生。从苏 州河汇入黄浦江的外白渡桥到河南路桥,多的是可与外滩媲美的殖 民地建筑。而从河南路桥往西直至武宁路桥一带,则是越来越多的 烟囱、厂房和有着大吊车的码头。油脂厂、面粉厂、纺织厂、化工 厂林立于苏州河两岸,它们带来的除了上海近现代工业的发迹,还 有直接排进河道的污染和大量生活在底层的产业工人。前者造成了 苏州河的黑臭,后者形成了河两岸的棚户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宋 宝元元年(1038年) 两浙转运副使叶清臣,疏盘龙 江、沪渎港。
明 隆庆三年(1569年) 十二月,应天巡抚海瑞巡历上 海县,考察吴淞江,委上海知 县负责开浚海量、施工。次年 (1570年)正月,委松江府同 知率上海、嘉定等县知县分理。 疏浚吴淞江下游入海淤地。江 面旧宽三十丈,减半开十五丈, 自黄渡至宋家桥(宋家浜)八十里。 故道称旧江,亦称虬江。同年, 在今福建路桥附近建造石闸挡 潮,清初废。
本次会议要求
一、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市区联手, 加强协调,共同推进,按照建设计划,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程建设任 务,迎接世博会。 二、苏州河整治三期的水系截污治污等工程主要为沿线各区的经 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请相关区加大协调力度,积极主动地推进工程 建设。 三、在苏州河防汛墙加固改造工程中涉及的有关动拆迁、交通组 织、方案调整等问题,请闸北、普陀区要与相关单位及时沟通、协调, 加大力度推进工程建设;已经协调好的事情要尽快落实和执行。同时, 对具备施工条件的岸段,请施工单位尽快开工建设。 四、虹南泵站项目建设由水务局计财处负责,与闵行区进行协调, 批复后实施。长宁区环卫码头搬迁工程和青浦区污水管网工程要按照 原定计划加快推进工程建设。 五、各工程项目对影响节点进度的问题疏理一下,请市重大办、 市水务局、市苏办尽快协调,逐一解决。防汛墙改造工程涉及部分工 程竣工验收事宜,局已委托江海公司负责验收,由江海公司按程序做 好验收工作。

上海苏州河的历史故事

上海苏州河的历史故事
苏州河是上海市区内一条历史悠久的河流,也是上海最早的运河之一。以下是苏州河的一些历史故事:
1.苏州河的名称来源苏州河的名称来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苏州地区的人们为避免战乱,纷纷南下到上海地区,他们选择了苏州河畔作为居住地,因此这条河流也就被称为苏州河。
2.苏州河的重要性苏州河是上海市内最重要的一条河流之一,它连接了黄浦江和太仓港,是上海的重要水路交通枢纽。在过,苏州河是上海市内的主要商业区之一,许多商人和外国人都在这里开设了店铺和企业。
5.苏州河上的游船和游览如今,苏州河已经成为上海市内的一个重要景点,许多游客都会选择乘坐游船在河上游览。在苏州河两岸,还有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如西岸的“光启教堂”、“张园”等,东岸的“鲁迅公园”、“天平码头”等,这些景点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3.苏州河的繁华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苏州河的黄金时期。这段时间里,苏州河两岸的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许多著名的企业和机构都在苏州河畔设立了总部或分部,如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上海文艺出版社等。
4.苏州河的改建和保护20世纪70年代,苏州河被改建成为上海市内的主要污水排放渠道,这导致苏州河的水质严重污染,河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对苏州河进行了保护和改造,将其打造成为一条兼具历史文化和生态环保功能的城市河流。

苏州河的故事

苏州河的故事

苏州河的故事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苏州河的历史背景
2.苏州河的现状与环境问题
3.苏州河的治理与保护措施
4.苏州河的未来发展规划
正文
苏州河,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是苏州市的母亲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苏州河的故事,不仅包含了其历史的变迁,也揭示了现代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苏州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早在那时,苏州河就已经成为苏州地区的重要水系,承担着灌溉、航运等重要功能。

