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基于中信银行的案例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基于中信银行的案例分析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一、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发展历程 在近来的研究中,有关内部控制的法规文件一般追溯至2000年。2000年1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7号—商业银行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和《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8号—证券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要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应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说明,同时还应委托所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风险管理系统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出具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随年度报告一并报送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 2001年12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1 年修订稿),其中第四十二条规定,在年度报告正文中,监事会应对“公司决策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公司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有无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章程或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发表独立意见。该规则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对其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但披露内容较为简单,仅是一笔带过。 2003年3月证监会又针对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了规定,明确了董事会对于内部控制的责任。2005 年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定期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开始要求上市公司通过外部审计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公司的自我评估报告进行核实评价,该年度内银监会还发布了商业银行部控制评价办法。可以说,我国在2006年以前以及美国在2002年以前并未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强制性规定,内控信息披露系上市公司自选择的行为。 2002 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法案》关于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的要求对我国产生了较深的影响。2006年,上交所与深交所分别于6月5日和9月28日发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前者自2006 年7月1日起生效,后者自2007年7月1日实施,两者皆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董事会编制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考虑到实施的仓促性以及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上交所于2006年12月在《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6 年年度报告的通知》中对《指引》做了补充,只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的“重要事项”部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遵守《指引》的规定。由于《内控指引》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和注册会计师审核意见,因此两个指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信息进入强制性披露阶段,也称《内控指引》为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规则。 2007年证监会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进行修订,其中公司治理结构部分第三十条规定,公司应该说明生产经营控制、财务管理控制、信息披露控制等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情况,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工作计划及其实施情况、内部控制检查监督部门的设置情况、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有关工作的安排、与财务核算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情况。同时鼓励央企控股的、金融类及其它有条件的上市公司披露董事会出具的、经审计机构核实评价的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这部分与2001年修订稿相比较,有了很大的进步。 由于内部控制相关规定比较分散,权威性不足,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

商业银行内控案例分析

3.5 A 市农村商业银行内控方面的案例分析 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最突出的特点就体现在银行业案件上,案件的发生除了一些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银行内部控制出现了问题,近年来金融机构发生的案件涵盖了银行日常经营的各个领域,如存款、贷款、现金管理及金库、票据、银行卡、外部侵害等[45],这些案件的发生,不仅带来巨大损失,而且容易引发外界对银行业的信任危机,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因此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也就成了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下面就从A 市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四个案例进行分析。这四个案例主要发生在柜台业务、信贷业务、资金业务这几个业务环节,而且均与员工的业务操作息息相关。这几个业务正是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内部控制的重点业务范围,这些风险也正是全面风险控制理论要素中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监控活动、监督与纠正等环节出现漏洞所造成,因此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3.5.1 柜员卷款潜逃案例 2007 年4 月,原A 市农村合作信用联社某信用社主任接到其辖下某分社柜员李某报告,说一同上班的梁某突然不见了,由梁某保管的钱箱也不见了。信用社主任马上和相关人员赶到现场,经查看录像,发现梁某趁李某上厕所之际,拿着其保管的钱箱开着无牌摩托车逃走了。经清点账务,发现梁某带走的现金有人民币30 多万元。事后经多方追踪,梁某在藏匿近1 年之后终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归案,款项由其本人及家属筹款归还。 3.5.1.1 案例分析 从该案的作案手段分析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银行员工出现思想道德风险问题。据调查了解,梁某产生偷盗库款的最重要原因是参于赌博,因赌博输了,无力偿还欠款,故产生了直接盗取银行资金的念头。 2、网点内部控制环境出现漏洞,给梁某可乘之机。因当时梁某所处的分社虽有三名员工,但其中一名员工管理农贷,经常不在网点,实际上网点内只有两名员工,因此当其中一人上厕所时,网点内就只有梁某一人,缺少了第三者的监督,给梁某以拿钱离开的机会。 3、监督环节出现漏洞,信用社对员工的管理不到位。因梁某染上赌博已有一段时间,但一同上班的同事及其领导并未查觉其这一异常行为,导致未能及时给予教育,造成其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4、对网点的现金库存管理出现漏洞。据调查了解,该网点平时的现金库存量并不大,但梁某在作案前一天向上级申领了20 万现金,这一异常情况并未引起上级管理部门的重视,以致给梁某提供了作案的机会。 3.5.1.2 案例的教训和启示 该案例的发生,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事后原A 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通过多种措施