随着历史的推移,苏州河在苏州市的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苏州市的经济、文化和生态命脉。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苏州河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苏州河水质严重下降,河道淤积,生态环境恶化。

苏州河的现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担忧。

为了保护和治理苏州河,苏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大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实施河道清淤工程,改善河道水质。

同时,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带,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提升苏州河的生态环境质量。

在未来的发展中,苏州河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苏州市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未来发展规划,旨在将苏州河打造成为一条生态河、文化
河、景观河。

未来的苏州河,将不仅是苏州市的经济命脉,更是苏州市的生态动脉和文化灵魂。

上海苏州河的故事

上海苏州河的故事

上海苏州河的故事苏州河是上海最具历史意义的一条河流,承载着这座城市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记忆。

作为上海传统的水运要道,苏州河见证了上海的发展与变迁。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苏州河在过去是上海的主要运河之一。

它连接了太仓港和黄浦江,是上海最重要的商业和货运水道之一。

河上的船只络绎不绝,运送着各种商品和货物。

这里是上海的繁忙码头和商业中心,也是中国最早形成的工业聚集地之一。

然而,苏州河也曾经历过繁华和衰落的过程。

在20世纪初期,随着城市工业化的推进,苏州河逐渐污染严重,成为黑臭河流。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河道被大量填埋和覆盖,河道逐渐消失在高楼大厦和城市道路的背后。

但在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规划的推动,苏州河得到了重生。

政府投入大量资源治理苏州河水质,对河岸进行了整治和改造。

如今的苏州河早已焕然一新,成为了上海的新地标和旅游景点。

如今,苏州河两岸林立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这些摩天大楼与曾经的老工业厂房交相辉映,展现出上海的城市风貌。

河岸边的步行街和餐饮街区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城市居民,成为大家放松休闲的好去处。

而河上的游船则为游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观光体验,让人们感受到苏州河的历史和文化。

苏州河的变迁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一段生动的历史故事。

它见证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逐渐成长为现代化大都市的过程。

今天,苏州河成为了上海独特的城市景观,向世界展示了这个城市的魅力与活力。

无论是上海的居民还是游客,都可以通过欣赏苏州河的美景,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苏州河的故事永远都不会被遗忘,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上海一路走来的艰辛和辉煌。

它是上海的历史见证,也是上海人民奋斗的象征。

苏州河的红色故事

苏州河的红色故事

苏州河的红色故事每当我沿着苏州河徐徐而行时,总是被河流蜿蜒的线条所吸引,河流之间的辉煌与洁白,水波涟漪,有如伊甸园般的优美,令我心潮澎湃。

就在这苏州河,有着多么激动人心的故事!苏州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当时,楚国把苏州河作为军事要塞,把它作为兵营,可以迅速准备军马,聚集兵力,守卫国家的安全。

自此,苏州河便成为它历史的见证,也成为它历史的载体。

战乱,苏州河流经那里,每一次波涛汹涌,都带来了激烈的战斗。

这里是一次又一次无数百万人倾注汗水、热血的地方,在这里,永久地流传着那种顽强的斗志,仿佛每一滴汗水都在发光着,谱写着苏州河的红色故事。

不仅如此,流经苏州河的每一块江岸,都记载着爱国热忱的慷慨英雄,每一尊烈士,在这个河流上流传着耀眼的光辉。

他们用自己的伟大毅力和勇敢坚守,为国效力,把伟大的祖国比作了赤裸裸的爱,用他们的情怀,向人们展示了深深的家国情怀,这是苏州河自古以来最美好的故事。

就在这里,有一条浩瀚无垠的苏州河,它将历史的洪流镌刻在静默的河水中,孕育着无尽的传说,这些传说,成就了全国第一条尊崇的江河苏州河。

苏州河,它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磨难,却在历史的进程中,没有失去它的荣耀,它既弥漫着苦难与悲壮,又洋溢着勇气、愤怒与希望,它的每一滴涟漪,都是一次又一次宝贵的纪念,让我们的心更加激动,让我们的热血沸腾。