现行商业银行内控体系缺陷

现行商业银行内控体系缺陷 纵观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发生的诸多银行危机,我们发现,这些危机之所以发生,除了银行的管理监管不力以外,银行内控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或现有内控制度执行不力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在我国仍属于一个较新的领域,无论在制度设计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欠缺。 一般说来,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一种自律行为,它是指商业银行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以及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从国内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实践和经验看,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是:1、有效的决策控制系统:包括决策权力制衡机制和明确的经营方针、制定各种管理政策、恰当的岗位分离和合理的授权分工等;2、有效的执行保障系统:包括严格的工作程序和完整的信息资料保全机制;3、有效的监控和预警系统;包括内部核查制度和预警预报系统;4、规范的人事管理和措施;5、业务操作的电子化控制系统;6、独立的有权威的内部稽核系统。 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年的银行商业化改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建立了以三道监控线为基本内容的内部控制制度,初步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机制。但与此同时,我

们也应该看到的是,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在我国仍属于一个较新的领域,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尚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及银行危机的需要。无论在制度设计方面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体系都存在着不少的欠缺。这些欠缺主要表现在: 一、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 尽管内部控制制度在审计等领域的运用广为人知,但从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看,不少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尚知之甚少,对内部控制制度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则存在着不少误区。有些商业银行把内部控制机械地理解成各种规章的制定、装订和汇总,认为做了建章建制方面的工作,就等于建立了内部控制机制;有的商业银行虽然在理论上比较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但表现在实践中则发生了背离。具体体现在:在把握内部控制与业务管理、内部控制与经营风险、内部控制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上,认识上存在着偏差,管理上不够规范,有的甚至把内部控制与发展、内部控制与经济效益对立起来。在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的抉择中,侧重于抓规模、抓效益,不切实际地贪求所谓的规模经济”,一味强调争取所谓的生存发展空间”,盲目扩增营业网点,随意扩大经营范围,致使违规经营和账外经营屡禁不止,其结果是业务不按规定的要求发展,资产在规模越来越大的同时质量却每况日下,最终导致管理上的失控甚至是经营和生存危机。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摘要 内部控制是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投资者已经意识到,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而且要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提高资本市场透明度,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建设规范,要求公司董事会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注册会计师评价意见,并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然而,随着一系列上市公司造假和违规操作事件的发生,广大中小股东损失惨重,上市公司被普遍认为是“圈钱”的公司,导致我国证券市场一度低迷,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对沪市、深市主板上市公司2010-2011年度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可靠性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不断改善内部控制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对策 ABSTRACT Internal control is the economic units and organizations in economic activities in a restrict each other business organization form and responsibility system of division of labor.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more and more investors have realized that there is investment value of listed companies not only need to have good business performance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should have good system of internal control. To strengthen internal control of listed companies, promote the standardized oper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of capital market, developed a series of internal control in

浅谈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18360793.html, 浅谈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作者:张红艳亢惠文 来源:《商情》2016年第23期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又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商业银行这一金融机构具有信用创造、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调节经济的功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商业银行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制约平衡与推动的双重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中国社会经济的稳定持续性发展,在求稳的同时又能产生一定的激化效应促使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探究,了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相关原理进而有效地掌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规律,更好地发挥商业银行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发展现状新思路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概念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概念意义是商业银行为了实现盈利的经营目标,为了防范经营的风险,为了保证自身正常发展与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相关制度和政策,强调对商业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相关的制约、监督、控制、管理,提高对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的警惕意识,加强对经营风险的防范、控制、监督与纠正,是保证商业银行正常运转的重要机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以建立系统全面高效而又规范的内部控制机制推动商业银行稳定、健康、持续性发展为根本目标,强调建立一种具有渐进性反应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目标模式以保障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实现最大效益。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特征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以控制的连续性、完整性、目的性为特征,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主要客体是商业银行的内部所有工作人员及其工作活动,是商业银行内部经营运作的所有成员都包括在内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具有一定规则、制度、程序、组织方法的机制,是需要商业银行内部各个机构各个部门每位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这些都极大的体现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与运作是一个整体性活动,是商业银行内部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发挥最大效益的活动,而商业银行内部机制的实施是以保证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稳定发展并实现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商业银行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风险,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缺失会造成商业银行经营的市场风险、操作性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政策性风险等危机,甚至会造成商业银

内控信息披露的要素

(一)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笔者认为,应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考虑内控信息披露带来的相关成本和效 益。 首先,企业作为内控信息披露的主力军,其成本显而易见:对内控披露的 越详细,企业做的工作越多,发生的成本越大。其次,会计师事务所对成本 因素也有它的考虑:随着企业披露的详细程度的提高,事务所对披露的内控 进行审验时需花费的时间就将越长,相应的成本就将越大。而且这还不包括 由于审验的复杂化导致的审计失败而引起的诉讼风险和开展业务时对注册会 计师进行培训发生的成本。最后,对于内控披露涉及的社会成本而言,披露 的越详细,披露的面越广,则企业经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越多,因内控失效而 导致的舞弊及企业倒闭带来的损失就会越小。因此,社会成本与披露的详略 程度是反向关系的。 (二)关注信息披露对社会的影响 严格来说,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既包括企业自身对外披露的内部控制 信息,也包括注册会计师对外披露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鉴证意见。就企 业对外披露而言,且不论企业会不会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披露,就其披露的内 容的真实性我们也应当再三考量。有研究表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内控建设 不足的问题,但就已披露的情况来看,承认自己有不足的企业数远远少于实 际数。因此,如果监管层真的通过强硬措施迫使上市公司如实披露内控信息, 那么如实对外披露的相关内部控制会不会带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另外,注 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鉴证后,会不会引起新的期望差距,并给事务 所和会计师带来不必要的诉讼和纠纷?笔者认为,对于这些因素在监管层制 定披露规则时都应当予以考虑。⑤ (三)兼顾信息使用者的接受能力 向投资者提供的信息既要满足充分披露的要求,又要考虑投资者的理解 和加收能力,不能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信息超载的负面作用。⑥ 笔者认为,为了达到以上要求,需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要注意披露的信息量。在披露信息时,要简明扼要而又不失重 点,且不能事无巨细一股脑的呈报出来。 另一方面,要注意披露时使用的语言。应当尽量避免专业性词汇的应用, 多用一些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必要时,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对其中难以理解 内容进行诊释。 委托代理理论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股份公司的产生导致了“两权分离”,即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 这种分离必然形成了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和受托这样一种经济责任关 系,也就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不一致,导 致了委托代理问题。正是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存在着利益冲突,使得委托人往往倾向于通过与代理人达成的契约来解决因目标差异而产生的利益冲突。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冲突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的披露在 一定程度上加以缓解。对行为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报告正是委托人能够用以

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防止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做假,维护和改善企业管理机构,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的重要手段,“无规矩不成方圆”,现代企业如果不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就没有良好的控制制度加以规范,企业自身就会滋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导致企业走向灭亡。因此,企业内部管理对于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首先对上市公司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纰漏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然后以山东省积水电子有限公司为例,对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问题进行深入探析,总结出内部控制的环境氛围不利、风险管控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不足、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备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讨论问题引发的原因和动机,概括为内部控制的历史局限性、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内部控制具体环节和理论上的缺陷等原有,最后针对上述案例和理论支持,提出企业自身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的建设、完善我国有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思想意识培训等建议措施,帮助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改善,优化我国市场经济环境,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力,同时活跃我国市场经济活力,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供相应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外部审计;风控管制