此时此刻,苏州河依然传唱着古老的故事,它的汹涌澎湃,像是一首古老的歌,它的曲线如同一条绚丽的虹,它的湖面上,落满了阳光,在光影之间,映出它浩瀚无垠的历史轨迹。

到最后,苏州河永远在唱着它传奇的红色故事,它的美,令我们每一个人发自内心地把它当成自己最珍贵的财富,令我们把它记载在历史的长廊里,把它传递给后世,让它永远闪耀光芒,让它一步步走向未来,让它永久地在历史中流传下去。

苏州河的知识

苏州河的知识

苏州河的知识
苏州河是中国上海市的一条重要河流,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的变迁。

以下是关于苏州河的一些基本知识:
1.地理位置:
苏州河位于中国上海市境内,起源于上海市西北郊的苏州市,经过上海市区的中心地带,最终注入长江。

它的全长约为125公里。

2.历史沿革:
苏州河自古以来就是上海的重要水域之一。

在上海城市的早期发展阶段,苏州河是城市的主要水路之一,也是上海城市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苏州河沿岸是上海最繁华的地区之一,沿岸有许多重要的工厂、码头和商业设施。

3.城市发展:
随着上海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变化,苏州河沿岸的城市景观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州河沿岸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重建工程,许多老旧的厂房和建筑得到了拆除或改造,许多新的高层建筑和现代化的商业设施得以建立。

4.文化与景观:
苏州河沿岸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和景点,如虹口足球场、四川北路文化历史街区等。

这些地方融合了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景观,吸引着许多游客和居民。

苏州河也是上海城市夜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夜晚时分,沿岸的高楼大厦灯火辉煌,与江水相映成趣,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

5.环境保护:
长期以来,由于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苏州河曾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但近年来,随着上海市政府加大环保治理的力度,苏州河的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

总的来说,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历史文化水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见证了上海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苏州河沿岸的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和提升。

上海的苏州河简介

上海的苏州河简介

上海的苏州河简介苏州河,中国上海市的一条河流,是上海市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景观,也是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一条主要河流。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苏州河的历史、文化特色、景区、治理等方面。

一、历史苏州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当时是吴越国的疆域。

明清时期,苏州河自成内河,成为上海重要的商贸水道,也催生了上海陆家嘴、外滩等地区的商业发展。

二战后,苏州河也是上海城市的污染源之一。

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政府开始对苏州河进行治理和修复,至今已完工。

二、文化特色苏州河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色著称。

沿岸有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和文物,如江南造船厂、梅园新村、洋泾浜文化建筑群等。

此外,苏州河流域还是上海知名的音乐文化发源地,上海JZ音乐节就是在苏州河边举办的。

三、景区苏州河沿岸拥有多个主题的景区,如外滩、五角场、杨浦、大学路等。

这些景区皆为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外滩被誉为“东方巴黎”,融合了不同风格和历史概念的建筑群,成为上海最著名的城市景观。

五角场则是上海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一个集创意、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现代化商业区。

杨浦水陆码头则是上海非常有名的游览必到之地,因其有夏家浜码头、汕头滩码头等一系列景区成为情侣、家庭游的热门场所。

大学路以上海大学文发展、科研为主题,吸引众多学生和游客前往观览。

四、治理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苏州河河道污染严重,治理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上海市政府从90年代开始对苏州河进行治理,通过洁化河水、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使苏州河得到了改善。

在治理的过程中,市民和企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善意参与和举措,使得苏州河治理的效果最大化。

总之,苏州河作为一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河流,其独特的风貌和历史价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同时,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苏州河也得到了良好的治理和保护,使得游客们拥有更好的游览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河历史
苏州河为黄浦江主要支流,是上海境内仅次于黄浦江的第2大河。