第1章相关理论概述 1.1内部控制的概念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上市公司占据特殊的位置,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发展进程中,呈现出诸多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防止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做假,维护和改善企业管理机构,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的重要手段,“无规矩不成方圆”,现代企业如果不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就没有良好的控制制度加以规范,企业自身就会滋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导致企业走向灭亡。所以,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开程度,可以便于税务执法部门进行监管税收情况,利于金融系统对上市公司进行信贷扶持,能够充分提高上市公司的主动性,推进其快速高效发展。依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特点,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进行公开,应该保证其具有时效性、真实性、稳定性和实用性。在进行公开和披露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迫在眉睫。 内部控制的含义仅从字面意思理解,指的是在组织机构系统内部实施的控制制度,其实际的具体内涵随着历史的进步、宏观条件的变化在不断的发生改变。目前我们学习和理解的“内部控制”的含义是美国COSO委员会1994年修订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实际上是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重要手段。 1.2内部控制理论发展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首先是内部控制理论的萌芽代表内部牵制理论阶段,基本上是在1930年开始逐渐兴起的,当然在概念提出之前,世界古代历史中早就有以内部控制为实际内涵的制度,譬如中国四周的互相牵制制度、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双人记账”制度,都是“内部控制”理论在古代历史中的雏形;其次是成长时期的内部控制制度理论,基本上是以萌芽时期以职

浅谈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引言现代商业银行是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金融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要想平稳地开展各项业务,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银行为保护资产安全完整,防范金融风险,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益,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制定并实施的组织规划和对内部各部门与人员相互制约和协调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程序和方法。尽管各国在金融监管上的力度不断加强,成效明显,特别是巴塞尔委员会近年来就银行监管问题发布了一系列原则、标准和建议后,国际金融监管更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同一时期的金融业务的复杂性大大增加,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市场、银行表外业务急剧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金融投资组合的调整与资金的全球性流动已是瞬息万变,金融监管防范措施有时显得束手无策。因此,金融机构加强其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日益显著。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呆滞账的控制,1990年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坏账占全部贷款的比例已经超过20%,连同逾期、展期的呆滞贷款总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超过了70%,1991年末四大国有银行的坏账超过其自有资本,产生资不抵债。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五要素的内部控制框架(简称COSO报告),引发了全球性内部控制高潮,也给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了建设内部控制制度

的要求。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我国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不但不偿还贷款,甚至连贷款利息也不支付,致使全国银行业在1994年和1995年出现了全行业亏损,分析其产生亏损原因,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产生了过多的呆滞账以及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为控制全球普遍存在的坏账损失及其金融风险,1998年9月巴塞尔银行业委员会发布了银行内部控制系统框。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了全面内部控制建设,虽然对降低运营成本以及控制金融风险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改变我国银行业呆滞账过多的现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银行为保护资产安全完整,防范金融风险,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益,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制定并实施的组织规划和对内部各部门与人员相互制约和协调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程序和方法。目的在于确保一家银行的业务能根据银行管理层制定的政策以最合理的方式进行,保证经营业务规范化,将各种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实现其经营目标。有效的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应大体由各部分组成。(一)银行内部会计控制1.资产保全会计的主要责任就是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会计资料真实可靠。一方面,对于实物资产做到所有权明确,保管、处理责任范围界定清晰,审批制度严格,以免出现私自转移银行资产中饱私囊,或是肆意损坏物资给银行造成损失。另一方面,就信息资料而言,商业银行应当真实、全面、及时地记载每一笔经济业务,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完整的会计、统计和各种业务资料的档案并妥善保管,定期核对,确保原始记录的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2012年9月,借款人金某向银行申请个人经营贷款1笔,借款金额1200万元,期限为1年期,借款用途为其所任职的地暖管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日常经营购进生产原材料,借款人在该公司任总经理职务。为确保该笔贷款的顺利申请,借款人金某提供其个人担任法人的商贸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的厂房及用地,作为该笔贷款的抵押物,向银行提供担保。抵押物位于大兴区物流包装基地,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房屋及土地的总评估价值为2400万元,目前带有10年以上的租约,年租金约为260万元,承租方为汉拿山餐饮集团。由于该厂房需要作为该笔贷款的抵押物,因此借款人出具了承租方签署的放弃第一顺位回购权的承诺函,承诺若该厂房因借款人出现违约情况,银行需要处置该抵押物时,放弃优先收购该厂房的权利。 二、案例经过: 在经过现场调查及相关审批后,银行原则上同意发放该笔贷款,但是要求在厂房抵押的基础上,追加某担保公司作为连带责任保证人,在接到担保公司的担保函后才能发放该笔贷款。担保公司接到该笔担保申请后,经过现场调查后,基本认可了该笔贷款的用途及抵押物情况,准备与借款申请人签订相关委托担保合同后,向中信银行出具贷款担保函,协助银行完成后续放款手续。 但是在与借款人面签担保合同时,担保公司业务人员发现该借款人所携带的用款企业A公司的公章,与之前预留印鉴不符,经过相关部门鉴定核实后确认为私刻的假公章。经过询问借款人得知,因A公司法人为外籍人士,长期不在本市,公章随身携带。为了方便开展业务、配合银行早日发放贷款,才私刻公章,并无骗贷意图。但是这种信用风险已经引起了担保公司方面的重视,随即提高了反担保措施的等级,要求在抵押物的基础上,将借款人所属B公司的99%股权,暂时转让到担保人名下,在发生借款人违约的情况下,能以最快速度处置抵押物,维护自己的权益。如借款期限内借款人未出现违约情况,则贷款到期后,再将股权转回至借款人的B公司名下。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按商业银行风险表现形式划分风险,不包括:(D) A信用风险B操作风险C流动性风险D会计风险 (还有国家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投资风险、竞争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共11大风险,见教材P13)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三个核心问题:(B) A风险来自哪里B怎样规避风险C银行面临哪些风险D如何管理这些风险 3 A P31 4、 A 5、 A 6、 A P87 7、 8 A P115 9、 A 10 A P157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操作风险管理一般框架中的风险战略是:(A) A风险评估B业务目标C风险偏好D风险政策 P169-170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操作风险管理中风险评估的方法是:(D) A记分卡法B检查表法C叙述法D德尔菲法 (P173,还有工作间交流法,共4种方法) 13、下列不是商业银行的三性是:(D) A安全性B稳定性C流动性D风险性 二、填空题 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规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总体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P181-182

2、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四个环节。 P21 3、巴塞尔委员会2004年颁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根据新资本协议的初衷,资本要求与风险管理紧密相连。新资本协议作 为一个完整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框架,由三大支柱组成,是指(最低资本要求)、(监管监察)和(市场纪律)。P80 4、巴塞尔委员会,英国银行家协会以及GARP,对操作风险的定义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即都是围绕(人员因素)、(流程因素)、 (系统因素)和(事件因素)来展开的。P152 三、名词解释 1、操作风险: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给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 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该定义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但包括法律风险。巴塞尔委员会突出强调银行内部人员操作和业务系统因素所导致的操作风险。P144 2、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AssetandLiabilityManagement,简称ALM)是指一家商业银行为了在可接受的风险限额内实 3 4 1 2 3 4 5 1 第二、缺乏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没有真正建立起防范约束机制。 第三、缺乏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利益误导驱使少数员工为完成考核铤而走险。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银行正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在商业银行规模越来越多,业务领域越来越广,风险点越来越多的新形势下,再加上我国转轨的制度因素、银行的管理以及员工素质等问题的客观存在,操作风险越来越突出,成为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同样重要的银行管理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操作风险又有着难以计量的特点,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就更显重要,也更需要下大工夫。结合以上所分析的案例,我们提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四点建议: 第一、加强人才队伍和激励机制建设。 操作风险管理的核心,仍然是对人的管理,包括对人的道德、能力和一个良好的激励相容框架的实施等,为有效引入操作风险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