因发源于苏州附近的松陵地区,古名“松江”,又因流域在古代吴国境内,故称之为“吴淞江”。

吴淞江源出太湖瓜泾口,穿过江南运河,流经吴江、苏州、吴县、昆山、嘉定、青浦等县市,在上海市区外白渡桥附近注入黄浦江。

全长125公里,平均河宽约40~50米,流量平均仅10立方米/秒,旱季则接近于零。

低水位时水深2米左右,是上海通往江苏南部主要水上交通线和上海市区重要航道。

苏州河最初不叫“苏州河”。

据战国时期《尚书》记载,苏州河当时叫“松江”。

其水势浩瀚,“江凡独流入海者,谓之渎”;又因鱼虾满江,网捕栅围,而以捕鱼工具的“沪”字冠之,被称为沪渎。

其水清澈,在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视野里,她远胜于新安江。

“松陵清净雪消初,见底新安恐未如;稳凭船舷无一事,分明数得脍残鱼”就是这位诗人赞美她的诗篇。

《后汉书》中记曹操打算以“吴凇江鲈鱼”招待客人,由于当时松江地处吴国,所以又记为“吴松江鲈鱼”。

唐朝中期,杜甫有诗句“剪取吴淞半江水”,第一次出现“吴凇江”的名称。

上海开辟后,英国侨民在吴凇江坐船逆江而上,可达苏州,故称之为苏州河。

到1848年,上海道同与英国驻沪领事在签定扩大英租界协议时,第一次正式把吴凇江写作“苏州河”。

苏州河是吴淞江进入上海市区段的俗称。

在任何正规文件中,苏州河的大名还是叫做吴淞江。

据上海市档案馆研究员马长林介绍,苏州河属于太湖水系,上海开埠前,苏州河一直叫吴淞江,只是上海开埠后,由于外国人发现可以乘船从这条河到苏州,所以叫它为苏州河。

但是中国官方资料一直叫这条河为吴淞江,所以吴淞江这个大名一直没有改变。

不过根据习惯,以北新泾为界,吴淞江上游称为吴淞江,当地百姓也是这么称呼的,而北新泾以东为吴淞江下游,进入上海市区,上海人称之苏州河。

据《史记》记载,古代的松江(现称苏河)与东江、娄江为太湖的三条主要泄水通道,其中以苏州河为最。

唐朝时,东江和娄江已经淤浅而苏州河河宽10千米,水势浩淼。

北宋年间,苏州河由于海岸滩涂堆积,河宽还剩1.8千米。

到了元朝,苏州河下游河宽仅为50~70米,成为很小的河流。

明朝初年,苏州河流域洪水泛滥,后经分流和建设水闸,水势才得以改善。

1569年,巡抚海瑞主持疏浚苏州河,改变了历史上黄浦江是苏州河支流的观念,确定了苏州河是黄浦江支流的地位,基本形成了苏州河今天的样子。

吴淞江是上海历史上最古老最长的河流和通海航道。

古称松江,亦称松陵江、笠泽江,在上海市区一段又称苏州河。

东晋庾仲初称:“今太湖东注为松江,下七十里有口分流,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

吴淞江是唐宋元时代上海地区流量最大的河流和通海航道。

宋郏乔称:“吴淞古江故道,深广可放千浦”。

南岸的青龙镇(今青浦区境内),时人称之为江南第一贸易港。

由于太湖东岸修建吴淞塘路,上游阻水建筑物增多,下游海岸线不断东移,加上盲目围垦,吴淞江屡疏屡淤,逐渐缩狭,“唐时阔二十里,宋时阔九里,后渐减至五里三里一里”。

明天顺二年(一四五八年)崔恭大疏吴淞江,隆庆三年(一五六九年)海瑞“疏下游上海淤地”,逐渐形成今日市区的苏州河,吴淞江遂成了黄浦江的支流。

吴淞江现在源出太湖瓜泾口,全长一百二十五公里,在上海市区一段长五十三点六
公里,河线弯曲,底宽十五至三十米,为一百吨级航道。

旧时上海有“沪上八景”之说,海天旭日,黄浦秋涛,龙华晚钟,吴淞烟雨,石梁秋月,野渡蒹葭,凤楼远眺,江皋霁雪。

“吴淞烟雨”指的就是苏州河。

可以说,苏州河是上海历史的一面镜子,是插在上海躯体内检测上海生命与活力的体温表。

她的清与浊,浊与清,清清浊浊,浊浊清清,都准确而又细致地显示出上海的起落与荣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