中信银行Z分行大客户管理组织模式案例分析

中信银行Z分行大客户管理组织模式案例分析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我国加入WTO后取消对本国金融企业的保护,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有银行成功改制上市,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不断涌入,中国银行业的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传统的市场分割、局部垄断的格局已被彻底打破,国内银行市场呈现出激烈的竞争格局。在竞争中,商业银行逐步意识到大客户资源的重要性,银行竞争焦点转向对大客户的争夺上。 在这种背景下,各家银行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变化,确定自己的大客户管理策略,培育竞争优势,逐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将主要论述我国商业银行大客户管理的组织模式,并以中信银行Z分行为对象,对其大客户管理组织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从国内外商业银行大客户管理发展概况入手,通过分析大客户管理的相关理论,包括关系营销理论和客户关系管理理论,重点提到了“帕累托法则”的大客户管理运用,探讨了在银行业实施大客户管理的理论依据、商业银行大客户识别模型和开展大客户管理的技术支撑手段。然后重点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大客户管理的两种组织模式:科层式和事业部制,对其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本文认为组织模式只是银行进行大客户管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和工具,关键在于银行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客户定位和发展规划,来选择合适的大客户管理组织模式,帮助商业银行科学看待目前中国轰轰烈烈开展的事业部制改革。论文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笔者所在单位-中信银行Z分行为背景,从其发展背景、所处环境入手,分析中信银行Z分行大客户管理实施效果并进行实施评价,探索了在新形势下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何选择大客户管理组织模式,如何进行大客户管理及相关改进原则,为发展中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大客户管理提供实践参考。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摘要:现代社会商业银行的发展相当迅速,并且商业银行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文章在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商业银行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制度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一个机构内部为达到一定的经营目的,通过有效的制度、方法和程序,对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各种业务进行的动态管理活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定义是指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 当前,在国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也正进行着自己的改革,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1、外部的竞争压力导致经营风险增大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风险也就相应的越来越复杂多样。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受利益的驱动,重业务发展,轻内部控制,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 2、业务操作层面的事故难以杜绝 操作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内部业务处理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因业务数量、强度及对业务的熟练程度等因素而导致的在内部控制环节所产生的风险。诸如金额输入错误、存取颠倒、卡或者存折的跳号使用等,均属于业务操作方面的风险。一般来说,以上这种错误在日常工作中难免出现,但是,倘若经常性的出现,就应该是银行内部员工风险防范意识方面的问题了,就应该从内部控制环节寻找原因。 3、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 银行正常运作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样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在现实情况中,倘若银行准备开发一项新业务,银行高层人员往往先想到的是这项业务能够给银行带来多少利润,而不是这项业务背后存在着那样的风险点,从而减缓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步伐。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缺陷 1.制度建设不健全。 当前,商业银行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但制度制定未跟上业务发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思考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思考

当局形成压力,使管理当局经常关注内部控制的状况,而不是等到由于内部控制的缺陷导致财务报告出现严重问题时才做出反应。内部控制披露的目的在于表明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 (三)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有助于企业改进内部控制系统,防止和发现舞弊 披露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时,需要对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运作情况进行评价,这个审核和评价的过程有助于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同时,还可以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现象,并对员工起到一定的监督和威慑作用,从而减少错误和舞弊的发生。 (四)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有助于满足管理者和投资者的需求 1.管理者的需求。由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形成了公司管理者对其所有者的受托经济责任。管理人员报告责任的履行使得公司所有者更好地了解经理人员的工作成果,正确评价管理人员受托责任履行情况。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股东可以全面的评价管理人员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2.广大股东的需求。第一,与经理人员的需

求相对应,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助于股东、董事会了解管理人员工作业绩并做出合理评价,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督。第二,披露内部控制信息需要对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运作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独立审核,这个过程有助于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有利于保护资产的安全。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总体情况较差 在沪深两市公开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绝大部分披露了内部控制信息,监事会对公司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发表了意见,但仍有1/4左右的企业未按规定进行披露,而对于大多数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时也是往往只有“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之类的简单一句话,没有实质性内容。如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张立民等对ST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71%的ST公司董事会在2002年对内控情况没有做出说明,监事会披露的比例高于董事会。 (二)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体 主要依赖于监事会报告,而董事会对内部控

催收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欠款人姓名:薛xx 籍贯:山东日照 工作单位:xx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职业:期货业务部门经理 逾期时段:90-120天 欠款金额:5771.11 账户背景:欠款人为外地人,无房产,家庭住址为虚假地址,工作单位已经离职,手机停机状态。户籍地无法联系有效信息,调查申请表上签名不是客户本人签,且客户频繁拨打400投诉。 对银行不利的情况:经过对薛某的现场签名和信用卡申请表上的签字进行核查,发现不是薛某本人签名。 催收工作背景: 业务员到原单位进行走访落实,了解到欠款人做期货经纪人多年这一情况进行了了仔细分析,判断欠款人应该还在本地做期货工作,经过多方信息查找找到薛某在xx期货公司做期货部门经理,随后,催收员和同事共同到该公司找欠款人催收欠款,欠款人在表示惊讶的同时称卡是自己亲戚盗用他的身份证办理的为理由拒绝还款。现场催收员态度严肃坚定的驳回了是亲属办卡的事实,对邮寄地址为何是其办公地点的问题抓住不放, 经过多次电话沟通催收后薛某承诺还款,但只还本金,且还要分期1年还款。催收员断然拒绝了薛某的要求。后每次给薛某打电话催收薛某要么不接电话要么就百般纠缠拖延,并拨打400对我催收员进行投诉并态度十分嚣张。 当天接到400投诉后,委外管理员马上到委外公司进行了合规作业检查,现场了解催收员已经按照正常工作流程到薛某处进行催收工作。现场查看了催收记录和录音并无发现问题。本来现场要给客户打电话进行落实工作,突然接到催收员给经理电话,称到薛某公司催收被薛某给打了。立即要求催收员拨打110报警,并询问了是否安全和受伤,在确认没有问题后,确认在派出所处理,当即我们与委外公司负责人一同赶到派出所进行了处理工作。并在派出所等待处理3个多小时。后薛某被公安机关进行了严厉教育,薛某现场承认错误并道歉,并作出了现金赔偿。现场经过与薛某沟通,薛某承诺还款 第二天在与薛某沟通中,薛某又百般抵赖,称滞纳金过高拒绝还款。委外管理员与其进行了长达40多分钟的电话沟通,软硬兼施。薛某始终在还款金额上拖延和纠缠,银行方面严厉回绝并给其3天时间处理,并告知并保留下一步继续催收和法律措施,薛某摄于压力同意还款4700元。并同意不再拨打400电话。 第三天我们要求委外公司老总进行跟进,催收员与薛某进行了沟通,薛某又表现出敷衍,称自己很忙,催收工作陷于停滞。为此,我们对欠款人薛某的职业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到查询了期货从业人员的诚信管理制度,并为到青岛证监局进行了举报和电话咨询做好工作准备。 在掌握了薛某的职业特点信息后,我们与委外公司进行了工作落实,要求再次与薛某进行最后一次沟通工作,严厉的告知如果不还款银行方面可能会进行了下一步措施,将会极大的影响你在行业内的声誉,将保留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上报证监局对其所在的某某期货公司涉嫌违规聘用不良信用的期货中高级人员进行举报。这样将不是你个人欠款这麽简单了,将会给薛某任职的期货公司产生很大的经营麻烦和不良的行业声誉。 在与薛某紧张激烈的阐述、回绝、政策陈述中,在气势上给薛某很大的思想压力。终薛某同意将我行欠款还清。 案件分析; 该账户虽然欠款金额比较小,但有其特点,这种类型的小金额欠款人有其广泛性的特点,在此案件的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的催收人员处理该案件不缺乏催收的力度,缺乏的是处理这种案件的经验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策略

2012年第1期下旬刊(总第469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1,2012 (CumulativetyNO.469) 浅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策略 黄子玲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2008年6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2009年7月1日起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这标志着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构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基本内涵出发,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体系建设以及治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提高上市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规范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基本内涵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又称为公开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为了保障相关利益者利益(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等),以接受社会公众和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将自身的内部控制情况、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向证券管理部门提交,并向社会公布或公开,以便满足相关利益者做出决策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评价上市公司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该制度是否有效,存在那些缺陷、以及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自我评价,并出具一个评估报告,由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在公司年报中给予披露的一个过程。 内部控制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内部控制情况的了解,公众以及相关利益者可以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和必要。总体来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根据现行的要求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安排、运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并通过报告的形式给外部使用者,以使其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运行的情况由全面的了解,便于做出相关的财务决策。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的必要性分析 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十分必要的。主要表现在: (一)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首先影响到的是企业内部。对于企业来讲加强内部控制是实现其企业目标的手段和工具。通过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使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完善内部控制的环境,提高内部控制风险评价的效率,加强内部控制监督,以便向外界展示其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力和形象。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向外界提供可靠、真实会计信息的保证。内部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财务报告的质量。因此通过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但可以减少企业内部舞弊行为的发生,更可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同时对于企业管理当局来说,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可以对自身完成受托责任与否,给予一个更好的说明。 (二)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投资者是公司资源的提供者,也是参与利润的分配者和享有者。投资者对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最为关注。屡屡发生的会计信息造假事件,对于投资者来说无疑是最受伤的。投资者逐渐认识到仅仅通过阅读财务报告并不能完整的了解到企业的真实经营和财务状况,也无法辨别其信息的真伪。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为投资者辨别财务报告信息提供了证据,通过对内部控制信息的关注,投资者可以了解到上市公司真实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从而做出更科学、有效的决策。 (三)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从一个侧面来证实审计报告的真实性,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披露之前,都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而审计师又要坚持重要性原则,受到时间和成本限制,注册会计师必须通过审计抽样才能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而健全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但可以减少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量,更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减少审计风险,提高财务报告的可信度,提高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的质量。 总之,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促进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内部控制效率与质量;也可以保障相关利益者利益,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同时也能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策略 (一)统一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 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上起步都比较晚,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处于不断的完善之中,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的规范,这不但有利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有效披露,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进行明确的指导,提高公司披露信息的质量,又为报告使用者了解和掌握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提供了一个指引,同时还为内控信息披露的监督部门提供了监督和评价的依据。并且,证券监管部门还应明确指出如果内部控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上市公司需在报告中指出其缺陷所在,不能只披露对公司有利的信息,隐瞒对公司不利的信息,从而方便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状况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 (二)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加大处罚力度 在美国,将内部控制的责任落实到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有效的保障了董事会的独立性,加强了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和约束。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由于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是对公司的运作情况、内部控制流程和管理架构是最熟悉的人,因此,董事会应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体,由独立董事或监事会负责监督,对董事会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进行评价。这样可以提高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和内控报告的真实性。在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对于上市公司不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规范或披露虚假信息的行为应当进行严厉惩处,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督和处罚力度。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良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需要上市公司具有一个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到良好执行的基础和保障,也使完善内部控制运行环境的保证。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很多问题,亟待完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进一步放开股权的分配,减少大股东侵蚀小股东利益的现象。要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的权利分配和执行机制;完善内部审计的监督范围和功能等。要通过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四)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必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要通过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和后续教育来加强大家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认识。要对披露的内容、程序以及方法进行全面的教育,要让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内部控制的最新变化和趋势,要通过定期和的学习培训,提高披露主体的披露水平和专业水准等。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他们的诚信意识,减少由于道德风险而带来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真实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宋薇薇.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思考[J].财会通讯,2009,(5):73-74. [2]杨雄胜,李翔,邱冠华.中国内部控制的社会认同度研究[J].会计研究,2007(8):60-67.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 (责任编辑:唐荣波) Times Finance 1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